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雨天)-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赵东云却不是他们,一直饱受威望不足的赵东云可是比较在乎舆论上的宣传,毕竟他不能和张之洞他们一样,依靠时间来积累威望,他如果想要时间内把威望提升上去,不说和当年的李鸿章,袁世凯他们相提并论,但是至少也得和王英楷他们相当的,要不然的话自己率领着军队杀进京师了,估计京师的民众还会问:赵东云是谁?
如今电报和报纸的兴起,完全可以让一些重要的讯息快速传遍国内外,所以起事以来,赵东云有事没事就发几封通电,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名字,让他们知道北洋里头,除了已经死翘翘的袁世凯外,还有他一个赵东云。
今天这一场演讲,也是类似计划的产物,就跟后世里想要出名的学着随便逮着某个名气很大的人叫骂一样,现在的赵东云就是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张之洞,通过大骂来刷名声。
而且赵东云这骂可不是骂张之洞为人怎么坏或者不对之类的,而是直接把民族败类、叛徒之类的帽子扣了上去,再牵扯到共和和异族帝制这几个敏感词汇后,引起舆论是必然的。
赵东云上午刚发表演讲呢,傍晚时分上海的几家报纸就是以赵东云的演讲发表了号外!
天津里的王英楷看着报纸上赵东云的演讲全文,面上露出了明显的笑意,这赵东云骂人倒是不留一点情面,而且说话又白又直,估计文盲听了都能知道张之洞是民族败类了。
赵东云的这份演讲内容,自然是迎合了北方利益阶层,甭管王英楷还是段祺瑞,他们都是欢迎赵东云举起旗帜反对张之洞的,而北方的工商阶层甚至北方地主阶层,也是对南边的省份叛乱没有什么好感的,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北洋的一份子。
北洋体系,不仅仅是指北洋七镇十余万大军,这个利益体系实际上可以说成是北方利益体系,包括北方诸省的地主阶层以及工商阶层,他们严格上来说,都是北洋的支持者。
而历史上的南方革命党又或者说是现在的南方联邦,他们背后站着的也不是什么满人皇帝,而是南方诸省的地主以及工商阶层。
北洋和南方诸省的争斗,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北方利益阶层和南方利益阶层的争斗,不管是历史上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和孙文为代表的革命党,又或者是现在的王英楷、赵东云为代表的北洋和张之洞为代表的南方联邦。
表面看起来他们似乎是两码事,但本质来说都是差不多的,不外乎是披着的外套不同而已!
这种利益竞争其实都可以从福元公司下属的诸多产业找到例子,比如纺织业上,福元公司之福元纺织厂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谁?不是日‘本人也不是英国人,而是江苏、浙江一带的南方纺织企业,尤其是南通一带的纺织企业。
自从1904年日‘本洋布退出东北市场后,南通土布和福元机制布彼此间就是在东北市场上最大竞争对手。
再有近年来兴起的卷烟市场,福元卷烟公司想要进军南方市场,它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谁?不是洋资品牌,而是国产的南洋卷烟公司。
甚至国内里还比较薄弱的钢铁市场也是如此,福元机器厂的附属钢铁厂的最大竞争对手也不是外国的进口钢铁,而是湖北的汉阳钢铁厂,这两家前头为了争夺国内多条铁路线的铁轨订单可谓是斗得不亦乐乎。
工商业上的竞争,再加上晚清数十年来的南北洋之分,更是让北方省份和南方省份存在着相互的不认同感。
然后这些因素被一推动,那么就会迅速演变为南北之间的内战!
如果说之前的北洋内战只是单纯的政治斗争,那么现在的南北内战就已经演变为了经济和政治结合到一起的战争。
战争,已经不再单纯!
