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奴才以为,分兵是可行的,围困大凌河城的军士,留下三万人足够了,大军直接攻打山海关,大明的关宁锦防线,重点在于山海关,大军攻打山海关,可以实现围城打援的战术,大明绝不敢丢失山海关,只要我大军攻打山海关,驻守大凌河城、锦州城与宁远城的明军,必定要想方设法的增援,他们不能够让山海关出现任何的危险,如此的情况下,大军必然能够顺利的拿下大凌河城,甚至是锦州和宁远,想必我大军围攻关宁锦防线,大明朝廷也是知晓的,肯定会想出来办法,固守山海关,故而奴才以为,时间很紧,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进攻山海关,吸引大凌河城、锦州和宁远的明军,前来增援,如此我大军的机会就来了,只要占据了大凌河城、锦州城,到时候,必然能够震撼大明,激励大清国的勇士,为今后的征伐,打下最好的基础。”

皇太极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好,朕看这样的计划很好,朕决定了,阿济格率领三万大军,围困大凌河城,若是明军出来交战,必须要不惜代价,拼命厮杀,多尔衮率领三万将士,围困宁远,朕亲率大军,攻打大凌河城,若是大凌河城的明军前来增援,阿济格追击,多尔衮率领大军,趁势拿下大凌河城,接下来大军杀回来,剿灭增援的明军,攻打锦州城,此次大军势必拿下大凌河城与锦州城,就算是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前来增援,也无济于事了。”

天刚刚亮,洪承畴就发现了,大量的后金鞑子绕过了大凌河城,朝着锦州的方向而去,他的心开始下沉了,最坏的结果出现了,若是后金鞑子去攻打山海关,那就真的危险了,整个的关宁锦防线都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

这个时候,洪承畴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苏天成对皇太极,一直都是非常看重的,不敢有任何的轻视。

总兵府,洪承畴召集了众多的军官。

“诸位,最坏的结果出现了,后金鞑子恐怕要直接攻打山海关了,若是山海关出现危险,我大明危矣,诸位都要做好准备,大军准备出征了,三日之后,留下一万将士守候大凌河城,余下两万将士,随我出城,增援山海关,不管出现多大的危险,也不管付出多大的牺牲,我们都必须要保住山海关。”

屋里的气氛很是压抑,尽管说山海关是最为坚固的城池,可谁知道会不会出现意外,要真的出现意外了,关宁锦防线还有什么意义,大凌河城、锦州和宁远,都是以山海关为核心的,丢失了山海关,这几个地方也就失去了意义,除非是大军从背后攻打后金鞑子。

第八百六十一章皇太极的感悟

皇太极带领大军从大凌河城出发的时候,信心爆棚,通过了认真的分析,结合众人提出来的建议,他终于找到了最好的攻击办法,只要直接攻打山海关,引发关宁锦防线的震动,迫使驻守大凌河城、锦州城与宁远城的明军前来增援,如此情况下,自己可以带领绝对优势的兵力,剿灭明军,占领大凌河城、锦州城乃至于宁远城,大明苦心经营的关宁锦防线,将要遭遇到彻底的崩溃。

不过,攻打山海关可不简单,大军只能够从正面发动进攻,山海关城墙高大,军士一定是会付出很大伤亡的,但和可能取得的战果比较,伤亡就值得了。

从大凌河城到山海关,有四百四十余里地,大军至少需要三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够赶过去,因为带领的军士众多,皇太极没有那么多的担心,想要对大清国十几万的将士设伏,大明还没有这样的实力,他根本不用担心遇袭的事宜,放心大胆的行军就是了。

从大凌河城出发,已经是五月二十四日,一转眼,离开沈阳快一个月时间了,但这一次取得的胜利,足以弥补这些年以来的遗憾和郁闷了,这一次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好多年没有过了,皇太极的心情非常好,甚至觉得,苏天成也就是那样了,要是预计到了辽东的情况,为什么没有做出来相应的部署,看着大明边军被剿灭。

皇太极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看看大明的朝廷,恐怕也就是苏天成是自己的对手了,其余的都不在话下。这次大明在辽东的惨败,皇太极也有不是很明白的地方,他想着问一问范文程。看看范文程会有什么看法。

行军的第一天,天黑之后,大军安营扎寨。

范文程进入了中军帐。

“文程,坐吧,朕这些天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看看文程是如何考虑的。”

“不知皇上想到的是什么问题。奴才一定知无不言。”

