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失落)-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骑兵在野战中间的作用,绝对是超强的。
大明朝对武器是严格控制的,战马更是难以筹集,可如今的年月,有钱好办事,只要你能够拿得出来足够的银子,不知道有多少朝廷的军队,等着卖掉武器装备,只要你需要甚至能够买到铠甲和战马。
这年月,饭都吃不饱了,谁还有心思管着那些事情啊。
苏平阳接受了少爷安排的任务,当然,做这些事情,需要秘密的进行。
好在少爷考中了举人,家里就是有着几千的护卫,关系也不是很大。
大户人家的护院,官府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特别是最近几年时间,流寇到处sāo扰,诸多的士绅富户,惶恐不安,生怕自己遭遇劫掠了,不断加强护院的力量,有些大户人家,家里有好几千的护卫了,这是变相的给官府减轻压力。
少爷给的任务是两项,一是购买战马、武器装备,这一点好理解,苏平阳也知道,这是护院需要的,只是购买的量有些大。
另外一点,苏平阳就难以理解了,在新近购买的耕地边上,圈一块土地出来,修建一圈的院墙,这块土地的面积,达到了百顷以上,而且这件事情,需要马上完成。
好好的耕地,圈起来干什么啊,不过理解也要做,不理解也要做。
好在是农闲季节,有着足够的劳动力。
高八尺,宽九寸的城墙,也就是如今的两米高,三十公分厚。
工钱便宜,平阳府城里面,有不少的匠户,这些匠户,生活困难,饭都难以吃饱,听闻苏府要招募匠人做院墙,都是踊跃前来。
苏俊做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将苏家佃户存放的多余的粮食,悉数都用银子收购到府里,包括小麦、玉蜀黍和甘薯。
佃户虽然不知道少爷的意思,但都是无条件的执行,他们自觉的将玉蜀黍和甘薯,包括小麦,送到苏府。
所有的佃户,都凑了一部分的银子,专门送到苏府,少爷高中举人了,他们也是要去庆贺的。如今他们的生活好过了,房屋基本都完工了,看着一连串修建在一起的房屋,确实是有些气势的,而且有什么事情,大家凑在一起,也是很方便的。
苏天成有自己的打算,这些安排,都是针对可能到来的流寇,以及那三千将士的。
苏府招募护院,本没有多大的问题,可苏天成的眼光是不一样的,这些护院的职责,绝非是守着苏府就可以了,他们是需要驰骋沙场的,能够在战场上杀敌的,他们是专业的军士。
大明的军制,发展到如今,几乎走入了死胡同。
大明的军队建制,设为六级,分别是都、卫、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小旗。
都护府是最高统领机关,京城的五军都护府,相当于如今的解放军三总部,而兵部相当于国防部,严格说,这不能够算作是军队的建制了。
自卫所开始,才算是真正的军队建制。
一卫辖五个千户所,兵员5600人,一个千户下辖十个百户所,兵员1120人,一个百户所下辖两个总旗,兵员112人,一个总旗下设五个小旗,兵员56人,小旗是最为基础的作战单位,每个小旗10名军士。
这是明初就确定下来的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军士的待遇,出现了大的麻烦了。
明朝实行的是职业兵役制度,就是所谓的一朝当兵,终身为伍,父亲去世了,儿子接着上,军人的家庭叫做军户,户籍归口兵部管理,每个军户,若是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从军,一个儿子替补,一个儿子持家,若是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从军,一个儿子持家,若是只有一个儿子,不从军,改为民籍。
这都还说得过去的,要命的是军官也实行了世袭制度,也就是说,军官的儿子,世袭军官职位,比如说百户的嫡长子,在老头子去世以后,也是百户了,不管这个儿子是饭桶还是草包。明初的时候,那些将领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子英雄儿好汉,世袭的军官,也都说的过去,可越是往后面发展,就越是不济事了。
这样的制度,发展到现在,严重的影响了军士的积极xìng,出身好就能够当军官,出身不好就是卖苦力当炮灰的命。
再说军中的待遇。
明朝的军队分为四种,戍军、屯军、班军和运军。戍军主要是戍守城池、巡逻和海防的,屯军主要从事军屯的耕作,运军主要负责运输通讯,班军轮流在京城执行勤务,或者轮流在边境执行勤务的。
