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雨天)-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都是大官啊,看看这个,这可是中‘将啊,难道那个雷震春?”一个下士奉军士兵大大咧咧的走了上去,然后一边说着一边俯身蹲下,很不客气的直接抠下了雷震春身上的肩章,随后又是把他落在地上的手枪捡了起来。
不过看了眼手枪后却是有些不满:“我还以为这个大官会用什么好强呢,怎么就拿个福造左轮啊!”
福造1904年式左轮‘手枪由于便于大规模量产,造价便宜,早在北洋常备军时代就已经大规模装备北洋常备军,随后更是成为了奉军的制式‘手枪,奉军里的骑兵、炮兵、机枪手。而奉军里的另外一种制式‘手枪,也就是仿制勃朗宁1900的福造1905年式自动手枪则是因为造价比较高昂,主要装备中高级军官。
所以对于只缴获了一把福造左轮‘手枪,让这个下士显得很遗憾。
这些士兵们随手拿了些战利品后,很快就是把发现大量敌军高级将领自杀的消息传递了上去。
后头的潘峦清得知雷震春自杀身亡后感觉有些唏嘘,虽然他和雷震春是敌人,但是私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仇恨,如今雷震春战败自杀了,让同样身为军人的他还是感觉有些同病相怜的,假如自己也战败了,是不是也有勇气和他一样自杀?
潘峦清摇了摇头,并没有去想这个还没有到来的问题,当即道:“妥善收敛雷将军等人的遗体,择地立碑安葬!”
雷震春死了,他的两江第七师也是彻底战败了,雷震春虽然最后下达了分散突围的命令,但是能够逃出去的皖军官兵顶多也就几个百人,而这对于一支战前拥有超过一万四千人的军队来说,数量少的可怜。
两江第七师,已经算得上是被全歼了!
两江第七师覆灭以及雷震春战败自杀的消息传到孟恩远的耳中,孟恩远却是对雷震春的自杀没有太多的感觉,而是立即道:“电报统帅部报捷,就说我军历尽一日一夜苦战,成功反攻迂回包围敌军两江第七师,敌首雷震春在内万余敌军尽数被歼,其余字句你自斟酌!”
不过话说完后,他又是立即改口道:“算了,我亲自起草电文!”
当即就是坐了下来,拿起了一支小楷细笔写了起来:“职部自率军渡江以来,第四军上下不复大总统重望,连日苦战……”
孟恩远写了一封足足有数百字的战报,然后又是仔细看了看检查了一边,确认字句没有用错,再看一遍这封捷报,孟恩远脸上也是露出了喜色,他已经可以猜到大总统赵东云看到这封捷报之后会露出怎么样的惊喜表情了。
仔细看了数遍后他才在后头签下自己的名字:职第四军军长孟恩远。
雷震春的这封捷报很快就是被拿到了隔壁的第四军电报房,随后就是通过无线电波向远方传输了出去。
第四百零五章江南我来了
仅仅是一个小时后,参谋部总长方壁永就是拿着这份战报直接进入了赵东云的办公室内,这刚进门就是满脸喜色道:“大总统,和州捷报!”
正在批示公‘文的赵东云抬起头了:“哦,和州那边打胜仗了?”
虽然他的语气显得平淡,但是脸上却已经是露出了喜色。
方壁永也是道:“是大捷,第四军的第九师昨日开始发起反攻,并有今日彻底全歼敌军两江第七师,敌军师长雷震春战败自杀!”
听到全歼这两个字,饶是这几年已经锻炼的心志坚定无比的赵东云也是忍不住的一下子坐起来:“全歼了敌军第七师?”
“千真万确,这是前线村帅发回来的捷报,您看看!”方壁永此时也是有些顾不上礼数了,直接上前就是把还散发着墨水香味的电报递给赵东云。
赵东云接过来后先是一目十行的扫视了一边,随后又是仔细反复看了几遍,最后终于是放下了电报:“好,这个潘峦清果然是个猛将!”
