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雨天)-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庚子事变后几年里,北洋体系里对年轻人的提拔是迅速并且没有太多顾忌的,赵东云自己是一个例子,接任赵东云为武卫右军右翼第二营统带的李泽均也是一个例子,此外刚从日‘本回国的张绍增也是一个例子。
其实也可以这么认为:只要是在这几年留学回国效力的军官,那么他们的升迁速度都快的让人难以想象。
只是这个情况如果不是北洋体制内的人去看,外人是很难看得出来的,就算看到了一两个例子也很难相信这是普遍情况,至少眼前的这个赵晨滨就很难相信自家老爷才二十来岁就已经身居高位,足以和周学熙、冯国璋那些人打交道了。
“我回去就会和天津官银号去一趟,尽量把这事定下来!”赵晨滨按下心中的震惊如此回道。
赵东云点头:“嗯,记下就好,如果不出什么差错的话,这一次扩产所需资金应该不成问题,而等资金到位了后,就要劳烦滨叔多辛苦一二了,到时候购置机器设备要多看着,别让下面的那些人克扣太多了!”
说到这里,赵东云想了想后又道:“你去天津也待有一段时间了,而且纱厂那边的道格尔等人也多有多家洋人有交情,我机枪营这边也有些军械要买,你看看能不能和那些洋行联系联系!”
说罢他不等赵晨滨说什么又是继续道:“这事我是交给了东平在座,估计他也在找保定这边的洋行,不过说起洋行还是天津和上海多一些,如其在保定找还不如直接去天津找,到时候我会让他去找你,你帮着他把这事办下来!”
赵晨滨一听军械二字,当即疑惑道:“不知道要够什么军械,量有多大?”
赵东云道:“有些零碎的步枪、手枪,不过大头还是机枪,加起来估计能有五六万两吧,详细的还得看看洋行那边的报价才知道了!”
一听五六万两银子的军械采购单子,赵晨滨一下子就是睁大了眼睛,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啊,别看历史书上写的动辄几百万几千万两银子啊,但那是都是值得计入史书的大批交易啊,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万两银子的生意已经是非常大了。
要知道他总办的福元纱厂为了这一次的扩产,所寻求的资金也不过四五万两银子而已。
“知道了,我会去那些洋行看看的!”赵晨滨虽然对这种军购单子很好奇,不过也没有多问,因为他知道这事赵东云估计也就起个头,详细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去操心。
“此外,军购单子里有些东西是不用向洋行进口的,比方说被服、军服、军鞋这些零碎的东西,你到时候和东平看着办,或是收个厂子自己做又或是直接向外定一批都可!”赵东云说到这里后,想起了机枪架然后又是想起了自己办兵工厂的野望。
自己现在没本钱购进大量设备办兵工厂,但是弄个小作坊应该不用几个钱吧,先让那些人研究研究手榴弹和迫击炮之类的,到时候有钱的再正式搞起来。
所以又是道:“另外,你再办个小机器厂,收购也行自己办一个一行,不用花太多钱,先把架子搭起来!”
“有军械有关的事情,我到时候会让东平和你详谈!”赵东云也是想说的详细一些,但实际上他也说不了太详细,因为很多事情他都是吩咐下面人去办的,他那里会知道这些事情的详细经过啊。
听到赵东云说的这一连串东西,赵晨滨一一记下,他也没有问太多,只是听到赵东平的名字后,心中有些感叹!
他就纳闷了,怎么赵家掌权的人越来越年轻啊,自家老爷赵东云就不提了,二十四岁的正三品放眼中国也没几个,而赵东平却是二十岁都不得到呢,怎么也年纪轻轻轻就担负着军购大事来了,难道老爷不怕他办砸了吗
送了赵晨滨出去后,赵东云并没有等太久就是把赵东平给叫了过来,向他交代军械方面的事情。
赵东平穿着一身军服走了进来,穿着军服的赵东平看起来比以往稳重了些,而且他长的本来就略微高大一些,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老成一些。
坐下后,赵东平首先开口道:“昨天头一批银子已经拔下来了,不过只实发银三万七千两!”
听到这个三万七千两,赵东云皱眉:“不是说第一批四万两吗?难道谁还敢克扣?”
赵东平苦笑道:“是按照老规矩漂没了一成的,他们但是没胆子多加克扣,而且周总办也特地关照过了,他们又额外补了一千两,要不然只能给三万六千两!”
