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抗战(龙岗)-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聚到一起开会就是为了这位小兄弟弄出来的汉语拼音,谁不晓得?本来,只是想成就一番文化盛事,可会还没开,主角就被特务盯上了,而且那些特务好像还来者不善……这简直比马寅初收到恐吓信还让大家义愤。
以参政员傅斯年为首,立即就以此事为切入点,先联名向chóngqìng市zhèngfǔ提出了严重jǐng告,要求市长蒋志澄出面做出保证,保证包括秦卫在内的许多人的安全。之后,又给老蒋发了电报,再之后,直接把事情搅到了国民参政大会上,矛头直指军统,以及行政院长孔祥熙。
傅斯年是谁?
前文说过,“五四运动”之初,běijīng学生大游行,这位是总指挥。而1919年距离1938年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当年的大学生们也都早已步入了社会。在这个年代,大学生不仅社会地位很高,在各界也往往都是翘楚。běijīng在被rì军占领之前,又一直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由此,便可知道傅斯年在中国的影响力是何等巨大。何况其背后还有西南联大、zhōngyāng大学、重大等一大批著名院校的教授学者,这些人加起来,说桃李满天下那都是贬义词。有这么多人做后盾,傅斯年一时间可谓是“独孤求败”附体,无人可挡。(傅斯年曾先后将孔祥熙、宋子文从行政院长的位子上赶下台)
郑介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殃及了。
戴笠不在,听到消息后更直接躲在武汉不敢回来,他这位军统主任秘书长就不得不到国民参政大会上就“秦卫事件”做出解释。也幸好傅斯年等人还没有拿到那三个特务就是军统特工的确凿证据,加之郑介民这个角sè太小;不够这么多人收拾的;顶多只算是附属目标,人家真正的目标是孔祥熙,所以,郑介民逃过了一劫。在被迫承认军统工作不利,不能有效防范敌军特工人员的渗透,所作所为有些渎职,并保证不会再有此类事件发生之后,得以狼狈而出。
至于孔祥熙,郑介民表示跟他不熟。
……
“我就知道这不是你的意思,我也没想过怪你,只是……”
郑介民好不容易从事件中脱身出来,自然不敢再随便掺合进去。他来找秦卫,主要是想要回那三个倒霉的特务……本来,为了表明这三个家伙不是军统的人,他早就已经把这三个家伙从军统特工的花名册里给删掉了。可有些事光删名字不见得就完全了,这些人已经被秦卫给关了两天了,谁晓得都问出了些什么?秦卫现在顶着个“教授”的帽子,可这改变不了他有可能也是一名特工人员的嫌疑……特工落进特工手里,很不安全的。这回军统只是陪绑的,可万一让秦卫拿到确切证据,以傅斯年等人现在的状态,戴笠估计问题不大,他可就铁定要下台了。毕竟,那仨货可是赵理君派去给他出气的……说不是他的指使,谁会相信?
“只是什么?”秦卫是在门房里接待的郑介民,还摆了宴席,只是席面有些简单……两碗白开水,一把花生米。
“只是既然是特务人员,是不是应该交给我们军统?”
“交给你们?”秦卫笑了,突然打了一个响指:“把那三个家伙的供状拿给郑秘书长。”
“供状?”
郑介民心里一沉。
“给!”