“这是大好事,得好好的宣传,以激励我军士气!”这不怪赵东云狂喜,因为这乃是奉军入关以来,算得上是首次包围并全歼敌军一个师了,以前虽然重创了不少,也成建制的消灭过敌军一个师甚至更多的部队,但是却是从来都没有过像现在这样直接包围并全歼敌军一个师的。
赵东云说罢后觉得还不够,当即又是喊了一声:“杨先生,进来!”
随后,杨德彪就是走了进来,他刚进来呢,赵东云就道:“给铨叙处传话,授潘峦清勋三位,授一星白狮勋章。”
一旁的方壁永听到赵东云的话,也是忍不住的露出羡慕之色,虽然苏系里头被授予勋三位的人数并不少,文武官员在内已经有将近二十人被授予了勋三位,但是要知道潘峦清两天之前才被刚刚授予勋四位啊,这才间隔了不到两天,估计前往授勋的人还没抵达前线给潘峦清正式授勋呢,这立马又是变成勋三位了,这两天之内连接升了两个勋位,这也算得上是苏系里破天荒的头一次了。
同样让方壁永羡慕的还有那枚一星白狮勋章,奉军里虽然早早就施行了勋章制度,按照军功大小授予勋章,但是目前来说,最顶级的金龙勋章暂时还无人能够获得,就连白狮勋章的二星、三星都没人获得,目前奉军里颁发出去最高级别的就是一星白狮勋章了,此种勋章最早获得的乃是顾蓝玉,此外还有六人获得了该勋章。
现在潘峦清成为了第七个获得该勋章的奉军将领,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他的战功已经足以挤进奉军里前十之列。
不过方壁永羡慕归羡慕,却是也认为潘峦清获得一星白狮勋章乃是实至名归,虽然和州、当涂一线的渡江战役参与战斗指挥的高级将领众多,第四军军长孟恩远、第九师师长林永权都是实际指挥官,但惟独潘峦清一直战斗在最前线,率领第十七旅守住了至关重要的三天时间,保障了特遣工程团顺利搭建浮桥,随后在反攻当中,第十七旅在伤亡已经较大,状态较差的情况依旧能够发起猛烈攻势,直接迫使敌军第二十五团成编制投降,进而造成了两江第七师的全线崩溃,为全歼该师创造最直接的有利条件。
这一桩桩功劳拿出来,都足以在每一个将领的资历簿上写上浓厚的一笔,而潘峦清却是在短短的三天之内全部做到了。
毫不客气的说,第四军之所以能够渡江成功,能够包围并歼灭两江第七师,潘峦清当属首功。
至于其他的几个高级将领,比如孟恩远和林永权,顶多算是统筹有功而已,而其他几个较低层次的军官,比如参战的几个团长,如方庆坤之流,他们虽然也算有功,但也只能算是战术上的功劳而已,并不足以影响全局。
赵东云对于有功将士的奖赏向来是大方的,除了潘峦清外,其余的有功将士也是一柄封赏,只不过没有潘峦清那么显眼而已。
而且潘峦清以及方庆坤等少数几个人还得到了最重要的一个奖励,那就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表现了自己的能力,从而进入了赵东云的重点栽培范围。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赵东云是有打算把潘峦清、方庆坤等几个人进一步提起来担任要职的。
潘峦清接到来之居仁堂的电报后,只是看了一眼他就知道,未来的一师之长距离他已经只有咫尺之遥了。
不过虽然已经有大好的前途等着他,但是现在对于潘峦清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收拾掉两江第七师之后,他还得继续率领部队一路西进,根据林永权的最新命令,他需要继续西进占领当涂。
第十七旅继续行动的时候,第十八旅也是把注意力重新放到了对面的皖军第四师补充旅上头,自从奉军突破了第四师补充了和两江第七师的结合部后,第四师补充旅也尝试过反攻,但是面对奉军第三十五团的防守,短时间内根本没有突防的可能性,再者两江第七师败的实在太快了。
上万人的两江第七师,竟然一整天时间都没能坚持下来就被全歼了,这给一旁的第四师补充旅官兵们造成了极大的震撼,所以开始主动撤退。
这个时候,第四师补充旅的指挥官们也知道,单单凭借他们是无法把奉军阻挡在马鞍山一带了,更别说发起进攻把奉军赶下长江了,为了保存实力,第四师补充旅一口气朝着东南方向撤退了十五公里,以便和后方增援过来的其他皖军部队汇合,重新组织防线阻挡奉军的攻势。
两江第七师被歼灭了,第四师补充旅主动撤退了,这就让一直处于危机之中的奉军渡江部队得到了第一次真正的安全时间。
林永权率领的第九师并没有随着第四师补充旅的主动撤退而发起追击,而是只前进了数公里,把滩头防御纵深扩大到十公里之后就是停了下来。
第四军需要时间,第九师也需要时间!
