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熊子健点了五十人,跟随苏天成,这些人,沿路都是跟随苏天成的。

苏天成站在原地,看着熊子健等人的身影,消失在黑暗之中,他知道,这一番厮杀,情况不同了,既然对方是有备而来,就是有着一些战斗力的,月黑风高夜,正是杀人劫财的好时机。

这三百护院,个个都是绝顶好手,本来就在军队锻炼过,在苏府这么多rì子,没有停止练习,不要说寻常的流寇,就是军队中间的骁将,也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

唯一担心的,是伤亡问题,要是护院在这里就遭遇重大损失,那就太可惜了。

“少爷,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告诉妾身啊。”

苏天成的脸上,露出了苦涩的神情,本来是想瞒着王芙蓉的。

站在身边的王大治,看见妹妹走到少爷的身边,连忙退后了几步。

“芙蓉,你快去歇息吧,不要担心,没有多大的事情的。”

“不,妾身要在少爷的身边。”

王芙蓉走到了苏天成的身边,挽着苏天成的胳膊,初夏的夜晚,有着一丝丝的凉风,让人惬意,苏天成叹了一口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苏天成预计,对方已经要到了,他似乎感觉到了,一群黑衣人,骑着马,手持钢刀,只露出狰狞的眼睛,跃马扬鞭冲过来了,仿佛自己已经是他们到手的猎物。苏天成的脸上露出了冷笑,到底谁是猎物,还说不定。

骏马的惨叫声传来了,在这黑夜里,显得格外的清晰,刀刀相撞的声音,也传过来了,苏天成的脸上,没有丝毫焦急的神情,显得很是平静。

王芙蓉本来是有些担心的,看见了苏天成的神情,很是平静了,在少爷的身边,就是天塌下来了,她也不怕的。

五分钟之后,苏天成对着身边的一个护院开口了。

“你过去看看是什么情况,马上来禀报。”

护院没有犹豫,抱拳行礼之后,迅速离开了。

更大的刀剑声音响起来了,苏天成的脸sè也有些变了,难道说情况有异,难道说对方人太多。

“芙蓉,你去歇着,我带着护院去看看。”

王芙蓉紧紧的挽着苏天成的胳膊,不说话,但也不松开。

苏天成身边的护院开口说话了。

“少爷,王姑娘,属下过去牵马,若是有什么事情,少爷和王姑娘先行离开,属下就是拼上xìng命,也要阻挡来敌的。”

看见这样的情形,苏天成笑了,身上显现出来了一种冲天的傲气。

“哈哈,我苏天成命系于天,岂是这些宵小之辈能够暗算的,放心,没有什么事情的。”

苏天成显露出来的强大自信,感染了所有人。

小半个时辰之后,脸上带着血迹的熊子健回来了。

还没有等到苏天成开口询问,熊子健就开口了。

“公子,对方一共是四十五人,一个都没有逃脱,奇怪的是,他们没有料到我们的进攻,在遭遇到伏击之后,经过了短暂的混乱,马上恢复了镇定,能够很快组织起来新的攻势,显然不是一般人,应该是军队中间的jīng英军士,而且遭遇围攻的时候,也没有一人投降,都是拼死抵抗,兄弟们没有手下留情。”

“我们杀死了四十二人,抓住了三人,四十五匹骏马,全部缴获了。”

“兄弟们情况怎么样?”

