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1981-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广波,你要往省城运腌菜?我提醒你!所有的腌菜都必须由我们北运菜公司统一收购!”那干部指着寸头青年训斥道。

寸头青年梗着脖子说,“凭什么!你们才给一毛五一斤,我自己拉到省城**这多得多!”

民众在觉醒了,李路和张卫伟对视一眼。

“别吵吵别吵吵。”在那登记审核手续的工作人员站起来不耐烦的挥手道,“你你你,你这个个人不能办大宗托运,走吧走吧,别在这捣乱!”

那干部推搡着寸头青年出去,“去去去,回头我再找你们村支书算账!”

叫梁广波寸头青年愤愤的甩开那干部的手,悲愤得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了,狠狠的抹了一把脸,恨恨瞪了所有人一眼,走了。

李路向张卫伟使了个眼色,张卫伟心领神会,扭头就出去了。

那工作人员看见了一身军装的李路,态度有些缓和,问,“同志,你有什么事?”

“哦,我联系几个车皮。”李路说着把介绍信递了过去。

那北运菜公司的干部闻言,不屑的笑了笑,说,“同志,你还联系几个车皮,你知道一个车皮能装多少东西。”

李路笑道,“我大抵是知道的。你哪个北运菜公司的?西河县的吧?”

“你认识我?”那干部笑着微微昂了昂下巴。

北运菜公司的效益好得不得了,在那里工作的都过得滋润得很。以至于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他们的悲惨日子很快就会到来。方才出现在这里办托运的寸头青年仅仅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当人们发现有更多的渠道可以将田地里收获的农作物卖出去更多的钱,会摒弃当前的统一收购方式,继而选择其他渠道。

李路摇了摇头。

那干部道,整理了一下衣领,道,“没错,我是西河县北运菜公司的。”

这会儿,那工作人员放下介绍信,问道,“这位同志,你这个奋远公司是什么公司?”

李路道,“是港资合资企业,市里挂了重点的。这边一个月大概需要五个从省城到陆港的车皮,没问题吧?”

“呵呵,问题大了。”工作人员冷笑着把介绍信塞在李路手里,“现在运力多紧张,你开口就要五个车皮。你这个什么奋远公司,我听都没听说过。对不起,你这个事情办不了。”

李路意外得很,有市府的介绍信的情况下,这点事情都办不成?

那工作人员挥着手叫下一位了,西河县北运菜公司那干部笑呵呵的上去办手续。他们西河县北运菜公司每次出去不是专列就是占据整列的大部分车皮,他也就是例行公事过来办个手续罢了。

李路皱着眉头站在那里思索了一会儿,颇为无奈的举步离开了。

他算是明白为什么余嘉豪根本就没考虑铁路运输了,这些人连市府的面子都不给。

外面,张卫伟和那位叫梁广波的寸头青年在门口附近抽烟,张卫伟连忙问,“头儿,办好了?”

李路叹了口气,说,“脸难看事儿难办,看样子要请市府的人出面了。”

梁广波呸了一口道,“政府的人怕是也不行,他们铁路的牛气得很,谁都不给面子。我上次运气好,偷偷挂了北运菜公司的名义发了一批货。他…妈…滴没想到今天让那狗脸给发现了。”

李路打量着梁广波,问,“小兄弟,听你这么说,你的生意做得很大。”

梁广波感到怪异得很,这人看着比自己还年轻,居然叫自己小伙子,也太能装了,看在张卫伟的烟的份上,他说,“也没多大,走家串户收万把斤,刨去了运费,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比种田要好多就是了。”

有头脑并且敢勇敢踏出这一步的人都不简单,在很多人的思想里,做这样的事情是要被打击的,尤其在许多政策都还没明朗的1981年。值得欣慰的是,陆港地区有一届开明的紧跟改革开放步伐的领导班子。

李路笑道,“小兄弟,我请你下馆子。”

