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1981-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事主不追究了,刘向阳你就回去吧,以后长点记性,欺男霸女的事情别再干了,不然出事了你爹都救不了你!”梁红兵冷声说道。
这话一出,李路倒是愣了。他刚才那么说,是感觉梁红兵这人不错,怕梁红兵不知道刘向阳的背景,无意中得罪人家老爹以后恐怕会有小鞋穿,这才说不追究。
没想到,梁红兵心里倒是跟明镜似的。
另一方面也说明刘向阳他老爹的威慑力实在一般。
说实在的,区府办公室主任,梁红兵还真的没放在眼里。眼下政法机构重建没两年,自己在部队的时候已经正团干部,屈尊小小分局刑警队长是暂时的事情。
刘向阳如蒙大赦,连道谢都忘了,起身就要往外走。
“等等!”
李路站起来。
刘向阳浑身一颤,却下意识地站住了脚步。可想而知,以后在他刘向阳心里,李路就是一个阴影,杀神一般的阴影。
“转过来。”
刘向阳心惊胆战地转过来,弓着腰,看都不敢看李路。
“回去告诉你爹,我是最高统帅部表彰的战斗英雄,一等功臣,他要是再打我老宅子主意,自己先掂量掂量。滚蛋吧!”李路挥了挥手。
刘向阳屁都不敢放一个,战战兢兢地滚了。
这时,李路才露出笑脸,走过去和梁红兵握手,“梁队长,谢谢你的深明大义。”
“这话就不对了嘛,我也是秉公办理。”梁红兵说道。
李路说,“这事因我那老宅子而起,我爷爷是四野南下干部,解放后那宅子是分给我爷爷的,我回来后,组织考虑到我的情况,就把宅子还给我。不过相关证明还没办理,为了避免以后麻烦,这些证明之类的还是要抓紧时间办好。我十六岁就参军离开了陆港,刚回来不了解情况,想请梁队长帮这个忙。”
无论如何,事情还是要解释一下的,顺带着交个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这要是原来的李路,显然不懂这么做,可现在的李路是个混合体,前世的少将情报官,就行政级别来说等同于省部级干部,为人处世什么的,虽然年轻,但也是熟络得很。
“这事简单,走,我带你跑一趟!”梁红兵爽快地挥手。
梁红兵对这李路感觉有些奇怪,从前线回来的老兵,一个比一个粗鲁,像李路这样说话的可是一个没有。说话的水平都赶得上大学教授了,让人听了很舒服。
有了梁红兵的帮助,101号院的产权证明什么都很顺利地办了下来,整个过程都没用半天时间,让李路不得不感叹办事的效率之快。这跟他的身份有关,战功赫赫的退役军人,谁敢磨洋工?
现如今可不比后世,军队刚把越南猴打趴下,军队的声望如日中天,军人的社会地位正处于一个后无来者的高度。
现在的军人地位,要到98抗洪以及08抗震,那个时期才有得比较。
这些事情办妥之后,他才踏实下来。
尽管有着穿越人士的优势,但是他和父母亲失散多年,爷爷更是生死不明,亲戚更是一个没有,在陆港的养父母也在他参军那一年被带走不知道去了哪个农场进行改造,说到底,他心里没有安全感。
说起来,爷爷如果还在世,今年也是差不多七十岁的老人了。
今天刘向阳上门,明天指不定谁就上门来了。再过几年,百兴生产大队拆迁,整个百兴生产大队会变成陆港的绝对中心城区,101号院子的价值凸显出来,会有更多的人嗅着味道找上门来。现在先把产权什么的明晰了,以后少很多麻烦。站住了法理这个脚,再以暴制暴也是有话可说的。
办完事之后已经是中午,上了212吉普之后,梁红兵说,“小李,赏个脸,老哥请你喝酒。”
梁红兵快四十岁的人,和才二十岁的李路称兄道弟倒也不显得突兀,毕竟有着同为军人这个背景。
“那怎么行,你帮我了这么大的忙,应该我请你。”李路说。
“哈哈,你可是战斗英雄,统帅接见过的人,让我沾沾光,别推了,走着。”
李路也就不再争,身上的天大荣誉的确是附身符,只要不杀人放火,去到哪都是特权。
当然,他没有告诉梁红兵,大平同志还跟他合影了,题了字。
第005章 想当警察吗?