之前的第九师历尽多日苦战,虽然取得了歼灭两江第七师的傲人战绩,但是自身的伤亡也是极大,渡江的一万余战斗兵员,如今已经只剩下八千人可战之兵而已。
第九师需要时间来补充兵员,让士兵们恢复体力,更重要的是重新补给弹药和等待两个师属七十五野战炮营过江。
不然的话,只带着山炮营和迫击炮,又远离北岸的炮火支援,第九师可就得不到足够的炮火支援了。
这年头的战争,火炮乃是关键中的关键,基本上在可能的情况下,任何将领都不愿意选择在没有火炮支援的情况下单独让步兵发起作战。
皖军主动撤退,奉军没有大规模追击,于是乎这一场持续了将近五天的渡江战役算是落下了帷幕,后续双方将会围绕着另外一系列的战术目标进行战斗,但是就现在而言,第四军的渡江已经算是完美成功!
随后的两天,第四军的大量人马和物资继续渡江,好几万人拥挤在和州、马鞍山这一片长江南北两岸的小地方里,大量背着枪的士兵们踏上浮桥朝着南岸走去,而一旁则是肩挑或者推着独轮车的民夫们把大量补给送往南岸,同时特遣工程团又是经过两天的紧急施工,终于是再一次的加固浮桥,使得这条浮桥的强度已经足以通行那些沉重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
浮桥一加固完毕,早在一旁等候的野战炮营就是开始渡江,挽马拖拉着沉重的火炮或者弹药车走上还显得摇摇晃晃的浮桥,然后缓慢的通过长达四公里的浮桥,虽然中间出了一些小事故,导致一门七十五毫米野战炮掉下了长江,连带拉跑的多匹战马也是落江淹死外,绝大部分的野战炮还是安好无损的渡江了长江。
而随着第四军的大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也是顺理渡江长江,也就代表着第四军已经正式跨过了长江天堑这道天险,兵锋直指皖系的统治核心区域:江南地区!
跟随者火炮一起渡江的孟恩远也是终于第一次踏上了江南的土地,站在江南的土地上,彷佛呼吸的空气都格外的清新!
心情大好的孟恩远翻身上马,伸出右手指向南方:“江南,我孟恩远来了!“
身旁跟随的几个军官们也是趁机拍马屁!
“此战我军一举渡江成功,而且还全歼了一个第七师,此等战功自古往今也是少有的了,放眼国内诸将,再也无人能比肩村帅如此巨功了!”
“是啊,我等入关以来转战直隶、河南、江苏、安徽四省,连战连胜未尝一败,他日权帅登顶元帅之位指日可待啊!”
