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军神(卷风)-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许有人会觉得,女真族跟蒙古族应该很相近,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蒙古族是生息在纯粹的草原之上,从骨子里就是一个游牧民族。故而,蒙古军队在初期的时候,几乎是没有步兵的,他们所谓的步兵,只是下了马的骑兵而已。
这样的军队配置,决定了蒙古军队来去如风的作战风格,同时也让他们缺乏攻打坚城的硬件条件。
然而,女真金族又有不同。
女真族在自己的历史记载之中,说自己是从“黑山白水”的恶劣环境之中走出来的勇士,单从这句话之中,就能看出,女真人其实并不是完全生活在草原之上的民族,在他们没有崛起之前,“黑山白水”才是他们的家园,试问不管是山还是水,能够策马狂奔么?
故而女真金国的军队之中虽然有很强大的骑兵部队,但是其主力军队仍旧是步兵,曾经有历史学家认为,出现在小说传纪里面的“铁浮屠”,应该是金兵的重装步兵,而不应该是重装骑兵。
应该说,这种认为有一定的依据,但却没有充足的理由,抱有这种说法的人,总是以当时金国的生产力水平来做出判断,认为金人没有能力也没有财力武装这样一支骑兵队伍。
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严谨,我们不能用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的思想去衡量一个封建帝王时代国家的生产力,金国,为了达到其战略目的,自然会发动强大的国家机器,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想想二战时期,德国人究竟做了些什么疯狂的事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铁浮屠是存在,也是这个时代骑兵的巅峰状态,可以说,这个时候金兵的铁浮屠骑兵,若是放倒欧洲,足以将整个欧洲横扫,三遍都不是问题。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打造铁浮屠耗费的物资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同时铁浮屠纵然强大,也有自身的弱点。事实上,女真人正式成军之后,骑兵部队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而最先成为骑兵主力的,就是被宋人成为“拐子马”的武装骑兵,身披简单防御铠甲的骑兵。
在正面作战的时候,金兵往往是将步兵部队放在阵型的中间,而将骑兵放在队伍的两翼,开始作战的时候,两翼的骑兵队伍就会视情况,采取骚扰、围剿、追击等行动。
这种作战的模式,金人一直都在沿用,千变万化,却是万变不起其宗,岳飞正是因为善于摸索和总结,针对金兵作战的这种风格,打造出了针对性的队伍,才能在跟金国之间的战斗之中,长期出于上风,打一场,胜一场。
在岳家军之中,归属于骑兵序列的,其中之一就是岳云率领的背嵬军,其二就是游弋马军,这两支骑兵队伍当中,背嵬军是马上马下皆强大的综合性战斗力,而游弋马军则是纯粹的骑兵队伍,就是岳飞针对金国战斗组建起来的。
在这两支队伍身上,岳飞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各方面的条件都是最优渥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这两支队伍在作战的时候也是最凶猛,最顽强的。当金兵发动他们的拐子马时,岳飞就会让背嵬军和游弋马军顶上去,不仅要抗住金兵的拐子马,同时还要能够沉重的打击拐子马,从而震荡金兵全军上下的士气,让他们军心浮动!
