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到崇祯皇帝的旨意后,吴达济便很快在一次议事中,站了出来向多尔衮发言奏事了:“奴才无能,陛下让奴才征集的税银,目前不到十分之一!”
一听这话,多尔衮不由得眉头一皱。如果论民政能力,自己的手下也就这吴达济最在行了。其他人,基本上都只是会打仗而已。如今连他都没法办好自己交代的差事?
他正想着,还没来及说话,多铎就已经怒骂了起来:“你个废物,干什么吃的?竟然连一点小事都办不好?谁敢不交就杀谁,看谁敢不交?这么简单的事,你这个狗奴才都做不好?”
见他这么生气,吴达济并不害怕,只是向他一礼道:“亲王殿下,如今岛上农民,多是天主教徒。陛下有过旨意,奴才也是没办法。”
因为天主教军队是盟军,因此,多尔衮之前下过旨意,这些人都是法外开恩,一律不征税。没想到,九州岛上剩下那些倭人,就都抢着加入天主教了。
多尔衮搞明白了这个事情,不由得也是头疼。他到底还是年轻,对于这个情况,他之前并没有考虑到。
丰臣国松基本上就没有多少兵力,最大的用处是个大义名分。因此,多尔衮鸠占鹊巢,夺取了丰臣国松的权力,把他高高地供了起来也没什么。
而天主教军队这边,一是人家就认天主教,如果想着去夺权的话,很容易会导致内讧。如今在德川幕府这个强敌的虎视眈眈之下,任何内讧,多尔衮都承受不起的。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据说吕宋那边的西班牙人回他们自己的国家,会有可能经过倭国。也是由于天主教军队的存在,应该能和那些西班牙人联系上。只有如此,多尔衮当初所想的西夷的火炮战船这些,才可能有眉目。
这一点,从他听说,倭国这边的倭人就有远赴吕宋去侍奉他们的主这点,能得到确认,这个想法应该是可行的。去年的时候,西班牙人并没有来,根据经验,那今年是肯定会来的。
因此,多尔衮不得不对九州岛的天主教军队加以迁就。可没想到,这反而助长了天主教军队的声望。让这九州岛剩下的那些倭人,竟然都抢着加入了天主教,这下麻烦大了!
多尔衮的打算,是准备银子向西班牙人重金求购的。他相信,这些西夷万里迢迢而来,就是为了钱财。如果自己能给他们想要的东西,还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从朝鲜逃来倭国的时候,并不是主动逃跑,而是被明军逼迫所致,且一路追赶,因此,他就没带多少财物过来。当然了,另外也有一个原因,就是朝鲜穷得要死,根本比不上明国的富裕,本身也没多少财物。
按照经验,西班牙人估计会在六七月间经过倭国,在这期间,一定要凑集财物才行。这么想着,多尔衮皱着眉头先伸手阻止了又准备发飙的多铎,声音低沉地说道:“这事不能怪吴卿,朕心里有数。”
说这话,算是为这事定了基调,而后,他又有点发愁地说道:“但是我们大清就只有这么一个机会,必须要在联系上西班牙人之前凑集足够多的银两才行!”
可如今的情况怎么样,经过吴达济说了之后,殿内的人都心里有数。阿济格在边上琢磨了一会,就开口建议道:“都没人交税了,怎么可能凑得起银子!要不,就先欠着好了。让那边的人先去说说,他们都是一个神仙手下的,应该可以吧?”
多尔衮来倭国之后,因为夷人是他的希望所在,因此曾仔细地加以打听西夷的事情。他大概了解了那些西夷,因此,他听了阿济格的话后,摇了摇头道:“那些西班牙人全都注重实际利益,没有足够的金银珠宝,对我们的帮助就会很有限的。”
“那怎么办?”一边的多铎听了,就有点急了,“总不可能,让我们去抢对面的吧?”
他所说的对面,不是指朝鲜那边。不要说朝鲜现在一穷二白,没什么可以抢的,光是明军驻扎在那里,多铎也没有胆子去抢。他的意思是目前和他们隔海相望的德川幕府。对于一个个像矮冬瓜一样的倭人,多铎的胆子很大,他对倭人的心态,就如同当年对辽东明军的心态,心理优势很大。
但他刚才所说的话,主要是因为水师不如对方,如今在海峡那边,完全不是德川幕府水师的对手,他们有限的那些船,都躲在港口不敢出去的。去抢德川幕府,似乎也不可能!
