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雨天)-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人,并且拉拢孟恩远等少数中立人士,这同样让陈光远等人感到了严重的威胁。
“那孟恩远也不是个不知好歹的,要不然那里能够轮的上他坐马队右标统带之位,冯总办说过,这人就是个墙头草,那边风大他就往那边倒。现在第三协里赵东云一家独大,他自然是往他那边倒了,不然既然是墙头草,那么我们也是可以拉拢他的,至少不能让他跟着赵东云胡来!”
坐在高位上的陈光远看问题要比施从滨这几个中层军官要远得多,孟恩远来之前他也打听过,知道此人别看他是中立派,但却是实打实的北洋嫡系,在袁世凯心里也是有些份量的,要不然也不会在马队右标统带之位争执不下的时候,被袁世凯直接找来就任统带了。
要知道袁世凯的这一手可是大大出乎了段祺瑞、王英楷等人的预料之外,按照惯例来说,统带、管带这些职位一般都是他们几个人商讨,然后提出人选让袁世凯做最后决定的。毕竟袁世凯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不仅仅是北洋军政司的督办,手里头除了北洋新军的事外还有其他一堆事呢,要是什么都要他亲自决定的话,那么他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够用啊。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袁世凯对他们的一种敲打,表示你们几个闹归闹,但是别影响正事!
孟恩远被袁世凯直接派到马队右标来,说明他在袁世凯心中还是有些份量的,如果轻视了的话倒霉的就会是他。
陈光远继续道:“明日我邀那孟恩远喝酒,到时候你们几个也来,不能让人家以为我们轻视了他!”
面对赵东云和陈光远两边的拉拢,孟恩远非但没有当夹心饼干的尴尬局面,反而是在这两人中间如鱼得水,而且是接着两边都拉拢他的机会,好好的整顿了他的马队右标,以各种借口提走了好几个军官,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赵东云和陈光远的人。
面对孟恩远排斥异己的举动,赵东云并没有感到太大的意外,毕竟孟恩远才是马队右标的统带,他和陈光远不过是接着先机安插了诸多人而已,他现在上任了自然不可能把这些人全盘留下,总得腾出位置来安插他自己的嫡系不是。
不过虽然略有损失,但也不大,至少赵东云安插过去的第一营营官华振基就继续稳当当的做他的骑兵管带,至于下层军官被清理几个出来,影响不了大局。
在赵东云、陈光远、孟恩远等人在第三协玩排斥异己的时候,也是没忘记自身的正经事,毕竟争权夺利只能算是业余娱乐,这编练新军才是他们的正事,而谁要是因为业余的娱乐影响了正事,别说去争权夺利了,袁世凯的板子立马就会打了下来。
所以去年年底开始赵东云和陈光远斗的不亦乐乎,但是第三协的编练速度一点都没有落下,不管是新兵的招收训练,还是肃毅亲军的整编都进行的非常迅速。
现在也是,第三协里的三个高级军官一边玩勾心斗角的时候,也是继续编练新军,陈光远继续负责元字营步队的改编,这苦差事让陈光远不止一次的暗中大骂赵东云,但是骂归骂,他还是没胆子推脱不办,甚至他还要想办法办的更好一些。
因为这办得不好了是他自己先倒霉!
保阳马队以及元字营马队的的整编则是比元字营步队的整编轻松的多,普通骑兵们巴不得能够进入新军呢,至于那些军官们,高级军官自然有袁世凯亲自安排,而中下层军官大部分都是派到练军、淮军那边去,也有少部分被留用。
加上孟恩远原本就是保阳马队里的高级军官,这旧军骑兵里谁能用,谁不能用也是一目了然,这整编起来比开始时候赵东云来弄要好的多。
毕竟赵东云前后两辈子可没玩过骑兵,如果是步兵的他还能够依托原身脑海里的记忆照本宣科来编练,但是骑兵或炮兵的话就要困难的多了。
其实整编旧军的事虽然也算重要,但是赵东云的工作核心却是没有放在这些上面,他自从担任第三协统领之后,工作的和细腻一直就是放在新兵的招收、训练上。
可以说,第三协的六个步兵营才是第三协的核心战斗力,只有这六个步兵营成军了那么第三协才能称得上是成军了。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的新兵以每个月为一批,如今已经训练了四批共两千六百余人,以上经过初步训练的新兵已经按照计划分配到了到各营中,不过由于新兵人数依旧不足,所以除了第五标第一营和第二营满编外,剩下的四个步兵营依旧缺少一部分的兵额!”
