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皇太极就扭转了乾坤,特别是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完全显示出来了皇太极的眼光,这些年来,大清国越发的强大,这都是皇太极的功劳。

回到沈阳之后,多尔衮就动了心思,若是大清国发展水师,他要极力争取的。

关宁锦防线,显得愈发的牢固了,多尔衮也不敢夸下海口,说是一定能够击败江宁营,想想江宁营不过一天的时间,就拿下了大凌河城,自己带着将士肆掠登州和莱州的时候,苏天成没有直接去救援,而是攻打黑山,直逼沈阳,这是关系到大清国存亡的问题了,皇太极也是没有办法。召回了自己和二哥代善。由此可见,苏天成的确厉害,知道抓住关键问题,刚刚到辽东,就迅速拿下大凌河城,彻底稳固了关宁锦防线。

再来看看大同、宁夏一带。从那里入关的可能性,也是越来越小了,八旗军不仅要面对江宁营和边军,还要面对蒙古的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这是两个凶悍的部落,打战是很不错的,八旗军遭遇到这两个方面的攻打,几乎没有入关的可能性。

剩下的就是海路了。

大明朝的海岸线漫长,到处都是码头。到处都可以登录,将来,大清国的水师,有可能成为主要进攻的军队,水师的作用,也会愈发的突出。

而且经过训练的水师,不仅仅能够在陆地上面,作战。也可以在海上展开攻击,这样的军队。确实很难得。

基于这样的考虑,多尔衮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努力争取的。

有些原因,多尔衮不会说出来,大清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的。

上朝之后。皇太极终于说到了水师的组建问题。

目前的水师,基本没有,也就是部分的汉军,人数不过两千人,主要就是驾船。一般都没有参与到厮杀之中,水师将是大清国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绝不可能是汉军掌握的,必须掌握在哦八旗军的手里。

专门讨论水师组建的事情,皇太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大清国注重水师的人不多,在皇太极看来,估计有多尔衮、济尔哈朗,也可能有代善,其余人根本就不会关心,就连豪格,都不是很在意,这表明了,豪格缺乏远见。

皇太极从来没有考虑过继承人的问题,他认为自己还年轻,身体很好,根本就不需要考虑这件事情,但范文程提醒了他,继承人的事情,是一个国家最大的问题,若是继承人不能够明确,或者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就是这个国家存在的最大危险,未雨绸缪,必须要尽早考虑到继承人的问题。

因为范文程的提醒,皇太极认真考虑了,这一考虑,令他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多尔衮兄弟的势力非同一般,代善的资格是最老的,还有济尔哈朗,力量也不弱,包括阿济格,都是有着一定实力的,这些人不一定能够登上皇位,但对于未来的皇帝,有着巨大的影响。若是自己决定了继承人,不能够降服这些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鬼才知道。

范文程的建议,单独成立水师,不要和八旗军裹在一起,至于说军士的来源,可以从满人和汉人中间招募,以满人为主,水师的规格,和八旗军差不多,人数稍微多一些,暂定为一万人左右,组建水师之后,必须要严格训练,成为大清国又一支强悍的军队,水师的主帅,必须是皇上亲自兼任,这样的安排,可以令水师引起众人的关注,得到诸多的优惠政策,不至于遭遇冷落。

皇太极仔细考虑了范文程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但具体管理水师的统帅,范文程直接建议豪格,为什么会倾向于豪格,这里面牵涉到皇家的事情,范文程作为汉人,也不好怎么开口,但范文程在前面提到了继承人的问题,无疑是有倾向的。

皇太极有些佩服汉人思维的缜密,这其实是一系列的事情,安排豪格出任水师的统帅,实际上是加强豪格的力量,如今豪格统领的是正蓝旗,首先的军士不多,若是能够控制水师,力量将大为增加。

组建大清国的水师,将要极大的增加大清国的开销,但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是必须要做的,情况发生变化了,有些开支就不能够节省。

不出所料,注意水师问题的人确实不多。

皇太极提出了组建水师的建议之后,第一个发言的居然是阿济格。

阿济格认为,水师的作用不大,大清国历来依靠的是八旗军,骑兵天下无敌,有了这些银子,还不如投入到八旗军之中,改善军士的待遇,这才是正道,就算是要组建水师,也不需要专门的投入,八旗军若是要攻打大明朝,利用战船运输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专门训练。

