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军神(卷风)-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保证高效和低耗,岳云统领的舰队不仅要运载士兵,还将承担大部分辎重运输的任务,故而这些战舰看上去吃水极深,不知就里的人,光是凭借战舰吃水的深度来判断,都会得出士兵近十万这样的推论。
南宋禁卫军们看着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开赴长江下游,再想想这些队伍可怕的战斗力,顿时自己都把自己给吓傻了。一些将士纷纷在心中嘀咕,是不是找个机会,投降算了!
别说还不知道能不能回去,就算回去,那又能干啥?朝廷若是还顶得住,回去之后就是炮灰,要是顶不住,回去还是当逃兵,与其那样辛苦,还不如干脆就在这里投降了,免得麻烦。
就在岳云船队出发的时候,岳飞率领的大军也是齐头并进,循着陆路,向着南宋的地界进发。
南宋那边已经接到消息,也是在边境上陈兵以待。
面对曾经南宋军中的统帅,要说边境上这些南宋将领们心中没有想法,那才真是骗鬼的!尤其是从北面传来的消息,金国已经全境投降,但凡是女真人等非汉民族,将会被罚没一切财产遣去穷苦之地,中央民国全面接受金国境内,开始迁徙民众。
这样的消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是个鼓舞,可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那就是沉重的压力。
高宠固然是名将,但在南宋人看来,却仍旧是没法跟岳飞相提并论的,毕竟高宠充其量算是个无敌武将,而岳飞则是无敌统帅,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但高宠都能领着四五万兵马就把金国给灭了,那岳飞呢?岳飞和岳云统领的军队数量不在高宠之下,而且还带着大量的战船,如此强悍的兵力,南宋又能撑上多少时间?
一时间,悲哀的论断让南宋朝野上下一片哀嚎,甚至于在一些与中央民国交界的南宋官府、驻军,都已经暗中与中央民国接洽好,只等全面战争一爆发,他们就改弦易帜。
下面人的这些动静,高高在上的赵构是不知道的。
几乎已经将自己禁足于皇城之中的赵构,这几天已经状若疯癫,尤其是当他得知,前往汤阴挖岳飞祖坟的人,竟然被一群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山贼给死死挡住,虽说对方人数不多,但却有犀利的火器!
很显然,从对方使用火器这一点就可以知道,这些“山贼”绝对是刘涚安排的。等到赵构派去的那些人重新组织起来想要一次将山贼搞定的时候,却赫然发现,汤阴附近的民众不知从何而知挖祖坟的事情,竟然组织起来,不准那些人行动。
虽说对付手无寸铁的人并不是难题,若是朝廷政权稳固的时候,像这样的民间闹事处理起来根本不是问题。但眼下的光景就不同了,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加上此处还有明显是中央民国奸细从中挑拨,一旦引爆了民变,那后果可真就是不堪设想了!
这边行动不顺利,另外一边风声走漏,让朝廷之中的大臣们听了去,纷纷上书要求赵构收回成命。
哪怕岳飞背叛了朝廷,但在明眼人看来,错不在岳飞,若是赵构再去挖了人家岳飞的祖坟,那就实在是太不讲仁义道德了,注定只会遗臭万年,连带着他们这些当大臣的,也都臭不可闻了。
在两面夹攻之下,赵构也只能是无奈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倒不是说那些大臣的上书就发挥了作用,实际的情况是,如今岳飞已经兵临城下了!
赵构也不是傻子,要挖岳飞祖坟也就是他一时激动之下的决定,只是帝王的颜面让他不得不咬牙坚持,如今众大臣反对,他也就顺水推舟的将那些人给撤回来了,表面上他是从善如流,其实呢,他也担心自家的祖坟,回头就被岳飞给挖了!
岳飞和岳云的队伍兵分两路又齐头并进,很快就撕破了南宋的边防部队,长驱直入!
虽说赵构极其死忠疯狂的调兵遣将试图阻拦两支队伍前进的步伐,但结局都是一样,即便能够稍稍阻拦岳飞大军的进度,面对依靠战舰和重炮纵横长江的岳云队伍,任何部队上去,也都只有当炮灰的命!
