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能够让百姓填饱肚子吗。”

“不用晚辈多说,三位大人也清楚,这肯定是不行的。”

“晚辈绝不是排斥慎独的观点,凡是读书人,都要有着崇高的道德品质,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天下大治,可你必须要看看是什么时间,什么样的情况下,来提倡慎独。”

“中兴学社提倡的观点,有三点是最为突出的,一是掌握民间的疾苦,真实的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需要官府做些什么,官府应该从什么方面做出来努力,二是杜绝空谈,杜绝说教,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管你是知府、知州、知县,你是百姓的衣食父母,那你就要尽最大的努力,保证百姓丰衣足食,空谈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够让百姓吃饱穿暖,三是士绅富户,包括士大夫,必须要做出来贡献,朝廷对于士大夫、士绅有着很多的恩惠,但这不是士绅不做贡献的理由,包括赋税等方面,你要掏银子,并且要首先掏出来银子。”

“晚辈对东林书院和复社最大的看法,也就是来自于这三个方面,东林书院和复社,一味的强调尊敬复古,一味的强调,保护士绅富户的利益,他们也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可他们就是嘴上说,他们想到了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吗,晚辈知道,他们没有,晚辈觉得可笑的是,有些地方,颗粒无收了,他们假惺惺的说免除赋税,这真的是笑话了,人家没有一颗粮食,都要饿死了,你去免除人家的赋税,你就是不免除,难道能够收到赋税吗。”

“晚辈在江宁县做出来的试点,就是要求士绅富户,都要做出来贡献,要首先上缴赋税,市舶司已经废除了所谓士绅富户、甚至是士大夫的优惠,不管是谁的货物,一律都要缴税,既然你能够赚到银子,那就承担赋税。”

“晚辈免除了田赋,明年照样要免除,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农户勉强能够丰衣足食,晚辈还想到了,到了一定的时候,县衙要帮助农户,逐渐的富裕起来。”

“基于此,晚辈觉得,中兴学社的任务是很重的,中兴学社的影响,不仅仅是在江宁县、应天府,乃至于南直隶,而是在不长的时间,将这些认识,推广到我大明朝的各地,中兴学社要遍布我大明朝各地。”

孙承宗的脸sè,再次的有些红了。

苏天成说完之后,他首先开口了。

“苏大人有此想法和远见,乃是我大明朝的福音啊,中兴学社肩负重任,老夫这把老骨头,就扑在上面了,苏大人今rì所言,真可谓是醍醐灌顶,善继,道周,老夫是想明白了,不知道你们是什么看法啊。”

鹿善继点点头,没有说话。

黄道周开口了。

“苏大人,和你几次交谈,我是越来越羞愧啊,领悟很多啊,孙大人说的观点,就代表了我的认识,明rì我就出发,直接去找到刘宗周,这番话,让他也听听,看看他是什么感想。”

苏天成感觉到很累了,为了中兴学社的事情,为了大明朝的延续,为了历史的改变,他已经有过太多次的辩论了,这些辩论,回想起来,都不是那么简单的,可又是必须的,血腥的镇压只是一个方面,文化的侵袭,才能够产生长久的效果。

所以说,为了这一切,中兴学社必须要坚持务实的观点,必须要坚持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宗旨,必须要破除士绅富户太多的特权。

第二百九十八章秦三德的暗示(1)

chūn节期间;苏天成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去拜访范景文、秦三德、张泰宁以及王道直等人;这些人;都是他的顶头上司;秦三德和张泰宁两人;按照朝廷的规定;只能够过问军队的事宜;但实际上是不大可能的。

正月初一和初二;他分别去拜访了范景文、张泰宁和王道直。

苏天成的父母和朱审馨的亲人;都没有在江宁县;chūn屏、王芙蓉和柳如是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说;他只需要去拜访顶头上司;就可以了。