阿济格的建议,引发了一些议论,有些人认为这个意见是正确的,大清国存在战船是必要的,可这些战船,主要的作用还是运输方面,打战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大可不必专门来训练,保持目前的状态就可以了。

皇太极没有说什么,这种短视的认为,他暂时不想反驳,阿济格等人,对于边关形势的变化,没有丝毫的敏感,还抱着过去的老观念,这肯定是要栽跟头的,阿济格等人有这样的认识不要紧,自己千万不能够这样看,必须要坚持自己的认识。

阿济格说完之后,多尔衮站出来了。

“皇上,臣弟认为,水师的组建是必要的,大明朝的边关,这几年愈发的坚固了,若是我八旗军强攻边关,可能造成巨大的伤亡,此等情况下,必须要另辟蹊径,组建水师就是最好的办法了,至于十二哥说到的保持目前的状态,臣弟不是很赞同,水师的作用是巨大的,臣弟这次征伐登州和莱州,有着深切的体会,若是战船完全担负运输任务,一旦遭遇大明水师,必将造成重大伤亡,臣弟带领的军士,不熟悉海战,绝大部分都晕船,坐船一日时间,好多都不能够起身了,必须要加强训练的,臣弟认为,必须要组建水师,而且要加强对水师的训练,将我大清国的水师,打造成为天下无敌的水师。”

多尔衮是最有发言权的,大清国的战船,也是多尔衮第一次使用,而且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劫掠了无数的财富和粮草,彻底毁掉了登州和莱州,这种切身的感受,是外人无法体验的,所以说,多尔衮说话之后,很多人安静下来了。

代善也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十四弟说的很有道理,我大清国有必要成立水师,臣以为,成立水师,就必须是高规格的,按照十四弟说的一样,将我大清国水师打造为天下无敌的水师,让大明朝的水师在我大清国水师面前颤抖,如此一来,我大清国八旗军和水师都是最强的,大明朝将防不胜防,关宁锦防线的重要性,也大幅度的削弱了。”

皇太极微微点头,姜是老的辣,代善的认识果然不一般,多尔衮是有着自身的体会,代善是从来没有接触过水师的,能够有这样的认识,非常的不错了。

济尔哈朗也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成立水师是很有必要的,强化训练也是有必要的。。。”

三位亲王都发言了,剩下豪格还没有开口。

皇太极有些郁闷了,自己的这个儿子,上阵杀敌是没的说,很是勇猛,可惜脑子里面好像少了一根弦,不是和关注敏感的问题,如此的情况下,不管是不是想到了,都应该是表明自身态度的,可惜豪格就是不明白。

皇太极的几个儿子中间,唯独豪格的年纪大一些,三十岁了,除开早逝的几个儿子,余下的年纪都不大,叶布舒十三岁,硕塞十二岁,福临才两岁,目前能够依靠的,也就是这个豪格了,至于说今后如何的发展,皇太极还需要关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豪格勇猛犹豫,智谋不足,不是理想的继承人。

第七百零三章远见

组建水师的决定,很快定下来了,明确了这件大事情之后,散朝的时间也到了,商议接下来的问题,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参加了。

代善、多尔衮、豪格、济尔哈朗、阿济格、范文程、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留下来了,这些人将和皇太极一起,商议具体而又敏感的水师组建的具体问题,这也是皇太极的习惯,重大的事情,都是集中众人的智慧,最后由他来作出具体的决定。

但这一次,皇太极不是很高兴,主要是豪格的表现不行。

人是很奇怪的,一旦想到了自身皇脉的延续,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多起来了,皇太极四十八岁了,这个年纪,不算是很大,常年征战,皇太极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好,短时间之内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可大清国的情况不同了,崇德元年建立了国家,和以前不同了,继位者不再是大汗,而是实实在在的皇帝,这种继承属于唯一性的,以前那种四大贝勒共同署理朝政的情况不会存在了,这个时候,继承人的问题,就显得很是重要了。

大清国崇尚武力,很多的时候,都是依靠实力来说话的,皇太极自身掌控了正黄旗和镶黄旗,加之豪格掌管了正蓝旗,实力是不用说的,同时,最为骁勇的牛录,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正黄旗和镶黄旗里面的,加之皇太极自身的权威,在大清国,还没有谁敢于挑战这样的权威,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但这种局面能不能够永远保持下去,一旦自己辞世,情况会怎么样,的确是未知数。

