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善提出来,大清国完全可以采取征收的方式,从互市上面得到好处,再次征服蒙古诸多部落之后,要求他们将互市交易得到的物资,进贡一部分给大清国,这样大清国通过此等方式,也能够得到补充的。

皇太极听得两眼冒光,想不到代善能够提出来如此好的建议。

和代善交谈的过程中,皇太极终于下定了决心,准备带领八旗子弟亲征蒙古了,至于朝廷里面的事情,由代善负责,皇太极对于这位二哥是非常放心的,代善没有野心。

范文程匆匆进来的时候,皇太极和代善还没有结束交谈。

“皇上,有来自大明的情报。”

听到有情报了,皇太极顾不上许多,站起身来,拿过了信函。

打开信函之后,皇太极仔细看起来。

很快,代善和范文程发现,皇太极的脸sè发白,拳头捏的很紧。

皇太极看完之后,长叹一声,坐在了椅子上面。

代善和范文程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哥,文程,朕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苏天成出任了蓟辽督师,带领江宁营进驻辽东了,江宁营军士已经朝着辽东开拔了,这个时候,朕还敢带大军区征伐蒙古吗。”

屋里死一般的安静,没有谁话了。

苏天成亲自带领江宁营,进驻辽东,这肯定要引发大清的高度关注,这个时候,若是皇上带领大军征伐蒙古,会出现什么事情,若是苏天成侦查到这样的消息,带领江宁营军士,突然进入大清国征伐,会引发大祸。

jīng彩推荐:

第六百一十一章穷途末路

(感谢moonchenli、稻草人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老衲姓彭陈的打赏,拜谢了。)

得知李自成率领的大军遭遇惨败,全军覆没的消息,罗汝才忽然有了一种特别的悲伤,虽然这些话,都是沿途老百姓传出来的,但他是相信的,若是李自成带领的大军获得了胜利,朝廷早就乱作一团糟了。

带着两万多人,朝着松潘卫行军,沿途遭遇的麻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本来想着,依仗着雄厚的金银财宝和粮食,可以维持很长的时间,一边行军一边来想办法,想不到进入松潘卫之后,迎面就是大漠,走一天的时间,甚至都走不出大漠。

到处都是荒凉的,甚至令人怀疑,这里是不是适合人类的生存。

罗汝才在义军之中的威望是很不错的,大家也愿意跟着罗汝才做事情,这是不用质疑的,但是大家跟着造反,也是有着各自的小九九的,白了,也是想着能够过上好rì子的,如果按照目前这样的趋势发展下,根本没有前途,最终的命运,就是被朝廷彻底剿灭。

闯王李自成遭遇惨败的消息,是无法瞒住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明各地都在传达这个消息,特别是四川境内,寻常的百姓都是知道的,李自成率领的大军,有九万人啊,而且都是战斗力不错的,也没有能够战胜江宁营,区区两万多人,能够有什么下场,这是不用的。

尽管罗汝才尽最大的力量稳住大军,可颓废的情绪,还是如同瘟疫一样,在大军之中蔓延开来,根本无法阻止。

罗汝才不得不暂缓行军的步伐,在一处水草稍微丰茂的地方安营扎寨了。

已经开始有军士逃亡了。这些人趁着夜间离开大军。

罗汝才和诸多的军官苦口婆心,松潘地形复杂,个人逃走是没有出路的,茫茫的大漠,能够走出吗,可惜这样的教,没有多大的作用。罗汝才不得不下狠心,若是还有军士逃亡,抓住之后,一律军法从事。

更加令人绝望的消息传来了。

驻守在巴州的一万军士,得知李自成惨败被擒获的消息之后,选择了向朝廷投降。这次是真正的投降,他们向保宁卫投降了,彻底的放下了武器,听候朝廷的处置。

这个消息,对于两万大军来,是毁灭xìng的打击。

进入松潘卫之后,不少的军士。已经发现这里根本就不能够生存,大漠无边,看不见什么人烟,和夔州等地方,是不可能比较的,而且有人还了,进入朵甘都司,环境比这里还要艰苦。有不少人进入到朵甘都司之后,无缘无故的出血,无法呼吸,凄惨的死。

向朝廷投降的念头,开始在底层军士之中蔓延,这些普通军士,问题不是很大的。至少不会被杀头,大不了做几年苦工之后,回到家乡老老实实的生活,再了。陕西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至少能够勉强吃饱饭了。

