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表态之后,皇太极最后开口说话,说是两人的忠心,一定是记得的,两人身后的事宜,大清国一定会做好的。

就这样,两人无法回到府邸去了,被扣押起来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两人写的东西留下来了,留在了书房里面。

多尔衮要求驻扎在黑山的汉军和汉八旗的将士撤离的时候,脸色是铁青的,大清国遭遇这样的屈辱,是难以忍受的,要不是那一次皇太极和他的密谈,多尔衮是无论如何都不对答应的,不久之前,大清国的勇士,在辽东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眼看着就要突破大明的关宁锦防线了,谁知道之后出现了这么重大的变故。

不仅仅是多尔衮,驻扎在海州的多铎,以及驻扎在辽阳的豪格,都是非常的不舒服的,得知大清国的将士撤离黑山的时候,几个人都发了脾气。

济尔哈朗带着耿仲明和尚可喜离开沈阳的时候,皇太极一样是铁青着脸,内心一样是不好受的,只不过这种感觉,只能够闷在心里。

登州,得知消息的苏天成,将自己关在书房里面,足足大半天的时间,不管是洪承畴还是渠清泽,都在外面等了好长的时间。

武荣等四名护卫,非常的尽职尽责,守在书房的门口,不管是谁都不能够进去,除非是有重大的军情需要禀报的。

皇太极果断的做出来决定,令苏天成的心情很是沉重,自己的本意是要沉重的打击皇太极,令后金的局势不能够稳定的,想不到皇太极居然度过了这个难关,后金没有出现什么波动,最为重要的一点,后金鞑子在撤离黑山之后,不会完全拥挤在广宁和西平堡,一部分的军士,恐怕是调到了盖州、耀州和海州,增强盖州等地方的防御,这样的情况下,江宁营进攻盖州、耀州和海州的难度就增加了,恐怕要付出更大的牺牲了。

第九百一十九章代善的建议

(感谢套娃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回到王府的代善,恍若重生。

所有交换的过程,他都记得很清楚,被押到大凌河城之后,在那里关押了好几天的时间,没有受到什么虐待,这段时间很是难熬,代善虽然知道自己很有可能回到沈阳,但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这样的谈判,大清国完全处于劣势,还不是任由大明朝提出来条件。

从大凌河城出发,前往黑山的时候,代善的心跳的很快,他知道黑山是大清国的将士控制的,难道说自己要被直接送到黑山去,可进入黑山城池之后,眼前看见的一幕,令代善差点晕厥过去了,黑山城池里面,都是大明的军士,看不见后金将士了,这个时候,代善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能够回到沈阳了,看来皇太极是答应了大明朝提出来的所有条件了。

交换的过程很简单,在黑山城池里面进行,前来进行交换的,依旧是索尼。

代善看到了尚可喜和耿仲明两人的尸体。

后来代善知道了,到达宁远之后,在交换的前一天,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就服毒自杀了,留下了完整的尸首,这两人其实是用来交换自己的,至于说战马和黄金,代善没有看见,这些东西,不可能在代善的面前来清点。

离开黑山城池,朝着前方走了二十余里地,代善看见了带领大军等候的济尔哈朗。

只到这个时候,代善才明白,自己是真正的自由了,也是到了这个时候。代善才询问大清国究竟付出了什么,自己才得以回到沈阳。

在得知了交换的条件之后,代善的脸色变得很不好看了,完全没有拿着自由的喜悦,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以及一万两黄金、五千匹战马。这都不算是太大的损失,但失去了黑山城池,这个损失就不小了,损失了黑山,义州也无法固守,驻守在义州的大清国将士,只能够撤回广宁,因为义州的运输线掌握在大明军队的手里,若是从蒙古运输。成本太大了,再说明军若是完全封锁了运输线路,义州就成为一座死城了。

这个代价是巨大的,也是代善无法承受的。

占领黑山和义州,大清国的勇士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包括占据大凌河城,多年来,大清国为了开拓疆土。经历了无数的厮杀,每一次都是占据大量的土地。还从来没有放弃过土地的,这次为了能够换回自己,居然放弃了黑山和义州。

在宣州的失败,以及正红旗的覆灭,已经令代善心如死灰,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打击。代善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的沾沾自喜跌入了认真反思和自哀自叹的境地,这个过程是异常痛苦的,但这个过程也是宝贵的,促使代善开始真正的清醒了。

