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坊和商贾,大量的招收人员,一些农户开始脱离了土地,直接进入了作坊和商铺了。

苏天成很清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明帝国想要真正的称霸世界,必须要走出农业为主的模式,开始想着工业化和商业化转变,只有这样,生产力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激活,创造出来更多的财富,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么短的时间之内。登州、莱州和青州,就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也令他想到了几百年之后,特区的设置,如今的登州等地,岂不就是几百年之后的特区吗,只不过占据着更加有力的地位。

商贸的发展,带来的是官府赋税的大量增加。威海卫码头每日的赋税收入,超过了五万两白银。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威海卫每年能够收到的赋税,将要超过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了,加上登州、莱州和青州征收的商贸赋税,全年的赋税收入,可以达到两千五百万两白银左右。有了这么多的赋税支撑,或许一年,或许两年,苏天成会考虑,取消登州等地的农业赋税了。

仅仅有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着强劲的生产能力,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的大发展,这才是苏天成最为看重的东西,农业的发展,商贸的发展,齐头并进,粮食充足、货物齐全,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这才是大明帝国崛起的王道。

苏天成对登州等地的发展,很是满意,他如今的注意力,需要放到江宁营的身上去了。

孙传庭、熊子健、郑鸿逵和郑成功等人进入厢房的时候,苏天成笑着站起来了。

“熊子健,圣旨已经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大人,下官准备好了,向大人辞行之后,即刻赶赴福建泉州。”

“好,到泉州去,将家眷也带去吧,泉州距离登州距离遥远,若是遇见什么难题,多和郑鸿逵、郑成功协商。”

郑鸿逵和郑成功两人,其实早就想着开口说话了,他们已经下定决心了,一定要加入江宁营,特别是郑鸿逵,准备参加武举考试了,一旦中举了,肯定是在军中发展的。

听见苏天成要求熊子健要和他们商议的时候,郑成功看了看郑鸿逵,对着苏天成抱拳开口说话了。

“大人,在下和四叔恳请大人恩准,加入江宁营,从普通军士做起。”

苏天成摇了摇头。

“这件事情,我已经知道了,郑鸿逵加入江宁营,即刻办理手续,你不行,你本是生员,今年要参加乡试,还是在读书方面,多多努力,考中举人之后,还要到京城去参加会试,郑大人被敕封为左佥都御使,已经在都察院做事情,每日里都是要上朝的,田夫人被敕封为诰命夫人,如此的情况下,你更是要努力读书,走科举的道路。”

郑成功有些失望,但他也清楚,苏天成说的是真话,自己只能够走科举的这条道路了,这也是父亲在来信之中,特别强调的,谋求一个正牌的出身,是最大的事情了。

很快,郑鸿逵提到了福建泉州十万军士的事情。

“大人,福建泉州的十万军士,目前还是稳定的,属下已经派人前去稳住局势了,属下随熊大人到福建泉州之后,即将着手遣散这些军士,不知道大人有何要求。”

“福建有着诸多的卫所军队,郑家的这十万军士,是必须要遣散的,其中的一万五千精锐军士,即刻到登州来,编入到江宁营,贺人龙将跟随到泉州去,带回来这一万五千军士,江宁营的军规严格,如今你也是其中一员了,这些日子,你也熟悉了江宁营的军规,回到泉州之后,告诫这一万五千军士,必须要按照江宁营的军规办事情,否则军法无情。”

“是,大人放心,属下一定做好的。”

一切的事情布置完毕之后,苏天成说到了福建的水师。

“熊子健,郑鸿逵,郑成功,你们这次到福建泉州,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整合水师,郑家的水师,在海上的霸权还是稳固的,福建、广东、浙江沿海一带,坚决不能够乱,这是水师的任务,我已经禀报皇上了,郑家所属的商船,可在泉州交易,所收取的赋税,主要用以维持水师的开销,至于说海上交易,以威海卫为主,不管是哪里的商船,必须要到威海卫来交易,若是路过南海的商船,不要再收取什么赋税了,但若有海外的商船,想着私下里交易,逃避赋税,必须要狠狠的打击,毫不留情。”

“台湾的地位至关重要,如今被荷兰与西班牙占领,水师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占领台湾,将这里作为海上贸易的基地,既能够维护我大明海上的利益,也能够护卫沿海的安全,你们到福建去了之后,要做好准备,时刻听从命令,如今尚不具备进攻台湾的条件,所以说,你们必须要加紧训练水师,一个月之后,新组建的泉州战船编队,将奔赴泉州,担任守卫外海、收复台湾的任务,你们的责任不轻,不能够有丝毫的疏忽。”