所以说。皇太极的内心,早就做出来了决定,水师组建的相关事宜,他有了腹稿了。

这一次的讨论,是非常关键的,皇太极必须要让自己敕封的四大亲王。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皇上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更是不能够侵犯的,至于说继承人的问题,目前提出来是不合适的,但也要做好相关的预备工作,隐晦的点出来,继承人肯定是在自己的儿子中间产生的,不会落到其他的人头上。

之所以要求耿仲明和尚可喜也留下来。皇太极有着自身的考虑。

从范文程的身上,皇太极看清楚了,汉人是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长大的,对于天地君亲师的这些要求,是顶礼膜拜的,他们对于皇帝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臣服,所以在考虑维护皇家尊严的时候,想法也是比较细致的。这是皇太极可以利用的地方。用来维护自身的尊严。相比较而言,满人在这方面就差了很多。一直以来都说武力崇拜,信奉胜者为王的理念,在自身的文化传承方面,也是比不上汉人的。

成立大清国之后,皇太极已经开始用儒家思想来改造满人的思想了,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一蹴而就是达不到的,这个过程中,汉人大臣的作用就显得很是重要了。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皇太极特别的信任范文程,也希望能够进一步的利用耿仲明和尚可喜。他建立大清国的时候,敕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这三大顺王,当时引发的反响是很大的,可惜的是孔有德兵败大凌河城,被苏天成活捉了,凌迟处死,这件事情对于耿仲明和尚可喜的打击是比较大的,现在,皇太极就要重新鼓起耿仲明和尚可喜的勇气。

皇太极首先开口了。

“朕决定组建水师了,接下来就有一些具体的问题了,第一是水师的规模,到底以多少人为合适,第二是水师的统帅,由谁来担任,第三是水师究竟该如何的组建,这些具体的问题,今日就定下来,也便于水师及早开始训练。”

说到了这些敏感的问题,大殿里面暂时有些沉默。

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很少参与这样的议论,他们带领的汉军,都有自己的驻地,耿仲明驻扎在松山一带,尚可喜驻扎在海州,其实他们和孔有德一样,以前都是毛文龙的部下,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之后,他们各自的前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都不约而同的投降了后金,在大清建国的时候,被封为王。

虽然有了这样的身份,但他们平时还是很小心的,生怕招惹到什么麻烦事情,被封为王了,但他们在满人权贵的眼里,没有什么显贵的身份,汉人也看不起他们,这样的苦楚,投降后金的人,都能够体会到的。

苏天成的出现,令两人感到绝望了,原来以为,大明没有什么希望了,卫所军队军纪败坏,军官贪墨,军士胡作非为,杀良冒功,朝廷穷的付不起军饷,而且朝中大臣还热衷于党争,争夺权力,如此情况下,皇太极灭掉大明,是迟早的事情,偏偏这个时候,出来了一个苏天成,创建了江宁营,成为了大明的定海神针。

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中,取得了很多的胜利,这些战绩,耿仲明和尚可喜不会太在意,在他们的眼里,流寇本来就是乌合之众,但崇德元年的时候,阿济格率领十万八旗军,入关劫掠,遭遇了苏天成和江宁营,大败而回,损失了三万八旗军,这是大清从来没有遭遇过的失败,之后苏天成出任蓟辽督师,迅雷不及掩耳的拿下了大凌河城,生擒了岳托和孔有德,前不久还毁掉了黑山城池,迫使皇太极从登州、莱州和草原撤兵。

大凌河城的失败,给予两人的打击太大了,他们详细了解了,苏天成仅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拿下了大凌河城,没有给岳托和孔有德突围的机会,孔有德甚至来不及自杀,被生擒之后,押解到大明京师,凌迟处死。

苏天成如此的厉害,岂会放过他们。

驻扎在松山的耿仲明,已经上奏了,请求调防,松山距离大凌河城太近了,若是苏天成突然调集大军,征伐松山,耿仲明觉得,自己是必败无疑的。

这一次,皇太极因为组建水师的事情,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当然是赞同的,只有大清国强大了,他们才有出路的,否则一辈子都不要想着安生了,他们自己不要紧,连累到家人就不好说了。