八十年代的物质是严重匮乏的,当然不能去和五六十年代相比。
相对而言,陆港这个沿海城市是比内陆城市,在各方面是要丰富许多的。眼下是1981年,不出意外的话,三年后陆港会成为十四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之一。这可是仅次于特区的政策待遇。
虽然还有三年时间,但李路静下心来观察这个城市的时候,是很明显地感受到了表面之下蕴涵着的市场经济的爆发力。
其他的不说,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私人饭馆就不少。这玩意儿要搁内地,没准政府就上门抓人了,投机倒把挖社会主义墙角看弄不死你丫的。
人们的眼睛不再是一板一眼,而是多了一些飘离,不再盯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开始向钱看。
发展经济付出的代价之一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崩塌,然后重建,形成新的社会价值观系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都依然在一个重构的过程里。
改革开放的浪潮从南方沿海登陆,一直向北向内席卷。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南方沿海地区已经光明正大地各种私营企业雨后春笋冒出来的时候,内陆以及北方地区还只能偷偷摸摸放不开手脚。
之于李路,陆港显得陌生,毕竟在他的记忆里,只有四年前的陆港,那还是1977,他十六岁,直接就进部队当了大头兵,两年后随部队参加了反击战,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撤离战区,而是留下来参与更加残酷的轮战。后面两年几乎是在前线上度过的,印象更深的,只怕是闷热的充满危险的热带雨林。
而关于后世陆港的记忆,也不多,仅有几回陪妻子回家,以及从妻子口中听说到的一些关于她家乡的事情。
更加刺激他眼球的是,所看的景象基本是灰白色调为主,人们的穿着,建筑物的样式与颜色,单一色调,还有那碧蓝得令人发指的天空,都在强烈地与后世的五颜六色的城市印象形成了反差。
路边小饭馆,梁红兵招呼着老板上菜,农家自酿的米酒倒了两杯,笑道,“刚回来的时候我也一样,看哪都觉得新鲜。我在部队干了十八年,遗憾的是开战之前转业了。”
他自以为能理解李路初回地方的心情,却不知道李路在拿入目之处与后世的城市相比。
“从某个角度来看,你运气好。”李路端起米酒端详着,这玩意儿他没少喝,每次陪妻子回娘家没两三斤是不行的。
梁红兵却是没有在意李路说话的语气,而李路也没有意识到说话的时候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少将情报官的角度,而不是退伍大头兵。
梁红兵摇了摇头,举起杯子,“来,退伍老兵敬战斗英雄!”
李路和梁红兵碰杯,“梁队长你太客气了,我先干为敬。”
二两杯一口闷。
下酒菜陆续上来,这个年代饭馆的菜通常有且只有两个特点,分量足油水多!
大鱼大肉,讲的就是个荤腥,青菜?没谁下饭馆点青菜的。就如同现如今的地瓜叶还是喂猪的,而后世的地瓜叶一度卖到了十几块钱一斤。李路食指大动,占据了这个李路的身体,也继承了他的大饭量。
二十岁,说是正在长身体也是不过分的。
一阵风卷残云,李路顺带着把早上缺的食物给补充了回来。填饱了肚子,这才慢慢的推杯换盏。
“老弟,不介意我叫你一声老弟。”梁红兵的一张黑脸透着红。
李路连忙端杯,“梁大哥你客气!我干了!”
此时李路才发现,年轻人的冲劲没有随着原先主人的意识消失,这很好。
“哈哈!”
梁红兵给李路倒满酒,说道,“你是战斗英雄,分配工作肯定差不了,怎么样,有着落了吗?”
这话是一点没错,给地方政府十个胆子也不敢委屈战斗英雄,如今军队的声望如日中天,李路又是殊荣之下的功臣,全国全军典型模范人物,不给安排好,那才叫脑子让门夹了。
“我还没来得及去民政办手续,也不知道分到哪里去。”李路摇头据实说。
梁红兵心里一喜,说,“有兴趣到公安局来吗?直接进刑警队,编制我给你解决。”
这个时代的公务员,确切地说还没有公务员这个概念。在政府机关工作真真的不算什么吸引人的事情。大行动结束没几年,到处都是机构重建,可以说这个时代是政府机关最弱的时候。
八十年代,社会地位最低的是公务员,更别说政法系统的公务员!