属下们的恭维让孟恩远心情变的更好了,他自己也是觉得自己领军入关以来战功算得上是奉军第一人了,未来大总统要授奉军诸将元帅军衔的话,自己肯定是有资格拿一个。
第四百零六章第十四师初战
孟恩远身为当代奉军第一位,现在仅有两位正牌上‘将之一,孟恩远拥有足以自傲的资本,骑兵出身的他并没有局限在骑兵指挥里,1906年北洋四大军阀起兵之际,他就是担任第三师师长,成为奉军最高层的几位将领之一,1907年奉军入关是,他担任第一军军长,率领部队打了唐山战役、京师战役、石家庄战役、郑州战役。而后的江北会战中,他更是担任前敌总司令,全权统筹在江北的十余万奉军作战,连接拿下徐州、宿迁、蚌埠、滁州等一系列江北地区的战略要地,彻底奠定了奉军江北会战的胜利。
也许他自身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具体战术指挥才能,论起战术指挥来,他可能还不如顾蓝玉、也不如杨德明和任存高等人,但是他统筹大军进行大规模会战的能力却是奉军第一人。
现在的顾蓝玉、任存高、杨德明等人顶多算是战术能力出色的将领,但是孟恩远却是经过这几年的磨练,已经成长为一个统帅。
统帅和将领之间的差别是两个层次的东西。
孟恩远率领第四军全军渡江后,立即就是指挥部队继续向南方突进!
只不过这一次担任主力的并不是第九师了,而是第十四师和第一混成旅!
第九师在前面数天的作战中,损失较大,教育部虽然预料到这种情况,早就已经预备了三千名新兵准备随时补充战损,但是这些新兵补充过来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此外装备损失也较大,单单重机枪就损失了一半还多,其余的轻机枪、迫击炮以及步‘枪也是损耗不小,这些都需要军军械部一一补充。
所以孟恩远暂时把第九师留在了当涂一线,一方面是休整,另外一方面也是用来防备从芜湖方向过来的皖军中央陆军第二混成旅。
根据芜湖方面第四混成旅的汇报,芜湖当面的敌军第二混成旅主力已经朝着东面而来,只在芜湖留下了不过一个旅的省军防守而已。
这个第二混成旅要去那里是非常明显,那就是来当涂。
如今的第四军就彷佛一把刀子,插进了皖军的江南腹地,皖军如果不把第四军的攻势拦下来,那么第四军就能够一路杀到金陵、上海去。
因此得知奉军在当涂渡江后,段祺瑞第一时间就是抽调了第四师补充旅和第二混成旅前往当涂,试图阻止奉军的攻势。
如今的第四军受到两面夹击的战略局面其实并没有改变,唯一不同的是第四军已经不用受限在滩头,而是可以主动出击。
得到命令的杨德明当天就是带着刚渡江的第十四师朝着东南方向发起了进攻,在他们的前面乃是撤退到此地第四师补充旅,以及刚增援过来的两江陆军一个旅。
当涂一线的奉皖两军战事刚消停了两天,就是再一次爆发了!
