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失落)-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百二十章皇后娘娘的感谢
进入十二月,京城里面也开始忙碌起来了。
这个chūn节,对于朱由检来说,有着很特别的意义,流寇终于被彻底剿灭了,虽说大明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但好的迹象不断出现,任用皇亲国戚进入朝廷做官,最大限度的稳定了藩王,以前那些喜欢在封地惹是生非的事情,基本上杜绝了,要知道这是考核的重要程序之一,若是在民间口碑不好的,肯定是难以出来做官的,所以说,诸多的藩王开始自我约束,也约束自己的家人,以前内卫和锦衣卫时常禀报藩王的嚣张和恃强凌弱,如今几乎没有什么了。其次就是陕西、陕西、河南的情况开始好转,这些地方,以前都是灾害频繁的地方,需要朝廷扶持,现在都能够自给自足了,情况也是稳定的。最后就是辽东,平静了两年的时间了,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的情况。
有了这么多的喜事,朱由检仿佛看见了,大明将逐渐的繁荣昌盛,强大起来。
如此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不大肆庆贺一番,当然,穷rì子过惯了的朱由检,是不会花费太多银子的,只是要求这个chūn节,要君臣同欢,与民同乐。
从腊月初一开始,顺天府就忙碌起来了,要做好诸多的布置,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山东等地的巡抚也是很聪明的,都决定派出专门的庆贺队伍,进入京城唱戏娱乐,这是应天府求之不得的,加上本地的剧团等队伍,这个chūn节肯定是非常热闹的。
京城的chūn节气氛,在应天府的烘托之下,也显得分外浓厚起来了。
朱由检专门要求户部拨付一些银两,chūn节的时候,京城里面不准出现饿殍,凡生活难以为继的居民。应天府都要救助。
苏天成对这样的做法,不是很感冒,这等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没有多大的意义,无非是粉饰太平罢了,不过他也不会说什么的,至少朱由检能够考虑到穷苦的老百姓。这就很不错了,拿出银子来救济,更是不简单了。
府邸里面也是热闹异常,这个chūn节,因为苏天成在家里,朱审馨布置得格外的仔细。
苏天成依旧是和平常一样。看看洪承畴的来信。
渠清泽和暗线送来的情报不少了,通过这些情报,苏天成知道了,后金暂时没有什么动作,也没有多少的布置,似乎也处在观望的态度之中,包括身在后金首都沈阳的黄在胜。也没有传来什么有价值的情报。
根据苏天成的安排,黄在胜离开了山海关,进入了沈阳去了,名义上是去做生意,当然了,黄在胜的身份,后金也是知道的。
苏天成最为关注的事情,就是渗透到关宁锦防线的后金jiān细。这方面的情报,黄在胜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估计后金知道这个情报网的人,也不是很多。
“老爷,宫里来人了。”
听见管家的禀报,苏天成连忙站起来了。跟着管家来到府邸的门口,宫里来的人,就是太监了,这些人可不能够怠慢了。
“苏大人。皇后娘娘请您到乾宁宫去。”
苏天成大吃一惊,这个太监说话很是客气了,皇后娘娘完全可以发出来懿旨,要求自己进宫去的,现在却说是请自己到乾宁宫去。
这乾宁宫是皇后娘娘住的地方,只有皇上能够随便去,既然皇后娘娘在乾清宫召见自己,那说明皇上也是知道的。
“公公稍等喝茶,本官准备一番。”
管家带着公公到大堂喝茶,同时给了公公一锭黄金。
朱审馨检查了苏天成的装束,一直到看不出来任何的问题之后,才放心下来。
进入乾宁宫的时候,苏天成听见了朱由检爽朗的笑声。
这样的笑声,苏天成还是第一次听到。
引入眼帘的一幕,令苏天成很是感慨,朱由检和皇后娘娘坐着,朱慈烺站在旁边,朱由检的手里拿着信纸,上面大概是朱慈烺写出来的文章,朱由检和皇后娘娘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朱慈烺站在旁边,显得很是恭敬。
要不是亲眼看见,苏天成根本就难以相信,帝王之家也有如此温馨的一幕。
“苏爱卿,这是乾清宫,皇后要见你,就不用大礼了,朕今rì也是客人啊,哈哈。。。”
周皇后瞪了朱由检一眼,开口说话了。
“苏大人,本宫今rì请你来,是要感谢你的,太子回来之后,表现大不一样了,这都多亏了苏大人的悉心教导啊。”
