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雨天)-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打的一干二净!”
不过旁边边的林永权却是道:“日‘本人那边损失也不小,从去年开始到现在,都战沉四艘战列舰和三艘装甲巡洋舰了,占据了日‘本海军半数战力!这对马一战啊,日俄海军精锐尽失!”
第一百六十三章奉天决战
日‘本海军和俄国海军在对马海峡进行的那一场大战,虽然日‘本海军是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获得了惨胜,但是不管怎么说日‘本海军都是达成了东乡平八郎的战略目的,那就是把大部分俄国战舰送进了海底。
虽然还有三艘俄国战列舰等少数军舰逃亡了海参崴,但是随后日‘本调集了一支分舰队跟随前往,并彻底封锁了海参崴港出口。
如此一来,日‘本虽然损失惨重,连出海护航的主力舰都凑不出几条来了,但是日‘本海军依旧掌控了制海权,被俄国海军威胁并封锁了一个月之久的日‘本海上补给运输线就重新开通,大批日‘本运输机从各港口出发然后前往鸭绿江口的安东和辽东半岛的几个港口,为缺乏弹药补给的日‘本陆军送去了大量的补给。
有时候战争的胜负并不是看双方损失多少,而是要看各自的战略目标有没有达成,在日俄两国海军的较量中,很明显俄国海军是惨败的,它没能完成封锁日‘本海上补给线的任务。相对而言日‘本海军自然是胜利的,它保障了海上补给线的畅通。
不过日‘本海军的胜利并没有给他们的陆军增加多少获胜的机会,虽然重新打通了海上补给线,奉天作战的日‘本能够重新从黄海获得补给,不过日‘本陆军依旧无法在奉天战场上改变多少。
在布机枪堡垒和铁丝网以及沟壕面前,1905年三月份日军发起的所谓‘奉天决战’计划仅仅进行了八天时间就是宣告失败,在这八天里日军再一次尝试绕防守严密的辽阳,从东面绕道奉天,然而迂回刚开始呢就是遭到了俄军骑兵的拦截,那些拉着重机枪、骑兵炮的俄国哥萨克骑兵们早已经放弃了马刀,用机枪构筑战线充当拦截点,五千的俄国骑兵阻挡了迂回的日‘本第五军近六万人整整一天时间,堪称近代史上骑兵拦截战的典范。
等到俄国的主力部队调集过来的时候,日‘本的第五军六万余人和俄国的五万多兵力展开了激战,进而形成了反复争斗战术要点的消耗战,最后死伤过半的日‘本第五军被迫停止进攻。
如果加上次要战线上的配合作战,在这场‘奉天决战’战役里,日军先后投入三十余万兵力,对面的俄国更多,达到了四十余万人,从第五军发起迂回开始到日军停止进攻,耗时八天,日‘本两万余人,伤六万余人。
而他们取得的战果有多少呢?在辽阳前线推进大约一百米左右,东北部前线迂回推进了十公里左右,但是遭遇俄军拦截后就没有寸进,最后被迫撤退返回出发地,也就是说东北部前线没有取得任何推进。
此外还造成了两万人俄军死亡,伤七万人的战果。
双方之所以伤亡那么大倒不是因为日俄双方都那么傻的直接往辽阳前线上的机枪堡垒以及铁丝网前冲上去,而是因为战役发起后,双方都对一些战术要点进行反复争夺,进而形成残酷的消耗战,到最后双方比拼的已经不是火力,而是拼消耗了。
这一场‘奉天决战’过后,兵力损失惨重的日‘本陆军也是没有继续进攻的能力,至于俄军能守住就不错了,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反攻,所以三月份后的几个月里,辽阳、奉天一线还算是比较平静,日俄双方都在舔着伤口,积蓄力量发动下一场的战役。
所以1905年的夏天,日本和俄国之间的陆地战役主要集中在旅顺!
