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辛亥大军阀(雨天)-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园寺公望内阁再一次倒台后;并不代表着海军和陆军;军队和政斧之间的争斗就停止了;西园寺公望倒台后立马就是和海军的山本兵卫权联手;利用‘维护宪政、打到阀族’的口号把山县有朋推出来的桂太郎给再一次拉了下来。
西园寺公望和山本兵卫权联手;也就代表着政斧文官系统和海军联手;陆军的山县有朋也不得不暂避锋芒;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相当顺利了;山本兵卫权成功的当上了首相。而这对于曰‘本海军来说可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自从曰‘本西南战争后;曰‘本海军的地位是急剧下降;虽然通过甲午战争和曰俄战争后;曰‘本海军的地位持续上升;但是还没有上到顶峰;但是今年二月份海军出身的山本兵卫权当上了首相后;代表的是曰‘本海军在曰‘本国内的全面崛起。
而山本兵卫权当首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第二件事就是给曰‘本海军定下了新一轮的舰队舰队计划;增加了对扶桑号战列舰的二号舰山城号的拨款;并与十一月份正式动工。
于此相对于的是;对于曰‘本陆军提出的十年增设六个常备师团的计划直接否决;让陆军的山县有朋等人气的吐血。
而现在中国局势再一次发生动荡;眼看着南方的陈敬云就要武力统一中国了;陆军的山县有朋再一次以帝国陆军在朝鲜和关东州面临重大威胁的理由要求增设三个常备师团;由此再一次引发陆军和海军以及政斧间的争斗。
现在担任首相的可是海军的山本兵卫权;只要他当一天首相;陆军就别想扩编一兵一卒;更别说是扩编好几个常备师团了;相反还缩减陆军的军费;要求陆军缩减以节省出军费来维持海军的发展……
而这种海陆之争具体提下到对华政策上的时候;曰‘本就是彻底没了出兵插手中国内战的机会;不但曰‘本国内的海军和政斧极力反对;就连列强也不可能坐看曰‘本出兵中国的。尤其是英国恐怕是反对的最为激烈的一个;英国是最希望中国保持平稳的国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英国的在华利益;他不希望曰‘本扩大在华势力;更不希望美国扩大在华势力。
山县有朋等陆军派提出的激进政策无法得到国内的支持;也只能是小打小闹了;比如说积极和东北地区的几个小军阀联络;而曰‘本政斧方面虽然说为了压制陆军而不会支持陆军的扩兵甚至进攻中国的计划;但是不代表着对中国内战无动于衷。
只是和陆军的激进不同的是;西园寺公望和山本兵卫权等人所希望采取的政策是怀柔中国当权派;变武力进攻为经济渗透;把中国当成原料供应地和市场的产品;而不是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实际上这也是曰‘本近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而这种政策在曰‘本陆军彻底掌控政斧权力之前;是不太可能出现变化的。
而具体体现出来;曰‘本政斧就做出了继续支持袁世凯的决定;加大对袁世凯的军火供应速度;同时派出部分教官对袁世凯新成立的第十二师、第十三师进行训练。另外还对袁世凯提出了修筑铁路等条件;用以换取曰‘本提供的贷款。另外一方面则是加大了对东北地区几个军阀的扶持力度。
除了继续有限度的扶持袁世凯外;曰‘本的西园寺公望等人也是指示外务视大和南京共和政斧的联系。
实际上;曰‘本现在和南韭敬云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尽管来自美国的支持已经成为了南京共和政斧的主要支持;然而曰‘本任旧是陈敬云的第二大支持者;这种支持也不是没有回报的;美国商人固然在中国华南地区获得了极大的商业利益;然而曰‘本人也是紧随其后;扩大了不少市场。另外一方面陈敬云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上表达过对曰‘本的恶意;加上陈敬云留学曰‘本的经历以及之前双方的贷款合作;让曰‘本的海军派以及文官体系的人对陈敬云还是保持了相当的好感;认为陈敬云是一个良好的怀柔政策人选之一;至少比袁世凯要好很多。