“臣不敢,这都是太子殿下聪慧,臣跟着太子殿下,学到了好多的东西,在夔州府城的时候,太子殿下临危不惧,不顾自身安危,坚决不肯离开,臣深为感动,众人也受到了感染,故而能够以一万余将士,抵挡九万流寇的疯狂进攻,取得后来的大捷。”
“苏爱卿言过了,太子还小,朕以前忙于朝廷事物,很少关心到太子的事情,自从太子从四川回来之后,屡屡给朕惊喜啊,苏爱卿看看这篇文章,朕觉得确实不错啊,如此的年纪,能够写出来这样的文章,若是没有足够的磨砺,不大可能啊。”
苏天成认真看过朱慈烺写的文章,内心一阵惊喜。
原来朱慈烺写的这篇文章,重点是说到民生的,也就是苏天成一直都坚持的那个观点,民富才能国强,只有老百姓富裕了,官府才能够富裕起来,国家才能够强大起来,虽然这篇文章,从理论方面来说,还显得有些幼稚,有些想当然的意思,比如说君王的恩赐,能够令百姓富足等等,但朱慈烺有了这样的思想,这是非常宝贵的。
民贵君轻这个道理,很多的皇帝嘴上这样喊,心里却不是这样认为的。
“太子殿下这篇文章,令臣感受颇多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都是得益于皇上和皇后娘娘的教诲,太子殿下有着如此仁厚的胸怀,何愁我大明不富强,何愁我大明百姓不富裕啊。”
朱由检脸上的笑容更加的多了。
“苏爱卿,朕很是欣慰啊,自从登基以来,朕从来没有这样高兴过啊,今rì皇后说了,要好好感谢你,朕是非常赞同的,就是不知道皇后能够拿出来什么样的奖赏,这奖赏太少了,显得朕小家子气了,不过朕也不知道皇后会有什么奖励啊。”
朱由检居然有心情开玩笑了,要说他的年纪也不大,十六岁登基,如今也不过二十八岁的年纪,大概是登基之初,遭遇了太多的事情,不知道欢乐是什么了。
周皇后看了看朱慈烺,眼睛里面充满了慈爱。
“苏大人,皇上一贯要求节俭,本宫是要带头做到的,太子进步如此的明显,本宫是一定要感谢你的,本宫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礼物,这礼物太清了,确实有损皇上的颜面。”
“皇上,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臣不敢有此等想法,太子殿下确实是聪明睿智,臣是望尘莫及啊,说到赏赐,臣绝不敢有什么奢求的。”
太监端着盘子进来的时候,苏天成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其实皇上和皇后娘娘赐予的奖赏,没有多大的意思,回到家里之后,这些东西不敢拿出去交易,除非皇上和皇后娘娘直接赏赐金银珠宝,但这些东西太俗了,一般都不会的,其他的东西,拿回去之后,只能够是老老实实供奉着,生怕有破损了。
“苏大人,这柄玉如意,还是本宫嫁给皇上的时候,皇上赐予本宫的,这么多年了,本宫一直都仔细保管这,今rì就赏赐给你了。”
苏天成只能够是跪下了。
“皇后娘娘如此贵重的礼物,臣不敢接受啊。”
“呵呵,苏爱卿,这等的礼物,正好合适,朕也一直都想着赏赐你什么东西的,今rì跟着沾光,皇后娘娘赏赐的这柄玉如意,也带上朕的意思了,这柄玉如意,也是先皇赐给朕的,乃是波斯一带进贡的贡品。”
端着盘子的时候,苏天成的额头上冒出了汗滴。
这柄玉如意,价值并非很高,但意义不同凡响了,说白了,这就是皇上和皇后娘娘的定情物,现在赏赐给自己了,恩宠是不必说的,关键是自己得到了这个礼物,回家之后,必须要好好的供奉起来了,千万不能够有损坏的。
可以说,这柄玉如意,代表了无上的荣光,满朝文武大臣得知皇上和皇后娘娘的定情物,都赏赐给自己了,会是什么样的看法,那是不用说的。
苏天成一直以为,皇上和皇后娘娘可能会说到太子下一步的行动,也就是说,自己到宁远去之后,太子是不是跟随过去,其实苏天成是不同意这样的安排的,和后金大对抗,旷rì持久,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若是太子长期跟着,肯定会影响到学业的。
好在皇上和皇后娘娘都没有提及。
回家之后,朱审馨看见了这柄玉如意之后,脸上的颜sè都变化了,苏天成有些奇怪,问是为什么,朱审馨楞了好半天,才开口说了,原来皇上没有登基之前,处境是很艰难的,生怕遭受魏忠贤和客氏的伤害,那个时候,皇后娘娘甚至是亲自做饭,防止有人下毒,这柄玉如意,就是皇上在那个时候,为了感激皇后娘娘,专门赐予的,这件事情,绝大部分的皇室宗亲都是知道的,想不到皇上和皇后娘娘将这柄玉如意,赏赐给了苏天成。
听到这个故事,苏天成眨了眨眼睛,这个恩赐是不是太大了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第六百二十一章太子的学业