与此同时,已经将北方平定的高宠,也接到了刘涚的命令开始南下,也就是说,从高宠领着队伍出现在长江北岸的那一刻开始,整个南宋就已经陷入了中央民国两面包围之中。
高宠的队伍很快跟岳云的舰队汇合,进而利用岳云舰队的船只渡过长江,踏上了属于南宋的土地!
“皇上,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高宠军距离临安,不过三百里了!”
“什么?三百里?快,快,马上实施最后的计划,召集重臣,朕要宣布储君!”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赵构彻底慌了神,他忙不迭的在宫女伺候下换上衣裳,准备主持一场关乎南宋生死存亡的朝议。
第633章看世间,中国梦(上)
第633章看世间,中国梦(上)
就在临安皇城里那场由赵构亲自主持的朝议正匆忙举行的时候,新都城之中,却是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这些客人乃是在吴安邦率领的禁卫军引导,或者说是监控之下进城,他们的穿着打扮跟汉人有着明显的差距,只能凭借其身上的皮裘和金银饰物的多寡,来判断这群人之中谁的身份比较尊贵。
但其实只要认真观察就会看出,这群人之即便是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哪怕就是其中最寒酸的人,光是身上那些沉甸甸的金裸子,就是大多数老百姓望尘莫及的。此时金贵,一两黄金足够兑换十三四两白银,还得看银子的成色,由此可见,这一百来号人,怕都不是寻常人物。
围观的人群其实不多,但总有那么一两个眼神好使的,认出这些异族,乃是来自极西北草原上的辽人,他们的国家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但作为曾经辉煌过一时的国家,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从这些辽人的装束打扮就能看出来。
只不过今日这些辽人不是来参观的,他们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乞求面见刘涚。
曾经辽国派出了好几拨的使者,都未曾能够见到刘涚本人,这一次辽国也是下了大血本了,除了进城的这一拨包含着皇族和重臣的使者团队之外,在城外,还有一支五百人的军队,携带着价值上百万白银的贡品。
是的,他们是来上贡的,当西夏被高宠一万余人轻松剿灭之后,辽国人就很聪明的加紧跟中央民国联系,只因为他们不想成为第二个西夏。只可惜,那个时候辽人给出的筹码不够,刘涚连眼皮子都不会抬一下。
而等到金国也破灭,金国第一统帅金兀术下落不明之后,辽国上下才齐齐的慌了神,抓紧时间统一思想,最后派出使者来到了新都城。这一次刘涚终于答应跟辽国人见面了,而也仅仅只给了辽人半天的时间,还不打算陪他们吃饭。
中央民国因为刘涚而带起来的工作作风,就是不喜欢扯蛋,有事儿就说,说完该干啥就干啥,如果不是已经派出过好几拨人来中央民国,恐怕辽人还不能习惯这种风格。
简单的交流之后,辽国皇子为首的使节团非常直白的交出了自己的底线——成为中央民国的藩属国,永世称臣。
然而对于使节团所谓的底线,刘涚并不感冒。他很是强硬的说道:“中央民国治下没有藩属国!你们想当藩属国?我分分钟让你们在草原上消失,信不信?想要加入我们中央民国,那就取消你们的国号,规规矩矩的遵守我们的律法!”
“这不可能!”
任何一个皇族成员,都无法接受刘涚这样的言辞,这已经不是打脸,而是彻底的践踏,践踏那些皇族们心中的尊严!
“送客!”
