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远征军-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下,更如同火上浇油了,气红了眼,李治满面狰狞疯狂的大叫道:“来人,把这个狗奴才拖出去杖毙,来人!”
哗啦啦的一大群兵甲声传来,十来个千牛卫立马冲了进来,不过任凭李治气的直跳脚,这群人仅仅是弯腰鞠躬的看着,直到片刻,一个戴着璞头,穿着红袍圆领汉服的老宦官慢条斯理摔着拂尘走进来。
“老奴魏忠贤,拜见陛下。”
也没有磕头,老太监就是举了个躬,不过气的发狂的李治却没注意到这些细节,依旧挥着衣袖指着那个挨刀小宦官咆哮道:“朕命令你们把他拖出去,杖毙!”
胳膊上中了一刀,小太监已经此时已经吓傻了,看着他哆嗦的模样,老宦官魏忠贤却是满面慈悲,翘着兰花指涌了上去,一伸手,将小太监拖了起来。
“哎呦呦,熊孩子,细皮嫩肉的,怎么就这么可怜呢?”
“朕说拖出去杖毙!”
任凭李治疯狂的大吼着,魏忠贤还是那般慢条斯理让人给小太监包扎着伤口,直到包好了这才在李治气歪了嘴注视下回过身,从腰里抽出一本书来。
新刊印的李世民著,《帝范》。
“先帝曾言,为人君者当宽仁天下,识人以明,珍惜粮食,怜悯农夫,哎呦呦,这一桌子美食,全浪费了,既然陛下对先帝的教会还没研习透彻,那就好好研习下吧,我们走。”
很傲气一挑兰花指,魏忠贤带着太极殿满屋子太监宫女全出了去,千牛卫顺手还把地上完整的食物带走了,在李治愕然的注视下,最后几个千牛卫将殿门重重一关,旋即大锁头咣啷啷上了锁。
“你们干什么,狗奴才,放朕出去!”暴怒的同时,一丝恐慌在李治心头涌起,敲着厚重的殿门,高宗皇帝嘶声竭力的大吼了起来。
“朕要诛了你们的九族!!!”
咣咣的敲门声响了半个下午,却连一个下人都没有,太阳渐渐落山,夜色愈加浓郁,太极宫后殿也愈发的昏暗,往日明亮的殿堂这回也暗的跟鬼影子一样,再也没有了白日里的嚣张,李治如同可怜鬼那样抱着腿哆嗦的缩在了角落里。
咣啷啷。
几声木头声又是吓得李治剧烈哆嗦了下,色厉内冉一挥横刀哆嗦问道:“谁?”
“陛下,是臣妾啊!”
犹如做贼那样,抱着个荷包,徐盈蹑手蹑脚顺窗户爬了进来。
“盈儿!”赶忙也是扔了刀,李治三步并作两步迎了过来。左右打探一下,徐盈赶忙把荷包塞到了李治怀中,带着哭腔说道:”陛下,快吃吧。“
一块干巴巴的牛肉,平时李治连看都不会看,可失去了权力带来巨大支撑,从祭天开始就喝小米粥斋戒,今日的饭还被摔了,李治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接过肉干狼吞虎咽的啃起来。
挨饿的滋味这些天徐盈可尝到太多,看着李治吃的凶猛,浓郁的心酸抑制不住在心头**,最终还是没忍住,忽然抱着李治的腰,徐婕妤嚎啕大哭起来:“陛下,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
同样心头被心酸所占据,丢了干肉,李治同样揽住了徐盈大哭了起来,哭的狼狈不已,一把鼻涕一把泪似乎要把所有的愤恨都发泄出来。
“一定不会这样的,朕一定会把失去的都拿回来,呜呜呜呜~”
悠悠的哭声,鬼一般缭绕在太极殿周围,不过巡视在左近,装备精良的千牛卫,北衙禁军们,却一个探寻过去的都没有……
第580章。回家
饥饿的威胁下,李治还是屈服了。
每天如同提线木偶一般,在太监与朝臣的提督下上朝,下朝,祭拜,走秀,尤其令他痛不欲生的还是李世民遗留下的那本《帝范》,上面描绘了李世民心中仁君的形象,被太监们与重臣们一丝不苟的督促他执行出来。
