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失落)-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
名义上是吃饭,其实众人关心的,都是中兴学社成立的相关事宜。
皇上已经给南京六部和应天府下旨了,要求全力支持中兴学社,学社的三个负责人,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由他们来兴办学社,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所以说,吃饭的过程中,王道直很是关心中兴学社的事情,嘴里说到最多的,也是这件事情。
王道直的认识,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苏天成与东林书院、复社争执的事情,他是清楚的,有些方面,他也是难以一时间理解的,不过,江宁县的巨大改变,活生生的事实,令他认识到了,这样的做法,肯定是可行的,若是中兴学社成立了,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应天府,应天府下辖的诸县,都能够像江宁县这样,发生巨大的改变,那就是巨大的政绩了。
刘云清非常详细的禀报了中兴学社的筹备情况,学社地点,就是在县学里面,这里面地方很大,平rì里学生不是很多,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的住处,都是安排在这里的,已经专门腾出来了房屋,作为平时会客、集聚的地方。
中兴学社的一切经费,县衙负责,计划每年拿出来二十万两白银,其中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三位负责人的俸禄,初步计划,每年每人一万两白银。
中兴学社招募三十人,负责rì常所有具体事情的打理,想要进入中兴学社,至少是举人以上的身份,当然,特别突出的生员,也是可以的。
刘云清说完之后,还没有等到众人开口,孙承宗首先说话了,他的意思,每年一万两的俸禄太多了,不能够如此,自己的俸禄,按照县衙官吏的水平发放,就可以了。
想不到王道直面带微笑开口了,说县衙如此的安排很好,他特意解释了,江宁县县衙的衙役,每年都有五百两银子的补贴,之余是官吏,俸禄和常例银子,加起来都是几千两白银了,所以说,孙大人的俸禄是不高的。
王道直的一席话,令孙承宗目瞪口呆,他不敢相信,江宁县富裕到这种程度了。
如此的收入,恐怕大明朝的府州县,都是望尘莫及的。
苏天成接着开口了,说这一切,是早就确定下来的,中兴学社的rì常事宜,刘云清负责,刘云清的职责很重,一方面要照顾好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的生活起居,时常过问,一方面要cāo心学社的正常运转,更加重要的,是宣扬中兴学社的观点,让学社正常运转,发挥出来最大的影响。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云清站起身来,给孙承宗行礼,坦言自己以前是南京城的东林四公子之一,只不过对于东林书院的有些观点,不是很认同了,所以说,脱离了东林书院,投奔到了苏大人的身边,今后要想孙大人多多学习。
孙承宗和王道直的脸上,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们都清楚了,苏天成为什么这样安排,刘云清的态度,对东林书院和复社,就是最大的打击,中兴学社成立之后,首先的任务,就是分化瓦解东林书院和复社。
朝廷中间,有一部分的大臣,是支持东林书院和复社的,有些甚至就是东林书院和复社出来的,由此看来,中兴书院的任务,还是不一般的。
但有利的条件,也是明确的,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三人的影响,非同一般,加上合适的运作,充足经费的保证,中兴学社一旦成立,肯定有大部分的士子、士绅富户前来加入的,而且,中兴学社,带有官方的味道,在这里面有着表现突出了,甚至可以直接为进入朝廷,成为朝廷官员。
范景文突然来到四海酒楼,令苏天成有些猝不及防。
苏天成更加不清楚的是,范景文和孙承宗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不错的,两人同朝为官的时候,相互都是欣赏的,而且,孙承宗曾经鼎力举荐范景文。
范景文当然清楚,孙承宗到南京来干什么的。
一番寒暄,几杯酒下肚之后,范景文提出来了,南京的户部,每年给中兴学社,解决五万两白银的经费,也算是出力了。