说着往212吉普那边去了。

张卫伟拍了拍发愣中的梁广波,道,“同志,别愣着了,走吧,有你好处。”

开212吉普车的干部。

梁广波连忙扔了烟头跟着跑过去。

第076章 北运菜

车皮的事情还没联系好,李路却是对青年农民梁广波产生了兴,这让张卫伟很是不解。

站前广场那里陆续有不少个体户饭馆,那招牌都是遮遮掩掩的不太敢光明正大,但东南西北的旅客是很多。够便宜,且不用介绍信,吃个加了猪肉的汤粉五角钱。

尽管五角钱差不多能买到半斤猪肉,但穷家富路出门在外的,好端端坐在阴凉处,等着别人满头大汗的伺候上吃的,这倒是一种享受呢。

李路一口气点了三个荤菜加个蒜蓉炒大白菜,让梁广波暗暗咋舌。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去了省城几次,见识了大城市的生活,但这么奢侈的一顿饭,还是有些超出了他的理解。

尖椒炒牛肉、豆角炒五花肉、猛火煎黄花鱼,加起来十几块钱了,顶半个月工资。这样的客人让老板眉开眼笑,也吸引了周遭食客的目光。

上二斤米酒之后,梁广波的口水都是要止不住的。他往省城送一趟腌菜能赚不少,到他手里的通常有一百多两百块钱,就他这个收入水准都不敢这么挥霍。

喝了二两之后,李路才意识到,单从经济收入层面来看,他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年代的所有人,他是名副其实的先富起来的这一批人。

粗略的算了算,奋远公司那边一个月至少能给带来他超过十万块钱的收入,这已经是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庞大收入。而对于拥有三十年后未来意识的他来说,他嫌不够!

也只有当李耀华告诉他,红星拖拉机厂公司的生产车间、码头修葺等等基础建设弄起来,也花不掉五万块钱的时候,他才真切感受到手握的财富意义多么的重大。

他也就才真正的明白,为什么马金涛那么大一个科学家,会为了一年区区五万块的科研经费而不惜抛弃了铁饭碗跑来陆港到他那个简陋得吓人的拖拉机厂里工作。

这是一个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

“你走村串乡的收腌菜,没人管?”李路问梁广波。

他并非是在打发时间,而是嗅到了里面的商机。腌菜是北运菜的一种,也就是酸菜。在热带地区农作物生长快,一年能种出最少三季的蔬菜。陆港地区种植最多的是芥菜,以芥菜作为原来制作而成的腌菜,是陆港地区有别于其他地区腌菜的特色小菜。

受限于七八十年代的交通运输条件,南方的蔬菜要像输送到北方,需要短则几天长则八个月的时间。在没有冷冻运输条件的情况下,使用腌制的办法延长蔬菜的保存期,是最好的办法。

因此,所有采取腌制以及其他手段延长保存期的、输送往北方的蔬菜,被称为北运菜。

这个买卖如果把规模做起来,利润是相当惊人的,北方地区,确切地说,长江以北以及长江以南北部大部地区,对此类蔬菜的需求量是惊人的。

李路此时关心的是,像梁广波这种私人收购商,实际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

梁广波摇头叹了口气,猛地喝了口酒,抹了一把嘴巴,说,“不好做啊,镇里的人追着打击,我们啊就跟游击队一样东打一枪西晃一炮的。不瞒你说,我被政府处理过两次。”

张卫伟忍不住问,“你就不怕进去了几年出不来?”

“比起饿肚子,坐牢什么的。”梁广波叹息着说,“责任田一年下来那仨瓜俩枣的,交了公粮,剩下的不够一家老小吃的。我上有老下有小,不想办法赚钱,都得饿死。”

摇了摇头,梁广波说,“比不上你们部队干部啊,吃皇粮,什么都不用发愁。前面几年我要是当兵去了就好了。”

李路不解释,说,“你胆子挺大的。”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你们要是我这个情况,你们也这样,都是被逼的。”梁广波道。

李路笑了笑,说,“说说你之前是怎么挂西河县北运菜公司的名义往省城发腌菜的。”

梁广波却是欲言而止,并且左右警惕的观察着。

张卫伟问,“是塞钱了是吧?那怎么今天被赶出来了?”

