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枭雄(雨天)-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单纯说同等兵力的战斗力,其实这个第四混成旅是不逊于第三师这种主力师的,只是第四混成旅在奉军序列里乃是标准的混成旅,没有说和皖军第二混成旅一样严重超编。

第四混成旅乃是标准的混成旅编制,辖有两个步兵团,一个山炮营,一个骑兵连以及其他部分的辅助部队,总兵力约五千人,和皖军里的第二混成旅总兵力达到一万两千人可以说天差地别。

奉军里的编制还是比较规范的,师级部队满编制约一万五千五百人左右,像第三师这种部队略有超编的话顶多也就是多几百人,达到一万六千人的规模,而混成旅满编制则是统一为五千人左右。

并没有说出现某支部队出现严重超编的情况。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赵东云这些年大力掌控军权是分不开的,军械部粮饷处、教育部的设立基本上杜绝了部队主官直接染指军费的可能性,更是严格禁制部队主官私自招募兵员。

哪怕是前期第九师在渡江战役里损失较大,但是兵员补充也不是说就地补充,而是由教育部专门准备了大约两千多名新兵用于补充,这些新兵都是教育部数月前招募,并进过了完整新兵营训练的士兵。

哪怕是前线部队补充俘虏,也得走教育部这一道程序,接受了大量俘虏后,这些愿意转投奉军做站的俘虏士兵会先由教育部统计接受,然后再根据各部队的申请适当分配。尽管说这些投诚的俘虏士兵大部分都会就近补充给作战部队,然而前线部队却是不能直接绕过教育部接受这些投诚士兵。

兵员、军饷由统帅部统一控制后,这就极大的限制了部队主官的权利,也就使得前线部队主官没能力,同时也没这个胆子私自扩充所辖的部队。

正式军权的严格掌控,让奉军各部队的编制基本上都是遵照了参谋部编制处制定的编制表施行,不会和皖军、南方联邦部队一样空有统一的番号编制,但是各部队的编制掺差不齐,出现三团制的混成旅,三旅制的师。

第四混成旅作为一个标准编制的混成旅,兵力虽然不多,名声也不如第三师、第九师这些强军那么大,但是它不管怎么说都是奉军里的一线战斗部队,奉军诸多混成旅里战斗力算得上是第一了。

奉军里混成旅不少,第一混成旅、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第七混成旅、第九混成旅、第十混成旅、第十一混成旅,上述混成旅只有第一、第四、第五、第七混成旅有着战斗经验,剩下的几个都是新编,常驻后方的部队,大规模战斗经验等于零。而有战斗经验的那四个混成旅里头,其实也就只有第一混成旅、第四混成旅参与了南下作战。

现在的第一混成旅配属第四军,正参与金陵战役,而第四混成旅则是在芜湖方向单独负责一个方向的进攻。

鲍贵卿的第一混成旅虽然说也是恢复了满编制的人员和武器装备,但是怎么说呢,到底不是奉军嫡系,而是直军的老底子,这让很多奉军核心将领有意无意的拖延该旅的发展,比如说去年年底,第一混成旅在江北战役里一度打到只剩下三千多人,但是一直到今年年初才恢复了满员,然而第四混成旅呢,却是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保持了满编制。

从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两者实际上还是有所差别的,正派嫡系和投诚部队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会有这差别的。

第四混成旅负责芜湖攻势,前期主要是造势,搞的大张旗鼓,就是为了迷惑对面的皖军,以拖延第二混成旅的东进步伐。

这个策略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作用,一直到奉军在和州渡江前,皖军的第二混成旅都牢牢钉在芜湖,不敢擅离一步,一直到奉军第四军在和州、当涂方向大规模渡江后,第二混成旅才是发现自己当面只有一个奉军的第四混成旅,然后才是迅速东进当涂。

只是皖军第二混成旅走了,虽然说在芜湖还留下了一个旅的省军,但是这些省军在多次的国内军阀战役里已经充分表明了他们的战斗力低下。

负责防守芜湖的这个皖军步兵旅为两江陆军第三师之第六旅,和这个时代所有单独作战的旅一样,它同样是得到了两江第三师师部的火炮等兵力加强,说是一个步兵旅,但实际上乃是一个混成旅,总兵力超过五千人。

