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雨天)-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03年的北洋在购置军械上花费巨大,北洋前后向日‘本订购了三批军械,分别是准备给京旗常备军、北洋常备军左镇的全部军械以及第三协的一个炮营所需的十六门火炮。此外也向英国洋行、德国洋行购置了一批军械,主要用来补充武卫右军以及先锋队所用。
这些军械全部加起来,可是好几百万两银子,要掏出这笔钱来对于家大业大的北洋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
而且除了进口军械的费用外,还有在国内购置军械的费用,其他厂局还好都是官办的,不用北洋花钱去卖,但是福元机器厂的诸多武器弹药却是要北洋拿出真金白银去购置的。
1903年4月份的福元机器厂,在经过将近一年的建设后,已经是具备了初步生产能力,尽管产量上还远远没有达到设计水平,但是也已经成为了北洋的主要军火供应商。
现在主要为北洋新军以及北方各省旧军供应步枪、七九毫米圆弹头子弹、多种旧式子弹、中小的新旧炮弹。
其中的主打产品自然是步枪,福元机器厂在原有88式步枪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细节上的修改后仿制出来的88式步枪已经和原厂的大为不同,最主要的就是取消了套筒并以护木代替,另外还有部分小改动不提也罢。
这种改进后的88式步枪依旧被笼统的称之为‘88式步枪’,只是枪身的铭文里有‘福元机器厂造’的字样,所以也称之为‘福元造步枪’或‘福元步枪’。
福元机器厂向北洋供应那么多军火,自然不是免费送的,那都需要北洋拿出钱去采购的,如果没钱福元机器厂也不可能凭空变出钱来采购原料生产啊。
这林林总总加起来,导致北洋新军在1903年的军械费用开支不小。
在军费紧缺之下,如何才能够把第四协给建起来?继而把右镇建立起来。
看着诸多人在吵闹,赵东云和以往一样习惯性的闭上嘴巴,因为在场诸人里头他年纪最小,资历最轻,官位最低,没有必要的时候,他还是不和这些大佬们发生争论来的好。
身为北洋年轻一代的军官,赵东云可以说是第一个也是现在唯一个一个可以参加北洋高层会议的人,以往这种会议他可是没资格来的。
不过当他的第三协开始编练炮兵营、工程队、辎重队后,人们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赵东云的第三协已经从一开始的四千多人的编制变成了将近七千人的编制,说起兵力来已经仅次于北洋常备军左镇了。
而上个月开始,好几场北洋新军的高层会议他都是被袁世凯叫了过去参加,虽然赵东云去了从来不发言,只听不说,免的给人落下一个年少张扬的不好印象。
但是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着赵东云已经把半只脚踏进了北洋高层的圈子里。
只是今天他不说话,旁人却是想到了他,这能不想到吗,就算赵东云的资历再浅,他手底下的第三协也是实打实的北洋几支主要战斗部队之一,而且是排位仅次于左镇的部队,今天说派遣部队去东北,询问他的意思也算正常。
“东云你来说说,这守辽河以西要多少兵力?”王英楷对赵东云说话的时候可没什么客气,完全就是长辈对晚辈说话的语气。
赵东云仔细想了想后道:“要守辽河以西的话,如遇俄军全力而攻,怕至少要五个镇以上,不过我们兵力少,前出到奉天、营口和俄军作战自然是不妥当的,如果要守,可在锦州以西布防,利用当地的复杂地形来构筑固定工事防线,以精锐兵力和工事来消耗敌军士气,如此三个镇足以当下俄军兵锋!”
赵东云说的话相当保守,他没说可以战胜俄军之类的,他只说有三个镇在有大量固定防御工事的前提下,可以守得住而已。
而不管是三个镇还是说建筑大量固定防御工事,这些都是空中楼阁,属于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袁世凯这个时候却是看向了赵东云,然后道:“东云,如果让你的第三协来守,可以守多久?”
