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官看到了这一点之后,思考了很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仅仅是依靠官府,能够做到吗,答案是否定的,官府做不到,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需要依靠诸位了,只有你们才有可能帮助官府解决这个问题了。”

“诸位不少是致仕的官员,深知朝廷的情况,朝廷是拿不出来那么多银子的,以前的情况,朝廷拿不出来银子,老百姓得不到救济,为了活命,造反的人越来越多,流寇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诸位也就无法在陕西立足了。”

“再来说说,如今为什么能够很快的稳定下来,其实也是简单的,那就是让老百姓能够吃饱饭,有饭吃了,有衣服穿了,挣到的银子,还有可能好好整修一下房屋了,这样的情况下,谁会想着造反呢,除非是脑子有问题了。”

“老百姓能够安宁下来,诸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次冬小麦的丰收,诸位按照官府的要求,收取租赁粮食,上缴了赋税,官府是记得这一切的,本官和陕西各级官吏也是记得这一点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本官相信,老百姓也是记得的。”

“最后要说到关键问题了,也许有人要问了,本官说了这么半天,没有说到利益的事情啊,好像都是需要做出来贡献的,这方面,若是有士绅富户到过江宁县,就应该明白的,本官提出来了一个双赢的观点,也就是说,诸位和老百姓,双方都得到了利益。”

“这种看似矛盾的观点,说开了也很简单,诸位家里都是有商铺的,也是做生意的,老百姓手里有粮食了,有银子了,总是要用的,这样的情况下,诸位的商铺,能够卖出更多的商品,赚取更多的银子,要不然,你开着商铺,没有谁来买东西了,银子从什么地方来啊,本官形容这是反哺的做法,诸位为老百姓做出来了贡献,不要多长时间,就能够得到回报的,只要陕西这样的局面,很好的维持下去,不要几年的时间,诸位就能够完全体会到这里面的好处的。”

苏天成足足说了半个时辰,众人听得都很认真,他的说法,很直白,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通过简单的事例,表现出来最终的道理,所以说,众人都是频频点头。

苏天成说完之后,众多的士绅富户当即表态,一定支持官府的任何决定。

接下来,巡抚衙门安排了酒宴,苏天成给每个人都敬酒了。

众多的士绅富户离开之后,一直跟随的蒲开强、渠清泽等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估计一个不是很和谐的见面会,经过苏天成这样的一番说教,人人都是高高兴兴的。

苏天成自己也是很高兴的,这大概就是忽悠的力量吧,当然,按照他的计划,士绅富户最终确实能够得到好处,而且是不小的好处,他还要计划,在陕西本地,扶持起来一批商贾,让这些商贾,成为自己有力的支持。

第五百四十四章裁撤前夕

晋王朱审烜突然来到了咸阳。

陕西省裁撤卫所军队,有两个重点,一是边军,也就是宁夏卫、宁夏前中后卫、左右中屯卫和榆林卫,另外就是汉中府和延安府,只要能够弄好这两个地方,卫所军队裁撤的事宜,基本上就能够保持稳定。

朱审烜身为汉中府知府,对于裁撤卫所军队的事宜,自然要多关心一些。

“坤元,汉中府的情况有些不对啊。”

“哦,有什么情况。”

“这汉中府,流寇盘踞多年,为了对抗流寇,府州县衙门都组建了大量的民团,说起来民团比卫所军队,更加的有战斗力,裁撤卫所军队,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压力,裁撤掉那些名不副实的军士,另外的一个方面,也是为了能够统一指挥,可如果不触及到地方民团,可能会适得其反啊。”

苏天成频频点头,朱审烜说到的是实际情况,地方民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更算是地方官吏或者是士绅富户的私人军队,规模不是很大,一般情况下,军饷都是有保障的,所以说战斗力也不一样,想想江宁营的前身,也是从地方民团脱颖而出的,汉中府和延安府,两个地方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地方民团明显强于卫所军队,更有甚者,出sè的卫所军士,直接被暗地里抽调到地方民团。

裁撤卫所军队与扩充府州县巡检司的工作,是结合起来做的。这方面,苏天成有着详细的考虑。必须加以控制,否则老百姓是吃不消的。

这个帐很好算,比如说一个县,巡检司的军士有一百人,每人每年开支银两至少需要十五两,这就是一千五百两,加上巡检司本身需要的开支,每年县衙至少需要开销两千五百两到三千两银子。如果是在江宁县这样的地方,如此的开销是不算什么的,但陕西省有些县,全年的赋税收入,也不过几千两银子,这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了。