然而在面对等同兵力的奉军第四混成旅进攻下,该旅还隔着一个长江进行防守作战,但是依旧没能守住。

第四混成旅甚至都没有大规模搭建浮桥,只是动用了数十艘船只发动了一场小规模的登陆作战,登陆的一个营就是直接击溃了对方高达一个团的滩头防守兵力,进而掩护了第四混成旅的其他兵力成功乘船渡江。

第四百一十四章第九师分兵

第四混成旅的渡江之顺利是第四军所无法想象的,当初第四军发起渡江作战,单单是首批渡江部队就高达一个旅,然而首批渡江的第十七旅差点就被打残。然而第四混成旅呢,这还没有完成全部渡江呢,仅仅是渡江了一个团,然后第四混成旅之第一步兵团在没有大量火炮的掩护下就是攻下了芜湖这座城市,迫使敌军第六旅向西南方向溃退。

如此也就造就了第四混成旅在整条长江防线上,率先取得了突破的战果。

得知第四混成旅成功渡江并拿下了芜湖后,作战处的石阳林就是迅速改变了原定的计划,并提出了新计划呈报赵东云。

“目前第四混成旅已经成功渡江,而朝着西南方向溃退的敌军第六旅已经是溃不成军,不可能对我军再造成什么威胁,因此作战处建议第四混成旅应当立即东进当涂,以配合当涂方向的第九师对敌军第二混成旅进行歼灭性打击。

现在的第九师就和第二混成旅打的难分难解了,如果这个时候奉军有一支生力军从西面直插第二混成旅的背后,石阳林已经是可以遇见第二混成旅被己方重创甚至全歼的结果了。再不济也能够逼迫第二混成旅朝着南方撤退,这样就能够彻底保障当涂的安全,进而腾出第九师、第四混成旅继续东进,一方面是可以直接参与到进攻金陵的战事来,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直接朝着东南方向进军,然后直插浙北地区,对整个江南地区的敌军形成一个战略上的两面夹击态势。

赵东云听罢石阳林的讲解后,也是觉得有必要让第四混成旅东进,因为不管后续如何,但是现在总是要把窥视当涂的敌军第二混成旅给击溃或者赶跑才行,不然的话第四军就不能抽调所有的力量对金陵发起大规模的总攻。

赵东云批准了作战处最新提出的作战计划后,已经攻下芜湖,正在短时间休整的第四混成旅就是迅速行动,然后一路向东‘突进。

说是突进也许不恰当,因为芜湖到当涂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的皖军部队可以阻挡第四混成旅东进的步伐。

至于说退出芜湖的皖军两江第三师第六旅,他们已经是直接撤退,搞到现在连第四混成旅都不知道该部的残部在那里。

但是不管该部残部在那里,以,两江第三师第六旅目前的状态是可能发动什么反攻的了,除非是两江第三师其他主力部队北上增援。

但是两江第三师的任务也不轻,该师乃是段祺瑞掌控江西的主要部队,原本是南昌一带和南方联邦军队交战的,之前长江防线紧张抽调了一第六旅北上后,实际上皖军在江西的主力部队已经是只剩下了一个两江第三师第五旅为主的部队,再加上其他零散的部队不足万人。

然而江西可不是皖军控制区的腹地,江西的西边可就是湖南,而湖南目前还处于南方联邦张之洞的掌控之中,不久前在湖南和江西交接的几个地区,皖军还和南方联邦的部队进行了几次交火呢。

所以纵然湖南方向的南方联邦部队不可能对皖军造成多大实际性的压力,但是皖军也不可能说在江西一点部队都不放,这样的话人家张之洞估计立马就指挥部队杀过来收复江西了。

所以这个两江第三师的其余部队是不可能轻易调动到长江防线来的,尽管芜湖那边已经被奉军突破。

但是从整个皖军的战略布局而言,实际上目前皖军的局势还处于可控之内,第四师和其他两江部队防守的金陵不说是固若金汤,但是目前这局势下,奉军要拿下来不死伤好几千,不花费个把月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第二混成旅那边虽然没能突破当涂防线,但是也算是成功牵制了奉军三大主力师之一的第九师,就算后续遭到了第四混成旅的背后进攻,只要第二混成旅的旅长靳云鹏不犯傻,那么奉军仅靠一师又一混成旅的部队就想要重创包围第二混成旅,无疑是痴人说梦。

