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抗战(龙岗)-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是怎么知道的?
谁都知道,乌克兰大饥荒其实是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一场灾难,造成饥荒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在苏联的高层之中,都或多或少的有那么一种猜测,即:这次饥荒有可能是人为故意制造的、针对乌克兰民族的种族灭绝行动。
崔可夫知道,乌克兰大饥荒的主要责任者之一、当时的乌克兰第一书记斯塔尼斯拉夫维肯季耶维奇科西奥尔在1930年夏季当地一次干部会议上下达过一个指示,说乌克兰农民不愿意同苏联政权合作,试图扼杀苏联政权,但苏共政权的敌人打错了算盘,干部的任务就是要到乌克兰农村中收缴藏匿的粮食,让农民们也尝尝饥饿的滋味。……这比当初苏联刚建立时所采用的“余粮收集制”还要可怕。要知道,“余粮收集制”的出台是因为当时刚刚诞生的苏联面对大量的内敌和外敌,前线缺粮。为了打败敌人,列宁等人才使用了这么一手。而依靠余粮收集制,苏维埃政权有了足够的粮食,很快镇压了敌人。可同样的,由于实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部分地区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激起了许多地区的农民的反抗……所以。到了1921年,列宁等人又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余粮收集制最终被粮食税所取代。
可是乌克兰大饥荒发生的时候,乌克兰却又重新拿起了“余粮收集制”……崔可夫知道,在1932年到1933年,大饥荒达到高峰的时候,乌克兰农村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以及在冬季把已经埋葬的猫、狗、家畜和人的尸体重新挖出来再食用的事件。当然,这些事情是不被苏联zhèngfǔ承认的。他们对外的口径就跟曾经因为报道苏联五年计划的辉煌成果而获得“普利策”奖的《纽约时报》记者沃特杜兰蒂所报道的一样:乌兰克根未发生饥荒,也不可能发生。
因为乌克兰是欧洲最著名的粮仓。
可这事儿瞒不过崔可夫这一级别的人。
因为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大量苏共党员被派往农村,动员农户加入集体农庄。结果,这些人在乌克兰遇到了消极的和积极的抵抗。最终导致了苏联对乌克兰“富农”阶层的集体逮捕和流放。大量擅长耕作、富于农业经验的乌克兰农户被划为“富农”,全家流放至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导致乌克兰土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率下降。而免于被流放的农户,因为担心被划成富农,不愿耕作,其直接结果就是1932年乌克兰粮食产量暴跌。当年预期在全苏联可以收获9070万吨粮食,但是实际上只收获了5500万到6000万吨。苏联zhèngfǔ征得的粮食数量也从预期的2650万吨下跌至1850万吨。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1932年8月7rì,苏联最高苏维埃颁布了一项新法令,规定“盗窃集体农庄财物”可以判处死刑。这一法令从根上禁止农民将任何农产品据为己有。至1933年1月,有79万名农民根据该项罪名被逮捕。其中4880人被判处死刑。
而在禁止农民占有收获的粮食后,1932年12月6rì,苏共政治局又颁布了另外一项命令,将全乌克兰的所有生产资料。包括农具、牲畜、种子等物,全部收归公有。禁止将任何粮食和制成品运入乌克兰农村,并在全乌克兰禁止商品和农产品的异地买卖。此外还向乌克兰农村派出了搜粮队,没收农民的余粮、口粮和种子粮。
此外,从1933年起,苏联官方又采用了新的粮食统计手段,不用实际收到谷仓里的数字,而用“生物学产量”,极端夸大农田的产量,这样做的目的,是以这种“生物学产量”来作为定量,强迫集体农庄多交粮食。可这除了让30、40年代的苏联农业产量在数据上超出了任何外国专家的想象之外,对实际的农业生产没有任何好处。
而因为对乌克兰的几项惩罚xìng措施的实施,几个月后,到1933年chūn天,在全乌克兰范围内开始出现极其严重的饥荒现象。虽然苏共和乌克兰政治局发出了一些补救xìng的命令,包括向饥荒地区运去32万吨粮食,可从乌克兰向外运出粮食的行动却同样也没有停止。当年chūn天,在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出现的干旱加重了饥荒的程度。可苏联zhèngfǔ却禁止灾民向外流动,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被中断,到这些地区的旅行被禁止。任何未经许可便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作为“阶级敌人”被逮捕。
……
“可这些事情都应该是被严密封锁的。即便是在苏联内部,像我这样的人,也不太清楚具体的情景,外界更不可能知道。中国人是怎么知道的?”想着自己知道的,或者是道听途说,又或是通过其他途径,也或者是通过自己总结得出的一些信息,崔可夫看向秦卫的眼神开始带上了杀机——这个中国人太危险,应该消灭!