赵东云的这篇演讲在北方诸省里反响很好,甚至在国外的革命党眼里也是反响不错,孙文甚至发表文章回应,说中国还是有少数几个人明白国家和民族需要什么的,当然说了这句后他立马转口,不过还是远远不够,而且这少数几个人也是被权力和蒙蔽了眼睛,需要我这个革命领袖来引导他们,而且还说他愿意亲自当介绍人,邀请赵东云加入同盟会。
孙文的各种行为和言论都是比较复杂和具有争议的,但是他这一生里的各种演讲和文章千言万语可以汇成一句话:除了我孙文外,甭管是谁主政中国都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赵东云的演讲在南方却是遭到了抵‘制,不少人看了是满脸的愤怒!
“这小辈欺人太甚!”张之洞气的胡须都快要漂起来了,他张之洞纵横朝野数十年,虽然被人骂过,但是被人骂成是民族败类和叛徒,抛宗弃祖还是头一回。
“他以为他赵宿迁是什么好东西,为了一己私利就兴兵入关,如果不是他当初入关,北方诸省怎么会生灵涂炭,民众商家苦不堪言!而且如果不是我们要北伐的话,估计他现在还在和王英楷他们为了争夺一己私利打着呢!”
张之洞这话说的也不算错,从这些角度来看,赵东云于国于民而言,的确不咋滴,死了都嫌脏了土地的那种!
然而双方骂归骂,但是正事也没落下,这在火车站发表了一个演讲,刷了刷声望后赵东云就是和王英楷、段祺瑞、王士珍、徐世昌、周学熙坐在了一起,进行着足以影响今后中国百年命运的和谈!
第两百一十章共和之争
宽阔的会议室里,众人并没有和寻常的谈判会议上那么分作两旁,然后就开始什么利益争夺之类的,这众人见了面后,半点都没提什么国内局势,打仗之类的,而是相互之间打起招呼来。
“绍宸兄,两月不见,你这看上去又是发福了啊!”赵东云看见了王英楷了后,走上去打着招呼。
王英楷也是呵呵笑道:“让老弟见笑了,不过你也知道,老哥我这身瞟是怎么也去不掉的了!”
王英楷笑起来的时候,脸上的肉都是一颤一颤的!
北洋诸多大佬都是军人出身,加上大多数人还处于身强力壮的四十多岁的年纪,所以身材大多还是比较健硕的,但是王英楷就是个例外,北洋诸将里就他一个胖子,为此这些年来不少人可没少打趣他,甚至人会戏称一声王胖子。
“子杨啊,你可不地道啊,直接把利顺德整个给包了,让哥哥我都差点没找到住的地方!”王英楷此时已经走了上来,然后直接揽住了赵东云的肩膀往沙发走过去。
现在的这两个人看上去,就像是多时未见的老友,丝毫看不出来这两个人在过去的几天里还挥兵相向。
赵东云也是呵呵笑着:“都是下面人不懂事,要不然怎么滴也会给绍宸兄你留下几间套房的!”
王英楷却是道:“这也就来天津才住这什么饭店,要是你和老哥我去京师,老哥做主那些王府随你挑,爱住那家就住哪家,老哥我直接送你!”
赵东云听罢脸上露出期翼:“真的?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听说西苑那边的海晏堂不错,不是老哥能否割爱?”
“海晏堂啊!”王英楷此时也是呵呵一笑,脸上闪过一丝不为人见的皱眉。
这两人的谈话表面上谈住所,但实际上却已经是开始了言语间的试探,王英楷邀请赵东云来京师来,赐予王府,这意思就是要拉拢赵东云,只要你臣服我王英楷,奉我为北洋之主,那么保证你就是和前清的亲王一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面对王英楷的暗中试探,赵东云却是毫不犹豫的进行了拒绝,甚至直接透露出了想要入住海晏堂的心思!
海晏堂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的旧址是西苑仪鸾殿、慈禧的住所,庚子年后被八国联军烧毁,然后辛丑年后慈禧在原址重建了一栋西式洋楼,不过没有继续住了,而是作为招待外国女宾的场所,此楼名为海晏堂!