皖军中央陆军第二混成旅可不是之前的两江第七师可以相提并论的,尽管第二混成旅的总兵力比两江第七师还要少,但是两者的战斗力却是天差地别。

最明显的就是,当初第九师的第十七旅一个旅就是把两江第七师打的够呛,而后更是紧紧依靠第九师自身的兵力就做到了全歼该师,然而现在呢,第九师和第二混成旅却是打了个旗鼓相当。

拥有不逊于第九师战斗力的第二混成旅只要不出什么大的意外,即便是在当涂被击退了,顶多也只是退走而已,不太可能伤经动骨。

作战处石阳林说什么靠第四混成旅和第九师相互夹击就能够重创第二混成旅之类的话,只能算是最乐观情况下的预测,而实际上呢,就连赵东云自己都没抱有这种希望,他想要的只是让第九师和第四混成旅一起,把第二混成旅暂时击退,迫使第二混成旅向南方撤退,然后好让第九师抽出身来参与金陵战役。

这才是第四混成旅东进夹击第二混成旅的最直接,也是最可能实现的战术目的。

芜湖距离当涂直线距离不过四十多公里,第四混成旅一路突进,嗯,其实更应该说成是行军,只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到第三天上午的时候,第四混成旅的骑兵连就已经和第二混成旅的外围警戒兵力发生了小规模的交火。

由此也是正式宣告了第四混成旅也是加入到了当涂一线的战役当中来。

靳云鹏从外围警戒兵力那里得知来了一个第四混成旅后,脸色也是不太好看了。

从芜湖出发之处,他就知道后续一段时间内的战事会艰难无比,对此他已经是有了充分的心里准备,所以当遇上第九师的拦截后,他也是没有感到意外,并且战术部署上也没有表现的太过着急,面对段祺瑞催促他突破当涂防线增援金陵的命令是视若无睹,而是耐着性子和第九师慢慢打,毕竟他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的第二混成旅是皖军王牌不假,但是对面的第九师同样是奉军的王牌部队,这打起来务必要小心谨慎。

然而现在第四混成旅在自己背后出现,这就有些打乱他之前的战略部署了,继续在当涂这里呆着的话,很有可能被第九师和第四混成旅玩一个夹击。

为了不至于让自己陷入包围圈里头,靳云鹏比赵东云、石阳林等人想象的更加果断,一得知第四混成旅出现后,他立马就是指挥者部队向东南方向转移,但是和石阳林等人预料的会一撤千里不同,他只是后撤了十多公里就不动了。

这样就让林永权等奉军前线将领相当郁闷,这第二混成旅上来又不上来,但是走又不走,就在边上呆着,你让第九师该怎么办,是继续追击把第二混成旅继续往南边赶还是说直接掉头直奔金陵?

继续追击的话,那第十四师和第三师苦等多日的援军也就化为了泡影,但是你要说直接抽身去金陵的话,人家第二混成旅又上来杀一个回马枪怎么办?

靳云鹏这半走不走的,让第九师陷入了一种选择上的困局。

不过这种困局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第一军军长卢永祥就是和孟恩远进行了联络,称只要第九师适当的派出一部分兵力来支援,那么依靠第四混成旅为主力,那么应当能够牵制住第二混成旅,从而让大部分的第九师主力部队抽出身来然后增援金陵方向。

这个提议被孟恩远仔细考虑过后,受限于金陵战役上迟迟无法得到突破,他也是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而被抽调出来支援第四混成旅作战的乃是第十七旅第三十三团,也就是方庆坤率领的这个步兵团。

第三十三团是在前期渡江战役中久经考验的部队了,林永权抽调这个团出来留在当涂和第四混成旅一起作战,也是考虑到前期第三十三团打防御战还的确不错。因为可以预见的,一旦第九师主力抽调走的,当涂方向虽然还留有第四混成旅和第三十三团,但是面对于第二混成旅还是显得弱势,到时候奉军这边必然是要进行防御作战的,所以抽调打防御战比较顺手的第三十三团也就成为了必然。

第九师这么一分兵,一瞬间就是改变了当涂方向的局势,第九师只带着三个团以及大部分炮兵等支援、辅助兵力东进金陵,留下了第三十三团和第四混成旅一起继续驻防当涂一带,这就让靳云鹏之前想要成功牵制第九师和第四混成旅的目的落空了。

对此靳云鹏迅速作出了战术上的应变,变之前的撤退为反攻,几乎是第九师主力前头刚走,第二混成旅就是发动了对当涂一线的大规模反攻。

而且这种反攻和之前与第九师之间的小规模激战不同,之前和第九师的战斗规模普遍偏小,整体上双方都是比较谨慎而导致占据出线僵持化,然而现在靳云鹏却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第九师主力直奔金陵了,他想要成功牵制住第九师主力,以减轻金陵皖军防线的压力,就得先突破第四混成旅和第三十三团的防线。

于是乎,第二混成旅在这场奉皖战争里,第一次爆发出来了他们真正的战斗力!