这本书还是李治为了表达自己孝顺誊写出来的,如今,也不知道他后不后悔。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会以自己的情绪来影响对局势的判断,实际上,李捷扶植李治重新上台,是一个很不理智的政治举动。
哪怕拥立他六哥李愔也比李治强,可在杨妃哪儿得到了一个否定,李世民哪儿宁愿暗杀自己也要扶植这个令李捷深恶痛绝的老十,一股气憋闷发不出来,李捷红着眼睛下了如此决定。
既然你们都推崇仁孝的李治,那就让他在这个位置上继续见证大唐的衰落好了。
出发点都草率了,如果不再布置得缜密一些,李捷这么多年闽王也就白当了,在立政殿带了这么多天,一丝一毫中,李捷基本上将权利切分成了三大块。
晚唐时期宦官掌控禁军,裹挟皇帝基本上提前一百年上演,北衙禁军皇帝私兵李捷几乎全都交给大小宦官们,而且还没限定他们征召北衙禁军的数量。
大行其道了几百年的府兵制,随着国家一统,没落已经成了必然,此消彼长下北衙禁军募兵的势力必定抬头,连明朝的四大太监都被李捷提前搬到大唐来了,宦官势力成长到什么程度,还真不好说。
当然,让这些天生节操忠心与鸟鸟一块丢了去的太监们一直发展下去对闽国也没有好处,为此李捷还把权利均分给关陇世家朝臣们以及外戚太原王氏长房,禁军很重要一部分千骑交给太原王氏,这样在长安城内权利的其余两部分也不至于成案板上的肉,毫无还手之力。
虽然目前看来褚遂良作为权臣势力是最强悍的,但用不了多久宦官一旦插手朝政,不论外戚还是朝臣必然萎靡下去,到时候两家联手共抗宦官,这就是李捷要的长安城内权力平衡。
除了权力的此消彼长,三伙势力最大的特点还有,他们的权利都是剥离自皇帝李治,如果要保持住手中的权力,三方人全都必须压制住李治这才是让李捷最放心的。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又是六天过去了,虽然闽国在关中的影响力随着大军逐步撤离而飞快的削弱下去,如今不论褚遂良与李义府还有李捷设立的四大首领太监依旧能按照约定三天汇报一次朝廷大事,眼前朝廷上下还在李捷的掌控中。
宝鸡流民大营,中军,一封薄薄的信纸在李捷手中抖动中。
帝恐于饥饿,现已就范,枯坐于朝廷,独居于太极宫,出入皆有宦官随从,未有单独召见朝官之机,杜绝汉之衣带诏耳,另尚书左仆射,司徒褚遂良今日嚣张跋扈,公然插手吾大内,奴才等效死与闽王,意将其打回。
这信是四大太监首领之一,李捷赐名的大太监魏忠贤写的,看完之后李捷禁不住乐的撇了撇嘴,老十李治虽然是最不受关注的一个,但毕竟是嫡子,长孙皇后所出,就算朝廷年赏也比自己等庶子多,一路上还顺风顺水做到皇帝,他李治什么时候挨过饿吧,果然,饿了两天就给直了过来。
不过说到宦官专权还真没错,魏忠贤寄来的信可与褚遂良的截然不同,刚刚看完的褚遂良信中,这位江西老西儿气急败坏的与自己抱怨着魏忠贤几个宦官干政,公然收拢朝廷官吏与门下,干涉朝廷大事,借机敛财。
不过斗就斗吧,制药长安不对闽国宣战,李捷是不论如何也不会再来一次千里下长安了。
收起了几封信,趁了个懒腰,李捷也是施施然走出了帐篷。
上一次李捷千骑入长安,各方面势力平衡下赚了个盆满钵溢,带出快二十万人回闽国,为征讨天竺积累下了人口基础,这一次闽国先后出动了军队两万,加上与阿史那思摩约定,五原突厥出兵两万,前前后后费尽心机反间,串联,威胁,遏制住长安附近多达十六万番上大军,如此大的付出,当然要再赚一笔才是。
帐篷外,李捷满眼望去,全都是层层叠叠的人,关中老秦!
