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承畴等人的脸色都发生了变化,就连王道直,脸上都露出了担忧的神情,殊不知龙颜大怒的后果是很严重的,陈新甲如此的说话,岂不是讥讽苏天成造反吗。

苏天成的脸上,没有露出气愤的神情。

“陈新甲,朕也是好久没有见到你了,听闻你决心坚定,一心想着已死来报效大明朝廷,朕本不想阻拦你的,可思来想去,朕不愿意背负这样的污名,故而要求将士护卫你的安全,朕还想着见一见你,毕竟朕与你还是有些交集的。”

陈新甲看了看苏天成,没有开口说话,他的目的就是想着激怒苏天成,接着让苏天成杀掉自己,那样就能够报效皇上了。

“陈新甲,你放心,朕不会杀你,朕也不会限制你的自由,你若是想着回到京城去,也是请便,当然,你若是一心想着已死报效大明朝廷,今后机会很多,不必急于这一刻。”

“你和王大人昨夜交谈了很多,这些交谈的内容,朕都知道了,你不要责怪王大人,朕也有很多的感慨,只是有些感慨,朕只能够压在内心,不能够说出来,你曾经在辽东率领军队进攻后金鞑子,遭遇了失败,那是你的梦寐,之后你又率领大军,与朕对峙,同样遭遇了失败,这等的打击,一般人是承受不住的,大明的朝廷和皇上对你不错,你感恩戴德,誓死报效,这也没有什么问题,这些朕都能够理解。”

“人生不如意十之**,没有一帆风顺的道路,朕当初也没有想着创立大晋朝,可到了如今,朕就要千方百计的维护大晋王朝的利益了。”

陈新甲吃惊的看着苏天成,他想不到苏天成会说出来这番话。

“朕没有想着要求你归顺,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朕只是想着劝劝你,不要继续效忠大明朝廷和大明的皇上,那样是没有多大出路的,你若是觉得愧对大明皇上,尽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譬如说宣扬大明皇上的仁德等等,或者是有机会,日后陪着大明皇上终老,这都是可以采取的办法。”

苏天成说出来这些话,不仅仅是陈新甲惊愕了,就连洪承畴等人,也是没有想到的,哪一个皇帝不想着铲除威胁,若是攻破了京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清剿皇宫,不能够让那个朱由检活下来,朱由检活着就是最大的威胁,想不到皇上压根没有想过要朱由检的命。

“你们也不用吃惊,朕已经做出来决定了,不会要朱由检的命,朕曾经仔细的思考过,朱由检不是一个荒淫的皇帝,甚至是非常勤奋的皇帝,但问题在于,大明朝廷已经是千疮百孔,朱由检没有这个能力来振兴王朝,没有能力来扭转这个局面,若是按照当初的情形发展下去,就算是朕不动手,大明朝廷恐怕也是毁于流寇和后金鞑子之手了。”

“没有整治天下的能力,却要坐在那个位置上面,最终的结局就是悲惨的,若是太平时期,朱由检也许能够安然度过,可惜他没有那个运气,这就是命,哪怕身为皇上,也无法摆脱这等命运的安排。”

“好了,朕已经说得够多了,陈新甲,朕希望你能够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天津已经被占领,你不是朝廷官吏,继续住在原来的地方,有些不合适了,朕看你还是住在官驿吧,再说你们住的地方,本来就是老百姓的房屋,也该物归原主了,不过有一点朕是要强调的,马上就是春节了,朕希望城里的老百姓,能够安然度过这个春节,朕不希望城内出现什么差错,朕跟随大军,一路来到天津,沿路的情形,令朕很是痛心,老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出现这等的情形,你这个大明朝廷内阁次辅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朕已经下令救济百姓,无论如何也要渡过难关,王道直立下了很大的功劳,那就是避免天津遭遇战火,江宁营有着绝对的信心拿下天津,就算是展开进攻,最多几日的时间,就能够攻下来,可在这几日的进攻时间之内,城内的几十万明军,陷入到绝境之中了,会做出来一些什么事情,你们都是清楚的,朕不客气的说,失去了斗志的军队,失去了控制的军士,就是恶魔,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陈新甲离开屋子,被安排到了前院,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没有了自杀的决心了,归顺苏天成暂时说不上,但他很想看看,苏天成拿下京城之后,究竟会做些什么,这个大晋王朝,会不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兴旺起来,会不会也像山东一样,还有一点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苏天成会如何的对待皇上,如何的对待朝廷之中的那些文武大臣。