罗汝才和军官的心中,还在挣扎。

造反之前,罗汝才穷的讨不到老婆,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但造反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身边的美女有的是,也有钱用了,话有人听了,感受到这种变化之后,罗汝才下定了一辈子造反的决心。

推翻朝廷,或者做皇帝的想法,那是不切实际的,罗汝才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这样的舒服rì子,过一天算一天,可现在的情况是,这种舒服的rì子,马上就要失了。

罗汝才舍不得,里的两万人就是资本,不管在什么地方,里掌握军队,就有话语权,就可以享受特权,就可以过舒服rì子,尽管朵甘都司的条件艰苦,但那里也有很多人生活,权贵的rì子照样是不错的,抱着这样的想法,罗汝才还是坚持到朵甘都司的。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想法,可能得不到支持了,如果不能够想到好的办法,下的军士哗变了,或者是造反了,自己可能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罗汝才的亲兵,守护着大量的金银财宝,这些都是在四川劫掠的,李自成带领九万大军出征的时候,没有带走财宝,仅仅是带走了不少的粮食,如今这些财宝都归罗汝才了。

罗汝才想着依靠这些财宝来笼络人心,但分给两万大军,这些财宝也不能够算是很多的,况且全部都分下了,自己怎么办,万一接下来不能够攻城拔寨,自己还有什么可以依靠的。

这不得不罗汝才,本来就是农民出身的,有着小农意识,也是很正常的。

这样的犹豫,持续了三五天。

罗汝才没有注意到,这三五天的时间是致命的。

他下的部分军官,也产生动摇了。

一些军官开始联络军士,秘密商议,这样的情况下,要是能够擒获罗汝才和一些军官,想朝廷投降,不定能够得到奖赏,还能够过上安稳的rì子。

造反的军士,以前大都是农民,或者一些卫所的军士,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野心,想到的就是能够吃饱饭,好处是当官的享受,他们能够过rì子就满足了,不过当这个底线不能够守住了,甚至面临生命威胁的时候,他们的想法很容易发生改变。

义军最为缺乏的就是军魂。

没有目的的军队,尽管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取得胜利,可垮下也是飞快的,共同的追求将大家凝聚到一起,可以迸发出来巨大的力量,因为大家都有着明确的目的,为着这个理想奋斗,可一旦不能够达到目标,大家的思想就会出现变化。

古往今来,军队都是如此,就算是江宁营也不可能例外。

例外的是军队的统帅,如果统帅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号召力,注意做好军士的思想工作,让大家能够享受到胜利的成果,在低谷的时候,能够给予大家鼓励和凝聚力,这样的军队,必然越来越强大,反之,就是乌合之众。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罗汝才怎么可能做什么思想工作,他也拿不出来有利或者是有力的法了。

罗汝才在军队中间的威望还是不错的。

少部分军官意图谋反的举措,他很快就知道了。

义军的内讧爆发了,罗汝才的亲兵抓这些人的时候,遭遇了抵抗,很快,这种厮杀和搏斗蔓延开来了,支持的和反对的,各自为战展开了厮杀,双方一时间难分高下,只到罗汝才亲自出面,才将这场厮压下来。

厮杀之后,清点人数的,剩下不足一万五千人了。

一次的自相残杀,损失了五千多人,这是罗汝才没有想到的。

平息内讧的这个晚上,罗汝才彻夜未眠。

虽这次的内讧镇压下来了,但军士的思想彻底乱了,下一次的内讧,不定很快就会出现了,也就是,他罗汝才的生命,时时刻刻处于危险之中。

造反十余年来,罗汝才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境地,就算最为艰苦的崇祯元年的时候,情况也比现在好一些,大大小小的一百多支造反的部队,令朝廷有心无力,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放眼大明朝境内,剩下的义军,就是自己带领的这些人了。这也表示着,自己成为了朝廷唯一的目标了。

到了这个时候,罗汝才要想到自己的出路了。

摆在面前的道路有三条,第一条道路,带领大军投降朝廷,可这条路,自己是看不到希望的,朝廷不会饶了自己,从前面那么多斩杀的首领可以看出来,朝廷对首领是不会留情的,尤其是重要的首领。

第二条道路,带着大军继续前进,进入朵甘都司之后,看看能够有什么出路,朵甘都司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虽然大家都是这样称呼的,其实朵甘都司早在万历年间,就废弃了,因为蒙古部落的崛起,这一块庞大的地方,已经成为了蒙古部落的地盘,实际上朵甘都司,不是明朝控制的地方了,进入朵甘都司之后,可以避开明朝大军的追杀了,但可能要面对骁勇的蒙古部落,再了,军士是不是能够适应游牧的生活,还是未知数。