王英楷前段时间率军进入京师后,虽然暂时还没有把光绪和慈禧从紫禁城里赶出来,但却是毫不客气的把西苑给占了,然后自己住进了海晏堂!
这栋西式洋楼在原有历史里也颇为重要,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就是在这里居住办公,并在称帝后在这里接受了朝臣的恭贺朝拜,袁世凯死了后,先后主政北洋的冯国璋、曹锟等历任北洋大佬也是在居住和办公,此后这栋西式洋楼一直都是掌控京师的军政首脑居住和办公地点,李宗仁、傅作义等人皆如此。就连我党也不例外,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都是在这里办公的,而其他附近的院落则是成为了重要领导人的居所。
也许一大通翻根问底听起来有些繁琐,简单说,这地方就是后世的中南海!
赵东云说要住进海晏堂,这不就是摆明了争夺北洋老大的位置嘛!
如果是前几天的王英楷听见这句话,估计立马就得脸色阴沉,然后回去就跟赵东云刀兵相见,但是今时今日却已不同,南方联邦已经是足以动摇北洋根本,他王英楷不能坐视张之洞慢慢整合南方诸省力量,然后对自己发起北伐的,他必须尽早的结束北洋内战,然后挥兵南下。
而且今天赵东云既然来到了天津和自己谈判,那么就代表着赵东云肯定是已经同意了几个原则性的问题!
首先就是北洋内战必须结束,这一点是这一次谈判的根基所在,赵东云要是不同意这个原则性问题,根本就没有必要来天津。
第二点,既然都已经统一结束内战了,那么赵东云也就代表着,他以及放弃了争夺北洋老大的位置。
现在赵东云之所以这么说,在王英楷看来不外乎就是心里不服气,想要借机恶心恶心自己,然后再想要狮子大开口狠捞一笔。
此时,众人也是相继坐了下来,来天津参加会议的人虽然不少,但实际能够在这间会议室里坐下来交谈的话并不多,赵东云、王英楷、段祺瑞、王士珍四个人而已,至于徐世昌和周学熙,他们主要是居中联络,真正的核心问题他们插不上话。
这四个人围着沙发坐下后,这首先说的依旧不是正事,而是继续唠叨说闲话,他们四个人虽然彼此间都是竞争对手,但是也不能否认,实际上他们都是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了,早些年也都是兄弟相称的,赵东云当年待在保定的时候,可没少和段祺瑞和王士珍以及王英楷他们吃饭喝酒之类的。
所以这闲聊起来,也是话题多多!
只是众人来这天津自然不是为了叙旧的,眼见气氛差不多了,王英楷这才轻咳了一声,然后看向赵东云道:“子杨啊,如今南边已经乱了,而我们几个也不能和以前那样一盘散沙了,必须联合起来先把南边的几个省给压下来,要不然的话我北洋基业恐怕就要毁于一旦啊!”
赵东云听王英楷这话,就知道今天的正式会谈要开始了,当即也是斟酌了会后才道:“这南边乱了,自然不能坐视不理,还是要早日南下才好,毕竟南边的那些省财力甚多,这等几个月的话,怕是他们的兵力都要翻一番了!”
王英楷继续道:“嗯,子杨你不愧为我北洋人,既然子杨你都这么说了,那么老哥我也就不遮遮掩掩了,如今这局势是断然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所以按照我的意思就是,这共和我们还得继续办,先把共和政府的架子搭起来,然后汇集诸家兵力一起南下!”
赵东云道:“理当如此!”
现在共和这两个字,就是北洋唯一能够竖起来的大义名分,毕竟不管怎么说,北洋诸将起兵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犯上作乱,属于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造反了,尤其是王英楷逼着光绪退位,筹办立国委员会后,更是让很多传统思维的人对他们的印象下降。
而这个时候,北方为了摆脱自己乱兵贼子,叛军之类的外人影响,就得举起共和大旗,为自己树立起一面大义上的典型,毕竟国人虽然不反对帝制,但是也没人会说共和不好,他们只能狡辩暂时不适合共和。
所以现在这个时候,甭管是王英楷还是赵东云,都是牢牢抓着共和二字,试图把自己变成正义的哪一方!