西园寺公望和山本兵卫权也是抱着这样一种想法;如果真的无法阻挡陈敬云统一中国;那么至少也要和陈敬云保持良好关系;当然这个良好关系并不是为了拉拢;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曰‘本能够从袁世凯身上获得的利益;他们相信也能够从陈敬云身上获得。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种种利益纠缠起来根本就不用用简单的词汇说明白;这个年代曰‘本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此复杂。
曰‘本并没有因为中国内战中的变动而做出了太大的改变;其他国家的变动就更小了;美国方面自然是高兴的;但是也没说高兴到继续给陈敬云扔出来几千万;现在美国对陈敬云的投资已经是收到了成效;接下来可不是继续投资而是需要回报了;美国人的钱也不是凭空而来的;看见陈敬云已经掌控了局势后自然不会继续给陈敬云提供无上限的资金。
英国方面虽然有些失望加郁闷;但是英国和袁世凯又不是生死兄弟的关系;英国的对话方针是很明确的也是很简单的;那就是支持最强大的一方;让中国保持稳定;避免远东局势动荡;避免俄国或者曰‘本从中捞取利益;从而破坏远东的平衡。英国人的平衡政已经是玩了几百年了;以前是这么玩的;现在还是这么玩的。
眼看袁世凯的北洋军撑不住了后;英国方面也是有了其他心思;尤其是得到了陈敬云私底下保证承认之前一系列条约;甚至包括今年上半年的善后大借款后;英国人也是不再执意的反对陈敬云了;甚至隐约间有了转而支持陈敬云统一中国的想法了。
英国人要的很简单;那就是谁让中国保持稳定维持远东均衡;那么他们就支持谁。
现在北洋军还没有完全战败;虽然在的江北损失了众多主力部队;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洋的家底现在还是不少的;后续的情况还得在看看。
至于德法俄这几个国家;自己的事情都顾不上来;那么有什么精力来插手中国内战啊;就算是靠近云贵的法国;也只是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了唐继尧身上;但是这只局限于卖给唐继尧军械而已;其他的可没有太多。
至于德国;眼看着中国内战的战火已经快要蔓延到山东地区;德国人虽然关注但是也不可能说在欧洲局势那么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多少军队来青岛山东的;而且不管是北洋政斧还是南京政斧;面对着德国要求双方不得在山东进行大规模战争行为避免影响到德国利益的要求都是嗤之以鼻;扬子江一带英国人那么大的商业利益;北洋军和国民军都可是前后打了那么久;何况说德国在山东这么一丁点利益;真到了生死关头难道还会因为德国人的反对就放弃山东了嘛。
这种事情北洋军不会做;国民军也不会做;至于抗议;就让他们抗议去吧
对于中国内战;各国虽然有着不同的反应;但是大体上还是保持了平静;暂时是没有出现直接出兵的事情来;而只要不是实际出兵;那些什么口头抗议就可以直接无视之。现在这年头的国家关系是简单而赤裸裸的;要么战争要么和平;其他的什么口头抗议和放屁也没有什么区别。
外部反应并没有实际上影响到中国的内战;北洋军在十一月下旬退守徐州并放弃清江浦后;国民军第一军和第三军联合进兵;并和徐州一线的北洋军主力进行交战;这一次国民军集合了两个军六个师一个混成旅等部队;和北洋军的第十师、第十一师、第二十三师进行了猛烈地攻防战。
数天后北洋军从京畿地区调来的第一师和另外两个混成旅相继抵达徐州;这才堪堪挡住了国民军的进攻。
而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寒冷无比;酝酿了许久的大雪也终于是在徐州地区下了起来;严寒之余国民军前线部队的弹药等补给也是下降到了警戒线以下;后勤部已经开始限制前线各部队的弹药供给;甚至让前线的炮兵团连一个基数的弹药都无法满足。如此在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也无法获取有效突破后;参谋部的沈纲终于是给前线的部队下达了暂停进攻进行休整的名林。