第三条道路,那就是自己带着钱财逃离,带上一部分亲兵,过富裕的隐居生活,这样的可能xìng太小了,且不能不能做到,就是朝廷也不会放弃对自己的追缉的,江宁营如此的厉害,那么多的情报都知道,偌大的大明,可能没有自己生存的地方了。

想到这些,罗汝才有了穷途末路的感觉。

接连两天的时间,罗汝才都是喝的大醉,什么都不问,什么都不,大军今后该怎么办,大家都在等着。

亲兵禀报,又有一部分的军士,有些躁动了,这个时候,罗汝才清醒了一些,但清醒之后的罗汝才,xìng格突然变化了,对于准备内讧的军士,毫不留情,开始在队伍里面清洗思想不纯的人了,这样的举措,雪上加霜,令大军更加的不稳定了。

到了九月初,罗汝才带领的两万大军,还没有走出松潘卫,可剩下的军士,不到一万人了,士气普遍低迷。

jīng彩推荐:

第六百一十二章平定流寇(1)

被任命为蓟辽督师之后,苏天成没有放松对流寇的戒备,四川境内的江宁营将士,留下了五千人,这些人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彻底剿灭流寇,四川卫所的军士,不大可能依靠的,痛打落水狗的道理,苏天成很明白。

驻守在巴州的一万流寇,全部都投降之后,苏天成和秦良玉商议之后,做出来了决定,贺人龙回到四川,率领这五千人,无比要全歼流寇,罗汝才带领两万流寇已经逃走,朝着松潘卫方向而去了,若是离开了松潘。进入朵甘都司,事情就不好办了。

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谁也不知道,罗汝才是不是会卷土重来。

做好了这个安排之后,苏天成还下令了,四川境内大规模宣传李自成被生擒、九万流寇全军覆没的消息,不管什么地方,这个消息都要传开,这是典型的政治宣传,这样的攻势,有些时候比大军剿灭还要管用。

贺人龙离开京城的时候,苏天成告诫他,不要总是想着在战场上厮杀,也要想想战场外面能够发挥的作用,譬如说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能够获得准确的情报,掌握罗汝才的行踪,掌握两万流寇的动向,包括流寇队伍内部是不是有什么变化等等,要抓住最好的时机,一举歼灭流寇,不能够给流寇喘息的机会,更不能够让罗汝才逃走。

秦良玉是和贺人龙一同离开京城的。

秦良玉对苏天成非常的敬重,尽管说苏天成比她儿子的年纪都小,但这种敬重与年龄无关,秦良玉感受到了,苏天成身居高位,手握大权,没有一丝一毫轻视自己的意思,虽说以前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在四川。在朝廷里面,秦良玉还是能够感受到轻视,毕竟自己是土司的身份,少数民族,唯独在苏天成这里,她没有感受到,而且受到了最大的支持。特别是在整合四川卫所军队的时候,权势甚至超过了巡抚。

这一次能够挂兵部尚书衔,出任四川都指挥使,总督四川、河南、山西军务,负责彻底剿灭流寇,也是苏天成鼎力推荐的。曾经有一段时间,秦良玉也想着,重新组建另外的一支白杆兵,如今没有这样的想法了,她的地位依旧改变,再也不是什么土司了,负责的是四川、河南和山西三省的军务了。就算是彻底剿灭流寇了,恐怕也是回到朝廷里面,直接进入六部或者是都察院了,这恐怕是大明朝的奇迹了。

女人能够参政,这是不敢想象的,要不是苏天成的举荐,没有这样的可能xìng。

在离开京城之前,秦良玉带着重礼。专程到苏天成的府邸去拜访了。

秦良玉带着的是一人多高的白玉,这是她在贵州一带剿灭反贼的时候,意外得到的,准备作为传家宝的,几次征战,为了维持白杆兵的开销,秦良玉卖了很多东西。包括自己的随身珠宝和陪嫁的珠宝,但一直都没有动这一尊汉白玉。

苏天成没有拒绝这份贵重的礼物,可贵的时候,这一尊的汉白玉。还没有进行雕琢,处于原始的状态,也就是说,苏天成可以请人进行雕琢,他想好了,这一尊的汉白玉,就给朱审馨做雕像,也算是自己长期不在家,对于朱审馨持家的感谢。

