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雨天)-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月十六号,距离第四军正式渡江八天后,第十四师在金陵西面的长江段开始接应第三师渡江。
和在和州、当涂一线渡江困难重重不同,由于第三师的渡江并不携带炮兵等必须把要浮桥才能承载的重武器装备,反正那些火炮部署在北岸一样能够炮击金陵,所以第三师的轻装渡江则是主要依靠船只运输,而过江后所需的弹药供应,也有第四军临时供应。
至于浮桥的搭建工作,恐怕是要等拿下金陵以后了。
当察觉到了对面的奉军第三师要渡江后,段祺瑞当即就是命令部队对金陵西面的奉军部队发起了反攻,同时还让驻防在金陵的三艘浅水炮舰前往炮击拦截。
对于皖军的反攻和派出炮舰进行拦截,奉军也是早有准备,第十四师早已经是设下了坚固的防线,把皖军的反攻给抵挡了下来,此外奉军的十多门一百毫米加农炮和大量的七十五毫米炮弹也是朝着那三艘炮舰开始密集的炮击,阻拦这三艘炮舰的沿江而上。
长江就那么大一点,那三艘炮舰虽然吨位小,但是好歹也是长宽数十米的大家伙呢,在狭小的长江根本无法机动,随着密集的炮弹落下,他们根本就无法进行其有效的规避,虽然奉军打出的炮弹对于战舰而言威力都不算大,但关键的是人家这三艘炮舰也不是什么大家伙啊,防护能力也有限的很。
这刚冒险向上行驶了几公里,为首的一艘炮舰就已经是被命中了十余发炮弹,虽然不至于被击沉之类的,但是上层建筑也是伤痕累累,而更关键的是水兵死伤惨重。
率队的皖系海军军官见机不妙,当即就是率领这支小舰队退了回去。
打退了皖军炮舰的进攻后,就可以让第三师毫无危险的渡江了。
随着各式各样的船只来回运输,第三师的一万多人作战人员终于是持续抵达了长江南岸,和第十四师成功汇合。
之所以渡江这么顺利,这还是和第三师并没有携带火炮、骑兵以及大量辎重渡江有关,他们只是把步兵等战斗人员运输过江而容易,如此自然就减轻了渡江的难度。
第三师总数一万六千人,实际上渡江的只有一万人左右,绝大部分炮兵、骑兵、工程、辎重等部队实际上还在北岸呢。
然而这渡江的一万人,绝大部分都是步兵等一线战斗人员,因此得到第三师的增援后,奉军在长江南岸的一线战斗人员数量增援还是颇为可观的。
等第三师刚渡江结束,奉军就是开始对金陵正式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
他们意图一举南下金陵这个政治、军事重镇,从而奠定整个江南战略的成功基础。
不过奉军一心要攻,人家的皖军也不会傻傻的等着奉军杀上门来然后缴枪投降,段祺瑞以第四师为主力,再拉上两江第一师等皖军省军部队,和奉军的第三师、第十四师、第一混成旅等部队厮杀到了一起。
而这么一场参战兵力总数高达十万人以上的大规模战役,如果不出现什么奇迹的话自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结束的,他们会围绕着金陵一系列外围战术要点进行争夺,对于奉军来说,只要先拿下了这些外围战术要点,最后才能正式进攻金陵城区。
虽然这些外围的战斗也激烈非常,但是持续的时间较长,而且多为小规模的战斗,从表面上看来彷佛金陵奉皖两军的交战陷入了一种胶着阶段。
无独有偶,金陵方向如此,安庆和芜湖以及当涂方向也同样如此,虽然奉皖两军的交战还在持续,但是大体上已经归于平静,爆发的都是小规模但是非常激战的战斗,并没有出现说之前那种大规模迂回进攻,甚至出现全歼敌军一个师的情况出现了。
这种情况已经趋向于一种消耗战,比拼的就是双方的士气和组织更好,比拼的是双方的后勤供应更好,比的是双方的军费更多。
所以前线陷入了这种消耗战,整体上战局呈现一种比较平静的时候时,奉皖双军的后勤部门却是忙绿异常,尤其是补给线长达上千公里的奉军,为了维持前线部队的作战所需,从唐山到金陵前线,几乎有高达数十万的民夫忙绿着,肩挑手推,一点一点的把弹药从北方运输到南方前线,而这对于军需部总长洪浦涛来说,面临的压力无疑是极大的。
第四百一十一章福厂分红
第四百一十一章福厂分红
唐山,庞大的福元机器厂区内,诸多巨大的无比的厂房中,耸立着一栋占地约六百多平方米的三层西式办公楼,而这里就是当代国内最庞大的企业福元机器厂的总部所在。就爱上网。。
福元机器厂的一系列重要机构就是设立在这里,包括董事会主席的办公室,总经理的办公室,财务部,销售部等一系列行政机构。
其三楼的庞大会议室乃是典型的意大利风格,墙上挂着大幅不知名的意大利画家所画的油画,巨大的玻璃窗上是双层的窗帘,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帘的间隙落在地毯上,正中间放着一张巨大的长方桌,长方桌上乃是一盏从意大利进口的水晶灯。
然而此时会议室的宁静却是被打破了,随着会议室的大门被打开,随即走进来了几个穿着西式正装的男子,他们或拿着茶杯或者各种文件等,快速在这个会议室里布置起来,等他们离开后,会议室里再一次走进来了诸多人。
来的人有的身穿西式燕尾服,有着的身穿马褂长袍,有着留着长须的老年人,也有留着八字胡须,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还有三个金发碧眼的洋人。
他们走进来后,就是各自坐了下来!