苏天成说的话语,陈新甲当然会思考的,但他不会因为苏天成的几句话,就表现出来感恩戴德的情绪,至于说对王道直,陈新甲没有丝毫的意见,他很清楚,王道直在苏天成面前说到的那些话语,其实就是想着保住他的性命。

天黑之后,陈新甲试着走出了屋子,没有人阻拦,官驿的门口有江宁营军士把手,但没有人限制他的行动自由。

走出官驿之后,陈新甲楠楠自语。

“皇上,臣尽力了,可臣也知道了,朝廷的覆亡是必然的,有着苏大人如此胸襟的皇帝,臣还是第一次见到啊。”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善后事宜

剑拔弩张的气氛很快消散了,对于天津战斗所获得的意外胜利,几乎所有人都是高兴的,就连在南京的朱审烜、杨嗣昌和范景文等人,都专门报送来了奏折,对皇上表示了恭喜,出现这样的局面,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但苏天成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主要还是担心辽东的局面,恐怕出现了恶化的情况。

阎应元赶赴辽东的时间不长,苏天成也没有想到,天津的事情,这么短时间之内就解决了,江宁营的将士准备在天津过小年,这是苏天成应承的事情,皇帝一诺千金,必须要遵守,诸多的将士也盼望着能够在天津好好过个小年夜。其实这个时间,最佳的选择就是大军立即开拔,攻打京城,因为天津失陷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京城去,恼羞成怒的朱由检,肯定是要做出来垂死的挣扎,而可以供朱由检选择的,只有辽东边军了。

苏天成不敢想象,朱由检若是孤注一掷的调动了辽东边军,辽东会成为什么样子,说不定江宁营与辽东边军陷入到苦战之中的时候,后金鞑子已经趁势占领了整个的辽东,甚至是直接攻占了京城,就算是江宁营打败了辽东边军,后金鞑子恐怕已经洗劫了京城,撤到山海关固守去了,遇见那样的情况,一方面苏天成接手是一个残败不堪的京城,面对的是一地鸡毛,另外一方面苏天成将要耗费极大的气力,来清除辽东方向的后金鞑子,毕竟关宁锦防线可不是摆设,明军军力孱弱,都能够依托关宁锦防线抵御后金鞑子,就更不用说战斗力强悍的后金鞑子了。

这样的局面绝对不能够出现。

所以说在占领天津的翌日。众人还没有完全安顿下来的时候,苏天成就召集洪承畴、渠清泽、卢象升等人,商议接下来需要面对的事情了。

洪承畴和渠清泽两人,也是大晋朝廷的丞相,尽管说以军事和情报为主,但在民生方面。苏天成也是可以征求两人的意见的,何况这是与军事息息相关的民生事宜。卢象升也是读书人出身,虽说多年来都是南征北战,但对于民生方面的情况,也不陌生。

苏天成没有沉湎于和平拿下天津的喜悦之中,而是将自身的担心说出来了。根据渠清泽获取的情报,多尔衮离开沧州之后,朝着大同方向去了,恼火的是多尔衮居然在大同观望。没有直接经过草原回到沈阳去,这一方面说明多尔衮是有着不小的野心的,想着坐山观虎斗,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多尔衮是有着不错的观察力,知道北直隶一带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波动。

辽东方向的情况,一样不能够乐观。皇太极在接到了多尔衮的禀报之后,迅速派出了代善与济尔哈朗。进驻了辽东,固守在辽河一带,随时觊觎辽东的局面,一旦辽东边军撤离了,他们就会乘势而上,一举占领整个的辽东。甚至是山海关。

阎应元赶赴辽东之后,劝说会不会有结局,这是说不准的事情,毕竟谁都不敢保证,辽东边军。不管怎么说都是大明朝廷的军队,若是驻守山海关的,还是吴三桂,那倒不必过于的担心,吴三桂可能不会出动大军增援,但史可法的脾气和秉性,苏天成不是特别了解,谁知道史可法会不会与陈新甲一样,誓死效忠朝廷。