“苏天成和江宁营一直都是朕最为忧虑的,你也知道,苏天成是蓟辽督师,这辽东的防御,苏天成还是有责任,如今辽东出现了这么大的情况,难道说苏天成就没有预料到吗,朕怎么想,都觉得不大可能啊。”

范文程很快开口了。

“皇上。奴才也在思虑这件事情,不过有一件事情,奴才以为,一定是苏天成安排的,那就是守卫大凌河城和锦州城的军士,奴才侦查到的情报,当初陈新甲安排边军守候大凌河城与锦州城,兵力不多。而且负责关宁锦防线的主帅是钱谦益,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样的安排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一度给大军的行动造成了困难,睿亲王就遭遇到顽强的抵抗,从这个方面来说,苏天成不可能不插手辽东的事宜。”

“嗯,有道理。可为什么苏天成没有做出来其他的布置呢。”

“奴才以为,问题还是出在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的身上,大明的皇帝,一直都很戒备大臣的,防止大臣的权力太大了。以至于威胁到皇权了,如此的情况下,苏天成若是想着插手辽东的事宜,不仅仅是崇祯不高兴,陈新甲也会有意见,苏天成就是有什么想法,也是无可奈何的。”

皇太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文程,这些年来,你给朕说到了很多的道理,特别是关于皇权的事宜,朕想了很多,有些事情,的确是要注意的,但也不能够过于的在意了,否则朕和崇祯有什么区别,我可不会像崇祯那样,始终高高在上,与大臣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大臣手里的权力太大,还要想尽办法来对付,这就导致大臣有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看皇帝的脸色行事,看看皇帝的心情好不好,再来决定说不说这些话,如此的情况下,会导致什么样的局面出现啊,皇帝和大臣之间,都要靠揣摩来猜测对方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依靠猜测来掌握情况,岂不是大笑话了,如此的猜测,肯定是会出现问题的,彼此都不知心了,错误肯定就出现了。”

“要说仅仅如此,还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最为要命的,就是一些小人趁着这个机会,搬弄是非,为害朝纲,甚至令王朝覆灭,几千年来,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奸臣,朕看就是那些皇帝高高在上了,不愿意和大臣交流了,视大臣为洪水猛兽了,时时刻刻都要提防,如此情况下,能够统领好江山,那才是怪事了。”

“朕可不会这样做,朕的大臣,都可以与朕面对面交谈,甚至可以和朕争吵,他们想什么都可以说出来,就算是要官要权,只要他们说出来合适的理由,朕一样可以答应,如此朕的大臣了解朕,朕也了解他们,彼此之间,就不会有隔阂了,朕的身边,也就容不下奸佞之人了,文程,你说是不是啊。”

范文程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滴,皇太极的这番话,含义太深刻了,对于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警醒,其实皇太极知道很多的事情,只是没有说出来,皇太极掌握诸多大臣的想法,也知道绝大部分大臣的性格,这也难怪,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皇太极有什么事情看不明白啊。

“皇上说的太对了,奴才领教了,奴才知道,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根本就不知道下面的情况,这次辽东的进攻,崇祯其实就不了解,听信了大臣的吹嘘,做出来了决定,招致了惨败,奴才以为,大明朝廷的这种情况,还要持续下去的,大明的大臣众多,能够见到崇祯的不多,真正知道情况的,见不到崇祯,譬如说辽东的这些将领,只要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大明自然就要衰败,就要垮下去了。”

“说的是啊,崇祯时常感觉到身边没有什么大臣,没有什么能人,这岂不是怪事了,大明比起我大清国,人才多太多了,这都是崇祯不会用人啊。文程,你是朕的肱骨之臣,朕很看重你,希望你今后,也多多给朕提提意见。”

“奴才遵旨,奴才肝脑涂地,报效皇上。”

“好了,刚才说了那么多的事情,还是来说说这个苏天成,这么多年过去了,朕一直都恼火这个苏天成,想到了很多的办法,对付这个苏天成,总是没有多大的效果,这一次朕要是拿下了大凌河城、锦州城,乃至于宁远城,恐怕就要考虑,如何对付这个苏天成了,遭遇了如此的惨败,想必崇祯要启用苏天成了。”

“皇上,奴才以为,机会来了。”

“哦,你说说,为什么机会来了。”