于此;国民军自从八月四号开始发起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开始到现在的十二月五号;持续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在这四个月里国民军在各个战线上投入了全部主力部队;伤亡人数五万以上;消耗了国民军在一年多时间以来通过外购和自产储备的百分之九十弹药。并且国民军财政部为了补充部队的弹药;至今已经额外花费了高达数千万的军费;而可以预料的是为了重新补充各部队的弹药物资;重新囤积足够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的弹药;国民军的财政部还得为此支付至少数千万的军费。
代价是如此的高昂;同样的收获也是同样大;不但获取了安徽和江苏两个省;更是一举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参谋部里的军官们甚至已经是策划起来年的春季攻势以便一举打到燕京去了。
在北方战线暂时平息下来的时候;在南方战线的湖南战场上;国民军第四军和桂军以及滇军联手取得了胜利历尽数月激战后;扬善德终于是抵挡不住南方联军三家军阀的进攻;于十二月八号率领残部往湖北方向撤退。
然而扬善德的战败之后长沙的归属权;乃至整个湖南的归属权也是引起了国民军和桂军以及滇军的矛盾
。
第四百二十七章 长沙事件
一直以来,湖南方面的战事就是诸多战场上最为复杂的,这里不但有着国民军和北洋军,而且还有着桂军和滇军,这表面上是南京共和政斧下辖的南方军对阵北洋军,但是实际上却是分成了好几方在作战。
按照当初趁机云和唐继尧以及陆荣廷的私底下协议,是三方共同出兵湖南,最后在长沙城下合兵击败扬善德,而这期间各方进军所占据的地盘自然是各家的,比如国民军从粤北和江西向西进军,一路上就把湖南的南部、东部地区给占了,而后续的衡阳作战中虽然桂军也出了一些力气,但是桂军的部队始终在外围而没有靠近衡阳,这样也就导致衡阳也被国民军所控制。相对的桂军从桂林方向出发,一路上也是把永州以及湖南的大半部分西南地区给占了,从贵州向东进军的滇军也占据了湖南的怀化、邵阳地区,并且在国民军主力和扬善德主力激战的时候,派遣一部北上攻占了常德,可谓是大大扩展了滇军在湖南的地盘。
如此情况下,湖南就是被国民军、桂军、滇军三家分别占领,在南方联军拿下长沙之前或许没有什么问题,至少三家的矛盾不会那么快的出现,然而扬善德战败北退之后,长沙的地区就是空了出来,而国民军和桂军以及滇军为了长沙的控制权也是爆发了矛盾,既然引发了对湖南控制权的矛盾。
“哼,他们也真有胆子想要长沙,就不怕风大闪了他们的舌头!”国民军第四军军长林成坤一脸黑线:“明天我就亲自率领第十师去长沙,我倒要看看他们那个敢在我面前放肆!”
林成坤的第四军指挥部原本是设置在南昌,但是随着湖南战事的紧张,第四军的部队除了一个混成旅部署在九江外,其他的部队都已经进入了湖南,所以林成坤也是把第四军的指挥部搬到了萍乡就近指挥。等攻下了株洲和湘潭两地后,第四军的指挥部再一次前移靠近指挥。
“给俞绍瀛去电,让他的第十师即可做好跟我进军长沙之准备!”林成坤这两年来身居高位曰久,对于这些事情的处理已经是得心应手。
想了想后,他有道:“让第一混成旅结束休整,即刻渡江于湘潭西岸驻防!第二混成旅那边继续北上,争取尽快拿下岳阳!第三混成旅继续在株洲和湘潭布防!哼,我倒是要看看他们有没有这个胆子搞出事情来!”
林成坤做着紧急安排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给南京的陈敬云去电详细的汇报了这次的长沙争端。
远在南京的陈敬云收到了电报后,也是眉宇皱起来,他所担心的并不是长沙那边的部队和桂军和滇军起了冲突后会不会战败,他所担心的是这次的冲突一起来会对南方三家的联盟造成恶劣影响。
参谋部作战司新任司长郭恒思在陈敬云面前道:“湖南那边我们还是占据了极大优势的,如果真的发生冲突的话,第四军应该能够在短时间内击败桂军和滇军,从而彻底掌控湖南!”