“阵亡了七个兄弟,重伤三人,轻伤没有统计。”

苏天成的身体哆嗦了一下,这些人,是熊廷弼的亲兵啊,身经百战,而且到了平阳府之后,一刻都没有放松训练,再说了,二百五十人,对付四十五人,还出现了这样的伤亡,对付究竟是什么人啊。

第一百一十五章在路上(2)

被活捉的三人,押到了苏天成的面前。

一部分的护院,已经在官道的旁边,找地方安葬阵亡的兄弟去了。

苏天成冷冷的看了看跪在面前的三人。

“说说你们的来历。”

一分钟过去之后,没有谁回答,苏天成从王大治手里拿过了钢刀,走到一人面前,眼睛都没有眨,挥刀砍下去了。

一股鲜血喷出来。

苏天成的脸上,还带着微笑。

“我再问一遍,你们是什么来历。”

剩下的两人有些呆住了,想不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看上去温文尔雅的,却这样的狠毒,动手杀人的时候,眼睛都不眨,还能够笑的出来,就是他们的闯王,也没有这样的气度啊。

依旧过了一分钟,还是没有谁回答。

不等苏天成上前,熊子健举着钢刀,结果了又一人的xìng命。

还剩下一人。

苏天成对着剩下的一人笑了笑。

“就剩下你一人了,如果不想开口,就说出来,免得耽误时间。”

奇迹出现了,这人很快开口了。

“我们是闯王派来的,到河南境内,来联系义军的,谁知道遇见你们了。”

“哦,这么说,你们是高迎祥的手下了。”

“是的,我们是闯王身边的亲兵。”

苏天成点点头,农民起义军,这段时间,遭遇了一些重创,特别是洪承畴出任了三边总督,在庆阳一带,与高迎祥等部激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农民起义军的活动中心,已经转移到山西的泽州、璐安府、辽州以及河南的河南府、开封府一带的偏远地区了。

“你们到河南府来,准备联系谁,在什么地方?”

“我们来联系不沾泥。”

说到这里,这人低下头,显然不想说后面的。

不沾泥原名张存孟,崇祯四年曾经投降朝廷,如今再次造反了。

苏天成皱起了眉头,农民起义军,初期的时候,都是各自为战,一直到崇祯四年初,开始慢慢联合,崇祯四年七月,在山西泽州的三十六营聚会,就是明显的标志。

“说吧,张存孟在什么地方?”

这人猛的抬起头来了,不沾泥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的,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怎么这么清楚啊,难道是早就有所准备了。

苏天成有预感,不沾泥就在附近,前方十几里的地方,有一座大山,那里面,正好可以藏身,当然,还有不沾泥的军队。

“就、就在前方十里地的大山里面。”

苏天成微微一笑。

“大治,搜索所有人的衣服,发现有图纸、符牌,马上拿过来。”

跪在地上的人,眼神里面,已经透露出来了惊恐,身体也开始颤抖了。

“你、你这么知道这些。。。”

“呵呵,高迎祥叫你们从山西过来,你们怎么可能知道那么多的细节,最好的办法,是有图纸、信函,当然,还要有符牌了,否则,不沾泥会跟着你们走吗?”

苏天成脸上带着嘲笑的神情,看着跪在地上的人。

“怎么样,想不想说啊,要是不想说,我也不勉强你了。”

跪在地上的人,低下头了,开始喃喃的诉说了。。。

信函、符牌和地图,全部都找到了,还有不少的银两。

所有的情况,苏天成也知道了,不沾泥就在前方的大山里面,他的周围,没有多少的军士,大部分的军士,都在山西,不沾泥带着百来人到了河南府,是想着在这里招募军士的,高迎祥派出身边亲兵,专门来联系不沾泥,想不到不沾泥到河南来了,亲兵就跟着过来了。

高迎祥的这些亲兵,根本就想不到,半夜赶路,麻布包裹了马蹄,还是遭遇了灭顶之灾。

“熊公子,我有个想法。”

“公子,您安排,我去做。”

熊子健仿佛猜到了苏天成的想法,跃跃yù试了。

“安排四十五名护院,穿上高迎祥亲兵的衣服,拿着信函、地图和符牌,去联系不沾泥,见到不沾泥之后,杀掉他,他的身边,只有百来军士,大部分都应该在休息。”

“公子,何不活捉不沾泥,这是一份大功劳啊。”