赵东云突然听到袁世凯这么说,他一愣他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从现实上来考虑,不考虑到日俄会爆发战争的话,仅仅依靠满清自身或者说依靠北洋是不可能抵挡俄军南下的,更别说只用一个混成协去抵挡俄军南下了。
然而袁世凯并不只是一个将令而已,他是一个政治家,他得考虑最坏的情况,在袁世凯所考虑最坏的情况就是日‘本不敢和俄国开仗,到时候俄军会大举南下。
这样的话他的北洋新军就得担负起阻挡俄军南下的重任,同时需要进行动员,紧急扩军等等,这样就需要在辽东的部队尽可能的拖延时间,为后方赢得时间。
而考虑到北洋新军现在一共就这么点人,而且袁世凯还不能把所有人都派到东北去,他得留下至少一两万人用于控卫天津和京师,同样还需要把这些部队当成扩军的种子,用来充当快速扩军的摇篮。
所以说,以北洋新军目前的兵力而言能够抽调到东北去的兵力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顶多一万人。
其实换句说,不是派王英楷的左镇去就是派赵东云的第三协去,除了这两支部队外,根本就其他部队可以派遣。
而王英楷的左镇作为北洋新军的核心部队,可不能轻易外派,所以袁世凯能够想到的也就只有赵东云的第三协了。
面对袁世凯的问题,赵东云面色严肃道:“如果只有我第三协一部,视南下俄军兵力而定,如果来人在一万人以下,职部有信心可以守住。如果来敌有三万,我部可守三月,如果来敌超过五万,最多守半月!”
这听上去赵东云有夸大之嫌,五万俄军的话他赵东云的第三协要是能守半个月才见鬼了!
但是面对上司的询问,加上又明知道这种不会发生,那自然是能给自己脸上贴金就贴金呗,反正也没人能来证实他说的是谎言!
尽管内心里大多也是不太相信赵东云的话,不过在场的这些人多少也都是有些自傲情节,心里头把赵东云说出的数据打了个七八折,然后就自以为得出了正确结论:赵东云的第三协可抵挡五万俄军十天。
但是赵东云的下一句话又是把他们给吓着了!
赵东云说罢可守五万敌军半月后就是站了起来,然后挺直了腰杆大声道:“如能把三个机枪营都调给我,即便是五万敌军来攻,我也可守三个月以上!”
听到这话,包括袁世凯在内都是面带笑意,一个个心理都是想着:吹牛谁不会啊
第六十七章前往辽东
区区七千人,先不说这支部队还是刚成立仅仅半年的北洋新军第三协,就算是一支成军多年德法列强精锐部队,也不敢说能够抵抗五万俄军三个月以上。
现代战争尽管武器的因素已经非常重要,但是人数同样重要,就算第三协战斗力再强,赵东云就是军神在世也不可能挽回七八倍的兵力劣势。
相对来说,北洋新军的武器装备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劣势,北洋新军虽然轻武器还存在不统一的情况,但是目前基本以日‘本三十年式,防德88式步枪为主,而且基于目前福元机器厂的产量还在快速攀升中,可以预见未来北洋新军将会以88式步枪为主。
不管是三十年式还是88式步枪,相对于俄军中普遍装备的莫纳辛干步枪来说,好不到那里去,但是也差不到那里去,基本都是同一个等级的东西。
火炮上,不考虑攻城重炮的话,那么双方的随军野战炮其实差距也不大,北洋新军以五十七毫米火炮和七十五毫米火炮为主。而北洋军下了决心要跟俄军死拼,到也能凑出好几百门中小口径火炮来。
不过只有一个第三协的话,满打满算才十六门,基本没法打!
唯一占据优势的就是北洋新军的机枪了!
受到赵东云的干扰,让这个时代的北洋新军比历史上提前装备了重机枪,而且从一开始就因为袁世凯等人认识到了重机枪的威力而极为重视。
从1901年开始到现在,北洋新军已经通过几家洋行累计进口了一百多挺马克沁水冷重机枪,用以装备了四个机枪营以及少数几个机枪队,分别配属给各军。如今的北洋新军数大嫡系部队里头,不管是武卫右军还是武卫右军先锋队又或者是自强军还是常备军,甚至是袁世凯的直属督标都有配属重机枪部队。
如果按照赵东云所说的调给他三个机枪营的话,再加上第三协原有的一个机枪营,那么就是把北洋军的四个机枪营全部抽调到了一起,总数一百挺重机枪,这要是往东北前线一摆,当俄军依靠人数优势发起密集冲锋的时候,估计一开始杀伤敌军几千人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即便这样也不可能挡住五万俄军三个月啊,人家俄军又不是傻子,开始的时候被你的机枪打愣了,后边总不会一直傻乎乎的继续用密集队形发起死亡冲锋吧!
再傻的俄军指挥官也会知道用火炮压制打击北洋新军的机枪阵地吧,退一步说赵东云把前线的防御工事挖的的跟一战欧洲西线一样厉害,让俄国人的火炮发挥不了作用。
但是俄国人知道冲不过去就不会绕行啊,留下几千人牵制你,主力绕过你第三协的防线,到时候甚至能够来个大包围。
在绝对的兵力劣势面前,武器和战术又没有好几代的代差,那么就别妄想以一挡十了。人家打不过难道还不知道绕过去不成,绕十公里不行,就绕二十公里,你一七千人能守几公里的阵地啊?