1905年6月份,日‘本第三军对旅顺要塞发动第四次总攻,这一次总攻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攻克203高地,进而把俄国舰队赶出旅顺港。
乃木希典的战略这么明确,俄国那边自然也是知道203高地的重要性,六月八号,日军首次攻克203高地,不过仅仅数个小时后就是被俄军组织的兵力重新夺回。
然后整个六月份里,日军先后攻克了四次203高地,不过占领时间都比较短,最长的也不过三天而已。
只是尽管当时日军还没有彻底攻克203高地,但是面对弹尽粮绝的俄军,攻克203高地是迟早的事,如此才算是逼迫俄国舰队离开旅顺,才有了后来的日俄对马海峡海战。
由于己方舰队已经离开旅顺港,旅顺港作为一个打击日‘本海上补给线的战略支撑点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战略价值,而203高地也是没有继续坚守下去的必要,考虑到己方弹药和兵力已经严重不足,同时考虑到旅顺港最后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拖延下去以牵制日‘本兵力。
所以俄国关东军司令康斯坦丁??斯米尔诺夫下令主动放弃203高地,以避免继续和日‘本进行兵力消耗,进而把宝贵的兵力和弹药都集中到旅顺要塞本部。
当旅顺战役进行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旅顺战役的结果已经是大家都能预测到了,日军攻克旅顺是迟早的事,唯一的疑问就是日‘本还需要付出多少伤亡才能够拿下旅顺?
但是经过了203高地的残酷消耗战后,乃木希典手中的兵力和弹药都是非常紧缺,加上此时旅顺已经对日‘本海陆两军而言失去了威胁,所以不顾乃木希典的反对,满洲军司令官大山岩下令暂缓对旅顺要塞的进攻,进而抽调了第三军过半兵力北上辽阳前线。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日‘本陆军实际上已经放弃了继续进攻旅顺这个鸡肋,反正攻克下来和攻克不下来对战局影响都不大,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去牺牲数万士兵的生命去强行攻克了。
在日‘本海军取得惨胜之后,日‘本迫切的需要集中兵力攻克奉天,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进而结束掉这场该死的战争。
日‘本陆军从旅顺前线抽调了两个师团,再加上国内增援而来的三个师团,于七月下旬组建了第六军。
随后的七月份、八月份里无数的人员和物资都从日‘本国内运输而来,他们准备着发动一场规模更大的会战。
对面的俄军自然也是感到了庞大的压力,一方面是继续通过远东铁路从国内调派兵力和物资,另外一方面从东北本地搜刮各种各样的作战物资以的应对日‘军的下一步进攻。
这里头自然少不了和赵东云的交易!
“安德烈先生,怎么样,上一批的机枪贵军可还满意?”赵东云笑呵呵着接过了安德烈递过来的银行支票。
安德烈道:“根据我军的反应,性能相当不错,完全不逊于我国所产了,不过数量还是太少了!”
赵东云道:“如今一个月四十挺重机枪的量已经不少了,福元机器厂的大半机枪可都被你们拿走了!”
自从去年俄国人提议派人帮赵东云建立重机枪生产线后,福元机器厂那边很快就是成立了mg01重机枪的生产线,月产达到了五十挺之多,不过这些产量的大部分都是被俄国人卖了去,剩下的每个月十来挺则是被北洋各军所购买。
安德烈自然知道自己很难从赵东云手中获得更多的机枪,他只是习惯性抱怨罢了!
赵东云和俄国人的军械贸易从1904年初到现在,已经是进行了一年半了,不管是俄国人还是赵东云都从中收获了大量利益。
俄国人虽然看似付出了昂贵的价格,但是却得到了诸多宝贵的作战物资,尤其是重机枪,1904年的时候俄军所用的重机枪有一半都是赵东云卖给他们的,1905年虽然比重下降很多但是也可以轻松看见赵东云卖给他们的福造重机枪。
这些武器和弹药对于俄军来说,可是有钱都难买的!
