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聊天群-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是这个要求,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他脸上稍微露出一丝为难道:“这些燧发枪乃是我大明最新式、最先进之枪械,卿等应该也见到,连我大明军中都尚未配备……”
  看着皇帝的脸色,听着皇帝的话,鄂齐尔图不由得有点黯然,想想也是,这是大明最好的兵器,他们自己都还没有,怎么可能给别人呢!
  他正这么想着,却听到崇祯皇帝话锋一转道:“但沙俄之凶残,朕亦有所闻。你们卫拉特蒙古既已臣服我大明,朕亦不能不管。”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好像又专门想了下道:“朕下旨给军器局,燧发枪可优先供应给你们卫拉特部。但有一点需要卿等考虑,这燧发枪乃是新造,成本很高,朕也不想着赚你们钱,只是成本价给卿等,如何?”
  真要是成本价就有鬼了,反正蒙古人不知道燧发枪的真正成本如何,说多少价就是多少价!
  鄂齐尔图一听大喜,只要大明皇帝同意,那就最好了。不过他还来及回答,就见茅元仪立刻奏道:“陛下,末将反对,此乃大明军国重器,岂能先给外人之理……”
  “陛下,末将亦反对,护卫京师之京营,都为配备燧发枪,先给予外人,实在不妥,万一这些蒙古人狼子野心,拿着这些火器来……”祖大寿也出列反对。
  他们的这些话音,听得鄂齐尔图很是焦急,而且越听越严重,他生怕大明皇帝改变了主意。其实他自己想来,这军国重器,换成是他,也是不愿意给别人的。
  因此,他立刻跟着奏道:“最尊贵的皇帝陛下,外臣可以对天起誓,我们卫拉特蒙古的敌人,乃是西方之沙俄。我们卫拉特蒙古,绝不会与大明为敌,愿永远臣服于大明!”
  像这种誓言,只要政治成熟的,都只是听听而已,又有谁会当真。国与国之间,从来就没有永远稳定的关系。卫拉特蒙古要是强大起来,谁敢说它不会想也先当年一样,图谋繁华的大明。
  不过,崇祯皇帝听了,好像是相信的意思,看着面前反对的臣子,有点犹豫地说道:“朝中大臣闻讯,必然也会反对。这样吧,朕就赐卿等每个部族十杆燧发枪可好?如此一来,朕对他们也算有个交代。”
  听到这话,鄂齐尔图就急了,十杆燧发枪有什么用!要是自己部族能打造就好了,可这又怎么可能!于是,他脑中想着崇祯皇帝刚才的这番话,忽然心中一动,连忙奏道:“陛下,外臣愿出高价求购,如此当能给他们一个交代。”
  “呵呵,此乃军国重器,岂是区区钱财所能换取的?”祖大寿一听,毫不客气地驳斥道。
  倒是崇祯皇帝听了,冲祖大寿一伸手,阻止他继续说下去,带着点不高兴训斥道:“朕已答应了,卿等想让朕做那言而无信之君?此事休得再提!”
  鄂齐尔图听得大喜,连忙谢恩,把这事敲定下来。至于具体的购买细节,自然是有别人来谈。崇祯皇帝本人,是不可能参与这细节的。
  摆驾回宫后,崇祯皇帝立刻召集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军器局局长毕懋康,把这事告诉他们,让他们去和卫拉特部蒙古谈交易。反正这是卖方市场,该怎么开价都成。只是崇祯皇帝指定一点道:“去年一年,河套那边战事不绝,如今又在整编东部蒙古部族,虽然去年已在开垦良田,但粮食还是不够。因此,这些枪械,就只换取西部蒙古的牛羊,其余不要。”
  这是解决了户部尚书的难题,他自然是高兴的,不过他也有顾虑道:“陛下,这燧发枪乃是我大明之利器,虽是高价卖给他们,可这样是否有点不妥当?”
  崇祯皇帝听了一笑,对毕懋康说道:“这点,卿可能解答之?”
  毕懋康一听,便带着微笑对本家说道:“这些燧发枪,须得精良才好用。而精良之燧发枪,目前就我军器局能产,就更不用说卫拉特蒙古了!他们要想一直用火器,就得依赖我大明持续提供,且最佳火药也得由我大明提供,可以说,如果卫拉特部都用火器的话,就得老实听我大明的话,否则一旦断供,其军立废!”