这一次担任主攻任务的第十四师虽然是一支新部队,并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的考验,但是作为一支按照主力师标准打造的部队,第十四师的训练以及装备水平都是足以比肩第三师、第九师这等强军的,欠缺的只是经验而已。
而相对于来说,进攻战要比防御战要容易打,新部队如果打一场艰难无比的防御战,是非常容易崩溃的,然而打一场进攻战,那么就会顺利很多。
这从两江第七师的前后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两江第七师和奉军的第十四师一样,都是作为主力部队建设的新部队,同样也缺乏大规模战斗的经验,然而两江第七师在前面两天的进攻中却是发挥比较出色,逼得潘峦清的第十七旅一度陷入险境,然而当第九师发起反攻后,在巨大劣势之下进行防御战根本就支撑不下来。
知道第十四师情况的孟恩远也没有给予杨德明太多的压力,因为他也知道,现在的第十四师还需要时间来成长,逼得太急有可能适得其反,他相信只要第十四师再打几场大规模战斗后,就能够迅速成长为和麾下第九师一样的强军。
毕竟第十四师虽然是新部队,但是它的军官们却都是从奉军各部抽调而来的现役军官,尤其是营团级别的军官个个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将领,只是士兵们都是新兵而已,而新兵要成为老兵也简单,只要经历过几场战斗,在炮弹和子弹的威胁下还没有死掉的话,那么就会变成一名合格的老兵。
至于说那些在前面几场战斗中死去的新兵,那些就被孟恩远等高级将领直接忽略了,死掉了士兵补充就是了。
奉军虽然缺钱维持太多的军队,但是并不代表奉军缺乏兵源,实际上苏系教育部掌控的多个新兵营里还有好几万新兵正在训练呢,前线部队一旦有战损,立马就能补充上去。
只要赵东云愿意,他随时可以再招募数十万的新兵用于补充部队。
当然了,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其他军阀部队,段祺瑞为什么能够在江北战败后短短半年不到就重新拉起来一支超过二十万人的部队,不就是不缺人嘛。
怎么说呢,国内的军队缺枪缺炮,就是不缺用来充当炮灰的士兵!
但是不缺人不代表着可以维持无限量的部队,因为维持部队是要花钱的,人家来当兵可是要领取饷银的,在当代国内军队里头,部队的薪资开销可是大头。
至于说不给钱就征兵,玩义务兵的那一套在现在的中国可行不通,没钱给就算你把牛吹到天上去人家也不会给你卖命,要想玩义务兵制度,还是老老实实等统一后,让国民们有着最基本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后才有可能施行。
第十四师的新兵虽然被看重,但是在他们成长为老兵之前,也只是一个炮灰而已!
哪怕是第十四师师长杨德明看到自己的部队发起进攻后受到了极大的伤亡,也并没有表露出太多的可惜,因为他知道,只有经过血与火的磨砺存活下来的士兵,才是第十四师成为王牌部队的根本。
在第十四师在正面发起进攻的时候,鲍贵卿的第一混成旅也是玩起了奉军的老一套战术,那就是迂回进攻。
鲍贵卿的第一混成旅虽然前身是直军,但是经过这一年多的战争后,已经和其他奉军无异了,其士兵训练和战斗意志属于奉军里的二线水平,和奉军第九师这种王牌部队没法比,但是比第十四师这种新部队还是要略强一些,这也是孟恩远让鲍贵卿的第一混成旅担任迂回任务的原因所在。
当第十四师正面发起进攻,第一混成旅从侧面迂回的时候,对面的第四师补充旅和另外一个旅的皖军省军见机不妙,他们并没有固执的进行顽抗,而是很干脆的再一次玩起了撤退。
虽然金陵的段祺瑞对当涂战局很不满,但是却是没有对第四师补充旅的撤退表达了不满,因为换成了他亲自指挥部队,他也会选择主动撤退。
如今奉军渡江成功已经定局,自己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把奉军赶下江,消灭第四军了,而是要如何把第四军的攻势给挡下来,守住金陵等江南的一系列重要城镇。
而现在皖军正在从各个方向抽调兵力往当涂方向汇集,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时机没有成熟前,把部队一点一点的消耗在和第四军的作战中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皖军的主动撤退行为,更是让第四军的攻势无人能阻!
短短三天时间里,第十四师就是向东北方喜爱那个突进了二十公里,抵达陆郎镇一带,而在第十四师右翼的第一混成旅也是攻占了朱门镇。
此外第四军所辖的第二骑兵旅更是一路向前,横扫了朱门镇东部的大片地区。
上述三部分别形成了三个尖头朝着金陵发起了进攻!