因此,多铎说完之后,殿内安静,都没人接这茬。不过吴达济却是心中一动,想起崇祯皇帝的旨意,便出声奏道:“陛下,奴才以为这是一个好主意。”
他这一说话,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到了他的身上,目光中透着看白痴的眼神。如果能容易抢对面的,还用你这个高丽棒子来说,要论抢劫,大清的经验不要太多!
“陛下,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银矿,离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户很远……”吴达济身为朝鲜人,本身就对倭国有所了解。在崇祯皇帝下了旨意之后,又打听了一下,就了解到了更多的情况。因此,他不管那些异样的目光,就在那侃侃而谈。
事实上,当一些话经过多次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之后,往往会变得夸张。而石见银山本身就非常大,非常有名,又经过传言的夸张,就仿佛这石见银山就是一座完完全全地银子堆成的山,银子要多少有多少。
吴达济介绍了自己知道的之后,最终说道:“陛下如若不信,可以问倭人,奴才都是实话实说,绝无半点虚言!”
多尔衮等人毕竟是外来户,到了此时,才真正意识到石见银山的大,远超出他们的想象。顿时一个个都露出了惊讶震惊的神色。他们不用去问,都相信吴达济不可能会骗他们。
多铎更是兴奋地露出了他的本性,一挥手,对多尔衮建议道:“这么好的地方,还用说,直接抢了吧!”
之前不想抢,那是因为代价可能会很高。可如今,他发现收获会很大,自然就改变态度了。
说完之后,多铎还自言自语地道:“他娘的,老子长这么大,还没见过银山呢!”
阿济格也很是兴奋,连连点头回应道:“对,抢了过来,以后还怕没钱?”
但是,多尔衮比他这两个兄弟却理智地多,虽然脸色也有点兴奋,却还是有点担心地说道:“这个石见银山对德川幕府来说,肯定也很是重要,必然有重兵把守!”
“怕什么!”多铎一听,毫不在意地说道,“在陆地上,我大清怕过谁来了?”
说到这里,似乎感觉有点不妥当,他便又补充一句道:“至少在倭国,都是别人怕我们大清,不可能我们大清去怕别人!”
说这个的时候,他充满了自信。
对于这点,这些满清头目还真别说,都有这个自信。且不说他们的个子摆在那里,光力气上,一个建虏对上倭人,哪怕来几个都能对不得了。更不用说,打仗的事儿,是满清最为擅长的,欺负这些穷挫矮子,还能有什么问题!
说实话,听着多铎的话,多尔衮也心动了。他也有自信,如果光是陆地上打仗的话,他是不怕德川幕府的。但是,他身为一国之主,也有他的一些考虑。
就听他说道:“这不能仅仅考虑打仗的事情。我们如今粮草不足,如果远征石见银山的话,万一德川幕府给我们来个坚壁清野,到时候,我们就算撤回来,恐怕都不会那么容易了!”
九州岛经过连番战事,民生凋零,养活军队都已经够呛,根本就没有什么存粮。如今那些倭人那又没法征税,这军粮的凑集就更是难题了。也是因此,这边和德川幕府都选择了停战,没有再发生大的战事,就是为了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如今这些满清头目,一听到会缺粮,那害怕简直是从骨子里冒出来的。因此,虽然石见银山的诱惑摆在那里,可大殿内的几个人,竟然难得地沉默了起来。
这个时候,多尔衮是真为难了。如今已经快要到四月份了,六七月份的时候,西班牙人就会经过。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那就又要等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说句实话,他觉得,等不起。
可是如今,虽然银山就摆在那里,但要拿到那些银子,却有很大的困难。而除此之外,在九州岛筹集足够的银子,却又不可能。多尔衮左想右想,还是没法下定决心,实在是顾虑太多了,他必须为整个大清,全局地去想。
也亏了倭国消息闭塞,不知道吕宋的西班牙人,早已被大明歼灭,顺带着那些去侍奉主的倭人也被干掉了,否则的话,他们就不用如此纠结了。
正当大殿内安静,多铎有点不耐烦的时候,忽然殿外传来动静。有杂乱的脚步声传来,殿内的人一听,就知道是谁来了,顿时,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不高兴的神色。
随着脚步声临近,一个粗狂的声音传了进来:“皇上议事,怎么又不通知本太侄啊?”