第898章 金山银山
  毕自严听了,稍微放心了一点,不过他还是有点犹豫,似乎在考虑还要不要再劝谏。
  崇祯皇帝见了,便微笑着对他说道:“其实,这桩军火生意,最大的好处,不是因为能换来牛羊解决河套地区的吃穿。”
  “微臣愚钝,请陛下指点!”毕自严一听,很是奇怪,不由得躬身请教道。
  在他看来,河套那边粮食不足,需要靠内地运粮的话,在路上消耗都不少。而且最为关键的是,邻近省份都缺粮,那粮食需要从更远的地方远,所消耗的成本很高。就这一项,已经是很不错了。要不是因为这燧发枪乃是军国重器,他肯定要不犹豫地支持了。
  边上的毕懋康听了,他也想不明白皇帝是指什么,便好奇地跟着附和道:“老臣也是想不明白,陛下所指是什么?”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稍微有点小得意,便给他们解释道:“这些火器他们自己做不出来,且都有使用次数的限制,就算他们再少着用,也总有用坏的时候。如此一来,只要他们习惯了依赖燧发枪,那就将一直从我大明高价买进,算是一门长久的生意!”
  不等底下两个臣子有反应,崇祯皇帝稍微缓口气就又继续说道:“其二,燧发枪必须依赖火药,而火药则更是消耗品了。而在这其中,火药的好坏,是会影响燧发枪的寿命和精度,因此用过了好的火药之后,劣质火药肯定不会想用。而就从前来说,最佳配比,最精工细作出来的火药,也只有我大明有。如此一来,卫拉特部蒙古买的燧发枪越多,他们所需要的火药也越多!而这,又将是严重依赖我大明了。”
  听着皇帝侃侃而谈,毕自严和毕懋康都不由得点头。
  “如此一来,就算以后有一天,卫拉特部蒙古和我大明翻脸的话,他们的火器依赖大明,也没法用火器来对付大明。因此,不用担心火器这种军国重器卖出去后会让大明受到威胁!”
  “原来如此,那微臣就放心了!”毕自严一听,喜不自胜。没有顾虑卖出去,还能源源不断地换来粮食,对他这个户部尚书来说,简直是要举双手双脚欢迎了。而且,他听着听着,心中忽然有了个想法,就想奏明皇帝。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皇上竟然还没讲完,就听崇祯皇帝继续说道:“一如那个鄂齐尔图所说,远在西边的那个沙俄,确实是个穷凶极恶之国。他们如今正在扩张势力,而且据朕所知,他们也在往东扩张,如果不加干涉的话,迟早有一天会和我们大明交战。因此,我们用武器装备了卫拉特部,让他们去和沙俄打仗,就能有效牵制沙俄向东扩张的意图。等我大明解决了辽东和周边之后,就算沙俄不来,我们大明也能找上门去!”
  毕懋康和毕自严一开始还在听得连连点头,但听到后来,发觉不对,毕自严更是惊诧地问道:“陛下,难不成我大明还要出兵极西之地?”
  这对他来说,好像有点不可想象!毕懋康也是一样,脸上的笑容不知何时隐去,替而代之的是一丝忧虑,心中已经闪过“好战必亡”四个字了。
  “当然!”崇祯皇帝却似乎没发现他们的担心,只是微笑着道:“朕说过,不拆长城非好汉!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既然沙俄狼子野心,想要侵略他国领土,与其等着让他们打上门来,不如由我大明打过去,御敌于国门之外,也让我大明子民不受兵灾之苦!”
  如果那沙俄真如皇上所说的,那也是有道理。可这所谓的沙俄,连听都没听过,皇上怎么就知道这沙俄的具体的情况了?难道……难道是皇上在极西之地也有锦衣卫潜伏?
  两名臣子心中想着,一边又继续听崇祯皇帝在讲解道:“另外,在那极西之地的地下,还藏有金山银山,与其被别人发现拿去用,不如由我大明占之为好!”
  “什么,金山银山?”毕自严一听,直接吓到了,几乎是下意识地确认道。
  毕懋康也差不多,一脸惊讶地说道:“是金矿银矿么?”
  崇祯皇帝听了,想起那些油气田,不由得有点羡慕地说道:“是金山银山,不不不,远不止是金山银山,那里的财富,多到你无法想象,比我大明眼下所有人的财富加起来还要多。那个地方,朕是势在必得的!”