等这些人进来后,坐在上首诸位的赵晨滨就是率先开口了:“诸位也都是大忙人,今天能够把大家聚在一起开这个会也不容易,但是董事会近期对我们的工作极为失望,昨日的董事会扩大会议上,董事会要求我这个董事会主席拿出一个积极有效地方案来,以提供下一极度的盈利!”
听到赵晨滨的这话,下头福元机器厂的各部门的负责人都是脸色一变,董事会对他们的工作难道还不满意?这得多贪婪地人才能对现在福元机器厂的盈利水平不满了。
福元机器厂身为一个典型以国防工作为主题的重工业复合体,其主业军火制造业、钢铁业在这两年来可谓是滂湃发展,得益于奉军入关、扩军的一系列举动,福元机器厂的军火销售业绩是极为喜人的,生产出来的军火基本刚出厂就是被运输到了前线,说是供不应求都是不为过的,仅仅是军火制造业这一业务,就为1907年度的福元机器厂创造了高达四百余万圆的毛利。
除了军火制造业外,福元机器厂的另外一项主要业务:钢铁制造业,情况也是非常良好,福厂全资所有的唐山钢铁厂在相继投资了抚顺、唐山等地的多个铁矿后,铁矿来源充足再加上和唐山、抚顺等地的多家煤炭厂局合作,也能够得到优质的煤炭供应。
有了产出后,销售情况也非常好,除了福厂自身所需用来制造军火的钢铁外,唐山钢铁厂的主要销售方向乃是大型基建项目所需要的钢铁,通过早期供应安奉铁路、葫芦岛直线铁路,营口直线铁路、京张铁路、抚顺直线铁路等铁路所需的铁轨以及葫芦岛、营口两地城市建设、港口建设一系列工程所需要的钢铁,唐山钢铁厂得到了初步发展并开始盈利。
而今年初他们又是获得了津浦铁路、陇海铁路这两条国内大动脉的铁轨订单,仅仅是这两个大订单就足以让唐山钢铁厂持续盈利多年了。
福元机器厂作为一个重工业的复合体企业,其业务自然不止这两大项,实际上福元机器厂还拥有一大批的附属企业,子公司,包括木材厂,化工厂甚至医院、学校等。但是这些附属企业要么是为福元机器厂自身配套用的,要么就是纯公益事业,其盈利水平非常有限。
比如说木材厂,化工厂就是典型的配套企业,主要是为了福元机器厂的军火制造业服务,而医院、电灯公司等则是属于典型的公益事业,人家董事会就没指望过依靠他们盈利,而学校,尤其是唐山工业大学,这所大学更像是一个福元机器厂内设的科研机构,别说盈利了,每年福元机器厂都得倒贴进去好几十万。
然而不管怎么说,目前的福元机器厂依靠军火制造、钢铁这两大行业,其盈利水平是非常高的,你单单看福元机器厂1908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就可以看的出来。
1908年第一季度,福元机器厂总部以及包含各下属企业在内,其总资产已经高达四千余万圆,说是富可敌国也不为过,而且这个总资产还不包括品牌、技术等隐性资产。
第一季度福元机器厂的总销售额高达一千八百万圆,扣除乱七八糟的成本后,其第一季度净利润更是高达两百万圆之巨。
然而经营状况如此良好的福元机器厂为什么还被董事会指责为经营不利,要求领导层拿出一个方案来增加盈利水平呢?