作为新兵营总办的林永权一边说着一边翻开了手中的账本:“另外我们这个月招到的新兵比上个月少一百多人!”
赵东云听罢林永权的话,然后道:“这一批新兵的话,依旧优先拨付第五标,嗯,把第三营也给补充满,剩下的安排到刘富有的营去!不能让刘富有的营少人了,免的陈光远把元字营的旧勇都塞给他!”
“至于这个月新兵少了,这是怎么回事?”赵东云有些疑惑,这新兵越来越少,这情况不正常啊,要是持续下去的话,自己的部队岂不是连新兵都没有了?
第六十四章‘第三混成协’
林永权道:“主要是去年开始我们招兵都固定在几个地方,新建机枪营那会加上现在的第三协,我们在那几个府县都招了四五千号人了,优质兵员已经比较稀少!”
“那就换个地方继续招兵!”赵东云如此道。
林永权却道:“我们直隶就那么大,也不仅仅我们招兵,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自强军,还有常备军左镇那边都在招新兵,平日里大家是固定了地方,这贸然过界恐怕不好吧,而且这几年来大家招兵都多,我们对兵员的素质也高,估计去其他地方也是招不到多少合适的人选啊!”
听到林永权这么说,赵东云也是皱眉,北洋新军对新兵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一般的贫民子弟其实是很难满足的,而北洋新军这几年招兵也局限在直隶一省。
虽然说以直隶的人口基数招兵十几万不成问题,但这些年来直隶环境一直不好,有天灾有导致兵员素质下降严重,从这些低素质的兵源中挑出来好几万合格兵员已经不容易了,再想多的话,估计就得降低招兵要求了。
当然这也和北洋新军是募兵制有关,直隶里头有很多身体条件符合的人,但是这群人他们不去主动应募的话,袁世凯也不能把他们强行招进军队啊。
赵东云想了想道:“我看看,现在左镇那边都已经成军,武卫右军每年也招不了多少新兵,我去找上面说说,让他们腾出几个县来。不过即便这样估计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这样,你找找山东和河南这两个省有那个府县民风朴实,良家子多的,到时候我找督宪大人去说看看能不能去外省招兵!”
虽然说军制里常备军一直都说要招收本省土著,但北洋新军到底不算是直隶一省的军队,他的防务范围是整个北中国,因此不能和其他省份的常备军一视同仁,除了直隶省份的士兵外,招收其他北方省份的士兵也是可以的。
只是这些事情赵东云自己不能决定,他得去找袁世凯说,得到同意后他才能够去山东或河南招兵。
这里不得不说,北洋新军定下的征兵要求其实是很高的,除了对身体要求外,也要求应募士兵必须有家属、上报三代并由当地的庄长、首事、地保等保举,严禁溃勇流民应募,然后应选之人由当地官府集合起来交付前来招兵的北洋新军军官选拨,选出来的合格兵员才会被带往各部队驻地进行训练。
而随着这几年的大规模持续征兵,也导致直隶地面上的合格兵员开始稀少起来,对于这个问题袁世凯一开始还不觉得,但是当赵东云说这两个月来招收的新兵已经出现连续下降的时候,他也是皱起了眉头。
不过就和赵东云想象的一样,袁世凯并没有犹豫太久,他很快就是道:“即然这样,那就按照你说的去办,你派人到山东那边看看,选几个府县作为你第三协的兵员征召地!”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甚至一省内的各地方言也是多有不同,而士兵们基本也都是文盲,可不会全国通行的官话,所以不管什么部队其实在征兵的时候都尽量把一个地方的士兵放在一起,避免给士兵们无法进行语言上的交流。
北洋新军里由于招收的士兵都是直隶省的人,而直隶省的方言虽然也有差别,但是整体上和官话近似,所以以往也就不太注重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要到其他省份招兵,那么就需要提前考虑这个问题了,所以袁世凯才会让赵东云选择固定几个府县作为士兵的征召地。
说完这招兵一事后,袁世凯却是看了看赵东云,发现这个赵东云看起来和自己印象里的有些不太一样了了,看了半天后才发现这个赵东云竟然留了一道八字胡子。
他说呢,怪不得赵东云看起来比以前成熟稳重了许多,要知道两年前的赵东云看上去就是一个让袁世凯觉得非常有精神的年轻人,说白了就是毛头小伙子。
然而现在呢,这赵东云被嗮黑了不少,加上那个两头翘起来的八字胡子,让他整个人看起来似乎也有三十来岁的模样了。
“你一年轻人,学那些人那么老成做什么!”袁世凯随口说着,这说完正事,也就随口说两句闲话,当然了这不是袁世凯闲得蛋疼要和赵东云瞎扯,而是为了表示亲近感以笼络赵东云而已。
嗯,算得上是一种驭下的手段!