巡检司本身不可能有收入,开支必须是官府承担。官府造不出来银子,开销必然是老百姓来承担,如果说地方民团的人数多了,增加了开销了,巡抚衙门吃不消的情况下,裁撤卫所军队。就可能走以前的老路子,令老百姓不堪重负。

所以说,苏天成的想法,裁撤卫所军队,模式和几百年之后。有些相似,府州县衙门巡检司。相当于维持地方治安的力量,不需要参与到战事之中。

但这样做,需要勇气,这等于是完全推翻了以前的卫所、军户的制度。

“晋王殿下,你认为该怎么做啊。”

“我还真的思考过,既然准备裁撤卫所军队,那就做的彻底一些,索xìng将陕西境内全部的卫所,统统裁撤了,根据需要,重新设立,比如说宁夏和榆林,这两个地方是一定需要军队的,此外就是汉中和延安,只要能够在这两个府,设立军队,也就可以了,至于说地方民团,悉数进入到这一次的裁撤之中,民团之中的jīng锐军士,进入到重新组建的卫所军队之中去,裁撤下来的军士,进入府州县巡检司,但要规定人数,同时巡检司的军士,直接听命于官府,士绅富户不准组建民团,家中的护院不能够超过一百人的规模。。。”

听着朱审烜的建议,苏天成的神情渐渐变得严肃了。

虽然说藩王可以进入朝廷了,但苏天成在提出来这个建议的时候,还是有些忐忑的,至少注意了藩王暂时不能够插手军队的事宜,皇上不担心是假的,毕竟明朝就有这样的情况的。可朱审烜提出来的建议,是非常专业的,可以说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这说明朱审烜很是关心军队的事宜,也想着全力支持自己做好裁撤卫所军队的事情。

几百年之后流传的一种说法,说是明朝的藩王,蠢笨如猪,什么都不懂,就知道大吃大喝,宁死都要保护金银财宝,这其实是一种巨大的误解,也是有意识的污蔑,穿越这么多年了,苏天成也感受到了,大明朝的藩王,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下,想着好好的生存,心机一定是不错的,有了良好的教育和素质,在残酷的环境中间生存下来,没有谁是很差的。

朱审烜知道的事情,其实是很多的,野心也是不小的,如果说有机会上位,一定能够做出来一番事业的。

这样的情况,对苏天成是非常有利的。

朱审烜和朱由菘,如果能够进入到朝廷里面,甚至是进入到内阁,对他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不管什么情况下,朱审烜都是维护自己的,不仅仅从自身考虑,也要想到朱审馨,所以说,苏天成如今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极力的帮助朱审烜,让朱审烜做出成绩。

刹那间,苏天成内心冒出来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朱审烜说完之后,看着尚在沉思的苏天成。

以前和苏天成的接触不是很多,只是知道自己这个妹夫,做事情确实厉害,一手训练出来的江宁营,成为了威震大明的军队,后来到了陕西,出任了汉中府知府,接触多一些了,才发现苏天成真的是很厉害,亲自率军,打败了蒙古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没有向大家预料的想法,屠戮两个部落,而是开始了互市,让蒙古部落长期为大明朝输送财富。

苏天成提出来了裁撤陕西境内卫所军队,边军也不例外,其实皇上都知道,卫所军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打战主要依靠雇佣来的军士了。可没有谁敢轻易提出来这样的建议,违背祖制不说,要是引发了卫所军士的哗变,大明朝就危险了。

鉴于这样的情况,朱审烜时刻思考裁撤卫所军队的事情,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是很清楚的,必须要全力帮助苏天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提出来的这些建议,也是他长时间思考的结果。

苏天成终于开口了。

“晋王殿下,若是我建议,请你负责裁撤卫所军队的事宜,你会如何应对。”

朱审烜吃惊的站起来了,苏天成的这个建议,过于大胆了,藩王如果插手军队事宜了,皇上会怎么看,会怎么想,如果朝廷里面的那些大臣,专门弹劾了,还不知道惹出来什么大事情来。