其实这个问题相当简单,那就是福元机器厂自从建厂多年来,就没有进行过哪怕一次的大规模分红,虽然说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利润来分红,但是该厂的绝大部分经营利润都是被拿来再投资、扩张所用了。
这让拿出重资来购入福元机器厂的股份的那些资本家们自然是有所不满,前几年福元机器厂不分红他们还能理解,毕竟发展需要嘛,而现在福元机器厂明显已经走上了正规,大家都认为已经是熬了好几年了,眼看着1908年度福元机器厂经营状况大好,预期利润甚至高达千万之巨的时候,不管是小股东还是大股东们一个个都是坐不住了,他们想要获得自己的投资回报了。
这个事赵晨滨是知道的,为什么?因为就是他在每一次的董事会会议上批驳了分红的提案,依靠福元公司对福元机器厂高达百分之二十六的股份,再拉上了鼎盛银行等几家大股东后,每一次都是依靠多数股份强行否定了分红提案。
赵晨滨这么做,实际上也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得到了赵东云的指示。
赵晨滨这几年的眼界也是越来越高了,担任福元机器厂董事会主席以来,他是一眼一眼看着福元机器厂和奉军一起成长,福元机器厂乃是奉军扩军打仗的基础所在,更是赵东云的争霸重要支柱,而赵晨滨虽然身为福元机器厂的董事会主席,但是他更是赵氏家族的一份子。
所以他考虑事情都是以赵氏家族的利益为上,而赵氏家族的利益是什么?从头到尾只有一个:那就是支持赵东云统一国内,从而让赵家登顶为国内第一家族,至于说钱,说实话现在的赵氏家族还真不缺钱。
依靠福元公司的其他一系列子公司的盈利,赵氏家族非但资金不紧张,甚至每年还能挤出一部分来回购福元机器厂的股份,去年的时候,福元公司拥有福元机器厂的股份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但是经过持续一年的股份回购,已经是重新购回了六个百分点的股份,为此福元公司也是投入了不菲的资金。
赵氏家族目前已经开始从一个纯粹的商业家族开始转变为一个政治类型的家族,家族内的诸多子弟在赵东云的影响和扶持下,已经是开始进入军政两届,其赵东云的堂弟赵东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如今已经是陆军上校的他成为了赵氏家族全面进军军政两届的最明显标志。
目前赵氏家族的子弟在军政两届的地位虽然都不算高,总人数也不算多,但是假以时日,随着赵东云的权势越来越庞大,赵氏家族的子弟随着时间的过去逐渐登上高层为止,必然会让整个赵氏家族在国内政治里发挥更庞大的影响力。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赵东云的崛起势必会让整个赵氏家族崛起的。
赵晨滨虽然说身在商业圈子里,但是和普通的商人不同,他身上肩负着更多的政治压力,他这些年来极力发展福元机器厂,并且和一大群的股东们争权夺利,为的就是让福元机器厂更好的服务于赵东云的统一大业。
而要想福元机器厂更好的服务于赵东云的统一大业,那么有一点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解决奉军的武器、弹药供应问题。
赵晨滨在福元机器厂内执行的一系列措施,其实都是以扩大军火制造业为目的。
所以福元机器厂这些年的盈利,绝大部分都是被赵晨滨为首的福元机器厂领导层用于自身的发展,扩大规模,以求生产出更多的军械武器,研发出来更新式的武器装备奉军。
至于说给股东分红,这从来就不再赵晨滨的考虑范围之内。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和赵晨滨一样以支持奉军发展为要的,福元机器厂的规模那么庞大,其股东是非常多的,赵氏家族的福元公司目前也不过掌控了福元机器厂百分之二十六的股份而已,其他的股份都是被北方的各大资本家们所分割,尤其是北方的那些银行、钱庄等金融机构更是掌控福元机器厂股份的主力军。
毕竟福元机器厂规模庞大,仅仅是私人的话根本不可能拿出几百万的资金来购入福元机器厂的股份,只有那些金融机构才有这个实力持续购入福元机器厂的股份了。
然而这些金融机构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也是需要盈利的,他们也是需要给股东,投资者分红的。
眼看着自己掌控的福元机器厂的股份价值越来越大,但是这几年愣是一毛钱分红都拿不到,这让很多金融机构都是相当郁闷。
第四百一十二章有奶便是娘
因为这等于把好几十万甚至好几百万的资金都是套在了福元机器厂里,卖掉这些优良股份套现嘛,他们又舍不得,但是不卖掉的话又拿不到分红。