相对的赵东云也是收获了庞大的利润,他卖给俄国人的武器弹药基本都是翻倍卖,进货价一两银子的话,他基本都是卖二两银子,就算是减掉运输、人员等诸多成本赵东云也是赚翻了。
不过名义上这些钱都是赵东云赚的,但实际上这些钱并不能说是赵东云的私产,而是属于第三镇的集体财产,是归入第三镇小金库里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小金库是上不了台面的,从一开始就是被赵东平掌管,就连陈光远都知道第三镇的小金库有多少钱,更不用说王占元他们了。
由于账目不公开,所以这两年来第三镇的小金库也逐渐成为了赵东云的私人金库,这一年来赵东云已经从里头悄悄拿了至少五十万银子,当然他拿这些银子也不是去吃、花之类的,而是投入了福元纱厂的几个子公司里头,为的是让赵家继续掌控名下的诸多子公司。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赵东云的这个行为算得上是贪污公款、侵占集体财产了。
赵东云拿走的这五十万是小头,第三镇小金库的大头还是被用来养军所用。
赵东云现在手下有第三镇、两个奉天混成协,其中虽然第三镇有朝廷养着但是每个月也缺好几万两银子,至于那两个奉天混成协就更是要赵东云养着了。
奉天财产收入就那么一丁点,赵东云要养军也就不得不靠着自己的小金库了,只是靠捞偏门积累起来的小金库撑着也不是个事,所以赵东云还得想个办法弄钱,要不然等日俄战争一结束,没有了军械贸易的利润,他可养不起一镇两混成协。
第一百六十四章财政和盐政
为了供养两个奉天混成协,甚至为了以后能够把这两个混成协扩编为镇,以达到奉天编练两个镇的目标,赵东云从就任盛京将军以来就是想着办法弄钱了。
一开始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工商业上面,搞出来了一个葫芦岛工业区,但是这个工业区虽然前景非常好,而且如今也进驻了不少企业但是距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至少这一两年内赵东云很难从里头获得大量的税收。
但是奉天短期内财政压力非常大,虽然有着各省支援的两百多万两银子,但其中大部分都是用来救济难民以及恢复民生上,很难挪出钱来让赵东云供养军队。
“诸位都说说,看看都有什么好法子!”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赵东云召集了自己手下的诸多官员,尤其是财政体系的官员进行会议。
下头的诸人中,则是赵东云新进设立的一系列新政机构主要负责人,里头有些是赵东云的老部下了,有些则是赵东云的故交好友,而有些则是闻名邀请而来的,有些则是别人举荐或者自荐而来的,不管他们是怎么走到这里的,但是毫无疑问这个屋子里的人就是赵东云将军幕府下的主要幕僚了。
这些人中,资历最深的就是林永权了,此人虽然出身不怎么样但是这几年来一直都是紧跟赵东云,不仅仅身兼第三镇教育处总办,同时他还是奉天督练公所的教练处总办,同时他不仅仅在军方任职,同时还兼任奉天工商总局总办,身兼三大要职的他论起地位来乃是赵东云手下的头号嫡系。
再过来就同样是在军方和将军府同时任职的赵东平,他目前不仅是第三镇军械处总办,同时还是奉天财政总局总办,手握第三镇乃至整个奉天财政大权的他乃是苏系里名副其实的财神爷。
除了这两个第三镇出身的人外,还有赵东云的故交赵鄂以及慕名招揽的熊希龄、别人举荐而来的邓嘉缜以及自荐而来的方濂桐等人。
到1905年9月份的时候,赵东云的幕府各机构主官大体上已经齐全:
财政总局的总办是第三镇出身的赵东平、会办则是由日‘本明治大学商工科出身的向瑞,这个人乃是自荐而来。
巡警总局的总办乃是早年办理天津警察的老北洋王治馨、会办则是徐世昌举荐而来的朱启玲,襄办为随同朱启玲一起过来的许世友
农林总局的总办是赵东云招揽的陈振先,此人乃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学的是农业方面的,回国后被授予农科进士,面对这样难得的农业技术人才赵东云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写了亲笔信,邀请他前来奉天担任农林总局的总办。
工商总局总办为林永权,不过林永权身兼数职,而且他本身也是不太懂发展工商,之所以做这个位置主要是先过渡一二,免的其他人镇不住场子,他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军务上,所以工商总局的业务大部分都是由赵尔巽举荐而来的会办邓嘉缜处理。该局的襄办则是自荐而来的方濂桐,此人乃是日‘本明治法律学堂出身。
盐务总局的总办为周自齐,此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长期担任驻美的外交人员,本来赵东云不知道他的,不过此人不知道怎么的和林永权扯上了关系,透过林永权说是想要回国任职,对于这种在诸多游历了十几年的人才赵东云自然是举手欢迎的,当即就发报邀请他回国,本来他的专业算是外交,但是赵东云一时间也没有外交部门,所以干脆就先让他干着盐务,等以后再调整。
教育总局的总办为徐洪宝,此人虽然是传统举人出身,但是眼界却是极为开放,支持办理工商学科的,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是江苏人,而且徐家和赵家乃是多年故交,所以通过各种弯弯绕绕,他就到了赵东云面前并当上了教育总局的总办,此外还有一个会办谢荫昌,此人也是江苏人,日‘本明治大学出身,虽然没啥资历但是也被赵东云招揽并任命为教育总局会办。
葫芦岛工业区那边的总办则是赵鄂,此人不用多说了,和赵东云的私人交情匪浅,而且此人出身比较传统,乃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历任多地的知县、知府,被赵东云特地找过来就任葫芦岛工业区总办的。
而会办则是熊希龄,这个人在湖广那边办理新政成绩不错,而且也是属于后世比较闻名的那种人,所以赵东云就给他去了亲笔信邀请他前往东北任职。
以上这些人员就是目前赵东云幕府的主要班底了,来源比较复杂,里头除了熊希龄后世比较出名外,其他的大多是名声不显的人。
赵东云其实给很多大名鼎鼎的人邀请过来任职,但说实话赵东云不是袁世凯,如果是袁世凯开口邀请估计那些人才都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了,但是赵东云的话吸引力明显不够,很多当代比较出名的一些新政官员都对赵东云的邀请无动于衷。
此外在看这份名单,就会发现有留学经历人非常多,甚至比赵东云手下的军队里的留学生都要多。
这倒不是赵东云鄙视国内传统科举出身的人才或者偏好留学生,而是因为赵东云要玩新政的话,只能依靠这些有见识的人才,而留学生相对来说比传统科举出身的人才更容易接受和主张新观念。
赵东云横扫这么一圈后,把目光放在了赵东平身上:“现在官银号办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够发行银元和铜元?”
