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枭雄(雨天)-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要增兵的话,实际上能够增援的兵力只有第十五师或者是京师一带的其他部队。

第十五师要南下增援前线,如果只是通过铁路运输,再走路到皖南的话,再快也得半个月以上,到时候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变化。

而且直接对皖南的增援也是很难彻底奠定江南战略的胜局,为此赵东云需要一个新的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就是淞沪!

只要海军方面能够保证陆军登陆,赵东云就敢把第十师和第十五师一起送到上海,然后给段祺瑞来一个狠狠的腹部打击,他就不信这种情况下,段祺瑞还敢抽调苏北、浙北地区的兵力继续增援金陵一线。

虽然说这个行动有些冒险,但是一旦成功了就能够彻底改变江南局势。

奉军不能在江南战败,甚至都不能消耗太多的兵力,国内局势每一天都在变化,赵东云可不愿意自己在江南和段祺瑞两败俱伤,然后便宜了吴凤岭等人,所以他需要一个迅速的、具有决定性的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提出过在淞沪一带登陆的计划就是被赵东云重新想起!

以往他是不愿意冒险,但是眼看着第四军在金陵方向的战事陷入困局,他需要一个新的突破点。

在赵东云的强力干预下,奉军的行动是迅速的,第十五师第二天就是前往天津登船,然后在海军的护航下直接南下,并准备冒险直接在淞沪登陆,届时第十师也会发动大规模的渡江登陆作战。

这是一场规模比当初第四军渡江作战更大的登陆战役,为此奉军统帅部上下都是忙碌了起来,其中的海军更是如此。

受到了赵东云极大压力的海军虽然不情不愿,但是也是被迫配合陆军的行动,准备对淞沪发起登陆作战。

就在赵东云受到第四混成旅战败的刺激,进而采取激进的淞沪登陆行动时,在金陵方向的孟恩远也是紧急‘抽调了第九师和第三师各一个团西进,以阻挡皖军第二混成旅的东进步伐。

同时,他严令第四混成旅旅长林平雄收拢残部,然后和第三十三团的残部追上第二混成旅的步伐。

现在第四混成旅和第三十三团的情况非常糟糕,这两部都是经历了大规模的崩溃,几乎是被成建制的击溃,后续虽然陆续收拢了总数三千多人的残兵,但是距离他们的巅峰时期已经是差距非常大了。

林平雄收拢残兵后,虽然已经主动向赵东云发起了电报,请求辞职隐退,但是赵东云没批准。

虽然赵东云心里头对林平雄已经极为不满,心中更是打算着此战过后就把他彻底打压,让他永不翻身,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下,他却是依旧安抚林平雄,鼓励他。

林平雄带领着三千多残兵追着第二混成旅的步伐也是东进。

一时间,金陵战局开始对奉军不利!

然而虽然情况已经比较危急,但是孟恩远却是没有放弃对金陵的进攻,第一混成旅在他的命令下依旧快速东进,已经是连续击溃前来阻拦的两江陆军两个团。

“哼,我倒是要看看,是我先拿下金陵还是你们先击溃我的西线!”孟恩远现在也已经是和段祺瑞一样,正在进行一场豪赌,一场关乎奉皖两军胜败,关乎数万奉军士兵性命的豪赌。

金陵东南方向,鲍贵卿看着孟恩远的作战命令,心中也是有些感到一些惊讶,他作天就已经得知第四混成旅在当涂惨败的消息了,原本以为孟恩远会让他暂缓攻势,甚至回援,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孟恩远非但没有让他回援,反而是让他加大进攻的步伐,要求他在两天内切断宁沪铁路线,然后和第九师第十八旅一起掉头对金陵发起进攻。

只要第一混成旅切断宁沪铁路,抵达长江边上,那么就代表着奉军已经是完成了对金陵的最后包围,进而就能够从三个方向对金陵城内之地发起最后的总攻,一举歼灭金陵之敌。

只要赶在第二混成旅突破奉军西部防线的拦截之前攻克金陵,那么孟恩远依旧能够自豪的宣称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里获得胜利。

反过来,要是让第二混成旅先突破冯局临时部署在西部的防线,那么对于奉军来说就是一场可能造成全军覆灭的大惨败!

此战,孟恩远并不是为苏系而战,也不是为赵东云而战,他是为了自己而战!