正是这些原因所在,才让他们持续多次在董事会上提出分红的提案,然而前面几次都是被福元公司、鼎盛银行这几家大股东们否决了,福元公司否决是正常的,鼎盛银行嘛,之前这家银行是不缺钱,但是随着鼎盛银行今年的发展越来越大,其资金缺口也比较大,受到自身资金短缺的限制,鼎盛银行去年开始就开始出售少量福元机器厂的股份了”。福元公司回购的那几个百分点的股份有半数都是鼎盛银行出售的。
然而鼎盛银行也不想直接把所有股份都出售了,毕竟福元机器厂的发展势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外头一大票有钱人等着购入福元机器厂的股份而没有机会呢。但是不出售股份又想获得资金,同时看到19o8年第一季度福元机器厂的盈利大涨,这才导致了前几天的董事会会议上,一直支持福元公司不分红政策的鼎盛银行转变态度,转而支持分红提案。
最后在董事会会议上,以百分之六十六的多数股份支持、百分之三十四的股份反对而达成了股份分红提案,提案决定要求福元机器厂在未来的三个季度内,至少提出每季度一半的利润用于股份分红。
这份提案的通过让一大票股东们欢喜非常,然而对于赵晨滨来说无疑是一件极度不利的事。
今天他召开这个福元机器厂各部门主管的会议,就是要想出一个办法来应对董事会的分红提案。
但是在场诸人讨论来讨论区,愣是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毕竟董事会才是福元机器厂的真正掌控者,在座的这些人虽然是福元机器厂的领导层,但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群拿工资打工者,他们要想反抗董事会的决议,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赵晨滨没有办法在福元机器厂内部解决此事,也是不得不上报给了赵东云。
赵东云接到这个消息后,也是脸色有些深沉,如今正是奉皖战争的关键时刻,他不仅仅需要军队在前线奋力作战,政府做好政务、后勤方面的工作,更加需要北方诸省的工商界对自己继续保持大力的支持。
而工商界中,福元机器厂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奉军所需的八成以上的枪支火炮,全部的炮弹和子弹都来之福元机器厂的供应,福元机器厂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对于奉军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如今那群商人竟然想着暂缓福元机器厂的扩张,想要分红?
“这些人,我看都是掉到了钱眼了,一个个都是目光短视之辈!”赵东云对福元机器厂的那些股东们在背后拖自己后退的行为非常不满。
而且他说的那些商人们短视也是实话,如果福元机器厂现在继续扩大规模,等到奉军真正统一中国的时候,那么福元机器厂肯定是已经成长为国内乃是远东最大的国防、钢铁供应商,届时那些商人们手中的股份价值会番多少倍?
更不要说福元机器厂日后彻底垄断国内的国防供应会有多么庞大的发展了。
然而现在福元机器厂在背后拖拉自己后退的行为也是让赵东云生出了另外扶持一家国防企业的心思来。
“看来不管是什么行业,都是需要竞争的!”赵东云简单的说出这句话,就已经是让赵晨滨感受到了赵东云的愤怒。
而赵东云的愤怒自然不是说体现在多么残暴上,他再傻也不会说用什么行政上的手段迫使福元机器厂停止分红而继续扩张,但是他却是采用其他的办法。
第一件事就是,他直接指示几家国有控股银行,直接收购了沈阳兵工厂、保定兵工厂这两家兵工厂里福元机器厂拥有的股份,同时以战时生产需要为理由,让已经徒有虚名的‘国防专利分享法案’该法案强行规定在战争时期,在国家需要的前提下,可强行让某个专利分享与其他国防供应商,当然了分享专利也是需要厂商付出专利费的。
这项法案旨在打破福元机器厂对国内诸多武器的专利垄断。
通过收购沈阳兵工厂、保定兵工厂的股份,而且收购这两个兵工厂的又是国有银行,这也就代表着政府拥有了直属的兵工厂。
此外还不够,赵东云直接支持统帅部军械部,要求军械部采购武器的时候,要扶持倾向于上述两个兵工厂。
于是乎,在三月底进行的最新一轮军方招标中,沈阳兵工厂就是顺理击败了福元机器厂,获得了高达三万支步‘枪的订单,而保定兵工厂也是获得了价值两百余万元的子弹、炮弹定的那。
而福元机器厂在这一轮招标中,只是获得了火炮、机枪等订单,订单总额只有区区三百多万圆。
尽管这一轮招标福元机器厂依旧是大赢家,但是事情却是不能这么看那的,以往的时候这些军械订单可都是福元机器厂一家的事,然而自从国有银行强行收购了福元机器厂持有的沈阳兵工厂、保定兵工厂的股份后,苏系里的福元机器厂一家独大的情况就是变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这自然让福厂的很多股东们不爽。
但是不爽归不爽,但是对于军方的招标还是不敢横加指责的!