又是一声叹息,梁广波道,“你说,那么多干部,哪里喂得过来,今天那个干部,太贪心。”

李路了然的微微点头。

喝了两杯,李路对梁广波说,“我给你车皮,条件是你给我收两百吨北运菜。”

“啊!”

梁广波一下子懵了。

李路拍了拍他的肩膀,起身朝出站口那边去。

“哎哎哎,干部你别走啊,把话说清楚。”梁广波连忙站起来。

张卫伟拽着他的胳膊把他摁下来,道,“急什么,具体的我和你谈。”

“这”梁广波坐下李,满脸惊讶,“你们,你们不是部队干部?部队干部不做生意的吧?”

那可不一定。

张卫伟说道,“小波,我叫你小波没问题吧?”

“伟哥,这有什么的。”梁广波道。

论岁数,张卫伟与梁广波相仿,也许是因为大前门的原因。现在张卫伟也水涨船高了,醒宝是不抽了的,改抽一块五的大前门了。一块五啊,一家人一顿饭的钱。

“我跟你讲,我们科长有个好朋友是开公司的,港资合资企业懂不?”张卫伟说。奋远公司里面的股东里可没李路,已经全部变更为李家华。市府那边只给李路批了一个红星拖拉机厂,奋远公司虽然也是李路通过周秘书的关系成立的,但是代表人是余嘉豪。

梁广波说,“我当然懂,香港人开的公司嘛,省城有不少的。”

“确切的说是香港人和咱们内地人合伙开办的企业,在市府那里可是重点挂了号领导关注的,你知道吧?”张卫伟说。

梁广波眼睛发亮,“这么说你们能弄到车皮?”

他刚才可没听明白李路和张卫伟的对话。

张卫伟睁眼说瞎话,笑道,“车皮算什么。我问你,二百吨腌菜,要几个车皮?”

“两三个就够了吧?不超过四个,我敢肯定。”梁广波皱着眉头算了一下。

张卫伟继续忽悠,“这么几个车皮,一点问题没有。你可以用奋远公司的车皮嘛”

梁广波却是慢慢的严肃起来,表情有些警惕,道,“张大哥,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的。你,你刚才说,刚才那位干部是科长?”

“如假包换,只不过什么单位的,你就不用知道了。”张卫伟道,“当然,用奋远公司的车皮,是有条件的。”

梁广波问,“要多少钱?”

张卫伟却是反问,“你能一个月弄来二百吨腌菜吗?”

“一个月?”梁广波大吃一惊。

二百吨这个量绝对不算少,用最常见的跃进nj131前二后四卡车为例,最大载重三吨,让你超载到六吨,都需要至少三十三车次才能完成运输。如果是载重量为五吨的解放a141,照样按照超载一倍来算,也至少需要二十车次。

梁广波是知道这个量的概念的,平均下来一天要收购六吨多七吨,他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说,“弄不来,这个时间太紧了,而且,一户人家能有个几百斤腌菜,那都算是高产,太难搞了。再说,我也没那么多钱”

张卫伟做不了主了,他看了看已经走向出站口的李路,想了想,对梁广波说,“你先吃着,我去请示一下科长。”

说着就去了。

梁广波好一阵子都没回过神来——饭钱没给呢!