可秦卫却对此仿佛没有感觉,他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了一份报纸铺开到了面前的桌子上,然后开始念念有词: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立即实行经济上的‘军事’,对粮食则实行垄断制、征收制。其实这种‘军事’,实际上与‘军事’并无必然联系。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前就宣称:‘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所以,‘军事’,在列宁看来,是一种基国策,并不仅仅是战时的权宜之计……”
“……为了对粮食实行完全彻底的垄断,国家派出大批征粮队到农村,农民赖以为生的口粮都往往被夺走。这种‘军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矛盾,苏联各地农村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喀琅施塔得的水兵更起而暴动。这使列宁感到苏维埃政权面临‘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为稳定局势,为度过危机,于是有所谓‘新经济政策’出台。‘新经济政策’决定以粮食税取代粮食征收制,允许农产品zìyóu买卖。在工业方面,也一定程度地松绑……‘新经济政策’使危机暂时缓和。然而,‘新经济政策’才是在严重危机逼迫下的不得已之举。列宁不喜欢它,其继任者斯大林更痛恨它。当危机似乎度过,当局势已经稳定,当对付反抗的措施已布置得更周密,当专政的锁链已锻造得更坚固,当人们心中的恐怖已普遍消泯了反抗的冲动,‘新经济政策’就该废除了。而自实行‘新经济政策’始,斯大林们就想着早rì废除它。到了1929年,斯大林终于公开宣布:‘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吧!’于是,重新实行的,还不是此前作为‘列宁模式’的‘军事’,而是比‘列宁模式’更严酷、更无视人民生存权利的‘斯大林模式’。”
“……先是乌克兰地区的农民,几乎都成了富农,成了‘阶级敌人’。继而宣布没收该地区的所有粮食和生产资料。每一粒粮食,包括种子,都收归公有。所有家具,所有牲畜,都被夺走。无数支搜粮队在乌克兰地区横冲直撞。他们闯进每一户人家,墙角、床底、屋顶,所有可能藏匿几粒粮食的地方都搜遍;土豆、甜菜、卷心菜,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抢走。于是,饥饿很快来临。饿得要死的乌克兰人试图逃往外地,但决无可能。乌克兰所有通向外面的道路都被封锁。一些饿得发疯的孩子不顾一切地想冲出去,于是,克格勃像打野兔般将他们打死……”
“……搜粮队走了。搜尸队来。或许,是搜粮队直接变成了搜尸队。他们之所以是‘搜尸’而不是‘收尸’,是因为每处置一具尸体,可得到200克面包。而这在当时的苏联是很大的诱惑。于是他们便十分积极地‘搜寻’尸体。他们把那些皮包骨的尸体,像垃圾般地扔进巨大的坑中,再草草覆以泥土。当他们搜尸时,那些还有一口气的人,那些饿得鼓胀的肚皮还在起伏着的人,也往往就被同样扔进了坑中。毕竟,搜尸队也想早一天得到200克面包。有时候。那还活着并且还有最后一丝气力的人哀求搜尸队:‘我还没有死!我想活!’搜尸队的回答是:‘今天就死吧,省得我们明天再来!’……我曾见过一位幸存者,她哽咽着描述她目睹过的情景:当搜尸队离开万人坑时,那上面覆盖的泥土还在蠕动……”
“乌克兰,欧洲最著名的粮仓,却被斯大林极其所率领的苏维埃zhèngfǔ有意识的饿死了700多万人,而在这期间,全苏联,因为饥饿、疾病、逃荒等多种原因死去的人,总数几乎达到了3000万……”
……
“够了——”
崔可夫大吼着打断了秦卫的朗读……可到秦卫那无辜的表情之后,他又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输了,秦卫已经把“刀”架到了他的脖子上……
“杀了留西柯夫,我们给你们援助!”