不用说,来得人就是史上绝无独此一家的皇太侄豪格。
只见他带着一群手下闯入大殿,也不管殿内这群人怎么看他,反正大家关系不好是明摆着的事情。就见他走到近前,随意向多尔衮意思下的打了个千道:“见过陛下!”
多尔衮皱了下眉头,不过马上又松开眉头,挤出一点笑容道:“眼下也没什么大事,朕就没想着叫你,让你能多休息休息。”
豪格自从知道多尔衮挖他手下大将的事后,就不怎么给多尔衮好脸色了。此时一听,当即嚷道:“你这个皇帝怎么当的?还没有大事?告诉你,明军快要打过来了!”
对于他嘴上的无礼,一边的多铎原本准备准备怒骂出声的。可一听豪格的话,那骂人的话就一下卡住了。
多尔衮也没去计较豪格的无礼,立刻脸色严肃地问道:“皇太侄这话怎么讲?你那听来的消息?”
在他们这些残余满清的心中,第一大敌,永远都是那个把他们赶下海的明军。此时一听说明军要打过来,不管是嚣张的多铎也好,谨慎的多尔衮也罢,都是大吃一惊,都顾不得其他事情,连忙核实起来。
第1218章 鹬蚌不相争,大明怎么来得利?
“对啊,你怎么会知道明军要打过来了?”多铎一脸严肃地问道。
阿济格也同样紧张,同时也有点疑惑地跟着问道:“我们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听到?”
刚来倭国的时候,其实他们都有过这样的担心。但是这都过去一年了,明军却连个影子都没有,因此,他们都已经放下心来。可此时,豪格冷不丁地突然来了这个消息,他们不紧张就怪了。
看着一个个无比紧张的脸,见他们都在等着自己回答,这一刻,豪格忽然心中感觉很爽。他昂着头,扫视了他们一眼,而后定格在多尔衮脸上,用自信地语气说道:“我自然有我的消息来源。你们只要知道这个事情就好了!”
看他很有把握的样子,但又不给实话,这让多尔衮眉头一皱,不过当他看到多铎似乎想发怒的样子,便抢先一步说话,免得这两人又当场冲突起来让自己头疼:“那明军会来多少兵力?什么时候过来,在哪里登陆?谁是统帅?曹变蛟还是卢象升,又或者是别的什么人?”
听到这话,豪格不由得愣了下。这些事情,他也不知道啊!
这么想着,他稍微一侧头,看了下默默跟在后面的钱富贵,然后又转回头,有点不耐烦地说道:“我又不是明军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可能知道得这么清楚。我就告诉你们,明军要打过来了,至于接下来怎么办?我又不是大清皇帝,我操心什么?”
说完之后,也不等殿内的几个人回应,潇洒地一转身,又带着他的人走了。
如今的他,身边随时都带着护卫,哪怕进殿见多尔衮,也是如此。因为,他信不过这几个人。
豪格这次过来,就是想来看看这几个人的嘴脸,当他们听到明军要打过来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呵呵,吃屎的表情,好爽!
至于明军真打过来怎么办?一如他刚才所说,他又不是大清皇帝,操什么心!
豪格是没心没肺,丢下了个天大的消息,然后又像没事人一样走了。可是,大殿内的几个人,却一个个都脸色沉重。大殿内的气氛,也沉重了起来。
忽然,就听多铎恼怒地声音打破了沉寂道:“豪格这个蠢猪,吃饱了撑的,故意来吓人的吧!”
“有可能,我们都不知道,他凭什么知道?”阿济格听了连忙点头,一脸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的样子。
待在一边的吴达济始终没有说话,冷眼看着这个过程,心中一如豪格刚走那样爽:看,只是听到天军的消息,就已经吓成这个样子了。等回头天军打过来的时候,还不知道他们会怕成什么样子!
在场的这些人中,只有他能确定,明军迟早会打过来的。否则,皇上也不会交代自己做之前的事情。
多尔衮听了两兄弟有点一厢情愿的话,感觉到他们的情绪变化,心中很是忧心。他知道,如今大清军队如果对上明军的话,光这心态,胜算就很小。如果明军真打过来了,那大清恐怕就危险了!