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吝啬的不得了,官员的俸禄少得可怜,几乎不能够养家糊口,更不要说关心军士的待遇问题,皇上要求军队自己养活自己,划拨大量的官田,卫所依靠种田维持大部分的开支。
卫所军队,边关的三分守城,七分耕种,内地的两分守城,八分耕种,官田的赋税,远远高于民田,军户难以承受,待遇比农民都不如。
结果就是军户因为生活过不下去了,大量逃亡。
有些卫所,兵员编制是5600人,可只有两百到三百人,卫所养不起那么多的军士,吃空饷的情况,比比皆是。
军官克扣军饷已经成为了普遍的事情,少的可怜的银子,被层层克扣,落到军士的手里,所剩无几,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量的逃亡,战斗力已经下降到了极点了。
明朝末年的朝廷军队,军纪败坏,烧杀抢掠,比流寇的军队做的还要过分,为了谎报军功,杀老百姓上缴人头,骗取朝廷的银子,落入个人的腰包,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
发展到如今,朝廷没有银子,军士领不到饷银,哗变此起彼伏,哗变的军士,已经成为了农民起义军的主力。
苏天成岂会允许自己的军队,出现这样的情况,他要求的,同样是职业军人制度,但和朝廷的是大不一样的。
这个不一样,主要的表现,就是在于饷银的供应上面,必须要充足,必须充分保证军士的待遇,不仅仅是军士个人,还有军士的家属。
这是最为基本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谈到其他的事情。
至于说种田的事情,那是扯淡,军人就是军人,种田干什么,那是农民做的事情。
第八十二章苏天成的军事主张
九月十八rì,孙元坤带着第一批的军士,到达了平阳府城。
这一批军士,一共六百人。
苏天成高兴的差点不能够自持了,孙元坤带来的,是一支标准的骑兵,而且坐骑,一律都是河曲马。
河曲马出产于四川、青海一代,比蒙古马更加的高大。
只有朝廷的jīng锐骑兵,才能够配备河曲马的。
这些军士,全部都安排在苏家新购买的府邸里面,硕大的后花园,改为了马场。
九月二十rì,刘实亮带着第二批的军士赶到了,一共是一千四百人。
九月二十一rì,罗昌带着第三批的军士赶到了,一共是一千人。
苏天成有些奇怪,按说这三千军士,年纪都应该不小了,已经过去九年时间,就是当初的小伙子,也应该成为中年人了,但军队里面,有不少年轻的军士,看不见年纪大的军士,中年人占据大部分。
孙元坤做出了解释,原来,好一些年轻人,都是之后加入进来的,虽然他们在峨眉山深处,但同样是军事化管理,依旧实行军户制度,父亲年纪大了,儿子接着顶替。
这些年以来,孙元坤丝毫没有放松训练,只不过因为生活困难,骏马少了很多,要知道,当初的三千亲兵,人人都是骑着战马的,这么多年下来,卖掉了好多的战马,也通过交换的手段,得到了一批河曲马。
三千军士集聚在新买来的府邸里面,稍微有些拥挤,但问题不是太大。
几天时间下来,苏天成听孙元坤说了不少的情况,他给予的那些黄金,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四川也遭遇了灾害,他们的粮食,明显不足了,这些黄金,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峨眉山里面的家眷,维持一年左右的时间,没有任何问题了。
孙元坤邀请苏天成,检阅军队,当然,他们现在的身份,是苏府的护院。
苏天成带着熊子健、孙元坤、刘实亮和罗昌等人,到郊外去看了,见到了修建起来的院墙,众人很是吃惊,苏天成解释,这里就是军士临时训练的地方。
孙元坤等人,大为吃惊,他们没有预料到,苏天成居然有这样的安排。
依照他们的想法,苏天成不过是读书人,没有在战场搏杀,不可能清楚军人的作风,也不知道军队的要求,众人既然跟随在苏天成的身边了,也只能够是慢慢熟悉,一些不习惯的地方,慢慢的克服。
九月二十五rì。
三千军士,加上苏府的两百护院,全部都在郊外集中了。
这一天,苏天成要检阅,要讲话。
院子里的空地上面,临时搭建了一个木台。
三千两百名护院,整齐的站在空地上,六百匹河曲马,也显得很是文静。
看着三千二百名护院,苏天成心cháo澎湃,有了这三千二百多护院,他已经有了充足的信心,这是发展的第一步,而且是可喜的第一步,改变历史、展现抱负,希望寄托在这关键的第一步了。
战场上,刀剑无情,不管怎么小心,都避免不了伤亡,要打造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依靠的是军魂,所以,他要提出来明确的要求了。