范景文刚刚说完,王道直也开口了,说是给中兴学社,解决一万两白银的经费。
孙承宗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一下子多了六万两白银,也可以为江宁县节约一些经费了,毕竟江宁营需要大量的白银。
苏天成高兴的同时,也有些吃惊,想不到范景文到四海酒楼来了,而且表明解决经费,这里面是有着深意的,具体是什么原因,不长时间,就可以知道。
不过,这总是好事情,预示着中兴学社,能够很快兴旺起来。
第二百八十六章应对办法(1)
跟着范景文来到衙门的时候,苏天成一头的雾水。
范景文的突然出现,本来就有些意味了,现在又要找到自己,私下里有话说,这该是什么大事情啊,人家可是南直隶的一把手,自己虽然出了不少的风头,毕竟是江宁县六品的知县,品秩上面,是无法比较的,人家尚书大人,肯屈尊这样做,那一定是大事情。
不知怎么了,苏天成突然想到了江宁营,想到了南京的两大营。
张泰宁在官衙里面。
看见张泰宁的那一刻,苏天成的心沉下来了。
江宁营和南京两大营,都是驻扎在江宁县,可军饷是有着悬殊的,这件事情,苏天成也没有好的办法解决,他不可能去想到两大营,这不是他cāo心的范畴。可这里面造成的影响,就是两大营的军士,看着江宁营将士的待遇,愤愤不平,军心浮动。
在京城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这样的问题,内阁首辅温体仁专门说到了这件事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来,但他可以想象,温体仁说到的,一定是南京的两大营。
可见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已经不小了。
最关键的是,不仅仅是两大营的军士有这样的想法,估计两大营一些军官,也是愤愤不平的。
还好江宁营将士的军饷,不是朝廷拨付的。
这是最大的优势所在,好比说家户人家,条件不一样。人家过好rì子,你只有看着的份。
范景文的神sè。有些严肃,张泰宁的脸上,也没有多少的表情。
“苏大人,你刚刚回到江宁县,按说应该让你歇息一下,好好的调整,不过,有些事情。有些棘手,不得不找到你啊。”
“大人有什么事情,尽管安排,下官一定尽最大努力做好的。”
“嗯,前些rì子,我和张将军,说到了一些事情。我们都是很担心的,这两大营军士,与江宁营将士之间,军饷有着不小的差距,这段时间,两大营的军士。人心有些浮动,他们甚至想着,到江宁营,恰逢江宁营招募军士,已经有些军士。私下里商议了,离开两大营。直接到江宁营。”
苏天成低着头,没有说话。
怕什么来什么,这样的事情,自己有什么办法,两大营的军士,号称十万人,若是按照江宁营的将士待遇,供奉两大营,至少需要七百两万白银以上,不要说江宁县,就是南直隶,也拿不出来这么多的银两。
再说了,两大营到底有多少的军士,外人根本不知道,估计张泰宁也不敢打包票,十万人肯定是没有的,能够有五万人,就算是很不错了,前几年征伐流寇,曾经从两大营抽调了一些军士的,这里面肯定是有损失的,而且逃亡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吞下两大营、扩充江宁营这样的事情,除非是苏天成疯了,想着江宁营毁于一旦。
为今之计,唯有什么都不说。
“我是江宁营指挥使,按说这样的事情,不应该提及的,毕竟江宁营没有花费朝廷一两银子,都是依靠的江宁县,不过,南京两大营,毕竟在江宁县,我也很是为难,张将军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平息将士的怨气,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苏天成的脸上,没有表情了。
他最担心的,就是两大营比对江宁营来,或者因为达不到要求,江宁营的将士,减少军饷,让大家能够平衡。
这样的办法,会直接毁了江宁营,毕竟总是喊口号,没有物质条件的支持,军队难以长久的维持,将士的军饷,可以稳住,长时间不增长,但不能够降低。
范景文接下来说到的话,很是关键,如果触碰到江宁营的底线了,苏天成不会答应的,毕竟他也是江宁营的监军。
“我看这样,两大营还有一万公顷的耕地,悉数租给江宁县,原来一万公顷的耕地,江宁县每年给予两大营两万两白银,现在,拿到这一万公顷的官田,江宁县每年给予两大营十万两白银。”
苏天成倒吸了一口凉气,十万两白银,这可真的是狮子大开口了。
两万公顷耕地,不过三十万亩,按照十万两白银计算,每亩耕地三钱多银子了,按照播种稻谷的收入计算,等于是一半的收入,被两大营拿去了,还要保证风调雨顺,保证不受灾,保证粮食的价格稳定。