想着这些,沉默片刻之后,多尔衮脸色凝重地说道:“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防着明军才好。之前的时候,我们有点放松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做出了决定,就又说道:“如今我们大清只有九州岛这么一个小地方,还邻近朝鲜,这有点不够。和德川幕府的战事,不能一直拖下去了。”
“我们休养生息,德川幕府何尝不是休养生息。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德川幕府统治的地方比我们大,人口比我们多,如果就这样休养生息下去的话,恐怕局势反而有利于他们。”多尔衮说到这里,声音大了一点道,“为了大清的未来,我们必须寻找合适的战机,打破眼下的僵局!”
听他这么说,多铎又兴奋了起来,对上德川幕府,他就没有一点畏惧了。只听他问道:“要不我们大清立刻出兵打下石见银山得了!”
阿济格听见,也想说话,但多尔衮已经先回答多铎的话了:“还是要先摸清楚情况,有把握打赢才好。朕会传令给英俄尔岱,让他尽快联系上派出去的细作。”
英俄尔岱作为多尔衮的亲信大将,在前线统领大军,防备德川幕府攻打九州。
边上的吴达济冷眼看着这一切,忽然回过神来,怎么这么凑巧,该不会是这边还有如同自己这样的人吧?看皇上的布局,应该就是要让建虏去打石见银山,然后和德川幕府继续打起来。
对他来说,不管是建虏,还是倭人,都给朝鲜带去无穷的灾难和羞辱,要是这对敌人能互相斗死了,那就真是大快人心!
不过他心中也好奇,等这议事结束之后,他回答自己的地方,便假装休息,进入聊天群去核实心中的想法。
不过此时的聊天群已经有很多人了,看了半天,压根就没有看出一点头绪,又不敢问皇帝,就只好算了。
他自然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了保护他们这些内应,他们的用户名称全都被他改过。只要他们不发言,不互相沟通,就不可能认出彼此。
几天之后,多尔衮正在关注银子问题和德川幕府的动静,忽然,就有探马慌里慌张地来禀告,说在邻近朝鲜的海岸,有发现明军水师的战船,有往岸上开炮,但没有上岸,回去了。
这个事情,以前可是没有过的。加上豪格之前还来提醒过,顿时,多尔衮等人就紧张起来了。
明军水师的出现,是不是意味着明国大军过来倭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这个明军的战船是偶尔不经意间跑过来的,还是过来探路的?对于这点,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多铎,又或者阿济格,都没法判断出来。
如今因为朝鲜那边长期没有动静,多尔衮把大军都布置在北方那边对付德川幕府。如果明军真要过来的话,不管怎么样,大军要回调,如此一来,德川幕府那边怎么办?
这一下,多尔衮都急得光秃秃的脑门出汗了。
“陛下,怎么办?”多铎急得问道,“我们和明军是死敌,不死不休的。臣弟觉得,明军肯定会打过来了!”
阿济格同样很急,也没多想,就连忙建议道:“我们在这九州岛离朝鲜太近了,要不我们去其他地方?”
听到这话,多铎立刻响应道:“对,就打倭人去,先把石见银山打下来,有了银子,再跟西班牙人买船买炮。到时候,不要说德川幕府了,就是明军,我们大清也不用怕!等到将来,我们大清不但把倭国全部打下来,还要重新打回朝鲜,打回辽东,打回老家去……”
“嗯哼!”多尔衮咳嗽一下,打断了多铎那越说越不靠谱的话。不过他也承认,多铎前面说得话,还是值得考虑的。
如果以大清的战力,加上有西班牙人的火器火炮,还有战船的话,确实大有可为。
这么想着,他便看着多铎等人说道:“石见银山的事情,朕觉得可以先准备起来。不过明军那边,也必须心里有个底才行……”
说到这里,他又沉吟了一下。派人渡海去明军那边看看情况是有必要的,总不能就这么悬着,也不知道明军什么时候过来,这种感觉就太难受了。
可是,大清的人是肯定不能去的。否则的话,万一明军其实是把大清忘记了,然后这边却派人过去一亮相,结果反而提醒了明军,这里还有敌人没有消息,那就事与愿违了!
派丰臣国松那边的倭人过去?这也不妥当。毕竟以前的时候,就是丰臣国松的祖父派兵攻打朝鲜,意图侵略明国的,这说起来,也是有仇的,不行!
反倒是德川幕府那边,搞不好还更容易和明国沟通。毕竟他们是造反丰臣秀吉得到的天下,本身又没有出兵过朝鲜,没有和明军交战过,反而没什么仇恨。这么一想,多尔衮又有点紧张了起来,如果大清和德川幕府僵持下去的话,那德川幕府会不会去找明国求援?仔细想想,未必不可能啊!