有利的方面,就是驻扎在辽东的祖大寿和祖大乐两人,曾经长期跟随苏天成,这从一定的层面来说,好好做工作,或许两人有心归顺。

要说柳敬亭劝说陈新甲和王道直归顺,还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就算是陈新甲决心抵抗到底,就算是王道直也是准备抵抗的,江宁营的战斗力远远强于守卫城池的明军,能够保证拿下天津城池,但辽东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谁首先占据了关宁锦防线,特别是占领了山海关,就握有了绝对的优势,攻城的部队一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苏天成已经清楚,大晋王朝的首都,一定是会设立在北平的,而且他的内心,也有这样的情愫,几百年之后的首都也是北京,定都南京不过是权宜之计,大晋王朝的首都,绝不能够遭遇到威胁,辽东的后金鞑子是一定要被彻底剿灭的,苏天成不允许留下任何的后患。

洪承畴、渠清泽和卢象升等人沉默了,皇上提出来的问题,他们需要认真思考,这里面很多的地方,都牵涉到了民生,这么多年以来,他们重点关注的还是军队和情报的事宜,尽管说最近一段时间,渠清泽开始高度关注法律方面的事宜,但在统一中原之前,渠清泽不可能与情报工作完全脱离关系的。

洪承畴首先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江宁营将士依旧可以兵分两路,卢大人率领一部分的将士,绕过京城,赶赴山海关,驻守山海关的是祖大寿,想必暂时不会与江宁营展开厮杀的,臣觉得大军不必进入到山海关,径直抵达广宁,可以阻止后金鞑子的进攻,如此安排了,尽管说辽东边军被抽调过来了,问题也不是太大。”

渠清泽点头表示同意。

卢象升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臣以为此举颇为不妥,臣若是带领大军前往辽东,一来不能够避免与辽东边军的厮杀,若是出现了相互厮杀的情况,后金鞑子就更是能够借机行事了,到了那个时候,辽东的局面恐怕更加的糟糕,二来大军远途奔波,补给也是很大的问题,江宁营军规严明,绝不能够违背,若是出现了粮草不济的情况,很难彻底解决。”

“臣绝不是害怕带领大军进攻辽东,臣还想着能够承担这样的重任,尽管说辽东驻扎有二十余万的边军,臣也没有什么畏惧,臣担心的是因为部署的失误,导致辽东和京城都出现巨大的变故。。。”

众人都发表了意见,甚至出现了一些争执。

这个过程之中,苏天成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听得很是仔细,哪怕是众人出现争执,他也没有开口。

“朕看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有些事情一定要发生,朕也难以求全责备,不管怎么说,开年之后,必须要拿下京城,马上就是春耕时节了,战役拖延的时间太长,对春耕的影响是巨大的,前往不能够误了农时,派出大军前往辽东的建议,朕想过了,的确不怎么成熟,或许大军过去了,会成为辽东边军的主要对手,一旦江宁营与辽东边军在辽东展开厮杀了,谁都能够想到,后金鞑子会有着不一般的动作的。”

“辽东要想尽最大的办法来稳定,朕看柳敬亭辛苦一趟,也赶赴辽东,带着朕的亲笔信,去见一见史可法、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朕不要求他们马上归顺,但朕要求他们必须要守住辽东,必须为北直隶的老百姓考虑,多尔衮撤离沧州之后,已经在保定府一带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等的情况,绝不能够继续出现,若是史可法等人一意孤行,朕绝不会轻饶。”

这个小年夜,过的很是惬意,陈新甲和王道直都参加了酒宴。

苏天成喝了不少酒,小年夜之后,陈新甲和王道直都要离开天津了,他们取道山东,到达南京去,到了南京之后,朱审烜会做出来相应的安排的。

几天时间下来,天津城内的老百姓,包括读书人,是真正的心服口服了,江宁营占领了天津之后,不仅仅没有乱来,而且还救济了城外那些流离失所的老百姓,包括城内一些生活无着的居民,商铺里面的物资开始丰富起来了,以前渐渐脱销的食盐,到处都可以买到了,大量过年需要的物资,也运进来了,要知道江宁营占领天津的时间不长,首先考虑到的就是让老百姓安安心心过春节,这样的军队哪里能够找得到啊。

而且江宁营的军规极其的严格,不管是在酒楼客栈,还是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军士的身影,大街上维持秩序的,都是巡检司的军士,那些巡检司的军士,再也不敢随便穿行于青楼和酒楼之间了,不敢在老百姓的面前发横了,脸上都带着客气的笑容,据说巡检司被大力整顿了,不合格的军士,遭遇了开革,甚至关押进入了大牢里面了。

这样的军队,管辖这样军队的朝廷,老百姓怎么可能不拥护。

很短的时间之内,流离失所的百姓开始返回家乡,过年是必须要回家的,而江宁营在天津和沧州等地的所作所为,也迅速被老百姓传出去了,以至于在整个的北直隶,包括京城里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不要低估这样的影响,这对于苏天成下一步攻陷京城和治理京城,有着巨大的作用。