关中人恋家那是出了名的,隋炀帝携十万骁果下江都,掠夺当地士人子女配给观众将士为妻,就地划分土地安置骁果军,饶是如此,骁果要求返乡的呼声依旧一浪高过一浪,甚至爆发了数次兵变,最终被野心家宇文化及利用,裹挟暴动的骁果杀入江都行宫中,几乎将隋室斩尽杀绝。
为了不亏本,这一次闽国就做得很缺德了,你不是恋家吗?那我就把你家烧了!后续绕道吐蕃一万五千闽国大军三个府之所以走的这么慢,就是为了移民抢人囤积粮草,后几个月中,闽国左武卫,右金吾卫,右卫在关中所过之处浓烟滚滚,经常是半个州半个县被闽军烧毁,本来这两年关中就灾害不断,粮食被抢了,房屋被烧了,数十万秦人流落成流民。
这一招还是李捷从太平天国洪秀全哪儿学到的,明明对闽国上下恨得牙根痒痒,可家没了,饭也没了,为了生存,不得已这些关中流民还是不得不跟着闽国设立的流民大营一路南下。
半年时间,少部分通过黄河,运河,直奔闽国,由那里出发继续开放空旷的东南亚,大部分则是走秦蜀古道,由宝鸡陈仓道奔汉中,再由巴蜀入吐蕃,走茶马古道,沿着康定,昌都,逻些,江孜等雅鲁藏布江流域吐蕃最富庶的地区出藏,最后由喜马拉雅山缺口入天竺。
不比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天竺被闽国攻占之后,不论对吐蕃还是对巴蜀,贸易量可以翻翻翻来形容了,为了维持这条新的流淌黄金的道路,不论蜀王李愔,吐蕃国主松赞干布还是闽国主李捷自己都是花了大力气来维持。
来的时候闽国的大军就是走的这条路哦,利用席君买在陇西的老关系轻松绕过了松州,奔袭长安直逼太极宫,回来时候自然也是走的这条路。
至于闽国流氓行为坑来了多少关中人,这个还真没数,一万五千大军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在天下目光全都汇聚在长安之时,这些人出溜出溜也走了半个关中,大唐实行关中本位政策,偌大的大唐,几乎半数人口都在关中,涉及州县自少逼出了百多万人口。
可不一定烧了房子人就一定跟你来,骂娘中投亲戚的一大堆,占了三层,中途掉队的不知道有多少,而且跋涉几千里,沿途死去的老弱还不知道有多少。
就算到了这个地步,关中人的恋家还是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不少流民大营看到了宝鸡要出关中,居然有不少哗变的,出了大批粮食好不容易把这些人带到了这里,闽国如何会允许,抓回来的不论男女老幼都用绳子绑成串,压着向巴蜀前进,过了汉中才放开,这个时代可不像后世随随便便就出省旅游了,由巴蜀返回关中这条路可是难上加难,再逃跑闽国连管都不管,因为九层九会死在逃跑的路上。
李捷可不知道,自己这无赖的政策提前创造出一个词,解手!串成一团的移民可没办法上厕所,憋得急了就得向押解军官请求解手方便一下,不知不觉中,这个词就被随军的文士记录下来,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当然,这是后话了。
如今,看着滚滚而来的唐人移民大军,李捷却仅仅剩下自豪感,不论关中的权力走向未来变成什么样,这些到了异国拥护自己的唐人才是真正的本钱,有了二三百万唐人的支持,李捷有信心征服不可一世的大食伊斯兰!
“大父!”
就在李捷看着滚滚人潮自豪的时候,尚且稚嫩的童声忽然响在耳畔,惊起抬头望去,李捷却忍不住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
真是什么爹什么儿子,他小时候胡闹,换了李瑾这小子更胡闹,大军突入长安这半年,这小子仅仅在东西市玩了一两天就溜了出去,去找在关中各处带领闽军打劫的关中道行军大总管薛擎,跟着烧房子抢人不亦乐乎。
这会儿更是,穿着特制的小一号文山甲,骑的却是阿拉伯高头大马,领着薛擎家的小子薛长弓,药格罗家的混球弩失必唐生,独孤家的败家子独孤允文,还有十来个闽国权贵子弟,挎着弓,压着一批逃跑的移民欢乐地狂奔回来。
气的李捷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去。
似乎还没察觉,李瑾这小子兜着马到了李捷身边,兴奋无比的还举手画脚的嚷嚷邀功道:“大父你看,这些贱民敢逃跑,让儿子抓回来了。”
“贱民?闽国就是靠着这些移民打下来的,你父亲我也是靠着这些移民拥戴起来的,照你这么说,孤这个移民头也是贱民了?”