郑振华被挡在门口,隔着几米远看着自己的本家,有些不高兴。不过他的脾气本就不大,见过不来,就直接把供状交给了郑介民的随从。
“看看吧,这就是你们军统的特工。”
看到那几个随从直接把供状交给了郑介民,秦卫也不在意,只是微笑着看着郑介民。郑介民被他笑得心里发毛,却又不好发火,只能自己憋在心里发闷,借由观看供状的理由转过了脸。可是,很快,供状里的内容就让郑介民羞红了脸:那三个特务不仅承认自己是军统特工,还将自己的编号,录属部门,直属上司是谁,为什么会来观音庵找秦卫都一一做了交待。这本来也没什么,就是三个手下没骨气罢了,而且看秦卫的样子也应该还没有把这些告诉傅斯年等人,那就是还有转圜的余地。只是最大的问题是,这三个混蛋还交待了许多军统内部的传闻,诸如哪个上司又找了相好,谁跟谁传闻有矛盾,哪个科长居然偷了前线某军长的小妾,而除此之外,这三个混蛋居然还把他郑介民的事儿也交待了。交待了什么?交待了他郑介民本人清廉如水,却总喜欢让夫人到军统内部报销大笔花费,还经常顺走许多贵重物品,以及插手内部人事安排的事儿,就连他夫人千叮咛、万嘱咐那些军统官员,不许让他知道的这些事儿的事情也都说了……对此,他还能说什么?
“秦老弟,愚兄……待你不薄吧?”
盯着供状看了老半天,郑介民扶了扶眼镜架,终于朝着秦卫露出了一个难看的笑脸……让夫人代替自己贪污**,如果在平时,也顶多就是治家不严,可现在以傅斯年为代表的教育和文化界正在朝zhèngfǔ大规模开火,小事儿也是大事儿。就像孔祥熙,虽然还没被抓到什么重要的把柄,可各种小问题已经不断显现,不仅如此,孔祥熙提拔的不少手下已经在这股巨大的风cháo下被发现了问题,甚至还有向rì军贩卖军事物资的……他郑某人好不容易才脱身出来,哪敢再陷进去?孔祥熙还正愁没人能替他分担压力呢。
“确实不薄。”看着郑介民陪着小心的样子,秦卫眯着眼笑道。
“那你看……”
“我的奖金……”
“明天就发!”
“十万块哦!”
“你……”
“别急嘛,我又没讹你。”秦卫笑着拍了拍郑介民的肩膀,又凑到了对方耳边:“供状里有rì军下一步的军事部署,不太详细,但是……应该有用。”
“……”
第35章还是信了
本来只是想把几个手下给弄回去,却不料得到了rì军下一部作战的部署……郑介民没敢耽搁,拿着情报回到罗家湾,稍事研究之后,立即就将其转发武汉。戴笠接到电报之后;立即对情报进行了确认;之后;又拿着见了蒋介石。
“都有些什么情报?”
老蒋最近的心情很不好。想想也是,自己在前线正跟敌人打得热火朝天,背后却突然起火……对此,他既深恨傅斯年一帮人没事儿找事儿,又极其恼火孔祥熙的混帐行为。他在前面打仗,随时随地都有无数人的伤亡,这货居然还敢在背后侵吞救国资产?可偏偏他还不能说什么。傅斯年一帮人已经很克制了,那些大学生原本还想搞游行,就是被这伙人给生压了下去,再者,人家的各种行为都是按照规矩来的,又一心为国,他难道能说人家错了?至于孔祥熙,那就更不能说了。在这件事上,如果说那些文人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那老孔就是占据了利益的制高点……他在前面打仗,全靠着孔祥熙一帮人给他筹集各种物资,如果这时候他动了老孔,政局将会产生动荡,前线也必然大受影响。堂堂领袖,却被手下两拨人给挤在中间,仿佛掉进了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儿,他能好受得了吗?所以,他最近对戴笠虽然还没到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地步,但也是怎么看怎么不爽……谁叫这事儿的由头就是军统惹出来的?可同样的,他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动军统。因为还需要情报支持。所以,他只是让戴笠把赵理君给撤了,先闲置起来,如此而己。
“校长。”戴笠很小心,他很理解老蒋的心情,可也正因为理解,所以他最近也愈发的战战兢兢,“情报上说冈村宁次下令rì军第106师团向西推进,意图切断我南浔路与武宁路两军的联系,学生已经初步调查过了,106师团确实已经停止休整。”
“还有吗?”