苏天成如此的安排,孙传庭和熊子健等人,丝毫没有觉得奇怪,不过郑鸿逵和郑芝龙就不这么看了,他们是愈发的佩服苏天成了。

郑芝龙在来信之中,详细说了,郑家与苏天成是不打不相识,能够有如今的地位,一切都是依赖苏天成,郑家的子孙,绝不能够做有违苏天成利益的事情,加之苏天成说到做到,维护了郑家的利益,这等的行为,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郑鸿逵已经加入了江宁营,成为了苏天成的下属了,郑成功将要参加乡试,来日能够中举,一样也是在苏天成的手下做事情的,他甚至想好了,一旦通过了乡试,或者是会试,就直接到登州来,进入官府做事情,也能够跟随苏天成学习。

苏天成为福建的水师,明确了下一步的事情,他们回到泉州之后,只要按照要求做就是了,在登州的诸多家眷,绝大部分都到京城去了,苏天成甚至没有留下家眷,这是对他们最大的信任,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出发的时间到了。

苏天成将熊子健、郑鸿逵以及郑成功等人,送到了泉州城外,贺人龙也跟随一起出发,需要带回来一万五千的军士。

“熊子健,这次你到泉州去,任务很重,那里的情况,不比登州、莱州和青州,你全权负责,需要游刃有余,郑芝龙到京城去了,当地官府的看法也会改变的,局面恐怕也会出现变动,你必须要稳定局面,特别是遣散军士的时候,是非常关键的,这个任务,交给当地的官府,你尽量少插手,你的核心任务,是整合水师,郑芝龙的不少手下,以前都是海盗出身的,有些一些不好的习气,你要审时度势,那些不合格的水师官军,若是不能够遵守军纪军规,坚决裁撤,这方面不需要顾忌到郑鸿逵的面子,稳定是第一位的。”

“大人,下官这些日子,寝食难安,感觉到责任重大,请大人放心,下官竭尽全力,也要不辱使命的。”

“好,我在登州,等着你的好消息,有什么难以处理的问题了,随时来信,你能够稳定水师的局面,就是建立了最大的功劳了。”

第八百零一章唐海泰的机会

刚开始来到辽东的时候,唐海泰是非常不情愿的,南京和京城是多繁华的地方,吃喝玩乐,要什么有什么,而且自己还有充足的来源,福建的郑芝龙,要和大伯唐世济搞好关系,每年送来的金银财宝,足够花销了,偏偏唐世济要求他到辽东,这里是人见人怕的地方,虽说苏天成担任了蓟辽督师,将辽东稳定下来了,可谁都知道,辽东总是前线,朝廷和后金的战斗总是要爆发的,就看是什么时间了。

不过一段时间过去之后,唐海泰开始体会到这里面的好处了,陈新甲对他很是照顾,不少的事情都安排他做,这样和下面的官吏以及军官的接触是很多的,人家都知道他的身份,也知道他是有着光明前途的,这样的氛围之下,听到的好话多了,唐海泰开始追逐权力了,从一个就知道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开始转变了。

这种转变,不能够说是坏事情,可惜唐海泰的心术不是很正,他追求权力,主要还是冲着银子去的,银子这东西越多越好,没有谁会嫌弃的,再说了,宁远城也不错,商贾很多,酒楼青楼茶楼是一应俱全的,在这里,有银子一样能够潇洒。

但接着的一件事情,对唐海泰的打击是很大的,那就是郑芝龙被调到都察院去了,福建泉州的一切事宜,好像都是苏天成直接接手了,这意味着,唐海泰将要失去很大一笔的收入,郑芝龙不可能直接给他送银子了。

对于苏天成,唐海泰是又惧又怕,尽管说有唐世济罩着,但他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能力和苏天成抗衡的。以前的事情发生了,不可能挽回了,好在自己来到辽东之后,苏天成不管这里的事情了,也管不到这里的事情了,所以说。唐海泰的目的,就是要降低苏天成在辽东的影响,甚至让苏天成在辽东没有了丝毫的作用,那样他才能够高枕无忧。

在辽东的时间稍微长一些了,唐海泰发现了,陈新甲所做的很多事情,其实就是在削弱苏天成的影响力,这是很合乎他的要求的,于是。唐海泰做事情更加的积极,围绕这陈新甲的决定办事情,这样令他渐渐得到了陈新甲的信任了。