不客气的说。回到沈阳的代善,从个人的认识能力以及见解方面,丝毫不弱于范文程了。

回到沈阳,皇太极带领诸多的满人权贵在城门口迎接,代善很是平静,见到皇太极之后,也表现的很是从容,这种气度,打动了皇太极。

代善没有到崇政殿去,直接回到了府邸,他需要时间平静下来。

代善回到府邸之后,皇太极专门下令了,任何人都不得去打扰代善,让代善在府邸好好的休息,更不要去拜访,这个时候,代善需要的是平静和调整。

两天之后,皇太极亲自到代善的府邸了,他带着济尔哈朗和范文程。

皇太极亲自到代善的府邸来,一来是看望代善的意思,二来也是想看看,经历了这么大的劫难,代善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改变,要说第二个目的是主要的。代善的身体不错,看样子没有遭受什么酷刑,身体是不用过于担心的,再说了,代善回到了沈阳,想着见面的人也是不少的,包括多尔衮、多铎、豪格与阿济格等人,都专门托人带信回来了,向代善问好。

正红旗的建设迫在眉睫,代善是正红旗的旗主,只有旗主回来了,才能够重建正红旗的,按照后金和大清国的规矩,就算是皇太极,也不好过于插手正红旗的组建事宜。

代善早就在府邸门口迎接了。

看着身穿素服的代善,皇太极很是感悟,再次见到代善,他感觉到代善的气质平稳了很多,有着看透一切的表现,若是有可能,代善甚至出家去做和尚道士了。

代善领着皇太极一行人,直接来到了书房。

进入书房,皇太极看见书桌上面有毛笔和砚台,桌上铺着宣纸,看样子这几天的时间,代善是在练字,这就很有意思了,代善是军人,从来不喜欢写字看书那些事情的,以前先皇曾经要求过,但代善也难以静下心来。

“二哥这几天练字啊,很不错啊。”

“皇上,臣回到了沈阳,恍若重生,一切都有些不适应,皇上的恩德,臣感激不尽。”

“二哥千万不要这样说,此次二哥受苦,朕也是脱不了干系的,让二哥安全回到沈阳,也是朕的职责啊。”

“皇上万万不要这样说,此次惨败,正红旗被全部歼灭了,那么多的勇士,就在臣的面前倒下了,臣痛苦不堪啊,这都是臣的失误,臣这几日一直都在反思,恳请皇上责罚。”

“二哥不要这么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回到了沈阳,一切都好了,朕还等着二哥重建正红旗,过去的事情,就不必挂在心上了。”

代善没有表现出来特别的激动,年纪大了,遭遇了这么大的变故,代善看透了很多的事情,并非是几句话,就可以感激涕零的,也可以说,经过了这些遭遇,代善想到的事情,更加的多了一些,也更加的实在一些了。

看见皇太极如此的关心自己,代善本不想多说的,他尚在思考的过程中,觉得自己所说的话语,恐怕会令诸多的满人权贵不服气,但皇上的关心,令代善觉得,有些话自己是必须要说出来的,否则内心会很不安。

“皇上,臣这次遭遇变故,有着很多话想说,思来想去,很多的话语都是废话,只是有三点建议,还请皇上听臣说之后,做出来决断。”

“二哥有什么建议,尽管说出来。”

“第一点建议,臣觉得,如今的情况下,我大清国还是与大明朝修好,暂时不要对抗的好,虽然说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只要皇上态度诚恳,短时间之内停止对抗和厮杀,还是有可能的。”

“第二点建议,臣觉得,我大清国满八旗的将士骁勇,骑兵更是天下无敌,可这样的认识,在江宁营出现之后,要改变了,江宁营的骁勇,臣是亲眼所见了,崇德元年,阿济格率领十万大军入关,损失了三万人,那个时候,臣还觉得有些不能够理解,之后江宁营攻下大凌河城,臣也以为是侥幸,如今臣是明白了,江宁营的确是我大清国满八旗最大的对手。”

“第三点建议,臣觉得,我大清国要注重神机营的建设了,我大清国的勇士,打小就是勇猛的,在白山黑水之间,敢于和野兽搏斗,可血肉之躯,是难以抵挡火炮的,江宁营火炮的杀伤力,臣是真正领教了,臣建议,皇上要花费最大的精力,配置先进的火炮,购置大量的燧发枪,增强我满八旗的战斗力,不要吝啬钱财啊。”