“信阳方向,rì第3师团将向第10师团进行支援。此外,rì军司令部拟以101师团渡鄱阳湖,向我德安地区展开进攻……”戴笠简略地将情报内容向老蒋进行汇报,说得差不多了之后,看到老蒋的还在不停地在地图上搜寻着相关的地名,他顿了顿,想了一下,终于还是咬了咬牙:
“情报上还说,rì军已经决定进攻广州。主力为rì军第21军,下辖第5、第18、第104师团,分别从青岛、上海、大连出发,在澎湖集结待命,定于10月9rì正式出发,预计11rì到达广州附近,其登陆地点选在了大亚湾!”
“嗯?”蒋介石正在地图上游走的手指登时一顿,“你说什么?”
“情报上说,rì军已决定进攻广州,主力为其第21……”
“放屁!”蒋介石突然抽起一份战报砸到了戴笠的脸上,“rì军已经势穷,兵力枯竭,怎么还可能派出军队向广州发起进攻?当我武汉的百万大军是摆着玩儿的吗?”
“校长恕罪。”
戴笠急忙低下了头。他早知道老蒋会生气,可没想到会生这么大的气。可他还真不敢说什么。他只是个搞情报的,对军事策划并不是很懂,也不敢随便置喙。而最重要的,就是老蒋对自己的判断极其自信……委员长坚信自己已经拖住了rì军的绝大部分兵力,剩下的rì军仅能勉强对已攻陷的中国领土进行占领,还要对付遍地的反抗力量,根本不可能再抽调出多余的兵力。所以,rì军没有可能再向广州发动进攻,而在不久前,他又从广东抽调了两个师的兵力,现在的广东,只剩下了7个师另两个旅,兵力分散,装备落后。所以,秦卫这个时候在情报上说rì军已经决定向广州发起进攻,无异于揭了老蒋的逆鳞,对其军事判断力打了一个大大的叉……此外,如果rì军真的如其所说,那么,广州方向根本没可能抵挡得住。而广州一旦陷落,rì军将占领中国所有的重要港口,到时,中国将失去国际物资补给线,这对现时期的国民zhèngfǔ来说,无异于重重的一击。这种情况,老蒋怎么会愿意相信?
“给我派人把那个秦卫死死地盯住。”蒋介石的声音在戴笠耳边再一次响起,“屡次提及广州,此人的目的不简单。一定有来头。……他才到chóngqìng几天,就能搅动时局?没有人给他暗中使力,他能做到吗?傅斯年那伙人就不知道拿眼睛看人,就为了一个什么汉语拼音,就毫无条件的信任一个不知根底的人,我看他是白活了这么多年!”
“学生遵命。”戴笠急忙应道。他知道老蒋这是对傅斯年等人的行为不满,借机发飚。估计这还只是开始,如果rì军没有进攻广州,那伙文人更肯定要被收拾。为什么?孔祥熙是老蒋的连襟啊,家里姓宋的那头母老虎连老蒋都惧上三分。而且两家其实是利益共同体。孔祥熙虽然牟取私利,可老蒋总不能为了一伙外人就把自己多年的伙伴给收拾掉。可不收拾孔祥熙,自然就要收拾傅斯年一帮人了。只是现在傅斯年等人还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不好动手,所以,要等到揭出秦卫的“真正”身份,到那时候,老蒋才可以借题发挥,狠狠地反击。
“看得牢一点,不过也不要太过份。免得又让那帮文人找到借口。”蒋介石又道。
“是。”
戴笠再次领命,心中却替秦卫暗暗感到惋惜。本来,老蒋对秦卫就不怎么看得顺眼。原因么,一是不熟,秦卫是突然现出在chóngqìng的,没根没底儿,完全的陌生人,而老蒋一向有喜欢重用朋友、乡党、学生的习惯,自然不愿意理会其人;二来,秦卫太能惹事儿。这才到chóngqìng一个月,就惹出了那么多事儿,与老蒋一向重规矩的习惯再次相悖……不过这种情况本来已经有所改变的。因为秦卫那个汽油桶搞得不错。