看着站的异常整齐的军士,苏天成双手抱拳,弯腰鞠躬,给cāo场上的所有军士行礼。
“我要感谢兄弟们,让我看见了自信,看见了荣誉,我们是苏府护院,更是一支军队,军队最为重要的是什么,是军魂,是战无不胜的信念,我们都害怕挫折,害怕死亡,可当我们的家园遭遇侵扰,当我们的亲人遭遇屠戮,当我们的家人遭遇凌辱,我们需要做什么,就是拿起我们手里的大刀长矛,毫不客气的砍向对方的头颅。”
“我们的军魂,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打造我们自己,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让我们的对手发抖、颤栗,让他们跪在我们的面前求饶,我们如今有了三千多弟兄,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展壮大的。”
“诸位兄弟,我们情同手足,俱为一体,战场上,刀剑无情,我们会受伤,会残废,甚至会失去一些兄弟,但我要大家记住六个字,不抛弃、不放弃,我们一同保卫家园,更会一同出去征战,就要一同回来,我们不抛弃任何的一个兄弟,不管是遇见如何困难的情况,我们不放弃每一个兄弟,不管是他活着或者是捐躯了,这是我们的誓言,也是我们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的誓言。”
“我们所有的兄弟,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每一次的血与火的洗礼,我特别强调,兄弟之间的信任,是最为主要的,任何的芥蒂,都会导致最为致命的后果,所以说,不管你们在平rì有着什么样的恩怨情仇,但在战场上,你们就是兄弟,是亲兄弟,相互的协助和关照,是最为重要的。”
“古人说得好啊,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可见用兵之重要,一支军队,究竟需要一些什么东西,我认为,军人以气为先,在战场上,体现出来舍我其谁的气势,战无不胜的气质,让我们的对手害怕颤抖的气质,有了这样的气势,我们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兄弟之间的合作,关乎生死,我等要做到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若是我们做到了这样,我们必将是一支战无不胜的胜利之师。”
“战场上,刀剑无情,总是会有死伤的,若是有兄弟不幸阵亡了,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替他们养老送终,你的家人遭遇困难了,我当倾尽全力帮助,今rì,我们明确一条规矩,任何一次的厮杀和征战之前,所有将士,都写下一份字据,明确说出来,有哪些未了的心愿,需要兄弟们帮助你做些什么事情,这份字据,好好保管,阵亡将士的心愿,我等共同帮助他来完成。”
。。。。。。
看着群情激昂的军士,看着红光满面的熊子健、孙元坤、刘实亮、罗昌、王大治和马华彪等人,苏天成感慨万千。
如果渠清泽说的情况真的发生了,那么,眼前的这些兄弟,就要剿灭流寇,实际上就是剿灭农民起义军,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历朝历代,农民都是最苦的,不到迫不得已,不会造反,陕西山东河南等地的灾荒,让农民没有粮食吃,走投无路了,加之官府的**贪污,根本不将农民的困苦放在眼里,人家是要活命,不得不造反。
苏天成的内心里面,还是有着一丝愧疚的感觉的,没有饭吃、活活等死的情况,落到自己的头上,一样是要造反的。
可农民起义,最终都陷入了怪圈中间,这场崇祯元年开始的农民起义,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些变质了,闯王高迎祥和闯将李自成,包括张献忠等人,已经是朝着权力奔去了,他们想到的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问题,不是让农民能够吃饱穿暖,而是想着自身的享受,包括内部的争权夺利,最终吃亏的,还是农民。
很多的时候,农民起义军建立起来的政权,甚至还不如封建王朝的政权。
这是历史的局限,历史发展过程中间,一直都没有能够走出来的怪圈。
苏天成有着一些把握,逐步的解决这些问题,但他需要权力,需要稳定。
“誓死效忠少爷,誓死效忠大明。。。”