真正正面战场的决胜,无论是金国还是南宋,仍旧还是放在地面上,也就是步兵对抗之上。在这方面,曾经宋人有种观念,就是南人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如北人的,即便抛开骑兵队伍不说,光是步兵的正面对抗,也要两个南人,才能顶的住一个北人。
事实呢,并非如此。南人和北人的强弱,并非如宋人那些纸上谈兵的将领所形容。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要说身材矮小,巴蜀境内的人就远远不如北人,甚至连中原地带的人都不如,可是川军勇猛却是历史上不争的事实。
况且,大军作战,个人的力量在人海之中微不足道,优秀的阵法变化和严谨的走位,严格的纪律,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恰好,岳飞擅长练兵,因为他的以身作则,能够让军队同仇敌忾,故而他能够打造出一支常胜之军。
金兀术在岳家军面前套不到好处去,这并不奇怪,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岳飞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练兵、带兵模式,否则在后世大家的名作之中,也不会有《武穆遗书》这样的宝典出现。
应该说,作为与岳飞同时代的名将,韩世忠也是不输岳飞的。之所以岳飞比韩世忠更加出名,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岳飞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韩世忠比岳飞成名更早,他在对抗金人南侵之中建立的功勋也不输岳飞,至少可以证明,他有着不输岳飞的练兵带兵能力。本就已经很厉害的韩世忠,麾下的兵马从冷兵器时代猛然之间过渡到了热兵器,最开始,韩世忠还是有些不太适应的。
此番出征应对金兵,刘涚考虑到韩世忠对如何使用热兵器军队还不太数量,加之如今火炮数量有限,故而并没有给韩世忠配备炮兵,全员都是火枪兵,其中有一万骑兵。
一开始的时候,韩世忠这个大帅是很被动的,只因为他这个当大帅的,还没有下面最基层的军官懂的多。好在韩世忠这个人擅长学习,虚心受教,随着队伍的前进,他对使用火器的军队了解就愈加的深刻。
路上碰见的那些零星南宋军队,不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成了韩世忠训练自己的对象,每场战斗他都亲临第一线,说的少,看的多,听的多,按照临走时刘涚提醒他的,每场战斗结束之后都召集中高层将领开总结会,以此判断战斗得失,不断提高自己的指挥水平。
等到真正跟金兵正面相遇的时候,韩世忠已经从一个理论上的指挥将领,成长成为真正熟悉热兵器作战模式的将领。
然而金兵并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一支军队,一上来就摆出惯常的进攻模式,却不知对于他们这一套,韩世忠早已经知根知底。即便是指挥相对落后的冷兵器军队时,韩世忠都不怵金兵,遑论是现在?
战斗一开始,韩世忠就将骑兵队伍一分为二放在队伍两侧,他知道金人也会这般摆布,而他就是要跟金人打一场面对面毫无虚假的硬仗!
当金军步兵开始前突的时候,韩世忠这边的火枪兵已经排出松散的射击阵型,同时负责协助的士兵则是拿出了巨大的盾牌!
盾牌,可以替射击的士兵挡住金兵抛射的羽箭,让士兵们更加专心的瞄准射击,提高杀敌效率。
当金步兵踏入火枪射程之后,战斗,真正的打响了!
枪声,响成一片,对于刘家军这一方,这声音不啻为天籁一般的动听,然而对于金人来说,那就是来自地狱的催命之声!
金兵简陋的盔甲根本无法抵御金属弹丸的侵彻,破碎的弹片在身体里左冲右突,撕裂着肌肉,粉碎骨骼,带给中弹者强烈的痛苦,还有死亡!
一排排的枪声,就意味着一排排金兵的伤亡,当金步兵阵营前方如同割麦子一般倒下一排又一排时,金兵将领们慌神了!
他们喝止步兵继续前进,挥动旗帜,让两翼的拐子马出击,想要将那些或跪或蹲,拿着会喷火的管子的宋人士兵,砍杀在地!
然而韩世忠又岂会让金兵的算盘打响?早已经做好准备的骑兵队伍随着号角声,竟然抢在拐子马之前,出击了!刘涚多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的马场,这两年为刘家军培育了无数血统优良的战马,加上使用火枪之后,战马的负重比起使用冷兵器减轻了不知道多少,故而实际上,刘家军的骑兵,无论是速度还是机动性,都远远强过拐子马的!
虽说韩世忠麾下的骑兵不会像杨再兴带的狼骑兵那般跟拐子马硬冲硬撞,但这些骑兵使用的火枪能够保证他们游曳在拐子马弓弩的射程之外开枪,对金兵造成伤害,这种超强的远程攻击能力,带给金兵心理上的冲击,是巨大的。
拐子马追,追不上,拦,拦不住,想要远程对抗,手中的弓弩又不如人家及远,这样的仗还怎么打?
即便是拐子马想放过那些骑兵直扑韩世忠步兵中军,然而那一排排的火枪,同样不是吃素的!
一排枪声之后,冲在最前面的拐子马往往是连人带马一起倒下,结果就是成为阻拦后方同胞的障碍,如此一来,骑兵的速度优势根本无法体现。
应该说,到韩世忠领着这支五万人的军队跟金兵作战,刘涚沉寂多年的爪牙,才算是真正浮现出了水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网〃温馨提示:请牢记本站域名
第561章战狂归,国师回(上)
第561章战狂归,国师回(上)
韩世忠的五万兵马,在湖北一带掀起了巨大的风暴,不管是有没有跟这支军队交战过,都为其战绩而感到恐怖!