第233章不正义的苏联
并不是崔可夫的意志不够坚定,也不是他本来就对斯大林或者苏联政府的行为政策有什么不满,他只是单纯地感受到了来自秦卫的压力……苏联刚刚因为无故进攻芬兰而被开除出了国联,在国际上,苏联已经是众叛亲离。当然,斯大林,还有苏联政府的那些人对此都不怎么在乎。他们本来就是孤立的。可是如果再加上秦卫的这篇所谓来自留西柯夫的揭发报道,苏联必然会在国际上陷入更加可怕的被动境地。
因为这篇报道有可能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普通老百姓对苏联的仇视。
这不是开玩笑。
苏联很擅长输出革命,苏联的成立就是十几个邻国共同闹革命的结果;而苏联也一直没有放弃向全世界输出他们的意志……各国的底层老百姓,充满正义感的知识份子,理想主义者们,或者是别有用心的野心家,都非常乐意充当苏联的马前卒。谁不想翻身当主人?但这有一个前提:他们都认为苏联是正义的。
可这篇报道却是在根本上否认了苏联!
从列宁开始,苏联就是邪恶的。斯大林更加邪恶!
以前,世界各国反对苏联,是因为苏联采用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跟资本家当家作主的那些列强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那些家伙反对他们。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层、掌权者们反对他们。可那只属于国家和政府的行为,跟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老百姓也没有太大的切身感受。相反,苏联通过秘密活动,或者暗地里的宣传,反而还可以得到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底层的支持。可是。秦卫的这篇报道一旦流传出去,会让无数的普通人在苏联的身上打上邪恶的标签。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反对苏联的国家和政府肯定会借题发挥,找到对付苏联的更加有利的理由和论据。
可他们苏联呢?
反驳?
怎么反驳?
余粮收集制是真实存在的,乌克兰大饥荒是真实存在的……而为了粉饰苏联的优越性,粉饰领导者的伟大功绩,他们把这些都淡化,甚至干脆都掩盖住了。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通过各种渠道在欧洲等国大肆宣扬苏联的建设成绩,以显示他们的优越性。可现在问题来了。没揭发出来。人们就不会去想,而一旦揭发出来,这就是大罪恶。他们可以说那是为了社会的稳定,但普通人会理解吗?人们恐怕更愿意相信那是他们那些苏联高层有意为之……
活生生饿死三千万人啊。
如果他们之前向外宣传说是遇到了天灾,至少也还能有个说法。可现在他们说什么都晚了。只能全面否定秦卫拿出来的这篇报道。可否认有什么用?秦卫有证人:留西柯夫!还有那个柳什科夫。曾经在黑海地区担任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长的一个家伙。而除掉这些,在乌克兰等地发生过的事情。也根本经不住精细而有意的调查。再加上欧美各国政府的推波助澜。崔可夫甚至可以想象,全世界将刮起一阵反对苏联的巨大风暴……而苏联呢?在欧洲,他们刚刚攻入芬兰,建立了傀儡政府,但芬兰人依旧在反抗,拖住了他们大量的兵力;在亚洲。日本人攻入了远东,并将战线推到了中西伯利亚……
苏联在军事上已经陷入了极大的因局,在政治上也因此失分不少,如果现在再在道德民意上失去至高点……崔可夫都不敢想象那会是什么景象。
……
“我可杀不了留西柯夫。”
秦卫知道自己成功了。他吓住了崔可夫这个未来的苏军元帅!挺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不能玩儿得太过……惹毛了斯大林那个凶神,克格勃说不定就会派人来找他,把他也“清洗”掉。这可不是开玩笑。虽说他是中国人,可克格勃的力量也不是说着玩儿的。美国人研制原子弹的资料都能让他们给弄了去,杀一个中国将军实在不是什么难事儿。不过还好,现在虽然就已经有点儿过了,好在还有转圜的余地:
“不过我虽然杀不了那个家伙,你们却有机会!”
“什么机会?”