第077章 抢客

从北京西站开往陆港的列车是客货合一的,根据旅客和南运货物的数量来安排车皮。一般来说,旅客要少一些。

交通量、耗电量,是判断经济水平的最重要的两项基础指标,相对应的,更加发达的交通以及更充足的电力供应,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两项基础条件。

客货合一的列车足足花了四个白天五个夜晚的时间,才从北京西跑到陆港南。这样的耗时在三十年后是难以想象的,这样的交通效率,足以让大多数商品、农作物产品全部损失在运输途中。

而为数不多的从始发站到终点站的旅客们,走下列车踏在坚实的地板上的时候,都出现了恍惚的感觉,仿佛经历了跨大洋的航渡。

马金涛尽管才四十岁正当年,但是这一路下来,也是腰酸背痛痛苦得很,以至于那几大箱子的书籍,全都需要他的两位学生来肩扛背挑的。江豪侧身让过几名旅客之后,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根扁担,扁担上还缠着麻绳。

刘国兵吃力的把满满一箱子书从行李架上面拿下来,放下来的时候差点把腰给闪了。马金涛要帮忙,江豪连忙说,“老师您别动,我来我来。”

马金涛叹了口气,提了装细软的旅行袋让在一边,透过模糊的窗户打量着外面,却是已经能够感受到外面传递进来的高气温。此时的北方依然冰封雪地,而陆港地区却早已经进入了气温上升阶段,平均气温在二十五六度,偶尔会有那么几天正午的气温飙升到三十度。

刘国兵又从座位底下把两个更大的皮箱子给拖了出来,就这么几下都有些气喘喘的了,可见那俩皮箱子有多重。

“我来。”江豪示意刘国兵让开,用麻绳熟练的把最大的两个箱子给捆绑了起来,做了一个活结,然后扁担穿过去,一端一个皮箱子。

刘国兵看呆了,说,“江豪,可以啊。你什么时候准备的扁担,我这么没看到。”

呵呵笑了笑,江豪说,“昨天停车休息的时候,在贵港站那里和一老农买的,花了一块钱粮票。”

马金涛露出满意的笑容,“小江,没看出来你还有这本事。你以前干过农活?”

“老师,您忘了,我在北大荒待了可有两年多。”江豪道。

戴着副眼睛斯斯文文的,在同学刘国兵的印象中几乎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抬的江豪,出生江南知识分子家庭,同为工程大学研究生,日常生活里江豪是一个不太能干重活的人,就更少人知道他曾经在北大荒下过乡。

“江豪,你行不行,还是我来吧。”刘国兵可要强壮多了。

江豪扶了扶眼镜,说,“你没挑过重担,很容易闪了腰,我来吧,你收拾其他的,先和老师下去,我跟着走。”

马金涛指了指他,说,“你先试一试,两大箱子书,不下二百斤,不是闹着玩的。”

上火车的时候,他们师徒三人费了多大劲才把这俩大箱子弄上来。

江豪说,“老师,您放心,当年在北大荒,天天这么挑。”

说着,他就岔开马步,扁担往肩膀上一搁。行家里手一看就能看出来,他的扁担是斜着搁在肩膀上的,而不是与肩膀成垂直角度,这样扁担与肩膀的接触面积最大,承受力最均衡,而且更容易平衡重量,两手张开抓着麻绳,手臂、麻绳、扁担就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

站起来的时候稍稍有点费力,腰板直起来之后,江豪还轻松了掂量了一下,扁担被压得弯弯的,两端的大皮箱子轻轻的一荡一荡,却是十分的稳固。

江豪笑道,“老师,您看,没问题的。”

马金涛惊讶的点头嗯了一声,“没想到小江你还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走,咱们下车。”

师徒三人就大包小包的下了列车,江豪挑着担子跟在后面,迈着八字步,身体随着惯性一上一下的,娴熟得很。会挑担子的懂得什么样的姿势最节省体力且最不容易受伤,不懂的寸步难行。

刘国兵此时就很佩服江豪,两相对比,刘国兵可比江豪强壮多了,但是他就很难挑起这样的胆子悠哉悠哉的走。

出站口围着好些人,不断的高声喊出各种地名。那些人都是这两年才出现的私营客车的司机和随车人员,趁着第一波春风,一些会开车的就想办法搞来客车,开始和国营汽车公司抢起了生意。