尤其是金军,在跟韩世忠的大军发生过两次战斗之后,就干脆高举免战牌,哦,不,准确的说,根本就是在躲在韩世忠的军队,根本不打算再跟刘家军硬碰硬了。
金兵统领快马加鞭的给统帅着中军的金兀术去信息,希望金兀术能找到相应的处理方式,否则的话,这次南下的西路大军,就算是废了。可金兀术又能拿出什么样的主意呢?
当他知道刘家军竟然是如此威猛之后,只是脸上的皱眉越来越多了。火器的犀利,金兀术是早有所闻,让他真正为止震惊的,是韩世忠率领的军队的数量!
五万人啊,这可不是五百人,五千人,这可是真正五万人啊!刘涚的地盘有多大呢?在金兀术看来几乎可以算是弹丸之地了,他是怎么选拔训练出这五万人来的?
想不通,金兀术完全想不通这个问题,为了避免损失,金兀术最终只能下令,让西路大军尽量避开韩世忠的队伍,不要与其发生冲突。只可惜,话好说,事难办,韩世忠在逐渐熟悉了战术之后,尤其是那种坐等战机的人?
五万军队可不是用来养着好玩的,一天没有战斗,在韩世忠这种人看来,都是在浪费中央民国的粮食!找不着金国军队,韩世忠就会用附近的南宋地方队伍来开刀,给人一种感觉,他好像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狂人。
事实上,韩世忠本身就是个战争狂人,尤其是当他手中有兵的时候,属于是那种根本停不下来的人,在这一点上,他跟吴阶之间可谓是有天壤之别。
如果说吴阶是大宋的一面盾牌,那韩世忠和岳飞就曾经是大宋的双剑,锋利的双剑,只不过如今其中一柄剑归了刘涚。刚开始的时候,韩世忠对刘涚也谈不上忠诚不忠诚,他是被赵构给逼的走投无路才是。
但是随着身在中央民国的时间越来越长,韩世忠发现自己渐渐的开始习惯了这种制度,同时也喜欢上了中央民国的这种氛围。当他从刘涚那里得到越来越多的理念之后,他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信仰。
信仰未必就是宗教,哪怕王重阳如今是中央民国的御用国师,但也不代表韩世忠就一定要去信奉道教,其实整个中央民国的高层也没几个人去信奉道教的。韩世忠的信仰,归根结底还是有私心的,他有后人,有子孙,他只是很单纯的希望,自己的子孙,自己的后人能够生活的幸福和快乐,仅此而已!
中国人对于家庭和后代的看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出了名的,而这种看重早在社会制度形成不久之后,就出现了,直到千百年之后,都未曾改变过。为了后代子孙,中国人可以流血牺牲,可以承受无数的苦难,只要想到能够给后人造福,中国人,不论男女,都能无怨无悔!
原本韩世忠是南宋的将领,可是当他有了选择之后,指挥队伍打南宋军队,却是一点都不手软,以至于岳飞那边还在跟金兀术大军纠缠的时候,韩世忠已经将所过之处清剿的干干净净,除了中央民国的势力之外,任何其他势力都不能存在!
这并不是刘涚给韩世忠的命令,而是韩世忠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当然,他的这种行为,在已经决定采取主动态势的刘涚那里,是绝对不会被反对的。有刘涚的许可或者说支持,韩世忠自然就没有后顾之忧,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一时间,整个湖北都被韩世忠给搅的风起云涌,照这样的趋势下去,用不了多久,湖北就不再是赵构的地盘,而是改姓中央民国了。
然而,中央民国伸出的爪牙可不仅仅是只有韩世忠这么一个,高宠,这个带着攀西高原热风的大将军,整饬完兵马,朝着西夏国的方向,出发了。
接到这个消息的西夏朝廷,先是吓了一大跳,后来等到准确的情报传来,说是高宠所带的兵马不过是两万多人事,又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在西夏朝廷看来,两万多兵马怎么是也不可能灭掉一个国家的,虽说如今西夏早已经步入颓势,但各方面的兵马加起来,拢共也能召集个七八万,哪怕就是用人命去堆,那也能够将高宠的这些兵马给堆下来吧?
如今的西夏皇帝乃是年仅十八岁的李仁孝,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期间,西夏的国力一度振兴,如果不是因为金国衰落的太快而蒙古很快又崛起的话,或许西夏在李仁孝的手中,当真能够发展壮大起来也说不定。
对于高宠来说,前往西夏的道路是顺畅的,他当初在扫荡吐蕃的时候,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早已经将吐蕃跟西夏国接壤的地方纳入了中央民国的版图,故而只要高宠愿意,他完全可以带领军队,由曾经属于吐蕃的地方,踏入西夏的国境。
不过就在高宠正准备出发的时候,刘涚却是接到一个消息,原本驻守在大散关等地方的岳家军,尽数撤退了!