“皇上摧毁了大明的关宁锦防线,苏天成就是有着天大的本事,恐怕也不能够短时间之内,改变辽东的局面了,可崇祯可不会这么看,苏天成取得了那么多的胜利,崇祯一定认为,只要苏天成出面了,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如此的情况下,崇祯和大明的朝廷,会催促苏天成尽快改变辽东的局面,苏天成不可能对抗崇祯和朝廷,必然要冒死攻打城池,我大清国勇士守住城池,派出大军,与苏天成展开决战,令苏天成不能够改变辽东的局面,时间长了,崇祯一定会怪罪苏天成,那样的情况下,苏天成失去了支持,遭遇到朝廷的猜忌,岂不是大祸临头了。”

“说得好啊,崇祯自己酿成的苦酒,需要苏天成来喝下,苏天成还不能够龇牙,否则就有着天大的祸事了,之前朕总是想着,用什么办法对付苏天成,其实朕是想多了,静观其变,每隔一段时间,崇祯都会出现不大不小的错误,这些错误,几乎都是要苏天成来解决的,有些问题,苏天成能够解决,自然得到崇祯的信赖,有些问题,苏天成不能够解决,恐怕就得不到信赖了,如此的机会多了,朕就不需要专门来对付苏天成了。”

“奴才以为,的确是这样,崇祯志大才疏,偏偏想着改变大明衰败的局面,可是又不能完全信任下面的大臣,问题必然会出现的。”

从中军帐出来之后,范文程尝尝的出了一口气,皇太极的意思,他已经明白了,皇太极不愧是一代君王,早就知晓自己的心思了,自己一直都给皇太极灌输加固皇权的思想,皇太极是接受这些观点的,要不然也不会废止四大贝勒共同署理朝政的事情,但皇太极比崇祯高明太多了,一方面加强和稳固皇权,一方面信任手下的大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此的胸襟,如此的睿智,大清国岂能不迅速强大起来。

范文程也清楚,自己需要时时刻刻注意,因为自己一直都是想着效忠皇太极的,可以说是呕心沥血,这些皇太极都是看在眼里的,但自己不能够过于的挑拨皇太极与兄弟子侄之间的关系,不能够因为巩固皇权,就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来对付某些亲王、郡王了,这些事情,皇太极不是不做,而是不需要外人提醒,毕竟这不是光彩的事情。

第八百六十二章双重打击

五月二十五日。

大军快到经过宁远城了,多尔衮将率领三万人,在宁远城附近驻扎,其实多尔衮最为重要的任务,是防止明军从背后偷袭大军,也要缠住明军,令明军不能够撤退,接下来皇太极会率领大军,迅速杀回来,剿灭增援的明军,这一次的围城打援,和崇祯四年的战术一样,只不过采用的办法不一样。

之所以带着十余万将士去攻打山海关,并非想着能够拿下山海关,而是吸引明军前来增援,大军围困山海关的消息,会迅速的传播出去,逼迫辽东的明军前来增援,也更加的令大明朝廷混乱。进攻山海关的军士越多,这种混乱的程度越大。

气候炎热,午时大军都会歇息一下,这两日的行军,都是寅时出发,亥时才停止行军的。

宫里的太监进入中军帐的时候,皇太极脸色有些发白。

“皇上,宸妃娘娘病危。。。”

皇太极的身体摇晃了一下,宸妃若不是病倒非常严重的程度,太监是不会到这里来的,这方面,皇后娘娘知道规矩,既然太监来了,那说明宸妃有可能会香消玉殒。

情急之下的皇太极,询问了太监诸多的情况。

豪格与范文程等人,都在中军帐里面,两人的脸色都不是很好。

太监禀报完毕,皇太极挥手,示意众人全部都离开中军帐。

豪格与范文程两人并排走出来了。

“范大人,想不到如此关键的时刻,娘娘的身体出现问题了。”

“王爷,奴才也没有想到啊,不过说实话,奴才倒不是很担心宸妃娘娘的身体。奴才担心的是皇上会不会回到沈阳去啊。”

豪格有些吃惊,看着范文程。

“不会吧,前方如此的紧急,父皇怎么会回到沈阳去啊,如此几十万大军该怎么办啊。”

范文程看着豪格,好一会才开口。

“皇上是极其宠爱宸妃娘娘的。这一点奴才不说,王爷也是知晓的,如今太监到了这里,若不是情况紧急,怎么可能来啊,奴才说的不好听一些,宸妃娘娘恐怕熬不过这些日子了,虽说皇上正在操心我大清国的大事情,可宸妃娘娘的身体出现了毛病。甚至可能升天,这样的事情,无人敢瞒着皇上,若是皇上知晓了,怕是皇后娘娘都不好交代的。”