赵东云听袁世凯突然说这个,有些没反应过来,不过很快就是发现他是在说自己的胡子,其实他自己也不喜欢留胡子的,而且还是留这种特难看的八字胡子,不过很多事都是和喜好无关的。
越往上爬,他就越感到自己的年龄过轻所带来的麻烦!
如果让赵东云可以选择的话,他宁愿自己的年龄多个十岁,而不是现在的二十四岁,不过年龄这东西还真没办法改,所以就只能从外观上略微改变了,留胡子只是其中一个,平日里他穿着也是会特意选择一些老成的,说话也是以平稳厚重为主。
所以时间久了,已经很难在他身上看出他的真实年龄了!
如今袁世凯说起这个,当即尴尬道:“只是想让自己看起来老成些!”
袁世凯却是哈哈一笑:“也对,我都往了,你的部下大部分都比你大,不过没关系,上下尊卑不是年龄大小就可以改变的,你也不用刻意如此,年轻人嘛,就该有个年轻人的样子!”
袁世凯其实还是挺欣赏赵东云的,而这种欣赏其实也和赵东云的年龄有关系,辛丑年那会自己第一次看见赵东云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也就生出了想要栽培他的心思。
这种心态是类似于长辈看待后辈的心态。
正当赵东云想要说话的时候,袁世凯却是又道:“也就只有你这样的年轻人才有这样的精力了,这换了别人来第三协那么多事怕是要忙不过来!”
赵东云道:“大人言重了,第三协的事虽然多一些,不过那些事情都是有规矩的,定下了规矩后自然有下面人去做,东云自己倒是不会太忙的!”
袁世凯笑道:“没想到你会这么说,不过说的好,身为上位者不要事事都自己做,把规矩定下来让下面人去做就好了!不过你也说不算忙了,如果我再给你加加担子可好!”
赵东云没有想到袁世凯突然会这么说,那句加担子的话可是意味深长啊!有可能是吩咐事情让自己去做,也有可能是把自己安排到另外一个职位上,而不管是那一种都会打破现有的平衡,赵东云根本无法预测是好是坏。
脑海里的诸多想法一闪而过的同时,赵东云却是毫不犹豫的开口道:“大人但请吩咐,东云无所不从!”
袁世凯却是一笑:“你也不用担心,对你来说算是好事!”
赵东云这面色放松了下来,当即搭话:“不知是什么好事?”
“你也知道我们一直还少了个右镇,前些日子我给朝廷上书请求拨款,不过没准,我估摸着从其他方面腾出款项来话,估计要今年冬天的时候才能办那第四协。不过没有这第四协,那右镇也办不起来。
只是右镇就算等,最迟到年底也是要建起来的,在这之前架子却是要先搭起来,步队有你的第三协,马队也有个右标,机枪也有一个营了,不过炮队和工程、辎重现在却还没有正式搞起来。
我是想着,在你的第三协里头先起个头,练一个炮营、一个工程队、一个辎重队,先把各兵种都搭起来,以后右镇成立后也能够顺势扩编,以便早日成军!”
袁世凯继续道:“反正你现在也管着一个马队和机枪队了,就再辛苦一些,把这个炮营和工程队以及辎重队管起来。”
赵东云听罢脸色是忍不住的露出喜色,这如果不算好事的话,还有什么才算是好事?
至于袁世凯口中说的辛苦?别说不苦,就算是真的辛苦,那累死也得干啊!
早些时候,赵东云就是想过按照北洋内部的激烈派系斗争,再加上袁世凯一时间也弄不到太多的钱导致右镇短时间无法成立的话,那么袁世凯很有可能会在第三协里先搭起右镇的架子,然后军费到手后直接成立右镇。
这后续成立右镇后赵东云还无法预料到对自己会有多少好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翼长之位肯定和他无缘。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赵东云的好处却是多多啊!