虽说那所谓的“飞雷炮”不能跟rì军的大炮搞对抗,甚至连迫击炮也对抗不了,可面对rì军的冲锋还是很有作用的,而且偶尔进行反击的时候,这炮也挺管用,炸炸火力点儿什么的蛮有劲儿。而最先使用的第三军更是凭着这种土玩意儿立了大功……波田支队屡攻其富池口防线不克,请来了一个装甲车中队,结果,被一阵密集的炸药包轰过之后,rì军那只有薄薄铁皮的装甲车几乎全军覆没。波田支队支队长波田重一更因此而被撤职,由其副手饭田祥二郎顶替。饭田祥二郎又率军发动了几次强攻不果之后,不得己又请来了一支野战重炮大队,不计成本地连番轰炸,才勉强占领了富池口。可即便如此,波田支队也已经基本失去了前进的能力。……如今,汽油桶已经成为了前线各支部队最受欢迎的物资,以前后勤把油运上去之后,还有回收油桶的规矩,现在,别说回收,还被要求把空桶给重新运上去。而**将士们也努力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飞雷炮”运用得越来越出神入化:除了炸药包之外,还用来抛shè几十公斤重的石头、飞送集束手榴弹等等。短短半个月,rì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已经基本不敢露面,也不敢再用什么密集的冲锋阵形,而除掉这些,rì军的炮火准备时间也不得不一再增长,这对rì军的后勤和军火储备而言是又是一种相当巨大的压力,其炮兵所占据的优势已经小了不少,大大减缓了前线各军的压力。为此,老蒋难得的在军事会议上夸了研究出“飞雷炮”的军统几回,而私下里,则很是褒扬了一番秦卫的为国为民,对其观感也改善了许多。可谁也没想得到,秦卫居然那么不消停……虽然老蒋也知道这事儿跟秦卫没多大关系,可谁叫那小子是事情的起因呢?现在居然又一次插手情报,还“质疑”了老蒋的军事布署,于是,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好感又一下子被扫得干干净净。
“把你这份情报拿回去。”老蒋把戴笠放到桌子上的情报又扔了回去,“我知道你最近有些问题,可那又不都是你的错。所以,不要听风就是雨。军统要靠自己,不能靠外人,尤其是不知根底的外人,明白吗?”
“学生明白。”
“出去吧。”
“可是校长,”戴笠犹豫了一下:“这里面的一些情报已经确定是真实的……”
“真真假假,万一那个秦卫真的是rì本人安排的,这些所谓的真实情报,就极有可能是一个个的陷阱。你还不明白吗?”
“学生明白了。校长教诲的是。”戴笠无奈,只得又暗中叫了一声可惜。他才不相信秦卫是rì本人安排的,真要是rì本人安排的,拿“飞雷炮”出来做什么?当然,想想“飞雷炮”在试制过程中他和另外一些人的表现,可能秦卫也不知道那种土炮的真实威力。可还有汉语拼音呢。rì本人会搞这种东西出来?总不会是“rì语拼音”的变种吧?可如果是rì语拼音,又怎么会被一个间谍给带到中国,还首先让中国使用?rì本人巴不得从经济到文化全部战胜中国,绝不会把这样一个教育文化上的大创举交给中国人。所以,他可以肯定,秦卫背后可能有一个情报组织,但这个组织九成跟rì本人没关系。而他也相信,老蒋其实也跟他的想法一样,只是固执己见;兼且对秦卫擅自置喙自己的军事计划而生气,所以才那么一说而己。至于别的,比如说老蒋在战后怎么收拾秦卫,会不会为了收拾傅斯年等人而对其下什么yīn手,甚至直接将其诬陷为rì本间谍,那都是以后的事儿了。
“顶多再加派两个人就行了,装装样子,不必当真。”戴笠暗暗打定了主意。
“没有事,你就出去吧。”老蒋自然不晓得戴笠已经决定对他阳奉yīn违,看了这个一向比较听话的学生一眼,又道。
“是。”
戴笠捡起地上的情报,转身,低着脑袋向门外走去,可才走两步,他的背后又响起了蒋介石幽幽的声音:
“给侍从室说一声,叫他们让后勤方面搜罗一些汽油桶给广州送过去,此外,再调几十个熟练的炮手给余汉谋,让他加紧时间训练……不要松懈!”