“坤元,这不合适吧,若是我支持裁撤卫所军队事宜了,皇上会怎么看啊,朝廷里面的诸多大臣,岂不是拼命弹劾啊。”

“晋王殿下,这些我都知道,可有句话说得好啊,成功细中取,富贵险中求,这些年以来,我所做的事情,若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循规蹈矩,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成绩的,这一次裁撤卫所军队的事宜,至关重要,方方面面都看着,就连后金都跟着凑热闹了,你想想,皇上该是多么的重视了,如果陕西裁撤卫所军队能够成功,下一步,可能就是在所有地方推行了,陕西这样的地方都可以做到,其他地方有什么做不到的。”

朱审烜点点头,这倒是实话,若是陕西这样贫穷的地方,都能够做到的事情,其余的地方,是找不到推辞理由的。

“我可以肯定的说,这是一件足以名垂千古的事情,晋王殿下难道不想做吗,这里面肯定是有风险的,朝廷大臣的弹劾,皇上的担心,可能还有其他的波折,可不管怎么说,他们需要的都是结果,只要能够做好裁撤卫所军队的事情,保证了陕西的稳定,减少了朝廷的开支,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谁还能够提出来反对的意见。”

朱审烜两眼放光,能够主持裁撤卫所军队的事宜,当然是展现个人能力的最好机会,在陕西境内,有了苏天成的支持,有了江宁营做后盾,还有什么值得害怕的。

“坤元,你都这么说了,我还有什么害怕的,做就是了。”

“好,陕西裁撤卫所军队的条陈,早已经出来了,我这里有具体的方案,你带回去完善一下,一旦裁撤卫所军队的事宜开始了,除非是重大的事宜,我一般都不会插手的,一切都以你的命令为准,洪承畴将直接协助你开展工作,江宁营抽调一万将士,专门从事裁撤卫所军队事宜,若是遇见了哗变的、闹事的甚至是造反的,绝不要客气。”

“坤元,事情我去做,没有问题,可对于被裁撤的军士,是不是客气一些啊,他们内心可能是有怨气的啊。”

“不能够客气,这件事情,我早就想过了,这些情报,你可以抽时间仔细看看,这些卫所军士的所作所为,比较流寇都要过分,和后金鞑子一样了,劫掠百姓、强抢钱财、jiānyín妇女、杀良冒功,简直说是无恶不作了,这样的卫所军士,我们不能够客气,而且,在裁撤的过程中,对于那些民愤极大的军官和军士,要坚决处置一批,该杀的杀掉一批,要不然,他们到地方上了,也是会胡作非为的。”

朱审烜点点头,他听说过这些事情,可不知道严重到这样的程度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四十五章核心所在

信心满满的朱审烜,接受了裁撤陕西卫所军队的任务。

苏天成一手创建出来江宁营,这样的功绩,给予了朱审烜很大的动力和刺激,他也想着,能够通过这次裁撤陕西境内卫所军队,打造一支强悍的军队。

大明崇祯十年三月末,裁撤卫所军队的事情正式开始了。

这注定是一场引发多方关注的事宜。

兵部左侍郎徐尔一坐镇陕西,协调指挥,皇上、朝廷、后金都密切关注这件事情。

各方的心思都是不一样的,皇上需要的是完全的成功,如果陕西能够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通过裁撤卫所军队,重组陕西境内的军队,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打造出来一支与江宁营相媲美的军队,那就是大明朝的福气了。朝廷里面的大臣,有看热闹的,也有痛恨的,希望陕西裁撤卫所军队的事情,遭遇失败,那样他们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弹劾苏天成了。

最为冷静的还是后金,皇太极时刻注意,范文程派出的人,好像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大明朝各地的卫所,没有反应,多年征伐的他,知道军队乃是国家之根本,内外交困的情况之下,敢于对军队动手,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信心,虽然说只是陕西一地的动作,但引发的波澜是很大的,为此,他还专门和孔有德等人商讨过,分析了诸多的情况,所有人都认为,大明朝裁撤卫所军队的事情。不会去的成功,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动荡。那个时候,流寇重新开始肆掠,大清也可以趁机进攻,削弱大明朝的实力,江宁营顾此失彼,不可能兼顾到方方面面。

