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失落)-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放心,下官知道如何做的。”
“你物色的人选,不必是官吏,至于说他们的俸禄,巡抚衙门会确定下来的。”
该说的都说了之后,岳高峰准备告辞了。
苏天成看了看岳高峰,不经意的说了最为重要的一点。
“岳高峰,贪墨的事情,千万不要去碰,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一旦沾惹上了,你就甩不掉了,也就不要想着能够好好做事情了。”
苏天成最后找到的是渠清泽。
“老渠,互市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啊,或者说是建议。”
“大人,下官以为,互市很好啊,真正的办好了,能够赚取大量的银子啊,下官这些天看见了,大人一直都在位互市的事情忙碌,可就是帮不上忙啊。”
苏天成摇摇头,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老渠啊,你在锦衣卫这么多年,起码的敏感都没有了啊,互市这么重要的地方,你怎么没有想到安排暗线啊。”
“这,大人,下官还真的没有想到啊,不知道安排暗线,能够有什么作用啊。”
“那我来告诉你,既然开始互市了,你以为前来交易的,仅仅就是锡伯族部落的达乌尔族部落吗,根本不可能,草原其他的部落,打破头也要进入到市场的,就算是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强悍,也不敢得罪草原上所有的部落,能够进入到市场来交易的,都是草原部落中间,有些实力的家族,虽然他们是到这里来交易的,可谁知道,他们会不会透露出来一些情报啊,就算是他们不说,难道我们的暗线,就不能够诱惑他们说出来。”
“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既然开始互市了,我大明朝和草原部落进行交易了,你以为后金就这样看着,他们难道不会派人来吗,不管他们是来破坏,还是有着什么其他的动机,总之是要来的,发现他们的踪迹,掌握他们的行动,难道不是暗线的事情。”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互市是一个巨大的情报源,这里会流出来源源不断的情报,若是暗线弄好了,甚至能够掌握整个草原部落的情况,有着这样大的机会,你居然没有察觉到,你说说你在锦衣卫是怎么干的。”
渠清泽的脸红了。
“大人,下官以前也就是听从上面的命令,从来没有自作主张,也就想不到这些了,在下马上就来安排。”
“嗯,要安插重点的力量,暗线不要和其他任何人联系,有什么情报,直接交给你,你和诸多的暗线保持单线联系,这一点至关重要,他们不能够暴露了,否则小命不保啊。”
该安排的都安排了,接下来,苏天成需要考虑了,如何对付裁撤卫所的事宜了,中年人已经秘密押解到京城去了,除开苏天成和渠清泽,其他人几乎不知道,苏天成的密折,也呈上去了,写给孙承宗的信,也找专人送到京城去了,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计划就要实现了,相信皇上看见了密折之后,一定会大发雷霆的,内心的那一丝的犹豫,也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第五百三十八章朝廷的建议
孙承宗接到了苏天成的来信之后,大为惊骇,他万万想不到,后金的皇太极和范文程居然盯住了这件事情,他的担忧和苏天成是一样,皇太极是怎么知道裁撤陕西卫所军队的事情的,如此的大事情都不能够保密,还谈什么战胜后金的事宜。
押解中年人的队伍,还在路上,不过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就到了,来不及认真思索的孙承宗,想着马上要求见皇上了,如此重大的事情,必须要商议出来对策。
还没有等到孙承宗求见,皇上就召见他了。
养心殿。
温体仁、侯旬、杨嗣昌、董昌等人,站在旁边,御座上的朱由检,脸色很不好。
孙承宗进入养心殿之后,朱由检脸上挤出来了笑容。
“孙爱卿,你的年纪大了,不要站着说话了,来人,赐坐。”
马上有太监搬来了圆木墩的椅子。
“孙爱卿,朕这里有一份折子,你认真看看。”
这份折子上面,描述的情况,与孙承宗看到的信函里面,是差不多的,但孙承宗不能够表现出来,毕竟苏天成写给他的信,是私下里的一种行为,是希望得到他的支持,苏天成在信函里面,还提出来了解决的办法,供他参考。
孙承宗很快看完了折子,这个过程中,温体仁和杨嗣昌等人,都没有说话。