在官场上的时间长了,唐海泰也不完全是草包,他不需要操心决策的事情,一切都有陈新甲来指挥,自己只要按照要求,将事情尽量办的圆满。那就完成任务了。

随着辽东局势的发展,渐渐地。唐海泰感觉到,在处理有些事情的时候,陈新甲偶尔也询问一下他的意见了,面对这样的局面,唐海泰没有多少的准备,总是说一切按照陈新甲的要求来做。这就是傻人有傻福,他的这些行为,令陈新甲更加的信任了。

慢慢的,唐海泰开始思考一些问题了,譬如说如何摆设江宁营的事情。江宁营都指挥使洪承畴,一直都是很傲气的,也是单独指挥江宁营的,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不行的,陈新甲是辽东巡抚,决定辽东的一切事情,洪承畴就应该要服从陈新甲的调遣,交出来江宁营的指挥权,为了这件事情,唐海泰也试探着在陈新甲的面前说起了,但陈新甲总是摇头,一副很为难的样子,这令唐海泰清醒了一些,辽东若是不出现什么变故,恐怕陈新甲难以掌控江宁营,毕竟苏天成还是蓟辽督师。

唐海泰转变了方向,开始处处为洪承畴制造难题了,他是巡抚衙门的知事,与下面的接触很多,每次和众人议论的时候,唐海泰都假装抱怨,说什么江宁营骁勇,说什么陈大人对此很是赞誉,如此骁勇的军队,在辽东一定是备受重视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

众人听到这些话之后,表面上没有什么,但内心是有些看法的,辽东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经历过战事了,可江宁营的军饷依旧是那么高,凭什么大家都是守在辽东的,江宁营将士的军饷就是要高一些,至于说朝廷没有拿出来这笔银子,那也不能够说谁会挣钱,谁就多拿啊,要是这样,边军都可以去想办法赚钱了。

暗流在辽东涌动,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江宁营慢慢开始受到孤立了,从开始的功勋队伍,成为了众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了。

秋收之后,陈新甲控制了边军和榆林营,慢慢开始改变一些政策,譬如说赋税方面的规定,就明确提出来了,以前征收的赋税太低了,辽东是边关,一切都要以军事为重,将农业赋税提到了百分之三十,为了边关的稳定,对于前来投奔的汉人,开始拒绝了,担心这些人之中,出现大量的奸细等等。

表面看,陈新甲做出来的决定,都是正确的,的确有一些投奔过来的汉人,暗地里给后金送去情报,包括关宁锦防线的兵力部署等等,被发现了好几次,辽东驻扎有大量的军士,粮草是最为重要的,肯定要尽量多的征收,非常时期,军队甚至可以直接征收军粮,如今不过是加了一些赋税,老百姓有什么话说。

到了年底,陈新甲加快了调整的步伐,以前苏天成在这里确定的不少事宜,都被否定了,譬如说准备在大凌河城与山海关开设专门的商铺等事宜,陈新甲认为,大凌河城与山海关的军事地位太重要了,不应该设立商贾,不能够有非军事人员进入。

开年之后,从陈新甲的一些表现来看,唐海泰感受到了,辽东有可能要打仗了。

这个时候,唐海泰的心情是特别复杂的,一方面,他惧怕战争,不管怎么说,自己在巡抚衙门做事情,不可能完全避免战争,有些时候,也可能存在生命危险,除非是这个时候,调到京城去,可以完全避免战争,辽东本来就是边关,发生了战斗,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非常正常的,但唐世济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另外一个方面,想要升迁,参与到战斗之中,又是最好的机会,若是跟随在陈新甲的左右,能够打赢战斗,朝廷的赏赐是少不了的,自己肯定是能够得到提拔的。

思前想后,理智还是战胜了恐惧,唐海泰清楚,自己比较是巡抚衙门的知事,大小也是朝廷的文官,这冲锋陷阵的事情,与自己是没有关系的,大不了跟在陈新甲的前后,帮忙传达一下命令,或者是做一下临时的参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辽东驻扎有这么多的明军,厮杀是那些军士的事情。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唐海泰开始注意局势的变化了。

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陈新甲开始大量的储备粮食,这些粮食的来源是三个方面,一是以前存有的粮食,悉数进行清理,根据军士的需要,登记造册,严格限制开销,二是从百姓手里收购粮食,收购的价格当然是很低的,不可能和市场价格比较,这些收购来的粮食,悉数都存储在巡抚衙门,三是从外面调配一部分的粮草,这些肯定是朝廷下旨,从各处调集过来的,正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除非有特别重大的事情,否则是不会轻易调集粮食的。