在这个时代,大散关可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卡,基本上可以说,是西夏、金、宋、吐蕃诸部交汇的地方,而今也是中央民国跟其他势力交界的地方。
只不过,随着韩世忠在湖北的军事扩张,大散关的重要性已经远远没有当初那般,而岳飞将驻守大散关和汉中城的人马撤走,其理由,刘涚也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大散关的岳家军撤走了,刘涚当下就老实不客气,让高宠打大散关出兵,前往进攻西夏,当然,刘涚还是同样会派兵将大散关占领下来,即便将来这些地方会逐渐变成内地,失去战略地位,但至少目前还是很重要的。
走大散关,对于高宠来说其实是绕了路,不过正好陪着吴璘一并前往,倒也算是一举两得。正是因为高宠这边稍微耽搁了两天的时间,让西夏国及时调动兵力,陈兵五万,在李仁孝看来,这五万兵马足以抵御高宠的两万余兵马了。
高宠并非是不知道西夏国的举措,当吴璘提出要协助他进攻西夏国的时候,却是被高宠笑着拒绝了,他告诉吴璘,刘涚给了他两万火枪兵三千炮兵,如果这样的阵容还不能对付区区一个西夏国的话,那他就该回家种田了!
要是以前吴璘听到高宠这么说,肯定会嗤之以鼻!高宠你还真当自己是军神了不成,两万多兵马就要摆平一个国家?然而从大散关撤下来之后,吴璘一直在新都城,跟着胡立等人,认真的学习火器兵种的战术运用,越是深入学习,吴璘越是感觉到火器兵种的强大。
而越是这样,吴璘就越是感觉到当初自己大哥的远见卓识,要知道,当初吴阶也算是南宋的一根顶梁柱,却是在风头最盛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刘涚!由此可见,吴阶看人的眼光是多么的毒辣!
告别吴璘,高宠领军自大散关而出。
想当初,金国数度进攻大散关而不得,但如今,大散关外却是一片平和,哪怕这些土地实际上属于金国,却是几乎看不到金国的军队,甚至是连金人都看不到,放眼一看,高宠视线内的活人,几乎都是宋人,或者准确的说,都是汉人。
这种情况,源自于当初完颜亶跟赵构之间的盟约,原本按照双方的约定,这些地方都是要归还给南宋的。金兀术再度进攻大散关,被岳飞军逼退之后,金国基本上就放弃了对这一带的实际控制。
没有军队的驻防,自然也不会再有金人愿意生活在这些地方,天知道啥时候宋人或者是别的势力就回来攻打此处,到时候平白无故成了别人泄愤的工具,那才是真正的冤枉。
“没想到,这一路就让如此平静。”
此番出征,杨再兴强烈要求回归高宠麾下,刘涚只得无奈答应,其实在刘涚看来,杨再兴已经有独当一方的能力,可偏偏杨再兴此人极其重情,宁愿不当一方诸侯,也要跟着高宠。
“将主,平静不好么?”
“再兴啊,不是说平静不好!要是全天下都这般平静,那才是真正好呢!”高宠挺直脊梁,前后左右的打望之后,才对杨再兴道:“你看看咱们身边的将士,有说有笑,这些平静的道路,很容易就让他们陷入一种平和之中,若是在自家里,心态平和自然是好事,可别忘了,这一次咱们终于轮到去当侵略者了!”
说到“侵略者”三个字的时候,高宠脸上的表情却是无比的正常,只要不是面对自己人,高宠也是那种杀伐果断的性格。
“是有点问题,属下这就是敲打敲打他们!”
“不用了,再兴,还有两三天时间,咱们就该跟西夏的军队,面对面了!”高宠摇了摇头,低声的说道。
〃网〃温馨提示:请牢记本站域名
第562章战狂归,国师回(中)
第562章战狂归,国师回(中)
虽说在名义上,中央民国只是派出了两支军队,其中韩世忠一支,高宠一支,但实际上,在原本的吐蕃境内,还有一支中央民国的军队在行动,那就是柴青源率领的,接替高宠驻守攀西高原的队伍。
名义上这支队伍是驻守攀西高原,但实际上呢,攀西高原早就已经稳稳当当的落在中央民国的手中了,只要大理国跟中央民国之间的关系存在,而中央民国的军队还在吐蕃部落里面游曳,攀西高原就会稳如泰山。
高宠之所以一路上感觉很平静,其实也有柴青源这支队伍的因素在内,周遭无论何方势力都被柴青源给清剿掉了,又岂会还有人来找高宠这支队伍的麻烦?