其实朝廷里面的局势,已经很是微妙了。
自从孙承宗成为了内阁次辅之后,朱由检越来越倚重了,因为资格老、年纪大,孙承宗在朝廷里面的威望也是不一般的,加之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对于政务有着更深一层的看法,往往能够发现事情背后的东西,所以说,提出来的意见建议,很是符合朱由检的心思。
特别是在处理皇室宗亲进入朝廷为官的事情,孙承宗处理的十分老道。第一批次只有十二人,悉数都到地方上担任职务了,这样一来,分散了众人的注意力,也避免了朝廷里面出现过多的议论,皇室宗亲的身份不一般了,进入朝廷做官,品秩不是大家想象中间的情况,最高的也就是正四品的知府。这样的安排,一度引发不满,认为皇室宗亲中间的藩王,应该安排更高的职位。
朱由检本来是非常担心的,可这么长时间过去,没有任何的动荡,他是非常高兴的,期间虽然有人弹劾苏天成。甚至说苏天成有异心,结合皇室宗亲入朝为官的事情。包括陕西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预测苏天成可能要造反等等,这些话,朱由检当然不会相信,朝廷里面的那些龌龊,朱由检早就看在眼里的。
因为这些情况。朱由检慢慢开始冷落温体仁了。
也不是说温体仁做的不好,可苏天成的话语,令朱由检陷入了深思,大明朝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究竟是修修补补。还是下决心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这是必须要做出来的选择,维持目前的现状,糊弄过去,温体仁还是不错的,可要进行改革,温体仁显然不合适。
朱由检的内心,已经开始选择改革的道路了。
江宁县与河南府发生的改变,包括陕西省的迅速稳定,说明改革是可以进行的,首先在某地推行,出现了显著的效果之后,全面铺开,只要循序渐进,慢慢推行,就能够稳住大明朝的局势。
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朱由检慢慢下了决心,准备启用孙承宗,出任内阁首辅了。
“诸位爱卿,朕想不到啊,后金虎视眈眈,一直都侵扰我大明,去年更是成立大清国,狼子野心昭然天下,我大明官吏百姓,本应该齐心协力,共同抗击后金,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后金算计我大明朝官吏,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可朝廷之中议论的事情,为什么泄露出去了,后金的皇太极是怎么知晓的,朕以为,这样的事情,必须要彻查,诸位爱卿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温体仁看了看孙承宗,首先开口了。
“皇上,臣看见这个奏折,也是大吃一惊,想不到朝廷议论的重大事宜,居然会泄露出去,臣以为,目前的关键,是看看朝廷里面,是否有后金的奸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的教训,是深刻的,臣建议进行彻查,待到后金奸细押解到京城之后,严格审讯,从中找出泄露消息的奸细。”
朱由检微微点头。
看见朱由检同意自己提出来的意见,温体仁有些高兴,这样的情况,很久没有出现了,他提高了语调。
“臣以为,知晓裁撤陕西卫所军队事宜的人不多,只要从这里面出发,一定能够查清楚情况的,此等的隐患必须要根除。”
孙承宗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他暗暗感慨,苏天成真的是料事如神啊,在信函里面,分析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来了建议,假以时日,苏天成进入内阁,甚至是成为内阁首辅,大明朝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温体仁说完之后,就该孙承宗发表意见了。
朱由检看向了孙承宗。
“皇上,臣不同意温大人提出来的办法。”
孙承宗的这句话,出乎了朱由检的意外,他看着孙承宗,显得有些疑惑。
“皇上,后金鞑子的目的是什么,臣以为是一箭双雕的,若是他们的挑唆成功了,我大明朝的卫所军队不稳定,引发大规模的动荡,这是他们最愿意看见的,退一步,就是事情没有成功,被察觉了,那么朝廷下一步会怎么做呢,大规模的清查和排查,如此一来,同样会引发动荡,朝廷大臣人人自危,朝局一样出现动荡,这就是后金的目的。”