“……是!”
第36章学术会议上的养殖建议
时间进入到了9月底。
距离秦卫向郑介民提供情报的rì子已经又过去了几天。这几天里没有发生太多的事情,除了前线战事依旧激烈,**将士奋勇抵抗,经常xìng的歼灭大量敌人的消息之外,chóngqìng也就没什么新闻了。当然,rì本海军航空兵对chóngqìng又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轰炸不算,反正那轰炸的都是闹市区,跟躲在沙坪坝大学附近的秦某人没什么关联……除了要表示一下愤怒、哀悼,以及郁闷。
而除掉这些,原本轰轰烈烈的,由参政员傅斯年所发起的反孔祥熙的运动也逐渐熄火,声势渐小。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秦卫经过仔细地打听,才晓得是国民zhèngfǔ主席林森出手了。这位在1932年接替老蒋出任国民zhèngfǔ主席,却被许多国民党人视为“国府看印人”的老先生把傅斯年等人叫到了自己的总统官邸进行了一通褒扬和批评,然后,傅斯年这位战斗力强悍,在社会各界影响力巨大的前学生领袖乖乖束手,停止了对孔祥熙的口诛笔伐。
对于林森,秦卫知道的很少,即便是到了目前也只知道此人在同盟会时期就已经加入了孙中山的麾下,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为官处世奉行“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代理国民党zhōngyāng政治委员会主席,明确表示“讨伐令不可下”,力主和平解决,认为“张学良部队是爱国的”,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此外,林森还在1937年1月4rì、2月18rì以主席名义连下赦免令、复权令,要释放张学良,可惜蒋介石拒不执行,所以张学良现在还在被幽禁读书。
总之,林森在国民zhèngfǔ之中德高望重,连傅斯年等人也对其尊敬不己,所以接受了其“大局为重”的劝解。
而政治运动暂停,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凑到一起,自然就要继续原本的学术运动,秦卫身为“主创人员”,也被再一次邀请参加这一次的汉语拼音推广大会。可是秦卫是谁?连武汉会战这样复杂的事情都强插了一手,逼得顾长钧不得不努力地去搜寻着各种资料,连N年不入的图书馆都跑了好几回,又岂会让这一回的文化盛事完全按照计划召开?
……
“你这是干什么?”
汉语拼音推广大会在重大举行,身为东道主和承办者,叶元龙和沈重宇先行赶到了会场。然后,两人就看到了早就已经在会议室内就座的秦卫……这货还算有自知之明,没敢做前面,而是跑到了最末位躲了起来。不过也不能算躲。因为叶元龙和沈重宇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这家伙面前摆着的那一摞摞钞票,在空旷旷、擦得干干净净的长桌上,要多刺眼就有多刺眼。
“我在考虑事情。”
听到沈重宇的问题,秦卫头也不抬,依旧死死盯着眼前的那些钞票。
“不少钱啊。”叶元龙安抚了一下沈重宇,上前两步坐到了秦卫身边,看着那码得整整齐齐的三排钞票,笑道:“每张十元,百张一摞,十摞一行,一共三行……好家伙,三万法币;够我们一所大学个把月花销了。怎么,秦教授你打算给咱们的推广会提供一笔启动资金?”