第三协要是再加入一个炮营,一个工程队、一个辎重队的话,那么就是成为了实际上的混成协,将会辖有两个步兵标、一个骑兵标、一个炮营、一个机枪营、一个工程队、一个辎重队等部队,以上部队里把战兵以及长夫都算进去的话,总兵力将会达到七千人左右。
而当今北洋新军里头,武卫右军才多少人?只剩下七千多,而尚没有满编的北洋常备军左镇才多少人啊,也才一万出头而已。
赵东云去年任职第三协统领的时候,可是没有想到到了最后自己的第三协竟然会变成一个拥有兵力将近七千人的混成协,尽管没有‘第三混成协’这种正式名目,但也是货真价实的混成协啊!
唯一让赵东云可惜的是,这个混成协也许要不了几个月就会被拆散,然后那些骑兵、炮兵部队被编入右镇直辖,他的第三协也将会变成纯粹的步兵协。
一想到未来会出现这种事情就让赵东云感到很不爽!
…………………
分类月票榜战况越发激烈,党‘国危矣,诸君此时不携月票增援更待何时!
第六十五章清末的愤青们
光绪二十九年相对于前几年来说并没有得到太多彻底的改变,清皇朝的统治表面看上去依旧稳固的很,但是对于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人而言,他们已经知道这个存在了两百多年的王朝已经充满了裂痕,稍有风起云动就会破碎,变成一个历史名词。
然而就在这个充满了腐朽、堕落、愚昧的国度里,一小群人却在奋力挣扎,他们试图打破身上的枷锁,撕开天空的幕布,让文明的阳光洒在这个国度上。
就和希特勒说的那样‘敢于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永远只是少数人’,这些少数人充当起了人民的眼睛和嘴巴以及双手,看普通人所看不到的东西,说人们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做的事情。
“那些俄国人,实在是欺人太甚,眼看着第二期撤兵期限就要到期了,他们却依旧没有撤兵的动静,反而向我们提出了诸多无理的条件,按照我看啊,他们摆明了是看我们好欺负,要行黄俄罗斯之事!”
在保定崇渔楼,一大群北洋军官们围坐一堂,一杯一杯酒灌下去的时候,各种话也都说了出来,其中不乏对时局的各种评论,而说的最多的自然就是那东北之事。
曹锟放下酒杯继续道:“如今这个局势,如果我们还毫无作为的话,那国家每年花在我们身上的数百万军资又有何用!”
曹锟话音刚落,就有人道:“就是,就算我们不派兵直接进军辽河以东,但是遣军进驻辽河以西、奉天以备不测还是有必要的!”
说话的这是李纯,也是个新站练兵的老人,之前在北洋军政司教练处担任提调,当时赵东云在教练处任职帮办的时候和他略有交往,不过接触不深,此人在年初调任京旗常备军一骑兵营的管带,勉强把一只脚踏进了北洋体系第二梯队的门槛里,才有资格来参加今天这个聚会。
此人说罢后,又是看向赵东云:“子扬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赵东云却是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看向在座的诸位军官们,入眼的都是年轻的中层军官,以管带、统带为主,乃是北洋体系里名副其实的少壮派,这些中层军官虽然对时局略有了解,但是所知有限,至少今天在场的人就没有几个人提起日‘本,一个个都在为俄罗斯不退兵而愁眉苦脸,都在为了缺兵少将不能驱赶俄罗斯而犯愁。
但是身为这次聚会的组织者之一,北洋体系里第二梯队的头号人物,北洋新军里少壮派领军人物,赵东云自然不会说出那些让诸人尴尬的话来。
他弄这些聚会可是为了构建人脉,积累名望的,不是来给人难堪的,所以是绝对不会说出:你们就不用操心俄国人了,人家日‘本人现在正在扩军备战呢,我们明年坐着看戏就行了!这种话来的。
当即道:“俄人侵占东三省之心不死,我们也得堤防着,如果能够出兵东北自然是最好的,不过如今我北洋新军左右不过数万,又要控卫京畿重地,这要挤出足够的兵力前往东北,怕是很难!”
这个时候,王占元也是道:“说起这个,我就生气,我北洋建新军数年已经卓有成效,正值调拨更多的军费扩编更多新军的时候,可是朝廷上的诸公竟然对我北洋扩军多有阻碍,迟迟不肯拨付款项,要不然的话今天我们至少也能手握三五个常备军了!”