温体仁的脸色本来是有些不好看的,但听见孙承宗这么说了,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皇上,朝廷商议决定陕西裁撤卫所军队的事宜,知晓的官员确实不多,也就那么几个人,但还有一个方面,想必温大人也忽略了,那就是互市与裁撤卫所军队,是同时商议的,这里面牵涉到了户部和兵部,臣知道,裁撤卫所军队的事宜,兵部众多官吏,都是知晓的,两件事情同时议论,臣以为,户部的诸多官吏,也有可能知晓。”
“这样的情况下,范围就很广了,人数牵涉众多,若是想着查处,不是简单的事情,臣估计,大规模查处,肯定是要引发动荡的。”
“出现了这等的事情,若是不采取任何的措施,那也是不行的,臣赞同苏天成的分析,朝廷之内,并未出现后金奸细,只是后金采用了其他的办法,比如说攀附关系、大量送金银财宝等方式,获得了情报。”
“臣认为,得到了金银财宝,总是要用出去的,可以采用暗中调查的方式,重点注意兵部和户部的官吏,看看谁购置了房屋土地,或者是出手特别大方了,臣建议,这等的事情,必须要秘密的调查,不能够引发任何的风声,若是消息再一次的泄露,可能就查不出来了。”
说着话,孙承宗看了看董昌。
“至于说后续的应对办法,臣以为,朝廷商议大事之时,严格做好保密,可以适当的缩小范围,若是有人随意泄露了,也很容易查处的。当然,臣说的是那些需要保密的事宜。”
“臣的意思,是不想引发朝廷的动荡,绝不能够让后金的奸计得逞。”
“关于宁夏卫所军官的事宜,臣以为,可以按照苏天成提出来的要求,全权授予他处理,要求还是不引发风波和震动。”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微笑,还是孙承宗老到,想到了方方面面。
之后的表态,都是赞同孙承宗提出来的办法,包括温体仁,之后都表态了,认为自己考虑不周,还是孙大人想的全面。
朱由检当即要求董昌,马上展开调查,而且要严格保密,至于说后金的奸细,押解到京城之后,直接交给董昌,秘密关押,不能够让无关的人员知晓。
这方面,朱由检还是很聪明,到现在,后金一定以为计谋已经得逞,殊不知他们派出来的奸细,已经被抓获了,所有的计划都曝光了,朝廷当然要瞒下这件事情。
朱由检也想到了苏天成,处理事情很是冷静,虽然被算计了,可首先想到的,还是朝廷的稳定。
“侯爱卿,杨爱卿,朕看这互市之事,裁撤陕西卫所军队之事,就以苏爱卿为主吧,户部和兵部派人到陕西去,最好是左右侍郎,迅速拟出方案,呈送内阁,至于宁夏卫那几个龌龊的指挥使,让苏爱卿处理,朕的意思,绝不能够轻饶。”
这次的商议很快,孙承宗建议兵部左侍郎徐尔一到陕西去,徐尔一是苏天成的老师,在裁撤卫所的方案上面,一定能够充分考虑到苏天成的要求。
安排完毕这些事情,朱由检的心情变得好起来了,最近一段时间,朝廷商议事情的时候,迅速了很多,虽然也有争议,但总体来说,还是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做出来决定,这一切,都与孙承宗进入内阁,有着直接的关系,看来孙承宗主持内阁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加之孙承宗的年纪很大了,朱由检的内心,更加的放心。
第五百三十九章孙承宗的智慧
(感谢风叶一刀、fino、lians、faxr2011、飘渺学徒1、第一次注目、恐龙救生队、本多小松、魔神浪子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5461+89464的打赏,拜谢了。)
功高震主这个概念,一直都在孙承宗的脑海里面盘旋。
朱由检确实是非常勤奋的皇帝,登基以来,面对千疮百孔的局面,励精图治,可惜效果一直都不好,原因很多,可最大的问题,还是在用人方面,朝廷内部党争如火如荼,无法驾驭,各地连年遭受灾荒,加上后金的侵袭和流寇的骚扰,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
苏天成的横空出世,开始改变这样的局面了,而且这样的改变,都是在无声无息之中进行的,从简单的开始,几年时间过去,朝廷开始出现变化,可喜的景象冒头了,彪悍的江宁营,带给了朝廷很大的希望,但这样的改变,能够维持多长的时间呢。
苏天成高中殿试榜眼之后,申请外放,这可以说是一个明智的决策,远离的朝廷的纷争,远离了党争,以榜样的身份,去做知县,稍微不注意,就泯灭在众人的视线之中了,可苏天成做出来了巨大的成绩,甚至是震动朝廷和皇上的成绩。
后来的发展,不需要跟对的赘述。