第四百一十五章久战不下

当涂县城正东二十五公里外,方庆坤一脸的皱眉:“第二营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丢掉了陈庄也就算了,但是撤到李家村不过半天,怎么又说守不住了?”

一旁的上尉副官低声道:“第二营在前期渡江战役里损失极大,虽然补充了新兵但是战斗力和以往还是相差甚大!”

不过方庆坤却是道:“这些你不说我也知道,但是我们的状态纵然比渡江之前差一些,但是现在不是讲困难的时候,我要的是他们守住!”

第三十三团作为渡江战役里最先渡江的部队,自从渡江后一直战斗在最前线,尤其是前面三天里第三十三团作为抵挡两江第七师反攻的主力,虽然说成功守住了阵地,但是损失极大,兵员和武器装备的损失都不小。

虽然说在第四军成功渡江后,教育部和军需部给该团补充了大量兵员和武器、弹药,但是武器和弹药还好说,然而补充的大量新兵一时间还是难以彻底溶于第三十三团之内。

一支部队,尤其是一支成军时间长久,经历过诸多战争的部队,通常而言都会拥有其独特的一些风格或者风气,这些在那些老兵们身上表现的更为严重。

一个班,一个排里的士兵们往往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训练,士兵之间经过战争、血火的考验后,往往士兵之间会拥有较深的感情,这个就是所谓的战友情。

而一场战斗之后,以往朝夕相处的战友倒下了,幸存的老兵心中还没有来得及悲伤上头就是迅速补充了几个陌生人进来,接替他们的位置。

除了情感上的排斥外,绝大部分老兵对新兵的态度都是相当不好,大多数情况下对新兵都是爱搭理不搭理的,因为那些老兵们知道,这些新补充来的新兵很少能够活过三场激烈的战斗。

在奉军这两年来给第九师补充的数千名新兵中,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没能活过三场战斗,半数以上都是在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场战斗里就阵亡或者受伤,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挺过前面的这几场战斗进而成为一名老兵。

只有这些活下来的新兵,才能够得到老兵们的接纳,进而彻底融入这支部队里头,成为第九师的骨干士兵。

用另外一个数据可以说明老兵和新兵之间差距有多大,说明新兵要想成长为老兵的代价有多大。

第九师现役将近一万六千人的兵力里,有大约一万两千人乃是1905年以前参军的老兵,另外有约千名这两年补充过来并活下来的士兵,当然他们现在也成长为了老兵。此外还有三千人是刚补充进来的。

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第九师累计损失(阵亡和受伤退役等)约六千人,其中老兵的比例只有千人左右,剩下的五千人全都是刚补充进来的新兵。

由此可见,这个时代的老兵和新兵死伤比例是巨大!

第九师为什么能够成为奉军三大主力师之一?不是因为它的装备水平有多好,实际上奉军各部队的装备水平比较近似,第九师拥有一个四十八门火炮的炮兵团,但是部署在河南,作为二线兵力的第十三师,他也同样拥有一个四十八门火炮的炮兵团,轻重机枪也没有多大的差距。

但是谁敢说第十三师的战斗力能够比肩第九师了?

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这三支部队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奉军部队成为绝对的主力,那是因为这三支部队都是老常备军时代的部队,像第三师的士兵最早的有1901年就开始参军,第九师、第十师的普遍也是在1903年,1904年时期就参军。

他们的绝大部分士兵都是经过了短则三年久则五六年的训练,各方面的战术素质是那些只有刚完成新兵营训练的新兵们无法比拟的。

第三十三团作为第九师的部队,本来也是拥有大量常备军时代的老兵,然而渡江战役里损失极大,非常多的老骨干士兵都是阵亡或者受伤,虽然说教育部那边给补充了大量新兵,让现在的第三十三团拥有表面的可观兵力,达到两千九百多人,然而其中只有三分之一都是新兵。

哪怕是经过了十多天的磨合训练,但是第三十三团的战斗力相对于渡江之处而言,下降许多是肯定的。

然而方庆坤自己知道这些,他也相信师长林永权同样知道这些,但是战争并不是说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不管第三十三团的战斗下降了与否,它都得把皖军第二混成旅的攻势给抵挡下来。