不管王占元、曹锟、赵东云在北洋内部里属于什么派系,但是派系争斗归派系争斗,但是他们还是一个整体,而且平日里也大多有着私人交往,至少赵东云就和曹锟关系不错,那曹大傻爽快的性格很对他胃口,没事常常一堆人混在一起吃酒。
而向今天的这种聚会,由于定位于少壮派、中层军官,而且作为发起人的赵东云地位比较高,加上有徐邦杰、王占元、曹锟他们在,所以能邀请来的人比较多,而且聚会的时候由于讨论的大多是全国内的时局、军政大事,不会涉及到北洋内部的一些小细节,所以众人说话也不会有太大的拘谨,基本是想说就说。
说白了,这种聚会就像是后世论坛里的愤青在讨论灭美屠日,只不过现在这些少壮派的军官们对美国还没什么认识,对日‘本其实也没后人想象的那么憎恨,其实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对日‘本还是有相当多好感的,这从无数人去日‘本留学和在日俄战争时期支持日‘本就知道了了。
这几年里,这些少壮派军官们最痛恨的是俄罗斯!
在过往的这些聚会中,赵东云和王占元他们最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旦和俄罗斯开战,该怎么收复东三省!
这一次也同样不例外!
“就和我们前几次说的那样,如果有十镇兵力,要收复东三省自然是不不费吹灰之力,不过我北洋如今不过精兵三万,要建成十镇精兵怕是要十年之功。不过这几年里建成五镇兵力还是不成问题的。
倘若我们有五镇兵力,五镇齐发,两镇往辽东半岛攻旅顺,其余三镇兵锋北上断奉天和旅顺之联系,待南下两镇攻克旅顺后,五镇聚兵直捣奉天,一战定乾坤灭俄兵十万,届时东北大势可定!”
这是扬善德说的话,五镇收复东北,这话基本上和用歼8打f22一样具有浓厚的自我欺骗氛围,彷佛说多了就会成为现实一样。
“五镇是少了点,如果能够再多一镇的话,把握应当在九成以上!”曹锟也是满口瞎话。
“哼,六镇兵力太多了,如今我北洋常备军战力纵然不如德法强军,但也是远东一等强军,三镇足以横扫东三省!”王汝贤也是加入了说大话不要钱的行列
这酒喝多了,一个个说话都是没有经过大脑的,最后王占元甚至说“假如让我带一镇兵力东进,他保证能够把海参崴给拿下来。
说完这话后,王占元就是一个站不稳,然后倒了下来,再细看却是发现他已经呼呼大睡过去,在看其他人,一个个也是东倒西歪,口中还嚷嚷着挥军百万踏平莫斯科,划木船登陆日‘本列岛,屠尽欧洲大陆之类的话,不过却没人说把欧洲的大洋马都抢过来的时,嗯,在当今国人的审美观里,那些洋人婆子实在是让他们提不起性致来,所以就把女人和男人一起杀光算了。
总之他们的口号就是:只要土地不要人!
赵东云也是喝的有些多了,看着这个时代的愤青们,他有些想笑,其实他们也挺可爱的!
相互扶着,或者干脆连滚带爬出了崇渔楼后,再就在一旁等候的各家亲兵们连忙接上自家的大人,然后扶上马车或者扶上东洋车离去,亲兵们有的小跑跟在后头,有着骑着高头大马随行,有的也是坐在随行马车上。
在这个时刻里,往日充满了文化气息,显得幽静而高贵的崇渔楼就如同妓院门口一样热闹,随着马蹄声、东洋车的铃铛声逐渐平息下来,赵东云也是在走了出来,他喝的也是有些多了,站在门口让风一吹酒意就是被醒了大半。
一旁的亲兵李三扶着赵东云上了自家的四轮马车,然后他自己则是和其他几个亲兵一起骑上马,马蹄声和东洋车轮碾压石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在长长的青石板大街上不断回荡着。
赵东云坐在东洋车上,眼光和以往的时候一样落在两边的街道上,只是两年过去了,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变化,甚至连车夫都还是原来那个。
车夫叫袁久,就是原来给赵东云拉东洋车的那个人,袁久今年不过四十三岁,但是头发去已经发白了,整个人壮实而黝黑,是个很典型的农家汉子。前些年一直在拉东洋车,并且成为赵家半固定式的车夫,在赵家需要用车的时候他就会过来候着。
这家以往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了,以往他出行要快就是骑马,时间多就是做袁久的东洋车。但是去年赵东云成婚后这种方式就不行,因为他好歹也算是北洋高层,堂堂三品新军统领,这让自家夫人坐东洋车抛头露面出行实在有点掉价,加上他又不喜欢双轮马车或者轿子之类的交通工具,所以干脆就买了辆四轮马车,又养了几匹拉车的马。
然后把袁久请了来当私人车夫,那袁久听到徐管家说要聘请他为私人车夫,月银四两的时候,把这汉子差点给弄哭了。
对于一个想要在城市立足、又什么字都不认识的农家汉子来说,能有一份薪水不算低的固定工作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更关键的是他当时还不会驾驭这西式的四轮马车,徐管家还特地送他去另外一家有四轮马车的家中去学,学了大半个月后才算是正式上岗。
也许对于别人来说,这是赵东云对袁久的大恩情,但是对于赵东云来说却是没有这种感觉,他之所以用袁久,只是因为车夫就跟后世的司机一样,能用熟人就用熟人,不然麻烦事多!