这一切,也被陈新甲和王道直等人看在眼里,在他们写给家人的信函里面,也透露出来了只言片语,表示了对苏天成的钦佩,告诉家人不要担心,好好的过春节。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大厦将倾

(感谢腊九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nicenine的打赏,谢谢了。)

春节应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最为传统的节日,不管是官家,还是老百姓,都会非同一般注重这个节日的。可崇祯十六年的春节,朱由检内心只剩下了冰凉和苦涩。

局势变化之快,出乎了他的预料,就在春节休沐之前的最后一次早朝,竟然有接近一半的文武大臣告假了,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苏天成拿下了天津,驻守天津的二十余万明军悉数都投降了,陈新甲和王道直一直都没有消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为什么驻守天津的明军会投降,是不是陈新甲和王道直都归顺苏天成了,朱由检曾经想着擒拿陈新甲与王道直的家眷,但最终还是作罢了,已经到了这一步,就是抓住了又能够如何。

京城的百姓,因为在天子脚下,还是较为关心时局的,有关江宁营的诸多消息,漫天都是,到处都在流传,不知道是真是假,锦衣卫和东厂在这个时候也焉了,好像得不到什么准确的情报了。

腊月二十四是小年,这一天皇宫里面必须要清扫,据说是扫去一年的晦气,等待灶王爷的降临,等到皇后安排完毕一切之后,宫女和太监做好准备,快要开始打扫的时候,朱由检突然开口说了,不要打扫了,一切都维持以前的样子,什么地方都不要动,皇上说出来的话就是圣旨,皇宫之内当然就不能够打扫了,就连内阁与六部办公的地方。也没有打扫了。

这是很不妙的情况,证明皇上的心情很是不好。

从腊月二十四开始,朝中大臣也陆续要休沐了,除开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必须要随时等待皇上的召见之外,其余官吏比较平日里轻松很多了,其实朝廷里面的官吏已经非常轻松了。

大晋朝廷占去了大半的江山。朝廷能够管辖到的地方,少的可怜了,而且就是管辖的这些地方,诸多的官吏也是心怀异志,早就开始阳奉阴违了,朝廷能够收到的奏折,就是天津和辽东等地的情况禀报,如今天津也被攻陷了,就剩下顺天府周围和辽东一带了。

接连几天的时间。内阁没有收到任何的奏折,看似平静的朝廷,其实乱成了一锅粥,不少的文武大臣,都是称病不出了,他们也很清楚,京师失陷是迟早的事情,说不定春节期间。苏天成就率领江宁营打过来了,就算是辽东边军。也是难以抵抗的,这等的情况之下,上朝还有多大的意义,特别是朝廷之中,南方的官吏居多,这些人的老家都属于大晋王朝了。若是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惹得大晋王朝的皇上苏天成发怒了,家人岂不是要跟着遭殃。

内阁首辅周延儒是能够充分感觉到世态炎凉的,他这个内阁首辅,估计也就是大明朝廷最后一任的首辅了。摊上了这样的名气,谁都感觉到晦气,可命运就是这样,无法避免,这个春节,周延儒注定只能够是在苦涩之中度过了。

周康还没有消息,也不知道是不是联系到了朱审烜等人,周延儒很清楚,他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朝中不少的官吏,因为老家在南方,都在托付家人,与大晋朝廷联系,希望能够找到后路,来日还是能够进入到大晋朝廷为官,不管怎么说,只要是保住了官职,大明朝廷是不是垮掉了,与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紫禁城里面非常的冷清,以前的繁华,如同过眼烟云,这里面的凄凉,不是亲身经历,是不可能感觉到的。

周延儒叹了一口气,也准备回到府邸去了,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在过小年,都在吃年夜饭,他这个内阁首辅,却必须守在宫里,随时等候皇上的召见,其实皇上也没有什么必要召见了,马上就要过春节了,从天津方向来的消息,江宁营的军士一样在天津过小年,估计春节之前,不会展开攻击了。

正准备离开的周延儒,看见王承恩过来了,忍不住再次的叹气了,看样子皇上还是有事情要说的,自己暂时不要想着离开。

王承恩的脸色很是不好。

因为秦三德的关系,王承恩与周延儒之间的关系也算是可以了,反正大明朝廷已经到了这一步了,就算是王承恩与周延儒的关系很好了,也没有多少值得忌讳的事情了。

“王公公,是不是皇上有什么事情需要询问啊。”