作为官田,这样的租费,不算是太高,放在外面,也说得过去,毕竟军户屯田,赋税可能还要重一些,这也是促使很多的军户,举家逃亡,不愿意继续耕种官田了。
可江宁县的情况,很是特殊,这些官田,几乎都是江宁营将士的家眷耕种的,县衙实际上没有收取什么田赋,唯一占到的便宜,是收购粮食的时候,价格低于市场价。也就是说,这些赋税,悉数是县衙承担的。
崇祯六年,江宁县的收入,全部算起来,大约在二百六十万白银,这里面,盐商占据了绝大部分,有一百六十万两,商贸的捐银,六十万两,市舶司的赋税分成,三十五万两,其余五万两,属于商税等正常的赋税。
可开支是不小的,整修沟渠、田地,购买粮食,保证江宁营的开销,保证县衙的rì常开销,上缴朝廷的赋税,上缴南京六部、应天府衙门的银子等等。
目前已经开支了一百六十万两白银了。
表面上看,江宁县还是非常富裕的,就是苏州府和扬州府,都不敢比较的。
可马上需要的大笔开支,苏天成内心是有数的,皇上和朝廷的决心已定,江宁营呆在南方的时间,不可能很长了,所以说,必须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尽量凑集多的银两,预备给江宁营,江宁营招募军士,达到三万人的规模之后,每年需要开支的银两,在两百万两以上,所以说,江宁营离开江宁县的时候,至少要备下四百万两白银。
此外,还有沟渠的整修,耕地的整修,如果不能够在水利建设上面,投入大量的银子,彻底的改造江宁营水利设施的情况,江宁县的粮食,就不要想着能够年年获取丰收,而且这样的改造,是必须要进行的,今年的收成,就说明了很大的问题,江宁县的官田,收成比其余的耕地,多出来了三成左右了。
这些银子,只能够在县衙的收入里面打主意。
开年之后,市舶司的收入,估计能过超过百万两,在今年的基础上,大幅度的增加,所以说,给江宁营准备银两的事情,还是有希望的。
可范景文提出来了这样的要求,就有着不小的难度了。
十万两白银,不算是什么太大的数字,可一旦开了这样的口子,今后会有无数的理由找过来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解决,都要开支银子,如果花费在这些地方的银子多了,江宁营的存银,就无法保证了。
还有最为关键的事情,如果两大营的军士,在江宁营招募军士的时候,一定要离开两大营,要求进入江宁营,这是最危险的事情,两大营的职责,是护卫陪都的安全,虽然没有běijīng京营的地位重要,但也是牵涉到皇权的,如果江宁营涉嫌吞并两大营了,这样的罪责,无人能够承担。
再说了,两大营军士的素质,苏天成也是看不上的,尽管说骁骑营的几百人,能征善战,但有些脾气,也是不太好的,进入江宁营之后,纠正了好长时间的。
看见苏天成没有说话,张泰宁主动开口了。
“苏大人,我也知道你很是为难,不过两大营也是没有办法啊,只能是依靠江宁县和苏大人多多支持了。”
苏天成终于抬起头来了。
“范大人,张将军,一万公顷的官田,江宁县同意租种,十万两银子,咬咬牙,也是能够拿出来的,不过下官有些话,是需要说在前面的。”
看见苏天成点头了,范景文的脸sè,稍微柔和了一些。
“苏大人,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
“下官就不客气了,两件事情,第一,江宁县拿出来十万两银子,仅此一回,今后不能够继续有这样的事情了,再一再二江宁县承受不住的,第二,江宁营在北直隶招募了一万军士,按照计划,在半年左右的时间,还要继续招募一万军士,两大营的军士,江宁营是绝对不会招募的,若是因为招募军士的事情,动摇了两大营的军心,这样的罪责,江宁营承受不起,还请张将军一定帮忙的。”
范景文点点头,这不是什么大的事情。
“苏大人,你说到的两个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张将军,你看没有什么问题吧。”
张泰宁点点头,尽管说内心有些不舒服,可人家江宁县愿意拿出来十万两白银了,还能够有什么话说,不继续索要白银的事情,好控制一些,可江宁营招募军士,不允许两大营的军士进入,这件事情,难度还是有些大的。
看见张泰宁点头了,范景文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二百八十七章应对办法(2)
)
范景文的神情,很快再次严肃了。
苏天成有些奇怪了,难道还有什么事情吗,按说自己说到的条件,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范景文已经表态了,张泰宁也点头了,应该没有什么事情了,毕竟江宁营的军饷,是江宁县县衙负责的,没有要求朝廷掏银子,总不能要求自己去维持两大营的稳定吧。
范景文看了看张泰宁,再次开口了。
“苏大人,张溥和你辩论的事情,你应该还有印象吧。”