崔可夫直勾勾地看着秦卫,琢磨着当场掐死这家伙的后果……很可惜,他还无法舍生忘死地为苏联做贡献。而且他也不敢肯定秦卫背后还有没有其他人,万一这家伙是蒋介石等人指使的呢?那个可恶的上海滩青皮出身的光头实在是太贪婪了。幸好是在中国,如果是在苏联,他都要怀疑那家伙会不会是另一个斯大林……嗯,那个光头没有斯大林的残酷,一旦介入政治斗争,很有可能难以在苏联生存下去。
“日本人的计划是潜入你们的那个温泉,趁着斯大林洗温泉的时候杀掉他。可想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就要穿越苏联边境……你们完全可以在边境埋伏。”秦卫笑道。
“你的意思是说,留西柯夫会亲自参予刺杀斯大林?”崔可夫瞪圆了眼睛。还真是彻底的背叛啊。居然敢亲身刺杀斯大林?在苏联,有几个人有这样的胆子?想一想都会浑身发冷的。
“应该是吧。情报不是很完整,但那个柳什科夫曾经亲自督造了斯大林的行宫,对当时的情形极为熟悉,肯定会随行的,说不定还是刺杀的主力哦。”秦卫笑道。
“我需要具体的时间。”崔可夫沉声道。
“我需要苏联的援助。”秦卫递过去一个笑脸。
“……我们不可能提供太多。你知道,东方和西方的两场大战,再加上我们还要防备德国,需要太多的军备。”崔可夫也放开了。眼前这家伙对苏联面对的情势极其清楚,既然如此,他也没有必要只顾显示苏联的强大。吓不住的。反倒是他自己到现在心里都毛毛的……乌克兰那边儿要出大事儿了。他可以肯定,自己把消息传回莫斯科之后,乌克兰等地肯定又会掀起一场类似于大清洗的政治运动,甚至连内务人民委员部也会遭到殃及。因为当初对乌克兰进行封锁的主要执行者就是这个部门。如今消息泄露,斯大林怎么可能不去找这些人的麻烦?可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大头目是谁?贝利亚!斯大林的最锋利的爪牙,杀人如麻,简直就是地狱来的魔鬼。那家伙遇到这样的情形,会不会忌恨自己这个传递消息的人呢?
“没有太多,也还是有的嘛。”秦卫笑道:“而且苏联的武器产量那么大,只需要随便拨过来一点儿,我们中国就完全够用了。就像崔可夫将军你这一回带来的那些,我觉得翻上一倍不成问题。”
“没有。”
崔可夫直接拒绝。翻上一倍?那不就是300架战斗机、200架轰炸机、600门大炮、1000辆吉斯5型卡车以及其他相应的装备和备件?这家伙真当他是冤大头了。
“那您觉得可以提供多少?”秦卫又笑问道。
“我们可以再提供100门大炮,200辆卡车……另外再加上一些武器。”崔可夫想了想,“就这么多了。我们现在过得也很艰难。”
“年产7500架飞机,今年则有上万架……这方面将军您就不打算再意思意思?”秦卫又问道。
“我们没有那么多飞机。”崔可夫忍住心中的悲愤,“而且这也不是我能决定的。这件事必须上报莫斯科。”
“那你的意思,就是我可以先提供一个清单,然后你们根据清单再进行删减?”秦卫道。
“……可以这么说。不过也有可能不会删减。”但我回去却肯定会被降职的。崔可夫暗暗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这是政治上的污点啊。
“200架轰炸机,500门大炮,两千辆卡车,外加五个苏械师的装备及相应的备件!”秦卫伸出一只手在崔可夫面前晃了晃,“我们就要这些。这总可以了吧?”
“你太贪心了,秦将军。”我都说了这事儿我做不了主,居然还这么逼我。崔可夫愈加悲愤。他可不敢把这份清单发回苏联,那不仅会被降职,还会被逮去调查的。
“不是我贪心,将军。”秦卫笑笑,“我是穷!穷得都要上房揭瓦了……我这是穷怕了。”
“在重庆,我相信没有人会觉得秦将军你是穷人。”崔可夫寒声道。
“可我真的很穷。”秦卫笑笑,“不过如果将军您觉得这样不太好的话,我们再换一下:150架战斗机,200架轰炸机组成的志愿兵编队,至少要在中国效力两年,薪水你们出;300门100mm口径以上的重炮;一千辆卡车……五个苏械师的装备我就不要了,换成三千辆拖拉机和一个拖拉机生产厂,这总行了吧?”