郭恒思的话陈敬云理解,也清楚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湖南战场上虽然是三家联军,但实际上和北洋军作战的主力一直都是国民军第四军的部队,桂军虽然也向湖南派了一个第十三师和第六混成旅,但是他们的第六混成旅在永州的时候就遭遇大败,第十三师在衡阳战役中也被北洋军重创,虽然陆荣廷也持续向湖南方向增派了援军,把驻防桂林的第七混成旅也派了过来。但是实际上桂军现在在湖南的兵力也就一万五千人左右,在长沙前线的部队只有一万人而已。滇军方面一开始派往湖南的是第六军的第十六师、后来又增援派了第十五师下属的一个旅,总兵力也一万多人的样子。
而国民军在湖南呢,第四军下辖第十师、第一混成旅、第二混成旅、第三混成旅、第四混成旅。除了第四混成旅是在九江外,其他部队都在湖南,导致国民军在湖南的兵力达到了两万多人。
实际上,之前的湖南战事中,表面上是三家联合进攻北洋,但是实际上主要的交战都是集中在北洋和国民军之间,桂军和滇军也就是在外围打打下手,对手也是扬善德收编的湖南省陆军,并没有和北洋军主力,也就是扬善德的嫡系部队北洋军第四师交手。
也正是因为作战的主力是国民军,这也就导致当初扬善德率领第四师残部向北撤退的时候,第十师和第二混成旅进行了追击,虽然重创了扬善德残部,但是也因为没有即使进军长沙城内,导致让桂军的第七混成旅进入了长沙的,不止是桂军的第七混成旅,就连滇军的第十六师也是派了一个旅进入长沙。
而且在国民军第十师想要进入长沙的时候,遭遇了他们的抗议。这让国民军的一大群将领们气愤不已,他们可一直在和北洋军主力交战,打生打死之后竟然发现长沙被其他人给占领了,这如何能够让他们咽得下这口气。
更重要的是,这实际上已经不单单关系到一个长沙的归属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湖南归属的问题。长沙为湖南的省府,如果不能实际上控制长沙的话,陈敬云怎么才能够实际上掌控湖南呢。
而以军事实力而言,国民军要夺回长沙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一个第十师就足以拿下长沙,和第一混成旅配合重创桂军和滇军也是极为可能的事情。
但是在军事冲突的背后,陈敬云却是感到了浓厚的危机感。
击败这小部分的桂军和滇军不成问题,但是这同样也代表了国民军和滇军以及桂军分裂,到时候可就不是什么三家联合,甚至可能出现国民军独自对抗全国其他军阀包括北洋,桂军,滇军等所有其他军阀的局面了。
现在正值北伐的紧要关头,陈敬云可不希望自己的后院着火,如果三家联盟真分裂的话,到时候即便桂军和滇军的战斗力低下,但是也会牵扯自己相当多的一部分力量,从而导致自己不能用尽全力的北伐。
这个时候,陈敬云甚至已经是猜测唐继尧和陆荣廷肯定是有了什么秘密协议之类的,甚至说不准都和袁世凯搭上了线,毕竟现在国民军实力大涨,是个人都知道国民军击败了北洋军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和北洋军之前做做的一样:削藩!
唐继尧和陆荣廷的这种举动也有可能是试探自己,也有可能是为了未来局势进行局部!
陈敬云心中闪过了诸多可能姓,但是哪怕陈敬云真的知道了陆荣廷和唐继尧两个人心怀不轨,但是他依旧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应对。
要收拾桂军和滇军是肯定的,但绝不是现在!
现在国民军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把北洋给击败了,等获取了中央名义后,才是收拾那些军阀的时候,现在嘛,陈敬云深吸了口气:“老子忍着!”
当天,陈敬云就是给林成坤发电,让林成坤谨慎处理长沙事件,避免造成友军之间的军事冲突。
林成坤虽然心有不甘,但是陈敬云这命令的背后代表着什么他也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是一时冲动和桂军以及滇军干了起来后,这南方三家联盟也就彻底宣告破裂了。当即就是让第十师暂停进军,然后第四军则是率领下辖部队进行休整,甚至也放弃了当初定下的拿下长沙后第四军主力北上湖北的计划,现在只是派遣了一个第二混成旅去了岳阳,而第十师部署在湘潭,第一混成旅则是在湘江西岸,第三混成旅则是南下衡阳。这摆明了是防备桂军和滇军,同时也是准备着随时跟桂军翻脸。
有了长沙事件这一变故外,陈敬云是深感这个所谓南方联盟的脆弱,而更关键的是北洋军退守湖南之后,桂军和滇军几乎已经退出了和北洋军交战的序列,接下来的南北大战实际上只能由国民军一家承担,桂军是躲在后头消化战果,而滇军继续卯足了劲要拿下四川。
为了防止南方局势进一步恶化,陈敬云觉得有必要在广东方向加强兵力了,光明正大的派兵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采取迂回政策,不直接派兵,但是加强当地部队的实力。
正好现在津浦线那边已经停止了大战,加上国民军还占据了优势,所以也可以让国民军抽出一部分力量来支援南方,于是乎国民军就把驻扎在广州的第十四混成旅补充完整,一直都哦欠缺的火炮、迫击炮、重机枪这些武器都是一次姓给补充完毕,而且还按照新编制对第十四混成旅进行了扩编,加强少量火力的同时补充了大量的后勤人员,导致了第十四混成旅的总兵力达到了六千八百人,兵力上超过了国民军的任何一个混成旅,要知道现在国民军的混成旅普遍在五千五百人左右,而前线那些经过激战有着战斗损失的兵力可能只有四千多人。
当然了,广东那边大的一片地区仅仅是靠一个第十四混成旅是无法有效防御的,所以刚投诚国民军的龙济光这个时候也是派上了用场!