“大人,张溥和下官是同窗,相互之间,有着一些争论,没有什么稀奇的。”
“呵呵,我看不一定啊。”
“大人为何这样说啊。”
“马上要成立的中兴学社,我看就是最好的反击啊,这样的办法很好,成立了学社,最大限度的集聚天下士子,很多的事情,可以通过学社,最大限度的散播出去,不过,你在想办法,张溥也没有闲着啊,他肯定是有动作的。”
苏天成的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了。
在京城的时候,这是他想的最多的事情,张溥毕竟是复社的领袖,在读书人中间,有着不小的影响,而且复社的力量,错综复杂,和朝廷的不少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好在自己是朝廷官员,所有的举措,得到了范景文的大力支持,所以说,在南直隶一带,张溥和复社,都不敢轻举妄动的。
“大人。下官和张溥之间,争论到的话题,主要就是有关朝政的,下官曾经明确说过,张溥不是朝廷官员,可以议论朝政。但不得干涉朝政,包括东林书院和复社,也绝不能够因为赢得了士子的支持,就公开插手官府的事情。”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惜那张溥,不是你这样的想法啊,张将军,还是你先说说。”
苏天成的内心。再次咯噔了一下,为什么要张泰宁先说。
原来他以为,张溥可能组织复社的社员,在南直隶以至于大明朝各地,制造舆论,反对侵害士绅富户的利益,再一次的强调尊经复古,要求一切都按照祖先的要求来做。这也是能够引发士子共鸣的,士绅富户。更是会大力支持。
不过,回到江宁县之后,没有发现这方面的动作,甚至预计的复社的第三次大会,也没有召开的迹象。他估计周延儒辞官了,对张溥还是有着一定影响的。温体仁对张溥的印象是很不好的,说不定已经采取了什么形式,jǐng告了张溥,令张溥惶惶然,没有动作也正常了。
想不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张溥依旧有动作了。
张泰宁说话,难道张溥将手伸向了两大营。
想到了范景文要求江宁县支援两大营的事情,苏天成打了一个冷颤,未必张溥丧心病狂,敢做出来大逆不道的事情吗。
“苏大人,张溥找到了我,专门说到了江宁营和两大营的事情,先前大人要求江宁县给予两大营一些必要的援助,也是有道理的。张溥认为,两大营和江宁营的将士,军饷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是不合适的,会严重影响到两大营将士的军心,甚至会波及到大明朝卫所的将士。”
苏天成的脸sè开始发白,张溥估计是疯了。
“张溥说到了两个解决办法,一是江宁营的将士,不能够拿到那么多的军饷,必须和两大营将士的军饷一样,二是苏大人难辞其咎,朝廷一定要严惩,包括范大人,身为江宁营指挥使,都是有责任的。”
苏天成看向了范景文,范景文的脸上,带着冷笑。
“张溥建议我弹劾江宁营,我当然是训斥了张溥,给大人禀报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的建议,是采取措施,张溥有着如此的想法,明显就是扰乱军心,我大明朝卫所的军士,因为军饷的事情,已经有过哗变的先例,张溥此举,明显是动摇我大明朝的根基啊。”
张泰宁说到后面,有些激动了,脸sè有些红了。
张泰宁刚刚说完,范景文开口了。
“我以前对张溥,还是有着不错印象的,而立之年,能够组织起来庞大的复社,门下士子遍布,甚至殿试探花吴伟业,也是出自于他的门下的,足以证明,他是有能力的,不过,张溥公然找到张将军,说出来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令我吃惊,更多的是愤怒,张溥身为读书人,在籍的庶吉士,应该是知道天下大势的,更应该知道我大明朝卫所将士的实际情况,为了一己之私利,为了一些理论上面的争执,居然敢于置家国天下于不顾,这等的读书人,若是真的在朝廷里面,把持了权柄,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啊,岂不是祸乱天下。”
苏天成已经沉下脸来了,张溥的举动,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回过头来想想,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算是特别稀奇的,朝廷里面的党争,如火如荼,如果这些朝廷官吏,能够想到以朝廷为重,也不至于将大明朝拖入无底的深渊。
“苏大人,张溥和你是同窗,我想听听,你是什么看法啊。”
“大人,下官与张将军的看法,是一致的。”
“哦,你为什么会这么看啊?”