听到这个解释,赵东云恨不得骂娘,靠,克扣钱竟然克扣到我老子的头上!但是生气归生气,但是他也知道北洋体系虽然办事效率还可以,但是到底是属于清廷官场,一些传统陋习依旧存在,比方说这一次新建机枪营的十万五千两经费,是不可能全都给赵东云拿到手的,总的留一部分经手人甚至其他乱七八糟的官员一部分。
这一部分并不是说他们故意克扣,而是历年惯例如此,一大票官员吏员都指望着这些陋规养家糊口呢!
这种事情就算袁世凯亲自上阵也是没办法解决的,所以赵东云尽管心中不爽,但是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话又回来,赵东云是没有资格去指责那些人的,因为就连他自己都从中克扣钱财收好处,远的不去说,单单是军械购买上,按照预期的回扣以及那些零碎军械的利润,足以让他到手上万两银子。
第三十八章造枪炮
“这些贪赃枉法的蛀虫,迟早有一天把他们都给收拾了!”赵东云只是狠狠的骂了一句后,就把话题转向其他方向,因为骂别人实际上也就是等于骂他自己啊!
“接下来招收新兵所需的被服衣鞋等等都要一一准备妥当,现在福元纱厂的滨叔也来了保定,等会你去找他,那那些琐碎的东西都购置起来,此外你也和他合计合计,看看天津或者上海那边有没有可靠的洋行,这购买军械总得比三家的!”
赵东平自然是开口说是。
赵东云看着已经稳重许多的赵东平也是略有感叹,这赵东平也算是被磨练出来了。
去年他刚来投奔自己的时候,只是毛头小伙子而已,见了自己还有些畏畏缩缩的,但是自从跟在自己身边当了个书办,后来又到了机枪营那边管后勤辎重等事务,加上上半年和自己到广宗那边吃了好几个月的苦,如今也算是历练出来了。
如果不是看他稳重了许多,赵东云也不会直接抬举他为新建机枪营的军械科总办,他是自己的堂弟不假,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能力还勉强可行。
此人本来就有些机灵,也有年轻人的冲劲,现在又变的稳重了许多,也就让赵东云更加信任他了。
本来赵东云是打算把他送进今年才开办的将牟学堂的,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去学堂待一两年还不如在自己手下干一两年实在呢。
反正赵东云也没打算让赵东平带领部队打仗,而购买军械拿回扣这种事情是不需要去上军校的。
“另外你也和滨叔一起去打听打听,看看如果要造枪炮的话,那些设备要多少钱才能够置办得起来!”赵东云说完了那些琐事,就是把心中所想的兵工厂一事略微向赵东平透了口风。
赵东平一听也是略微惊讶,心中第一个想法就是,难道督宪大人又要重用自家三哥,要让他办厂造枪炮?
但是转念一想感觉不对,他赵东平如今也算是在北洋体系里混了大半年,多少知道一些北洋体制的运转规则,在北洋这架马车里,有管理地方政务的人,有办理洋务赚钱的人,有编练新军的人,而这些人各司其事没事可不会搅合到一块。
赵东云在北洋体系里,就是正儿八经的军人,和地方官员或者洋务官员没啥联系,而北洋体系内要造枪造炮的话,十有就是周学熙的事,绝对是和赵东云没啥关系的。
但是赵东云为什么要让自己去问造枪炮所需的设备这些事情呢?赵东平一时间理解不了,当即就是小声问道:“莫非是督宪大人让三哥您造枪炮?”
赵东云没管一脸好奇的赵东平,不以为意道:“没有的事,只是想着如今我北洋大小军械竟然一一向洋人进口,所以就是看看这造枪炮是不是真的和其他人说的那么难!”
赵东云见他还想问,当即就是打断了他:“你也不用多想,直接去打听就是了,把那些机器设备的行情都给我摸清楚了!”
赵东云自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去和赵东平解释自己为什么想要建一个兵工厂,更加没必要对赵东云解释拥有一个兵工厂对于北洋对于他自己来说有多么重要。
但是赵东平到底是年纪不大,心里头憋着诸多想法的他出了赵东云的小洋楼后,出门坐着东洋车就去找赵晨滨下榻的饭店去了
不多时,他就是顺理见到了赵晨滨,虽然两个人年纪相差三十多岁,但是见面后却是如同忘年交一样,虽然称呼上还是东平和滨叔,但是两人却是对面而坐显然是没分什么辈分尊卑。
喝过一口茶后,赵东平放下手中的茶杯道:“这一次的事情,恐怕还要多多麻烦滨叔了,你知道的,让我去和保定的那些个军火商打交道还行,但是让我去和天津的洋行直接打交道就是强人所难啊!”