“我不是来送钱的,我是来筹款的。”秦卫干巴巴地说道。
“筹款?”沈重宇本来不想插嘴的,听到这话又忍不住冒了出来:“我说秦教授;你搞错了吧?筹款你得找zhèngfǔ,或者那些商人,找到这儿……这儿可都是一帮穷教授。”
“穷教授?我觉得自己还是能过得下去嘛,不算穷啊。”声音从会议室外传来,紧接着,梳着大背头,穿着西装,一脸斯文的傅斯年走了进来,而其身后还跟着秦卫曾经见过的潘光旦、马寅初等人。
“傅先生、潘教授。”
叶元龙和沈重宇急忙站起来迎接。
“秦卫。”
又跟马寅初点了点头,打过招呼,沈重宇却又看到秦卫依旧紧紧地盯着桌子上的钞票,一动没动,顿时急了。
“秦教授这是怎么了?”傅斯年等人倒没有生气。这几天他们都跟秦卫见过几面,毕竟他们发动反孔行动的缘由就是秦卫被特务给欺负了,总要跟苦主见个面……可看到秦卫这个样子,几个人都忍不住有些诧异。
“呵呵,秦教授想找咱们筹点儿款。”叶元龙笑着说道。
“筹款?”潘光旦一怔,“为什么筹款?”
“如果秦教授只是缺一点儿钱,我们倒是可以资助一点儿,可看这样子,这钱的缺口好像不少啊。”马寅初跟秦卫稍熟,知道这小子好作怪,却不着急上当。看了几眼摆在桌子上的钞票,又默默数了数;这才开口说道。
“大家也不用乱猜,还是等都到齐了,我再说吧。”秦卫开口道,可身子依旧动也没动,仿佛钉在了那里,牢牢地看着眼前的钱。
“行,那就等大家都到齐了再说。”
叶元龙笑笑,也不再理他,把傅斯年等人先送到位子上,又跟沈重宇出去迎接其他人去了。只不过东道主走了,其他人却还在,大家都对秦卫的怪异表现颇感兴趣,连在即将举行的推广大会的讲话内容也不先推敲一下,反而都兴趣盎然地逮着秦卫看个不停。
“你觉得会是什么事儿?”傅斯年跟秦卫不熟,又是坐在上首,跟秦卫距离远,不便亲自过来询问,就向身边的马寅初问道。
“不知道。”马寅初微笑着摇头,“我们这位秦教授,总是能出人意料。我可不敢乱猜。”
“呵呵,就像他明明是搞语言学的,可见到你这位学经济的却能聊起了人口方面的问题,是不是?”傅斯年笑问道。
“别给我提这个,我现在还揪着心呢。”马寅初苦笑着摇了摇头。经过秦卫的提醒,他最近对中国人口方面的问题开始了深入的研究,这个研究虽然还只是局限在chóngqìng一地,可研究结果已经让他很吃惊了。当然,研究出来的结果他并没有公诸于众。毕竟现在还是在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大量遇害,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公开说中国人口在未来会出现大幅增长,可能还会超出国家承受的极限,他就不是搞科学,而是找抽。
“不至于那么严重,时间还早嘛。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马寅初的研究结果在小范围内还是有流传的,傅斯年也是知道的人之一。说真的,得知这个结果的时候,他想笑又想哭。马寅初的研究很科学,也并没有计算在抗战期间的人口变化,毕竟战争不是常态。他计算的抗战之前,主要是在民国建立之后的人口变化。而除去chóngqìng本地的比较详细的数据,马寅初还通过zhèngfǔ部门的一些数据,大致估算了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变化。结果得出结论:从民国建立的1911年,到rì军入侵前的1936年,25年的时间,中国人口增加了约1亿两千万,增幅高达29%,平均每年增长约1。17%……速度之快,单以实际数字而论;为中国历史之最。可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民国建立之后,中国就一直动荡不安,长时间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状态;并不是人口增长的最有利状态。所以;如果在抗战胜利之后,中国真正统一,那么,这个增长速度将会迅速提高,有很大可能会超过2%……虽然不是搞数学的,可傅斯年还是被这个数字骇得不轻。2%啊,就算不是累加计算,五十年后也会翻一倍,也就是说,到时中国将有超过十亿的人口。这养得起吗?一亩地才产多少粮食?