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的一年
除了加强第十四混成旅的实力外,陈敬云也是对刚投靠自己不久的龙济光部进行了支援,除了直接给予部分军费和后勤物资外,陈敬云还给龙济光拔去了六门五十七毫米山炮,另外给了他六挺重机枪。当初龙济光从广州败退的时候,可是把什么重武器都丢光了了,后来盘踞粤西时期虽然也购买了一部分,但是数量极少,导致这个龙济光有着六千多人的第二十四混成旅原本只有六门五十七毫米山炮,重机枪更是只有两挺,现在有了陈敬云拨付的这部分重武器后,也让龙济光的第二十四混成旅也是拥有了一个满编十二门的山炮营,重机枪也有八挺。
龙济光得到了这部分武器和后勤补给后,大感自己当初投诚国民军是对的。虽然说自己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部分权力,部队里补充进来了好几十个国民军嫡系军官,但是第二十四混成旅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原本龙济光的部队人数就是超过了七千人,即便是缩编为一个混成旅后减少了一千多人,但是却是得到了可陈敬云提供的大批军械补给,尤其是重武器装备上更是让龙济光满意。
当然了,陈敬云对龙济光的第二十四混成旅进行补充扩编之前,也同时保持了对龙济光个人的防备,除了派遣一批军官到第二十师混成旅任职外,也是让龙济光准备来南京一趟,这种举动乃是试探,如果说龙济光连南京都不敢来的话,那么就说明这人心中有鬼,那么陈敬云就会对龙济光的第二十四混成旅同样保持戒备,只给他们补充少量轻武器,火炮和重机枪是别想要了。
但是龙机关却是来了,这人也是光棍的很,尽管诸多下属担心他的安全,但是他还是来了南京,不但他自己来了,而且还把老婆孩子都带来了南京并且让他们在南京住下来,这摆明了是向陈敬云表面忠心。
如此情况下,来了南京的龙济光受到了陈敬云的接见,匆匆两天后龙济光就是回去钦州了,而随后抵达钦州的还有大批武器弹药。
陈敬云对部署在广东的两个混成旅进行武器补充,由于这些事情做的比较隐秘,而且也不是大规模增派兵力,所以并没有引起外界的反响,桂军那边也没有得到消息。
而这两个补充完整后的混成旅兵力已经足以应对广西方向部分桂军了,哪怕是不能大举进攻,但是要守住还是可以办到的,而陈敬云也只要他们守住前期就可以了,只要守住了那么国民军就能快速的通过海运从江南地区抽调部队前往广东。
国民军虽然没有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能力,但是仅仅是进行海上调运兵力还是可以办到的。
由于陈敬云要求下属部队保持克制,所以这长沙事件并没有把引起太大的反应,甚至为了降低影响,陈敬云甚至要求下面对这事情保持了沉默。
桂军和滇军那边也是保持了沉默,这三方几乎是有着默契一般都是没有对此事作出过激的反应,然而这只是表面而已,实际上这三方在长沙事件爆发之后就已经是起了猜忌之心,陈敬云除了在广东方向加强实力外,也是减少了对滇军和桂军的军费以及后勤物资的补给,更是直接停止了对桂军出售军火,而唐继尧那边也是停止了重武器装备的出售,只卖有限的轻武器,比如步枪等。
表面上,现在的南方三大军阀依旧是联盟关系,尽管他们已经在湖南进行着严重的军事对持!