正月初三;苏天成专程去拜访秦三德。

秦三德到了南京之后;整体还算是可以的;当然了;太监的xìng格;总是有奇怪的地方;对细节特别的敏感;稍微不注意;你得罪太监了;自己还不知道;他们特别在乎他人的态度;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眼神;如果你稍微透露出来了轻视;太监就记住了。

大部分的太监都记仇;报复的心思很强烈;他们可以忍耐好多年;只要有机会;下手狠毒;你根本就没有还手的机会;你若是想着和他们有什么君子约定;多半有些困难;太监不会认为自己的君子;他们长期在皇宫;卑躬屈膝;身份一直都是奴才;他们崇拜权力;看重尊卑;只要手里有权了;极力炫耀;做事情的随意xìng很大。

太监掌权;为什么大都是乱政;这可能也是因为太监的眼里;只有自我。很少能够关心家国天下。

苏天成与秦三德之间;见面的机会不是太多。毕竟秦三德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南厩的皇城里面;很少出来走动;南京的皇城;虽然不能够和紫禁城相比;可想着进出zìyóu;也没有那么的简单;规矩还是不少的。苏天成可没有那个耐心;经常到皇城去。

可给众人拜年;苏天成却最为重视秦三德。

无他;秦三德可以算是他与皇上朱由检之间;沟通消息最快的人。

南京的镇守太监;主要有三个职责;一是负责南臼城的一切事物。以前的南臼城;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不过明朝中叶以后;太子一般都是留在厩了;不会到南京来了;所以说。南京的皇城;基本上没有什么时期;二是南京京营的监军;这与曹化淳提督京营有些相似;主要是负责监督南京两大营的一切事宜。不过;两大营有镇守勋臣统领。平rì里也没有多少的事情;就是抽调两大营的将士剿灭流寇;也是厩的兵部直接下的敕书;第三个职责就是监督南直隶的官吏;随时向皇上禀报情况;说起来;这才是镇守太监最为主要的任务;按照通俗的理解;有些暗探和特务的滋味了。

正是因为监督官员的职责;南京镇守太监;与厩的联系是很紧密的。

秦三德到南京之后;很少关心两大营的事情;可对于南直隶的官吏情况;却很是注意。

这一点;估计范景文等人;都是清楚的。

苏天成需要抓住这样的机会;让秦三德成为自己的靠山。自己远离厩;远离权力的中枢;很多的事情;不可能知道;加之自己不过是江宁县的知县;不可能布下那么多的眼线;掌握厩的一举一动;朝廷内部的党争很是厉害;自己时时刻刻需要小心;不要卷进去了;就算是要卷进去;也要等到自己的实力雄厚了;能够掌控一切的时候。

可自己在江宁县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牵动朝廷神经的;如此的情况下;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肯定是没有未来、没有出路的。

苏天成毕竟是穿越人士;内心没有那么多的迂腐认识。

一般的读书人;都不愿意亲近太监;特别是朱由检斩杀了魏忠贤之后;朝廷的文武大臣;绝大部分都是看不惯太监的;认为太监就是祸水;一旦掌握了权柄;就要坏事。

苏天成可不这么看;就算是魏忠贤;也有好的一面;至少他掌权期间;没有增加农民的负担;主要对付的;也就是士大夫阶层。

有了这样的认识;苏天成与秦三德之间的交往;显得很是融洽。

秦三德也完全感受到了;苏天成虽然名气很大;前途不可限量;但和自己接触的过程中;态度的确是尊敬的;这种尊敬;是发自内心的。

苏天成和朱审馨到达皇城的时候;秦三德亲自站在城门口等候。

苏天成大为吃惊;连忙稽首给秦三德行礼。

“公公到这里来了;下官不敢当啊。”

秦三德是知道规矩的;顾不上回答苏天成的话语;连忙准备跪下给朱审馨行礼;要知道朱审馨的身份不同了;在朱审馨的面前;他就是规规矩矩的奴才;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这里不是厩;没有那么多的讲究;看见秦三德准备行礼;朱审馨马上开口了。