声色俱厉,李捷气愤的训斥道,训得李瑾当即小心地跳下马,把脑袋缩的低低的,不服气的小声辩驳着:“他们这不是还没有对闽国有任何贡献吗?”
“还敢狡辩?还有,谁让你擅自出营的?知不知道军令如山,都像你这般散漫孤还如何指挥闽国的千军万马?”
越训越来劲,老子教训儿子就是有瘾头,不知不觉中李捷训斥的眉飞色舞,唾沫星子飞溅,训得李瑾悲催的脑袋垂的更低,难得看到自己头儿吃瘪,唐生,独孤允文几个则是乐掉了大牙。
还好这时候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闽王妃萧蛮儿到了,看到李捷训儿子训个没完,这个丫头却忍不住一肚子酸水凑了过来。
“郎君,现在您还训修身呢,当初不知道是谁为了几百贯的东西,违反先帝命令私自跑出长安,领着十来个狐朋狗友,杀上了宁县边上的山贼巢**,听说回了长安,陛下大发雷霆,打的某人两三天没下得了床呢?可是长孙姐告诉我的。”
“额~”
提起当初的囧事,一下子李捷就尴尬在了那里,没了词,看着李瑾这小子低着脑袋偷笑的肩膀直晃,萧蛮儿这妞还因为王皇后而醋意大发气呼呼的看着自己,脸憋得通红,好半天,李捷才无奈的憋出一句话。
“回家!”
几刻钟后,接受了最后一批关中移民的闽**营开始沸腾了气力,忙碌了数个月,闽国各个府的将士们却依旧干劲十足,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也习惯了天竺温暖的气候与风土。
回家了!
第581章。战火再起
尽管沿着茶马古道紧赶慢赶,带着庞大的移民队伍,远征关中的大军依旧没能赶上春节,直到新一年的一月末,这才赶回到了天竺北部,位于恒河畔的新都京师。
就算年节刚刚过去,迎接凯旋而归的闽王,京师却依旧欢腾的如同过年一样,从北门玄武门而进,留守京师的监国李让,凤阁令武媚娘带领着朝廷百官全都在城门处迎接远方归来的的将士,而且在宫门旁,数以万记的闽国官绅世家也纷纷兴奋的迎了过来。
虽然在闽国科举制得到更广泛的推广,闽国的大体政治体制却依旧逃脱不了世家政治的影子,没办法的事,这个年代到底是世家垄断了绝大部分知识分子,而且在异国的土地上,一个世家组成的地方统治单位绝对强力于单个贫寒子弟,还好,照比于国内,闽国还需要统治更加广泛的天竺人,波斯人以及各地被征服民族。
不光下层唐人,乃至于吧融入唐人的高句丽人,铁勒,突厥,甚至倭人都成了统治阶层,在华夏文明圈民族的传播下,甚至婆罗门教与琐罗亚斯德袄教,也就是拜火教都引入了华夏的不少仪式。
比如说祭祖,比如说春节。
正是由于世家政治,从中古传承下来的世家对名分看的无比重,最开始移居闽国的各个世家分支是在闽国游说中原世家,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建议下而在闽国建立的分家,就如同闽国是大唐的附庸国那样,名义上这些分出来支脉就比中原主家矮了一截。
可如今,形式却变了,闽国的国君,他们的王,李捷,能废立大唐的国君,操纵大唐的政局了!就算没有让闽国凌驾于大唐之上,起码也是平起平坐了,那么闽国的各个大姓世家也就与中原主家地位上平起平坐了!