裁撤陕西卫所军队的事宜,刚刚开始,就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负责裁撤卫所军队的。居然是汉中府知府、晋王朱审烜,偏偏坐镇陕西的徐尔一也同意了这样的安排,这令人大跌眼镜。

一时间,朝廷里面,数不清的弹劾奏折,涌到了朱由检的御案上面。

弹劾的理由都是差不多的,藩王历来是严禁执掌军队的。如果开了这样的先例,轻则导致割据情况的出现,重则培养了造反的力量。

朱由检压住了所有的弹劾奏折,按兵不动,他接到了苏天成的密折,在这封密折里面。苏天成详细说明了情况,用很大的篇幅,阐明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要趁着这次裁撤卫所军队的时机,最大限度的加强皇权。削弱臣权,如果说这次裁撤卫所军队的事情。自己负责,遭遇到的困难可能更多,苏天成建议,通过一系列的事情,让皇室宗亲慢慢开始建立一些功勋,这些皇室宗亲依靠着功绩,来rì能够进入到朝廷六部,甚至是内阁,将会成为皇上最有利的依靠,至于说担心藩王谋反的事情,这不过是朝廷某些大臣找到的理由,仔细分析藩王谋反的原因,可以发现,这一切都是取决于皇上本人的,若是给予藩王过大的权力了,自然存在问题,如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氛围和条件。

密折里面,还有一份朱审烜写下的血书,表示誓死效忠皇上,忠于皇室。

内阁次辅孙承宗看见了这封密折,孙承宗的态度,是完全表示支持,建议皇上可以静观其变,若是陕西裁撤卫所军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就可以趁机提拔晋王朱审烜,而且可以再一次的启用部分皇室宗亲,进入到朝廷里面。

皇上没有任何的动静,朱审烜有了最大的底气,开始忙于裁撤卫所军队的事宜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陕西境内的卫所军队,包括宁夏卫、宁夏前中后卫、左右中屯卫、榆林卫等,名册上面显示,有军士三十万人左右,实际统计的情况,也有军士十一万多人,大部分都是边军,这样的情况统计,也显示出来,卫所军官,吃空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有些卫所,基本上没有什么军士了。

裁撤这十一万人,不是简单的解散了事,需要从中间挑选出来二万到三万人,通过招募的形式,重新组建,重点是驻扎在边关,这一部分的军士,军饷必须要保证,战斗力必须要提高,要能够打战,至于说军官,更是要严格挑选,绝不能够滥竽充数。

余下的军士中间,挑选出来两万人,补充到府州县巡检司,加强地方上治安力量。

至于说府州县巡检司,人数上面有严格的要求,县一级巡检司的军士,不准超过一百人,州一级的巡检司,不准超过一百五十人,府一级的巡检司,不准超过两百人,巡检司军士,原则上要由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军士组成,至于说招募的那些无赖混混等人,一律开革。

士绅富户家中的护院,统一规定标准,不准超过五十人,建议这些士绅富户,招募护院的时候,尽量考虑被裁撤的卫所军士。

如此一来,卫所被裁撤的军士,能够消化六万人左右。

剩下的五万人,悉数转为民户,分给土地耕种,老老实实的生活。

重新组建的边军,包括巡检司的军士,一律实行招募制度,年龄要求在十八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这些被招募的军士,一样拥有耕地,身份为农户,陕西境内,消除军户,也就是说,通过这次裁撤之后,陕西境内不存在军户了。

方案明确了,想要做好这些事情,那就不是嘴上说说了。

朱审烜的身份不同了,而且皇上下了圣旨,朱审烜裁撤卫所军队的时候,持有尚方宝剑,凡是犯上作乱者,可以先斩后奏。

所以说,各地卫所军官和军士,根本就不敢乱动。

裁撤卫所军队,顺利的地方是军士支持,得知他们消除了军户的身份,成为了农户,而且还要分给耕地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军士兴高采烈,特别是那些年纪大的军士,恨不得给苏天成和朱审烜磕头了,难的是军官的安置。

重新组建的边军,不超过三万人,需要的军官不超过一千人,卫所那么多的军官,百户千户遍地都是,这些百户和千户,绝大部分都是世袭的,祖祖辈辈都是军官,这一下他们不能够做军官了,岂不是没有活路了,要求他们成为农户,那是不大可能的。