在西面,第九师继续在当涂休整,而根据第九师侦骑的报告,已经在当涂南方发现了皖军第二混成旅的踪迹。
第九师并没有主动出击迎战,只是重兵部署了当涂县城和县城东面的一片丘陵山头,林永权的的打算是利用姑溪河打一个防御战,姑溪河虽然只是一条长江支流,但是也足以形成第二混成旅的重大障碍,乃是奉军可以利用的天然工事,再加上县城东面的一片丘陵山头,只要往上头架设炮兵火力,足以覆盖南面的广大开阔地区,第二混成旅要想朝当涂发起进攻的话,这还没有进入出发阵地就会遭到来自奉军的猛烈炮火打击。
第九师现在之前受创不小,林永权需要时间来重新恢复第九师的战斗力,所以此战不求大胜,只求稳妥!
不过对面的皖军第二混成旅抵达当涂南部后,也没有莽撞的直接发起进攻,在试探性的派出一个营进行了火力试探攻击遭到奉军的猛烈火力打击后,他们非常干脆的放弃了大规模的进攻,然后掉头东进,试图寻找一个奉军兵力薄弱的地方进行渡江。
毕竟当涂一线可以渡江的地方多了去,而区区一个奉军第九师是不可能把长达数十公里的防线都打造的和铁桶一般。
第四军的东西两线的战事,如此都是按照着当初统帅部作战处制定的战略计划进行着,而奉军的其他几个军也没有闲着。
安庆方向的第一军持续对安庆、芜湖发起进攻,苏北方向的第二军也是对金陵发起了猛烈攻势。
第四百零七章英国人的抗议
不过上述两个方向的战斗虽然也激烈,但是对于奉军的整个江南战略来说却都是属于次要方向,他们的进攻起到的主要是牵制皖军的作用,并不太可能取得什么实际性的战果,顶多就是形成一种消耗战而已。
然而这种牵制、持续的消耗对于奉军而言也是极大的压力,正是因为第三师持续不断的对金陵的长江北岸地区发起猛攻,这才迫使段祺瑞没有把第四师全部抽调出来派往当涂方向。
江南战事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身在京师的赵东云也是放下心来,如今江南战略中最关键,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战事对于他来说虽然也重要,但是也不用每天等战报送来,看罢后才放心了。
不过军务暂时放下了,但是赵东云依旧不得空闲,因为挤压了多天的政务都还需要他来处理,比如说,京师预科大学的开学典礼他得参加,又得组织一次酒会,以向北方的资本家们宣传苏系发行的第三期爱国债券,期望这些资本家和地主老财们能够踊跃掏钱购买债券,然后还有外交上的工作,前几日因为奉军在渡江作战中,临时扣押了一艘给皖军运输弹药补给的船只,这本来没什么,关键是这艘船上船员是中国人,军火是段祺瑞的,唯独船长是个英国佬。
扣下了这艘运输军火的船只后,朱尔典已经是连续抗议了好几次,吵着要求赵东云为扣押英国人给予大英帝国一个满意的答复。
前面几天赵东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渡江战役当中,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搭理其他的事情,如今空闲下来了,他自然需要去处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尤其是英国人的抗议。
虽然这只是小事,英国人也不可能因为自己扣押了区区一个个英国船长改变对自己,对苏系共和政府的态度了,毕竟从事实上来说,支持赵东云统一中国已经成为英国在中国的既定政策,不可能轻易改变的。
要不然的话,英国人也犯不着给赵东云提供高达千万英镑之巨的贷款了!
不过这种涉及到外交的事务也不能等闲视之,如果拖得太久就有可能让朱尔典改变对赵东云的印象,让他认为自己对英国保持不友好的态度。
所以这天趁着债券酒会开始前,在下午时分赵东云约见了朱尔典。
朱尔典刚到,这屁股还没有坐下呢,就是开口道:“对于贵军扣押我国船长一事,我代表大英帝国表达强烈的抗议,我希望贵方能够妥善处理该事,即刻释放我国船长!”