代善一口气说出来了三点建议,书房里面安静下来了。

其实这些认识,皇太极早就有所感悟的,战斗力方面的对比,大清国并非是处于劣势的,大明能够和满八旗对抗的,也就是苏天成领导的江宁营,可从双方经济上面的对比,问题就出现了,大清国多年没有能够入关劫掠了,拥有的财富是在逐渐消耗的过程之中,可大明有着好几处的亮点了,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南京的市舶司,包括登州的码头,这都是能够为朝廷和江宁营集聚银两的地方,反观大清国,几乎没有这样的亮点,一个是逐渐的消耗,一个是在慢慢的积累,时间长了,优劣自然就出现了。

皇太极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究竟应该从什么地方选择突破口,以前他很少想过这方面的问题,包括代善说到的火炮和燧发枪的事宜,包括神机营的建设,现在看来,这方面的问题,也是必须要引发高度重视的,要不然满八旗最终可能会完败于苏天成和江宁营的手里。

代善说到的有一点是很关键的,那就是想办法迅速与大明朝讲和,在目前的情况下,双方不适宜展开大战,这对大清国是非常不利的,但如何的讲和,如何的罢兵,这里面是有着很大讲究的,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够做到的。

“二哥所说的这些,朕会认真考虑的,二哥还是要注重身体啊。”

“皇上,臣的身体没有问题,歇息几日之后,臣还是要做事情的。”

皇太极逗留的时间不长,济尔哈朗和范文程也没有开口说话,不过两人的神情都很是严肃,虽然他们的想法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感觉到了,经过了这一次的劫难,代善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九百二十章苏天成的犹豫

朝鲜使团离开登州之后,苏天成的主要精力,就转移到进攻盖州、耀州和海州的思路上面来了,江宁营主要驻扎在复州一带,包括永宁,至于说宣州一带,驻扎的将士不多了,这样的一场战斗,不仅仅是牵涉到军士之间的厮杀,包括其他方面的准备,都是必须的,与后金鞑子的厮杀,与皇太极之间的较量,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苏天成没有想着一蹴而就,毕竟依靠着江宁营,不可能完全剿灭后金鞑子。

很长时间没有能够提供有用情报的黄在胜,这一次提供了非常关键的情报,至于说黄在胜的情报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为什么能够知晓那么机密的情报,这有待于渠清泽做出来分析,但这样的一份情报,已经引发了苏天成的高度重视了。

渠清泽进入房间的时候,洪承畴已经在等候了。

“大人,从沈阳获得的情报显示,驻守黑山的汉八旗和汉军,绝大部分都调防到盖州、耀州和海州了,目前盖州、耀州和海州的后金鞑子,军力人数达到十万人了,具体驻扎的情况不是很详细,多铎驻扎在海州,估计后金鞑子的主力部队,也是在海州的。”

苏天成长时间看着地图,江宁营将士以及在做准备了,计划十月份攻打盖州,永宁距离盖州的距离不远,而且战船编队可以占领连云岛,从两面夹击盖州,一旦拿下了盖州,耀州和海州的后金鞑子,必将处于巨大的惊恐之中,此举可以动摇后金鞑子的信心,而且辽东方向。卢象升占据了黑山,与江宁营遥相呼应,皆是明军可以从两路出击,在攻击耀州和海州的同时,直接威胁关宁和西平堡。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皇太极突然决定向盖州、耀州和海州增兵。这样做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固守盖州、耀州和海州,与广宁、西平堡相呼应,后金鞑子只要牢牢占据了盖州、耀州、海州、广宁和西平堡,这就是一条牢固的防线,与辽东的关宁锦防线有些类似。

从皇太极的部署来看,盖州、耀州和海州方向,是防御的重点,也就是重点针对他苏天成和江宁营的。辽东防线,留下了部分的汉八旗,由多尔衮坐镇广宁指挥,可盖州方向就不一样了,集聚了大量的汉军、汉八旗,包括多铎的镶白旗的鞑子,还有距离不远的豪格的正蓝旗鞑子,总兵力达到了十二万左右。部署如此强大的兵力,就是预防江宁营攻击盖州的。