此外,共和这两个字对于吸引新式人才还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很多想要推翻帝制,但是要不想和孙文那样玩暴~动革命的,就会选择第三条路,那就是选择投靠北洋的那几位支持共和的大佬。
当然了,他们选择了北洋之后又会选择北洋那位大佬,那就是后续的问题了,暂时先不提这些。
“不过,既然办这共和政府,这共和政府是什么章程还得商讨商讨,说罢赵东云拿出来一纸文件,然后递给王英楷道:“这是这两天我参考了法兰西和美利坚等共和制列强制定出来的共和章程,你可看看!”
王英楷在喊起共和口号之前,实际上他手底下的诸多幕僚就已经提前制定好了共和政府的各项章程,不过他也知道这些事情他一个人无法决定,得和赵东云,甚至也要和段祺瑞以及王士珍一起商量着来。
当即他就是仔细看了看,不过看了后他道:“责任内阁制?这恐怕不太好吧!”
赵东云早知道王英楷会反对自己的提议,为什么?因为他提议组建的共和政府采取‘责任内阁制’。
什么是责任内阁制?也就是国家的领袖为大总统,但是这个大总统只是象征而已,具体政务由内阁总理负责。
赵东云之所以提出这些,倒不是因为他自己想要跑到京师去当这个内阁总理,然后和王英楷玩什么府院之争,而是为了限制未来的王英楷权力。
事情到了这个局面,王英楷当上共和政府的总统实际上已经没有悬念,而且赵东云想要反对也反对不了的。
停止北洋内战,停止争夺北洋老大的地位!这两条是赵东云来天津参加会谈的前提原则性问题。
既然王英楷要当这个大总统,那么赵东云肯定要想办法限制王英楷的权力啊,要是让王英楷借着这个机会一举整合北洋,他赵东云不得哭死啊,所以你王英楷要当总统可以,但是得弄责任内阁制,你王英楷是别指望能够彻底掌控共和政府的所有权利了。
此外,这个责任内阁总理由于是掌权实际行政权力的,所以不管是王英楷还是段祺瑞又或者是赵东云,实际上他们都不可能当上,再说了就算给赵东云当这个内阁总理,他也不敢孤身一人跑到京师去上任啊,如果说他带着第三镇去上任,他肯定是乐意,不过王英楷到时候就得跳脚了。
“届时绍宸兄你当这个大总统,小弟我不才,这副总统重担也能勉强扛得起来,至于内阁总理嘛,张安圃也可,徐菊人也可,就算是周止庵也都没有问题!”
王英楷听到赵东云这话,不用猜他都知道,赵东云这话的意思就是:这个位置可以给北洋文官体系里的张人骏、徐世昌、周学熙甚至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行!唯独不能给在座诸位!
哼,我赵东云得不到的东西,你们也都别想得到!
第两百一十一章内阁人选
赵东云的一句“责任内阁总理制”就是让这场原本谈笑风生的会谈陷入了沉寂之中,在座四人也都不是什么笨人,尽管他们可能一个月之前还不知道共和到底是什么玩意,但是自从举起共和大旗以来,低下的诸多幕僚们肯定已经是给他们详细讲解了各种共和体制。
所以这一听赵东云的‘责任内阁总理制’立马就是明白,这种体制对于共和来说也许无关紧要,因为就本质来说总统制和总理制其实对于中国之共和来说,区别并不大,然而对于在场诸人来说,这两者的区别就大了去。
段祺瑞这个时候看了看王英楷,在看看赵东云,心里头也是转着诸多想法,沉默了片刻后,他开口道:“子杨这个提议还是有较高可行性的!”