孙承宗担心的是,苏天成已经是巡抚,正三品的官员,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古今罕见,树大招风,这是很明显的道理,也就是说。从这一刻开始,苏天成将要面对方方面面的攻击、污蔑、诽谤和算计,有来自朝廷里面的,也有来自蛮夷的,事实的发展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朝廷大臣的攻击,蛮夷的算计。这都还好说一些,可以想办法应付,可来自皇上的猜疑,苏天成能够如何的应付呢。
几十年的宦海生涯,孙承宗见过太多了,皇权和臣权的较量,他甚至成为了受害者,被迫此去官职,回家养老。这种斗争,是很残酷的,年纪轻轻的苏天成,居然能够发现这样的问题,提出来至关重要的建议,皇室宗亲进入朝廷为官做事,这无疑是帮助皇上巩固皇权的,是受到皇上青睐的。
可皇上也是人。在他的大臣权力太大、功劳太大,甚至是赏无可赏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谁知道啊。
孙承宗相信,江宁营剿灭流寇、荡平辽东,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为了维护王朝的稳定。为了大明朝的发展,皇上可以充分信赖苏天成,可今后怎么办,或者说在发展的过程中,皇上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局势。不需要苏天成继续做事情了,甚至是害怕苏天成的权力过大了,这个时候,恐怕就要出大事了。
苏天成的权力大了,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扳倒的,万一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大明朝很有可能毁于一旦。
孙承宗早就想到这些了,相信不仅仅是他想到了,还有一些聪明的大臣,也想到这件事情了,只是大家都不会说出来,对苏天成有好印象的,暗地里担心,对苏天成有意见的,甚至等着看笑话。
孙承宗骨子里是忠于皇上的,所以说,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只要他还有一口气,那都是要维护皇上的威望的,可孙承宗很明白,自己不一定能够等到那一天。
人生七十古来稀,应该是看透好多事情了,内心也淡然了,何况孙承宗已经七十五岁了,虽说身体还很不错,但精力明显有些不济了,特别是担任内阁次辅以来,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要不是皇上适当的照顾,还真的有些承受不住了。
也正是因为到了这样的年纪,孙承宗做出来了重大的决定,要和皇上好好谈谈,谈谈苏天成的事情,哪怕皇上不愿意听,自己也要说。
孙承宗根据自身的认识,以及对人品的准确判断,感受到了,苏天成是一心为着大明朝的,没有丝毫的非分之想,历史上,这样的大臣并非没有,成为了国家的中流砥柱。
况且,孙承宗已经察觉到,皇上对内阁首辅温体仁有些看法了,隐隐的准备让自己出任内阁首辅。虽说年纪大了,但有这样的机会,孙承宗不会推辞,至少他能够稳住局势。
皇上如此的信任,孙承宗觉得,有些话不说出来,那就是自己的失职,内心不安。
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
朱由检单独召见了孙承宗。
这是朱由检准备下定决心了,和孙承宗交谈之后,就准备更换内阁首辅的,至于说内阁的大臣,也需要调整,刘宗周和黄道周等人,思想发生了转变,这样的能人,也是可以进入内阁的,那样的情况下,朝政说不定能够恍然一新。
用人的重要,朱由检当然是清楚的,登基以来,他时时刻刻都想着王朝的强大,如今机会已经出现了,怎么能够不抓住。
温体仁做了六年的内阁首辅了,守成有余,开拓不足,而且喜欢搞小团体,致使朝廷内部的党争,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
养心殿。
殿堂里面,只有朱由检和孙承宗两人,就连一直陪着朱由检的王承恩,也没有出现在朱由检的身后。
孙承宗需要这样的机会。
“孙爱卿,朕想着好好和你谈谈,这里就朕和你两人,朕希望孙爱卿无话不谈啊。”
“臣正等着如此的机会,臣有不少的心里话,想着向皇上禀报的。”
朱由检有些奇怪,本来是该自己先说的,说一说朝廷里面的情况,分析一下内阁里面的诸位爱卿,想不到孙承宗竟然主动先开口了。
“孙爱卿想到什么事情,尽管说就是了。”
“臣思虑很久了,今日斗胆了,若是臣有说的不是的地方,请皇上降罪。”
“朕已经说过了,这里就朕和你君臣二人,说什么都是可以的,孙爱卿不要有什么顾虑。”
“臣想着首先说说皇太极,臣和后金鞑子交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曾经为了征战的需要,侧面了解过一些情况,自万历年间以来,后金以弹丸之地,屡屡对抗我大明朝,而且还取得了不少的胜利,实事求是的说,目前我大明朝,还没有彻底剿灭后金的实力。”