“公公不要多礼了;妾身是跟随夫君;来给公公拜年的;如此的大礼;妾身可不敢当啊。”

“是啊;若是公公行大礼了;下官到不知该如何说话了。”

秦三德脸上的笑容很是好看;几乎成为一朵花了。

“县主体恤;奴婢僭越了;奴婢今rì准备了宴席;苏大人可不要客气;不知道县主是不是恩准啊;奴婢要和苏大人一醉方休啊。”

朱审馨笑了笑;没有说话。

“恭敬不如从命;公公请。”

苏天成倒也豪爽;没有那么多的客套。

早有宫女陪着朱审馨;走在前面;苏天成和秦三德并排。

吃饭的时间还早;拜年不过是一种形式;真正的目的;还是要通过拜年这种形式;增进感情。

朱审馨是明白这一层的;自从跟着苏天成来到了江宁县;好多的事情;她都是看在眼里的;江宁县巨大的变化;以及周围的士子越来越多;这一切都说明了;自家的夫君是杰出的。要说有能力的男人;大多是桀骜不驯的;在家里也是典型的大丈夫;接受众人的服侍;可是她从苏天成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

苏天成对她的关心;是出自于真心的;从平rì里的说话做事;可以看出来;虽然说苏天成的事情很多;每rì里也是忙忙碌碌的;可不管多晚回来;都是要关心她的情况;吃饭的情况怎么样;心情是不是很好等等。

朱审馨也是女人;遇到了苏天成这样的好男人;没有心思是假的;不管哪个女人;都想独自享有夫君的关心和体贴;不过这样的想法;也只能够是压在心底;若是苏天成真的只有她一个女人了;也是窝囊的表现了。

chūn屏在苏天成的身边;她是能够接受的;王芙蓉和柳如是两人;她就有些嘀咕了;但事情已经是这样了;也必须要接受。

肚子一直都没有大起来;朱审馨是非常着急的;好在最近一段时间;每rì里都喝苏天成在一起;想来一定是能够怀上孩子了。

进入皇城之后;朱审馨笑着说了;自己还从来没有到过皇城;是不是请身边的宫女陪着;四处走走看看;秦三德连忙安排了四个宫女;陪着朱审馨;到处看看。

秦三德和苏天成进屋之后;很快有太监倒茶了。

屋里摆着火盆;温度明显比外面要高一些的。

太监倒茶之后;秦三德吩咐了;没有吩咐;不要进来;若是县主过来了;赶忙进来禀报。

屋里就剩下了苏天成和秦三德了;门也掩上了。

“苏大人在江宁县不过一年多时间;做出来了这么多的事情;咱家可真的是佩服啊。”

“下官专程来拜年;就是感谢公公的支持;若不是公公鼎力支持;下官是做不好这么多的事情的。”

秦三德脸上带着微笑;没有否定苏天成的这番话语。

“苏大人;今rì机会难得;咱家有邪;可就要明说了。”

“下官聆听公公的教诲。”

秦三德站起身来;走到了门口;打开了门;看看外面是否有人。

这个动作;一般人是不会做的;若是苏天成和秦三德之间;关系不是那么的融洽;秦三德也不会有这样的动作。

可这个动作;也说明了另外的一层意思;那就是秦三德今rì所要说出来的话语;非同一般;肯定是有着一些重大的内部消息的。

这正是苏天成所需要的。

到江宁县快两年时间了;虽然说做事情很是顺利;可远离厩的弊端;还是明显存在的;就说张溥的这件事情;苏天成如果跟随到厩去了;张溥绝不可能保留住功名;更不可能说是平平安安的回到家乡去的;至少也是流放到北边去了。

平rì里的事情很多;自己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来找秦三德;渠清泽的地位还是有些低;不可能直接给皇上上折子;也不可能知道那么多高层的内幕;所以说;知道上面的诸多消息;一直都是重大的不足。

张溥的事情;苏天成是有些担心的;这里面;隐含有其他的意思;按说做出来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不可能不严惩的。