别看梁红兵大包大揽的,如果李路身上没那俩天大的功勋,他绝对不敢说这个话。
毕竟在官本位国家,不管哪个年代,进政府机关工作还是有些难度的。单单是一个党员身份就卡掉了很多人。这个时代的党员还没有后世那般多到满大街都是。
当警察,单从收入层面来说,李路敢说,随便大街上拉几个人问,肉联厂和公安局,选一个,十个人有九个会选择一个月开五十多块的肉联厂,剩下那个也许是真的想当警察。
这年月,有点能力的都想往企事业单位钻,尤其是国营工厂。
公务员工资多少,三十多块。在十块钱对农民以及一部分城镇居民来说是巨款的年代,一个月多拿二十块钱,意味着生活质量上升了一个档次。
还经常拖欠!
二十一世纪的人可以想象公务员工资被拖欠吗!
这个时候的工人工资是最高的,什么律师医生全都不够看,知识分子还没完全摆脱臭老九的定位,公务员更是在工人面前抬不起头来,那叫一个惨字得了。
什么叫做无产阶级革命。
而且,现如今的大环境是什么,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十亿人的目光,从这时候统一转向一个方向——赚钱。
当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国家的活力被激发出来,爆发出来的威力是非常可怕的。
李路这个情况,基本上可以说,只要他愿意,陆港公安局是很愿意接受这样一位战斗英雄成为公安干警的,应该说,那是要重点欢迎的!
不但是公安局,就李路这个身份,包括市府机关,他是可以随便挑的。
梁红兵也就是顺水卖个人情,他如果看不出来李路的潜力,那就真是十几年兵白当了。李路的功勋就是他最厚的政治资本,如果是部队,四十岁跨入将军的行列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现在搞好关系,怎么看都只有好处没坏处。
他却是不知道,对于日后走什么路,李路心里已经有了明细的规划。
李路道,“我对扛枪穿制服没什么兴趣了。”
说着露出一丝沧桑的笑容,举杯和梁红兵碰了一下,自顾扬脖干了杯子,鼻孔重重地喷出酒气来,又给自己满上,说,“78年底,我随部集结边境,搞了三个月的战前训练。七九年一月十七日,枪炮一响,就是两年。整整两年,我所在的连队打残了七回,我身边的战友换了一茬又一茬。我活了下来。那两年我把这辈子应该打的仗都打了,把该杀的人都杀了,够了。”
前世今生,这一方面李路都是内心感慨,他三十八岁成为少将也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罕见的特种兵出身的情报将领!
梁红兵无法体会李路的心情,但他分明能从李路眼里看到了洒脱。那是经历了太多生死而出现的洒脱与漠然。也许对于其他退伍兵来说,进入公检法系统工作有着超强的吸引力,但对李路来说,恐怕反之。
李路选择退伍回来已经很说明问题。
“老弟,没二话,你想进什么单位,给老哥吱一声,我豁出去了也要帮你这个忙!”梁红兵大手一挥,有力地说道,他也许被感染到了,不为什么,就冲眼前这年轻人在前线待了足足两年!
李路与梁红兵碰杯,带着酒气吐出几个字:“当工人,平平淡淡过日子,不管待遇不管职位,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我就心满意足。”
“光明拖拉机厂怎么样!”梁红兵豪气冲天。
这话一出,李路一下子愣住了。
光明拖拉机厂是全国排名靠前的拖拉机生产厂家,是生产坦克第一坦克厂下属的陆港分厂,代号9527工厂,是陆港的头号军字大厂,就算是在省内,都是名声赫赫的大工厂。
据说准备移交地方,成为省属企业。
李路很惊讶地看着梁红兵,第一个反应便是,梁红兵凭什么卖自己这么大一个人情?
如果说之前梁红兵的建议有那么一点顺水推舟甚至带着点坑的意思,那么这一回就是实打实的卖人情了。如日中天的新工人工资能去到一百块的拖拉机厂是那么好进的吗!
看出了李路的疑惑,梁红兵哈哈大笑,“这事包我身上,喝酒!”
“干!”
第006章 光明拖拉机厂
光明厂是模仿苏联工厂建设的大厂,整体布局条条块块非常规整,厂房高大威猛,办公建筑和生产建筑颜色分明一红一灰。这个年代的人们,站在那里仰视这些高大的建筑,通常会在想——这是怎么建造出来的?