刘涚没有心思跟这些人扯蛋,正如他所说,只要他愿意,分分钟就可以让辽人在草原之上消失,即便就是派出吴璘,也能轻松将那边摆平了。如今西夏没有了,吐蕃平定了,往南就剩下一个跟中央民国关系极好的大理国,往东就只有苟延残喘的南宋,区区一个残辽,还当真不会被刘涚放在眼中。
“首相大人息怒,只要上国不派兵攻打,凡事都好商量,好商量!”一个辽人老者站出来,向刘涚作揖,他也知道中央民国不兴下跪一事,而刘涚看他的样子,应该是辽国的一位重臣。
“不要再让那种毛都没长齐的娃儿跟我说话,你若是明白事理,就该知道我所言非虚!你们所谓的底线,我不接受,中央民国治下,永远没有藩属国!要么,你们老老实实的撤销国号,并入中央民国,谨遵律法行事,可享中央民国国民待遇之一切,要么你们就回去准备着,等到南宋平定,下一个,就是你们!”
威胁,刘涚这话乃是赤裸裸的威胁!
站在辽人的角度,但凡是有点血性的,都会勃发出难以压抑的情绪。只是在刘涚的气势压迫之下,一种辽人是敢怒而不敢言!若是要战,他们绝非是中央民国的的对手,而刘涚提出来的条件,辽人们能不能接受呢?
然而刘涚很显然是不会再接受辽人讨价还价,他已经一锤定音,要么接受兼并,辽人活着,国家没有了,要么等候战争,国家没了,人,也没了。
孰轻孰重,站在刘涚面前的辽国使者心中还是清楚的,他们当中也不乏有人想答应,然而事关重大,即便是皇族之人也没有资格答应刘涚的要求,他们只能是沉默以对。
刘涚也知道这些人的权限,故而没有逼他们答应,只是摆摆手,让他们先退下,给他们时间回去商量。
不过这个时间也不是无限期的,一旦南宋被平定,而辽人还不能做出最后的结论,那么中央民国就会调集兵马,扫平辽人。
等到来访的辽人,双股颤颤的走出去之后,刘涚板起的面容逐渐解冻,起身转入后堂。
“段兄,让你久等了!”
转入后堂,却是早有客人在等着刘涚了。而这位客人也不是外人,而是大理国的皇帝,段正誉。
恐怕天下人都想不到,大理国的皇帝,竟然会偷偷来到新都城,跟刘涚见面!虽说两国之间的关系不错,但毕竟是两个独立的国家,段正誉此举未免过于冒险,一旦他死在新都城,有可能会直接导致整个国家打乱,从而轻易被刘涚吞下。
“贤弟啊,辽人可是来投诚的?”
“投诚,他们是想来上贡,可惜啊,我是瞧不起他们那些皮草!”刘涚半开玩笑,说着说着就放声大笑起来,段正誉却只是微笑,神情镇定,“来自草原的皮草都看不上,愚兄那片穷山恶水,贤弟怕是更看不上了!”
“兄长何须妄自菲薄?大理国在兄长治理下,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刘涚话还没有说完,段正誉就忙不迭的摆手,“贤弟啊,愚兄其实并不想当个劳什子的皇帝,只是家业而已。过去,天下大乱,段家勉力支撑,只为那些苦哈哈的人儿,有个安定的环境,但如今天下大统之势已经出现,愚兄此番来见了中央民国老百姓们的生活,更是觉得,只有归于中央民国,那些曾经跟随愚兄的苦人儿,才能真正幸福的生活!”
第63章4章看世间,中国梦(中)
第63章4章看世间,中国梦(中)
段正誉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跟刘涚提及此事,实际上在很久之前,段正誉就已经有这种想法,并且是通过书信的形式告诉了刘涚。
而刘涚对于大理国,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想法。从后世来看,四川以南的方向,除开已经被中央民国实际掌控于手中的攀西高原之外,是严重缺乏资源的。即便中国早已经进入农耕时代,可是在大理国,其粮食耕种水平仍旧处在一个极低的阶段,可以说是靠天吃饭,一旦遇上灾年,就会饿死人。
至于说云南的其他资源,至少在一两百年之内是中央民国利用不上的,像这样一个区域,收归到中央民国,只会给中央民国带来沉重的负担,而没有半点实惠。
应该说段正誉还是看的很准的,他通读了中央民国的制度,认定只有加入中央民国,而且是自己主动加入,才能使得大理国的子民,过上好日子。至于说段氏王朝,在段正誉看来并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就连刘涚这样的人都愿意确立一个非世袭帝王的国家,他段正誉还有什么不能舍弃的?