朱由检点点头,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内心很是平静,孙承宗的话,他听进去了。
“臣多次想到一个问题,后金凭什么有着如此的实力,凭什么能够发展起来,虽说没有能够彻底明白其中的缘故,但有一个原因,臣是弄清楚了,那就是用人方面的豁达。”
“后金地方不大,人口不多,和我大明朝没有可能比较,所以说,皇太极手下的文武人才也不多,他能够时时刻刻见到每一个人,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建议,可以当面交谈,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面对面的沟通,避免产生矛盾和隔阂,上下能够一心了,自然能够办好很多的事情。”
“臣年岁大了,看透了很多的事情,也时常琢磨,自己还能够活多少年,在这样的焦虑之中,臣忽然明白了皇太极的这些做法,理解了家国天下这四个字。”
“就说我大明朝,皇上有这么多的文武大臣,有这么多的子民,谁的想法都不一样,但最为基本的想法,就说能够吃饱饭,有地方住,有衣服床,丰衣足食,若是达到了这些要求,可能还要想着更多的金银财宝,更舒适的生活,故而臣总结了一下,诸多的大臣,包括臣在内,想到的还是要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若是有了一个舒适的环境,都不想着折腾了。”
“或许是臣的年纪大了,有了这样的想法,臣以为,后金的皇太极,可能也是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能够令上下一心,臣也知道,皇太极也经历过很多的事情,也采取了一些非常的手段,否则他是不可能稳固自身的地位的。”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等人,皇太极都给他们册封了王位,这说明皇太极的野心是不一般的,但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太极能够海纳百川。”
“臣如此说,是恳请皇上多多思考,臣冒犯了,建议皇上多容纳文武大臣,特别是那些能够为我大明朝建功立业的大臣。”
朱由检的神色一直都很平静,没有向往常那样,动不动就表现出来愤怒或者是不满的情绪,他看了看孙承宗。
“孙爱卿,你的意思,朕明白,这样的话,朕真的是听不到啊,想想朝廷里面,那么多的文武大臣,朕不可能一一都促膝交谈,朕不知道他们想的什么,有些时候就要琢磨了,他们究竟有什么心思啊,是不是反对朕啊,是不是在背后说朕的坏话啊,这样想来,越想越是麻烦,自身也难以安稳了。”
“朕要感谢孙爱卿的提醒啊,朕知道,你说的是苏天成,这朝廷里面的很多大臣,可能要有想法了,苏天成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手里控制着江宁营这样的军队,若是有谋反的心思了,那可怎么是好啊,朕哪里有那么多的金银财宝去奖赏,说不定最终,要将这皇位让过去的,还是要提前控制,故而有人猜疑,苏天成要谋反,要求朕要提防,甚至是提前动手,不能够让苏天成的羽翼丰满。”
“朕想了很多,今日听到孙爱卿一番话,彻底明白了,朕知道该怎么做,孙爱卿放心,朕今后若是有什么做的不多的,或者是控制不住情绪,孙爱卿一定多提醒。”
第五百四十章互市的规模
兵部左侍郎徐尔一和户部右侍郎孙泰到西安府的时候,正好是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人来了,商议互市的事情,没有谁会想到,两个部落的首领来了,他们亲自来商谈互市的事情,可见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一路上,他们受到了严格的保护,因为宁夏卫诸多卫指挥使准备闹事,所以,苏天成派出了江宁营五千将士,一路护送,江宁营的威名谁不知道,没有谁敢自找无趣。
看见了徐尔一等人,苏天成知道是什么事情,他没有首先商谈裁撤卫所军队和处理宁夏卫诸多指挥使的问题,而是首先说到了互市。
徐尔一和孙泰,都想着参加互市的商谈,这下苏天成没有办法了,只能是亲自参加商谈,原来是宋思军具体负责的,这一下规格提高了很多。
锡伯族部落首领和达乌尔族部落首领,得知朝廷里面户部和兵部的大人,都要参加具体商谈的时候,很是激动,他们本性是非常耿直的,这次前来商谈,带来了大量的礼物,包括战马、绵羊和黄金白银,两人担心,不知道该给户部和兵部的大人送什么礼物,一直负责和他们联系的宋思军,告诉他们,不需要另外送什么礼物了。