“杀了他,割下人头就可以了,不要活捉,要特别注意,不要惊动其他的军士。”

熊子健坚持,要亲自出马,他带着护院出发了,此去十余里地,不长时间就到了,按照苏天成计算的时间,来回不需要一个时辰。

如果超过一个时辰,那就说明出事情了。

提出杀掉不沾泥这个建议,苏天成没有丝毫的犹豫,不仅仅是现在,在今后的rì子里,遇见任何的起义军的首领,他都会这么做的,绝对不会想到什么招安的政策,果断的杀掉。当然,改善农民的生活,让农民安居乐业,才是最根本的平息流寇的办法。

这不是苏天成残酷,这是不得已的选择。

大半个时辰之后,官道上响起了马蹄声。

熊子健带着护院回来了。

熊子健的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他提着一个布口袋,口袋的下方,有很新鲜的血渍。

“公子,非常顺利,杀了不沾泥和他身边的六个亲兵,他们丝毫没有防备,不沾泥带着的两千两的黄金,也找到了,其余的军士,都在休息,根本不知道。”

“好,辛苦了,尸首埋好了吗?”

“埋好了,不沾泥带来的军士,短时间是不会知道的,想要发现,至少需要一天以上的时间。”

“恩,我们依旧是卯时出发,叫大家做好准备。”

阵亡的七名护院,已经安葬好了,距离官道三里地的一片空地上。

七个坟包,看上去孤零零的。

这些护院,永远留在了这里。

墓碑是不可能有的,时间来不及。

苏天成走到了坟墓前,径直跪下了,跟在他身边的熊子健、王大治等人,也跪下了。

“兄弟们,我苏天成对不起你们,让你们留在了这里,九泉之下,你们安息吧,不久之后,我会将你们的家人,接到江宁县的,让他们好好活下去。”

他规规矩矩的磕了三个头。

卯时,队伍再次出发了。

这里距离洛阳城,不是太远,但苏天成不会进城。

“熊公子,安排两个弟兄,带着不沾泥的人头,还有高迎祥的书信、地图、符牌,到洛阳城,找到知州大人,交上这些东西,还有两个受重伤的兄弟,留在洛阳城养伤,身体好了,直接到江宁县来,另外,特别嘱托报信的两个兄弟,灵活点,直接说出来事由。”

“公子,为什么要说清楚啊,将这等功劳,让给洛阳知州,不是更好吗?”

“哼,不用我说让功劳的事情,这么大的事情,洛阳知州,岂能够不眼红,但两个弟兄的xìng命堪忧啊,杀良冒功的事情,比比皆是,何况这等真正的功劳了,我本想着给洛阳知州写一封信的,想想还是没有必要了,想那知州大人,是聪明的,要是敢动我的兄弟,我让他官帽子和人头都落地。”

“可不沾泥是我们杀的啊,他怎么冒领功劳啊。”

“这还不简单啊,拿着信函、地图和符牌,难道他不知道,派出军队,剿灭剩下的流寇,这功劳,岂不是他们的啊。”

熊子健拍了一下脑袋。

“哎呀,我就没有想到啊,公子安排,将不沾泥的尸首埋起来,我还没有理解意思,想着没有必要的,公子想的真是深远啊。”

这以后的路途之上,熊子健更加的小心了,他的安排,发生了一些变化,队伍分为了三拨,最前面一般是十人,按照军队的做法,这些人负有侦查和探路的意思,就是斥候,每天寅时二刻出发,若是发现了问题,立刻有人回来禀报。