旅客出来,他们一窝蜂的上去生拉硬拽,先把人给控制住,一边语速飞快的询问目的地一边硬生生的往自己家车那边拖,看见行李多的,直接把行李抢过来,就小跑着扔到车上去,你就只能跟着走,除非你不要了行李。

马金涛三人一出现,立马就成了这些人重点关注的目标。行李多,穿着得体,一看就是大水鱼,不狠狠下刀怎么行。

起码有三拨人冲过来,操着方言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通,发现马金涛他们没什么反应,立马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又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通。马金涛他们压根插不上话。

一名中年妇女上来就架着马金涛的胳膊,顺势的把他提着的旅行袋半接半抢的夺过来,马上出现个年轻小伙子,中年妇女一递,那小伙子配合默契的接过旅行袋就往那边一台破旧的轻型客车跑,马金涛下意识的追上去,中年妇女眉开眼笑的顺势的就架着他一边挡住了其他来抢的人,一边的问马金涛的目的地。在中年妇女身边至少还有两人在打掩护,挡住了其他抢客的同行。

江豪和刘国兵见状就急了,刘国兵赶紧的追上去,正和对方的意,却不料半路就被其他客车的人给拦截住,忙声问,“同志同志,你要去哪里,我们那个车很多地方都到的,是要光明厂吗,我们那个车又快又舒服,来来来,坐我们那个车。”

听到光明厂几个字,刘国兵一愣神,下意识的说,“是,我们是要去光明厂。”

“那太好了,我们的车就从厂门口过的,来来来。”这拨人抢过行李就要走。

和中年妇女一拨的一看,那怎么行。很明显这仨人是一起的,到嘴里的肉怎么能被其他人抢走!其他人马上放弃了其他客人,飞快的就把这一波人给围住了,也就把刘国兵给围在了里面,双方开始吵起来,继而推搡起来。

刘国兵哪里见识过这样的场面,顿时都慌了。

那一边的江豪,有两人要过来接他的担子,他放下来紧紧抓住麻绳,那两人一个人一个就要提起大皮箱子走,只要行李走,就不怕旅客不跟着走。结果他们差点没被闪了腰。

“我说兄弟,你这箱子够沉的,装的什么东西。”一穿喇叭裤的青年就问。

江豪指着他们,“给我放开!那边是你们的人吗,你们这是干什么!怎么能这样拉客人!”

根本没人听他的,场面乱成一团,马金涛那边的两拨人都要开始动手打架了。为了争一个客人,动手打架甚至持刀弄棒开干的事情,一点也不稀奇。这年月搞运输的,尤其是客运,争夺客源那就是靠打,直到一方服软退出某条线路。

一辆敞篷212吉普车风驰电掣的冲过来,狂摁着喇叭硬生生的把人群给冲散,副驾驶那里站起来个人,冲着大家吼了一句,“都他…娘…的…给老子住手!”

第078章 什么都没有,除了钱

众人顺着声音看过去,部队的车部队的干部,都下意识的松开了手,扭打在一起的也都赶紧的放开,手足无措的赶紧的好生生的站好。

民众也许对政府人员、公安干警只会心存恐惧,但是对军人,是敬畏,尊敬而畏惧。这会儿西南那边还在陆陆续续的打着仗呢,陆港地区的所有适应男性公民,自从前几年参与了民兵民夫登记,就一直没有取消掉。打起大仗来,这里就是前线战区,一点玩笑是开不得的。

光明厂为什么还保留着那么庞大的民兵编制以及装备了那么多重型装备,不就是因为所处地区的客观环境所决定的吗?

李路扫视了一眼,高声问道,“请问哪位是马金涛马工?我是光明厂保卫科李路!”

被挤了一头汗的马金涛终于是出了一口气,连忙的举起手喊道,“李路同志!我是马金涛!”