赵东平身为财政总局总办,管着整个奉天的财政事务,这筹办奉天官银号自然也是他的分内事,不过此事他也没细管,主要业务则是由财政总局会办向瑞承担的。
所以赵东平当即道:“如今奉天官银号已经汇集官股五十万两银子,正式于锦州、奉天、营口开设分号,预计年底会在更多的地方开设分号,而造币一事也正在进行中!”
说到这里,他把略微看了看身旁的向瑞,那向瑞自然是应声道:“造币所需的机器已经准备妥当,下个月就可以量产铜元和银元了!”
赵东云听罢略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新的铜元以一角为主,辅以两角和五角的,银元以朝廷银元为准,一旦大量发行的话,每月至少可以获利五万两以上。”
在清末玩造币是非常赚钱,而造币权也是地方督抚财政大权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朝廷早就想收回去了可是一直都没能成功。
赵东云道:“造币一事还需谨慎,前期宁愿获利少一些,也要把信用提起来,这样以后我们才好发行纸币!”
赵东云并没有在官银号上停留太久,而很快就是继续问赵东平:“新税的事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够成?”
赵东平一听略微用苦闷之色道:“整顿杂税的进度比预料的慢了一些,怕是到要到明年年中才能够梳理通顺!”赵东平知道这话会让赵东云不满,所以他很快又是加了一句:“不过新设税种已经办理妥当,新增了烟酒税、房屋交易税等十多项新税,另外也加大了厘金、秤税的比例,林林总总加起来,今年我们至少要比去年多收两百万两银子。”
奉天一省在1904…1905年度的财政收入才多少?不过两百万两而已,而赵东平现在竟然说能多收两百万两?那就是翻倍啊,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工业没有发展完善的前提下,可想而知赵东平而了搜刮钱肯定是想了不少歪主意。
如果收税太多的话,奉天的商家们估计也是会有意见的,所以赵东云道:“加税一事要注意分寸,不要闹出什么事来!”
赵东平却是不以为然:“其实我们奉天的各种商税是比较低,如果换在江苏、广东等地至少也能多收五百万两银子以上!而且现在偷税露税比较严重,多加两百万两银子不过是让他们把偷税漏税的部分重新掏出来而已!”
奉天官银号的盈利以及新增的税收,这些就是财政总局方面所能够提供出来的收入了,不过赵东云要弄钱,自然不可能只盯着他们,还有其他部门呢,当即他就是把转投向周自齐:“你那边的盐务呢?今年大概能够拿出多少来?”
周自齐道:“奉天盐务多败坏,如今职部还在整顿当中,预计今年可得盐务税银百万左右,如果能够整顿完毕的话,预计明年还要更多一些!”
盐政收入向来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大头,不过清末时代和传统封建王朝又有所不同,在这个连关税都是各省自主的年代里,各省盐政收入虽然名义上属于中央,但实际上一直都是被各省截留。
以奉天为例子,过去数年内增祺就没给朝廷上缴哪怕一份银子的盐税,全部都留在奉天自用了。
前几个月赵东云筹齐改革奉天盐政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奉省盐务久废,当设盐务总局督销,所得款项先尽本省留用,如有盈余,再行酌提解部!