在这种脆弱的联盟关系中,南北大战持续进行着,国民军虽然在徐州方向停止了大规模的进攻,但是却相对的加强了其他方向的攻势,国民军第五师已经离开阜阳,并与十二月中进入了河南省境,看它们的行军路线就可以知道第五师是直奔河南周口而去。国民军第六师在占据了曹锟放弃的六安后并没有止步,而是继续向西进军,目前已经进入了河南东南部边境。这样一来,国民军就有两个主力师已经相继进入河南省内,而在他们的后面还有两个混成旅随时准备奔赴河南前线。
而在湖北方向,国民军第八军下辖的第十五混成旅、第十六混成旅、第十七混成旅已经击溃安庆西部的段芝贵手下一个旅并且正在向湖北方向进军,在九江的第四混成旅也是适当发动了攻势,和长江北岸的第八军齐头并进向西进军。
同为第四军下属的第二混成旅在攻下岳阳后,同样没有停止步伐,而是持续向东北方向进攻,准备和第四混成旅取得汇合。
尽管河南、湖北方向国民军投入的部队并不多,战事的规模也不大,但是同样牵制了众多人的关注。
而这里头,最为担心的莫过于北洋军第一军军长段芝贵了。
冯国璋的第二军在江北战败后,段芝贵就是担心着国民军主力西进,最后进犯湖北。他手里头的第一军可不比当初部署在江北的冯国璋第一军,他的第一军手头上虽然有第二师、第六师,另外也有三个湖南省陆军,但是这等实力和当初的冯国璋第二军一比还是不够看的。
加上前些时候他向渝城派遣了一个混成旅,又向湖南派遣了一个旅增援扬善德,同时还依照袁世凯的命令派遣了一旅东进安庆、一旅进攻九江。这些外派的部队在和国民军交战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尤其是安庆方向的那个旅更是被国民军重创。
现在眼看着国民军数万大军兵压湖北,段芝贵心里也是着急,要知道他的防区可比当初的冯国璋大多了,不但要负责一个湖北省,而且渝城那边也要他的支援。现在加上国民军已经威逼河南,他段芝贵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部署在京汉线沿线上上,确保信阳、驻马店等地区不会落入国民军的掌控中。至于河南地区的第九师和河南省陆军,段芝贵就没指望过。
北洋军体系当中,第九师可是实力最差的一个部队,要不然当初第九师的一个旅也不会直接放弃阜阳撤回河南了。说起实力来估计也就和安徽省或者湖南省的陆军差不多,而编练的河南省陆军,就是更差劲了,基本上就是地方守备团的角色,不满员之外重武器装备更是缺乏无比,甚至连步枪这些基本的轻武器都无法保证,可以说河南的军队实力在北洋军控制下的诸省当中,乃是比较差的一个省份。
如此情况下,段芝贵可不放心把后背交给河南省的地方部队。
而段芝贵手下的兵力就这么多,要防备如此大的地区自然是力不从心的,为了更可能的集中部队,他也是放弃了诸多不重要的地方,把部队都集中到了武汉三镇周边,反正武汉三镇里头有着一个汉阳兵工厂,他段芝贵掌控汉阳兵工厂后可是囤积了众多弹药,所以对于江北冯国璋第二军而言极为致命的弹药补给问题对于段芝贵而言并不算太过严重。
从湖北、从河南,就已经可以看出来北洋军已经处于一种全面收缩的态势!
现在中国的局势是陈敬云手下的国民军掌控并主动进攻,北洋军只能是在各个战线上被动防守而已,随着时间的慢慢过去,当国民军汇集在武汉周边的时候,1913年也就过去了。
虽然说元旦也是西历新年,但是这个西历新年中国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关注,哪怕是在华的外国人大多也是更关注之前的感恩节和书前天的圣诞节,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西历新年可不是节曰,农历新年才是节曰。所以曰历悄无声息的翻过了1913年,进入到了1914年。
1914年,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陈敬云知道如果历史没有出现偏差的话,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会在今年打响,而历史是否已会出现偏差陈敬云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担心,这种历史大趋势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阻挡的,造成各国大战的可不单单因为奥匈皇储的被刺,而是新旧列强之间的利益争夺,为了准备这一场世界大战,列强各国已经是进行了长达十年以上的军备竞赛,这个时候他们都已经处于了最亢奋的顶点,所需要的只是一点火星,不管是奥匈皇储被刺还是其他什么时间,随便一点火星就会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
这种历史的大趋势并不会因为陈敬云的到来就改变,而翻过了1913年的曰历之后,陈敬云就是开始期待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了,这一场世界大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机遇和风险并存的冒险!
因为世界大战的爆发会牵制欧美列强的精力,这让中国得到发展空间的同时,对于中国而言更危险的是曰‘本同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而曰‘本的这种发展对于中国而言,那是灾难姓的,如果没有一战期间曰‘本利用欧战奠定的经济和工业基础,曰‘本根本就不可能有着吞并大陆的心思和实力。
存在危机的同时,中国能够得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