“拖拉机生产厂?”崔可夫本来还想继续拒绝,因为秦卫的要求依旧太高,可听到最后的那一项要求之后,他却有些愣住。
“对!”秦卫耸耸肩,“江西、河南、湖南,那都是我们中国政府目前辖下的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可被日本人这一通乱打,今年的秋收算是完了……还不知道现在补种能不能来得及。所以,我们只能依靠各地的生产建设兵团,希望他们能开垦出更多的庄稼地。但将军您也知道,我们中国的农业手段还停留在最原始的人力耕作阶段,这显然是极不利的。所以,我们需要农业机械,而拖拉机自然是首当其冲。”
“很抱歉,这个我不能答应。”崔可夫摇头冷笑。
“乌克兰大饥荒……”
“……”
第234章拖拉机
“你再逼我也没有用。这是不可能的。”崔可夫好一番咬牙切齿,最终还是选择了摇头。
“为什么?”秦卫很“天真”地看着崔可夫,“苏联如此强大,工业力量更几乎只在美国之下,这点儿东西不过就是你们一两天的产量罢了。”
“一两天可生产不出这么多东西。”崔可夫冷笑,“而且秦将军你刚才也说过了,苏联的粮食不怎么够用。所以,我们是不可能向你们支援你们建造拖拉机生产厂的……我们自己都不够用。”
“粮食不够用是闹饥荒的时候;可根据苏联这几年的报表;你们的粮食已经足够食用;甚至就算再加养半个中国也都够了。而相比农业;你们的工业建设更是一日千里。一个拖拉机生产厂而己,这都不给,也太小气了。跟你们国土的广阔程度太不符合。”秦卫道。
“这跟国土的大小没有关系。”崔可夫沉声道。
“那你就是担心我们利用拖拉机生产厂制造坦克和装甲车?”秦卫突然笑了起来。
“……我不担心。”崔可夫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还以为秦卫会继续装下去呢……这么快就露底儿,跟一般的谈判程序完全不一样。要是换成别人来,怎么也得讨论上个一两天才会把拖拉机厂的真正用途给挑明。可秦卫居然只用了一两句话。
“中国的农业生产还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人力因而产生了极大的浪费。所以我们才想着要一个拖拉机生产厂……”秦卫又叹了口气,“崔可夫将军,苏联因为进攻芬兰的事情而在国际上陷于空前的孤立。所以,斯大林派你来中国,试图修复跟我们的关系……可除了初期所带来的那些武器之外。你们居然连一个拖拉机生产厂都不愿意提供,这就是你们的诚意吗?”
“就算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生产厂家,贵国又上哪里去找足够的原料?”崔可夫反问。他对中国相当了解,才不相信蒋介石政府会看重什么拖拉机在农业上的作用。那个光头只会在意拖拉机生产厂能生产坦克……这才是他,也是苏联最忌惮的。万一哪一天中国真的跟他们苏联杠上了呢?他们支援的厂子却反过来生产坦克来打他们自己……要知道,日本人对苏联的进攻,据闻就有中国人在背后推动。所以,中国人对苏联是有敌意的,而且这个敌意很深。如果不是目前两国正面对着同一个敌人,说不定就已经站到了敌对的立场上了。这样的情况下向中国提供一个可以生产坦克的厂子。那无异于资敌。
“我们中国拥有足够的资源来生产各种所需的原料。这一点,苏联方面完全不用担心。”秦卫笑笑:“你们只需要提供拖拉机生产厂的设备和图纸就行了。”
“不行。”崔可夫依旧拒绝,“这不可能。”
“理由!”秦卫盯着他。
“理由有很多,但我不想说。我只想告诉贵国,拖拉机生产厂是不可能的。这不符合我们苏联的利益。”崔可夫道。
“好吧。我们不谈这些。但我希望你能把这一条放到给莫斯科的汇报当中。”秦卫道。
“当然。”这样才能让莫斯科了解你们的野心。崔可夫暗暗想着,同时也对自己这一次在中国的外交生涯有了那么一点儿不好的预感……中国人显然比他前几次来的时候更加急功近利和**裸。曾经。他们只需要卖几句好话。尊敬一下这个国家的领导人,顶多再拿些礼物出来就可以“买”到自己所需的一切,实在不行还可以威胁。可现在,光只是从秦卫来看,就知道中国人已经开始朝着另一个方向开始“进化”了。好处拿了不知道感谢不说,还想着要更多。至于威胁……苏联现在还真威胁不了中国,反倒是中国人在用其他手段来威胁他们。
“等打败了日本就让你们好看。”崔可夫暗暗发誓。如果是英法德那些国家还好,他实在是接受不了被中国人威胁的事实……他相信自己的报道送到莫斯科之后,莫斯科方面肯定也会是同样的看法。虽然打败日本还有德国这个更大的威胁。可对付中国还需要多大的力量么?
“不给拖拉机厂,拖拉机给几辆总行吧?”秦卫又问道:“五千辆,对贵国的产量来说,实在不多。”
“顶多五百辆。”崔可夫伸出一个手掌。他刚刚拒绝了秦卫的一个要求,不能再拒绝另一个……中国人目前还拥有泄露远东军事情报的嫌疑。他不能冒太大的险。
“四千五百辆。不能再少了。”
“七百辆。”
“这不是卡车,也不是拖拉机厂,哪有那么精贵?四千三百辆。”
“一千辆吧。只能这么多了。”
“四千辆!”