或许这就是一个有着出家传统的帝王,跟寻常帝王想法不同的地方。
然而这件事情过于重大,刘涚跟高进等人讨论了许久,仍旧无法应承下来。至少在高进等人看来,收下大理国,只会给正在高速前进的中央民国带来负担,而这种负担,将会拖慢中央民国前进的脚步。
“贤弟,你就答应了吧!愚兄家中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就等贤弟点头,回去之后,愚兄就要前往天龙寺了!”
“段兄这是要出家了?”
“当帝王,难免两手血腥,出家侍奉佛祖,以求内心宁静啊!”对于自己即将出家一事,段正誉满脸的祥和,而他如同佛祖般的表情,却在不经意间感染了刘涚的心思,让刘涚的心境也发生了转变。
“好!此事我就答应兄长了!我佛慈悲,当权者,应以天下苍生为念,不问利益得失!”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大理国的去留,在段正誉的一声佛号之中决定,而协议的达成,也就意味着,中央民国的版图再度扩张,对于风雨飘摇的临安来说,不啻为雪上加霜!
更让临安中人紧张的是,高宠等人率领的军队,进度极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三支队伍如同三柄尖刀,深入南宋腹地,所向披靡,而高宠的速度竟然是三支队伍之中最快的,前锋军队已然即将兵临城下!
“皇上,临安城之中已经全员备战,可是。”
跪在赵构面前的领兵将领正在汇报战情,然而龙椅上的赵构却是神情恍惚,也不知道他究竟听没有听见下面将领的汇报,也有可能这位注定成为南宋最后一任帝皇的赵家男人,精神早已经被现实所击溃了。
“皇上,咱们还是迁都吧,继续往南,相信临安这边的狙击,能够换来东山再起的时机!”
一位大臣出列,像赵构拱手而道。
其实此时无论提出多少方案,包括赵构在内,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就是苟延馋喘罢了,以中央民国的军威,纵然是逃到天边,最终的结果依旧是一样,然人人畏死,更贪权势,哪怕是逃亡,能多做一天帝王,多喘一口气,那也是极好的。
所以最终赵构同意“迁都”这个意见,只不过他要求一切都在暗中进行,不能让临安城之中的军民,提前知晓了个中实情。这就是赵构,自私自利的典型,即便是要跑,他都要自己跑。
或许这就是后世“让领导先走”的始作俑者,只希望刘涚建立起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之后,中国人才能竖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族精神,平等和责任。
赵构跑了,中央民国的军队来了。
诺大的临安城再如何的强大,也无法收拢涣散的军心、民心,加上岳飞、高宠和岳云三支队伍在临安城下顺利回师,庞大的军容带给临安城的震撼,不啻是一场八级以上的地震。
三天,南宋的都城临安,在三军偕同之下,只顶住了三天时间,这还是岳飞念及城中多无辜,没有频频使用重炮的结果。
高宠军其实建树不多,毕竟高宠这个人始终还是有原则的,能不对自己同胞出手的时候,他坚决不会出手,只是因为他在西夏和金国的战绩,让挡在其面前的宋军望风而逃,才会第一个赶到临安。
临安城破的很宁静,城中的军民在得知赵构已经逃窜之后,就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心思,老老实实的成了顺民,让岳飞得以拿下了几乎完整的临安城。
然而赵构在逃,却成了岳飞等人最大的遗憾。
临安城破,南宋国消。
风风雨雨百年的南宋皇朝,因为刘涚这个意外之人的出现,并没有坚持到崖山一幕的出现,就此烟消云散了。信息送到新都城的时候,正好赶上第二波辽国使者的到来。
刘涚的意见被毫无保留的送回了辽国,一开始是遭到了辽国所有人的强烈反对,然而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慷慨赴死,而面不改色。两派纷争不下的结果,第二拨使者团队还是出发了,这一次他们带着更大的诚意和更丰厚的礼物,期望能够让刘涚回心转意。
而与此同时,吴璘统帅的兵马也出发了,他们的目标,乃是一直没有表现出半点诚意的蒙古。
刘涚从不曾忘记过蒙古,这个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民族,用他们的铁蹄第一次将汉人文明的光辉践踏的如此彻底!在刘涚的心中,蒙古才是汉人有史以来最可恶的敌人,以他睚眦必报的性格,又岂会放过?