大明朝官员之间的拜访,从腊月初就开始了,这和几百年之后是有些相似的,官员休沐的时间不多,今年承蒙皇上的恩赐,京官的休沐时间,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这么长的假期,好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了。
京官其实很累的,倒不是身体累,而是心里累,在京城里面,天子脚下,高官显贵太多了,看见这些显贵,就想着必须要进步和升迁,才能够过人上人的日子,平日里需要不断找机会去拜访上级,时时刻刻都需要找到理由,让上级不要忘记自己。
所以,真正到了过年的时间,休沐时间,所有官员都需要休息,今年的假期有些长,有些中低品秩的官吏,甚至准备请假了,回到老家去看看,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这个时候,大家是不会相互串门的,在家里舒服很多的,不过春节是最大的节日,不去拜访上级肯定是不行的,那就只能够选择腊月的时间了。
也有例外,正月的时间,有些官员也到上级的府邸去拜年,那样就不是一般的关系了,心腹之类的,选择这个时候到上级的家里去,显得是一家人。
腊月到来,苏天成在京城的日子也不多了,正月十五之前,他是必须要赶到宁远去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不能够耽误了,虽然说宁远一带的情况特殊。
腊月二十,徐尔一上门来拜年了。
徐尔一是苏天成的老师,按说是不该给苏天成拜年的,但苏天成的身份不同了,太子太保、蓟辽督师、兵部尚书、右都御使,已经是从一品的高官了,这等于是大明朝顶尖的存在了。徐尔一来拜年,也是说得过去的。
听说徐尔一来拜年,苏天成连忙到府邸门口迎接,嘴里连声说不敢叨扰老师的话语。
徐尔一依旧是兵部左侍郎,正三品的官员,短时间之内想着做尚书。恐怕是有些困难的。
苏天成带着徐尔一,直接进入了书房。
坐下之后,两人寒暄了一阵子,徐尔一很是感慨,说自己在京城这么多年了,今年是最为热闹的,很久没有看见如此热闹的情形了,这都是因为剿灭了流寇、辽东安静的缘故。
说完这些之后,徐尔一的话题很快转移了。直接说到太子殿下的事情了。
“太子殿下从四川回来之后,朝廷的诸位大人都感觉到了,太子殿下的变化很大啊,皇上已经做出来了决定,从正月开始,太子殿下就要出阁讲学了,这表示太子殿下就要出宫了,我真的是没有想到啊。按照朝廷的规矩,太子殿下出阁讲学。至少要等到十四岁的时候啊。”
太子出阁讲学,又称为经筵,是专门为皇帝或者太子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习,由朝廷里面学识最为深厚的大臣、翰林院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大臣等,分别授课,这其实是一种帝王接受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方式。
明朝是非常重视经筵的。开经筵为朝廷的盛事,十分隆重,仪式由内阁首辅主持,内阁所有的阁臣协助,六部尚书、左右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副都御使,都是要参加的。
崇祯登基以来,内外交困,经筵一事没有谁提及了,如今情况开始好转,经筵自然被朝廷大臣开始重视起来了。
太子出阁讲学,这的确是大事情。
徐尔一说出来这件事情的事情,苏天成心里动了一下。
明朝的经筵,一般是每个月三次,日子在初二、十二和二十二日,看样子太子殿下第一次出阁讲学,肯定安排在正月二十二,这就预示着,从这个时候开始,经筵将要常规化了,太子的学习必须正规化了。
如果经筵开始了,朱慈烺就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到辽东去了。要不然满朝的大臣,都会弹劾的太子殿下的学业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啊。
“太子殿下出阁讲学,这是好事情啊,也是大事情,只可惜学生不能参加了,老师是一定要参加的。”
“大人职责重大,不能够参加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苏天成的品秩太高了,徐尔一不好托大了,这也是朝廷里面的规矩。