只是这一次福厂的分红提案让赵东云开始感到了对福厂这家军工巨头难以掌控,现在收购并扶持沈阳、保定两家兵工厂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在赵东云的心中,他已经是开始打算以后继续扶持国防相关企业,争取让国内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参与进来。
免的让福元机器厂一家做大,到时候反过来要挟军方。
虽然说苏系一整个北方工商地主等利益阶层的整体,但是任何派系内部都是有着矛盾的,尤其是军政方面并不是永远都能够和工商业保持一直的步骤,那些资本家们想要赚钱,想要让武器和弹药等补给买上高价,而军方则是想要更便宜,更多的武器弹药。如果只有一家福元机器厂,而没有其他竞争者的话,到时候就容易变成福厂说是多少钱,军方连个还价的资本都没有。
当然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现在嘛,不管赵东云心里怎么想,现在的苏系奉军都还得严重依靠福元机器厂的支持。对此赵东云一方面是扶持其他国防企业,另外一方面也打算通过资本的手段来逐渐加大对福元机器厂的掌控力度。
至于说用行政手段,这只是最后的选项,不到万不得已之下赵东云是不打算用行政手段强行干涉国内工商企业的运转。
因为苏系领导下的政权,严格上来说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气息,但是倾向于工商发展的政权,它并不是说那种国有体制,而是严格保护私产的政权,如果政府方面随意干涉企业自身的业务和发展,那么就会迎来诸多工商界人士的反对。
而苏系政权目前的主体力量虽然说集合了大量北方地主阶层的支持,但说实话苏系的主要支持力量还是北方的工商界,你看看苏系发行的爱国债券就知道。
苏系这几年发行的债券,绝大部分都是被工商界的资本家们购入,不管是私人购入还是金融机构购入,最后出钱的还都是那些有钱人。
所以说哪怕是为了军费的缘故,目前的赵东云也是不能得罪这些资本家的。
毕竟现在不是古时候了,古代的君主一道命令就可以让抄家那些商人以补贴国库,比如说清朝的那些扬州盐商,就是清朝的君主们养的一群长期钱袋子,缺钱了就随便找个名头炒几个眼神,一下子国库就富裕起来了。
但是现在不同了,别说现在了,就算是前几年的清政府也不敢随便打压商人了,就算是关乎国家利益的事情都可能因为商人的反对而泡汤,最明显的就是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了,这两条铁路本来都是前清借款修路的,但就是因为商人们的反对最后被迫缩回路权,然后开始搞什么商办。
不过这年头大型项目玩商办,背后又没有上层权贵支持的话,基本上都是会泡汤的,即便是打着商办名头的福元机器厂,一开始的时候都是由整个北洋集团给支持起来的,当初的清廷甚至专门下达了旨意,要求地方政府给予方便,同时也是限制外国人购入该厂的股份。
而粤汉铁路说了好几年的商办,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至于现在嘛,就更是没在着落了,等赵东云拿下南方省份后,修这条铁路百分百也是会和陇海铁路、津浦铁路一样借款修路,只不过会坚持要求经营权而已,不至于和前清时代那样被人坑的太惨,连经营权都是被外国人夺了去。
只是这年头大型项目搞商办不靠谱,但是商人在这个时代的政治影响力还是越来越大,至少目前来说,不管是赵东云还是段祺瑞,其实都是需要拉拢当地的商人阶层,就算是南方联邦也不例外,中华南方联邦帝国相对于中华共和政府而言,他们更具有封建气息,现在还是遥尊被软禁的光绪为帝,然而他们对待工商业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加宽容,尤其是持续的战败,连接丢失了两江,广东等重要省份后,他们对云南、四川当地的工商行业就更加宽容了,试图拉拢当地的商人阶层出钱出力继续支持他们的政权。
某种程度上来说,苏系、皖系和南方联邦乃至山西吴凤岭、湖北王士珍都是有奶便是娘的类型,谁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钱养军打仗,他们就把谁奉为座上宾。
第四百一十三章攻克芜湖