在刘涚的刻意关怀之下,吴璘统帅的兵马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精兵悍将,武器装备也都是最为先进和精良的一批。而刘涚给吴璘的命令就是:遭遇反抗,格杀勿论!
杀戮或许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但却是最方便的办法,除非全世界的人类都进入到高度精神文明的时代,否则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问题,就永远无法调和。
弱势一方注定要被欺凌,刘涚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第635章看世间,中间国梦(下)
第635章看世间,中间国梦(下)
“首相大人,临安捷报!”
刘涚伸手接过张汉送上来的战报,看了眼张汉道:“内容,我应该都知道吧?”
“大人,大致是没有错的。有岳飞和高宠两位大帅在,区区南宋不过是手到擒来,只是没想到,赵构那厮却偷偷跑了!”
“怎么,这一次就连你们都没有事先接到情报?”刘涚这话,问的张汉脸色有些难堪,放低了声音道:“为了避免在战乱之中导致自己人的伤亡,属下让临安城之中的兄弟们都提前撤出来。”
“我想起了,这个还是我的主意,嘿,你看我,老了!”听张汉说到这里,刘涚轻轻拍了拍脑门,赶紧承认错误。毕竟是军人出生,刘涚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误伤,死在自己友军同袍的刀枪之下,不啻是一个军人最大的遗憾!
“大人为下属们的着想,是属下们的福气!”
“罢了罢了,别拍我马屁了!该护着你们的时候我自然会护着,不过该你们干活的时候,可都别偷懒就是了!”
“那是自然,虽说事先没有得到赵构要跑的消息,但在确定赵构暗中逃跑之后,兄弟们已经撵上去了,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回来,定不会让那赵构跑了!”
其实对于赵构能不能跑掉,刘涚心中并没有过于关注,在他看来区区一个赵构,手掌南宋的时候都没能成事,流亡了难不曾还能咸鱼翻身?当务之急还是搞好占领区的重建工作,而下一步的工作,估计就是迁都了!
在中央民国先进的社会制度感召之下,除开一些赵家王朝的死忠之外,绝大多数地区,很能很快的归化,甚至于那些山野匪患,一听说如今是中央民国的天下,再不解除武装将会遭到岳飞等人的打击后,纷纷从山中下来,自缚请求减罪。
一时间,纷乱的天下很快走向大治,而时间本身,也是走的飞快。
转眼间,中央民国踏平金国、扫荡南宋的战事就过去了三年。这三年的时间里,以刘涚为首的中央民国高层,将绝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恢复民生之上,效果斐然。
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为基础,中央民国的国力得到了惊人的发展,而治下人口数量,一再突破,早已经逼近五千万人关口。
五千万人,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不啻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要管理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并非是件简单的事情。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就是这相对和平的三年时间,却竟然也让刘涚头上,生出了几根华发。
照理说,刘涚的体质是跟常人不同的,但连他都生出华发来,由此可见其辛苦,而高玉娘和安娜都是先后辞去了政务,老老实实的当皇后和皇妃,又一人给刘涚产下一子,如今刘涚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让刘涚深感幸福。
在这三年之中,影队始终没有放弃对赵构的追踪,而丧家犬一般的赵构,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竟然造船出海,却是连刘涚都没有想到的。