“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太长了,正月十五以前,就要赶到宁远去了,要不然学生自己也不好意思了。”
“大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想的,辽东的局势很是平稳,后金鞑子不敢学以前那样猖獗了,江宁营驻扎在锦州和宁远,对后金鞑子是极大的震慑啊。”
苏天成没有说话,满朝的大臣都是这样的看法,包括皇上。
一直以来,皇上都没有提及剿灭后金鞑子的事情,大概在意识里面,也认为这样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尽管说江宁营骁勇,但后金八旗人数众多,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样的思想,在大明还是很盛行的,就算是苏天成和江宁营有着剿灭后金鞑子的想法,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形成的,所以说,只要江宁营驻扎在关宁锦防线一带,边关相安无事,大家就满足了。
这种短视的行为,普遍存在。
这也是苏天成遇见的难题,这表示着,朝廷对辽东战事的态度是复杂的,只要稍微遭遇到波折,一定是满朝的反对声音,不同意主动展开进攻的。
蓟辽督师府的官吏,基本还没有配置,徐尔一向苏天成推荐了几个人选,苏天成一一都记下了。
蓟辽督师府的官吏,鼎盛的时候,可以达到数百人,不过这些年以来,蓟辽督师这个职务,没有延续性,所以说,督师府的官吏,也是临时组建的,一旦朝廷没有任命蓟辽督师,督师府基本就没有什么官吏了。
徐尔一告辞之后,苏天成很快做好了准备,去给孙承宗拜年了。
孙承宗是内阁首辅,尽管说老家在保定,距离京城不远,但也不大可能回到老家去的,加之孙承宗的家眷,大都从江宁县和保定县迁到了京城,所以说,孙承宗也不需要回去了,儿孙过年的时候,回去给祖宗上香就可以了。
孙承宗的府邸,距离苏天成的府邸不远,不过几条街就到了。
孙承宗刚刚回到家里,带着苏天成直接到了书房,至于说朱审馨,由夫人陪着。
“老师很是操劳,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啊。”
“唉,确实有些累啊,年纪大了,体力大不如以前了,不过也无法懈怠啊,对了,皇上做出来了决定,太子殿下正月二十二出阁讲学,这件事情,你知道了吗。”
“晚辈刚刚听说了,太子殿下出阁讲学,这是好事情啊。”
“老夫的想法不同了,太子殿下最好是跟着你到辽东去,这次太子殿下从四川回来,老夫总算是明白了,经筵确实有必要,但若是能够接触到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情况好很多的。”
“晚辈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有不同。”
“哦,你有什么想法啊,难道说步同意太子殿下到辽东去吗。”
“晚辈觉得,目前没有这个必要,晚辈到辽东去之后,面临的事情很多,诸多的事情,需要一步一步来,不能够过于着急,欲速则不达,这个过程,有可能是一年、两年,甚至是三五年时间。”
孙承宗的脸色变得有些严肃了。
“坤元,老夫知道你的想法,你想着能够彻底剿灭后金鞑子,老夫是支持的,老夫以为,凡是到过辽东的文武大臣,都是有这个想法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后金鞑子最终是我大明最大的威胁,若是不能够彻底剿灭,最终会威胁我大明社稷的,可朝廷诸多大人,未必是这样的想法,恐怕有乐观的想法,认为辽东平静,就是最好了。”
“晚辈也想到这个问题了,晚辈到辽东去,最大的目标就是剿灭后金鞑子,不过这个想法,晚辈暂时不会表露出来的,若是说出来了这个目标,恐怕引发轩然大波啊。”
“坤元是不是想到了袁崇焕啊,袁崇焕当年出任蓟辽督师的时候,曾经夸下海口,五年时间平定辽东,还立下了军令状,老夫当时就感觉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果不其然,后金都打到京师来了,这件事情,在朝廷里面的影响很大,老夫尽管是内阁首辅了,也不敢轻易说剿灭后金鞑子的事情,这种承诺,不是轻易能够说出来的。”
苏天成点点头。
“不过,坤元,老夫是相信你的,只要是你下定决定的事情,一定能够做到的,两年前,你许下承诺,剿灭流寇,如今流寇灰飞烟灭了,前年后金鞑子十万大兵,气势汹汹入关,当时的情形非常危急,但你率领江宁营,一举歼灭三万后金鞑子,也正是这一次的战斗,令后金鞑子老实很多了,两年时间过去了,不敢越雷池一步。”