没有如果,没有任何的借口和理由,他方庆坤必须和第四混成旅一起合作,把皖军第二混成旅挡下来。

第三十三团陷入苦战,旁边的第四混成旅也没有好到那里去,相对于第三十三团而言,实际上第四混成旅的压力更大,因为该混成旅才是抵挡第二混成旅攻势的主力。

当涂方向的奉军陷入了苦战,甚至有守不住的危险情况下,奉军的其他部队却是朝着金陵发动了规模更浩大的攻势。

林永权带着第九师刚抵达金陵外围,休息一夜后,第九师的部队就是投入了到了对金陵外围攻势的进攻中来。

随着奉军兵力的增援,原本呈现僵持胶着状态的金陵战役也是慢慢出现了变化。

“根据前线各部的战报,目前我军在金陵方向以及汇集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四师、第一混成旅四支部队,上述各部总共拥有约一百五十门的七十五毫米火炮,另外还有一个重炮营给予远程炮火支援。”

“截止到今日午时为止,我军已经累计攻克敌军之金陵外围防线二十余个阵地,击毙击伤敌军至少两千人以上,摧毁敌军火炮十门以上!”

听着方壁永的报告,赵东云却是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喜色,在金陵方向自己已经投入了重兵,参战的部队可都是实打实的奉军主力部队,总兵力超过五万人。

然而汇集重兵进攻一个只有敌军第四师以及几个省军师防守的金陵竟然还困难重重,发起大规模进攻一个星期后竟然还没打到金陵城下,这让赵东云如何能高兴的起来。

更不要说为了支援金陵方向而抽掉了当涂方向的兵力,导致如今的当涂防线岌岌可危了。

赵东云仔细翻看着一份份来之前线各部队的战报,半天后的他也没有说话,直接挥挥手就是让方壁永出去了。

金陵战役进行到现在这个地步,赵东云自身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不管是他高兴也好,发怒也好,都很难直接影响到金陵战局的发展,如今的他就像是一个把大部分身价都压上赌桌的赌徒一样,等待着翻牌,不管是输赢他自己都已经无法左右。

方壁永出去了后,赵东云并没有一个人对着地图静待多久,他很快就是接见了另外一个军方的重要将领。

来人乃是在奉军里存在感比较薄弱的秦林军少‘将,该人现任统帅部参谋部编制处处长。

秦林军,此人早年毕业于第三混成协随营学堂,随后被赵东云选派前往德国留学,学成回国后和很多留德生们一样,一边是在奉天军校担任教习一边是在司令部任职,早年任职作战处作战参谋,后来转任编制科科长,成立统帅部后,编制科升格为编制处,他依旧任处长,其军衔也是积累到目前的陆军少‘将衔。

这个人和奉军里的绝大部分高级将领不同,他实际上没有任何野战部队任职的经历,一直都是在司令部里打转,并且常年专研一些纯理论问题。

该人负责编制处两年多来,参与并负责了奉军的多次编制上的改进。

今天他找到赵东云来,为的自然是编制问题。

这刚坐下,连茶水都没有喝秦林军就是拿出了一叠厚厚的报告开口道:“根据我军最近半年来的诸多战斗报告,职部深感我军现有的编制存在着一些问题,极大的影响里前线部队的作战!”

对于秦林军这个常年呆在统帅部的人,赵东云见他的次数其实还是比较多的,知道这人喜欢直指问题的核心,不会和其他将领官员们一样东扯西扯后再说出各种担忧。

“前面渡江一战中,第九师持续受到补给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说在弹药运输过江阶段,而是弹药运输过江后,第九师缺乏了把这些弹药即使运输到数公里外的前线的能力。”

赵东云并没有出口打断他的话,而是继续听着。

秦林军继续道:“自从我军大规模列装迫击炮、轻机枪后,弹药消耗进一步增加,虽然说我军去年在部分部队增加了少量辎重部队,但是整体而言依旧是远远不足的。”

“所以职部建议,在未来进一步增加部队的辎重部队的人数,以能够有效的完成部队的补给任务!”

这个时候,赵东云开口了:“哦,你说说,编制处有什么想法!”

秦林军当即就是递上了一份报告:“这是我们编制处的诸位同僚们合力制定的我军未来之新编制,还请大总统过目!”