随着时间过去,金陵方向的奉皖双军战斗的越来越激烈,每天都有无数的军人死去或者受伤。

四月十三号,鲍贵卿率领第一混成旅成功迂回抵达长江边,并成功切断了宁沪铁路,虽然东边还有近万从镇江出发的皖军来攻,但是鲍贵卿却是没有顾身后的敌军,而是直接掉头就朝着西面的金陵发起了进攻。

这个时候,金陵已经是被奉军彻底包围,于此同时奉军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四师、第一混成旅的大部分部队开始对金陵发动了最后的总攻。

当金陵总攻战爆发着的时候,奉军第十五师已经是在乘船抵达上海外海,为了赶时间,第十五师的海运实际上是混乱不堪的,乘坐的船只都是租用的外国船只或者是征用的国内船只,而海军的战舰再一次全部出动,为第十五师以及第十师的渡江提供舰炮掩护。

次日,皖军第二混成旅在靳云鹏的率领下,已经进军到距离金陵不足五公里,在这里,他却是遭到了来自奉军第九师三十四团、第三师第十二团的顽强抵抗。

四月十五号上午,奉军第十师在准备多天后,率先在南通一线发起渡江战役,下午时分,第十五师在海军战舰的掩护下,冒着皖军炮台的炮火正式对上海展开登陆。

第四混成旅的失利并没有让奉军高级将领畏畏缩缩,反而是主动的发动大规模攻势,对金陵的围攻,对淞沪一带的登陆更是把整个江南地区的战事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截止到四月十六号,奉军已经累计在江南地区投入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第十四师、第十五师、第一混成旅、第四混成旅、第二骑兵旅,第二重炮营等部队,另外教育部还持续保持对前线部队的新兵补充,原有编制兵力和补充兵加起来,参战总兵力已经是超过十二万人,其中累计伤亡已经超过两万人!

皖军为了防御奉军的进攻,也是汇集了至少十五万以上的部队,广泛分布在皖南、苏南一线。

奉皖双方围绕着金陵这个具有极大政治意义的城市进行争夺,单纯来说金陵本身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至少在军事上不算重要,这个城市并不是什么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没有易守难攻的属性,比济南、徐州、郑州这些城市更难守,所以历史上经常可以看见金陵被攻克的例子。

太久远的不说,几十年前发匪之乱的时候,太平军攻克过金陵,清军又反攻回来,如果说后世的话,1911年革命时民军也攻克过这座城市,数次易手就足以说明这个城市真的不容易守住。

但是这座城市不具备军事战略价值,又不容易守,那么为什么现在上的清军、太平军、民军以及现在的皖军都要死守金陵呢。

因为这座城市乃是江南地区的心脏,更是南中国唯一一个具有极大政治影响力的城市,身为仅有两个可以作为首都的城市,金陵和京师一样,政治意义是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此外,金陵也可以看做除江南,尤其是苏南地区的核心支柱,西大门,守住了金陵就等于守住了尽力你以东的广泛苏南地区。

尽管苏南地区从面积并不大,但是却是能够提供每年数千万的税赋收入,这是每个统治者都不能芜忽视。

经济和政治这两方面结合到了一起,也就造成了奉军想要攻克这座城市,而皖军则是想要死守这座城市。

哪怕是当初句容被突破,第二混成旅还没有突破奉皖的当涂防线,金陵守军面临被包围孤立的风险时,段祺瑞都是没有说放弃金陵,而是选择了继续死守。

到了现在,段祺瑞就更加没有撤退的心思了,第二混成旅已经距离金陵不足五公里,只要他能够收到第二混成旅撕开奉军的西部防线,那么此战谁胜谁负还说不定呢。

但是,他并没有想到的是赵东云的决心会那么坚决,得知第四混成旅惨败,第四军陷入困局的时候,赵东云非但没有撤军或者说继续派兵到皖南增援,而是直接从北方抽调部队,然后在淞沪地区和第十师一起发起登陆作战。

这样的冒险行为让段祺瑞得知后,也是不有的暗骂一声赵东云是个疯子,他是要把所有赌注一股脑的全部压倒江南这边来啊。

但是尽管这个行为非常冒险,但是效果却是极大的。

奉军在海军不情愿的配合下,第十师和第十五师同时发起登陆作战,一个是渡江,一个是直接从船上登陆,为了掩护陆军的登陆,程璧光把海军里所有能够开动的战舰都一股脑调过来了,甚至连只有几挺机枪的那些辅助舰都是调了过来为陆军提供登陆时的火力掩护。