李路连忙下车跑过去,人群自动的让开一条路,哪里敢挡着部队干部的路。

“马工,我来晚了,让你受惊了。”李路紧紧握着马金涛的手抱歉的说道。

马金涛苦笑着摇了摇头,看了看身边的那些人,说,“陆港人民的热情我是你真的有些吃不消。”

尴尬的笑了笑,李路的目光扫向了手里拎着马金涛行李的几个人,那几个人连忙的放下。马金涛指了指那边的客车,说,“我的旅行袋被他们给放到车上了,里面有不少重要文件资料。”

不用李路吩咐,张卫伟立马去了,之前那个小伙子哪里敢反抗,乖乖的拿出来。

马金涛指了指那边被围困着的江豪和刘国兵,道,“那二位是我的学生。”

李路扫视了一眼人群,高声喊道,“都散了!行李都给我放下!”

众人尽管心不甘情不愿,但显然没人敢以身试法去和部队干部对抗,赶紧的放下手里的行李,也不管是谁的,纷纷的作鸟兽散。

之前也深陷这种汪洋大海的旅客赶紧的把失而复得的行李拿回来抱在怀里,向李路投过来感激的目光。这年头,下了火车要顺利离开火车站,等于打一场遭遇战。运气不好的丢这丢那的也是不少的。

江豪和刘国兵重重松了口气,这才感觉到出了一身的汗,不但是天气热,还有紧张焦虑的因素。

张卫伟把马金涛的旅行袋交给李路之后,帮着江豪和刘国兵把行李和箱子什么的装上车。看见他一手一个拎起那两个大皮箱子,江豪都惊呆了,这力气一拳打出去,可不得把人给打飞出去。

简单认识一下,一行五人上车,212的后备箱很小,所幸是敞篷的,马金涛他们的行李堆得高高的,用麻绳给捆绑结实,212就屁股重车头轻,后轮被压得低低的,前轮则给人随时可能离开路面的感觉。

就这么着,张卫伟开车,212吉普哼唧哼唧的喘着气一路往光明厂那边回。重量太重跑不快,后轮碾过的泥土路面,扬起一阵阵浓厚的灰尘,看着像大漠之中的一道滚滚孤烟。

李路一路上给马金涛介绍着陆港,看见马金涛在脱厚厚的棉衣外套,便笑着说,“马工,陆港这边入夏比较早,夏季会从三四月份一直持续到十月份,和北方那边的天气相差是很大的。”

“几乎跑了半个地球,气候的变化自然是剧烈的。”马金涛微微笑道,“小李,你的拖拉机厂搞得怎么样了?”

李路知道马金涛是不关心拖拉机厂的,而是关心挂在拖拉机厂里的材料研究所,他有些尴尬,笑了笑,依然是厚颜无耻的说道,“马工,实不相瞒,材料研究所现在就是一栋二层的小楼,刚刚完工,其他的还什么都没有。您知道,除了充足的研究经费,我这什么都没有。”

这话一出,张卫伟都有点忍不住要尴尬——老大您说话能谦虚点么?

穷得只剩下钱了。

江豪和刘国兵有些瞧不上李路,一开始的印象还挺好,挺有气质的军工厂干部,这说着说着,那股铜臭味就出来了。不过他们也知道,他们的导师之所以狠心放弃之前的一切跑到这里来,唯一的目的是可以更好的做研究,做研究就得要钱,很多很多的钱,这个满身铜臭味的年轻人,却是能够给予他们充足经费的人。

心里不矛盾那是假的,马金涛那么多学生,愿意跟着过来的,仅此二人,这里面需要下多大的决心可想而知。

放着好好的公家单位不干,跑几千公里到这么一个私营拖拉机厂工作,那不是脑子有病就是吃错了药。

马金涛的脸色有些难看,道,“什么仪器都没有?”