马华彪带头喊出来了口号,紧接着,众人都跟着吼出来了,声音震耳yù聋,有着足够的气势。
苏天成眨了眨眼睛,乖乖,首先效忠我苏天成,接着才是朝廷,马华彪够聪明的,这意思是很明显了,如果我苏天成和朝廷发生冲突了,这些将士,首先还是保护我的。
军队有军队的要求,军令如山倒,不管遇见了什么样的情况,只要是下达了命令,就是刀山火海,也要不皱眉头的冲上去,扎死寨、打硬仗的军队,才是合格的军队。
更加吃惊的是孙元坤和熊子健等人,他们本来就是军人,对军队的一切规矩,都是熟悉的,苏天成说出来的话语,让他们震惊,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念,苏天成是书生,为什么会懂得这些,难道真的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吗。
苏天成提出来的所有要求,根本不是针对护院说的,而是对军人说的。
不抛弃、不放弃六个字,沉甸甸的,真的要做到,不是容易的事情。
到了这个时候,众人改变了以前的想法了。
当初在太原的时候,孙元坤还是有些担心的,尽管说老夫人有了吩咐,熊子健也跟随苏天成了,可今后的发展,究竟如何,说不清楚。
苏天成的这一番话,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军人就是埋骨沙场的命,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不知道有多少军人,葬送在宵小之辈的手里,若是能够跟随一位忠肝义胆的领袖,建立不世功勋,那就是最大的荣耀了
第八十三章老人的提醒
(转眼二十多字了,申请了三江,没有获得通过,到了什么酬勤榜,内心有些不服气的同时,也在找寻自身的问题,肯定是有些地方没有写好,读者大大提出来了很多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不可能坚持,不是第一本书了,要说也经历了一些事情了,内心还是能够保持平静。但有一条,读者大大的支持,是王牌,书是给读者大大看的,不是自娱自乐的,所以说,希望读者大大,提出来更多的意见,我会一一注意的。
希望得到你们的收藏和推荐,动动鼠标,就是巨大的鼓励。
本书的后面,会涉及到一些商业、经济方面的知识,包含社会发展的一些普遍规律。
可以肯定的说,本书与正史对很多人的评价,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自己不断鼓励自己,做出来最大的努力,写出来最满意的文字。
拜谢读者大大的倾力支持了。)
苏府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的护院,当然会引发众多的关注,好在苏天成是乡试解元,又是翁同章的学生,加之不久之前,苏化文购买了雷家以前的府邸和耕地,也确实需要护院的,所以说,这件事情,还没有引发太多的猜忌。
至于说翁同章,更是不会说什么了,苏化文一下子拿出来了那么多的黄金,购买了府邸和土地,这些都是府衙实实在在的收入啊,再说了,苏天成是自己的学生,开年就要参加会试的,这平阳府城,也不是很太平,时常听说到流寇的消息,苏家增加这么多的护院,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老人进入府门,苏天成规规矩矩的给老人抱拳行礼。
“晚辈拜见世伯。”
“坤元,不要客气了,老乞丐还是要恭喜你的,成为了山西乡试的解元,可喜可贺,不过,你还是要认真温习功课的,来年的会试和殿试,那才是真正的考验的。”
“晚辈明白,不会有丝毫懈怠的。”
“嗯,看你神sè匆匆的,是不是最近事情很多啊。”
苏天成稍微犹豫了一下,咬牙开口了。
“晚辈招募了一些护院,如今正在训练。”
老人的脸sè迅速沉下来了。
“老乞丐也觉得奇怪啊,苏府要这么多的护院干什么啊,这府城里面,都是议论纷纷的,虽说有些富户,家里也是上千的护卫,但都是呆在府里的,苏府的护卫倒是奇怪了,到郊外去训练了,那些河曲马,可真的是好东西啊。”
苏天成的倔强脾气也上来了,昂着头。
这些护院,是他的心头肉啊。
“世伯,晚辈没有其他的想法,就是想着护卫家园而已,这些护院,总是呆在府里,也是不行的,训练一下,应对厮杀,能够游刃有余。”
老人显然是生气了,露出了冷笑的神情。
“坤元,你是什么身份啊,商贾还是富户,老乞丐不客气的说,你恐怕是有着其他的想法吧,老乞丐就不明白了,乡试解元,马上要参加会试和殿试了,招募这么多的护院,究竟是为了什么啊。”
苏天成心里咯噔了一下,流寇作乱,朝廷已经是头疼了,自己居然招募这么多的护院,确实有些引人注目的,老人话里有话啊。