只能够说明;在厩;在朝廷里面;有着一股很大的力量支持张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

第二百九十九章秦三德的暗示(2)

再次回到座位上的时候;秦三德的神情;已经很是严肃了。

“苏大人;咱家说的事情;你知我知;可不要随意的说出去啊;咱家也就是担心;其实这话是不需要说的;有些事情;过一段时间;苏大人也是会知晓的。”

苏天成微微点头;没有说话。

他很少看见秦三德严肃的样子;秦三德打小在皇宫长大;已经练就了一副标准的面容;见到任何人;不管是亲近的人;还是憎恶的人;都是一脸的笑容;能够做出来严肃的表情;说明信任他苏天成;但也表示了;将要说出来的事情;不是小事情。

“苏大人在江宁县做的一切;咱家是由衷钦佩的;只不过苏大人要求士绅富户出售粮食等事情;在厩引发了不小的波动啊。”

“江宁营的情况;咱家就有些不明白了;明明是打了那么多的胜仗;紫金梁、老回回、不沾泥;说出来谁不是赫赫有名的乱贼啊;都是被江宁营剿灭的;谁能够做到这些啊;可朝廷里面;就是有人不满意;认为江宁营的将士;军饷太高了;就是朝廷没有拿出来银子;也不应该有这么高的军饷。不能够因为立功了;就要求有特殊的关照。”

“咱家更加不明白的。是对张溥的处理;要说内阁首辅温大人都认为。张溥做出来的事情;乃是十恶不赦了;砍头都够了;可还是有好多的大人;联名上书了;说是张溥是考虑到家国天下;虽说做法有些过激;但心情是好的。责令今后不能够如此;也就可以了。”

“有些大人好过分啊;在朝廷上面;说江宁营的举措;是心怀叵测;如此下去;必然会危及到我大明朝的江山。还有大人说了;苏大人不能够继续在江宁县了;要问罪;要责罚。”

“咱家真的是气愤啊;苏大人在江宁县做到的事情;哪一个大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够做到;看见苏大人做到了;就嫉妒了;咱家是明白苏大人的想法了;那些喜欢空谈的家伙。就是不能够在朝廷里面当官。”

。。。。。。

秦三德还在愤愤不平的时候;苏天成已经想到了原因。

蹦出来的这些大臣。绝不是专门针对江宁营的;而且蹦出来的这些人;背后支撑的;一定是南方的士绅富户;这些人的思想;与东林党和复社;是相通的;说得不客气一些;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东林党。

自天启年间以来;朝廷内部的党争;如火如荼;穿插着东林党与阉党的争斗、东林党与浙党之间的争斗等等。

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斗争;孰是孰非;已经是一目了然;崇祯元年;朱由检不过是十七岁的年轻人;还没有完全明白党争的厉害;在东林党的教唆下;一概的否定了魏忠贤的所有政策。东林党与浙党之间的争斗;还在继续;但东林党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浙党是节节败退;基本上要失去话语权了。

明史的描写;对东林党是讴歌的;甚至认为东林党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朱由检没有能够及早的利用这股力量;所以说;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

可苏天成的看法是不同的。

穿越快四年时间了;点点滴滴的感受;已经令他认识到了;东林党早就改变了;不是创始人顾宪成当初提出的那种理念了;不客气的说;东林党已经成为了阻碍大明朝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了。

魏忠贤的确是十恶不赦;但魏忠贤是农民出身;深知农民的疾苦;掌控朝政期间;绝不增加农民的负担;针对的就是士大夫;要求士大夫拿出来钱粮;所以说;魏忠贤招致了士大夫的强烈反对;可魏忠贤倒台之后;上台的东林党;加强了士大夫的特权;特别是官僚士大夫的特权;他们不动声sè的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更进一步的保护士大夫的利益。

至于说东林党和浙党之间的斗争;看看双方的阵营就知道了;东林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浙党代表的是平民出身的贫寒读书人的利益。