在治下总人口数量百万左右的情况之下,中央民国养活了近十万的军队,在这个时代看来,根本就是一个奇迹。有人说,是刘涚创造了这个奇迹,但刘涚却知道,创造这个奇迹的,是这种全新的社会制度。
当人类社会有相匹配的社会体制只能,其生产力打发展必然会得到一个大大的释放。唐宋年间的汉人,原本就有着强大的创新精神和发明意识,同时又延续了自古以来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当中央民国的制度正好符合人们的需求时,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释放,从而才会创造出让人惊讶的社会资源来。
就拿刘涚名下的那些火器研发和制造作坊来说。诚然,刘涚给予的高额报酬是激发工匠们努力生产的一个理由,然而如果没有足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中央民国的火器研发速度和制造水平,根本无法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台阶。
而火器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在推动着科技各方面的进步。后世曾经有人这么说过,说是人类科技的进步,是战争在推动着。从本质上来说,这句话当真是没有错的,正是因为人类争强好胜的心里,才会一次又一次的推动科技前进,放在刘涚这里也没有错。
为了制造出更廉价、更犀利、更耐用和易用的火器,火器作坊扔出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出高价让民间的工匠来解决,结果就是,在解决难题的同时,得到了一个又一个隐藏在民间的高手工匠,而这些人的加盟,又不断改变着中央民国的方方面面。
有了更纯净的火药,中央民国的基础工程得以顺畅的开工,开山劈路根本不是问题,有了性能更好的金属,不仅可以用于军事方面,同样也能改良农耕用具,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
林林种种的改变,将中央民国推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这一切变化,让中央民国高层欣喜,同样也是让周边势力触目惊心。即便不是中央民国的周边势力,同样对这个刚刚才崛起的势力,有着无比寻常的好奇心。而这些好奇的人之中,就包含了一个来自遥远北方的势力,蒙古。
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原本是分散而居,一个个的部落,类似吐蕃的情况,只是制度不同,相对于更加落后的奴隶制度,蒙古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制国家。然而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蒙古这种分割格局已经延续的太长了,在这么多年的延续之中,总有一些部落逐渐的发展壮大。
这些壮大的部落一旦具备了吞并周围部落的力量时,就会采取行动。在草原之上,这种吞并往往具备了相当纯粹的动物性,一旦被吞并的部落反抗,就会导致极度血腥和残忍的场面出现。
这些事情并不为生活在中原的人所知,而凡是通过这样血腥残忍的方式而凝聚起来的部落,从骨子里就有一种深深的戾气。随着蒙古大部落对外界交流的加深,他们就开始发现,原来占领中原的汉人,早已经不如曾经所知那样强大,他们的国家分崩离散,备受欺辱,他们的军队软弱可欺,他们的民众比绵羊还要温顺。
当这些蒙古部落的首领们,对汉人有这样的概念之后,侵占中原花花江山的念头,就无法遏制的在他们心中萌生起来。
凭什么像绵羊一样温顺的汉人就可以占据最为肥沃的土地?他们又何德何能始终把持那个花花江山呢?难道这样的格局,就不能用勇士们的刀锋去改变一下,难道说这碗羹汤,勇猛而勤劳的蒙古人,就没有资格去份上一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蒙古部落首领当中也有好学的人,他们精通汉文化,学习汉人的战略战术,为了给将来打下基础,他们想方设法的进入汉人领地,打探需要的消息和情报。
商队,就是蒙古人收集情报的一种最好手段,这种手段他们已经用了许多年,也准备着继续使用下去。从以前的收获来看,商队不仅可以换来足够的利润,同时也能收获重要的情报,那些汉人,尤其是汉人之中当官的,往往只需要支付一点点利益,就能从其口中得到许多重要的机密。
蒙古部落的首领们,开始乐此不疲的向着中原地带派出这种商队,哪怕就是在战争时期,他们也不曾间断过。