“世伯,晚辈确实是想着招募一些护院,另外一个想法,也是家里的粮食足够了,能够招募一些人,稳住一方的,晚辈绝无其他的意思。”
老人冷冷看了苏天成一眼。
“老乞丐说出来的话,你不要不爱听,山西不太平,你想着招募护院,保护家人,这可以理解,但凡事都是有限度的,朝廷也是有规矩的,若是真的惊动了朝廷,因小失大,你想过后果吗。”
“晚辈感谢世伯的提醒,rì后一定注意的。”
“老乞丐多嘴了,你不过是举人,能够说明什么啊,你才十八岁,前途远大,要懂得珍惜。不要以为有了一些小聪明,做出来一些事情,就以为天下无难事了,老子天下第一了。”
“老乞丐再来问你,你在军中厮杀过吗,你根本就没有上过战场,老夫知道一句话,书生误国,若是你在军中厮杀过,真正知道了战场的残酷,再来说一番的大道理,老乞丐一定是赞赏的。”
“老乞丐最后问你,你是进士吗,你在朝中为官吗,你治理过任何的一个地方吗,哪怕是一个县城,可惜,你没有任何的治理经历。”
“你虽然年轻,可你不应该冲动,年轻人想着大展宏图,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为此做出来大逆不道之事,或者因此而毁了自己,那就是大不敬,上不能孝敬父母,下不能为家里分忧,更不用说报效国家了。”
“谨慎说话,老乞丐觉得,你还是有前途的,多多注意,招募护院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有些话说出来,若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了,你承当不起。”
老人还没有说完,苏天成开始jǐng惕了,还是这段时间,太顺了,一切都不看在眼里了,甚至有些老子天下第一的味道了,似乎已经在开始改变历史了,这是很危险的。
现实是残酷的,不管是在明代,还是在以后,权力总是最为重要的,男人不能够掌握权力,或者是掌握金钱,永远难以抬头的,除非是发挥阿Qjīng神,自我陶醉。
穿越之路,没有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美好的,要面对的事情很多。
老人实际上是在提醒他,否则就不会专门到府上来了。
“世伯,晚辈知错了,晚辈乃是一时的心急,做出来了这些事情,说出来了这些话,世伯的教诲,晚辈记住了。”
看见苏天成主动的承认错误,老人舒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苏天成考中了举人,成为了山西乡试解元,肯定是有些自得的,以至于做事情不注意了,这样的时候,自己必须要提醒,若是苏天成因此走入了歧途,那就太可惜了。
“老乞丐知道你的心情,年轻人总是想着做大事情的,老乞丐也年轻过,老乞丐和你有缘,他rì没有饭吃了,还是要找你的,老乞丐可不想看见,你到时候,也没有饭吃。”
稍微停顿了一下,老乞丐再次开口了。
“老乞丐说的话,是有些重了,不过老乞丐以为,你一定能够明白的,明年就要参加会试了,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其他的事情,不要想多了,特别是说话的时候,注意一下,不要被他人揪住了,你是举人,须知人家是可以弹劾你的。”
老人说完之后,苏天成稍微愣了一下,再次抱拳,对着老人开口了。
“世伯对晚辈有再造之恩,晚辈一定会注意的,世伯放心,,若是晚辈冥顽不化,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世伯的教诲。”
老人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站起身。
“你能够说出来这番话,老乞丐是非常高兴的,就不打扰你了,你好自为之。”
老人离开之后,苏天成的xìng格突然有些改变了,几乎没有出门了,也很少见客。
苏府的后花园,开始热闹起来了,这里成为了苏天成锻炼身体的地方,他的锻炼,可没有那么简单的,苏家的护院,都是在军中锻炼过的,苏天成和他们比试,实打实的对打,一来是锻炼身体,二来也是多和护院接触,增进感情。
通过和护院的交手,他掌握了不少的厮杀搏击的套路技巧。
苏天成的刻苦,超乎了所有护院的想象,似乎是在拼命,身上跌得青一块紫一块的,随着跌倒次数的增加,护院可以明显看到苏天成的进步了。
进入十月,气候慢慢变化了,穿的衣服也多了一些,依旧没有得到流寇sāo扰的消息,但苏天成不后悔,他愈发的感觉到,和这些军士的感情,愈发的融洽了。
老人说的话,他一直都没有忘记,有关老人的身份,他有了一些猜想,可没有确定的事情,也不需要去想那么多的。