主体建筑是五座高大的车间,一字排开,其他附属建筑围绕它们而建,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整体上都是最短的,提高生产运转效率。
厂外是多年不变的乡村,随着季节轮换而变化的庄稼,袅袅的炊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涩难懂的方言。而一墙之隔的厂内,却俨然是城市景象,自成体系的小世界,整齐的厂房和生活区整齐的楼房,医院和商店,甚至有自己图书馆和电影院。穿着整洁紧跟时尚的工人,扑面而来的各种口音的普通话。
恍若两个世界。
斑驳墙面上“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的标语下,沙沙地广播播放着《咱们工人有力量》。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
新任保卫科副科长走马上任半个多月了。
光明拖拉机厂是个大厂,职工六千多人,加上家属和不在编的合同工有近万人,光是在市区里的家属大院就有两处。工厂占地面积近五千多亩,一旦移交地方,就是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国营工厂,自成体系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综合了生产研发居住生活的社区。
以李路的身份,入职光明厂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想一来就当官,那是不大可能的。尽管梁红兵没有找过李路,但李路知道,毫无疑问是梁红兵使了力气。这让李路很有些惊讶,梁红兵只是一个分局刑警队长,按理说来,是没这么大能量的。
不管如何,李路记下了这个人情,心里也打定主意好好的结交梁红兵此人。
李路的入职没有引来什么波澜,想想,那么大一个厂子,可以说每天都有人入职离职。就像一颗小水滴滴入了大水塘里,也就引起了保卫科的一些动静,但没几天就恢复如常。
光明厂的保卫科正式职工有八十多人,有几乎一对一的合同工,小二百号人马,能用的人手比市公安局的都要多!
更让李路乍舌的是,光明厂的保卫科科长以及教导员是货真价实的现役军官!他们还兼着光明厂预备役营的营长和教导员,五位副科长当中,有三位是现役军官,另外一位是厂办副主任兼任,只有李路一人是职工。
李路看过光明厂民兵营的动员编制表,一旦按照编制表动员起来,光明厂民兵营哪里是什么民兵营啊,简直就是他娘的火力比现役部队都要强悍的机步团!
光明厂是正儿八经的军工厂,就算到了现在,也还没有完全的与地方交接完,从保卫科的干部配置就能看出端倪。
光明厂是生产什么的,生产坦克装甲车的!转型生产拖拉机还不到三年时间。
光明拖拉机厂保卫科副科长绝对的牛逼。
光是李路直接管辖的三队,手底下三十多号人枪,装备的是56式冲锋枪,59式坦克三台,63式装甲车五台,212吉普车两台,解放卡车两台……
别怀疑,这就是光明厂保卫科的装备。
现役陆军步兵连队装备了什么玩意儿他们就装备什么玩意儿。
这还不算什么,光明厂有预备役营,民兵营,机步营!不是什么步兵营!正儿八经的装备坦克装甲车大口径火炮的机械化合成步兵营!李路还兼着民兵营副营长的职务!
当然,预备役营实际上和民兵营是一个架构两块牌子。李路了解到,几年前,光明厂的预备役营的前身是预备役团,是他…娘…的团级部队,预备役,不是什么民兵!
绝对的吓人。
战备库房里存放着更多地59式坦克、63式装甲车以及59式57毫米口径高射炮以及59式100毫米口径高射炮……
通常以民兵营的名义来管理训练,预备役部队毕竟性质上有些敏感。
民兵营下辖三个装备装甲运兵车的步兵连与两个坦克连,还有一个高炮连,一个地炮连{对地打击的火炮}。这哪是什么民兵部队,而且从编制的装备和人数来看,哪里是什么营,都他娘的赶上步兵团了。
而且,所有的装备都是光明厂自己能够生产的,连著名的苏式D30火炮都能生产!
绝对令人哭笑不得。
没想到华夏帝国事实上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居然隐藏在光明厂里。
至于操作这些武器装备的人员,那简直不要太简单——全都是自己生产出来的,包括实验什么的都是自己做的,能玩不转吗?至于弹药什么的,那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了。
国企大厂最终死在高大全上,但谁也不能否认高大全的国企大厂在特殊环境中的强大的生命力。
李路直接就能肯定,就算陆港地区没有驻军,若是有敌军登陆上来,光是光明厂这个过分超编的民兵营就能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的。
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来保卫科的权力很大,因为保卫科的另一块牌子就是光明厂民兵营!