“老师,晚辈其实也是很忐忑的,后金八旗不同于流寇啊。”
“老夫清楚,但老夫感觉到,你已经提前布局了,蒙古部落的变化,就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棋,其次还有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榆林营的成立,这一切,如今看来,都是提前布下的棋子,当时老夫都没有看出来啊,如今总算是清晰了。”
第六百二十二章庙会戏班子
因为皇上支持今年春节的娱乐活动,所以说,京城东华门外的庙会,早早的就开始了。
京城的庙会,其实就是民间的市场,庙会上货物多,品种全,贵重的有金玉绸缎,廉价的有粗碗废铁,高雅的有字画图书,日用的有风味小吃、布帛菽粟、虫鸟花草,更有风车、面人、窗花、空竹等地方特色产百货齐全,应有尽有。
庙会更是娱乐场所,京城的戏院、茶楼,价格昂贵,不是普通百姓能够享受的,可庙会上面摊棚栉比鳞次,百戏竟陈,杂技、武术、曲艺、游耍、戏剧,无奇不有,民间的艺人登台献艺,使劲绝活,老百姓花很少的钱,甚至不花钱,都能够欣赏的。
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曾经赋诗一首,专门写到了庙会的盛况:禁城迢迢通长衢,九门万户灯光里,花怯春寒带火开,马冲雾连云起,弦管纷纷夹道旁,游人何处不相将,花边露洗雕鞍湿,陌上风回珠翠香。
庙会和灯会是一体化的,白天是庙会,晚上就是灯会了。
今年的情况更是不一般,朝廷拨出了银子,庙会上献艺的戏班子,都能够得到报酬,不需要考虑到吃喝用度的问题,所以说,庙会空前热闹了。
春节的庙会,一般持续一个月的时间,从腊月二十开始,到正月二十左右,可今年的庙会,时间拉长了,从腊月初十开始,庙会就开始热闹了。
庙会也是官名同乐的场所,官吏会携带家眷,去逛逛庙会和灯会,体验这股热闹。
从腊月开始。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川一带的戏班子,就开始进入京城了,应天府专门做出来了安排,指定了住宿的客栈,食宿很是便宜,官府给予一定的补助。至于说京城的戏班子,能够直接得到补助,待遇比外地的戏班子要好。
这些戏班子的加入,令东华门外的庙会空前热闹了,成为京城最为繁华的地方了。
商贾当然是要抓住这个机会的,各种的交易都在这里进行了,这里货物齐全,咫尺之间,什么都能够买到。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
东华门外的庙会,最热闹的时候,延续两里路,但这一次,庙会的棚子,延续有四里多地,扩大了一倍多了。
最为高兴的当然是老百姓了。举家携口逛庙会,一年的辛苦和不愉快。在这种热闹的场景里面,逐渐消散了。
朱审馨早就做好准备了,等着苏天成带领家人逛庙会。
就算是对肚子里的孩子分外小心的顾横波,也决定要去逛庙会了,庙会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不管是寻常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是想着去看看的。
苏天成肯定是要带着家人去逛庙会的。
京城的庙会,他听说过多次,但就是没有机会去看看,这些年的春节。他都是在外面度过的,无法陪伴家人,这次的机会非常的好。
腊月二十四。
这一天是小年夜,家家户户都是要打扫卫生的,这一天,所有的神仙都到玉皇大帝那里去了,家里打扫卫生,没有任何的禁忌。
苏府的卫生早就打扫好了,到了辰时,一家人都准备好了,等着去逛庙会了。
苏天成穿着锦色的绸布棉衣,带着圆顶棉帽,看上去就是富家公子的模样了,他很想显得平凡,但可能性不大了,长期身居高位,一身的气质截然不同了,隐隐透露出来的威严,看上去就是掌握权柄的重要人物。
去逛庙会,可不是苏天成带着朱审馨等人就可以了,每个夫人的身边,都有专门服侍的下人,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身边更是有专人服侍,而且苏天成的身份不同了,蓟辽督师,朝廷从一品的大员,安全也是很重要的,王大治带着一百名亲兵,素装围在周围,保护苏天成和家人的安全。
这样庞大的一支队伍,令苏天成只是摇头,出门都是浩浩荡荡的。
所有的事情,都是朱审馨负责安排,可不要小看朱审馨,虽然出身皇家,但嫁给苏天成之后,能力充分展现出来了,将偌大的一个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出门的时间不长,苏天成就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了。