蒲开强等人,内心是不满的,陕西发生这么多的事情,他们仿佛成为局外人了,但徐尔一等人来到陕西,他们马上安静下来了,这可以看出来朝廷的意思,更可以看出来皇上的态度,他们若是找茬,恐怕没有好日子过。
商谈的地点在布政使司衙门,这多少令蒲开强好想一些。
两个首领听不懂汉语。也看不懂汉字,这些问题,苏天成都考虑到了,配备了专门的翻译,而且目前已经开始培训翻译了,培训这些翻译的。就是刘基,刘基已经将家眷搬到了西安府,准备在西安参加乡试了,这些翻译,将来会派上大用场,宋思军和岳高峰等人,都开始学习蒙古语,他们的职责不同了,自己能够弄懂。才是最稳妥的。
商谈非常的务实。
徐尔一和孙泰根本想不到,会议的形式非常的简单,没有多余的准备,众人坐到一起,开口就是有关商品交易的价格等事情,没有说到其他的,互市首先要确定商品交易的大致范围,不管是稀缺的商品。还是高档的商品,都只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浮动。
这是对互市最大的保护。要是价格不稳定,交易和贸易不可能维持很长时间。
宋思军代表大明朝一方提出来的价格,两个部落的首领,几乎没有思考,全盘答应下来了,这也是源于他们的性格。自己受到这么高的礼遇,哪怕是吃一些亏,都认了,大不了回去之后,多打几战。多抢一些东西,什么都回来了。
因为两个部落首领答应的过于爽快,宋思军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徐尔一和孙泰看到了交易的价格之后,两人的神情是无法形容的,当然,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宋思军提出来的,与苏天成没有什么关系,苏天成是陕西巡抚,不可能管那么具体的事情,这份交易价格目录,也太黑了,简直就是从蒙古部落抢东西,两人愈发觉得,商贾不是什么好东西。
商谈速度之快,也出乎了苏天成的预料。
本以为会有讨价还价的时间,谁知道人家一口气全部答应了。
商贸有着严格的规矩,不管价格如何,在交易的过程之中,必须有安全保障,市场需要稳定,若是恃强凌弱,或者是强买强卖,那是致命的,所以说,互市的规模、地点、安全等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方面,都有相关的材料,不过宋思军很聪明,得知苏天成要参加商谈之后,他提前就说了,自己是商贾,商谈交易价格是可以的,其余的事情,不好说的,若是苏天成能够亲自说这些事情,显得更加严肃一些,两个部落首领,也会心悦诚服。
苏天成没有推辞,这里面的道理,他是清楚的,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两位首领,你们千里迢迢来到陕西,本官代表陕西各级官吏,感谢你们,展开互市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事关重大,绝不能够有丝毫的疏忽,因为互市在关内进行,所以说,一应的安全保障等问题,都是我们负责,考虑到实际情况,互市开设的时候,定下了两个交易地点,一个地点在宁夏后卫的安宁堡,另外一个地点在榆林卫的靖边,我们的想法是,互市必须要保证安全,不能够出现任何的问题,所以说,江宁营将派出两万军士,驻扎在安宁堡和靖边,负责保卫互市的稳定。”
“互市的市场,本官认为,不能够太小了,规模一定要大,所以说,我们计划将安宁堡和靖边两个地方,完全设立为互市的市场,一应的居民人等,悉数撤出来,所有的交易,都在这两个地方进行,目前我们已经在开始建设这两个地方,十五天之后,就可以开始互市了。”
“也就是说,互市开始的时间,是二月二十五日。”
“本官的丑话说在前面,除开规定的互市市场之内,其余地方,一律不准私下交易,若是发现私下交易的行为,严惩不贷,二位首领和我们,都是有责任的,江宁营也将要严格进行检查,本官会给诸多的官吏打招呼的,若是私下里交易,本官是要砍下他的脑袋的。”
“今日的商议,进行的很是融洽,二位首领带来了大量的礼物,本官表示感谢了,本官也准备了礼物,还请二位首领笑纳。”
两个首领得知,他们获得的礼物,分别有一百斤精盐,一千石大米,一千石麦面,十斤上好茶叶,十套丝绸服装,高兴的不知道怎么才好了。其实他们还有一些礼物,就是一些兵器,包括钢刀长矛,这些东西,苏天成不会说出来。
商谈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宴席,两个首领心情大好,喝得大醉。
苏天成可没有那么轻松了,得知交易价格的孙泰,对于每年上缴户部一百万两白银的互市赋税,表示不满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