接着是大部队。

最后是压轴的队伍,选择jīng壮的护院,一般是二十人以上,主要是观察,有没有什么人,暗地里跟踪。

大队人马的速度,也加快了很多,有些时候,来不及找到歇息的地方,大队人马就在官道旁边直接宿营,所有人都集中在一起。

四月三十rì,大队人马离开了河南,进入了南直隶的辖区了。

一路上的情形,已经发生改变了,南直隶属于大明最为富庶的地方之一,正是chūn耕季节,田地里有很多的农民在忙碌,基本上看不见什么流民了。

看见这些,苏天成的心情,更加的沉重。

朝廷被南方的读书人把持,他们维护南方大地主的利益,不管朝廷如何的困难,不管大明是不是面临灭顶之灾,绝不损害这些大地主的利益,一味的增加农民的负担,令农民无法生活了,迫不得已造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南方的这些大地主,在大明朝轰然倒地的同时,也失去了所有的财富,甚至是生命。

随着清兵的肆掠,南方遭遇毁灭xìng的打击,他们的财富被掠夺了,著名的扬州十rì,就是最好的体现了。

选择到南直隶,苏天成的想法,就是对这些大地主动手,这是一条很危险的道路,但也是他能够想到的,唯一的道路,说起来,就是让大地主拿出来一部分的财富,接济贫苦农民,让农民能够安居乐业,最大限度的减小贫富差距。

第一百一十六章新的征途

终于到了南京了。

远远看见巍峨的南京城的城墙和城门,苏天成有着很多的感慨。

不容易啊,穿越快两年时间了,参加了乡试、会试和殿试,一步步走上来,终于踏入官宦队伍中间,开始掌握权力了。

南京曾经是大明的京城,如今是陪都,繁华程度,甚至超过了京城。

城外有一个望风亭,以前是参加会试和殿试的举人参拜的地方,拜一拜菩萨,恳请菩萨保佑,能够高中的。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新任官员参拜的地方了,乞求仕途顺畅。

苏天成本不想这样做的,祷告有什么用啊,重点还是看自身能力如何,可熊子健和王大治,已经在前面安排了,设好了香案,摆上了鱼鸭肉等祭品。

望风亭的四周,依旧能够看出来祷告的迹象,香炉里面,插着燃烧的差不多的香,贡品当然不可能看见了,早被拿走了。

苏天成慢慢朝着望风亭走去。

祭拜的过程也不复杂,点燃了香,对着北方京城的方向,拜一拜就可以了。

当然了,也有虔诚的官员,还要沐浴素食,在城外面的客栈住上两三rì。

身后出现了惊呼声,苏天成扭头,发现王芙蓉居然也跟着过来了。

按说王芙蓉的身份是丫鬟,不能够和苏天成一切祭拜的,除非是苏天成的原配夫人,或者是侍妾。

惊呼声是护院中间的一部分人,没有控制住,发出来的。

王芙蓉的眼神里面,带着期盼的神情,她早将少爷看做了自己的男人,一辈子都会跟着少爷了,看见少爷到望风亭祭拜,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能够控制住,不自觉的走出来了。

护院发出了惊呼,她才发现,自己莽撞了。

苏天成对着王芙蓉笑了笑,很自然的拉起了王芙蓉的手。

王芙蓉的身体颤抖一下,想不到苏天成捏的更紧了。

王大治看见了这一切,队伍里面,王大治的母亲,也看见了这一切。

进入望风亭,苏天成和王芙蓉的手里,都拿着香,王大治举着火折子,颤抖着帮助两人点燃了香之后,迅速退出了望风亭。

苏天成和王芙蓉举着香,对着北方跪下了。

看见跪在身边的王芙蓉,苏天成忽然觉得,这是不是小夫妻两在举行什么仪式啊。

祭拜仪式刚刚结束,不远处,几人骑着骏马,飞奔过来了。

几个下马之后,走到了苏天成的面前,很快拜下去了。

“叔叔快起来,孙将军、刘将军、罗将军,苏俊,马华彪,你们都起来。”

苏平阳很是激动,虽然说一路上很辛苦,到了购买好的府邸之后,他忙前忙后,安排好了一切,同时没有忘记,每天都到城门来观察一番,看看少爷是不是到了。

先期到的护院,还在忙碌,苏俊买下了两百亩的土地,专门用来建房的,这是苏天成安排的,其实有些建立军营的味道,毕竟三千多的护院,府邸里面,不可能容纳的。

“少爷,一切都安排好了。”