说完这句,他就是闭嘴了,因为他刚说完,对面的王英楷就是投来了近乎刀光剑影般的目光,如果眼光能杀人,估计王英楷这会已经把段祺瑞杀了千百会了。
不过这个时候,王士珍也是开口了,只听他慢悠悠道:“总理内阁制固然有诸多好处,不过如今局势紧张,正是需要让外人知道我北洋上下一心的时候,我看还是行总统制来的妥当一些!”
在场四人的意见分成两种,而且还是两人对两人!
这个时候,王英楷面色已经重新平静下来:“这行总理制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东云你的部队必须从蓟县、宝坻撤军!”
赵东云对于这一点,倒是没有太多的犹豫,当即道:“可以!”
如今北洋诸将的军队都在蓟县和宝坻一带对持,而且赵东云的部队不从这些地方撤退的话,王英楷根本就不敢把部队也撤出来,然后抽调前往南方作战。
如果赵东云答应了这个问题,虽然实际意义也不算太大,但是也可以说明赵东云还是有可能继续从关内撤军的。
眼见赵东云答应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且还是答应的如此迅速,这让王英楷都有些意外,不过他如今也没有什么心情去考虑赵东云为和会答应的如此快速了,而是继续道:“这成立内阁后,这陆军部总长,就是你芝泉来做!”
“至于聘卿你,就来当陆军部次长吧!”
这几个安排实际上并没有太大意义,基本上就是按照现有的诸人地位和实力来安排的,原则上就是保持现状不改变!
至于内阁总理,虽然在座四人都不可能亲自坐上,但是也希望自己自己派系里的人或者说是和自己交好的人做上去啊,但是另外一方面,其他三个人都是防着别人玩这一手呢,所以赵东云刚提议周学熙担任内阁总理的时候,就是被王英楷,段祺瑞以及王士珍毫不客气的联手反对否决了。
但是赵东云也没丝毫退让,王英楷刚提议让让徐世昌担任内阁总理,赵东云就是轻咳一声:“徐菊人才干虽然有些,不过到底还是缺乏了主政一方的经验,不过如今局势紧张,内阁总理人选必须是个有丰富主政经验的人!”
徐世昌虽然算得上当代北洋体系里的文官第一人,但是他却是有着非常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他是袁世凯幕僚出身,这并不是说当袁世凯的幕僚不好,而是指他之前一直当袁世凯的幕僚,然后在袁世凯的大力推动之下就是一步登天入军机处,担任部堂尚书等要职。
也就是说,徐世昌并没有主政一方的从政经验和资历,而这内阁总理将来是要负责全国行政事务的,这弄一个没啥经验的人来自然是不行的。
当然了赵东云之所以反对他,那是因为这个徐世昌和其他袁世凯的幕僚们一样,都齐刷刷的投靠了王英楷,徐世昌去当内阁总理和王英楷去当内阁总理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哦,既然他们两人不行,那你们看鹿传霖如何?”段祺瑞也是提议了这么一个人选,说实话他提议这个人倒是没有多大的私心。
因为段祺瑞和王英楷,赵东云两人不同王英楷和赵东云麾下或多或少都有着几个文官体系的人,就算麾下没有文官,但是和他们关系好的也有几个,但是段祺瑞和王士珍两个人就要逊色的多,他们麾下各种军官不少,但是文官的话还真没几个。
当代那些文官士子们选择投靠北洋的话,首选的就是王英楷这个威望上的老大了,而部分人则是选择投靠赵东云这个军事力量上的老大,而段祺瑞和王士珍夹在中间,兴许会有几个中低级官员来投效,但是那些名望重臣是不太可能投向他们的。
反正段祺瑞和王士珍都不可能推出自己的人,那么他们干脆就推出一个和在座诸人没有多大关系的鹿传霖了。
鹿传霖,此人的早期履历就不提了,能够让段祺瑞提起他,乃是因为他是当代清末政坛里,资历排得进前三的军机大臣了,而更重要是,他当年乃是荣禄举荐起复的,而袁世凯的政治恩人是谁?那可不是李鸿章,而是荣禄,也就是说,实际上袁世凯和鹿传霖当年是一起在荣禄手底下混的,算是半个同僚。
庚子年后鹿传霖也是一直在中枢和奕劻一起给予了袁世凯大力支持,乃是袁世凯在中枢的亲密盟友!