等人家绕过来包抄你侧翼甚至从背后发起攻击的时候,你也就落入包围圈被切断补给线了,到时候也别说抵抗敌人多久多久了,直接等死吧!
在场的段祺瑞等人都是老资格的将领了,虽然没有经历过一战的那种战壕战,对机枪的作用认识也有些不清楚,但是身为一个近代化的军官,他们的脑海里依旧能够演绎出类似的情况,也许细节有所差别,但是他们推测的不离十。
所以他们都认为机枪虽然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无法挽回绝对的兵力劣势。
不过虽然心里头已经认定赵东云是在吹牛,但是也没有直接不给赵东云面子,直接出言反驳。
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赵东云要的那三个机枪营是不可能给他的,所以去讨论有了四个机枪营后的第三协能不能挡住五万俄军就是个伪命题。
再者大家知道赵东云说的就是一个漂亮的场面话,你非要去当真的话不会显得你很聪明,反而还会得罪赵东云。
不过这牛皮吹起来后多少也是给了在场诸人信心,他们想着就算打不过俄国人,但是必要时候挡一挡,拖延时间还是可以办到的。
再者,现在北洋新军才三万人不到,但是谁能保证半年后或者一年后北洋不能建立更多的部队啊,反正战争也不是现在就会爆发。
袁世凯笑呵呵看着赵东云,半晌后道:“好,有信心就好!”
赵东云看着袁世凯的脸色,就知道他对自己的表现还是满意的,刚才他为什么要信心满满的给出这种夸大性质的保障?
一方面是因为他知道和俄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太小,因为前头还有个日‘本顶着呢,所以未来一两年内自己这些人都是瞎担心,安心坐着看戏就是了。
而这种不可能出现的事拿出来大说特说,事后也不可能有人找他麻烦,说他吹牛不打草稿啊,因为事情没发生过,你怎么就知道我挡不住五万俄军啊,要不然你喊五万俄军来打我试试?
退一万步说,就算赵东云倒霉透顶真遇上好几万俄国人来攻打他,那么凭借事先构筑好的战壕加上铁丝网、重机枪和手榴弹什么的,在俄国人不知道机枪厉害之前给予俄军重创是极有可能的。
一旦把俄军重创,在俄军找出对抗机枪+铁丝网的办法之前,那么就会暂缓进攻以避免大量的不必要伤亡,这样的话赵东云凭借第三协自身兵力勉强支撑个十天半个月应该问题不大。
能够抵抗半个月的话,也勉强可以给袁世凯交差了,至于我当初说的三个月时间,难道你还好意思当真啊。
至于半个月后如果后头的援兵还不来,赵东云还抵抗个屁啊,他来这个时代又不是来学董存瑞的,到时候他肯定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转身逃跑啊,至于北京俄国人爱占去就占去。
反正首都失陷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的,就跟那啥啥一样,反抗不了就享受呗,说不准俄国人一发善心就把慈禧和光绪全部突突了,到时候赵东云估计就该犹豫是支持袁世凯当总统呢还是支持张之洞当总统?
说来说去,赵东云的这牛皮吹起来没风险!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当顶头上司问你能不能做成一件事的时候,而且这事还没法拒绝的时候,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把你的信心和忠诚拿出来。
很多时候领导们不是不知道事不可为,但是人家要的不是后果,而是你的态度。
混官场就跟混职场差不多,态度决定一切!
“如今东北那边局势紧张,朝廷诸公也是多有担忧,让我们派遣一部新军去东北。”袁世凯继续道:“他们也是知道我们的新军兵力少,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够派遣一部新军东进的话,那么他们会拨付一笔军费下来让我们扩充兵力备用!”
“那些人,也只有等死到临头的时候才会松开钱袋子!”王英楷丝毫不掩饰他对朝廷的失望和厌恶。
“如此说来,这东北一事也算是好事变坏事了,如果朝廷那边能够再拿出三五百万两银子出来,我们也就能够再练几镇了!”
袁世凯道:“具体有多少还得和他们再谈,不过如果能够谈下来的话,一个右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
说到这里,袁世凯再一次看向赵东云:“东云啊,这两天把你的第三协整顿好,然后准备去辽东!”