苏天成点点头,他暂时不能够回到府邸里面。

今天是五月初六,还有四天时间,他才会到江宁县上任的,吏部规定的时间,不能够提前,也不能够迟到,规定是很死的。

之所以不能够回到府邸去,也是苏天成很小心的。

明朝的言官太厉害了,丁点的小事情,就是一大通的弹劾,自己到江宁县来上任,当然要以大事为重,最好是在官驿里面等候的。

当然了,等候期间,你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甚至到乐籍去潇洒,也就是官府的jì院,也不会有谁说的,因为你已经摆出来姿态了,总不可能每天都在房间里面傻坐的。

南京因为是陪都,也设有六部和都察院,和京城的设置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六部,没有多大的权力,属于安慰xìng的安排,京城一些官员,年纪大了,或者是遭遇排挤了,就安排到这里来了,有品级,有俸禄,闲来无事的时候,发发牢sāo,六部某些官员的实际权力,还不如南京周边的京畿知县,当然,话说回来,知县还是不敢得罪南京六部里面的尚书侍郎的,概因为人家的品级在那里了,也是一步步混到那个位置上面去的。

这里面还有一些蹊跷,六部表面上,能够直接管到下面的官吏,可官员的任命,权力在京城的内阁。

南京六部尚书,真正有权力的是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兼任浙直总督,参赞军务,是南直隶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辅佐兵部尚书的,有镇守太监,守备勋臣,这三人构架成为了南直隶最高权力机构。

接下来就是应天巡抚了,南直隶的机构设置,虽然和京城的是一模一样的,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直辖市的地位,应天巡抚是地方上最高的负责人,管理一切的军政民政。

应天巡抚以下,应天府府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府尹是正三品的大员,负责南京城的一

切民政,其余的十五个府,知府都是正四品,两个直隶州的知州是从五品。

南京城内,有两个直辖的县,分别是上元县和江宁县,两个县的知县,都是正六品,和几百年之后的市辖区差不多的,不过如今的江宁县,面积要大很多的,包括南京城的一部分,还有周围的一些乡镇。

南京作为陪都,情况和其他地方有些不同,没有设三司部门,名义上是六部负责,管辖十五个府,两个直隶州,当然,真正负责所有工作和官员升迁的,还是京城的六部。

这也是明朝奇怪的一个地方。

苏天成是江宁县知县,他的工作,直接对应天府衙负责,也就是说,直接的上级是应天府府尹,正三品的朝廷高官。

所以说,苏天成真正的上级,除开应天府尹,还有应天巡抚,基于江宁县位置的特殊,南京兵部尚书,都时不时会过问情况的。

这没有办法,地方特殊了,他的上级就多一些了,这和那些普通的省府州县是有所不同的,也是他必须要适应的地方。

南直隶最为重要的人物,有兵部尚书、镇守太监、应天巡抚和应天府府尹,对苏天成影响最大的,就是兵部尚书了,兵部尚书兼任浙直总督,参赞军务,表面上看是管理军事的,实际上一样管着民政,若是得到了兵部尚书的支持,一切的工作都好做了。

南京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

这里设有京营,称为南京京营。

南京京营下辖35卫,其中17卫,设立在南直隶十五个府和两个直隶州,其余18卫,在南京郊区的东京大营和西京大营。

管理这些军队的,就是兵部尚书和镇守太监了。

明朝的军队,将军与士兵分离,兵部尚书和镇守太监,想要调动这些军队,同样需要圣旨,但因为有南京京营的存在,这几年的时间,南直隶还算是平静的。

这种平静,两年多以后,就被打破了。

虽然有着南京京营的称号,可惜这一支曾经骁勇无比的军队,已经从根子上面烂了,没有多大的战斗力了,号称二十万的军队,因为哗变、逃亡,留下的军士,不足三分之一,拖欠军饷的时候,也时常发生。