就算同出一源,矮人一截的滋味依旧不好受,如今,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哪怕远在南天竺的世家耆老都匆匆提前赶回了京师,突如其来的热情倒是让李捷弄了个措手不及,不得已,在凯旋仪式之外挨个慰问了这些七老八十的老不死的,一个个世家大族老者是满意离去了,耽误半天时间,着急与老婆孩子团聚的李捷则彻底郁闷了。
还好,这郁闷是有回报的,不知不觉中,闽国朝廷的威望在各大世家中更上了一个台阶。
半年多时间未见了,不论京师还是闽王宫都变化了好多,王宫的亭台楼阁增添了不少,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京师内楼阁市坊也变得更加充盈,南来北往数不清的商旅在这里交汇,京师,俨然成了一个新的国际性大都会,各种文化,思想,物品在这里激烈的碰撞。
甚至重要主干道同样的朱雀大街附近,还出现了两座对立摆放的神庙,一面是基督教大教堂,一面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于是乎京师的居民每天都能看到一份奇景,隔着朱雀大街,牧师们与阿訇们用蹩脚的唐语大声宣传着自己宗教,同时还竭力指桑骂槐的贬低着对面。
各宗教的混战已经成了京师很著名的景色,当初君士坦丁大帝因为各个教派思想混杂导致统治混乱而头疼不已,最后不得已干脆取缔了所有教派,专门尊崇基督教为国教,到了李捷这儿,宁愿各个教派在地区冲突照成混乱,也不去独尊某一宗教,竞争才能带来进步与平衡,成为霸主的基督教在日后几个世纪如何**,血腥丑陋与争权夺利李捷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闽国朝廷更多的是充当一个裁判,只要你这宗教不反对闽国,不教唆人杀人放火,就允许立教,至于宗教冲突?更简单,如今偌大的天竺在华夏化过程中到处都是建设工地,随便找个位置发配过去,这辈子基本上回不来了。
几番教训下,就连原本的统治地位婆罗门教都是乖乖龟缩起来,每年的无遮大会各教派辩论吵得很凶,动手流血冲突却少了许多。
在富丽堂皇的闽王宫中仅仅休息了一天,李捷就不得不再次踏上朝堂,没办法,政局不是玩游戏,关中在进度的同时,天竺本身,乃至中亚的变化也没有停,单单国内李捷不在时候就一大堆事堆积起来,需要他拍板。
这段时间内,数位将军引领的征南大军也终于在印度洋海岸线胜利会师,这在天竺历史上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征服战争,头一次有王朝彻底统治了天竺南北,原有的部落政权被粉碎性打击,曾经的天竺贵族不是投靠了闽国,就是被斩尽杀绝。
然后问题就来了,移民统治,交通,经济,宗教,乃至有功人员的奖赏,都是问题,移民好说,这一次天竺接收了关中自少四十多万唐人子弟,这些人为核心力量,掺杂上立功世家,再带去广大的波斯人与北天竺人,在农耕区,交通要地或者矿区修建城市就行。
那儿需要建设城市,授于谁何等官爵?怎么样能够保持世家平衡?回家上班第一天,李捷还是高高兴兴的,可看着堆积如山的内政奏折,又让他头痛不已,尤其是还要听着武媚娘几个唠唠叨叨错综复杂的世家关系平衡的分析。
“本王不干了行不行!”