赵晨滨见了这个比自己矮了一辈的年轻人,一边惊叹于他说话老道谦虚也一边道:“这事是老爷亲自交代下来的,东平你倒是不用太过担心,到时候我会叫上福元纱厂的道格尔经理一起亲自办这事,不会让你的差事耽误了的!”
话说赵晨滨喊赵东云为老爷,而赵东平是赵东云的堂兄,如果是寻常下人恐怕得叫他一声堂少爷,但是赵晨滨却不是赵家的下人,他本来就是赵家的偏房族人,只是血脉已经远了好几代,虽然是给赵家二房当掌柜,当纱厂的总办,但他可不是和徐管家一样是下人。
至于说称呼赵东云为老爷,那也不是因为家奴和家主之间的关系,而是因为赵东云是官,而且还是正三品的大官,赵晨滨这才会叫他一声老爷,这一声老爷算是平民对官员的尊称。
而面对赵东平的话,他就不用如此了,直接仗着辈分喊起了赵东平的名字。
赵东平略微点头:“如此就得多麻烦滨叔了!”
说到这里,赵东平略微停顿了会后道:“刚才三哥和我说,让我去问问造枪炮所需设备的行情,你说这是?”
赵晨滨也是略微一愣:“造枪炮?可是上头给了老爷办枪炮的差事?”
赵东平摇头:“从没听说呢,而且我一直也没听说我北洋要开办工厂造枪炮!”
赵晨滨也是露出疑惑:“这就是怪事了!”
说着的时候,赵晨滨突然想起赵东云上午对他说过,让他收购或者自办一个机器厂的事情,他隐约感觉这里头有联系,当即道:“老爷这边让我办一个机器厂呢,你说和这是不是有关?”
赵东平一听,下意识的猜测:“难道说上头没有给三哥办枪炮厂的差事,而是三哥自己想办?”
“有这个可能!”赵晨滨觉得这样的可能性还不小,因为他是从商人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如今朝廷到处购买枪炮,这些军火生意看见就让人眼红了,如果有足够的本钱为什么就不能造枪炮卖给朝廷啊?
一旦能够办成的话,恐怕获利就不是小小纱厂所能够比较的了。
但是赵东平却是直接道:“这绝对不可能!”
和赵晨滨从纯粹的商业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同,赵东平是从政治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枪炮乃是军国利器,近几十年来虽然国朝兴办了众多机器厂,制造厂,枪炮厂用来造武器,但是毫无例外这些都是官办企业,从来就没有听过有私人办兵工厂造武器卖给朝廷的。
这要是搞不好说不准一顶图谋不轨的帽子就给扣了下来!
赵晨滨和赵东平在那里猜测着赵东云的想法,但实际上这个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因为这个时候他们都忘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赵东云不是平民百姓,他是一个官员,而且还是北洋新军了分量不算小的新锐军官,这段时间来可谓是风头不小,深受袁世凯的重要。
而这种的人如果说要办兵工厂,就不能单纯的看成是私人办兵工厂,而是有些类似于官督商办。
退一万步说,袁世凯才不管你这个兵工厂是什么性质的呢,只要建在直隶,只要建在他袁世凯管辖的土地之下,那么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把这个兵工厂当成是北洋自家的。
现在的袁世凯不是不想办兵工厂,而是他真的没钱去办,而兵工厂这东西又不是说让民资办就能够办得了的,普通商人根本就不敢去碰,因为普通商人投下钱后,很容易就会被官府侵吞。
就算不侵吞,但是还有各种官方督办呢,朝廷总不会让商家建了兵工厂到处乱买武器不是,而这个官督不用几年就得把这个工厂搞破产了。
就算不算侵吞,不算官督,但是还存在一个武器销售渠道呢,这兵工厂建起来后,武器能卖给谁就不是你自己能够决定的了,再说了,以国人喜好进口货的尿性,弄出来说不准还卖不出去呢,到时候一样亏死。
所以从多个方面来说,清末时代民间资本投资轻工业没问题,投资钢铁煤炭甚至铁路也可以,但是惟独军工业是他们没办法插足的。
只是以上问题对于赵东云来说,问题不算大,因为他自己就是官,某种程度上他就是代表北洋体系。
他所要做的一个是筹集资金,第二个就是说服袁世凯,只要满足了这两条,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赵东云的这些想法没对外人说,外人自然不知道,这个时候赵东平和赵晨滨一个是想着自家三哥可能是被袁世凯委托重任要办兵工厂,一个是想着自家老爷想要做军火生意发大财!