双马拉的四轮马车速度很快,蹬蹬马蹄声中,众人很快就是回到了赵氏公馆,原本这庄园是没有在门口挂什么招牌的,只有一个代表主家姓氏的‘赵’字,后来随着赵东云逐渐升起官来,庄园外头的帖栅栏大门上挂了个赵府的牌子,不过看上去总感觉怪异,所以赵东云亲自给换了个招牌,叫‘赵氏公馆’。
非常富有近代化气息,一听上去就知道里头住了个军阀。
第六十六章吹牛谁不会啊
在中国以及国际上的一片反对之下,俄罗斯依旧拒绝执行《交收东三省条约》进行第二期撤军,四月八号,第二期撤兵期限到期后,非但没有撤兵,反而又向辽东增兵八百余人,重新占领营口等地区。
此事一出,远东巨震,中国的清政府还没说什么呢,一洋之隔的日‘本就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爆发抗俄游行,对俄国发出外交警告等等,然后还进一步加强扩军备战的步伐。
可以说,从这一天开始,日‘本已经是正式确定了要用武力把俄国从中国东北驱除出去的战略。
如果说1902年时期日‘本只是为了防御东北局势出现变化而做出一定的扩军备战姿态的话,那么到了1903年夏天,日‘本就已经是进行了实际上的扩军备战。
而英国和美国那边也是叫嚷着俄罗斯对远东局势的威胁,开始给日‘本提供外交支持和资金上的支持,推动日‘本出兵东北。
一时间,远东局势瞬间下降到了冰点,战争一触即发!
然而这只是站在日‘本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知道战争即将爆发的人屈指可数,多数平民百姓甚至连东北在那里都不关心,更别提让他们去关心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了。
在1903年到1904年日俄两国气氛紧张的时候,中国国内依旧是一片升平,南方省份的报纸上甚至都看不到一丁点关于东北局势的消息。
唯一对此关心,并且为之感到紧迫危机感的只有北洋!
袁世凯面对东北那边的紧张局势,一方面是保持密切的关注,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再一次加大了他扩军的步伐!
他连接给清廷上了多道奏章,称东北局势紧张,然而他手可用的新军兵力不足三万,万一东北局势有变,他手上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保护东北,甚至没有足够兵力来控卫京畿。
并且为了进一步恐吓、刺激朝廷诸公,他甚至说万一俄罗斯占据东北不走,到时候俄罗斯挥兵西进,占据山海关甚至威逼京师都是有可能的。
这个时候,国内的人其实都很少人会认为日‘本会为了东北和俄罗斯开战,所以他们担忧的并不是日俄会爆发战争,而是担心自己和俄罗斯爆发战争。
被恐吓了多次会,不管愿不愿意朝廷上的诸公们又是给袁世凯批准了诸多挤占经费的奏章。
不过被恐吓了的他们也是要求袁世凯派兵前往辽河以西,把守山海关,以防俄兵东进!
“现在东北那边的确是麻烦了些,如今俄人已经重占营口和奉天,如果我们不做出反应的话,恐怕他们就能够大规模越过辽河,西进锦州了!”段祺瑞如此道。
然而一旁的王英楷却道:“可是要管的话,我们如今才这么点兵力,别说分兵东京,就是全部加在一起也不够用啊,那里有兵可以分啊!”
“如今朝廷那边不是已经答应再拨一笔款子嘛,这款子应该也够让我们把第四协建起来了!”冯国璋如此道。
不过段祺瑞却是毫不犹豫的反驳:“如今这个情况,到处花钱,先头向日‘本定的军械款子都还没有早落呢,拔下来的这钱也就够用来购置军械的,再扩军怕是不够用!”
1903年的北洋在购置军械上花费巨大,北洋前后向日‘本订购了三批军械,分别是准备给京旗常备军、北洋常备军左镇的全部军械以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