这意思就是等我钱多到用不完了再分点给户部……
只是奉天算得上地广人稀,周自齐能不能在盐政上就搜刮出来百万两银子还是值得怀疑的!
第一百六十五章清丈和招垦
虽然传统上来说,盐政收入是封建王朝的大头,不过对于一个地广人稀,而且资源丰富,急需进行农业、加工业等各种开发的奉天来说,这盐政收入虽然这一两年可能比较重要,但是百来万银子的现有盐政收入不可能成为赵东云未来的财政支柱。
赵东云必须想办法捞更多的钱,而对于一心想要扩军而且建立庞大根据地的赵东云来说,奉天每年要达到多少财政收入才够呢?
如果要维持现状,也就是供养两个混成协、支付第三镇每月四万两银子的协防费,赵东云手下的第三镇虽然号称北洋嫡系,主要军费由户部支出,但是驻扎奉天期间由奉天支付一部分的协防费用,加上赵东云额外装备了诸多武器,骑兵部队也是超编的,所以额外多出来不少军费。
此外奉天各地巡警虽然不能指望他们打仗,花费也远不如正规军,但是也是需要花钱供养的。
只单纯维持现有部队所需的经费,赵东云每个月就得拿出来二十二万两银子左右,一年下来就得两百五十万上下。
除了军费外,偌大一个奉天还需要其他的诸多经费,比如按照现有的教育改革规模,以后先不说了,但是今年就得至少投入三十万两银子的教育经费,同时还有占据大头的行政经费,这一部分每年大约也需要两百多万两银子。
至于其他乱七八糟的就不说了,反正按照奉天现有的两百多万两银子年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就算翻一倍达到四百万两银子也是不够用的。
按照赵东云的预计,仅仅是维持现有各项改革所需,每年就得投入至少六百万两银子以上。如果要把两个混成协扩编为两个镇,然后再日俄战争结束后辽东等地区恢复民生所需,支持工商等,明年就算是一千万两银子都是不够用!
而要达到年收入一千万两,这真不是张张嘴巴就行的,也不是说只依靠税务整顿或者盐务整顿就可以的,还得另外开辟财源。
对此赵东云的解决方法准备了很多,工商业等暂且不说,关于农业方面赵东云也是寄予厚望的,他希望通过进一步发展农业,进而带动奉天的农产品加工业,进而做大做强奉天特有的大豆产业、粮食产业以及纺织产业。
在这一系列环节当中,扩大农产品的产量是东北一系列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因为只有这些农产品的产量加大了,那么奉天的各种农产品加工业才能够蓬勃发展。
而这些农产品加工业就算技术含量再低,那也是属于工业范畴收取的税收也会比区区田税多的多。
也就是说赵东云并不指望从农业上面获得多大的税收,只需要保持正常水准就可以了,他所期待的税收是来之于农产品加工业,比如奉天的传统经济支柱:榨油、生丝、酿酒等。
此外农业的发展还关系到赵东云吸引移民,增加奉天整体粮食产量等关键问题,所以赵东云自然是不敢放松农业方面的问题。
“陈先生,近期你这边的招垦办的如何了?”赵东云粗略听了盐务总局周自齐的汇报后,很快就是把目光投向了农林总局总办陈振先。
农林总局,当初赵东云设立之初只是农垦局,但是后来为了发展林业资源又搞出了一个林业局,再过来为了发展畜牧业又打算搞一个畜牧局,只是这样一来机构太多,不符合赵东云精简行政机构的初衷,所以干脆就把以上三个机构合并,由陈振先担任总办,下设农垦处、林业处、畜牧处以及增设了一个渔业处。
所以这个农林总局虽然名字听上去土不拉几的,似乎没有财政总局、工商总局那么风光,但它却是赵东云手下名副其实的重量级部门,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几乎都管上了。
陈振先和其他几个留学生出身的人一样,并没有穿着传统的马褂或者官袍,而是一身的西服,在场之人传统出身的大多身着马褂或官府、而军人出身的赵东云等都是一身军服,留学生出身的基本都是西服,一个小小的会议里能看见四种截然不同的服饰,也算是清末的一个时代特征了。
陈振先对今天的会议是早有准备的,赵东云要举行全体会议商讨解决财务问题,而商讨解决问题之前还会听各部门的回报,所以陈振先也是事先准备好了。
当即就是站了起来,然后拿出了手中的资料分发给在座诸位:“目前我省的农业发展还是比较顺畅的,现有的耕田数量比较多,不过存在大量隐瞒不报的私田,此外还有存在一部分的荒田、牧场、围场等等,近期我们农林总局的工作都集中在查清私田以及招垦官田、牧场上。”