王承恩点点头,开口却说到了其他的话题。

“周大人,咱家一辈子在这里长大,陪伴皇上这么多年,咱家还记得,以前的春节,皇上都是厉行节约的,不准铺张浪费,宫里甚至不准修缮,可想不到,这才多长的时间,就落到这个境地了,咱家真的是不明白了,皇上对苏天成如此的恩宠,苏天成确实狼心狗肺,想着造反,如今竟要夺取皇上的江山了,咱家狠自己没有能力啊,若是能够在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人头,咱家一定不会饶过苏天成的。”

王承恩说着话的时候,抬手擦着眼角,极力在周延儒的面前,掩饰自身的情绪。

周延儒叹了一口气,就连王承恩都看清楚了局面,说明确实没有什么出路了,大明王朝的覆灭,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公公,其实朝廷还掌握有京营,还有辽东边军,也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啊,京城的防御是非常稳固的,想必江宁营也不要想着轻易能够攻破的,说不定京营与辽东边军联合起来,能够打败江宁营。”

王承恩的脸上露出了苦笑的神情。

“周大人这等自我安慰的话语,咱家也和皇上说过的,就算是京营和辽东边军联合起来,又能够怎么办啊,苏天成从出兵开始,浙江、福建、南直隶、河南、北直隶,这么多地方,剿灭了多少朝廷的军队啊,刘泽清、左良玉、黄得功、钱谦益、曹化淳、陈新甲、王道直等等,曾经率领的是七十余万的大军啊,可这才多长的时间,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全部都灰飞烟灭了,京营和辽东边军怎么能够抵挡。”

王承恩抬头看着周延儒,继续开口了。

“咱家就不明白了,苏天成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能力,江宁营是不是被妖魔附身了,那么多的军士,就算是压过去,江宁营也无法承受啊,咱家实在想不通啊。”

王承恩的痛惜是有道理的,也是得益于苏天成,大明王朝渐渐开始兴旺起来了,朝廷有了足够的银子,各地的军队也能够领到军饷,流寇被剿灭了,后金鞑子被打的臣服了,如此的情况之下,为什么兴旺起来的王朝不经意之间,就要垮塌了。

周延儒当然明白,朝廷的行为,绝大部分的功劳都是苏天成的,就好比是修建一座大厦,从头到脚都是苏天成负责,这座大厦的优缺点,苏天成是掌握的非常清楚的,人家要是想着掌握这座大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长吁短叹一会之后,王承恩恢复了平静。

“周大人,皇上是想着和你商议辽东的事情,皇上很是犹豫,辽东的局势很不好,多尔衮还在大同虎视眈眈,随时都准备侵扰的,可恨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不愿意讨伐大同的多尔衮,皇上准备惩戒两个部落在京城的继承人,可又下不来决心,此外皇太极的女人和儿子也还在京城,皇上也准备要从他们的身上想办法了。”

听见王承恩这样说,周延儒脸上的颜色有些变化了。

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不愿意征伐多尔衮,这里面肯定有苏天成的原因,其实两个部落如今根本不听朝廷的,听苏天成的,这也难怪,当初打败两个部落、令两个部落规规矩矩的,就是苏天成,如今苏天成建立了大晋王朝,两个部落肯定是臣服大晋王朝的,再说还在京城的庄妃和福临,人家到京城也是几年时间了,孤苦伶仃的,皇太极做出来的一系列的举措,明显就是放弃了庄妃和福临,皇上这个时候对母子两人动手,恐怕惹得众人耻笑的,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继承人,就更是不能够动了,那样两个部落说不定也准备来京城京城了。

如何看待辽东的局势,周延儒内心是矛盾的,苏天成曾经托人传话,辽东必须要保持稳定,至少需要在朝廷的手里,不能够落入到后金鞑子的手里,若是出现了那等的情况,一切的罪责,都是大明朝廷来承担了,可朝廷已经危在旦夕,大厦将倾,这个时候了,还保住辽东有什么作用,无非是留给苏天成一个稳定的辽东。

周延儒无法选择,也没有提出来有关辽东的什么建议,这件事情上面,他始终保持沉默,内阁也一样保持沉默,大概众人都想到了后果,多尔衮擅自离开沧州,一路劫掠到了大同,更是引发了众人对后金鞑子的憎恨,如此的情况下,丢失了辽东,恐怕真的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交心之举