苏明劼骑在他的肩上,这是骑马,苏明玥赖在他的怀里,总是要他抱,谁抱都不答应。
苏明劼快四岁了,平日里就吃得好,长得白白胖胖的,苏明玥也查不到哪里去,马上满三岁,重量也不轻,两个小家伙揪着苏天成,乐的哈哈大笑,动来动去的,也不老实。
能够骑在苏天成头上的,除开他的儿子女儿,其余人是不要想的。
虽然感觉到很累,但苏天成还是咬牙坚持,一年上头,难得和儿子女儿在一起。
一岁多的苏明娟和苏明辉也想着爬上来,苏天成实在没有办法,他可没有本事抱起四个小家伙,好在王芙蓉和柳如是一直紧紧跟着,安慰苏明娟和苏明辉。
朱审馨是非常聪明的,知道苏天成若是一直抱着苏明劼和苏明玥,王芙蓉和柳如是肯定是有些不好受的,虽然不会开口说,所以说,路途中间,让苏明劼和苏明玥两个小家伙下来一会,苏明娟和苏明辉两个小家伙上去。
这就更加苦了苏天成,没有休息的时间,总是要抱孩子。
王大治走在旁边,只能是干瞪眼,这样的事情,他可帮不上忙的,都是苏天成的家人,其中的苏明娟是他的亲侄女,就算是几个小家伙揪苏天成的头发,他也只能看着。
苏天成本来是想着走到东华门外去的,可是后来实在是顶不住了,只好坐进了早就准备好的马车里面。
一个多时辰之后,大队人马来到了庙会了。
看见眼前的场景,苏天成的眼睛有些发直。
庙会上的人太多了,一眼看不到头,锣鼓声、叫卖声、唱戏声,交相辉映,到处都是喜笑颜开的人,更多的是窜来窜去的小孩子,手里或者拿着糖葫芦,或者拿着面人。
这样的场景,令苏天成非常感概,穿越之前,他也隐隐记得这样的场景,那是很小的时候,到了春节,能够穿新衣服、吃好的,还能够疯玩。
看到这样热闹的情形,苏明劼和苏明玥注意力马上开始转移了,包括苏明娟和苏明辉,都不再要求苏天成抱他们了。小孩子是不可能和大人在一块玩的,他们的兴趣完全不同,所以说,大队人马很快就分开了。
苏天成带着王大治,还有十名亲兵,开始在庙会上转悠了,他主要是想着看看庙会的情形,感受一下热闹的氛围,朱审馨等人,都要陪着小孩子了,就是怀孕的顾横波,对小孩子也是很喜欢的,顾横波曾经听朱审馨说,怀孕的时候,多接触孩子,将来生出来的孩子,一定是非常漂亮和聪明的。
大部分的亲兵,都是要保护朱审馨等人的,苏天成的每个太太身边,都是十几名的亲兵,这些亲兵,是江宁营之中最为顶尖的将士了,不管面临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够妥善处置的。
走出一里地之后,苏天成的注意力完全被庙会吸引住了,戏班子几乎是一个接着一个,有山西的蒲剧、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川的川剧、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剧,陕西的秦腔,河南的豫剧,山东的吕剧等等,当然了,这里面最为多的还是京剧,这也是京城老百姓最喜欢的戏剧了。
身边的王大治开始表现出来了紧张,跟随苏天成的诸多亲兵,也有着这样的感觉了。
苏天成很是奇怪,庙会里面人来人往的,也没有多少人认识自己,再说了,自己的这身打扮,一般人也是不会找麻烦的。
“大治,出什么事情了。”
“大人,小的感觉到,好像有人在跟踪。”
苏天成摇摇头。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小年夜,不要想那么多了,加强戒备是必要的,也不要疑神疑鬼了,庙会里面这么多的人,大家都是走来走去的,谁会注意到我们啊,再说了,一些小孩子跟着,讨要些铜板,也是很正常的。”
王大治面前笑了笑。
“大人,这是小的感觉到的,只是还没有发现具体的目标,大人尽管放心游玩就是,一切的事情,小的都会注意的。”
苏天成想继续说些什么,不过看见王大治和几个亲兵交头接耳的,知道自己说多了也没有用,王大治等人陪着出来,他们的任务可不是逛庙会的,而是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他们的心思没有在庙会上面。
想到这些,苏天成也不准备说些什么了。
到了午时,苏天成感觉到独自饿了,随便找了一个摊子坐下来,吃下一碗混沌,热乎乎的混沌下肚子之后,感觉到暖融融的。
苏天成闲逛的步伐很慢,在每个戏班子的前面,他都会停留一下,看着戏台上的演员认真的表演,虽然说对戏曲不是很熟悉,也不感兴趣,但看着人家认真的唱戏,下面不是爆发出来阵阵的掌声,也是很舒服的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