这一天,戍卫在闽王宫紫宸殿外的宫廷禁军,冷不丁听到一声杀猪般的惨叫传出来……
就在李捷在宫廷中为堆积成山的事情而头疼时候,小亚细亚半岛,安卡托里亚,贫瘠的乌马尔小城,一大群罗马人也在为生计而苦恼的头疼着。
东罗马帝国建立了四百多年,三百多年都在与波斯帝国争夺富庶的西亚北非,叙利亚与埃及经常是战场,经过几百年辉煌,实际上罗马人的战斗力早就不复重前,甚至人种上都与希腊人更加融合,拜占庭的主要兵员地就是贫瘠的小亚细亚,这些贫瘠的山区中才能出誓死如归的勇士。
问题就来了,大批轻装都进入军队,投入与东方蛮族无休止的战斗中,余下来的老弱还要活着。
夕阳斜下,阿穆尔。科穆宁犯愁的驱赶着他为数不多干瘦的羊群向古城方向走去,这群羊还不是他的,而是军区一大片农庄所共同拥有的。
就在两年前,阿拉伯人的大军一度攻陷了拜占庭最后的堡垒安卡托里亚军区,后来,却因为内的权力斗争而与拜占庭签订了和平协议,撤军前,这批阿拉伯沙漠出来的贫苦蛮人几乎将本来就贫困的安卡托里亚掠夺空了,这群羊还是阿穆尔与其他十多个邻居咬着牙把最后几个家族后生送到拜占庭军中,靠着子侄们寄来的军饷买的。
连年的战争摧毁了拜占庭大军,当朝的希拉克略王朝一方面努力建设着新的雇佣军,一方面也在恢复原有的军区制度,送走了小伙子们,阿穆尔与他们的邻居们不得不重新担当起军区中列兵,正常情况下他们这个年纪早就不够格了,可惜政策在恢复,人却没有变,就算已经年过五十多,一旦敌人来袭,阿穆尔还是要扔下锄头立马奔赴战场。
“还好,和平来了,不打仗,真好!”赶着一群羊,阿穆尔眺望着夕阳余晖下与荒芜的褶皱山一个颜色,焦黄的古城墙,由衷的感叹着。
只要活下去,一切就有希望,荒芜的田地还会长满庄稼,羊群也会重新壮大,安卡托里亚人也是会重新恢复富足的生活。
就在阿穆尔感慨着的时候,冷不丁他目光中的古城上,一面印着双头鹰的大旗拼命挥舞了起来,应该是军区百夫长列昂纳多。
“老东西不会苦麦酒灌多了吧?该死,他不会没给我留吧!”
脑门上一大堆皱纹都这走、在了一起,阿穆尔立马气急败坏的跳着脚赶着羊群加快了脚步就要回去找这个老家伙理论,冷不防没走几步,忽然剧烈的震动从脚下传来,冷不低阿穆尔这才回想起,军旗向右连续挥动,意思是敌军骑兵从东方而来!
“完了!”
丢下羊群爬上了附近的小山,阿穆尔入眼处到处都是披着精良锁子甲,打着星月日旗,轮着锋利无比的大马士革刀的穆斯林骑兵,黑压压的一片不知道有多少。
“基督,您难道怎得抛弃我们了吗?”扑通一声跪伏在地上,阿穆尔绝望的向天空祈祷去。
十分钟后,尽管君士坦丁堡派来的将军还想报效希拉克略王朝,奈何这座小城实在是被剧烈的战争耗尽了生命力,两百来个“骑兵”骑着二十匹瘦马,在一轮箭雨下覆灭,守城门的老弱干脆举起了白旗打开城门,连停留都没停留一下,数不清的穆斯林战士沿着小亚细亚罗马古道一路上有朝着君士坦丁堡方向杀去。
时隔两年们,阿拉伯帝国的战号声再一次响彻东罗马的土地!
屹立在安卡托里亚起伏不定的荒山之上,叙利亚总督,或者说新一任的哈里发,倭马亚家族的伟大领袖穆阿维叶握着冰冷的大马士革刀柄,望着大海的方向,满面冷笑……
第582章。围城安卡拉,战与逃?