看看复社的举措;就可以知晓了;当初成立复社;不过是想着;让读书人有参与国家政策讨论的地方;可短短几年时间;复社的触角;开始伸到了朝廷里面;左右诸多的决策;凡是与他们的政见不合的;想方设法的打击和排斥。

如今;打击排斥的对象;变成了苏天成。

这里面的原因;也是很简单的;江宁县的政策;中兴学社的成立;中兴学社所倡导的观点;已经令东林党和复社感觉到了危险;已经令他们背后的大官僚大地主坐立不安;他们要开始行动了;要用自身的力量;来逼迫皇上表态了。

朝廷里面;确切的说;内阁里面;东林党还没有占据到优势;前任的内阁首辅周延儒;闲人的温体仁;都不是东林党人;只不过周延儒对东林党温和一些。

但朝廷里面;东林党的势力是很大的;内阁不得不考虑;有些时候;东林党利用自身庞大的势力;对朝政施加影响;恐怕内阁也不可能公开的阻拦。

苏天成想到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成立中兴学社;从根子上动摇东林党和复社。

这样的举措;如果不招致疯狂的进攻;那才是怪事了。

秦三德终于说完了;当然;有邪;他是不可能直接说出来的;比如说内阁首辅温体仁的态度;也是有些暧昧的;最终在处理张溥的问题上面;也是默认的。

至于说皇上;可能是明白很多事情的;但也不可能违背多数人的意见。

看见苏天成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秦三德暗暗的敬佩;不愧是做大事情的人;就是能够神定气闲;不被一些不利的消息所击倒。

秦三德暂时没有打扰苏天成;从桌上端起了茶杯;呡了一口;感觉到茶有些凉了;他习惯xìng的张嘴;准备叫人来换热茶的时候;忽然想到自己和苏天成在密谈;很快闭嘴了。

苏天成注意到秦三德的这个动作。

“公公;茶有些凉了;叫人来换换吧。”

“好好;刚刚说了这么多;也是有汹渴了。”

太监进来换热茶的时候;苏天成的脸上;出现了微笑。

他已经想过了;秦三德今rì说的这邪;绝不简单;到底是劝诫的意思;还是支持的意思;一时间说不准;可从秦三德的表现来看;多半是劝诫的意思了。

秦三德身为南京镇守太监;不可能随便说话;更不会私下里说到朝廷内部的争执;之所以在自己面前说到了这些;那是有人授权的。

张溥的事情;皇上尽可以直接拍板;不管怎么说;动摇大明根基;都是十恶不赦之罪;但朱由检没有这样做;这说明了;在朱由检的内心;也是犹豫和彷徨的。

皇室内部的斗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皇上与内阁之间的斗争;千百年以来;都是存在的;朱由检不可能不明白这些;下面的大臣过于的强大了;功高震主;这是皇上不愿意看到的;可下面的大臣过于的软弱了;看着国势一天天衰微下去;这更是危机到自身统治的。

自古以来;开明的君主不多。

所以说;苏天成需要认真的思考;这绝不是小事情;如果说自身的作为;引发了朱由检的猜忌;或者说朱由检用那些所谓的帝王心术;扶持两个对立面;便于自身掌控朝政;那么;不管自己如何的努力;大明朝还是没有什么希望;一样要走入灭亡的深渊。

张溥不可能成为自身的对手;苏天成也不会允许这样的对手存在。

和朱由检接触了好几次了;苏天成深切的感受到;朱由检绝不是桀纣之君;他迫切的希望大明朝繁荣兴旺起来;接手的本来就是一个乱摊子;千疮百孔;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多了;这也渐渐的磨掉了他的耐心;令他有些急躁起来了。

世间没有完人;从个人品质上来说;朱由检确实是很不错的;不奢侈浪费;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追逐女sè;朱由检才二十三岁;这也的年纪;放在几百年之后;也很难做到上面的那几点的。