对于袁世凯的这句话,赵东云心中刚才就已经有准备了,毕竟袁世凯不会无缘无故的问他的第三协能够挡俄军多久。
“这一次去辽东,除了你原本的第三协,把你兼管的部队也都带过去加紧操练!”袁世凯继续道:“至于炮营所需的火炮暂时还没到,就先从左镇那边抽调一营火炮给你用着先,不过只能给你火炮,人手还得你自己练!”
“等日‘本的第三批火炮到了,再补给你的左镇!”这话是说给王英楷听的。
赵东云听罢也是道:“是!”
他所监管的炮营是炮队右标第一营,因为右镇没有成立,炮队右标暂时也是个空番号所以这个第一营就先归属赵东云管辖。
由于刚成立没多久,那预定给这个炮营的十六门火炮还在日‘本没回国呢,此外炮手实际上也是从武卫右军和左镇那边抽调了相当多一部分过来重新训练。
说白了现在赵东云手下的这个炮队右标第一营只有人没有炮,现在要去辽东的话自然不可能还是现在这种空架子,所以袁世凯就从左镇那边先调了十六门炮给他。
之所以只从北洋常备军左镇调火炮而不是说直接把整个炮营调过来,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北洋常备军左镇的炮队左标意义非凡,就跟整个北洋常备军左镇一样,它们其实已经成为了北洋扩军的种子部队。
就和1901年时袁世凯把武卫右军当成扩军摇篮一样,现在袁世凯也把北洋常备军左镇当成扩军的摇篮。比如上去年赵东云的第三协成军的时候,大量的基层军官除了一部分来自于武卫右军外,另外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北洋常备军左镇。
今年年初成立马队右标,前不久成立的炮队右标第一营以及其他部队的时候,都是从北洋常备军左镇里头抽调了大量的骨干军官,不然哪有那么快成军啊!
其实这也是北洋常备军左镇编练两年多了,一直都没能做到全部满编的原因,因为不停的有人被抽调走。
由此可以看出1903年时期的北洋常备军左镇的有多么重要了,那可是整个北洋的军官、技术士兵的摇篮。
说实话比赵东云的第三协重要多了,所以从左镇抽调一个营火炮给赵东云的第三协可以,但是不能把整个炮营都给赵东云,因为左镇好几个炮营,这少了十六门火炮顶多就是训练的时候火炮少一些,不会对炮手的训练造成太大的影响,再者顶多两个月第三批日造火炮就能够回国了,届时就能够恢复满编制。
当袁世凯决定把赵东云的第三营派往辽东后,赵东云也是开始整顿第三协各部队,为奔赴辽东做准备,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以为自己很快就能够率领部队前往辽东,但是却一拖再拖!
第六十八章锦州看客
东北局势紧张,加上袁世凯在那里煽风点火,天天恐吓朝廷里的满汉诸公说俄军即将南下京师。
搞的原本还只是打算“东北谁要谁占去”心态的满清权贵们也是心慌慌了,如果说东北被俄国占了其实也没啥,至于所谓的龙兴之地这四个字能值几毛钱啊,平时喊喊口号就好了,真到大军压境的时候肯定是有多远躲多远啊。
谁要不服气,你们自个扛着保卫龙兴之地的旗帜去辽东跟俄罗斯人玩命去,反正他们这些满清的贵族老爷是没兴趣的了,别来烦我,爷们忙着遛鸟上烟馆呢。
不过还别说,满清权贵们不感兴趣,倒是无数汉族大臣一个个跟死了祖宗一样说什么龙兴之地不可失,一定要保住,不派兵去抢回来大爷我就要去撞柱子了。
让无数满清权贵心里暗骂:靠,那是我们满人的龙兴之地,关你们汉人屁事啊!
只是满清权贵们不在乎东北在谁手里,但是他们却是害怕俄军持续拿下进军京师啊,要是被俄罗斯人打进京师来的话,你让一群大老爷们情以何堪啊。
好歹也是堂堂两百余年王朝的首都呢,这前后都被攻破两回了,皇家园林都被烧了几次,辛丑年两宫回銮的时候,紫荆城里可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啊。
这就已经够让慈禧等人郁闷的了,要是刚回来没两年功夫就又让洋人第三次把京师给攻占了,那么这已经不仅仅是丢脸问题了。
到时候慈禧等人干脆考虑迁都到西安算了!
所以满清权贵们被袁世凯是吓的一愣一愣的,苦苦哀求袁世凯派兵去辽东,再不济也先把山海关给守住了啊,那样他们在俄军来攻的时候才有时间逃跑。
只是袁世凯答应是答应了,但是半天没动静啊!