然而今年上半年的新官制改革中,奕劻、袁世凯这一派系遭到惨败,不仅袁世凯的嫡系幕僚徐世昌被罢直,就连袁世凯的政治盟友鹿传霖也是惨遭罢直。
从此人的近五六年的履历就可以轻易的看出,这人实际上算得上是北洋体系内的文官,只不过和其他人不同是,他不是袁世凯的下属,而是袁世凯的盟友!
这样的一个人来担任内阁总理,威望和资历那是足够了!
赵东云听罢鹿传霖这个名字后,心思转动的非常快速,他有些怀疑段祺瑞今天提出他来,背后会有所政治交易,不过他也相信鹿传霖这种混了一辈子政坛的人,绝对不会选择投靠段祺瑞,理由很简单,段祺瑞没那个资格!
如果只是政治交易的话,那么赵东云自信自己能够拿出来的东西绝对比段祺瑞更多,后期谁能拉拢到他还说不定呢!
而最关键的是,这人和王英楷没啥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
现在赵东云是防贼防盗防英楷,只要不让王英楷掌控中枢实权,那么其他的都可以退让一二,让段祺瑞吃点甜头也无妨。
当即他就是点了点头:“迂叟公的威望和资历都是足够的了,如果他能够辛苦一些掌控中枢,那么我等也就能放心了!”
这话就是同意了段祺瑞的建议,而一旁的王士珍左右看了看,片刻后也是出言道:“迁叟公自然是当得的!”
王英楷虽然想要反对,但是眼见其他三人都已经表示了支持,他如果不想闹翻这场会议,把自孤立在外的话,那么也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说:“我看也可!”
于是乎,这引起诸多争议的内阁总理人员总算是定了下来了,后续又是共和政府的一些详细体制,这些都没有什么好说的,众人也不怎么在乎,拿着手底下的幕僚们提供的建议方案随便商讨也就给定了下来。
而后续的内阁各部总长人选中,里头也没有太多需要争议的,因为北洋本身就是一个行政体系,里头有着各种类型的文官,比如工商部总长这个位置,除了周学熙也就没有别人可以坐上了,而巡警部总长这个位置,也只能是让赵秉钧来坐!
而其中的陆军部总长嘛,自然是给段祺瑞了,这陆军部总长的位置实际上也是个虚名,段祺瑞不可能当上了陆军部总长就能够指挥得动其他人的部队的。
这立国筹建共和政府也许对于外人来说是一件大事,一件能够影响后世百年的事情,但是在与会在座的四个人眼中,这建立一个共和政府的意义不在于什么共和之类的,而在于给诸人头顶上重新挂上一副北洋的招牌,是诸人达成军事联盟的一层外衣。
所以政府这些事虽然也重要,但实际上和诸人的实际利益没有多大关系,毕竟不管是谁当了总统或者内阁总理,难道这个共和政府的手就能够伸到赵东云的东三省来了?
不可能的事!
如果说南方‘中华联邦帝国’是南方诸省的联邦体制,各省还保持着和前清的那种半模式的话,那么北方赵东云等人弄出来的这个中华共和国,实际上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事联盟政府。
所以这共和政府虽然诸多也有所争夺,但是都不算太注重,注重的还是地盘的划分!
“子扬兄,你的部队什么时候回东三省?”王英楷如此问着。
而赵东云却是听罢皱眉:“绍宸兄还要唐山?”