从一个人的基本品质;可以看出来此人今后的发展;是不是无可救药。

苏天成认为;朱由检还是不错的;不管能力是不是有欠缺。

自己不可能彻底的改变朱由检;除非是当初穿越;成为了朱由检的哥哥弟弟什么的;为今之计;就是适应;相互的适应。

电石火光之间;想清楚了这些;苏天成也知道该如何的回答了。

“公公说的话语;真是醍醐灌顶啊;下官感激不尽;下官到江宁县;快两年时间了;内心时时刻刻都有着一个信念;不管做出来什么事情;也不管是不是立功了;总之一条;必须要效忠皇上;要考虑到家国天下;皇上对臣是无比信任的;若是不能够署理好政务;下官也无脸了;至于说朝廷中那些大人的议论;下官不会去考虑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

第三百章秦三德的暗示(3)

秦三德脸上再次出现了笑容;这一次的笑容;显得挺真诚的。

“哎呦;咱家是知道的;苏大人可是忠心耿耿啊;朝廷里面的那些大人;可真的是睁眼说瞎话;还说苏大人心怀叵测;咱家看;他们才是有异心啊。”

秦三德这样的话;说的有些大了;如此的情况下;苏天成不好回答。

看见苏天成没有说话;秦三德终于说到很关键的地方了。

“苏大人;咱家看;皇上也是有些为难的;朝廷里面;那么多的大人;都站出来;说一些不好听的话;咱家以为;皇上肯定是恼火的;咱家想着也着急啊。”

“公公;下官已经想到这些事情了;想来这样的情况;不长时间;就会消失的。”

“呵呵;咱家是相信苏大人的。”

在这件事情上面;苏天成不想有什么承诺;虽然他估计;秦三德可能是受人之托;想着暗示一下自己;做事情还是要注意一些;不要令皇上为难;但这样的事情;他不会答应;这是他的底线;想要朝廷里面那一帮东林党闭嘴;除非你放弃所有的政策;维护大官僚、大士绅的利益;和东林党、复社一个鼻孔出气;如此一来;自己穿越到大明朝来;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想着改变历史;那就是做梦;最终会被滚滚洪流所吞没。

秦三德的话题很快转移了;不再说到江宁县的事情了。

“唉;苏大人不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流寇又开始猖獗了。”

“哦。难道又出现什么事情了吗。”

“是啊;去年的冬月;皇上考虑到流寇依旧遭遇了诸多的打击;就想着彻底的清剿;北直隶保定府、河南、山西的诸路官军;围剿尚在陕西、山西的流寇;谁知道流寇再次分兵了;有一部分到河南了。有一部分到湖广了;还有一部分坚守在陕西、山西;迄今为止;官军也没有能够获得重大的突破;皇上这个年都过不好啊。”

“是吗;公公;年前下官还专门到保定府招募军士了。”

“苏大人那次到保定府。遇见了鞑子;自然是关注不到这件事情了;咱家也奇怪了;这流寇大规模sāo扰的时候;怎么鞑子也跟着凑热闹啊。”

苏天成眨了眨眼睛。

他一直都有些奇怪;上次在保定府的定兴县。居然遇见后金满八旗军士了;这样的事情;不管怎么说;都是有些解释不过去的;原来那段时间。朝廷正在倾力剿灭流寇。这自然是好机会了;朝廷的大军抽到了山西、河南一带了。北边的力量;自然薄弱一些了;如此好的机会;后金怎么会放弃啊。

按照历史的发展;大明朝这种两线作战的局面;一直要持续到轰然倒下的那一天;也正是因为这种两线作战的拖累;导致朝廷疲于奔命;加之错用了一些人;令局面越来越失控了。这期间;也不是没有机会;与后金议和;是很好的办法;至少可以集中jīng力;剿灭流寇;接下来与后金决一死战;可惜这样的办法;行不通;那些所谓的士大夫;不管不顾朝廷的实际情况;一味的要求强硬;死都不能够议和;按照他们慷慨激昂的说法;脑袋掉了;也就是那么大的事情。