自中国以南出海,就是南洋,若是能够绕过印度,则有可能到达非洲。在内阁高层强烈要求之下,刘涚不得不下令组织船队追踪,而这个行动,却又让刘涚联想到本应该在几百年之后出现的郑和下西洋行动。
或许因为中央民国的出现,这个历史上将不会再有“明”这个朝代了,而“郑和下西洋”这样一个震古烁今的军事外交行动,也不会再有了,即便是有,那也是“再兴下西洋”。
是的,主持这个追踪行动的人,正是刘涚的干儿子,如今中央民国的大将军杨再兴!因为杨再兴幼年的经历,让他对赵家的愤怒始终没有瓦解,只要赵家的血脉还在延续,杨再兴的追踪就绝对不会停止。
但大海无情,谁也不能保证杨再兴出海就不会遇上半点意外,刘涚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海事知识一股脑儿的都教给杨再兴,也同样不能避免担忧。直到杨再兴走了之后,刘涚才从岳云口中知晓了杨再兴出海的另外一个原因——他毕竟只是刘涚的干儿子,不是亲生的,如今刘涚已经有了三子一女,杨再兴始终觉得,他一直留在刘涚身边,会分薄了三个弟弟一个妹妹的爱,还不如自行出去,寻找一片新的天空。
对于杨再兴这种复杂的情绪,刘涚也只能是一声长叹,都说儿大不由娘,如今杨再兴也是二十出头的人了,有自己的想法那也是应该的。人的成长始终是一个过程,“看山还是山”的返璞归真光是靠理解无法达到,只有去经历。
段正誉的出家仪式虽然简单,但因为刘涚这个国家首脑抵达现场,而变得不再低调。剃度之后的段正誉,被赐法号一灯,而陪同刘涚一起来参加的,还有已经蓄起三绺长须的王重阳。
柴胡还是老样子,唯有王重阳和刘涚才能用眼神将其镇住,一旦两人的眼神都没有放在他身上,这小子就如同火烧屁股的猴子,不得一刻安宁,要不是天龙寺里高僧不少,怕是会被柴胡弄出不少祸害来。
身为一个负责的国家领导人,段正誉是在完成了大理国并入中央民国的一切事务之后,才放弃俗家身份出家,至于说大理段氏只保留了属于家族的财产,却没有任何特殊的身份。
在中央民国,只有皇族,也就是刘涚这一脉可以保留超然的身份之外,将不会允许任何贵族形式的存在,即便就是刘氏皇族,也仅仅是精神上的象征罢了。
在巴蜀西南方向和西北方向,柴青源和吴璘携手合作,将吐蕃和西夏的残余势力清扫的干干净净,其间终于发现了暗门的余孽,在军队的扫荡之下,曾经活动于各方势力高层的暗门,终究还是烟消云散了。
刘涚与王重阳倒是时常见面,而王重阳最终还是选择将道统放在了终南山,后来刘涚才知晓,林英英曾经在终南山上出现过,只有人见其上山,却再无人见其下山。
在中央民国的高压态势之下,辽国政权和国家军事力量几乎是同时发生了分裂,大部分人选择了投降中央民国,而选择顽抗到底的那部分,则是遭到了中央民国沉重的打击,高宠和吴璘的军队毫不留情的将其扫平,没有一个俘虏!
这场大屠杀被记入了历史史册,而高宠和吴璘的名字,成为高悬在每个异族势力头顶上的利剑。
至此,中央民国的东南西北方向皆是平定,即便还有些残兵游勇,给他们雄心豹子胆,也不敢再在冒头,不是在山林之中终老,就是自己走出山林,缴械向中央民国投降。
时间一转眼又过了十年。
十年时间里,刘涚名下的研究院终于成功的研制出了蒸汽机,虽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因为有刘涚指明正确的方向,不论快慢至少是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着,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不出十五年,中央民国就会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投入实用的蒸汽机,从而让中央民国提前跨入工业时代。
二十年之后,刘涚辞去中央民国首相一职,安安心心的当他的精神皇帝。
同时,中央民国年轻的一代已经成熟,纷纷走上重要的工作岗位,在刘涚这个精神领袖的指引下,传统文明和现代科技毫无违和的融合在一起,缔造出了一个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曾出现过,赞新的时代。
(全文完)【小说下载尽在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