这一次的调集粮食,不仅仅是唐海泰,整个的辽东都有些紧张了。

大家的判断,和唐海泰的判断是差不多的,尽管说陈新甲只字未提征伐后金鞑子的事情。

正月初十之后,唐海泰也开始忙碌起来了,陈新甲安排了任务,要求他详细摸清山海关、宁远、锦州以及大凌河城驻守军官的军士的议论,不管是什么方面的议论,每日都是要禀报的,收集的重点,牵涉到边军和榆林营的军士。

唐海泰不需要亲自下去搜集情况,但有些时候,也是要出门的,下面自然有人负责收集这些方面的信息,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每日进行必要的总结归纳,禀报给陈新甲。

署理这些情况的时候,唐海泰有了惊人的发现,边军和榆林营的将士,斗志高昂,也有人议论到攻打后金鞑子的事情,总体的认识都是乐观的,也就是说,从收集到的情况来看,辽东的准备成熟了,完全可以对后金鞑子展开攻击了。

唐海泰多了一个心眼,偶尔也注意一下江宁营的情况,但这方面的情报,他是得不到的,江宁营的军规很严,将士不准私下里议论朝廷大事情,只要按照上面的要求做事情就行了。

连续禀报了十来天的情况之后,唐海泰发现了,陈新甲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因为掌握了这些情报,也因为自身的分析,唐海泰抓住了时机,在禀报情况的时候,不失时机的提出来建议,既然军士的斗志如此的高昂,那就可以对后金鞑子展开大规模的攻击,收复失地了。

陈新甲听了唐海泰的建议,非常高兴,要求唐海泰在信函中,给唐世济大人也说说辽东的情况,军士的斗志如此的高昂,应该要抓住机会,给予后金鞑子沉重的打击。

第八百零二章内阁的争论(1)

朱由检终于做出了决定,着急内阁大臣,讨论攻打后金鞑子的事情。

多年来,朝廷文武大臣,习惯了防守,只要辽东稳定了,边关稳定了,他们是不会考虑到打击后金政权的,这也是因为后金鞑子的强悍,明军暂时没有能力去进攻后金鞑子,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内心里,朱由检认为,真正需要剿灭后金鞑子,恐怕还是需要苏天成的,但他不愿意苏天成一人将所有功劳都占去了,这样今后自己也不好封赏了,派出陈新甲到辽东去,分散了苏天成的权势,同时也希望陈新甲在辽东能够立功,这样也不至于显得整个的朝廷,就是苏天成一人了。

朱由检没有指望陈新甲能够彻底剿灭后金鞑子,摧毁后金政权,他认为陈新甲做不到,这是他的直接感受,倒没有经过什么分析。

辽东的局势逐渐稳固了,连续几年时间过去,都没有出现大的战事,自崇祯九年以来,六个年头了,后金鞑子除开在登州和莱州进行肆掠,根本就不敢觊觎辽东,后金失去了大凌河城,也是忍气吞声,皇太极还写来了信函,要求握手言和,虽说朝廷没有回复,置之不理,但这几年时间,双方实际上是言和的。

后金永远是朱由检内心的隐痛,当年的萨尔浒之战,大明王朝失去了主动,令后金鞑子步步紧逼,天启年间,明军完全处于防守的境地,毫无还手之力,到了崇祯四年,丢失了大凌河城之后,后金鞑子更加的嚣张,时常绕过关宁锦防线。从喜峰口等地直接入关,威胁京城,北直隶的老百姓,损失惨重,财物被抢无数,百姓也遭遇了屠戮。可笑的是,明军不敢直接面对,不敢出来迎敌。

崇祯九年,这样的情况才彻底改变,可笑的是,崇祯九年正是后金宣布建立大清国、皇太极正式登基称帝的时刻,为了炫耀武力,阿济格带领十万大军,从喜峰口入关。这一次,后金鞑子遭遇了江宁营,损失惨重,被剿灭三万人之后,灰溜溜的逃走了。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明的局势逐渐好起来,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剿灭了流寇。令大明内部开始稳定,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接下来,苏天成到了辽东,一举收复了大凌河城,令大明的关宁锦防线真正的稳固了,而且苏天成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令辽东开始展现出来生机。要不是后金鞑子突然进攻登州、莱州,说不定苏天成已经在辽东做好了准备,将要开始进攻后金了。