豪格点点头。

“范大人说的是啊,我看很有可能,只是父皇回到沈阳去了,这里的情况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啊。几十万的大军,可不能够耽误了。”

“奴才要是猜得不错。王爷要做好准备了,皇上极有可能要求王爷统领大军,完成接下来的所有战斗任务,这可是王爷最好的机会啊。”

这个时候,豪格也明白了,皇太极若是返回沈阳。大帅只有可能在两人之中产生,要么是他豪格,要么是多尔衮,不可能是其他人,可自己跟在皇太极的身边。看来这统帅大军的事宜,就是自己来负责了,若是多尔衮负责,恐怕这个时候,军中已经有人去通知多尔衮,迅速赶过来了。

“范大人,若是父皇要求我来统领大军,还请你多多协助啊。”

“王爷千万不要这样说,这都是奴才的本分啊。”

豪格的脸上出现了笑容,用力拍打了范文程的肩膀。

范文程很快进入了中军帐。

“文程,宸妃的身体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朕决定赶回沈阳去,至少要见一见宸妃,你以前专门为这件事情,劝谏过朕,朕记得很清楚,不过宸妃这次恐怕支撑不住了,若是不能够见到最后一面,朕于心不忍。”

“皇上,奴才以为,宸妃娘娘身体出现了问题,皇上应该去看看,奴才觉得宸妃娘娘乃是富贵之人,身体一定会好起来的。”

皇太极摇摇头,眼神里面出现了淡淡的忧伤。

“文程,这统领大军的事宜,你认为谁最合适啊。”

“这件事情,皇上是最清楚的,奴才不敢妄言。”

皇太极看着范文程,面前挤出了一丝的笑容。

“文程,还是你最了解朕啊,你去叫豪格进来吧。”

豪格很快进入了中军帐。

皇太极已经收起了忧伤的情绪,你的神采奕奕了。

“豪格,宸妃身体不适,朕需要回到沈阳,统领大军的事宜,就由你负责了,该如何部署,如何作战,早就安排妥当了,你要严格按照要求行事,你跟随朕多年征伐,朕也不想多说什么了,你记住两点,一是多征询多尔衮、范文程等人的建议,二是时刻牢记此次作战的最终目的。。。”

皇太极不可能完全放心,但宸妃的身体,抓走了他的心,要是不能够回到京城,见到宸妃,他会一辈子不安心的,他也清楚,如今的局势非同一般,自己亲自统领大军,效果一定会好很多的,可惜他不可能放下宸妃。

安排完毕一切,皇太极准备出发了,亲卫早就做好了出发的准备,此去沈阳,不足千里,最多两日的时间,快马就可以抵达,亲卫每人配备了三匹骏马,速度是没有问题的。

皇太极站起来,准备走出中军帐的时候,脸上没有一丝血色的叶布舒和尚可喜被亲卫带进来了。

看见了叶布舒和尚可喜,皇太极的身体摇晃了一下,一股不祥的感觉出现了。

看见了皇太极,叶布舒哭着跪下了。

“皇上,儿臣无能,水师全军覆没,苏天成率领江宁营,突袭双岛、旅顺,占领了复州、永宁、旋城、铁山、宣州等地,要不是尚可喜护卫儿臣,儿臣怕是见不到皇上了。。。”

中军帐里面,死一般的寂静,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敢说话。

皇太极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一直都以为,苏天成没有任何的动作,甚至因为这样,还有些轻视苏天成的意思了,更是讥笑无能的崇祯,想不到苏天成居然有了如此大的动作,要知道,大清国的精兵,几乎都到辽东来了,盖州、海州和耀州一带,防卫是比较空虚的,若是苏天成乘胜前进,很有可能拿下这些地方,进而直接威胁到沈阳,这一次的威胁,就不是嘴上说说了,要是被苏天成和江宁营围困了沈阳,那就是大清国塌天的大祸了。

皇太极忽然哈哈大笑了。

“可笑,可笑啊,朕一直都不明白,苏天成为什么没有任何的动静,原来他下了这么大的一盘棋啊,朕在这里苦苦的攻打山海关,他却从背后,去攻打朕的京城了,他是想着彻底灭掉我大清国啊,朕真的没有想到,没有想到啊,这个苏天成,为什么这么的厉害,难道老天就那么的不公吗,让这个苏天成来毁掉朕的基业吗。。。”