水师的重要性,耿仲明和尚可喜是知道的,当年毛文龙在皮岛的时候,就很是注重水师,缺乏水师的后金,那个时候对毛文龙恨之入骨,因为有了毛文龙在皮岛的牵制,根本不敢大举进攻大明,害怕被毛文龙从后背抄了老巢。

不过皇太极将他们留下来,专门商议组建水师的具体事宜,这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好像这件事情,与他们没有多少的关系,大清国的水师,肯定是需要满人来控制的,再说了,水师的建设,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消耗的银两是不少的,他们也拿不出来什么具体的意见,想到这些,两人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他们留下来的目的是什么。

沉默了一会之后,多尔衮首先开口了。

“皇上,臣弟以为,我大清国之水师,至关重要,臣弟以为,水师的兵力,至少要超过万人,水师军士,不仅仅能够娴熟的展开海战,也要精通陆地上的战斗和厮杀,这样的水师,将士我大清国重要的力量,而且水师还可以载着八旗军,对大明展开打击,如此条件下,水师的统帅非皇上莫属。”

多尔衮刚刚说完,代善也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十四弟的建议是正确的,我大清国的水师,应当由皇上直接统领,水师是重要的力量,在我大清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皇太极的眉头跳动了一下,他想到了范文程说到的话语,水师统帅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副统帅的人选,皇上日理万机,不可能关心水师的具体建设和训练事宜,一切的日常事宜,都是副统帅直接负责的,这样的情况下,副统帅的人选非常关键。

皇太极可不是傻子,多尔衮和代善两人提出来这样的建议,明显是看到了水师的重要性,提议自己来担任统帅,和没有说差不多,自己不可能亲自去组建和训练水师,真正重要的,还是水师的副统帅,偏偏两人都没有提及,这里面就留下了一个悬念,言下之意,副统帅是应该从多尔衮和代善两人之中产生了,但这样的情况,是绝对不能够出现的。

第三个发言的是阿济格,看见阿济格发言,皇太极皱起了眉头。

“皇上,臣弟以为,皇上出任水师统帅,这是必须的,不过皇上不可能亲自参与到水师的组建和训练之中,臣弟建议,十四弟直接负责水师的组建和训练事宜,这一次征伐登州和莱州,十四弟已经体现出来了勇猛,也熟悉了水师的诸多事宜,负责组建和训练水师,一定能够打造我大清国强悍的水师。”

皇太极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一些事情被他预料到了,不过现在可不是发脾气的时候,必须要明确水师的组建和训练事宜,万一机会不成熟,宁可暂缓组建水师,也不能够令个别亲王的势力过于强大。

第七百零四章隐患

阿济格说完之后,大殿里再次沉默了,几分钟之后,代善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十四弟负责组建水师是可行的,十四弟乘坐战船征伐登州和莱州,取得了绝佳的战绩,也算是熟悉水师了,有了一定的基础。。。”

皇太极脸上没表情,内心已经翻腾起来了,想不到很多的情况,都被自己预料到了,看似平静的朝廷里面,已经出现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了,这一股的力量,足以左右大清国的走向,若是任由这股势力发展下去,自己百年之后,大清国恐怕真的会有危险了。

多尔衮和代善两人的力量,已经很强大了,若是两人联合起来了,将是大清国的灾难,皇太极需要代善的老成持重,需要多尔衮的骁勇睿智,但不需要两人联合起来,两人手握重兵,掌握了八旗中的四旗,这是无人能够抗衡的力量。

到了这个时候,皇太极感觉到了,自己必须要开始限制代善和多尔衮的权力了,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了,要不然今后恐怕难以收拾了。

眼前的难题是,代善和阿济格都开口了,建议由多尔衮组建和训练水师,这不是皇太极希望看到的情况,他内心是另外有打算的。

皇太极也是很为难和着急的,目前的情况下,自己不好断然否定这个提议,总要说出来一些理由,要不然惹得代善和多尔衮,包括阿济格都有意见了,那也是不妙的事情,矛盾一旦显露出来,想要彻底压制,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

代善和多尔衮两人。算是大清国的柱石了,目前的情况下,万万不能够有闪失的。

代善开口了,仿佛形成了一股压力,其余人也不好怎么说了,济尔哈朗看了看皇太极。低下头了,这里面的蹊跷,他是知道的,自己可不要搀和进去了,父亲和哥哥的教训,济尔哈朗一辈子都是不会忘记的。