朱审烜暂时没有顾及这些军官,大刀阔斧的裁撤卫所,时间必须要抓紧,苏天成提醒过他,有一点非常关键,就是卫所占有的官田,数量巨大,这次耕地必须要分下去,要种上粮食,只要种上了粮食,jīng心护理了,到了七月份,收获的季节,陕西的情况将会发生根本xìng的改变。

洪承畴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他需要做的是具体的事情,组建三万人的边军,需要他带着江宁营的将士去考核挑选,不管是卫所军队,还是边军,对江宁营将士都是心服口服,自觉接受挑选,要知道,新组建的边军,不仅分给了耕地,每月还有一两银子的军饷,这足以养活家人了,所以说,除开年龄不合适的军士,其余军士都是卯足劲了,想着进入到新组建的军队之中。

军队组建之后,包括训练的事宜,也要负责。

更为具体的是府州县的巡检司军士的组建和开革的事宜,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地方上不能够保持安稳,必将酿成大的动荡,这也关系到地方上财政的压力。

江宁营分为了一百多个小组,每组二十到三十人,到府州县去指导巡检司的开革和招募事宜,洪承畴亲自带着两千军士,负责组建新的边军。

徐尔一一直都守在陕西,这一次裁撤卫所军队的重要xìng,他非常清楚,苏天成等人拿出来的方案,考虑的很是细致,徐尔一有着奇怪,不知道苏天成怎么能够知道这么多,将裁撤卫所军队和地方上的巡检司建设结合起来,这样就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动荡,军队和地方上一起行动,矛盾能够得到很大的化解,至于说卫所军官安置的事宜,徐尔一认为,苏天成的提议是很不错的,在咸阳开办训练营,所有军官都进入到训练营,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合格的军官,安排到边军之中,甚至是江宁营之中,不合格的军官,那就对不起了,回家去种田,已经给你机会了,你自己不争气,怪不到他人。

朱审烜和洪承畴有着各自负责的重点,但徐尔一必须关注全局。

他每天都要写出来奏折,送到朝廷去,奏折详细汇报了裁撤卫所军队的进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

至于说苏天成,重点的注意力,还是在chūn耕上面。

裁撤卫所军队之后,空出来的耕地,必须要分下去,必须要保证播种,牛二等人,带着一千多熟悉玉蜀黍和甘薯种植的农民,分散到各地指导,要求大家种植,陕西境内的水田不是很多,以种植小麦、玉蜀黍和甘薯为主,只要克服了干旱的问题,基本上能够保证粮食的丰收,而且这次粮食的丰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互市的市场,需要大量的粮食。(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四十六章军队的凝聚力

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

裁撤卫所军队的事情,进展非常的顺利,各项事宜,都取得了成绩。

苏天成最为满意的是,耕地能够顺利的分下去,悉数都种上了粮食,这是不需要督促的,谁都知道,只有种粮食了,才有吃的,才能够维持生活,何况这些官田,分配到个人的头上了,产出来的粮食,上缴赋税之后,都属于个人所有了。

官田的赋税,以前都是归卫所军队所有的,现在的赋税,直接上缴给地方官府,这从一定的程度上面,增加了官府的收入。

所有卫所军官,全部集中到咸阳,进入到了江宁营的军营,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培训合格的军官,能够留下来,不合格的,全部回家,这也最大程度激发了军官的斗争,谁也不愿意在培训过程之中,被当做废物和孬种,被淘汰了。

问题还是存在的。

朱审烜和洪承畴来到了咸阳,这一次,他们遇到了很实在的问题,这也是他们一直都有些困惑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建立一支战不胜攻不克的军队,至少这支军队要敢于打战,敢于和流寇鞑子硬碰硬。

边军和卫所军队中间,挑选出来的三万人,身体素质是不错的,但缺乏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jīng神和士气,这是关键问题所在,若是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重组建的边军,看见鞑子和流寇之后。依旧龟缩,不敢应战。那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这三万军士,很多都是以前军官的亲兵,军饷是能够保证的,素质也是不错的,可他们好像很是茫然,重进入军队之中,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这个问题不能够解决,就不可能建设一支强悍的军队。