李路就兼着民兵营副营长这个职务。
头衔很多,但人还是那些人,除非爆发战争。
光明厂的一车间还在生产坦克,安南战事之后,损失了很多装备,62式轻型坦克损失惨重,于是光明厂最重要的一车间还没来得及转产拖拉机,就接到了恢复生产59式坦克的指令。
62式坦克在战争中暴露出了一个很致命的问题——装甲太过薄弱。因此部队需要大量补充59用来替代原先装备62式轻坦的部队。而59式坦克因为是中型坦克,装甲防护力更好,在战争中如鱼得水,但是,59式太重,动力弱,无法很好的适应南方丛林环境。
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
要增强装甲能力就要增加重量,重量增加了,动力问题更突出,就没办法符合部队对机动性的要求。
李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光明厂顶多还有一年,就会完全停止生产坦克,然后彻底地移交给地方,留给他的时间是不多的。
第007章 哪个李副科长?
得知光明厂有自己的特种钢炼制厂,便到厂图书馆借了几本关于炼钢的书,一连好几天都在埋头看。他脑子里那个因为穿越而多出来的军事技术库,里面囊括了很多后世的重要技术资料。
比如后世很普通的轻量化特种钢,在现在就是一个还没有攻克的技术难题。
有了轻量化特种钢,就能够解决59坦存在的矛盾。
而李路的脑子里就有后世著名的练制配方,为了让这个配方到时候拿出来更加的顺理成章,不管李路愿意不愿意,他都要做到“在别人眼中新来的保卫科副科长李路是个学习积极分子整天抱着一堆技术书籍看”。
内保队,也就是三队,队长张卫伟是李路的直接下级,李路分管着厂子的内部保卫保密工作,妥妥的正管。
张卫伟是福省人,军工二代,父母是干了大半辈子的军工人,与苏交恶时期,大量沿海地区的军工厂迁内地,所谓的一线向三线转移,就随父母到了川省,当年组建光明厂,父母响应号召到陆港支援,就留了下来,张卫伟子承父业进了军工系统,不过却走的行政路线。
对比自己还要年轻六岁的顶头上级,张卫伟是半点瞧不上的想法也没有的。战斗英雄不是写两篇论文搞两项科研能获得的荣誉,那是要真枪实弹血红雪白枪林弹雨的从战场上拼杀回来的。
只是张卫伟对新任副科长同志是有一点不满的,搞行政的整天捧着技术书籍看,这又是几个意思呢。休息的时候经过副科长同志单身宿舍的窗台总是能看到他在伏案画画写写,是不曾见过他与谁吃吃喝喝的。
一点不像当兵的,你看科里其他几位转业干部出身的股长队长,哪天不是呼朋唤友吃喝,并不少请手下的人喝酒的。
一个多星期了,内保队还没吃过顶头上级一顿酒。
张卫伟有心提醒李路,要搞好关系,就得多和手下人联络联络感情。你初来乍到新官上任,就算是功臣那也不能这么搞孤立,以后工作怎么开展。
不过张卫伟是不太敢开这个口,每次和李路说话,总是觉得这位新任副科长同志不是退伍兵那么简单,说话神态动作什么的,像个大首长,有理有据,和其他军转干部根本不是一个路数。
暗暗地,张卫伟尽管对李路有些不满,但还是尊敬的。
张卫伟巡逻经过维修车间,技术科的刘向阳坐在马扎上低头看着直接铺在地板上的图纸,两手差点没要插脑子里去。罗师傅带着几位工人在另一角落抽烟聊天无所事事的,维修工位上停着一辆拆了一些零部件的坦克,七零八落的看着挺怪异。
那坦克张卫伟知道,从驻军坦克团拉过来一个多月了,坦克团的人几乎是天天来人催促,厂里的维修工作却是一直拖着。坦克团慢慢的也就没给厂部好脸色看。
原因张卫伟知道,当时据说厂里答应坦克团的一周交车,结果拖了一个月。搁谁谁急眼,人家坦克团好像就等着这台车回去搞什么模拟对抗训练呢。
厂部急了,天天催变成班班催,光明厂三班倒工作制度,一到换班,厂部的电话肯定就打到技术科询问情况。
原因很简单,问题出在技术科,技术科不但没能提供技术指导,而且连原版的俄文手册都看不太懂!
唯一熟悉原版俄文手册的技术科长裴磊到总厂开会了,没半个月回不来,工作就压在了技术科略懂俄文的技术员刘向阳身上。刘向阳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光明厂混得风生水起,在极度缺乏高知识人才的年代,大学生就是无所不能的存在。
面对俄文,他有些抓瞎了,面对t…62坦克,他更抓瞎了!