皇太极本来寄希望济尔哈朗开口的,看见了济尔哈朗低下头,他知道没有什么希望了,济尔哈朗是不会说什么了。

至于说豪格。依旧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样子还是没有认识到水师的重要性,这个时候,皇太极恨不得站起来,狠狠的踹几下豪格,都火烧眉毛了,还什么都看不出来,自己的这个儿子。怎么就知道如何厮杀啊,难道不会想想其他的事情吗。

剩下的范文程、耿仲明和尚可喜等人。是不好开口说什么的,毕竟他们是汉人,说话没有多少的分量,再说就算是开口说话,也要考虑到代善、多尔衮和阿济格,这些都是大清国最为显贵的人物。范文程等人得罪不起的。

皇太极轻轻叹了一口,准备开口说话了,不管怎么说,都不能够让多尔衮掌管水师的。

范文程突然走上前一步,开口说话了。

“皇上。奴才以为,礼亲王和武英郡王的意见,有不妥的地方。”

皇太极万万没有想到,关键时刻,范文程会站出来说话,这显然是置自身的安危于不顾了,一行都是为着自己考虑的。

“文程是怎么看的,尽管说出来。”

“奴才以为,睿亲王乃是正白旗旗主,已经掌管了一旗的军队,若是继续掌管水师,在精力方面是来不及的,组建大清国水师,乃是一支全新的军队,七待遇不低于诸位旗主,故而臣以为,从避嫌的角度出发,旗主不应该染指水师。”

范文程说出来的这番话,任何人都能够听懂了,这里面的意思很简单,大清国不允许任何一个旗主的权力过大,甚至威胁到皇上的地位了,试想一下,范文程说出来了这样的话,还有谁会去争取组建和训练水师了。

果然,范文程刚刚说完,多尔衮马上开口了。

“皇上,臣弟统领正白旗,事物繁多,本就有些忙不过来,若是负责组建和训练水师,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臣弟感谢二哥和十二哥的推荐,这组建和训练水师的事情,臣弟是万万不能够承担的。”

皇太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不过,他还需要继续落实事情,大殿之上,阿济格不是旗主,有资格组建和训练水师,但皇太极绝不会允许阿济格有着这样的资格。

阿济格的野心,皇太极早就有所察觉,阿济格表面上莽撞无理,其实内心想到了很多的事情,崇德元年率领十万大军入关的时候,甚至想着攻打大明朝的京师,完全没有按照皇太极的要求来做。

皇太极也清楚,自己的这些兄弟,人人都是有野心的,只是机会不合适,一旦有机会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

不等其他人开口,皇太极再次询问范文程了。

“文程,依你之见,谁来组建和训练水师合适啊。”

大殿之上的目光,瞬间都看向了范文程。

范文程丝毫不惊慌,从容开口了。

“奴才以为,贝勒叶布舒可以组建和训练水师。”

范文程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大殿里面的气氛一下子就改变了,叶布舒才十三岁,怎么可能训练和组建水师,这样的建议肯定是荒谬的,但这个建议的背后,意义是深远的,叶布舒毕竟是皇太极的儿子,掌握兵权,也是应该的。

“文程此言有误啊,叶布舒不过十三岁的年纪啊,岂能承担如此的重任。”

“皇上,奴才不是这样看的,想想睿亲王和英武郡王,少年时就显露出来英豪本色,追随大军征战厮杀,奴才以为,皇室家族的子弟,身系天命,有着过人的睿智和能力,奴才更是知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叶布舒贝勒十三岁,不能够算是年幼了,再者,水师训练,不是一蹴而就,至少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到时候,叶布舒贝勒正当年,率领水师,定可为我大清国建功立业,创下不世功勋的。”

“文程此话有理啊,朕是没有想到啊,十二弟和十四弟少年之时,就参加了父皇召集的军事会议,上阵杀敌,看来还是朕失算了。”

说完这句话,皇太极对着济尔哈朗开口了。

“郑亲王,你认为文程的建议如何啊?”