说到江宁县,也有特殊的地方,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

内城包括两个县,就是上元县和江宁县,至于外城,范围就很广了,应天府下辖十四个县,都算是外城了。

应天府府衙,设在上元县,包括六部、都察院,皇城等等,都在上元县,所以说,内城也有一定的区别,上元县的位置,比江宁县重要。

可江宁县,远比其他京畿县的位置重要。

江宁县的辖区,比上元县大很多,在应天府所辖的县里面,面积是最大的,包括南京城的一部分,还有郊区的很多部分,东京大营和西京大营都在江宁县管辖的范围内。

到这样的地方,担任知县,不是苏天成愿意的,可以说,施展的空间,小了很多,若是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任由自己发挥,那才爽快的。

可惜苏天成也不是很了解历史,明朝的藩王很多,几乎每个省都有,唯一没有的,就是北直隶和南直隶,这些藩王,大量的兼并土地,令当地的官员很是恼火,也没有办法,江宁县是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的。

至于说掣肘很多的问题,他也不用过于担心,这个问题,很快就能够得到解决的,当然,那是后话了。

苏平阳、熊子健、孙元坤、刘实亮、罗昌和马华彪等人,带着大部队,直接朝着府邸方向去了,苏二童、苏俊、王大治,以及十个最为jīng干的护院跟随苏天成,到客栈去居住。

王芙蓉本来还想,跟在苏天成身边的,不过,她的母亲出面说了,少爷是要去上任的,一切的事情,都要等到上任之后,再说的。

当然,苏天成的身边,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刘仲基。

刘仲基的身份是很特殊的,算是苏天成的同窗,也算是朋友和下属。

第一百一十七章秦淮河(1)

南京城两个地方,一直都是全国闻名的。

第一个地方,在长江边上,俗称江东十楼,紧靠长江,分为前后两排,第一排是澹粉楼、轻烟楼、翠柳楼、梅妍楼,第二排乐民楼、聚贤楼、醉仙楼、鹤鸣楼、讴歌楼、鼓腹楼。这些楼,都是明朝初年修建的,朱元璋的意思,就是通过这里的奢华消费,掏商贾的银子。

后来陆续增加了六栋楼,史称金陵十六楼。

第二个地方,就是秦淮河了,青楼的集中地。

这两个地方,都被称作是销金窟。

只要你有银子,在这两个地方,可以吃到最好的,找好最好的姑娘陪着。

当然,还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应天府教坊司管辖的富乐院,也就是乐籍,官府所有的jì院,这里是更大的销金窟。

南京在大明众人的眼里,不仅仅是陪都,更是尽情享乐之地。

住宿的客栈,是聚仙客栈。

看到这个名字,苏天成感觉到有些好笑,江东十楼的名气那么大,看来客栈是很会做广告的,改变了一个字,想着就是让人家误解啊,要不然客栈的生意,怎么好起来啊。

或许是长时间的奔波,已经习惯了,吃饭之后,苏天成的jīng神还是不错的。

他没有选择到官驿去居住,虽然说吃喝住宿都是官府掏银子,自己不需要出钱的,可自己带着这么多的属下,还没有上任,就公款吃喝了,影响不好,自己又不是没有银子的。

南京的气候是炎热的,和山西有着很大的不同。

“苏大人,我陪着你,在南京城逛逛如何啊。”

在路上的时候,苏天成和刘仲基之间,一直都是很随意的,看见苏天成没有架子,也没有什么讲究,刘仲基慢慢也就适应了。

“哦,你想到什么地方去转转啊,南京城这么大,要是没有目的,那是不行的。”

“到南京来,当然是要到秦淮河去看看的,乡试的时候,我听到好多同年说了,他们都选择到南直隶来游历的,秦淮河是必须要到的。”