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想,他们都是按照赵东云的吩咐开始运作这些事情,甚至进行的比赵东云吩咐的还要多的多。
按照赵东云的设想,办兵工厂这种事情只能算是远期的野望,前期自己能够弄个手工作坊满足下自己研究迫击炮、手榴弹之类的就行了。
但是他没有想到赵东平和赵晨滨两个人竟然是真按照建立大规模兵工厂的前提去奔走,并且是大张旗鼓的找到了天津的诸多洋行询问机器设备的相关事宜。
他更加没想到,这两个人的办事能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强,不用几天功夫这事就有了眉头,然后赵晨滨来电报说他找到了一套二手的造枪弹设备,问赵东云要不要买下来。
……………………………
ps:今天的加更送上,别的不多说,就六个字:求月票,求打赏……
第三十九章买还是不买?
赵东云向来是很少去分析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非要给自己一个定位,那么赵东云会把自己定位为理智的普通人。
而身为一个普通人,赵东云有着数不清的私欲,比如说看见方若莲他就想让她在自己身边,比如说想要掌控更多的权势,权力、名望、金钱、女色这些东西对于赵东云来说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而具体表现下来就是想要爬到更高的位置,甚至想过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有了足够根基时,直接起兵造反。
不管这算不算是幻想,但是这些想法却的确在赵东云脑海里出现过,甚至为之详细考虑可能性。
然而身为一个自诩拥有理智的普通人,那么他行事之前就会考虑诸多事情,并不会说脑袋一发热就决定某种重大事件了,所以尽管他幻想过问鼎北洋或者造反的事情,但是理智告诉他,现在还远远不是想这种事的时候。
现在对他而言只有往上爬才是最重要的,并在往上爬的过程中推动北洋的扩张。
他赵东云是个根正苗红的北洋嫡系军官,他的个人利益实际上是和北洋利益绑定在一起的,北洋荣他则荣,北洋陨他亦陨。
所以他才会费尽苦心说服袁世凯等人编练一支机枪部队,因为编练机枪部队不仅仅可以让他获得晋升之机,更可以让北洋军的战斗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同时这也是当初他向袁世凯提议建立兵工厂的根本原因,因为拥有一座兵工厂而言对于北洋体系的作用是巨大,因为这代表着北洋拥有武器自造能力,以后要扩军发展就不用担心买不到武器。
同时更重要的是一旦北洋和其他势力爆发战争,那么北洋就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供应,而不用担心武器弹药供应被切断。
当然这个过程中,赵东云不可避免的拥有他自己的私欲,因为他知道满清是活不了几年的了,所以他也是有意识的在为未来做准备,而这种准备则是表现为试图在北洋体系里掌控更多话语权,以求在将来的大变革中拥有一席之地。
如果说他手中能够掌控一座兵工厂,那么就能够帮他在北洋体系里获取更多的话语权。
至于说为家族谋取生财之道,那只能算是附加值,属于有比没有好,但是没有也无关紧要的事。
然而兵工厂这个事在赵东云的预期中,属于远期计划,就算要展开估计也得是两三年以后才会开始,至于现在嘛,他就是想着投点小钱下去,先研究研究迫击炮和手榴弹这些东西,不求建立一座大规模的兵工厂,只是希望弄一个手工作坊进行前期研究而已。
基于这种计划,他才会吩咐赵晨滨去建立一个小型的机器厂,这是为了进行前期研究的,同时也算是培养管理、技术人员的前期投资。
而叫他们去问问造枪炮的设备是什么行情,主要还是他想要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要建立一座兵工厂要多少钱,另外看看当今环境下能够搞到什么技术,当知道了这些前提后,他才能制定后续的计划,比如筹集资金,比如说服袁世凯。
以上这两点,都只能算是赵东云的前瞻计划,所以他本身都没有太过重视,只是随口吩咐了几句而已,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当赵晨滨和赵东平这两个人搅合到了一块后,一个人是猜测赵东云获得袁世凯信任,要创办一个官方的兵工厂,而另外一个人则是认为赵东云眼红军火生意,想要从中插一手。
然而不管他们怎么认为,但是他们的办事能力是远远超乎了赵东云的预料之外的,或者说赵东云是远远低估了那些洋行想要赚钱的决心。
赵晨滨回到了天津后竟然大张旗鼓的去办这事,赵晨滨虽然只是个普通商人,对那些洋行算不上熟知,但是福元纱厂里洋人可是不少。
他一回到天津,就是找到了福元纱厂经理道格尔,而且事情是夹杂在一起说的,除了让道格尔帮忙介绍洋行采购机枪、步枪以及造枪炮的设备。
道格尔?布朗虽然是个英国人,但是和德资礼和洋行天津分行的几个高层甚为相熟,去年福元纱厂为了扩产购置设备,也是他介绍到礼和洋行的,并且顺利达成交易购买了一批数万两银子的机器设备,当然了道格尔从中也拿了不少回扣。
这一次赵晨滨找到他,说要让他介绍洋行购买一批军械和造枪炮设备的时候,他的眼睛都发亮了,这批军械和机器设备的订单少说也得十万往上吧,他能够拿到多少介绍费呢?