苏天成拿下了黑山,但没有固守,朱由检表明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内心是有些不满意的,拿下了黑山之后,苏天成可以趁势攻击广宁,一旦拿下了广宁,大明与后金将对抗在辽河一带,这令大明占尽了优势。可惜苏天成撤回来了,依旧固守大凌河城,虽说苏天成的决定是正确的,当时的辽东,还不是特别的稳固,需要加强建设。

朱由检几乎每天都要看辽东的地图,广宁、义州、西平、沈阳、辽阳、抚顺、萨尔浒这些地方,留下的都是惨痛的回忆,这些地方都是大明的地方,却被后金占去了,若是不能够收回来,他这个皇帝,也算不得中兴大明的皇帝。

朱由检也不是不顾现实,辽东稳定下来了,边关更是不用说了,河套地区的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已经成为了大明边关的屏障,任何的蒙古部落,想着进攻大明,首先就要面对这两个部落,可惜他们都不是两个部落的对手了,登州、莱州、青州和天津等地,在苏天成的经营下,慢慢兴旺起来了,后金绝不会自找苦吃。

从这些情况分析,朱由检认为,进攻后金鞑子的机会成熟了。

当然,这还不是总攻,真正总攻开始,朱由检绝对是要求苏天成全盘指挥的,到时候,太子朱慈烺也是要参与到全面总攻的战斗之中去的。

如今对后金鞑子的攻击,只是试探性的进攻,能够趁机拿下黑山、广宁和义州等地,与后金鞑子对阵辽河,那个时候,朱由检就要调苏天成再次的入主辽东。

杨嗣昌带着内阁大臣进入养心殿的时候,内心同样有些复杂,他猜到了是什么事情,但皇上没有直接说出来,他也是不能够说的。

朱由检的神情很是严肃,御案上面,摆着不少的信函。

“诸位爱卿,你们都是内阁大学士,今日朕召集你们来,就是为着辽东的事情的,陈新甲到辽东快一年时间了,做了不少的努力,对辽东的事宜,做了很多的分析,诸多的分析材料,都在朕这里,后金对我大明的威胁,诸位爱卿都是知晓的,朕不想多说了,朕今日召集你们前来,就是讨论对后金鞑子展开攻击的事宜。”

养心殿里面非常的安静,尽管说众人都预计到这件事情了,但皇上正式提出来,大家还是感觉到震撼的,这么多年了,诸多的内阁大学士,都是经历过大明几次惨败给后金的事情的,萨尔浒之战、大凌河之战等等,如今皇上终于提出来了,准备主动进攻后金了,发生了这样的改变,确实不简单。

“后金一直是我大明的梦寐,朕毫不夸张的说,很多时候,做梦都梦见剿灭后金鞑子的事宜,后金不灭,朕绝不会安生,当然,朕也不是心血来潮,如今边关稳定,登州、莱州、天津等地,防守稳固,辽东的将士,斗志高昂,朕以为,进攻后金鞑子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朕的考虑是,今年之内,拿下黑山、义州和广宁,与后金鞑子在辽河对峙,明年或者是后年,做好准备之后,打过辽河,直接进逼沈阳、辽阳。”

“朕的决心已定,诸位爱卿议议,该如何发动这一次的进攻,选择什么时机进攻,至于说是否进攻之事,今日就不要议论了。”

朱由检说完了开场白之后,脸色微微有些红了,他不可能不激动,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都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从这一点上面说,他的成就,就超越了先皇。

杨嗣昌首先开口了。

“皇上,臣多次分析过辽东的局势,以为皇上的决策是英明的,今年之内,拿下黑山、义州和广宁,做好一切的准备,明年和后年展开攻击,夺回沈阳、辽阳等地,收复失地,彻底摧毁后金鞑子,皇上考虑进攻时间的问题,臣以为,五月份之后,展开进攻,很是有利,三月和四月会遭遇梅雨季节,不利于大部队进攻,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春耕时节,大军出动,恐怕影响到农时,五月到十月,半年的时间,臣以为,若是作战顺利,足以拿下黑山和义州、广宁等地了,如今是二月了,若是五月展开进攻,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

朱由检点点头,杨嗣昌是内阁首辅,这个表态,基本统一了内阁大臣的思想,没有谁会在进攻还是不进攻的事情上面纠缠了。

朱由检不得不担心,朝廷之内,很多人还是想着过安稳日子的,恨不得目前这样的状况,永远的维持下去,他们想到的不是什么击败后金鞑子,不是收复失地,而是自己的日子是不是过得舒服。