苏天成曾经思考。这是不是皇太极故意散布出来的消息,军力的调动,是绝密的事宜,黄在胜是不可能随便得到这个消息的。

“老渠,后金鞑子兵力的调动,偏向于盖州、耀州和海州了。如此的情况下,我们攻打这三个地方,必将有着巨大的难度,也有可能付出巨大的牺牲,皇太极手里的满八旗。是最为精锐的部队,正红旗被我们剿灭了,尚有七旗,其中的正蓝旗和镶白旗,都集中到盖州方向了,皇太极的重点,也是针对我们江宁营了,皇太极押下了这么大的赌注,恐怕就是想着我们能够快速的进攻盖州、耀州和海州了。”

苏天成的话语刚刚说完,渠清泽就开口了。

“大人,下官分析了情报,感觉到后金如此重大的军力调整,是不应该轻易泄露出来的,这有可能是皇太极故意散布出来的消息,目的就是防止江宁营进攻盖州。”

洪承畴也开口了。

“大人,下官也觉得有些道理,既然皇太极害怕我们进攻,那我们更要加快准备,进攻盖州,一旦拿下了盖州,后金的防线就出现重大问题了,到时候,辽东方向,也可以发动进攻,两路的进攻,令后金鞑子无法防备。”

两人都发表意见之后,苏天成摇摇头,他想到的更多。

渠清泽和洪承畴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后金鞑子调防的事宜,估计是专门泄露出来的,否则黄在胜不可能知道这种绝密的消息,皇太极故意透露加强盖州、耀州和海州防卫的消息,肯定是有目的的,能够预测到的目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表明了态度,就是针对江宁营的,加强了防范,就不惧怕江宁营的进攻,第二是洪承畴分析的道理,那就是皇太极可能有担心的地方,至于说担心什么,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苏天成清楚满八旗的战斗力,要说和江宁营面对面的厮杀,满八旗不会完全处于下风,而且常年征伐的满八旗,也不会惧怕征伐,从这个层面上分析,说是皇太极惧怕征伐,惧怕江宁营攻击盖州、耀州和海州,那是不存在的。

有一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那就是目前的情况下,皇太极暂时不想展开大规模的厮杀。

这样的情况下,江宁营就必须要展开进攻了,这岂不是很有利的时机。

可苏天成不是这样的想法,皇太极有了充足的准备,这一场厮杀,就成为了持久战,谁也不要想着在短时间之内结束战斗,从江宁营剿灭正红旗开始,皇太极对江宁营是不一般的重视了,满人权贵再次遇见江宁营,恐怕也要加倍的小心了,这等的情况之下,江宁营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取得重大的战果,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了。

可仅仅以这个理由,就不征伐,也是说不过去的,这还是因为苏天成面临的事情太多了。

远在福建的熊子健,早就传来了消息,盘踞在台湾岛的荷兰战船,时常封锁海路,导致与大明朝交易的商船吃亏,以前是郑芝龙在南海一带称霸,可郑芝龙离开福建之后,庞大的郑家水师,进行了很大规模的改变,主要以商贸运输为主了,而且商船开始朝着登州的方向靠过来了,留在福建沿海的不多了,战船的战斗力也在慢慢的削弱,难以抗衡荷兰的舰队了,熊子健几次向苏天成求助,恳请派出战船编队,给予荷兰舰队狠狠的打击。

驻扎在安宁堡的孙元坤和宋思军等人,也传来了消息,蒙古的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越来越强大了,已经有着统一蒙古大草原的决心,这种决心难以抑制住了,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首领,也多次向大明朝廷求助,恳请让他们去征伐蒙古,统一蒙古。

因为和后金鞑子的厮杀,和皇太极的对决,苏天成一直都没有顾得上,不能够小看荷兰舰队的嚣张和锡伯族部落、达乌尔族部落的要求,这些都是有可能引发大规模战斗的信号,必须要花费精力去应对的,更不能够置之不理。

大明王朝以前吃亏,就在于两线作战,外部有后金鞑子的侵袭,内部有流寇作乱,两线迎战,两线都难以取得胜利,巧的是每一次流寇大规模作乱的时候,后金鞑子都会找到机会,对关内进行侵袭,有些时候,甚至在剿灭流寇的关键时刻,后金鞑子就开始入关劫掠了,这令朝廷大为头疼,根本就没有办法应付。