  除了那里,还有一个地方,那就是中东。不过那个地方离得太远,目前都还没有任何接触,就先不提,等占领了缅甸,打通云南到印度洋的通道再说。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忽然发现底下两名臣子都傻在了那里,不由得有点无语,看他们的样子,估计是被自己描述的馅饼给吓到了!算了,这样的机会不大多,就让他们多想想那馅饼有多大吧!
  过了好一会后,毕自严回过神来,看到皇上在微笑着看着自己,不由得有点结结巴巴地说道:“陛下,刚才所言,是……是真得么?”
  听到他说话,毕懋康也回过神来了,立刻死死地盯着皇帝的眼睛,试图从中看出点什么,来佐证皇上的说话。
  “当然!”崇祯皇帝毫不犹豫地说道,“别忘记了,朕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
  他指得就是聊天群系统,表现在不知道聊天群的这些人眼里,那可是有一层神秘光环了。按理来说,只有传说中的神仙手段,才有这个可能。而皇上就有,那极西之地的事情,皇上知道,也就不奇怪了!
  “陛下,老臣以为,不如眼下就派出边军。”毕懋康没发现有说假话的迹象,就立刻激动地建议道,“就让归化总督派兵往西,蒙古族军士居多,倒也正好合适!”
  说到这里,他连忙追加一句道:“要是去晚了,被那什么沙俄发现,就悔之晚矣!”
  呵呵,现在是什么时代,那个就算发现了也没什么多少用处。崇祯皇帝这么想着,一点都不急,摇摇头道:“放心,他们发现不了的。”


第899章 打手
  见皇上如此有把握,两位姓毕的,互相看看,就只好按下性子,不急着催出兵了。因为他们也知道,如今朝廷的重点,还是要解决辽东建虏才行。
  不过知道了有这么大一个消息,他们的情绪,无论如何都冷静不下来。那可是比现在大明所有人的财富加起来,都要多的金山银山啊!而且可以肯定,这山绝对是高山,不是丘陵。
  带着兴奋的心情,毕自严便赶紧向皇上告辞,他要赶着去安排和卫拉特蒙古谈判军火买卖的事情。
  崇祯皇帝微笑着注视着这两名臣子告退,心中其实还有一件事,或者说好处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卫拉特蒙古如果有了犀利火器,能打赢沙俄的话,周边那些小国家也不在话下。
  而卫拉特蒙古要想一直保持从大明手中购买军火的话,光靠他们自己手里的牛羊是肯定不够的。那么,就只有用他们手中的火器,去打劫他们周边的国家部族,然后把打劫来的物资再转手来向大明求购。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是充当了大明的打手,为大明劳心劳力。
  他正在这么想着时,忽然就看见快到殿门口的毕自严又折了回来,带着兴奋之意,躬身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准奏!”崇祯皇帝一听,有点意外,好奇地点头答应了。
  就见毕自严兴奋地抬头奏道:“陛下,既然卫拉特部蒙古这边可以,那其他部族和藩国呢?臣以为,不如也向其他部族和藩国出售这些火器,如此,我大明就赚得更多了!”
  这个,是他之前想到的,一直在等着皇上说完之后提建议。没想到,被皇上之前的消息一震撼,就差点忘记,亏了临到门殿门口的时候想了起来。
  崇祯皇帝一听,摇头说道:“目前燧发枪产量不高,暂时还没法出售更多的火器。而且,这燧发枪的好处,必须要买主亲身体验,如同卫拉特部蒙古那些人一般,一起参与了新军训练,知道如何练出最强火器军队时,他们才会舍得下大价钱去购买。而这,也是朕一开始就同意让卫拉特部蒙古使者去京营,去新军训练的原因所在!”
  听到这话,毕自严才恍然大悟。原来皇上深谋远虑,早就考虑了这些事情,从年前就在安排这事了!