苏天成看了看刘仲基,不知道怎么说了。

秦淮河是销金窟,到那里去,纯粹是烧钱,要说想piáojì,到富乐院,三下五除二,找到姑娘解决了问题,付银子走人,便宜很多的。

想归想,如今到青楼去的人,除非你是贩夫卒子,解决身体的渴望,否则都是要讲究情趣的,这也是一种格调,所谓高雅的格调。

再说了,秦淮河的青楼,和几百年之后的jì院,还是有着典型区别的,人家姑娘也不是完全看钱的,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青楼女子,和读书人产生了真正的爱恋之情的,甚至愿意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离开青楼,和书生一同生活啊。

秦淮八艳,名气多大啊,卖艺不卖身,琴棋书画样样jīng通的,论学识,恐怕不差于好多的读书人的。

小半个时辰之后,马车停下来了。

苏天成和刘仲基乘坐一辆马车,苏俊、王大治和两名护院乘坐一辆马车,至于苏二童,还有其他护院,留在了客栈。

下车之后,迎面就是一个巨大的木门,上面盖着琉璃sè的瓦,显得很是富贵,这就是所谓的牌坊了。

牌坊上面,刻着一些花草鸟兽的图案,很是好看,从牌坊大门看进去,就是一排排的房屋了,这些房屋,不同于寻常人居住的房屋,每一栋的房屋上面,都挂着一些粉红sè的薄纱,还有一个个红sè的小灯笼,此时时辰尚早,所以灯笼还没有点亮。

至于说秦淮河,暂时看不见。

“苏大人,我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富丽堂皇之所啊,听说天黑之后,秦淮河是人间仙境啊。”

苏天成唯有苦笑了,不知道这仙境,是指的景sè,还是指的人。

沿着牌坊进去,穿过这一排的房屋,终于看见秦淮河了。

秦淮河的两边,有着数不清的青楼,这些青楼,格局都是差不多的。

虽然时辰尚早,但秦淮河两畔,已经很是热闹了,放眼看去,到处都是走动的年轻人,偶尔也可以看见一些年纪大的人,有在秦淮河两边走着,也有坐在河边的。

秦淮河的两岸,有不少的垂柳,看上去一片的绿sè,这等景sè,确实是能够吸引人的。

苏天成也是第一次到这里来,跟随着众人,慢慢朝前走。

几家青楼的鸨母,早就注意到苏天成了,无他,因为苏天成的气质太突出了,身后还跟着四个小厮,看样子就是有钱的主儿。

走到一家名为望凤楼的青楼门口,鸨母主动迎出来了。

“哎哟,两位公子,进来坐坐啊,姑娘陪着你们欣赏风景,吟诗作画。”

刘仲基看了看苏天成,这个眼神,被鸨母注意到了。

“两位公子,我们这里,去年才来的一位姑娘,很不错的,琴棋书画,样样俱全的。”

苏天成点了点头,鸨母连忙带着众人,进入了青楼。

苏天成和刘仲基,自然是到楼上的雅间了,其余人在楼下坐着。

雅间很大,有了一些金碧辉煌的感觉了。

“不知道两位公子,对姑娘有什么要求啊,我们这里的姑娘,个个都是很出sè的。。。”

“妈妈不是说,去年来了一位很不错的姑娘吗。”

鸨母脸上带着微笑,却没有立即走开。

苏天成笑了笑,市场经济啊。

“妈妈说说,这望凤楼的姑娘,有什么规矩啊。”

鸨母看着苏天成,笑了,这才是有钱人的表示啊。

“这里的姑娘,有两种的,一种是卖艺不卖身的,另外一种,就是服侍公子的,不知道两位公子,需要什么样的。”

苏天成看了看刘仲基,刘仲基很知趣,没有说话。

“妈妈就不要多说了,刚才说的姑娘,是什么情况。”

鸨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