“不说这些,反正这家伙就是给咱们闹心来的。”马寅初摆摆手,傅斯年还只是大致晓得一些,他可是细致计算过的,每年2%,五十年累加,那个数字将远远大于十亿……所以,他果断地停止了这个话题。
“我也不想说了。”傅斯年也苦笑着闭上了嘴巴。人啊,就是害怕太清醒,害怕知道的太多,因为越是这样,越是能看到悲观的未来。可身为一个负责任的人,不管怎么悲观都应该出来承担一下;而这这往才是最痛苦的。
……
“好了,大家都到齐了。”
又等了大约二十分钟左右,与会者纷纷到达。所有人都在进入会议室的那一刻对秦卫的怪异惊诧了一把,但很快又被其他人招呼了过去……反正到时候这家伙会开口的,急什么,就当看猴戏了。
“难得这么多教育、文化界达人汇聚于此,本人倍感荣幸,也代表我们chóngqìng大学欢迎诸位……”叶元龙身为东道主,首先站起来讲话:“我们这一次的会议是汉语拼音推广大会,这是一场文化盛事,对我们国家的教育等各方面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不过大家也都看到了……我们的秦教授似乎还有些别的事情,”说到这里,叶元龙突然笑了起来:“秦教授是年青人,有些喜欢标新立异,不过这一次的会议是讨论汉语拼音的推广,所以,身为拼音的提出和原创者,有资格享有一定的特权。现在,我们首先请秦教授发言,说说他到底有什么事要跟我们大家说……”
“啪啪啪……”
掌声响起来,秦卫也站起来朝众人鞠了一个躬。与会众人虽然也有对他的行为感到不满,甚至是生气的,可碍于面子,终究还是忍了下去。毕竟大多数人都没说话么。
“我知道我失礼了,说真的,在这么多学者教授面前这样失礼是很不对的。我相信,就算是蒋委员长在这儿也不会,同样也不敢像我这样。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我会为此而感到骄傲……”
“哈哈哈……”
秦卫的话引起了一阵善意的笑声。
“我这一次为什么会这样呢?说起来,也是想借着大家的这个会,请大家代为宣传,同时也请大家帮忙。因为,我想在国统区大规模的推广养殖业!”
第37章向大师们推荐饲料
“养殖业?”
在座众人无不被秦卫冒出来的这个名词弄得一愣。这个会……是研究推广汉语拼音的吧?怎么又涉及到养殖了?再者,养殖找他们这些学者教授干嘛?
“秦教授,这养殖业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你应该去找农业部,或者直接去找孔祥熙。”四川省立女子职业学校的一名女教授不满地说道。
“谁说养殖业跟诸位没有关系?难道,在座诸位也以为‘救亡图存’只是跟那些不懂事儿的学生一样,只是游游行,发发传单,讲讲大道理,然后坐在教室里跟同学们一起发发感慨,热血一下?”秦卫反问道。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女教授立时站了起来,“难道在你秦教授眼里,我们那些学生的所作所为都是无用的,可笑的吗?”
“我没这么说过。”秦卫摆摆手,“我的意思是说,‘救亡图存’的表现形式,并不应该只是这些。尤其是对我们这些院校而言,理应承担起更加繁重,也更加艰巨的任务,而不只是像以往那样。”
“学生理应在学校好好学习,其他的,交给zhèngfǔ或者学校就可以了。”又有人说道。
“反对。谁说学生只要在学校好好学习就行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身为学子,更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引导我们的人民。”
“话不能这么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
“如果连为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