苏天成可不会步这样的后尘。

剿灭荷兰的舰队,这是不用考虑的,必须要进行,这样的战斗,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但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在草原展开厮杀,那就不是小规模的战斗了,草原牵涉到后金的切身利益,一旦战事大规模的爆发,比如引发皇太极的注意,到了关键的时刻,满八旗和汉八旗恐怕都要出击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江宁营也需要出兵,帮助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统一草原。

苏天成担心的还有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之间,也存在矛盾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两个部落都强大了,投靠的小部落也多起来了,所谓的财大气粗,谁都想着当老大,但老大只能够有一个,若是没有朝廷出面调解,两个部落说不定会有一场非同寻常的战斗,这是损害大明利益的。

想到了这些事情,苏天成也决定了,先看一看风向,看看下一步如何的发展,不要急于展开对盖州、耀州和海州的攻击,不要过早的进入到最后的决战。

“洪大人,老渠,我的考虑,还是等等看,看看局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有关荷兰舰队的事宜,还有蒙古草原的事宜,也要考虑了,不能够因为我们征伐后金鞑子,就将所有的事情都放到一边去了,此外,江宁营招募军士的事宜,也要抓紧了,要求必须要严格。”

苏天成发话了,洪承畴和渠清泽自然不会继续说什么了。

“老渠,这段时间,注意一下辽东和京城里面的动静,看看是不是有什么风声,我总有一种感觉,皇太极可能会有什么计谋出来的,这一次交换代善,皇太极答应的过于爽快了,这不是很正常,按说正红旗被江宁营剿灭了,后金鞑子应该是找机会报仇的,就这样的无声无息,不符合他们的性格,既然盖州、耀州和海州驻扎有那么多的后金鞑子了,他们为什么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啊。”

第九百二十一章皇太极的抉择

苏天成收到的邸报很多,有些邸报,其他地方是收不到的,这也是因为苏天成进入了内阁,故而内阁首辅杨嗣昌与次辅朱审烜商议之后,认为内阁有些商议的事宜,必须要给苏天成通报情况,加之苏天成带领江宁营在复州、宣州一带征伐,必须要获得很多朝廷的信息,也要做出来判断。这些邸报,苏天成一律都交给了渠清泽,要求渠清泽做出来相应的分析。

这些邸报,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渠清泽在京城情报网的不足,不管怎么说,渠清泽都不敢过于的在京城发展情报势力,要是这样的事情被皇上察觉了,那就是掉脑袋的事情了,而且矛头会直接指向苏天成。但若是不能够清楚掌握京城里面的动向,光是有其他方面的情报,很难做出来准确的判断,苏天成进入了内阁,得到了很多的邸报,邸报几乎涵盖了朝廷里面所有的事宜,这对于渠清泽的情报分析,有着巨大的帮助。

最近一段时间,苏天成特意嘱托了渠清泽,要注意是不是又后金的动向,特别是皇太极是不是会有什么动作,这是关注的重点,要是从邸报之中分析出来了什么,就要迅速的禀报,不管是不是能够肯定。

安宁堡和靖边的情况,以及荷兰舰队的事情,也是苏天成关注的重点,而且从黄在胜的情报来了之后,苏天成似乎更加关注蒙古与荷兰舰队的事情了,这样的动向,令洪承畴有些气馁,洪承畴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征伐后金鞑子,若是苏天成的注意力转移了,毫无疑问。就是要去注意其他方面的事情了。

皇太极的策略,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他仔细考虑了代善所说的建议,应该说这些建议,也只有代善才会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说出来,就算是范文程。也不会说的这么直接的,因为这里面,已经牵涉到大清国的名誉问题了。

代善的认识出现如此大的转变,皇太极是喜忧参半的,高兴的是终于有满人权贵认识到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来决策了,要正视大明出现的转变,大明正在开始强大起来,这对于大清国是非常不利的,但诸多的满人权贵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还在按照以前的观点去看待大明朝,包括曾经在关内大摆的阿济格,都是狂妄的。

忧的是,这样的情况,不知道还要持续多长的时间,苏天成的确是有能力的,但从大明出现的转变来看,也就是苏天成所做的几件事情成功了。包括互市,包括建立码头。包括加强市舶司的管理,至于说整个的大明朝,还没有苏醒过来,绝大部分的老百姓,日子依旧是不好过的,缺衣少食。官府和老百姓之间的矛盾,也是突出的。

范文程没有能够直接对付苏天成,但从搜集情报方面来看,是不遗余力的,特别是有关苏天成的情报。苏天成做了一些什么事情,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范文程都是搜集的非常详尽的,也正是通过了这些情报,皇太极开始真正的感觉到苏天成的可怕。