  他再无其他事情,便又告退。出了殿门后,紧赶慢赶,又追上了先走一步的毕懋康,立刻要求他,无论如何,要想办法,赶紧提高燧发枪的产量。本金不够,他可以一起去求见皇上,可以多拨一点给军器局。
  毕自严的这个热情,把毕懋康都吓到了,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啊!他也明白,户部尚书之所以改变这么多的原因在那里。对此,他自然是同意的,同时,也感觉到压力山大。
  两人正往外走着,忽然,毕自严一拍自己的脑门,懊恼地说道:“今天这是怎么了,本官原本有事要启奏皇上的,却到了现在才想起来。”
  他一边说话的时候,一边神态有点尴尬,同时还摇了摇头感慨不已。
  毕懋康听了,不由得笑了。
  于是,崇祯皇帝这边,便再次听到内侍禀告说户部尚书毕自严又来请求觐见。
  “……”崇祯皇帝无语,不过自然不会拒绝,就再次让毕自严觐见了。
  毕自严一进殿门,再次行礼之后,便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闻新军不日开拔海州,可军需物资这些,怕是一时难以凑齐。另还有一事,火器训练耗费钱粮甚多。如若陛下还要编练新军为火器军的话,户部这边实在供应不起了。”
  确实,如果火器军队要达到新军的作战标准的话,那训练所消耗的枪械、火药就不是小数目。而朝廷的财政,多是无根之水,去年抄家所得的钱财也就那么多而已。虽然已经种下了钱财来源的种子,可目前还只是幼苗而已,还没到开花结果的时候。毕自严这话,倒也不能说无理取闹。
  崇祯皇帝听了,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后,便对毕自严说道:“整编新军之事,乃是重中之重,非如此,我大明军队才有战力。因此,整编新军之事,不能有一天耽搁。至于钱粮来源,朕会想办法的!”
  毕自严听了,稍微有些失望,可也没法反对,皇帝要是能找来钱财的话,那他也不会反对了。于是,他这次,终于出殿而去,没有再返回了。
  而崇祯皇帝,则坐在御座上,陷入沉思之中,静静地想着钱粮从哪里来?
  东南西北地想了一圈,他终于眼前一亮,便进入聊天群,点了满江红的图标,私聊问道:“洞吾那边,可有眉目了?”
  这满江红,也就是唐王了。此时正在云南,和钦差大臣、内阁辅臣闵洪学一起,招募军队训练,以为攻打洞吾之依仗。
  听到皇帝主动问话,唐王不敢怠慢,连忙回复道:“陛下,那洞吾他隆王似乎与以前的洞吾王好战成性不同,似乎有休养生息之举,颇得洞吾百姓之拥护。闵阁老以为,对于洞吾一战,越早越好,一旦等待时间太长,让他隆王站稳脚跟,赢得了所有臣民的拥护,那战事就不好打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隆王夺得王位之后,确实开始休养生息。他迁都阿瓦,整顿吏治,任用贤能,整顿和加强阿赫木旦组织,调查和登记全国人口和土地,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利用和控制宗教势力,鼓励耕作,发展生产,鼓励生育,展人口等等,让洞吾的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使东吁王朝统治下的洞吾,再次出现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兴盛发展的局面。
  如果等到这样的局面出现,大明再去攻打的话,确实会变得难打了。
  “可目前臣等才完成第一批军卒的招募,要训练并投入攻打洞吾,至少得有几年时间的准备。”唐王继续发着私聊道,“恐怕洞吾不好打了!”
  崇祯皇帝看到这些话,心中不由得笑了。


第900章 又一单
  “闵阁老已派巴登顶回木邦联络旧部,且另有细作在挑起洞吾地方势力的反抗之心,但他隆王手握重兵,虽然能阻他一二,可终归会被其镇压。”
  从唐王的话中可以听出来,他们已经在竭力准备了,不过时间上还是不足。
  于是,崇祯皇帝便回复道:“既然如此,总督朱燮元所部平定西北之乱已近尾声,朕可下旨其调遣部分精锐前往云南,参与洞吾之战。不过军队开拔之费用以及相关产生之费用,还需卿来提供,如何?”
  唐王一听大喜,积累了几百年的财产,还有将来卖地所得,可以说,他眼下最不缺地就是钱。因此,唐王毫不犹豫地立刻回道:“臣愿意,多谢陛下!”
  他能感觉出来,皇帝是真心想让自己打下洞吾。
  他却不知道,朱燮元那边老是哭穷,甚至都把主意打到大明建设银行在那的分行上了。目前来说,朝廷暂时还没有钱拨过去。但唐王有钱啊,回头给朱燮元暗中交代下,向唐王派出善于山地雨林作战之军队,所索要的军费,包括所派部队的开拔费用以及朱燮元所需之资金,至于最终能从唐王那要到多少,就由他们自己去谈。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便又私聊唐王道:“另外,京师这边又研发出了新式火器,名曰燧发枪,不再用火绳点燃,不惧风雨,优点不少。用此等火器练军,一则对军卒身体素质要求不高,二则半年可成精锐之师。目前卫拉特蒙古诸部已向朕提出高价采购。但朕想着,卿这边或许更需要,因此且问卿一问,如若卿需要的话,朕可以平价优先供应于卿,毕竟亲疏有别。如何?”