“大人,下官和张溥是同窗,一同参加了会试和殿试,关于朝政方面,有着一些争论,这都是正常情况,大不了我们相互证明,谁是正确的,不过,下官以为,做任何的事情,都应该都自身的底线,若是为了达到目的,丧失了基本的准则,甚至置朝廷于不顾了,那就显得非常可怕了,张溥找到了张将军,说出来了这样的话语,足见他已经是利令智昏了。”
“张溥身为复社的领袖,有着不小的号召力,下官和他辩论过,发现他是极其自负的,不在乎他人的意见,复社的影响力是不小的,正是因为这样,促成了张溥的自高自大,若是张溥想着挑拨两大营的军士,就一定会这样做的。”
“两大营的稳定,是最为重大的事情,包括南直隶卫所军士的稳定,要是出现了问题,不仅仅是朝廷震动那么简单,流寇已经慢慢朝着南方活动了,这个时候,南直隶的军士,若是出现了动摇,正好给了流寇可乘之机,流寇进入了南方,将会引发可怕的后果。”
“下官以为,其余的事情,可以和张溥辩论,甚至是对着干,下官建议成立中兴学社,就是想着从正面击败复社,可张溥有了这样的想法,决不能手软,这不是可以辩论的事情,相信张溥自己应该明白,这样做是什么后果,既然他已经不管江山的稳固了,那官府也就没有客气的必要了。”
范景文的眉毛跳动了一下。
“苏大人,那你说说,具体该怎么处理张溥。”
“张溥是翰林院庶吉士,尚在籍,因为父丧,在家守制,下官的意思,将张溥押解到京城,禀报朝廷,由朝廷处置。”
“可你想过没有,张溥是复社的领袖,此举肯定会引发很大波澜的。”
“下官以为,引发波澜是肯定的,不过,和动摇军心比较起来,押送张溥到京城,是最好的处理办法,若是真的让张溥四处活动,甚至鼓动两大营的将士抗议了,那个时候,再来处理,已经晚了。”
范景文暂时没有说话,张泰宁准备开口,看见范景文没有开口,也没有说话。
苏天成知道,范景文是有顾虑的,毕竟张溥的影响太大了。
“大人,下官以为,这件事情,不能够耽误,张溥找到了张将军,被训斥了,不会死心,两大营可能是做好了必要的防备事宜,可南直隶还有那么多的卫所,若是张溥转移了目标,到其他卫所去鼓动了,引发的后果,会更加的严重的。”
听到苏天成这样说,范景文有些沉不住气了。
“苏大人,你凭什么说张溥会到其他卫所去鼓动啊。”
“这是下官的直觉,再说了,下官以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张溥到其他卫所去鼓动了,引发了不堪收拾的后果,一切都晚了。”
范景文站起来了,急促的走动了几步。
“张将军,令军士直接去缉拿张溥。”
张泰宁有些迟疑,缉拿人的事情,应该是五城兵马司的事情,两大营出面,似乎不是很好说,毕竟军队不能够干预地方事务的。
看见张泰宁的迟疑,苏天成知趣的开口了。
“张将军,大人认为,这件事情是很重大的,涉及到军营的事情了,故而要求两大营去缉拿张溥的,此事不属于地方上的事物的。”
张泰宁恍然大悟。
张泰宁离开之后,范景文看了看苏天成,开口了,不过声音显得有些苍老了。
“苏大人,但愿没有什么波折啊,朝廷里面,有很多的事情,你也是知道的,东林书院和复社,影响不小啊,成立中兴学社,是最好的办法,有什么想法,摆到桌面上来争论,用事实说话,想的很是全面啊。”
“你确实不错,不依附东林书院和复社,而且敢于对着干,若是天下读书人,都能够以振兴朝纲为己任,朝廷也不至于面临如此多的问题啊。”
第二百八十七章应对办法(2)
第二百八十八章直面问题
中兴学社的筹备事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先期的事情已经做好了,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都到位了,南京城已经轰动了,如此的三人聚在一起,影响本来就不小了,何况他们将在一起,成立中兴学社。
定下的成立大会时间,是十二月一rì。
在这之前,已经不少的士子前来咨询了,有的士绅、士子,甚至直接提出来了要求,成为中兴学社的社员。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三人,丝毫不敢懈怠,亲自接见这些士子士绅,交谈的同时,也灌输学社秉承的思想。