多尔衮按住这个想法,先继续考虑刚才的事情。剩下的人选,就只有天主教军队那边了。他仔细地想了一会,觉得这个应该没多大关系。只要装作打渔的过去,明国总不可能为难普通倭人吧?
想到这里,他忽然眼睛一亮,对了,还可以给明军提供假消息,就算明军原本想来倭国打大清的,也能打消他们念头的那种。
想了半天,多尔衮心中终于有了初步的想法,经过商量之后,就按照这个办法做了。
而后,他也下旨,全军开始动员,要准备进行下一步战事了。表面上,他对倭人那边的解释是,要帮他们打倒德川幕府,让丰臣国松坐到他该坐的位置上去,让天主教传遍整个倭国。而实际上,他也只对满清中的亲信将领和自己的那两个兄弟透露了他的担心。
“我们不能给德川幕府太多的准备时间,否则德川幕府不但能积蓄比我们还多的力量,甚至还可能去向明国求援!”多尔衮脸色严肃地解释道,“我们只能速战速决。为今之计,第一步,要在六月份之前打下石见银山。如果我们能在本州岛站稳脚跟的话,就把这九州岛交给天主教军队,让他们应付可能的明军。”
“第二步,尽快和德川幕府决战,最好是避免和其他大名打仗,就直接打残德川家主力。这一步,还要靠丰臣国松那边。有了本州岛的物资和人力,我们再好好休养生息,到时候,进可攻,退可守,都能自如多了!”
见他计划地很好,其他人也是服气,就这么办了。至于豪格那边,多尔衮亲自出面和他谈判,以他对豪格的了解,用石见银山三成的银子,果然让豪格放弃了暂时的成见,决定听从指挥,渡海作战。
反正打德川幕府,豪格也是不怕的。而且离朝鲜越远,就意味着离明军越远,他感觉也就越安全。
半个月之后,前往朝鲜刺探的细作传回消息,说明军确实是要打倭国的大清。说什么犯大明者,虽远必诛。只是眼下还没准备好,所以才一直没有动作。据细作估计,至少还有半年时间,明军才可能会跨海攻打倭国的大清军队。
多尔衮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一边庆幸自己选对了派去朝鲜的人,能如愿传回消息,一边下了最后决心,决定在明军打过来之前,先行发起本州的战事,为大清的未来拓展出足够的战略空间,也为六七月份交好西班牙人准备足够的银子。
然而,他却不知道,哪怕他派多铎回去,有崇祯皇帝的交代,也会假装不认识,然后把这个消息传回倭国。目的,就是为了催促满清和倭国去狗咬狗,鹬蚌不相争,大明怎么来得利?
看着自己的布局奏效,崇祯皇帝心中也是高兴。目前,从九边选出的军队,已经往朝鲜开拔了。而辽东这边,民生问题主要交给了辽东巡抚左应选。至于辽东总督卢象升,则前往汉城,也要开始做战前的准备工作。未来攻打倭国的战事,主帅还是选了卢象升。
在朝鲜这边开始准备的时候,时间已经进入五月份了。这个时候,谁也想不到,吕宋马尼拉港口这边,竟然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客人。
这个时候的马尼拉港口这里,除了从国内过来的商船之外,就是水师的战船了。数目之多,让整个港口显得热闹非凡。
而这时,港口远处的海面上,有两艘大帆船正迎风破浪,驶向马尼拉港口。船上的人,远远地看到马尼拉港口的情况,不由得很是诧异。要知道,上一次来的时候,马尼拉似乎还远没有这么热闹的。
不过,船头上站着的一个人也有点疑惑,问身边的人道:“怎么回事,那些旗帜,都是明国的么?难道吕宋这里和明国通商的规模一下搞那么大了?”
第1219章 天上掉馅饼
“谁知道呢!”他边上的那人,长得一脸络腮胡,自然也不清楚,随口说道,“都累坏了,管他呢,我现在就只想着上岸后好好地放松放松!”
一开始那人还想说话,却听到了身后的船上传来了欢呼声。转头看去,却是自己的船员都拥上甲板,一个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在欢呼了。
“上帝保佑,我们又来了!”
“上岸后,我一定要搂着倭国女人,不不不,是明国女人好好地睡她几天!”
“马尼拉竟然这么繁华了,好嘞!”