安卡托里亚荒芜破碎的低矮山区中,数不尽的白色星月日旗帜在山道上张扬,山上山下连成了一大片,宛若白色的海洋一般不断向拜占庭涌进。
停战了两年后,如同汪洋大海般的穆斯林大军再一次对着西方古老帝国露出了狰狞的爪牙。
就在李捷北上长安的半年多,穆阿维叶也没闲着,虽然隋芬战役他的叙利亚大军战败了,不过靠着枪挑《古兰经》,让真主裁决的伎俩,政治上穆阿维叶却大胜了第四任哈里发,迂腐的阿里一筹。
由麦加出发的穆斯林大军在阿里接受停战协议那一刻即分裂开,不满阿里妥协懦弱的台米姆族人当即分裂出军队,另立哈里发,虽然经过激战后阿里成功消灭了对立派,却依旧把伊斯兰内部的裂痕彻底挑开了。
逊尼派与什叶派两个伊斯兰著名教派这时候正式开始形成,对于宗教的解释权,以伊斯兰教为精神世界全部的各教派教徒可是寸土不让,帝国扩张过大,积累的矛盾也一并爆发出来,已经顾不上讨伐穆阿维叶,阿里慌忙带着大军又赶回麦加,不断的征讨中第四位哈里发也步了前任哈里发奥斯曼的后尘。
就在李捷赶回闽国后不久,一月初的一个清晨,阿里返回库法清真寺的途中,被反对派用带毒的军刀行刺而死。
趁着阿里势力内乱的时候,穆阿维叶又一举占领了埃及与拉滋罕地区,几乎大半中东膏腴之地都落到穆阿维叶之手,在阿里遇刺身亡不久,穆阿维叶就给自己加冕成了哈里发。
不得不说,伊斯兰教的侵掠精神还真是无比旺盛,内部各教派尚且争斗不休时候,穆阿维叶带领着叙利亚大军已经开始了新的一轮扩张计划,一方面埃及穆斯林大军沿着地中海又像拜占庭帝国北非领土杀去,另一方面,穆阿维叶亲领大军又像小亚细亚后方的君士坦丁堡挺近。
在内乱未平,阿拉伯帝国本身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出兵拜占庭,同样古老的帝国,看似有些舍本逐末,就像后世蒋委员长叫嚣的攘外必先安内,有数个敌对势力在后路骚扰,前后夹击下不知有多少英雄败亡,实际上,这一举动却是出自穆阿维叶深思熟虑。
一方面,北非是继埃及之后,拜占庭帝国最后的产粮区,北非出产的大麦支撑了数个罗马皇帝面包与娱乐发令,免费供给了数十万罗马人几百年,可见产量之大,夺取了这里,拜占庭必然会饿肚子,而贫困的阿拉伯地区则将得到更多的粮食。
神虽然伟大,崇拜神却需要在吃饱肚子的情况下。
另一方面,上一次隋芬战争中,穆阿维叶败了,败得却不是在士兵精锐程度上,而是一看到哈里发的旗帜,叙利亚的穆斯林就没了战斗力,反正穆罕默德的教诲中,允许容忍异教,承认基督教是曾经真主降临失败的一个教派,既然如此,再与麦加的什叶派或者广大逊尼派交锋,培养一批基督大军不就行了?
最重要一点,上一次打,精疲力竭的拜占庭太豆腐了,亚目兹率领三千阿拉伯大军攻下巴勒斯坦,大马士革附近的亚得兹战役中,万人左右的穆斯林骆驼骑兵,步兵击溃四万拜占庭叙利亚大军,太巴列湖附近,以诱敌的方式将拜占庭大军吸引出,安拉之剑哈立德又用兵两万打垮了五万精锐拜占庭军团。
四千阿拉伯骑兵下埃及,船桅之战阿拉伯新成立的海军两万打垮了拜占庭海军五万,划桨手五万,连拜占庭皇帝都被打得落荒而逃,自此以后阿拉伯大军长驱直入,拜占庭几乎没有反击之力。
穆阿维叶太有信心啃下君士坦丁堡,
这里是当世基督教五大牧首区第四个以及普世意义上最重要的一个,如今亚历山大里亚,安条克,耶路撒冷牧首区已经在伊斯兰的手里,再拿下君士坦丁堡,掌握了基督世界五分之四牧守区的穆阿维叶威望上绝对会超越任何一个竞争对手,成为伊斯兰世界当之无愧的哈里发。
满是雄心勃勃,五十多岁的穆阿维叶红光满面,长须如同狮鬃那样凛凛飘荡着,猛地拔出大马士革弯刀,对着屹立在身前的雄城拔刀呐喊:“为了把安拉的荣光传遍异教徒国度,杀啊!”
随着穆阿维叶的吼声,数不清挥舞着大马士革弯刀,披着锁子甲的穆斯林战士山洪爆发那样对着身前的城市狂奔了去。
凝望着城下阿拉伯大军甲叶子反射出来耀眼的的光芒,小亚细亚名城安卡拉高耸的城墙上当即又引起了阵阵骚动,不过在各个长官的约束下,很快又平静了下来。
与历史上的罗马帝国相比,曾经骄傲的罗马短剑,方形大盾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圆头盔,同样的红色锁子甲,圆形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