四月下旬,袁世凯面对朝廷催促他发兵辽东以备不时之需的命令是各种拖!
五月一日,袁世凯回复京师的奏章是这么说的:臣奉旨办常备军两镇,虽勉力筹措,但银钱所缺甚多,至今仅成一镇一协,即便再加武卫右军七千、自强军三千也不足三万之数,如遇俄兵南下,非有十万兵不可挡,臣伏乞给银一千五百万用以练新兵七万,以凑足十万兵以抵俄兵南下。
这说的还是老一套,恐吓朝廷外加哭穷要钱!
袁世凯要练新军,那钱可是哗啦啦的流了出去,而且还不是几万几十万的小钱,而是动则数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大钱啊,这些钱是不可能靠北洋一家拿出来的,大部分还得依靠朝廷户部拨款,一部分则是南方各省中给予支援,只有三成不到的军费才是直隶省也就是北洋自己逃出来的。
当然了,这恐吓和要钱之前,也得让朝廷看到一定点的希望,要不然也别指望他们会拿出钱来,所以在五月三日,袁世凯面对清廷要他调兵东进的上谕时如此复奏:“臣兵力本单,而直隶省旧有防军向不足持,前奉旨练有各部新军三万,其弹压直隶各处地面需兵一万,控卫京畿需兵一万,其余各处需兵三千,勉力调集下可凑兵七千,有步队六营,骑队四营,炮队一营,机枪一营,由北洋常备军第三协统领赵东云带往辽东。
然第三协军械短缺,粮饷多有不足,勉力东进怕力有不逮……
啪啦啪啦说了一堆后,袁世凯的意思非常简单,虽然我兵力少,但是也给你们凑足了一个混成协的兵力,只是现在这个协要想让它动起来,得给钱啊,别的不说,开拔费你总得发下来吧!
说起这开拔费,那可是北洋新军的优良传统了,凡是不想动身去前线,或者需要拖延战机又或者要挟上司的时候,这开拨费就是一个绝佳的借口。
北洋新军里头士兵们的军饷其实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军队后勤部门直接邮寄到士兵家属手上,一部分发放给士兵本人,而一部分则是作为士兵的生活费用扣除。
此外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如遇换防、作战、演习等,就不用扣除士兵的口粮费用,由军队直接负责。
也就是说,你想要让士兵们行军打仗,就得先给他们供应免费的伙食,这一个人吃饭的钱也许不用多少,但是几千上万人的吃饭前那可就多了。
而这就是开拔费的来源了!
而不把开拔费先拿出来,别说打仗了,人家连正常的换防都不肯动身!
袁世凯说要给第三协开拔费,朝廷那边磨磨蹭蹭,然后五月六日才大笔一挥,给第三协拨给了三十万两银子的开拔费。
赵东云把钱拿到手后,按照袁世凯的命令动身了,只是还没走两天呢,他的部队又停了下来,并且按照袁世凯的吩咐给朝廷上奏:臣所部军械奇缺,非但枪不足,子弹、炮弹均不足备用之数……
说了一大堆话,中心意思就一个:你得给我钱去买枪买炮啊,去辽东那等苦寒之地,而且又是面对那等凶险的俄罗斯人,这没枪炮我可不干,没充足的子弹和炮弹也不干。
清廷的诸公们一见,就知道是袁世凯在背后使绊子,但是也没办法,赶紧的给钱吧,又是大笔一挥拔了二十万两银子的款子给第三协,用来购买枪支火炮等军械。
“这朝廷的钱啊,就像是牙膏,不挤它就不出来!”赵东云开始有些能够明白袁世凯和清廷打交道的感受了。
“现在我们也拿到了钱,那也应该动身了吧!”林永权道。
赵东云道:“嗯,是该北上了,反正剩下了事虽然热闹,但是也和我们没太大的关系了!”
按照袁世凯的打算,这第三协是要北上的,只不过是要拖一拖,先把朝廷的钱要到手了再北上,毕竟调动七千大军北上辽东,这花的钱可不是小数目,袁世凯的小金库再大也经不住这么花啊,所以得让朝廷出现。
而接下来,估计袁世凯还会以各种借口向朝廷要钱,不过大体上和赵东云关系已经不大了,为了避免在路上浪费太多的时间,第三协采用的是大部分用火车运输的方式北上,不然慢腾腾的徒步北上,所需的时间太多。
而第三协现在成军没有多久,还想着到了锦州后抓紧训练呢!