一开始,巴蜀这种相对偏僻的区域,并不是蒙古部落首领们关注的重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部落首领也逐渐认识到,直捣黄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无论是南宋还是金国,目前都不是他们能够招惹的对象。
然而这些首领们并不就此甘心,更不会罢休,无法一口将南宋或者是金国吞下,也可以从那些力量稍弱的势力开始嘛,比如说已经从南宋版图上分裂出来的中央民国,以及延续时间很长,但其实没有多少实力,一直为大宋所翼护的大理国。
正因为有了这种认知上的改变,出现在巴蜀和大理国境内的蒙古人商队,就逐渐多了起来。
这不,就在中央民国紧锣密鼓的对外作战的时候,又一支蒙古人的商队,差不多有两百人,叩响了中央民国的边境线。
照理说,在战争时期,一支如此庞大的商队,是不能进入的,必然是会被阻拦在边境之外。
然而就在不久之前,影队传回来的,关于马钰伤于蒙古人之手的事情提醒了刘涚,他又将留神蒙古人的责任交付给了张汉,本着诱敌深入的谋划,中央民国的边防军们并没有为难这支来自蒙古的商队,而是放他们进了城。
蒙古商队的首领还弄不清楚状态,更不知道他们能够入关,完全是因为中央民国想要了解他们,才会如此顺利,可怜的商队首领,在找到落脚的地方之后,就忍不住跟同伴们一起嘲笑,嘲笑中央民国边防队伍的无能。
这支队伍自然是受到了影队的监视,他们的一言一行,每个举动都会被影队的成员记录在案,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反馈给张汉,只要张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都会及时的通知刘涚。
之所以张汉对这支蒙古商队如此看重,乃是因为这支商队之中,有着几个明显不是蒙古人的家伙。从外形,还有偷听到的口音来判断,影队成员认定,这几个异族人,应该是来自大理国。
也就是说,这支蒙古人的商队,应该是从大理国那边返回北方,顺路进入中央民国的。
考虑到王重阳的大徒弟马钰,就是被蒙古商队所伤,张汉自然不敢隐瞒如此重大的信息,第一时间就向刘涚汇报了。
虽说行走在外的蒙古商队不少,未必就是这支商队跟马钰发生过冲突,但是本着有杀错,不放过的心理,刘涚多次敦促张汉,务必要将这支商队的举动牢牢掌握,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的,就第一时间通知他。
“也不知道重阳啥时候回来,到底他现在有没有找到马钰呢?”
不管王重阳的功夫高到了什么程度,刘涚始终还是不能完全的放心,双拳还难敌四手呢,若是马钰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王重阳在按捺不住的情形之下去找蒙古人拼命,也不是没有陨落的可能。
就在刘涚为此时纠结的时候,张汉却又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王重阳即将赶到新都城!
“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刘涚除了感觉惊喜之外,心中还隐隐有种预感,王重阳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突然返回新都城,应该是跟刚刚进城的那支蒙古人商队,有脱不开的干系!
“两件事情,张汉你给我记住了!”
“是!还请大人下令!”
“第一,没有我的命令,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不能让那支蒙古人的商队离开了!”
刘涚拧着眉头,眼角泛出阵阵杀气。
“属下得令!”
“嗯,”刘涚点头,紧跟着又道:“抓紧时间,想尽一切办法,用最快的速度,把重阳接回来!这个事情,你该能够办妥吧?”
“回大人的话,绝对没有问题!”
张汉斩钉截铁的态度,给了刘涚极大的信心,他在张汉离开之后,转身回去自己房间,却是将当初奔走八方时的那套行头,给翻了出来。
“夫君,你这是准备干啥?啊,三棱刺,你可是又要去杀人了?”
刘涚翻找东西的这一幕,却是被撞进来的高玉娘给看到了。
〃网〃温馨提示:请牢记本站域名
第563章战狂归,国师回(下)
第563章战狂归,国师回(下)
“夫君,你这是准备干啥?”
高玉娘走进屋子的时候,正好看见刘涚,缓缓将三棱刺缓缓的归入刀鞘之中。虽说是纳剑入鞘,一股寒气反而是更加的浓郁,在这初秋时期,让高玉娘身上一阵的发冷。
已经许久没有见过刘涚散发出这般气势了,高玉娘自身也是很久没有亲力亲为的上过血肉战场,对这种杀气,已经有些疏远了。
“玉娘,你回来了啊?”
刘涚脸上的笑容,像是化解了屋子里的那种寒气,也让高玉娘松了一口气,两眼再次扫过刘涚的装束,道:“你这是要干啥?”
“重阳快要回来了,我觉得,可能要跟他出去一趟,有些事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