朱由检独自坐在养心殿,已经是腊月二十四了,养心殿空空荡荡的,显得格外冷清,本应该回到后宫去,和皇后等人过小年的,但朱由检还是坐在了这里。

周延儒进入养心殿之后,正准备行礼,可朱由检挥挥手。

“今日过小年,本应该休憩的,朕想到了一些事情,找到爱卿商议,那些礼仪就免去了。”

朱由检的声音显得很是平和,感觉不到什么,看样子应该是在心情稳定的情况之下,说出来这番话的,可周延儒却不是这样的看法。

崇祯二年,周延儒就进入了内阁,之后很快成为了内阁首辅,深得皇上的信任,可以说他是非常了解皇上的,皇上登基之前,根本是没有希望成为皇帝的,要不是先帝的身体不好,加之无后,皇上绝没有机会,也就和其他的藩王一样,最终是到封地去,老老实实过一辈子,恐怕也正是这样的原因,皇上在登基之前,一直都在皇宫里面,日子不是那么好过,那个时候飞横跋扈的魏忠贤,根本没有将皇上看在眼里,后来皇上登基,果断的铲除魏忠贤,在周延儒看来,这其实是之前就埋下的祸根。

皇上在权力漩涡之中多年,登基之前战战兢兢,各方面都非常的注意,多皇宫之中的斗争也是很清楚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认识,有了不同于一般的遭遇,皇上很难真正的信任一个人,所做的很多事情,最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恐怕就是皇上的悲剧了。

在如何对待苏天成的问题上面,这是表现的非常明确的,周延儒猜想。皇上恐怕是想到了万历年间的张居正了,甚至是东汉时期的汉献帝,害怕成为了傀儡,这样的想法没有什么错误,可惜苏天成太优秀了,根本没有给皇上任何动手的机会。

皇上登基之后。一直都很是要强,什么事情都追求完美,对自身的要求也是这样的,缺乏变通,加上难以完全相信他人,这样的性格放在帝王的身上,必然形成悲剧。更何况大明王朝已经是千疮百孔了。

今日皇上的态度如此的柔和,肯定是有什么大事情。

果然,周延儒刚刚坐下。王承恩就拿着诏书走过来了。

周延儒接过了诏书,刚刚看了开头,身体就开始颤抖了,这竟然是皇上亲自写的罪己诏和退位诏书,皇上准备让太子朱慈烺继承皇位了。

匆匆看完了罪己诏和退位诏书之后,周延儒站起身来,准备跪下说话的时候,朱由检开口了。

“周爱卿。朕已经下定决心了,这么多年以来。朕勤勤恳恳,想不到大明江山,还是要毁在朕的手里,朕对不起列祖列宗,朕没有资格做这个皇帝了,今日就是想着与爱卿商议。朕准备在明日就宣布退位的。”

周延儒跪下了。

“皇上,臣以为不可啊,皇上勤勤恳恳,奈何我大明遭遇这么多的劫难,此并非是皇上之过错。满朝文武大臣是需要承担主要责任的,臣恳请皇上收回罪己诏和退位诏书,值此关键时刻,若是皇上发布了退位诏书,恐怕动摇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啊。”

“周爱卿,站起来说话吧。”

朱由检的声音依旧是平和的,但平和之中,带有了一丝的激愤。

“朕不知道该如何做了,南方全部被苏天成占领了,北方也没有多少地方了,唯有这京城四周,尚在朝廷的控制之下,恐怕春节之后,这些地方都不会在朝廷的控制之下了,朕没有颜面了,这亡国之君的耻辱,朕是要背定了。”

周延儒低着头,没有开口说话,这个时候,他也不知道该说一些什么了,任何安慰性的话语,都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江宁营占据了天津,恐怕马上就要展开进攻了,这样的时候,除非是能够想到打败江宁营的办法,其余的都是空话。皇上说出来的这些话,令他想到了崇祯初年,那个时候,皇上不过十多岁的年纪,骤然间肩负重任,满腔热血想要振兴大明王朝,十六年时间过去了,皇上步入了中年,却迎来了这样的局面,心中的悲怆是可以想象的。

“朕非亡国之君,可朝廷里面,都是亡国之臣。”

朱由检说出来这句话的时候,周延儒的身体再次颤抖,忍不住跪下了,这句话非常严重了,等同于完全否决了满朝的文武大臣了。这也说明了,皇上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了。

想当初皇上刚刚登基的时候,是想着依靠诸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