等赵东云坐着火车一路晃悠北上的时候,历史已经再一次悄然出现了变化,通过各种手段向朝廷以及南方各省捞钱的袁世凯不等钱到账呢,就已经是迫不及待的在保定宣布筹建第四协以及数个炮兵营、骑兵营、工程队、辎重队等部队。
如果是按照以往的计划,这第四协成立后应该就是和第三协一起成立右镇了,然而现在第三协带着一大堆部队去了锦州,袁世凯也不好再把这两支部队强行柔和起来建立右镇。
不过要再建立一个右镇的话,赵东云第三协的番号和地位问题也不好处理。
因为这里头不仅仅是一个右镇或者第三协那么简单,还涉及到北洋的内部派系斗争,而袁世凯显然也不希望在这个扩军的紧要关头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干脆还是把右镇闲置,反正在他的心里,这左右两镇已经明显无法满足北洋扩军的要求了,很快他就要把北洋常备军扩编为第一镇、第二镇、第三镇了。
心中有着这些想法,但是要具体怎么做袁世凯一时间也没有决定,所以干脆就先拖着先。
毕竟这些名义上的内部问题只算是小问题,扩军才是大问题。
管它用什么番号用什么名义呢,扩军才是王道。
这些事情是坐在火车上的赵东云一时间还不知道的,再者知道了也没有还是没,因为事情已经和他关系不大了。
他的部队路过唐山的时候,根据袁世凯的吩咐,留下了一个步营驻防,其目是用来保卫福元机器厂。
不管福元机器厂是商办还是官办,但是它成为了北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却是事实,而这座兵工厂已经成为了北洋新军里步枪、子弹和炮弹的主要供应者,对北洋新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自从创办之初就已经是得到了驻军的保护。
之前驻扎唐山的防军,大约有八百多步队以及两百多马队。
现在袁世凯亲自让赵东云派遣一个步兵营在唐山,并且让他顺便把唐山的旧军也给整编了。
袁世凯现在在直隶各地都在玩裁汰旧军练新军的把戏,所以让赵东云把唐山练军给裁撤了也奇怪。
而赵东云估摸着把这一千多练军整编了后,也能够再练一个步营了,而且还可以整编出两百多骑兵来补充马队右标,不管怎么样都算是好事。
而等这个新编出来的步营成军后,那么也就可以把自己麾下的正规步兵营重新调回来了。
六月一日,磨磨蹭蹭许久的赵东云终于是率领第三协的先头部队抵达锦州,然而他却是不知道随着他进驻辽东锦州,这东北局势已经出现了历史上所没有的变化。
在这之前以及历史上,清军都是没有派遣兵力进入辽东的,顶多也就是在山海关布防,然而赵东云的第三协进驻锦州后就是打破了历史原有的走向,而这种走向对赵东云来说是好是坏已经是很难区分了!
赵东云一直认为自己只是来看戏的,但是没有想到他这个看客站得太近,已经是影响到了台上演员的表演!
第六十九章进驻锦州
锦州历来都是辽东重镇,兵家必争之地,位于辽西走廊东段的这个城市,东部就是一望无尽的东北大平原,而北部则是地形复杂,难以通行大军的松岭山脉,而南部就是宽阔的渤海。
其身后的西南方向,就是战略通道‘辽西走廊’。
可以说,守住了锦州那么就可以守住辽西走廊,守住了辽西走廊那么才有可能进军东北,如果锦州失守,那么敌人就可以一马平川的直抵山海关下,是因为锦州这么重要,所以袁世凯才会把赵东云的第三协派往锦州驻防。
而把赵东云派往辽东锦州驻防,而不是把赵东云直接派到辽河附近的新民,营口,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到袁世凯对待东北局势的态度。
首先是袁世凯面对东北局势的紧张,不能不派部队进入辽东,因为那样的话袁世凯很难承受住国内外的巨大压力。
另外一方面,袁世凯也是在尽量的避免和俄罗斯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因为那样的话倒霉的是北洋。
1903夏天的东北局势,实际上已经不是清政府和俄国两家所能够掌控的了!
早在1901年的时候,俄国就为了能够吞并东北而给清政府施加了庞大的压力,不过当时主持和列强谈判的依旧是李鸿章为首的北洋人,所以还是把俄国的外交压力给硬抗了下来,坚持住了对东北的主权要求。
而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压力大减,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东北主权了,加上英美日等国都是不愿意看到俄国占领东北,所以也给予了清政府极为庞大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