皇太极哈哈大笑,甚至笑出来了眼泪。

突然,皇太极痛苦的捂住了胸口,一口鲜血喷出来了。

众人都有些慌张了,这个时候,范文程表现出来了不同,他很清楚,宸妃娘娘病危,苏天成全歼了大清水师,占领了宣州、永宁和旋城等地,直接威胁到大清国的都城了,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是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的,越是在这样的局势下,皇太极越是需要冷静,安慰皇太极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必须要刺激皇太极。

范文程上前了,有些粗暴的拉开了豪格与叶布舒等人,在皇太极的面前跪下了。

“皇上,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次,我大清国照样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几乎剿灭了辽东的大明边军,苏天成用了奇谋,拿下了宣州等地,的确是威胁到我大清国的都城了,如此危机的时刻,皇上需要冷静,越是危机的时刻,众人也是需要依靠皇上,奴才以为,皇上不能够灰心,宸妃娘娘病重,我大清国水师覆灭了,城池被苏天成占领了,如此多的打击,皇上可能是难以承受,但皇上乃是真龙天子,不管多大的危局,都是能够承受的,这些事情,放到奴才的身上,奴才肯定是没有办法的,奴才恳请皇上,主持危局,振兴大清国。”

皇太极看着范文程,眼神越来越清澈,他抬手擦掉了嘴角的鲜血。

“文程,你快起来。”

“皇上若是不发布命令,奴才不起来。”

“好,好,文程,朕这次是真的感谢你啊,朕绝不能垮掉,朕是大清国的皇帝,我大清国如此多的勇士看着朕,朕岂能让他们失望,宸妃是朕的爱妃,不过朕知道,江山需要朕,宸妃若是在天有灵,也会支持朕的做法的。”

听见皇太极这么说,范文程赶忙起来了。

皇太极苍白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的血色。

“朕决定了,大军撤回,汉八旗所辖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三万将士,守卫黑山,汉八旗所辖正红旗、镶红旗一万五千将士,守卫义州,多尔衮令正白旗守卫广宁,大军随朕返回沈阳,朕一定要亲自对付这个苏天成。”

行动迅速开始了,皇太极不解恨,命令回撤的大军,经过之处,毁掉所有的庄稼和房屋,若是路遇汉人,格杀勿论。

远在永宁的苏天成,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不仅仅是改变了历史,而且因为他威胁到了后金的政权,竟然令皇太极从悲伤之中振作起来了,回到沈阳之后,宸妃娘娘已经病逝,皇太极痛哭一场之后,很快忘掉了这件事情,开始部署兵力,对付危局了。

第八百六十三章慌作一团

皇太极亲征辽东的消息,不断传到了京城,当皇太极亲率十余万大军,攻打山海关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京城一片哗然,虽说后金鞑子不善于攻城,但十余万大军,绝不是一般人想象的情况,万一山海关守不住了,京师就危险了,而且山海关被后金鞑子拿下,整个的辽东就全部丢失了。

杨嗣昌和鹿善继接到这些消息之后,也忍不住着急了,虽说秦良玉率领三万大军,已经驰援山海关,虽说山海关有四万边军守候,但和以前的十几万人是不能够比较的,山海关太重要了,就是京师的屏障,此刻两人想到的,是苏天成要火速赶往辽东了。这恐怕是护卫辽东最后的办法了,相信山海关的七万大军,还是能够抵抗后金鞑子的攻击的。

杨嗣昌万万想不到,因为陈新甲征战的失利,导致了这么大的祸端,整个的辽东,瞬间变得危险起来了,后金鞑子二十万大军围攻辽东,妄图拿下辽东,直接威逼大明京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众人绝不能够埋怨,只能够将所有的怒火,发泄到陈新甲和钱谦益的身上,其实杨嗣昌明白,辽东守候的所有布局,基本都是皇上直接安排的,要说最大的责任,还是在皇上的身上。

京师变得更加的紧张了,每日里开城门的时间,只有一个时辰了。

要知道京城里面,住着太多的士绅富户和权贵,这些人若是乱起来了,大明的京师就难以维持了,有些士绅富户,已经开始将家人送到南方去了,更有一些聪明的士绅富户。计划直接将家眷送到登州去,因为江宁营在登州。

杨嗣昌召集内阁大臣,商议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可这个时候,内阁大臣的意见分歧也是巨大的,几个人提出来了三种意见。唐世济建议,危急时刻,可以请皇上暂时到南京,等待京城的局面平息下来,如此情况下,内阁可以从容应付辽东的事宜,刘宗周最近一段时间比较沉默,特知道自己不受皇上的待见,可如此的关键时刻。刘宗周还是提出来了自身的看法,他认为皇上不能够离开京城,否则大明就会出现巨大的动荡,皇上可以固守京城,南京京营的三万大军,即将抵达京城,加上京城两大营,如此多的兵力。完全可以守住军营,同时皇上下旨。征调各地的军队护卫京城,后金鞑子就算是有十余万人,也是难以抵抗的,同时皇上还可以通过募捐的方式,拿出银子来招募军士,守卫京城。