王英楷却是呵呵笑了一声:“兄弟几个也都不是外人了,所以这接下来大家说话也就不用遮遮掩掩了!如果子杨你的四五号人马还留在唐山,你让哥几个怎么放心?”
赵东云的脸色一下就是冷了下来,他从十月起兵入关到现在,麾下军队死伤过千,这军费都花了上百万,获得的战利品有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缔造了共和,把满清赶下了台,但说实话,这些关他屁事啊!
到目前为止,赵东云占领的唐山以东的地盘才是他入关以来最大的收获,其他的都是浮云!
而现在,他们竟然想要让赵东云把唐山重新给吐出来!
第两百一十二章瓜分地盘
王英楷等人让他从宝坻和蓟县撤兵还好,毕竟不撤的话自己随时能兵临京师城下,打死王英楷也是不放心的,但是现在他们竟然还想要让自己从唐山撤军?
难道自己率领五万大军入关两个月,死伤过千,花费百万两银子的军费后一根毛都没捞着,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奉天?
他赵东云不怪自己,他手下的苏系将领们都得喷死他!
赵东云立即就是把脸色黑了下来,既然刚才王英楷说了大家不用遮遮掩掩,他赵东云也就不客气了:“今天我把话放在这里,你们要唐山可以,但是得从我麾下数万将士的尸体上踏过去!”
这刚才大家还是好言好语,但是王英楷等人那里会想到,赵东云说翻脸就翻脸!
这不是谈判吗,自然是狮子大开口乱开价的,你赵东云不同意也就算了,还说出这么强硬的话!
这搞的王英楷这几个人一阵沉默!
王英楷要想赵东云撤出唐山,自然是为了不让自己南下作战的时候,被赵东云直接杀进京师来
倒是段祺瑞和王士珍在旁边看好戏,赵东云撤不撤军和他们没啥关系,他们两个虽然一个是陆军部总长、一个是陆军部次长,但是这只是个虚名,等这场谈判结束了后,他们就得率军南下了,王英楷已经提前许给了他们第一军军长、第二军军长的位置,届时这两人就是会分别率军进攻两江和湖广等地了。
不过眼看着僵持下去也不好,毕竟谈崩了对大家都没好处,所以段祺瑞轻咳了一声道:“这唐山这等紧要之处,加上福元兵工厂也在那边,这要是没点兵守住大家伙也不能放心不是,这样,我看子杨你可以在唐山留下一个镇,其他的部队就调回东三省弹压地面!”
王士珍也是点点头道:“我看如此也可!”
这两个人说的轻松,因为他们未来的地盘实际上都不在北方,这北方诸省里,东三省不用说了,是赵东云的,而直隶地面上虽然诸将都在,而且王士珍还是前清任命的直隶总督,但实际上直隶里除了唐山以东的地区被赵东云控制了外,其他地方都是处于王英楷的实际控制下。
而热河那地方目前是吴凤岭管着,不过那地方基础太差,实在是没有什么好争的。而山东,现在已经被张怀芝经营着,王汝贤管着河南,而这两个人都已经是相继向王英楷表达了效忠,也就是说,北方诸省地盘里、直隶大部、山东、河南是属于王英楷这一派系的地盘。而东三省、直隶东北部则是赵东云这一派系的地盘。
热河的吴凤岭则是属于中立派系。
那么问题就来了,王士珍和段祺瑞是空有部队,但是却没有实际地盘啊!
王英楷要是不好好安排他们,他们肯定是要反的,为此王英楷的解决办法是相当简单而有效的,那就是他已经给段祺瑞许下了两江总督的位置,又给王士珍许下了湖广总督的位置。
当然了,这两地盘都还在南方联邦帝国手中,段祺瑞和王士珍要想拿的这两块地盘,那么就得自己去抢了。
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王士珍和段祺瑞和王英楷之间的矛盾问题,而且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