陈振先说到这里,嘴角略微翘起:“从六月份开始,我局先后颁布了私恳报领等一系列措施,先后查清私恳良田一百三十万亩,按照优良不等地价亩一两五钱到五钱不等,目前仅此一项我局就收拢地款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以上说的私恳就是指私人在官方拥有的‘无课’官田、荒野、无主荒野等地私自垦荒所得的土地,只要垦荒人到官府进行注册,交纳每亩一两银子的报领费,那么以后这一亩地就是你的永久私人财产了。
其实这一手就是把荒芜的官田、无主土地直接卖出去,只是价格比正常农田的价格要低贱的多。
在座的其他几个人比如盐务总办周自齐,又比如财政总局的赵东平他们虽然知道农林总局这几个月捞了不少钱,但是也没有想到一张口就是一百五十多万,而且更关键的是看陈振先的意思好像后头还有。
果然陈振先张口来了个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以后,他继续道:“此外我局已经对大凌河牧场、奉天围场等官地进行招垦,预计年内放垦官田三百万亩,预计可得地银一百万两上下!”
这个所谓的招垦,其实也不是把土地随便给人了,就算田地再便宜,官方也是需要收钱的,只是地价非常廉价而已,三百万亩的价格只要一百万两左右,均价不过三钱多银子。之所以‘报领’‘招垦’售出的地价那么便宜,主要还是为了吸引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流民。
当然为了防止那些有钱人一股脑的购买几万甚至几十万亩土地,那些招垦的土地一般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附带政治条件的,是按照丁口限制购买,而且买了你就必须开荒,不开荒就就会被官方收回土地。
之所以这么搞一方面是防止土地兼并,而另外一方面还是为了增加东北的人口数量,毕竟人家来闯关东可不是为了给别人当细农的,人家就是奔着可以拥有自家土地而来的。
陈振先连续开口两次,一次一百多万两银子,两次就是两百五十万两银子了,这让在座的其他人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陈振先还在继续说着他汇报,不过众人已经没有多大心思听了!只有赵东云一个人听的津津有味,说完了农业,陈振先又说了林业和渔业,不过这两方面都普普通通,短时间内要依靠他们创造出大量钱财来有难度,而畜牧业的话则是主要集中在靠近蒙古地区。
当代奉天的辖区比后世的辽宁要大一些,除了辽宁外还辖有蒙古一部分、吉林一部分地区,所以在靠近蒙古那一带的牧民比较多,畜牧业也算比较多,嗯,说句题外话孟恩远新组建的那个‘奉天第三骑兵营’的骑兵就是在这一带招募的。
对于陈振先口中弄了多少钱,赵东云并没有太过在乎,因为这些卖地的钱是一锤子买卖,这一次收了以后可就没有了,也就是说陈振先口中的这两百多万两银子是一次性收入。而赵东云重视的还是农业的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农业赋税的增加以及粮食产量的增加,进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等等。
毕竟赵东云是在清末而不是在后世,在这个时代他可没本事把土地卖到天价进而维持整个财政体系的运转,因为这年头他手里的官田虽然也有,但私人手中的土地更多,不可能像土地国有制由国家掌控全部土地,然后可以和挤牙膏一样一年卖一点,制造人为的供求紧张,进而抬高地价。
所以卖地,尤其是出售那些官方的荒田所得的银子并不能算赵东云未来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可能的话他甚至愿意免费把这些土地分发给那些移民。为什么?因为移民垦殖后每年都会上缴赋税的,相对于一次性的买地银子,赵东云更期待那些田地赋税。
农林总局这边说完后,赵东云把目光转到了赵鄂身上:“赵兄,工业区现在的情况如何?收支可还平稳?”
当即,葫芦岛工业区的总办赵鄂就起身汇报了起来!
第一百六十五章企业之井喷
“如今我工业区已经入驻企业三十八家,预计年内可以突破到五十家,其中投资规模超过五万两银子的有十五家,由于采取免税政策,我们工业区暂时无法从以上企业获得额定的商税,不过通过售卖工业区内的办厂用地所得颇多,再减去前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