而且出发之前,根据赵东云的亲自指示,海军是带上了所有能带上的炮弹,并且明示海军方面,此战务必把炮弹都打出去,要是敢留着炮弹带回来,他可就要生气了。

另外还给程璧光一个暗中的警告:那就是如果这一次登陆作战失败了,他赵东云会很生气很生气,到时候可就不是说什么不给海军军费,不造舰之类的事了,到时候他赵东云就会挥起屠刀砍向海军的这些将领们。

所以尽管心理面是不情愿的,但是程璧光也是不敢违背赵东云的亲自命令。

搜刮了所有能够开炮的船只带到上海后,程璧光带领舰队冒险靠近吴淞炮台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

当舰队朝着吴淞炮台进行大规模炮击的时候,运输船也是冒着炮火靠近岸边,然后船上的第十五师士兵们开始乘坐小船滑向岸边,正式发起了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程璧光见陆军士兵登陆的差不多后,这才带领舰队稍微撤离,这个时候他的舰队已经是受到了不小的上海,海容号更是被命中多发炮弹,上层建筑被打成筛子,连六寸的主炮都是被打坏了一门,死伤水兵数十人。

这一次,程璧光的舰队可谓是出了力气的,光光是战舰上的这些弹坑,就已经足以向赵东云交差了,所以等陆军的先遣部队登陆一成功,他就是率领舰队撤离了。

用舰队和炮台进行炮击,舰队是亏得很,而要真正拿下这个吴淞炮台,还得依靠陆军。

曹锟在部队登陆的时候,并没有停留在军舰上,而是随同第二十九旅一起登陆,这刚踏上岸边,他就是发出了第一个作战命令:“拿下吴淞炮台,为海军的兄弟们开路!”

第四百二十六章吴淞之战

第十五师身为奉军里最新的一支新编程的主力部队,虽然说里头的军官都是从各部队抽调过来战斗经验丰富的优秀军官,但是普通士兵们的战斗经验却是是十足十的零蛋,纵然之前曹锟已经对他们进行了频繁密集的训练,但是训练和实战经验是两码事。

这样的部队如果直接遇上皖军的主力,比如第四师和第二混成旅,那下场是百分百悲剧的,这种事已经在两江第七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这支部队几乎和第十五师、第十四师差不多,装备齐全,兵员都是良家子,经过良好的训练,然而两江第七师遇上第九师,却是被打的节节败退,最后被全歼,连师长都是战败自杀。它没有和第十四师一样,有着慢慢积累战斗经验,逐渐成长的机会,一上来就是最猛烈的攻防战,下场悲剧也就是自然的了。

第十五师此番作战,遇上的却不是皖军主力第四师和第二混成旅,登陆上海的时候遇上的乃是皖军里大量存在的两江陆军。

驻防上海、吴淞炮台等地的乃是两江第四师,这支部队也是成立时间比较久的部队了,去年年初段祺瑞南下两江后,就是利用大量的南方联邦投诚士兵编组了一批两江部队,两江第四师就是那个时候成立的,距离已经成年一年多。

然而这支部队自从成立后,就是一直驻防江南地区,先是驻防镇江,然后移防上海,这种驻防经历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它并没有参与皖军后续南下闽浙、江西等方向的作战,也就是说,这支部队实际上和奉军的第十五师一样,在大规模战斗经验上也是个新丁。

如此,这样两支都没有大规模作战经验的部队就在上海碰撞到了一起!

四月十六号,首批登陆的第十五师部队没有朝着上海市区进军,而是就近直接朝着吴淞炮台发起了进攻。

虽然驻防吴淞炮台的两江第四师之第七旅奋力抵抗,但是依旧没能够挡住第十五师的进攻,皖军苦心经营的吴淞炮台在坚守了只有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是宣告失守。

吴淞炮台的失守,等于是奉军彻底打开了长江的入口,没有吴淞炮台的威胁,程璧光的舰队就能够沿江而上,直抵江阴炮台。

尽管程璧光的舰队因为江阴炮台的阻拦不可能说直接抵挡金陵为苦战中第四军提供支援,但是至少在上海沿江,苏系海军已经足以横行无阻,并为登陆作战中的陆军部队提供大量的炮火支援,这将会有力的支援陆军作战。

别看现在的中国海军弱小,苏系海军更是只有区区几艘巡洋舰和炮舰而已,但是海军的火力历来是陆军无法比拟的,苏系海军里不仅仅有着海圻号上的八寸舰队,而且还有大量的六寸和五寸、四寸级别的舰队,还有相当多的三寸级别的副炮。