“一千五百辆,就这么定了。”
“三千五百辆!”
“一千五百辆。”
“三千五百辆!”
“一千五百辆!”
“三千五百辆!”
“秦将军,你太没有诚意了。”
崔可夫拍起了桌子。他已经很大方了。一千五百辆拖拉机,如果顺利的话,一天就可以开垦出15万亩土地,这是多么巨大的工作量?可秦卫这家伙实在太不给面子。
“三千五百辆!”秦卫伸出了三根手指头:“现代战争,打的是工业实力,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粮食。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地要么被日本人所占据,要么就是变成了战场……我们有数百万军队,需要大量的粮食,所以农业生产刻不容缓。三千五百辆才只是个基础,我方的目的,这三千五百辆之后,还需要继续向苏联购买更多的拖拉机……当然,这本来都是我们打算自己生产的。可现在只能花钱了。所以我们还希望能与贵国签定一个协议,以成本价购买拖拉机。”
“……成本价可以。”反正这也是我们自己定的:“只是贵国真的需要这么多的拖拉机?”
“苏联不需要?”秦卫反问他。
“好吧。我可以就此向莫斯科做出汇报。”拖拉机制造厂可以制造坦克。可拖拉机……没有炮的话,顶多也就是焊几块钢板弄成简易装甲车,而且坏一辆就没一辆,对苏联构不成什么威胁。崔可夫想了想,答应了这个要求。
“这就好。我们再谈谈其他的‘援助’……”
**********************************************
“70架战斗机,100架轰炸机,500门m1939型高射炮,82mm口径迫击炮200门,120门口径100mm以上的重炮,每门炮2。5个基数的炮弹。300辆卡车,10000只降落伞,3500辆拖拉机……”
当何应钦看到秦卫拿到的“援助”清单之后,眼睛都直了,差点儿就要动手掐一边的白祟禧验证一下……秦卫说要找崔可夫单独交谈的时候。他可不知道这家伙居然还会弄到这么些东西。飞机先不说,那些炮。足够再组织好几个炮团了。尤其是那一百多门重炮。都是100mm以上口径的,国之利器啊……上回崔可夫虽说也带来了300门大炮,可那些炮没一个口径在100mm以上的,甚至有许多还不到80mm,比秦卫弄来的迫击炮的口径还小。
“别光眼睛放光了。你们以为苏联人是白给的?要给钱的。”秦卫没好气儿地看着这俩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居然还都是中国最顶级的军官?这么点儿东西就开始流口水,不知道这是苏联人在打发叫化子吗?何况有些东西苏联人也不会白给。要拿钱买,而且还必须是美元或者英镑,法郎也行,实在不行。德国马克,或者以物易物也可以,但人家就是不认法币。而这都还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跟崔可夫的这个援助协议还需要莫斯科的批准……也就是说,现在这些东西还都只能停留在纸面儿上。
“我还以为你找崔可夫想干什么,莫名其妙地又要来这么些东西干什么?”白祟禧盯着秦卫看个不停,“还有这3500辆拖拉机……这玩意儿能干什么?你打算用它们来运货?”
“拖拉机当然是去开荒种地。我告诉你们,谁敢打这些拖拉机的主意,我就跟他急。”秦卫白了这家伙一眼。就是这家伙主张放弃长沙的,居然一度连老蒋也说服了,可惜薛岳没听他的,始终坚持守卫长沙,才没让这货得逞。一想到这个,他就不想给这家伙面子。
“行行行,不就是拖拉机么,交给你处置。”何应钦在一边急道,“不过另外这些总得交给军委会了吧?”
“那是你们的事儿,我管不着。”秦卫摆了摆手,又是一阵失望。何应钦在中国的地位可比崔可夫在苏联高多了。可崔可夫知道拖拉机可以改装成装甲车,甚至能改装成坦克,何应钦居然连点儿反映都没有……虽然这早就在预料之中,可秦卫还是有一种想揍人的冲动。这帮人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
“干嘛突然去找苏联人要这些东西?咱们虽说有些损失,但也不至于这样着急吧?”白祟禧依然对秦卫的这个行动有些好奇。虽说这些东西都是好东西,可秦卫的行动是私自的,没有通知他们任何人……这小子该不是跟苏联又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吧?万一是损害国民政府的,怎么办?
“你什么眼神儿?”秦卫瞪着他,“不着急?不着急我干嘛要找崔可夫?我吃饱了撑的找虐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