而有议和苗头的时间;正是东林党掌控朝政的时间;东林党坚决反对议和;讽刺人的是;明朝灭亡之后;东林党党魁钱谦益开门投降满清;不少的所谓东林党人;摇身一变;效忠满清;他们的xìng命保住了;继续做官或者是做学问;可明朝却真正的灭亡了。

苏天成上次与温体仁交谈的时候;说到了议和的事情;大明朝如此的两线作战;肯定是不行的;战争就意味着银两的消耗;没有银子;不可能打胜仗;摇摇yù坠的大明朝;根本无法维持两线作战;若是强行这样的坚持下去;最终会令朝廷难以为继;甚至走到了崩溃的边沿。

不过;苏天成想的更加实际的;是江宁营。

秦三德如此说;肯定是想到了江宁营。

秦三德果然主动提到了江宁营。

“苏大人;江宁营确实英勇啊;咱家想着;江宁营也不可能长时间的在江宁县啊;南京有两大营;足以护卫了。”

说到江宁营的事情;苏天成不得不开口了。

“公公;您是知道的;江宁营目前两万将士;其中一万将士;悉数是新兵;还没有形成战斗力;而且江宁营还缺乏铠甲兵器;多亏了两大营给予了一些援助;就是chūn节期间;将士都没有放松训练;依旧是在坚持;目前的情况下;开拔出去;尚有些困难啊。”

“苏大人说到的这些情况;咱家也是知道的;咱家就是说说;想想皇上过不好年;咱家的心里不好受啊。”

苏天成有些恶寒;秦三德说出来这样的话;本不算什么的;长期在皇宫里面;不知道多么肉麻的话;都是能够说出来的;可这样的话语;此时此刻说出来;自己听着;就不是滋味了;好像对自己是一种逼迫。

“公公;下官也是知道的;流寇sāo扰;乃是我大明朝的心腹大患啊;下官正是因为着急;才加紧训练江宁营的将士;开年之后;江宁营准备继续征召一万军士;争取在一年时间之内;所有三万将士;都形成战斗力的。”

“咱家有些担心;就是不知道时间是不是来得及啊。”

苏天成也不说话了。

流寇的行动;与后金的行动;几乎是一致的;这也说明了;后金是做好了情报工作的;当然了;这个情报工作;不是那么的复杂。

苏天成想到了黄在胜;这个自己安插在后金的眼线;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黄在胜一直都没有送过来情报;按说应该是有消息了。

“呵呵;苏大人;正是chūn节啊;咱家说了这么多丧气的话语;苏大人切不要多想啊;好了;酒宴准备的差不多了。”

“公公说的这些;都是为了下官好;下官牢记在心;请公公放心;江宁营一定会加强训练的;绝不会长时间呆在江宁县的。”

“咱家知道;知道的。”

太监是很少喝酒的;他们的身体有残疾;怕热怕冷;一般来说;士大夫也很少与太监同桌吃饭;都认为这是耻辱。

秦三德能够喝酒。

与苏天成一起喝酒的时候;秦三德的兴致很高;到里屋给朱审馨敬酒之后;叫太监撤去了酒杯;拿上来了青花碗。

可秦三德喝不过苏天成。

秦三德很快喝的有些醉了。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有些喝醉的秦三德;再次说出来了一个重大的消息。

江宁县官吏的调整;马上就要进行了;也就是在最近几天;吏部的敕书就要到了;估计到江宁县上任的官员;已经在路上了;这次江宁县官员的调整;皇上是亲自过问的;否定了好几个方案。皇上如此关心一个县的官员调整;而且是县丞和主薄的调整;几乎是没有过的事情;由此可见;江宁县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秦三德一直都没有说到底是谁到江宁县来;苏天成也没有问;从渠清泽那里得到的消息;不一定完全准确;中途也可能有变动;但通过这次官员的调整;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