这舰队里提供火力支援的火炮口径最小的都是有三寸的级别,而主力则是六寸和五寸、四寸舰炮为主,然而陆军方面呢,则是以三寸级别的75毫米舰炮为主力,四寸级别的一百毫米舰炮只有区区两个营而已。

陆军方面虽然有爆炸威力不逊于五寸舰炮的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但是那射程、精度都足以让每一个陆军将领骂娘,一般这一百二十毫米的迫击炮都是作为前线支援火力使用,不可能作为远距离炮击支援使用。

当海军靠近江边,为第十五师以及第十师的部队提供庞大的火力支援时,陆军的进攻行动比作战处预料的还要顺利。

就在十六号当天,为了进一步整合前线奉军作战部队的指挥体系,赵东云做出了前线各军所属部队的调整,他命令把第十五师归属第二军统辖,同时抽调原第二军的第三师、第二重炮营归属第四军。

此举是因为第十师和第十五师已经一同登陆上海一带,为了让这两个师能够更有效的配合作战,避免出现指挥、配合上的混乱,当然这两个师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第三师自从渡江后,一直和第四军各部队参与对金陵方向的攻势,而前期中孟恩远身为金陵战役的最高指挥官,实际上已经接过了第三师的指挥。

如今把第三师正式调入第四军,也是为了能够让孟恩远能够更加名正言顺的指挥第三师进行金陵战役。

如今奉军在南方的四个军里,第一军辖有第一师、第四混成旅、第一重炮营,算得上是实力最弱的一支部队,不过第一军主要面对的乃是江西方向,参与当涂战役的第四混成旅遭遇惨败后,现在可以说已经是很难发挥什么作用了。

第二军辖有第十师、第十五师、第十六师,目前已经渡江在上海一带,面对敌军数量不少,但是都是皖军里的两江省军,战斗力有限,有第十师这支主力部队作为支柱,也不用怕遇上太大的麻烦。

第三军部署在河南、南直隶一带,主要承担河南、京汉铁路的战略守备任务,目前辖有第八师、第十一师、第十三师,这三支部队都是奉军里公认的二线部队,不管是装备还是兵力以及训练水平,都是远逊于在江南地区作战的那些奉军主力部队。

再者别看第三军没有直接的作战任务,但是需要同时防备王士珍、吴凤岭、南方联邦的赵尔巽,实际该军的压力是非常庞大的,所以哪怕是江南战事紧张的时候,赵东云都是不敢轻易调动第三军的部队东进皖南。

再过来就是孟恩远率领的第四军了,虽然该军组建不过两月,但是专门为了江南战略组建的这个军却是集中了奉军里的大部分精锐部队,目前辖有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四师、第一混成旅、第二重炮营、第二骑兵旅,这些部队可是都是奉军里名副其实的主力部队,哪怕是第一混成旅和第十四师虽然战斗力不如第三师、第九师,但是也比第八师、第十一师这些部队要强得多。

第四军说是集中了大半个奉军主力也不为过!

第四军集中了如此多的和主力部队,其目的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拿下金陵,彻底奠定江南战略的胜利。

除了这四大军外,奉军还有诸多嫡属于统帅指挥的部队,大多都是部署在直隶、东北两地的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混成旅,包括第五混成旅,第七混成旅改编的第十七师,第九混成旅,第十混成旅改编的第十八师,第十一混成旅以及第一骑兵旅。

对前线部队整编虽然从师、军级来说调整比较大,但实际上在赵东云发出正式调令之前,这些部队就已经到位作战,因为并不会说对前线部队的作战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第二军正式登陆上海,并紧紧花费了两天时间就攻下了吴淞炮台,这造成了皖军内部的极大震动,段祺瑞得知吴淞炮台失陷后,第一时间就是毫不客气把两江第四师第七旅的旅长直接撤职,同时严令两江第四师死守上海。

段祺瑞并没有让两江第四师反攻吴淞炮台之类的,因为他也知道只靠区区一个两江第四师连守住上海都很勉强,根本不可能说有能力反攻吴淞炮台。

要想反攻吴淞炮台,甚至要想守住上海,单单凭借一个两江第四师是绝对不行的,段祺瑞势必还要从其他方向抽调部队增援上海。

而这样一来会造成什么影响,就代表皖军原本把这些部队抽调到金陵一线增援作战,但是现在被迫抽调到上海后,就间接影响了金陵方面的战事。

这才是赵东云冒险派遣部队直接登陆上海的最直接目的,缓解金陵方向的第四军战略压力,从而为第四军拿下金陵甚至歼灭第四师创造有利的条件,当然了,趁机拿下上海然后直接攻占整个苏南地区也算是一个战略目标。