“皇上,臣以为,这个建议很好,叶布舒乃是皇上的儿子,也必须要出来历练了,想我满族的汉子,自小就要文武精通的。”

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此时也开口了,拥护叶布舒组建和训练水师。

事情终于定下来了。

这个时候,皇太极要做出来决定了,这个决定,他已经思考很长时间了。

“朕决定了,贝勒叶布舒组建和训练水师,为水师副统帅,水师暂定招募一万军士,其中满族军士六千人,汉军四千人,怀顺王耿仲明部抽调两千汉军,进入水师,智顺王尚可喜协助叶布舒组建和训练水师,朕的要求是,两年时间,我大清国的水师,必须无敌于天下。”

“水师驻地设立在旅顺,一应开销,户部列出明细,朝廷优先保证。”

“豫亲王多铎,长年驻扎朝鲜,也该回到沈阳了,礼亲王代善领正红旗两万军士,即刻出发,驻扎朝鲜,镶红旗旗主岳托以身殉国,朕暂时代管镶红旗,等待二哥从朝鲜回来之后,再行交付给二哥,睿亲王多尔衮,带领正白旗军士,驻扎黑山,时刻护卫我大清国的边关,抗击苏天成和江宁营以及大明边军的重任,就托付给十四弟了。”

“英武郡王阿济格,领智顺王旗子汉军,驻扎海州。。。”

这一系列的安排,如同闷棍,打的众人喘不过气来。

这样的安排,将代善、多尔衮、阿济格完全分开了,留在沈阳的,也就是多铎、济尔哈朗和豪格了,多铎是镶白旗旗主,和多尔衮是亲兄弟,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可多铎回到了沈阳,多尔衮却要离开沈阳,进驻黑山了。

至于说阿济格,带领汉军驻扎在海州,不可能大有作为的。

这个安排,也说明了皇太极已经开始想着暂时稳固局面了,不会急于想大明发动进攻了。

再来看看沈阳的情况,济尔哈朗是追随皇太极的,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不会有什么问题,年纪很小的叶布舒,也即将组建和训练水师了,这说明皇太极已经开始考虑,要稳固自身的地位了。

最为要紧的是皇太极代管镶红旗了,皇太极的手里有了正黄旗和镶黄旗,力量已经不一般了,加上豪格带领的正蓝旗,再加上镶红旗,大清国一半以上的军队,都是皇上直接控制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皇上开始大力稳固自身的统治了。

以前出现的那些议论,要说没有引发皇上的注意,谁都不会相信的,但大家都是亲兄弟,皇上的脾气和秉性,众人也是知道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怀疑和记恨的矛头,自然转向了范文程。

范文程是皇太极的智囊,出了很多的主意,加之汉人习惯于勾心斗角,皇太极出台这一系列的决定,肯定是与范文程有关系的。

走出大殿的时候,范文程打了一个冷颤,他很清楚,自己的日子可能不好过了。

第七百零五章放心了

崇祯十二年十一月底。

北方的气候已经非常寒冷了,宁远城也不例外,大白天街上的行人都不是很多了,没有事情的时候,大都是躲在家里烤火的,晚上更是冷清。

苏天成一直都记挂着登州和莱州的事情,那边的建设情况,他是很清楚的,几乎每天都有情报传来,按照苏天成的要求,渠清泽加强了对登州和莱州情报的掌握。位于登州府城的督师府,已经建设好了,宋思军也准备开始运送银两了,当然了,这一切的事情,都需要苏天成到登州之后,才会开始进行的。

虽然天气寒冷,可江宁营将士和边军,丝毫没有放松,每天的训练,成为了常课,坚决不能够放松的,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训练,边军的战斗力明显增强了,不过他们和江宁营将士比较起来,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

苏天成的要求很简单,不管怎么样,边军必须克服自身的恐惧,敢于和后金的八旗军展开野战,战马是不用愁的,通过互市,源源不断的战马进入了辽东,补充到边军中间去,朝廷拨付给边军的军饷,苏天成不会克扣一钱银子,悉数都发下去了,边军裁撤了大半,这些军饷,足以维持了,至于说江宁营的军饷,还是依靠互市来维持,但已经有些吃力了。

苏天成目前的任务,是马上要设立位于威海卫的码头,利用这个码头,打破朝廷的海禁,赚取大量的银两,来维持即将到来的巨大开销。

江宁营招募军士的事宜,已经准备完毕,十二月就要铺开了。这次招募军士,要求很是严格,招募的数目为一万五千人,这些人,就是苏天成准备筹建的水师班底。

有关后金方面的情报,也在陆陆续续的收到。但不是很详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