苏天成和秦良玉商议了彻彻底底剿灭流寇的事宜,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秦良玉也担心,江宁营将士悉数撤离四川之后,依靠四川、河南甚至是山西的卫所军队,恐怕不能够彻底剿灭流寇,弄得不好,流寇会再次的死灰复燃,对于苏天成留下五千江宁营将士,负责彻底剿灭流寇,秦良玉非常的感谢,认为这样就有把握了。

贺人龙出发之后,心急如焚。

他就是这样的人,做事情风风火火,以前有很多的毛病,包括喜欢喝酒、喜欢享乐、脾气暴躁等等,很多的坏习惯,在江宁营里面,得到了根本的改正,没有办法,江宁营的军纪是非常严格的,唯独做事情着急的脾气,一直都保留下来了。

贺人龙专门禀报了一起出发的秦良玉,秦良玉如今挂兵部尚书衔,总理剿灭流寇的事宜,贺人龙是要听从秦良玉指挥的。

贺人龙的意思,自己的速度快一些,早点赶到四川,彻底剿灭罗汝才带领的最后一支流寇,秦良玉可以在后面慢慢来,不必着急,想不到秦良玉不同意,说自己没有问题,能够赶上步伐,跟随贺人龙迅速回到四川去。

贺人龙之所以这样着急,是因为他知道了,江宁营大军已经调往辽东去了。

去辽东干什么,傻子都是知道的,那就是和后金鞑子开战,这可比与流寇交战,要跟家的惨烈,更加的残酷,这样的大战,不能够少了他贺人龙的,但流寇不能够彻底剿灭,他是不能够离开四川的,说不定时间拖过去了,就耽误了和后金鞑子交手的机会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贺人龙当然着急,恨不得追着罗汝才,马上剿灭之后,立刻开拔到辽东去。

留下的五千江宁营将士,悉数都在巴州驻防。

虽说一万流寇是向保宁卫军士投降的,可实际上控制局势的,还是江宁营将士。

当初刘实亮和罗昌做出来决定,带领江宁营将士离开巴州的时候,驻守在这里的保宁卫指挥使,吓得根本不敢睡觉,也不敢叫军士出击,固守在巴州城里,那个时候,卫指挥使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况,厉害的江宁营离开了,他手下的军士,独当一面的击败流寇,还是有着不小的困难的。

过去了几天,江宁营大获全胜、剿灭九万流寇、神情匪首闯王李自成的消息传来之后,这个卫指挥使才知道了一切。

尚留在巴州的一万流寇投降,卫指挥使有些不知所措,他首先的军士,才四千多人,不知道该如何控制着投降的一万人,江宁营五千将士赶到之后,他的内心才安宁下来。

到了这个时候,这位卫指挥使明白,夔州、保宁、龙安、潼州一带,彻底安宁下来了,不会再有流寇sāo扰了。

秦良玉直接到成都去了,她必须去那里上任,至于彻底剿灭流寇的事情,一路上她与贺人龙详细商议了,包括松潘卫的情况,秦良玉都详细说了,而且在夔州找到了好几个向导,这些人都是非常熟悉松潘卫的地形的,也是松潘本地人。

贺人龙到了巴州之后,马上接到了情报。

情报显示,罗汝才率领的流寇,发生了内讧,如今士气低迷,军士人数锐减,已经不足万人,基本没有什么斗志了,罗汝才的目的是离开松潘,进入到朵甘都司,那样就可以摆脱明朝大军的追击了。

看了这些情报,足足研究了一个晚上的地形之后,江宁营将士出发了。

就算是罗汝才逃到朵甘都司去,贺人龙也要追过去,草原部落对江宁营是非常敬重的,轻易不敢惹麻烦,所以说,进入到朵甘都司追杀,虽然有一定的危险,但总体来说问题是不会太大的,草原部落基本都知道了,互市能够得到大量的粮食,食盐和铁器,这些都是生活的必需品,互市被江宁营直接控制,要是得罪了江宁营,恐怕就得不到这些物资,无法去交易了,谁也不会断自己的财路的。

江宁营的行军速度很快。

严格说起来,江宁营已经不存在步兵营了,通过互市,江宁营补充了大量的战马,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补充,贺人龙虽然是步兵营卫指挥使,但实际指挥的将士,人人都是骑着战马的,唯一不同的是,这些将士,能够在战马上作战,也能够在陆地上和对手展开厮杀。