皇太极看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仅是军事上面,还包括施政方面,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仅仅会打战的将军,不一定能够发挥出来太大的作用,战役牵涉面太广了,后勤供给是最为主要的,内部的稳定更是必须的,也是支撑军队的根本,苏天成能够在大明朝廷那么困难的情况下,维系开销庞大的江宁营,让治下的老百姓丰衣足食,这不是一般的本事。

互市和码头以及市舶司的效应,令皇太极真切的感受到,苏天成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着长远打算的,包括和大清国的较量,一旦这种较量开头了,苏天成就不会轻易的停下来,如今苏天成成为了大明的内阁大学士,地位更加的显赫了,所以说,想着和大明朝握手言和的事情,有着相当大的难度。

与大明朝握手言和是关键的第一步。

代善能够提出来这样的建议,是看清楚了大明朝的特点,一旦没有了外部的压力,大明朝内部就要出现问题,大臣的权力太大了,威胁到崇祯了,崇祯就会想办法摆平的,苏天成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大臣,一旦大明朝稳定下来,没有什么外部的威胁了,内部权力斗争,很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白热化。

皇太极想到的就是这方面,代善想到的也是这方面。

想着与大明朝握手言和,谈何容易,至少需要俯首称臣,这种奇耻大辱,估计满人权贵是受不了的,就算是皇太极自身,也感觉到不适应,很难再短时间之内做出来决定,可目前的局势究竟会怎么发展,皇太极要是不能够尽快的做出来决定,一旦时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个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期盼着大明朝出现内讧,目前的情况下,肯定是不行的,也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崇祯没有了任何的压力,这样才真正的有机会。

思考了两天的时间之后,皇太极再次来到了代善的府邸,这一次他没有带任何人,单独一个人来的。

代善一直都在府邸里面,看见皇太极再次来了,代善的脸上没有什么惊奇的神情,仿佛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进入了书房,代善首先开口了。

“臣这两日一直都在等候皇上,若是皇上不来了,臣就要直接去找皇上了。”

“朕这两日,一直都在考虑二哥所提的建议,朕认识思索了,觉得还是可行的,朕今日来,就是想着听听二哥的分析。”

“前日臣没有分析,也是有所顾虑的,正红旗被江宁营全歼了,臣的脸上无光,臣是有罪的,承蒙皇上不惜代价,让臣回到了沈阳,臣本该三缄其口的。”

“二哥不要这么说,朕早就说了,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若是只能够胜利,容不得失败了,朕的身边,岂不是没有勇将可用了。”

代善的脸上没有什么笑容,慢慢开口了。

“皇上,有些话臣不得不说啊,这一次遭遇了惨败,臣想到了很多,江宁营的骁勇,臣是亲眼见到了,臣带领的正红旗勇士,已经是发挥出来最大的能力了,无人投降,全部死拼到底,这等的勇气,现在想来,臣还是骄傲的,可就是发挥出来了如此的战斗力和勇气,还是被江宁营全部歼灭了,故而臣想到了,若是我大清国与江宁营展开决战,损失一定是惨重的,我大清国的兵力有限,一旦与江宁营展开了全面的决战,必定要倾尽全力,到了那个时候,辽东的边军、榆林营,甚至是大明朝卫所军队,就成为压垮我大清国的力量了。”

“臣想到了蒙八旗,可如今的蒙古草原,可不安稳啊,科尔沁部落依旧是草原的霸主,也是死心塌地服从我大清国的,可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虎视眈眈,力量愈发的强大,时时刻刻都想着成为草原的新霸主,这种危险的局面,总有爆发战争的时候。”

“如今我大清国可以依靠的,也就是蒙八旗了,但关键时刻,蒙八旗是不是能够发挥出来作用,是不是能够真正的为我大清国解忧,这是说不清楚的事情,说不定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趁势发动了战争,意图统治整个的草原,我大清国赖以依靠的蒙八旗,恐怕也无暇分身,不可能帮助我大清国了。”

“思来想去,臣以为,还是要使用苦肉计,大明朝是大国,有着自身的威严,只要我大清国俯首称臣,愿意服从大明朝的统治,眼前一切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臣的意思,并非是说我大清国就此臣服大明朝了,这不过是韬光养晦的意图,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