老人为什么要到府里来,说白了,还是因为他的那一番话语。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说到朝廷,没有说到皇上,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你招募这么多的护院,想到保护府邸,这不是错误,可流寇说起来,也是想着保护自身啊,人家没有饭吃了,所以聚众造反了,人家也不会说到朝廷和皇上的。
若是有人,将这两方面联系起来,那自己岂不是和流寇是一样了。
想通了这些,苏天成浑身冒冷汗。
还好没有继续出现什么问题,要真的影响到了会试和殿试,那才是追悔莫及的事情。
可他也有自己的看法,这些护院,都是自己花钱养活的,你朝廷没有出一钱银子,凭什么要效忠你的。
当然,苏天成更加坚定了决心,必须要通过会试和殿试,成为朝廷官员,这样才能够名正言顺的做事情,不需要遮遮掩掩的。
十月底,冬小麦播种的时间到了,因为招募护院的事情,佃户没有能够完全落实,苏平阳和苏俊,每天是忙得脚不沾地,府里这么多人,仅仅是解决生活问题,都令人头疼了,难怪少爷要准备那么多的粮食啊。
播种季节是不能够耽误的,熊子健和孙元坤等人,都是明白的。
自从来到了平阳府城,所有人都是训练,其余什么事情都不做,每天消耗的粮食不少,这些都是银子,总是这样下去,苏天成不可能承受很长的时间。
熊子健和孙元坤提出来,军士抽出时间来,播种冬小麦,农田里面的事情,大家都是熟悉的。苏天成当然不干了,他的观点很明确,职业军人就是军人,养兵千rì用兵一时,平时的保障是一定要到位的。
可惜熊子健和孙元坤等人,还不是这样的看法,他们认为,适当的做一些农活,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再说了,苏家的那么多耕地,不播种,来年就没有收成的。
军士参与播种的时候,苏天成也参加了,应该说,虽然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但他和孙元坤、刘实亮和罗昌等人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军人最大的特点是爽快,穿越的苏天成,也具有这样的优点。
第八十四章小试牛刀(1)
(新的一周来了,恳请得到支持,拜谢了。)
时间进入了十二月。
冬小麦早就播种完了,进入十二月,预示着chūn节就要到了,过了chūn节,苏天成就要赶赴京城去了,会试的时间安排,很是恼火,分别在二月初九、二月十二和二月十五三天,也就是说,正月初十左右,他就要出发,前往京城了,不能够在家里过正月十五。
山西距离京城不是太远,若是南方的举人,为了保险,甚至不能够在家里过chūn节的。
这个chūn节,因为要到太原府去,所以说,腊月二十的时候,苏府的护院和下人,聚在一起吃饭,也算是提前过节了。
准备三千多人的聚餐,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尽管说厨房有了一百多人了。
苏府的气氛很是热闹,大家也知道,几天之后,苏天成就要到太原去了。
府里还在准备,苏平阳急匆匆走到了苏天成的身边,低声说府外有人求见,来人蒙着面纱,说是有急事。
苏天成猛地站起来了,他一直都有着一种预感。
来到府门前,见到蒙面人的时候,苏天成震了一下,不仅仅是他,身边的熊子健的个人,也露出吃惊的神情。
这个蒙面人的身上,有着一种特殊的气质,这样的气质,和护院身上的气质差不多的,这说明蒙面人身份不简单的。
“在下就是苏天成,既然是苏府的客人,可否进去一叙啊。”
蒙面人摇摇头,没有开口说话,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了上前的苏二童,冲着苏天成抱拳之后,迅速离开了。
苏天成迅速回到了房间,打开了信封。
看着看着,苏天成的身体开始颤抖,脸sè也慢慢红了。
他将信函递给了熊子健。
一刻钟之后,所有的护院集中了。
看见所有人都到齐了,苏天成开口说话了。
“我接到了信函,有一小股流寇,准备伺机劫掠,大概是知道我家富足,想着来sāo扰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啊,郊外的佃户,修起了房屋,他们见到了,觉得是大户人家了。”
四周很是安静。
“流寇选准这个时间,一定是经过计划的,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流寇此来,也是抢一些东西之后,就离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