而且前几天刚刚被李路打击,心情正郁闷着,这会就更上火了。
肩膀被人拍了一下,刘向阳猛然一惊,正心烦着,扭头就要发火,一看张卫伟笑嘻嘻的脸,便连忙止住,勉强一笑,“张队。”
“怎么的,还没翻译出来。”张卫伟半蹲下去,递过去一支烟。
刘向阳接过烟看了眼,五毛钱的当地产醒宝,点上抽了口,佯作轻松道,“还差点。咱们这不比北方,北方懂俄文的人可多,咱们这几十年连毛子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厂里拿得出手的技术员就我一个,我也就是上大学的时候学过一点……再说了,就算翻译出来也不一定行,这个车不是咱们装备的59,而是老毛子的t…62,虽然大体一致,可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型号。坦克团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t…62……”
扫了眼图纸,张卫伟可不关心他们技术科的事情,随口问,“听说前段时间你出了点事,挨打了?怎么没给我说。”
张卫伟知道刘向阳的老爹是区府办公室主任,有意搞好关系,刘向阳呢则有些敬畏张卫伟这位敢直接对摸进厂里偷废铁的小偷开枪的主。
猛然想起李路那凶神恶煞的目光,刘向阳下意识地摇头,“没有的事没有的事,就是个误会。”
既然刘向阳这么说了,张卫伟也就不再往下说,自己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的。
安慰地拍了拍刘向阳的肩膀,张卫伟说道,“慢慢来吧,不行就等裴科长回来。”
“只能如此了……”刘向阳轻叹一句,一想到厂领导看自己那失望的神情,刘向阳就有生无可恋的样子,以后在厂领导眼里,自己这个大学生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了。
为什么上学的时候就不好好的多学一门外语呢,当时大学讲师里懂俄文的可是不少的,唉。
正要起身的张卫伟又看了眼图纸,准备说两句安慰话走人,忽然的目光顿了顿,随机重新蹲下去,定睛去看图纸。
上面蝌蚪一般的外文看着有些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这就是俄文?”张卫伟指着问。
刘向阳点头道:“是啊,俄文原版说明手册,这是总布置图,看看,天书似的,我也只能看懂一点。”
饶是焦头烂额了,刘向阳还是不忘了显摆自己的能耐。也的确能耐,整个光明厂除了裴科长,能看懂的就他一个,尽管不多。
张卫伟仔细地回忆了一下,眉头猛地跳了跳,脱口而出:“我想起来了!李副科长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书全是这样的字,他天天抱着看!”
又很不确定地说,“好像是一样的。”
又很确定地指着图纸,坚定地对刘向阳说:“没错!一模一样的!他还做笔记呢!”
刘向阳下意识地抓着张卫伟的胳膊,“真的?李副科长?哪位李副科长?”
张卫伟拍了拍刘向阳的肩膀起身,撂下一句:“我去帮你把人请过来看看!”
那边的老钳工孙江涛和几位青年工人听见这边的声音,连忙聚过来,狐疑地看了看刘向阳,又看了看匆匆远去的张卫伟背影,说,“李副科长?你们技术科来新领导了?”
刘向阳茫然地摇头:
“没听说啊。”
第008章 居然是T…62!
当领导好处多多,比如现在,底下人要站岗巡逻,李副科长同志却可以坐在办公桌前翻翻书看看报,没别的事,是可以这样喝茶坐到下班的。
李路当然不会浪费时间,时间对他来说是最缺的东西。他必须尽快拿出轻量化特种钢的配方,让光明厂造出使用新装甲钢板的59。
满打满算他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光明厂年底会彻底移交给地方,到那个时候,李路就失去了最后一次帮助国防军装甲力量升级的机会。
更轻的装甲更早的出现,带来的影响将会是全面的。
张卫伟脚步匆匆进来,敲了敲门。
“科长,技术科那边遇到点问题,刘技术请你过去看看。”张卫伟说。
李路抬起头来,合上书,马上就起身,顺手抓起武装带,一边往腰上扣,一边说道,“慢慢说别着急,你马上召集人手,说说情况。”
意识到李路以为是出什么安全问题了,张卫伟连忙说:“你误会了,不是咱们保卫科的事,技术科遇到点技术问题。”
抬脚要走的李路闻言,顿时一愣,“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找我干什么?”
一笑,张卫伟指着李路桌面上的俄文原版书籍,说,“坦克团那边拉了一台坦克过来,技术科和修理厂的人都没见过,长得倒是像59,刘技术说不太一样,维修手册什么的都是俄文,他们看不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