赵东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了拉拢工商界的资本家给购买爱国债券,筹集军费,他可是已经连接举行了多次的酒会、舞会之类的,而邀请的人都是那些以往上不了台面的商人,自古以来中国的商人政治地位都是非常低下的,明朝的沈万三够有钱了吧,还不是被朱元璋一刀砍了。
然而近几年,国内商人的政治地位急剧上升,说到底还是一个需求问题,以往人家朱元璋可不依靠商人们的钱来维护国家的统治,但是现在不同了。
只是拉拢和纵容还是有区别的,赵东云可以拉拢这些商人,但是绝对不会纵容这些商人拖自己的后退。
而这一次福元机器厂的分红事件明显就是拖了自己的后退,福厂如果今年持续分红的话,他们就很难继续大规模扩产,这对于急需武器弹药的奉军来说是非常不妙的。
福元机器厂的分红事件,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对奉军的发展有些不利,不过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来太大的影响,目前的福元机器厂还是每天都保持着高强度的生产,每天从福元机器厂的仓库里直接搬上停在厂区直线铁路的军列的军火不计其数。
步‘枪、火炮、机枪、炮弹、子弹乃至军刀、水壶等各种军需物资不计其数,每一天都有军用专列满载着这些军需物资离开福厂,然后经过厂区铁路支线后进入京奉铁路,有些是失望天津港口,然后装船海运到海州等几个南方的补给港口,而更多的则是继续沿着京奉铁路南下,然后在京师再进入京汉铁路,一路南下,有少量一部分在石家庄专车,然后进入山西,这些是卖给吴凤岭的。
更多的则是继续南下,抵达郑州、信阳等奉军在河南的几个大型军用物资转运中心,一部分还继续南下湖北,用以供应王士珍的的部队作战所需,主要的还是从信阳出发,通过人挑马拉进入安徽,用于补给第一军、第四军乃至第二军的作战所需。
而这一路高达数千里的补给路线,全都是由军需部所负责,为了供应全军的物资所需,洪浦涛这几个月来可是头发都愁白了。
尽管他只是管后勤的技术性将领,但是工作的繁忙程度一点都不弱于参谋部总长方壁永。
当军需部把弹药补给源源不断的送往前线的时候,前线部队也是利用这些弹药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尤其是第十四师和第三师成功汇合后,就是没有停下过对金陵的猛烈攻势,奉皖两军对金陵外围,也就是金陵西、南两个方向的诸多外围阵地展开一个接着一个争夺,往往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头,就能够引起奉皖双军的营级甚至团级部队的争夺,不管是哪一方胜利,双方都会在这些小山头上留下众多的尸体。
而金陵战役的猛烈和胶着状态和当初的徐州战役极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奉军不能从侧面迂回,直接从和宿迁一样的地方取得突破。
第一混成旅虽然尝试过绕过金陵,发起大范围的迂回进攻,但是刚发起迂回呢就是被段祺瑞识破,进而派遣部队拦截,一旦被拦下后要想继续向前强行突破,那难度和正面突破也没有什么两样了。
当金陵方向的战事呈现持久化状态的时候,当涂那边也是差不多,第九师和第二混成旅谁都没有彻底击溃对方的能力,只能是在当涂继续僵持。
然而让统帅部诸多将领没有想到的是,最先取得突破的并不是金陵方向,也不是当涂方向,而是在芜湖。
芜湖,这里以往驻扎了第二混成旅以及一个旅的皖军省军部队,不过随着奉军发起渡江战役后,第二混成旅就是紧急东进增援当涂方向,只在芜湖留下了一个旅的省军。
负责进攻芜湖的乃是奉军第四混成旅,这支部队虽然没有奉军的三大主力师那么出名,但实际上这个混成旅也是一支老奉军部队,建军于北方四大军阀起兵支出,当初为了快速形成战斗力,刚组建的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都是直接从三大主力师抽调成编制的部队。去年入关之处,该混成旅一直都是和第三师、第九师等部队一样战斗在最前线,被编入孟恩远第一军麾下,历经唐山、京师、郑州、徐州等多个战役。
单纯说同等兵力的战斗力,其实这个第四混成旅是不逊于第三师这种主力师的,只是第四混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