李路笑着点了点头,道,“马工,你们一路过来一定很累的,先休息,休息好再谈。住的地方安排好了,就在拖拉机厂里。原来那里有个码头,有一座平房,重新装修了一下,环境还是不错的,离材料研究所的二层楼就几百米的距离。”

来都来了,再怎么着也得先了解清楚所有的情况。马金涛只得叹口气,“好吧,晚上再好好谈一谈。”

很显然,如果条件不能让马金涛满意,李路敢肯定,他会带着俩学生立马走人。

李路既然不担心,自然是有了充分的准备。马金涛推迟了到达的时间,正好给他更多的准备时间,如果按照之前说的时间过来,恐怕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遑论二层小楼的材料研究所。

在江豪和刘国兵眼里,住的地方环境不是一般的好。

距离码头栈桥差不多五百米,一个独立的复合式平房,一半是平定的混凝土钢筋房顶,上面就是个小平台,另一半是拱顶的瓦砖屋顶,通风更好夏天更凉爽,门字形的整体布局坐北朝南,周遭的地面明显的是用肥沃的泥土换了一层,栽种上了许多树木和花草。尽管周遭很偏僻,但这里拉了电线,经过严谨布局的电线杆正在陆续出现在整个厂区里。几百米外,那栋被当做材料研究所二层小楼边上,一座直接连接码头的巨大厂房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

舒适安静的农家院子和生气蓬勃的建筑工地现场,让马金涛师徒三人感受到了蓬勃向上的劲头,这里洋溢出来的冲劲是在国营研究所里所感受不到的,他们有点喜欢这个红星拖拉机厂了。

第079章 迷离之夜

如果不是前几天收到了杰克的电报,李路还真的没什么把握让马金涛心甘情愿的留下来——除了研究经费,还必须得有足以打动他的实验仪器、相关的制作设备。

李耀光带着几名工人忙里忙外的帮着把马金涛师徒三人的房间给收拾出来,各种家具家电亮瞎了没有见过世面的江豪和刘国兵的钛金狗眼。

电视机是见过的,十九寸的进口彩电却第一次见;洗衣机是没见过的,而且还是进口的松下牌,还那么大;电冰箱也是见过的,但是每个房间配备一台那么大的立式冰箱是没见过的

百兴村手艺最好的木匠手工打造的全套家具,选用的都是琼海那边过来的上好黄花梨,造型是李路亲自设计的,古典而更人性化,除此之外,在共用的大客厅里,摆上去的是用上好藤条手工编制而成的全套家具,甚至餐桌都是。

黄花梨木的价格让李路一口气弄了五十吨过来,用来制作房梁。除了住人的房子,厂房的房梁都是使用粗大的黄花梨木来制作而成的。这在三十年后,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进口的东芝造白灯亮起来,客厅里犹如白昼,光亮比发出昏黄灯光的普通钨丝灯要亮堂得多看起来要舒服得多。

这样的居住条件,和马金涛他们之前住的单位房比起来,是天差地别的。江豪和刘国兵差不多已经被这样的环境给说服了,住的地方都这么的高,做实验的条件又会差到哪里去。

他们是意识到,那个李路科长没有吹牛逼,是真有钱。

裴磊和马金涛在客厅里叙旧,他们俩到处的看看不够,刘国兵低声的说,“那李科长是军工厂干部,他怎么敢经商,胆子也太大了。”

江豪抚摸着一米八大床上崭新的被褥,屁股一下一下的往下坐,睡宝弹簧床一下一下把他弹起来,他道,“这床太舒服了,哎,我对象要是知道这里条件这么好,肯定不会和我分手。”

“得得得,那样的对象你就算了吧,老师不是也说了吗,还年轻,事业为重。”刘国兵拍了拍江豪的肩膀,安慰道。

江豪点头说,“我知道。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说那李科长,他经商就不怕被处分吗?我觉得奇怪。”刘国兵压着声音道。

江豪说,“听老师说,他这个拖拉机厂是当地市府批准成立的,单位已经是允许的吧。”

“不知道,跟咱们没关系。”刘国兵道。

张卫伟敲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