而考虑到他和礼和洋行的熟络关系,他这一次自然也是把礼和洋行介绍了过来。
礼和洋行是当代中国境内最为庞大的德资洋行,乃是克虏伯火炮厂、西门子等德国企业的在华代理商,常年做的就是机器设备和军火生意。
按照道理来说寻常几万两,顶天了十来万的订单是不会引起太大惊动的,但是奈何这两年来礼和洋行天津分行的业绩不咋地,尤其是军火业绩。
礼和洋行天津分行,其他的业务自然不用去多说,只说有关的军火部分,而这军火部分的销售业绩可谓是惨淡无比。
在北中国的主要军队其实就是北洋军,而这两年北洋军队的大批军购前期主要是为武卫右军采购后续补充的武器弹药,主要曼利夏步枪之类的,然而这个单子向来被英资的费开士洋行所把控,其他洋行根本就插不上手。
而今年编练常备军后,袁世凯以及其他北洋高层对日‘本军火大有好感,因为日‘本近年来工业进步较为快速,所造军械水平虽然不如欧洲老列强,但是好歹能用不是,又由于日‘本为求军火出口,所以让价幅度比较大,同时也因为日‘本的工人薪资较低、距离中国也近,所以多方面结合起来后,就使得同时期的日‘本军械价格比欧洲产品低了许多。
具体例子,比如袁世凯从英资洋行购买的七生五过山炮,细算下来单价七八千两银子,然而从日‘本购买同口径的七生五过山炮,单价只在四五千两银子左右,差距在三四千两以上。步枪上也差距比较大,比如欧洲新式的毛瑟1898步枪,买到手的基本单价都在五六十两以上,然而日‘本的三十年式步枪的话,包括步枪、刺刀等一整套下来只要二十七两银子。
当然了,如果袁世凯不嫌弃的话,德国人的二手88式更便宜,一支二十两不到就能够买到手。
当然了,以上价格之所以差距大,也和它们之间的性能差距比较大有关,但是这些许的性能差距影响有限,不会对军队的战斗力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北洋来说问题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自然就更看重军械价格了!
基于日‘本军械够便宜,而且步枪口径较小适合国人体型使用,所以常备军的编练初期袁世凯是倾向于采购日‘本军械的。
袁世凯要采购日‘本军械,自然就没其他国家的洋行什么事了。
然而这边日‘本人的这批订单还没有做完呢,东北局势就开始紧张了,日‘本国内也开始储备武器弹药预防不测,所以就没敢继续接受袁世凯的订单了。
然而现在的北洋扩军行动还在继续啊,那么后续部队的武器该怎么解决呢?让袁世凯烦恼的同时,也让各火商们跃跃一试,都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找上门来说要采购一大批机枪以及造枪炮的设备,礼和洋行的几个负责人一下子就如同闻到腥味的猫一样,迫不及待的就是跳了出来。
身为在华的最大德资洋行,礼和洋行可是代理了众多德资企业的在华销售。要机枪?没问题,只要给钱立马就给你运来,保证是德意志武器公司生产的最新式mg01式机枪,质量可靠,性能上佳。
要步枪?没问题,就算是德国陆军都没能完成全部换装的新式的毛瑟1898都有,多了不敢说,但是几万支还是可以拿出来的,如果嫌贵的话,还有物廉价美的二手1888式可以选择,并且你想要多少就能卖给你多少,别说几万支了,几十万支都能卖给你!