虽然这个态度让赵东云看了很不满,但是人家代表的是当代地球上的头号强国,而赵东云也不是什么愣头青稍有不满就是大发雷霆,他只是微微一笑,然后道:“贵使不用担心,贵国船长哈里特今日晚间已经离开了和州,现在应该已经搭上了前往上海的客轮。”
前线部队第四军在扣押了皖军的军火运输船后,发现上头的船长居然是个英国人的时候,孟恩远也是知道一个不小心就是会闹出什么外交纠纷了,所以船是扣了,人也临时押了两天,但是那个英国船长却是没有受到什么怠慢,反而是好吃好喝供着,并询问居仁堂方面该如何处理。
怎么处理?
还能怎么处理,放人呗!
于是乎那个英国船长哈里特在第四军的军营里好吃好喝待了两天后,就是被送上了前往上海的客轮,至于那艘船只、船上的军火以及其他船员,因为船是中国籍的船只,其他船员也都是皖军方面的人,自然是不会放走,船只直接被征用,军火也是被奉军直接拿来用了。
赵东云如此干脆的放人,这让带来一肚子说辞的朱尔典有种说不出话来的感觉,心里头不禁埋怨起赵东云来:你好歹也是一个总统,数十万大军的统帅,能不能有点骨气,好歹也硬撑几天啊,要不然我怎么利用这个机会为大英帝国敲诈更多的利益!
这扣人一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不过朱尔典来居仁堂总不能待几分钟就走,赵东云和朱尔典也都是大忙人,总不能说不了几句话就结束这场会面。
于是乎朱尔典就是开始没话找话了,话题也都是那些中英两国之间的老话题了,一会谈谈西‘藏问题,说什么藏地局势要什么藏人自行解决之类的。然后又是绕了一圈,说起了蒙古,和英国方面坚决不允许中国插足藏地不,他对赵东云去年开始派遣军队前往蒙古镇压叛乱一事表达了极大的支赞同和支持。
称赵东云此举有力的维护了远东的和平和稳定。
对于这些,赵东云都只是一笑而过,藏地问题牵扯有些大,和英国人一时半会是谈不拢的,而更关键的是,现在苏系的控制局距离还十万八千里之遥呢,要想插足还得先把西北,四川,云贵等地盘的南方联邦军队击败了再说。
至于说蒙古问题,这里头牵扯到了俄国人,现在的英国人是绝不会坐视俄国人吞并蒙古,或者是扶持蒙古‘这种事的的,所以他支持赵东云出兵蒙古镇压叛乱也就理所当然了。
朱尔典是个老资格的外交家了,区区半个小时的会面愣是把中英两国的事情都说了一遍,除了蒙古和藏地外,也说了几句什么津浦铁路的事,埋怨苏系掌控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动作太慢,到现在还没有勘测完毕,这让已经把钱都准备好了贷给中国修铁路的英国银行家们很不满,并说津浦铁路的施工进度太慢了,甚至比陇海铁路的修筑还要慢。
去年赵东云拿出来两条铁路用于拉拢英国和美国,其中的英国获得了津浦铁路的贷款权力,而美国人则是获得了陇海铁路的贷款权。
和津浦铁路进度缓慢不同,陇海铁路的进度却是非常快,刚签订贷款合同后,中国哦铁路总公司就是开始了陇海铁路的修筑,并且是海州、徐州、郑州、开封等地同时开建。
之所以这么快动工,一方面是因为奉军的军事需要,军方大力支持这段铁路的施工。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一段的铁路前面已经修了一部分,并且去年开始奉军本来就有计划过修建一条临时的军用铁路,路段都已经勘测好了,如今刚好直接用来修筑陇海铁路。
目前陇海铁路的郑州到海州段已经开始前期工程,进度最快的乃是海州连云港的建设,美国人的贷款一到账,中国方面就是首先开始了连云港的建设。
为什么,因为这个小港口乃是目前奉军的主要海运补给中转站,大量的物资从北方海运到连云港,然后通过河运,陆运等方式运往前线部队,所以先建设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