江宁营的训练方式,贺人龙心服口服。

五千将士,按照情报指出的路线追下去,这个时候,贺人龙也佩服苏天成的厉害了,尽管身处千里之外,依旧能够掌握流寇的行踪,这就是本事啊,能够省去太多的麻烦了。

每到一地,路过县城的时候,都会有人送来情报,上面是关于罗汝才带领的流寇的情况,到达龙安府黄阳关的时候,贺人龙基本清楚了罗汝才狼狈的处境了。

黄阳关是龙安府和松潘卫交界的地方,离开黄阳关,就进入到松潘卫了。

罗汝才选择的路线,基本是一条直线,从黄阳关进入松潘卫之后,经过了舌骨、松潘等地,直插红原,从红原进入朵甘都司,这一路上有沙漠、草原、草地等等,路是很不好走的,罗汝才请到的本地向导,大都逃走了,军队内讧,谁不害怕啊,所以耽误了很多的时间,加入内部不安宁,士气低迷,行动非常缓慢。

贺人龙暗暗庆幸,还好罗汝才还在松潘,没有进入到朵甘都司,这样打起来总是方便一些,至于情报上面说到流寇的士气低迷、不足万人等这些消息,他不会因为这些消息,就有了轻敌的思想,那是非常危险的,就算对方没有多少的战斗力了,自己还是要用尽全力去应对的。

第六百一十三章平定流寇(2)

进入松潘卫,没有走多远,景象完全改变了。

能够看到的绿色越来越少了,沙漠磨合草地开始出现,这里的风景,与河套地区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要不是有向导的带路,大军行动还真的不方便。

江宁营的将士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他们曾经多次深入到河套地区,对于在沙漠之中和草原上作战,有着基本的经验,虽然不能够算是完全适应和完全熟练。有了向导的带路,他们的行军速度很快。

贺人龙已经开始思考了,这一次带领五千将士彻底剿灭流寇,大军没有其他的依靠,必须根据情报做出来准确的判断,不能够出现失误,否则在茫茫大漠和草原里面,没有援军,对于战术的安排,贺人龙一直都牢记苏天成的嘱托。

攻心为上,这是苏天成特别强调的四个字,残余的流寇已经成为惊弓之鸟,时时刻刻处于崩溃的边缘了,遇见朝廷大军的攻击,特别是江宁营将士的攻击,肯定是不能够承受的,但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江宁营将士的伤亡,这里面是有学问的,政治攻势已经基本到位了,李自成败亡的消息,传遍了四川每个角落,罗汝才一定也是知道的,包括留在巴州的流寇,也向朝廷投降了,这样的情况之下,最好是首先瓦解流寇,接着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贺人龙最大的任务,是生擒或者是斩杀罗汝才,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哪怕是剿灭了流寇的队伍,也不能够算是完成了任务。

松潘卫境内,关口很多,譬如说什么归化关、叶党关等等。每一个关口,都意味着有军士驻扎,这些军士,并非是朝廷的军队,而是土司的军队,松潘是历史上著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朝廷历来都非常重视的,明初的时候,朝廷曾经派出大军驻扎在这里,可万历年间之后,由于蒙古部落的兴起,加之后金慢慢统一蒙古部落,松潘遭遇多次的进攻,朝廷大军慢慢的衰败下去。统治这里的军队,慢慢以土司军队为主了。

蒙古部落一直都垂涎松潘这个地方,只是因为能力有限,无法对松潘展开全面的攻击。

驻扎在松潘的朝廷军队,境况很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很惨,松潘多数地方,都是草原和沙漠。军屯的收益是不大的,朝廷困难。无法足额拨付军饷,所以说,驻守的军队,生存都成为了问题,加之朝廷的注意,主要集中到辽东。其次关注陕西等地方,对于松潘这个军事重点,反而不管不顾了。

松潘境内的土匪也是不少的,不少土匪是从内地进入的,这里是他们的避风港。有些土匪甚至和军队勾结起来,劫掠老百姓,朝廷大军自顾不暇,鞭长莫及。

松潘卫这个地方,还有一点,那就是消息非常鼻塞,驻守各个关口的土司军队,夜郎自大,不知道外界的情况,总是认为自己的军队就最厉害的。

最为重要的一点,松潘以藏族人居多,藏族推行的依旧是奴隶制度,土司都是最大的奴隶主之一,包括军队、牛羊、粮食等物资,都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他们我有生杀大权,他们的命令,比皇上的命令管用。

在这样的地方作战,不同于在内地作战。

离开黄阳关,进入松潘境内的时候,贺人龙就专门给将士做出来了解释,他有些不理解苏天成提出来的最后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尊重当地的百姓,尊重当地的习俗,不要做出来惹怒当地老百姓的事情,譬如说不要用手去摸当地人的头顶,哪怕是小孩子也不行,大军征伐,哪里会关注到这些细节,不过苏天成提出来了要求,贺人龙还是必须做到的。