“……”
络腮胡听了,笑着对他身边的人说道:“船长,看看,大家都渴望放松放松了!”
那船长听见,却还皱着眉头,也不管自己手下的欢呼声,转回身,用一个单筒望远镜又再次看起远处的马尼拉港口来。
看了一会后,他忽然声音有点紧张地说道:“约翰,有点不对啊,为什么没有看到我们西班牙人?怎么看来看去,好像都是明人?”
络腮胡,也就是约翰,有点不以为然地说道:“那些明人,只有有利益可图,还不是蜂拥而来。船长,你又不是不知道,明人怕是这个世界上最多的族群吧!”
“不是,约翰,你来看!”船长似乎有点急了,一下伸手把那单筒望远镜塞到了约翰手中,同时急切地说道:“你看看,为什么港口还有那么多明国战舰?那些船上的可都是军卒,这个我肯定没瞧错!”
约翰一听,有点不信,连忙接过单筒望远镜,赶紧看了起来。
还真别说,视线所及,第一眼就是被那些有明国军卒在的战船所吸引。没有单筒望远镜,只是远远看去,还以为是本国的风帆船。结果看清楚之后,才发现,好像是明国的战船。而且此时,已经有三艘明国的战船,已经扬帆往他们这边迎了过来了。
再仔细看了一会后,约翰心中冒出一个不好的念头,放下单筒望远镜,看向船长道:“难道……难道吕宋这边,被明国攻占了?”
说出这个结论,他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他们的船,不止一次来吕宋了。就他们对东方这个庞然大国的了解,似乎是对海外没有什么兴趣的,那明国又怎么可能会派兵来攻占吕宋呢?
但要不是明国攻占了吕宋,为什么码头这边看不到一点西班牙人的踪迹?不但没有人,也没有战船,更没有旗帜,完全说不通啊!
船长伸手夺过单筒望远镜,还想再看时,忽然有船员,带着意外喊了起来。
“快看,那边有船过来了!”
“咦,这边也有船过来!”
“什么意思,这是包围我们么,难道他们不知道,我们是来给他们送银元的么!”
“……”
船长听得大吃一惊,连忙转头看去。果然,在身后几个方向,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好些船只,正往他们这边而来。他急忙用单筒望远镜一看,顿时大吃一惊道:“约翰,快,敲钟,敌袭,敌袭!”
“都是明国战船?”约翰一脸苦涩,看着船长问道。
船长见他还站在这里,不由得急了,立刻放下单筒望远镜吼道:“废话,还不快去敲钟!”
约翰还是没有动,脸色非常难看地说道:“船长,您觉得我们是能打得过他们,还是能逃得走?如今我们的两艘船,已经迫切需要靠岸维修了!”
听他这么一说,船长也一下子垮了,他明白约翰说得没错。自己带着这两艘船从墨西哥出发,横穿太平洋来到吕宋,已经是精疲力竭,又怎么可能和优势敌人再打仗,更不用说如今被包围的情况下了。
这么想着,船长就有点绝望了。不过他的脸色很快又有了变化,有点不甘心地大声说道:“快,把银元都丢海里去,不给明国一个银元!”
说完之后,他自己都要跑下船头去干这事了。
约翰一听,吓了一大跳,连忙一把拦腰抱住船长道:“船长,您疯了么?我们肯定逃不掉,明人知道我们这么干,恼羞成怒之下,我们还有命么!”
这个时候,虽然没有敲响警钟,可明国包围过来的船已经离得近了。船上的那些原本欢天喜地的船员,也差不多肉眼都看清情况了。顿时,一个个都慌了。被明国战舰这样包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
那船长原本就是鼓起勇气做这事的,可听约翰这么一说,顿时,这股勇气一下便泄了。他做不到,拿自己的命去赌明人不会恼羞成怒。他也珍惜自己的命,谁会想着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在了异国他乡?
就这样,过了一阵之后,明国战船从四面八方缓缓地靠近,用肉眼都能看到站在明国甲板上的明军兵卒的表情。这边不敢表示敌意,大炮什么的都不敢伸出船舷,所有人都规规矩矩地空着双手,集合在甲板上。特别是约翰的手上,还举着一面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白旗,爬在旗杆上挥动着。
很快,有一艘明军战舰靠了过来,而其他明军战舰则保持着警惕。
过了半天之后,情况就禀告到了明军旗舰上,也就是郑芝龙这里:“大帅,这两艘风帆船果然是西班牙人的。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