段祺瑞抽调驻扎苏州、无锡一线的两江第九师迅速南下增援上海方向,以求守住上海,阻挡奉军第二军的西进步伐。

江南战局在短短的数天之内,就是出现了一连串让人预料之外的事,先是奉军第四混成旅被击溃,然后奉军第一混成旅切断金陵的补给线,进而使得奉军第四军完成了对金陵的战略包围,同时皖军第二混成旅迅速东进,夹击奉军第四军,使得金陵方向的战事对于奉皖两军而言都是危险异常。

这个时候,奉军冒险对上海地区的登陆,更是直接打破了原有江南战事的战略平衡,奉军第二军两个师迅速拿下吴淞炮台,进而对上海发起攻势,这不仅仅让皖军在上海、苏州一带的战略安全变的极其危险,甚至影响到了皖军对金陵方向的增援。

此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影响就是,江南制造局就在上海,该厂局可是供应了皖军过半的弹药消耗和军械,此外上海也是皖军获得进口军火的主要港口,一旦上海被攻占,那么江南地区的皖军就会失去一个极为重要的武器弹药的补给点。

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江南方向的战事变的更加扑朔迷离,更是让国内的其他一大票军阀们看不清,摸不透奉皖两军到底谁会取胜。

第四百二十七章王占元的站队

但是哪怕是看不清,然而也有人选择了在这场奉皖战争里进行了战队,这个人不是吴凤岭,也不是王士珍,更加不可能是南方联邦的张之洞、端方等人,而是一个这两年来国内局势存在高极弱的王占元。

四月十八号,就在奉皖两军在江南围绕着上海、金陵进行着猛烈战事的时候,一向来都被人忽视了的王占元突然发表通电,通电宣称赵东云这个共和国大总统是不符合宪法的,更加指责赵东云入住京师后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外交政策更是违背了当年袁公的一系列遗愿,更加大肆评击赵东云的外交政策,说赵东云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了的大量国家利益,尤其是善后借款和铁路借款,形容赵东云把盐政拿出去抵押乃是千百年来最大的卖国行为,说铁路借款让中国丧失了路权。

这封通电大肆评击赵东云,其内容并不算新鲜,段祺瑞去年和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是说过了,然而这些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占元竟然公然宣称支持段祺瑞的北伐,号称要和皖军站在一起,联合抵抗奉军,更是喊出了不把赵东云这个卖国贼拉下台来就决不罢休。

这些通电上的内容和大部分反对赵东云的通电内容大同小异,人们并不关注,人家更加关注的是,段祺瑞什么时候把王占元也给拉拢上了?为此段祺瑞付出了什么代价?

外人自然不知道,段祺瑞为了拉拢王占元付出的代价是庞大的,自从王占元从皖北南下皖南,然后进入江西后,段祺瑞就一直在拉拢他。

但是王占元这个人还是比较谨慎的,一直依靠着第七师游走在段祺瑞和赵东云中间,逼得段祺瑞不能和他翻脸,甚至划出了皖南的几个府县让第七师修生养息。

然而随着战局对皖军越来越不利,段祺瑞也是顾不上让王占元尾大不掉了,直接给王占元承诺江西护军使的职位,同时还支付给王占元高达两百万圆的军费以及一批军械。

为的就是换取王占元的第七师北上,加入抵抗奉军的行列中来。

王占元对于段祺瑞的这些条件说实话是看不上眼的,他和吴凤岭不同,他是个比较现实的人,他并不在乎什么巡阅使、护军使这些头衔,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地盘,军费,然后以此扩军。

而且这个人虽然一直都没有固定的地盘,甚至在皖南的几个府县都是客居,然而王占元捞钱和扩军的本事并不差,当年他从直隶一路南下,跟流浪狗一样狼狈,但是依旧让麾下的第七师越来越庞大。

到了现在,他麾下的第七师虽然说只是一个师,但是规模已经超过两万人,火炮数量也是恢复到了两个营的规模。

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第七师同样是老北洋部队,战斗力也许不如那些大名鼎鼎的第三师、第四师,但是他的部队也是经过战争考验的,战斗力比寻常的省军部队还是要强悍的多。