就在这一切工作循序发展的同时,南京城里面,爆发了另外一个重大的消息,复社领袖张溥被两大营的军士抓捕了。
这个消息,迅速传开了,一时间,到处都是议论纷纷的,人们将张溥被抓捕的事情,与中兴学社的成立,联合起来了,对中兴学社不利的言论,开始出现。
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不知道这件事情,与士子和士绅交谈的时候,他们也很是茫然,不过,三人内心都有疑惑的,这样的关键时刻,抓捕张溥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怕复社影响到中兴学社的成立吗,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啊,就算是复社有着不一般的影响,但孙承宗瞪三人,影响太大了,复社根本无法干扰的。
三人简单商议之后,决定直接找到苏天成,询问相关情况。相信苏天成一定知道这件事情,这是大事情。三人不弄清楚,内心不安。
江宁县县衙,三堂。
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三人,脸sè都不是很好,特别是黄道周,他和张溥之间,关系还是不错的,不知道为什么。张溥突然被抓了,而且是两大营直接动手,据说还要送到京城去,如果说抓捕张溥,是因为中兴学社的成立,黄道周甚至想着,直接退出中兴学社。
看见三人的脸sè不好。苏天成面带微笑开口了。
“三位大人,今rì到县衙来,一定是为了张溥的事情了。”
“确实是这件事情,苏大人,老夫和善继、黄大人,都想知道为什么。”
孙承宗毕竟经历过很多的事情。说话还是很沉稳的。
“不错,是晚辈坚持抓捕张溥的,而且建议直接送到京城去。”
孙承宗和鹿善继的脸上,神sè好了一些,他们了解苏天成。既然苏天成这样说了,一定是有着其他的原因。不会是中兴学社的事情,苏天成没有这样的愚蠢。
黄道周的脸sè更加不好看了,不过,孙承宗坐在一边,他不好开口。
“至于说原因,当着三位大人的面,晚辈可以解释一下,抓捕张溥,绝不是因为复社的影响太大,可能影响到中兴学社成立的事宜,说实话,晚辈还没有将复社看在眼里,若是想着摧毁复社,早就动手了,直接抓捕张溥,不就没有什么事情了,也没有必要辛辛苦苦成立中兴学社了,想必黄大人是知道的。”
黄道周楞了一下,迅即明白了,是啊,如果苏天成对复社由意见,早就可以找到其他的理由,对付张溥了,也没有必要劳神费力的成立中兴学社啊,再说了,依靠孙承宗大人的影响,招募天下士子,一定是水到渠成的,张溥怎么可能抗衡啊。
“是啊,我也不明白,苏大人能够说说,是什么理由吗?”
“哼,抓捕张溥,押送京城,可以说轻松的,要不是想到张溥是在籍的翰林院庶吉士,复社的领袖,恐怕早就人头落地了。”
屋里一下安静下来了,苏天成说出来这样的话语,众人都知道,事情不简单了。
特别是黄道周,想到了张溥的自负和固执,脸sè有些发白了,中兴学社即将成立,对张溥和复社的打击是很大的,谁知道张溥会不会发疯,做出来大逆不道的事情。
“张溥直接找到张泰宁将军,言下之意,江宁营的将士,军饷太高,鼓动两大营的将士,起来躁动,要求江宁营将士,不能够有着如此高的军饷,江宁营指挥使范景文大人疏于管理,应该受到朝廷责罚,江宁营监军、江宁县知县苏天成罪不可赦,应于严惩。”
“张将军训斥了张溥,告诫张溥,此举很是危险,不可妄动,否则动摇朝廷根本,谁料到,张溥根本不听,一意孤行,见此办法不行,竟然到了凤阳府、庐州府、安庆府等地,意yù鼓动卫所的将士,起来抗议,而且还联系当地复社社员,准备双管齐下,一面找到卫所指挥使,一面鼓动下面的军官和军士。”
“军队乃是我大明根本,前些年,因为军饷的问题,曾经有卫所的军士哗变,令朝廷大为震动,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平息这方面的事宜,自去年以来,朝廷的军饷,基本到位了,稳定了卫所的军士,张溥却因为江宁营将士的军饷过高,准备挑拨我大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