赵东云接过来翻开一看,下面的详细内容还没看呢,但是在开头就是看到了这么一句话:要想完全发挥出我军现有武器装备的效能,同时不对我军基础步兵战术进行变动的话,那么未来我军师级部队至少需要增长到一万八千人,如此才能够完好发挥我军之火力,提高我军之战力!

看到这句话,下面那些详细内容赵东云都没有看,就直接道:“一万八千人?这个步子是不是有些大了,去年的时候我们刚把师级部队的兵力增加到一万六千人呢!”

第四百一十六章新编制计划

秦林军面对赵东云的质问,当即道:“我军现有之基础步兵战术依旧延续常备军时代,师旅团营连排班之基础构架也未曾变动!这个基础上增加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等新武器装备,就需要额外增加兵力和编制。同时我军炮兵部队的自身后勤能力极差,炮兵团自身兵力一直都是比较紧张的,两年前一个团不过一千五百人而已,纵然去年增加了炮兵的编制,但是现在也不过一千八百人。作为对比,日‘本陆军的师属炮兵团火炮不管是型号还是数量和我们都一样,然而他们的一个炮兵团兵力却是超过两千人。”

炮兵、辎重、工程等非步兵战斗部队的兵力过少一直都是北洋系统军队的老缺陷了,这和当代国内将领不重视这些有关。

实际上,在骡马化军队里,没有汽车等牵引车辆的情况,一个拥有四十八门七十五毫米管退火炮的炮兵团,人数至少也需要两千五百人以上,这样才能够最基本的让这个炮兵团正常机动、作战。而要想完全发挥出这样一个炮兵团的战斗力,同时又是在中国这样的多山丘陵地区,一个三营制总数四十八门火炮的炮兵团有两千八百人以上更好一些,怎么说呢,人数多多益善,多出来的人哪怕是当牲口用拖拉火炮也总比没人来得好。

现在的奉,军炮兵部队就是兵力过少,在机动甚至在作战过程中,都需要师属辎重团的大力协助,不然的话根本无法作战。

然而师属辎重团还有着其他任务的,他们不仅仅为炮兵部队服务,同样还为四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等部队提供后勤补给服务呢,这让炮兵团挤占了大量辎重部队的力量后,也就让其他部队的后勤补给能力变差了。

秦林军给赵东云提出的这个所谓新编制,其实在武器装备以及最基本的步兵战术、整体师旅团营连排班的构架都没有变动,轻机枪还是那么多,火炮也还是那么多,那么改变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后勤辎重人员。

秦林军的这个新编制里要求给每一个步兵营都增加一个弹药排,给炮兵团增加炮兵人数,使得炮兵团的人数增加到两千人。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让赵东云感到意外的地方就是,这个新编制给部队增加了大量医护兵力。

如今奉军内的医护兵力虽然也有一些,但是整体上相当差劲,只是在团一级设置了一个卫生排而已,然而现在秦林军的新编制却是要求给步兵排设置一个医务兵,并在步兵连上设置一个军医官,三个医务兵,营级设置三个军医官和六个医务兵,团设置卫生排,派遣五个军医官,十五名医务兵。

最后在师部设立一个卫生连,战时由这个卫生连组建一个师级的战地医院。

这些想法在赵东云看来,显得太超前了,他个人也知道部队的救治医护水平很渣,但那也是现实逼的。如果说一个师就得需要好几十个军医官,那么整个奉军还不得需要好几百人啊,别看只是几百人的数字,但是你要想在当代苏系控制区里根本就找不出来那么多会做手术,处理战伤的合格医生,别说苏系控制区了,就算是放在整个中国你都就找不出来那么多合格的军医官,你设置出来的这些编制没人可以抽调又有什么用呢?

对于秦林军自然也是有着应对方案的:“短时间内我们无法获得医术精湛的军医,但是通过征召以及紧急培养的话,我军有望在一年内获得一批初步合格的军医。”

秦林军自然没说这些初步合格的军医是什么标准的,大体上能够缝合伤口、截肢就行了,也不指望这些军医能够在前线上直接给士兵做什么大手术,因为那样没什么意义,在没有抗生素,甚至连现代手术用的麻醉剂都没有的年代里,动这些大规模的手术和直接被宣判死亡也没什么差别。

一战前甚至一战中,士兵们受伤后基本就只能指望老天给不给脸了,运气好不会感染,运气差了被感染然和就等着和死神握手吧!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