只要他加入抵抗奉军的行列中来,那么段祺瑞就等于得到了一支主力部队,哪怕是王占元不出死力气,但是也至少能够牵制奉军极大的兵力和精力。

从而为金陵以及江南其他方向的皖军缓解压力。

段祺瑞有着自己的谋算,王占元同样有着自己的谋算,他的计划说起来相当简单,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唇亡齿寒。

别看到现在奉皖两军打的厉害,但是在奉军担任过旅长,并且还和奉军交过手的王占元实际上比其他军阀的将领更加了解奉军的实际战斗力,通过前期一系列的江南战事,他已经是认定,这奉皖两军的决战,皖军十有八‘九都是要败的。

一旦皖军失败了,段祺瑞的死活他不关心,但是失去了皖军的阻挡,他就需要直接面对赵东云的奉军了,他王占元就算在自信,也没有指望过靠着自己两万多人的第七师就能够单独抵抗奉军的南下步伐。

至于说投诚,去年的时候王占元就已经和赵东云派来的使者谈过,投诚可以,但是只能和卢永祥、鲍贵卿这些人一样成为奉军里的一名普通将领,这对于拥有极大野心的王占元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再者,说实话他对赵东云也是保有一定的不服以及怨气的,王占元在北洋体系内,乃是正儿八经的直系将领,王英楷昔日的嫡系将领。

虽然王英楷战败了,就连卢永祥这个前直系核心将领都投向了赵东云,但是王占元却是没有,在他的内心里,他依旧是一个直系将领,王英楷下台后,他以直系的直接继承人自居。

他想要的更多,而赵东云无法给他,其实段祺瑞也无法给他,但是他们不给,他就自己拿。

基于这种情况,王占元才会决定临时支持段祺瑞,其他先不管,先把奉军的南下势头给拦下来再说。

王占元的通电刚发出,就是直接率军出发,他没有去更近的安庆、和芜湖,而是直接东进浙北。

东进浙北也是有着考量的,一方面现在浙北地区皖军兵力空虚,他完全可以趁机控制湖州、杭州等浙北地区,同时还可以继续东进上海,阻拦奉军第二军的攻势。

抵抗奉军是一方面,趁机掌控浙北甚至苏南地区才是他的最大目的。

王占元发出通电并加入到抵抗奉军的行列中来,这让赵东云对军情处以及秘书处内务二科的工作相当不满意。

对于皖南地区的王占元,赵东云也是在一直拉拢着的,虽然说这种拉拢不算什么真心真意,但是为了稳住王占元的第七师,赵东云还是花费了不小的力气。

而具体负责此事的就是总统府秘书处的内务二科,该科主要就是负责和国内的其他军阀联络,拉拢事务。

如今王占元被段祺瑞拉拢,就代表着内务二科的工作出现了重大的纰漏,尽管从大方面来说此事内务二科自身也是没有办法影响王占元的决定,但是赵东云依旧对该科的工作相当不满。

此事一出,他就是把负责内务二科工作的一等秘书杨德彪叫了过来臭骂了一顿:“我看内科二科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简单的一句话,就是直接让内务二科的工作人员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后续是加大了对国内其他军阀,尤其是各大军阀手下将领的拉拢。

赵东云并不是什么圣人,他也和原时空的蒋光头一样,喜欢拉拢其他派系的将领,要钱的给钱,要权的给权。

只不过这种拉拢实际效果不大,为啥?因为能够混到旅长,师长这个位置的将领实际上都不怎么关乎自己的私产,你给个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家还真瞧不上眼,人家要的是动辄百万上千万的军费,诸多的军械和弹药以及政治地位。

别以为其他派系里的将领都是酒囊饭袋,能够在这两年里混起来的高级将领,不说他们的战术素质,但是一个个都可以说是人精,绝对不是说你说能拉拢就能拉拢的。

真正能够顺利拉拢的,逼迫这些其他派系的将领转头奉军,还得靠奉军把他们直接打败,让他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才能够收编拉拢他们。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第十六师的张殿如了,他一开始面对奉军的拉拢其实也不动心的,然而在当初宿州战役的时候,他率领的两江第五师一败涂地,最后走投无路之下才被迫投诚奉军,进而该部改编为第十六师,依旧任职师长。

投诚奉军之后,虽然说第十六师的战斗力有所提升,但是战斗力依旧在奉军里垫底,更关键的是张殿如自己也不好过,第十六师除了师长和旅长还是原来的人外,其他的中低级军官清一色被替换,张殿如可以说已经是被彻底架空,不可能和以往一样把第十六师当成自己的私军。

这种情况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