杨嗣昌表态之后,朱由检看向了内阁次辅唐世济。

唐世济清理了一下嗓门,慢慢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完全可以展开对后金鞑子的攻击了,臣的侄子唐海泰,在辽东巡抚衙门,每日里都接触到边军,如今边军的士气高涨,都想着能够剿灭后金鞑子,这样的士气是非常宝贵的,也是对朝廷非常有利的,辽东巡抚陈新甲,敢于任事,到辽东之后,做了很多的准备,从去年腊月开始,就在囤积粮草,为进攻后金鞑子做准备了,如此的情势之下,若是朝廷犹豫,会伤了辽东将士的心,臣完全赞同皇上的决定,至于说相关的部署,是不是今年之内拿下黑山、义州和广宁之后,就暂停进攻了,臣以为不一定,战斗的决策,主要在前方将士审时度势,若是机会好,可以趁势攻击,取得更大的胜利。”

唐世济说完之后,朱由检更加的高兴了。

不过,杨嗣昌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唐世济说出来这样一些话,这里面的含义太丰富了,一是表现出来对辽东情况的掌握,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辽东的事情,自己的侄子唐海泰都到辽东去了,当然能够清楚情况了,二是直接肯定了陈新甲,意味着这一次的战斗,直接由陈新甲来指挥了,皇上还没有提到谁指挥这次作战的事情,唐世济就迫不及待的肯定陈新甲了,要知道,苏天成还是蓟辽督师,这么大的战斗,难道与苏天成无关。

最为重要的,杨嗣昌是内阁首辅,唐世济在这里抢占风头,说出来这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仅仅是为了让皇上高兴。

第八百零三章内阁的争论(2)

(感谢hhhffv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战略部署和战术布置,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牵涉到诸多将士的生命,牵涉到征战是不是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牵涉到了大明朝的未来,但唐世济所说的意见,显得过于自信了一些,皇上明明说了,今年攻下黑山、义州和广宁,接下来还需要时间准备,至于什么时候对后金发动总攻,那还需要详细的部署,但唐世济的意思,就是要求陈新甲可以趁胜追击,甚至是一句剿灭后金鞑子,取得最终的胜利,这里面的区别是很大了。

这是权力大小的问题,其一是明确陈新甲统领这次战斗的事宜,其二是陈新甲能够做出来什么样的部署,是试探性的进攻,还是进行总攻。

事情当然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唐世济对苏天成一直都是有些看法的,或许以前在南直隶的时候,唐世济是支持苏天成的,事过境迁,唐世济改变了看法,而且改变的很是彻底,朝廷里面,大部分弹劾苏天成的官员,都是吃过亏的,但唐世济什么事情都没有,可能是出于一些愤怒的心态,唐世济和苏天成成为了明确的对头了。

将进攻后金鞑子的重任,全部都赋予陈新甲,这显然是排斥了苏天成。

唐世济说完之后,养心殿里面,暂时沉默了,杨嗣昌和唐世济两人的意见,有不同的地方,这是众人都能够体会到的,接下来他们的发言,就是要看支持谁了。杨嗣昌是内阁首辅,唐世济是内阁次辅,但唐世济的资历老一些,而且得到了皇上的支持。

朱由检也没有说话,看向了其余的内阁大学士。

终于,刘宗周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进攻后金鞑子,确实是可行的,今日需要确定的事宜,也就是如何的进攻,谁为主帅的事宜,臣以为,这进攻之事,需要前方的将军来确定,若是形势不错。可乘胜追击,若是形势不好,可以就地固守,至于说着领军的将领,臣推荐蓟辽督师苏天成。”

不仅仅是朱由检,就连杨嗣昌都皱起了眉头。

这个刘宗周,还真的是迂夫子,一点都不明白皇上的意思。这样的时刻,怎么可能让苏天成回到辽东。指挥对后金鞑子的战斗,苏天成本来就不赞成对后金的进攻,认为时机还不是很成熟,再说了,皇上的想法,身为内阁大臣。是应该清楚的,所有的功劳,都被苏天成拿走了,皇上该如何处置,如何的赏赐苏天成。

刘宗周说完之后。傅冠开口了。

傅冠与刘宗周的关系一般,甚至可以说是不好,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傅冠可谓是专心政事,对于学问上面的事情,没有什么兴趣,做事情的时候,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