徐尔一也来到了咸阳。这个问题,他也知道了,江宁营的成功,不应该是偶然的,除开保证军饷之外,应该由其他的原因。

巡抚衙门。

徐尔一、朱审烜、洪承畴、谭宗亮等人,都坐在一边。

相关的情况说完了。包括惩治的一些军中败类,一个多月时间,朱审烜动用尚方宝剑,斩杀了一百多作恶多端的军士,在军队之中和老百姓之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以前那些sāo扰百姓的行为,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

大家都看着苏天成,看看苏天成能够想到什么办法,如何组建一支不亚于江宁营的军队。

苏天成看了看众人,开口说话了。

“其他方面都不说了。如今的重点,是如何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三万军士,不是小数目,若是没有士气,没有jīng气神,也等同于一群绵羊,我们裁撤卫所军队的事宜,也就是失败的。”

“诸位一定在想着,江宁营如何能够取得成功,究竟有什么诀窍,其实这里面,没有太多的诀窍。”

“一支军队,最为重要的军魂和荣誉,军人要有军人的荣誉,他们要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成为军士,哪些事情是他们必须要去做的,哪怕是丢掉xìng命也要维护的,只有他们弄明白了这一点,才会奋不顾身的杀敌,临死都不后退。”

“江宁营的军魂,我不多说了,军队里面,大家都是兄弟,相互照顾,尽管平rì里的相处,可能存在矛盾和摩擦,但上战场了,大家是生死兄弟、铁血兄弟,相互之间,能够以xìng命相托,不管遇见多大的困难,也要互相关照。”

“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这是江宁营一直都要坚持的信念,战场上,刀剑情,将士会受伤,会残废,会失去生命,不抛弃和不放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将士一同出去征战,就要一同回来,不抛弃任何的一个兄弟,不管是遇见如何困难的情况,不管是他活着或者是捐躯了。”

“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的军士,为什么打战,为什么要捐躯,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但让所有将士明白,不是简单的事情,从大的方面说,是为了效忠皇上,保护我大明朝的安稳,显示我大明朝的威武,凡有侵犯我大明朝者,虽远必诛,从小的方面说,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大明朝亿兆子民,这些百姓中间,有我们将士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他们的生活安稳与否,悉数在我们将士的身上。”

“组建一支的军队,这些道理,必须贯彻下去,必须让所有的军士懂得,他们的职责是神圣的,为了护卫国家,为了百姓的安稳,他们征战捐躯了,必将名垂青史。”

“所有将士,不管是军官,还是军士,都要登记造册,谁捐躯了,要详细记录下来,谁受伤残废了,必须要悉心照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他们的事迹,要大力宣扬,让老百姓都明白,安宁的生活,来自于将士的奉献。”

“军人的荣誉是至高上的,要改变以往的认识,让军人成为荣誉的化身,成为众人尊敬的对象,成为老百姓崇敬的对象。”

。。。。。。

大堂里异常的安静,没有人说话,这些道理,很是朴实,但却是至理名言,只要军士明白了这些道理,将这些道理铭记在心里,征战岂会不拼命。

苏天成的这些话,被徐尔一写进了奏折里面,以最的速度,送到了京城。

养心殿。

朱由检看着奏折,温体仁、孙承宗、杨嗣昌等人,也在养心殿里面。

“孙爱卿,苏天成这些话语,你是怎么看的啊。”

“皇上,臣以为,苏大人的话语,若是真正能够深入到军士的内心,这支军队,必定是一支骁勇敌的军队,军队贵在军魂,除开军饷上面的保证,还要有士气,有信念,苏大人深谙其中的道理,臣总算是明白了,江宁营为什么如此的骁勇善战,臣相信,按照这样的办法,重组建陕西境内边军,一定能够产生最好的效果。”

朱由检微微点头,看着温体仁。

温体仁最近的情绪不好,身体也出现了一些毛病。

“皇上,臣以为,孙大人说的极是,按照这样的办法,重组建军队,一定能够彻底剿灭流寇,打败后金鞑子的。。。”

朱由检的脸上,没有多少的表情,曾几何时,温体仁支持朝廷里面诸多的劾,特别是对朱审烜参与到裁撤卫所军队的事情,是坚决反对的,言辞也是非常激烈的。

“杨爱卿,你是怎么看的。”

杨嗣昌抬头。

“皇上,臣以为,陕西裁撤卫所军队的经验,值得很好的总结,在我大明朝各省、北直隶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