还要造枪炮的设备?虽然这严格来说不算军火生意,但是管他呢,礼和洋行除了威廉皇帝不敢拿出来卖外,其他没什么是它不敢卖的,所以要造枪炮的设备也是小事,拿钱过来立马就从德国装船起运,要多少有多少,德国别的不多,但是机器设备多的很。
说来说去就一句话,不管武器还是设备礼和洋行都有,保质保量,只要你能够拿得出真金白银来,立即免运费送货上门,支持货到付款,七天随时退换,附送一年保修!
赵晨滨可是被礼和洋行的热情给吓住了,他可不知道礼和洋行的人想北洋军的军火订单都想疯了。
再说了,他也没办法决定机枪、步枪等订单的采购,他其实也就是个介绍人而已,细节还是需要赵东平去谈的,然后由赵东云亲自做决定的。
武器装备这些事情他没什么决定权,只能是转告赵东平,但是那时候他又是想起了那些造枪炮的设备啊,于是乎就多问了几句。
要造枪炮的设备还不简单,对于礼和洋行来说很轻松就在德国采购到然后运到中国来,关键是你有没有钱?
第四十章兵工厂事一
赵晨滨之前猜测的是赵东云打算自己私人造兵工厂,而赵家有几份家底赵晨滨还是知道一些的,知道自家买不起全新的设备,那可是动辄上百万的东西,把赵家的院子挖光了都挖不出那么多银子来。
所以就问了问有没有便宜的,甚至说都不用新货,二手的都行,也不用太现今,性能一般般的就行,只要能造枪炮,而且造出来的枪炮能够卖得出去就行了,其实说白就是不求性能有多好,但求价格是最贱的!
对于礼和洋行来说,新货也是卖,二手货也是卖,反正他就是一个二道贩子能赚钱的话他可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你要是好东西不好非要破烂货,我把仓库翻遍也会找出点破烂来卖给你。
而这个时候,赵东平也是和他们谈起了机枪军械设备的事情,这一老一小虽然各有想法不同,但是赵晨滨和赵东平两个人还是很有默契的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试图联合起来压价。
说实话,如果仅仅是几万两银子的生意,礼和洋行是不会那么关注的。但是赵东云的这个军械采购单对于礼和洋行来的意义不在那几万两银子的销售额,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打开北洋军武器市场缺口的一个重要机会,可以说意义非常重大。
军购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头那么后续就方便了,只要北洋军装备了第一批德械,那么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所以这一批的步枪和机枪订单对于礼和洋行来说,是进军北洋军械市场的一个重要机会。
所以他们才会那么重视仅仅几万两银子的军购订单。
至于说造枪炮的设备也同样如此,如果北中国要办兵工厂,甭管是赵东云自己私人搞还是北洋官方搞,只要他们想要办兵工厂,而且还是想要办一间成功的兵工厂,那么后续就必须要陆续采购几百万的机器设备订单,而这些未来的订单才是礼和洋行所期待的大批利润所在。
比如湖北枪炮厂开始的时候投入其实也不多,就几十万两而已,但是不用几年功夫,那钱是一批接着一批投进去,前后累积投进去好几百万两银子后,才初步具备了量产1888式步枪和五生七过山炮的能力。
所以就算赵东云一开始没钱,只购买了便宜的二手货,但只要他把兵工厂建立起来,那么就代表着未来他有可能进行兵工厂的扩张,也就代表着礼和洋行有可能收到后续数百万两银子的设备订单。
所以这一次的订单对于礼和洋行的意义不在于现在,而在于未来。
而在这种情况下,礼和洋行那边行动是相当的迅速,不用几天功夫就把部分机枪、步枪、手枪的报价单开了出来,于此同时他们还联系了德国国内,找到了一套早年生产88式步枪的的折旧设备并标上了价格。
如此才有了赵东云接到赵晨滨的电报说他找到了一套二手的造枪炮设备!
这让赵东云很无语,他明明只是让他们去打听市场行情而已,什么时候让他们去直接落实到购买上面啊,不过他既然说是二手的便宜货,他倒是想要知道到底有多便宜,所以回电让他写信把详细情况说一说。
这年头,长途联系虽然有了电报,不过商业电报由于收费昂贵,只能用于有限的信息交流,电报里赵晨滨只能说自己找到了一天便宜的造枪炮设备,但是具体情况却是没办法说清楚的,所以只能通过传统的信件来描述。
然而当赵东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