杨嗣昌的看法。想的稍微深了一些,他不仅仅想到了京城的安危,也想到了辽东的安危,其实辽东与京城是息息相关的,要是不能够守住山海关、宁远等地。那么京师就时时刻刻处于危险之中,等于说京师时时刻刻处于后金鞑子的威胁下,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想象的,所以他的意见,还是要守住山海关,就算是丢失了大凌河城、锦州与宁远,但山海关绝对不能够丢失,这里直接拱卫京师。

鹿善继作为兵部尚书,也参与了讨论,鹿善继的意见更是激烈,他认为辽东不能够有任何的闪失,目前的情况虽然危险,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路子可走了,驻守大凌河城、锦州城和宁远城的军士,拼命守卫,只要大凌河城还没有丢失,后金鞑子就有着很大的顾忌,他们也不可能在辽东驻军,至于说山海关,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好在秦良玉已经率领三万大军,前去增援了,有了七万军士守卫山海关,短时间之内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仅仅守住了山海关,作用不是太大,后金占领了辽东绝大部分地区,完全可以从喜峰口、马兰峪和古龙口等地方进入到关内,直接威胁京城,那样京城遭遇的危险更大。

几种意见都没有能够统一,杨嗣昌有些可悲,自己作为内阁首辅,与孙承宗的威望是无法比较的,可至少也能够统一内阁的意见,可现在的局面是一盘散沙,他很清楚,根子上的原因,还是出在皇上的身上,可惜自己不能够抱怨,必须要在危急时刻,拿出来一锤定音的意见来,这样才能够真正开始树立自身的威望。

内阁大臣与兵部尚书鹿善继,进入了养心殿。

朱由检的精神很不好,可还是要支撑住,京城遭遇了如此的局面,朱由检绝不能够颓废,事情也没有到不可挽回的那一步。

“杨爱卿,十余万后金鞑子攻打山海关,内阁是什么意见。”

杨嗣昌老老实实的将所有的意见建议都说出来了。

朱由检的脸色有些变幻了,他想不到,居然有人建议他暂时离开京城,到南京去避难,这样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做的,虽说内心也会有暂时避开京城的想法,但这样的事情,有损皇家的尊严,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够做的。要真的这么做了,就算是今后回到京城,也无法面对列祖列宗的。

刘宗周这次提出来的建议,还是勉强可行的,但唐世济提出来的暂时离开京城,回避危险的建议,令朱由检有些愤怒了,难道说唐世济不清楚,就算是有着这样的想法,也必须要私下提出来,如此明目张胆的提出来,等于是断绝了一条道路了。

皇家最为注重的就是掩面,皇家的掩面是绝对需要保护的,特别是在遭遇到外力入侵的时候,如今还不是最为危急的时刻,朱由检不存在离开京城的,所以说,他对唐世济的看法更加的不好了,内心里面,已经决定了调整内阁的想法。

杨嗣昌说完之后,朱由检很快开口了。

“朕早就说过,若是无人敢于到辽东迎战后金鞑子,朕就亲自去,难不成朕还要撤出京城去吗,面对后金鞑子的骚扰,朕难道要落荒而跳,如此我大明王朝的颜面何在,天下子民会如何看待朕,如何看待朝廷,劝朕离开京城的话语,不要提及了,朕也不想再次听见,山海关有七万大军守候,未必就能够很快的失守,大凌河城、锦州城和宁远城,都在我大明军士的手里,如此的情况下,诸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的抵御后金鞑子,保护京城的安危,不是撤离的事宜,至于说如何的守卫辽东,守卫山海关,内阁继续商议,拿出稳妥的办法来。”

朱由检说完之后,杨嗣昌接着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后金鞑子不可能短时间之内,攻克山海关,苏大人接到圣旨之后,一定会很快的赶赴辽东,稳定大局的。”

内阁没有能够商议出来其他的意见,其实意见早就有了,只是众人过于着急了,圣旨刚刚下去,一切都还在准备的过程中,辽东发生的事情,也是在预料之中的,若是皇太极不抓住这样的机会,威胁关宁锦防线,后金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取得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