一路上,随时可以发现流寇食宿的踪迹,在距离舌骨不远的地方,甚至发现了流寇大军驻扎的迹象,这令贺人龙非常的高兴。

进入松潘五天时间之后,负责侦查的斥候,终于发现了情况。

苏天成和洪承畴商议之后,专门派出了一百名最为老练的斥候,加入到五千大军之中,松潘的情况,苏天成是知晓一些的,那里大都是藏民,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斥候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将军,距离红原一百余里的地方,发现了流寇活动的踪迹。”

“哦,详细情况如何。”

“下属侦查过了,红原属于芒儿者安抚司管辖,流寇在这些地方,有着很大的活动轨迹,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干扰,若是流寇经过了红原,前进五十余里,就可以进入朵甘都司。”

“继续侦查,随时禀报情况。”

依靠着手里的金银财宝和粮食,罗汝才总算是和芒儿者安抚司的军官形成了默契,双方互不干涉,义军在红原附近休整,进行整顿之后,正式进入朵甘都司,罗汝才还花费了大价钱,购买了部分的战马,进入朵甘都司之后,这些战马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

在这里,罗汝才的消息来源几乎没有,他也不知道,贺人龙率领的五千江宁营将士,已经慢慢的靠近了,双方很快就要开始交战了。

崇祯十一年九月二十日。

红原一带的气温降下来了,白天的温度都在十摄氏度以下,夜晚的温度可能降到零度以下,这也的温度,对大军的影响是很大的,义军出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为了解决军士御寒的问题,罗汝才不得不再次花费金银,在当地高价购买衣服被褥。

江宁营将士的准备就充足很多了,早就准备了棉衣。

两军相遇非常突然。

罗汝才驻扎在一个小镇之上,这里的人很少,房屋也很少,小镇之外,大部分的地方都是草原,看不见什么树木,快要离开红原,进入到朵甘都司了,罗汝才愈发的不关心外面的情况了,他思考的是进入朵甘都司之后,如何能够立足。

罗汝才甚至没有设置必要的警戒,和芒儿者安抚司的军官达成协议之后,他已经不需要关心警戒的事情了,至于说江宁营和朝廷的大军,估计还在京城庆贺。

贺人龙率领的大军,突然出现在小镇外面的时候,罗汝才的脸上没有了血色。

两军的主帅终于面对面了。

贺人龙和罗汝才两人都没有见过面,但帅旗说明了一切。

其实两军基本不用交战了。

得知被江宁营将士包围,流寇军士的斗志完全消失了,他们没有想到抵抗,他们也认为,不可能迎战江宁营,闯王李自成率领的九万大军,都败在了江宁营的手下,这里不足万人,恐怕不需要交战,首先就崩溃了。

贺人龙虎视眈眈,罗汝才全无斗志,这场战斗的结局,已经确定下来了。

贺人龙想到了苏天成的嘱托,对着不远处的罗汝才大声开口了。

“想必你就是罗汝才吧,绰号曹操,本官是左佥都御使、江宁营步兵营卫指挥使贺人龙,绰号贺疯子,本官率领江宁营大军,特来围剿你们,流寇大势已去,李自成被押解到京城斩首了,本官不想生灵涂炭,若是你们放下武器,本官可以考虑,饶过军士的性命。”

贺人龙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尽管是苏天成特意嘱托的,他说起来还是有些拗口。

罗汝才沉默了一会,抵抗没有意义,看看身后的军士,斗志全无,一旦交战,等同于被宰杀的羔羊。

“贺大人,我罗汝才自打崇祯元年造反,十余年过去了,也足够了,闯王李自成战败之后,我就就知道大势已去了,我可以投降,不过为也是有条件的。”

憋足了一股劲,准备发动进攻命令的贺人龙,听见罗汝才这样说,有些猝不及防了,差一点破口大骂了,辛辛苦苦跑这么远,目的就是要大干一场的,看眼前的局势,可能动不了手了,这样的滋味是很难受的。

想到了苏天成的嘱托,黑着脸的贺人龙点点头。

“贺大人,这些军士,跟随我多年,他们没有多大的罪过,只是按照我等的要求造反的,还请大人饶过他们,至于说我,随便大人的处置。”

贺人龙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就这样不抵抗就投降了。

其实这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