  唐王所缺,就是时间。如果火器军队能在短时间内把普通人都训练成精锐之师的话,那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了。不过,基于以往明军所用火器之旧例,他还是犹豫了片刻后道:“既然陛下如此所说,想必这燧发枪很不错。臣想问下,这燧发枪炸膛几率是多少?”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摇摇头,便回答道:“朕已整顿军器局和兵仗局,严格把关,所出之火器,无论燧发枪又或火炮,皆是最严把关,如按规范操作,皆无炸膛之可能!”
  停了停,他便又补充道:“卫拉特蒙古使者参与了新军训练,亲自体会了这些火器的精良和威力,如此才会向朕提出高价购买。”
  唐王反正有钱,一听之下,心中稍微一衡量,觉得皇帝没必要骗他,便回复说购买一批。
  嘿嘿,又一单军火生意成交!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又说道:“如今这批新军,已刚好训练完毕,朕原本准备都派去辽东海州,准备和建虏作战的。不过既然卿想用燧发枪,那这样好了,朕从中挑选五百能适应南方气候的新军燧发枪兵前往云南,作为卿训练火器军队的教官以及骨干。如此一来,卿之军队,便能尽快训练完成,如何?”
  “臣感激涕零陛下圣恩!”唐王一听,喜出望外,连忙回应,把这事拍板订死!
  崇祯皇帝看着这一条私聊,心中笑了。卫拉特蒙古那边,用牛羊交易,但因为离得太远,那笔军火交易要想最终完成,不但还要获得固始汗等掌权人的同意,而且互相协商最终完成,至少也要一年时间。
  但云南唐王这边却不一样了,如今一拍板就可以安排这事,唐王的财物到京师也要不了一个月。如此一来,继续编练新军的资金就有了。
  崇祯皇帝想着这事,不由得有点感慨,终归是军火生意最好做啊!
  于是,他退出聊天群,又招来户部尚书毕自严,把这事和他说了,解决了他的担忧;接着又叫来军器局局长毕懋康,也透露了唐王这事,让他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如有必要,兵仗局所产之蒸汽机虽然还在改进当中,但不计功率消耗的话,也是可以用上一用,提供必要且稳定的动力。当然,他也少不了把这事知会首辅温体仁。
  忙完这些,一天时间就又过去了。
  临睡之际,崇祯皇帝照惯例,又上聊天群去看看有什么留言。
  聊天群中,一如既往,最多的话题都是在聊服舍违式的事情,毕竟这事几乎影响大明所有人。
  崇祯皇帝翻了几屏,便没有继续,正准备退出睡觉时,忽然收到了一条私聊,一看是东厂提督王承恩发过来的:“陛下,奴婢已查到一些湖丝豪商,多是运到沿海,而后私自贩卖海外。”
  以前的时候,大明是禁海的。但这些闽粤豪商却一直大量收购湖丝,用于走私也就不意外了。因此,崇祯皇帝对于这个消息,也不惊讶。不过他还来及说什么时,就看到王承恩又发了一条感慨地私聊过来,说这生意真是暴利,而后细说了下暴利原因,说湖丝收购后,又多借助有功名之人躲避沿途税收,而后贩卖出海,可得三倍左右利润……
  看到后面这些私聊,崇祯皇帝心中一动,便回复王承恩道:“盯着那些闽粤豪商,如果他们再度走私的话,报于朕知,抄家问罪。”
  说实话,他还真愿意这些豪商继续做那走私的生意,不向官府交税,如此,便是一只只肥羊待宰了!
  “陛下放心,奴婢查得,闽粤这边走私盛行,不但是这些豪商,就连普通一些的人,也是如此。奴婢敢保证,他们肯定会继续干那违法乱纪之事!”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反而皱起了眉头。王承恩的这话提醒了他,虽然开海了,但孙传庭那边要是严格收税的话,肯定会让这大面积的走私继续盛行,如此一来,必须要有足够的水师巡查沿海才行!
  可如今的闽粤沿海,许香等海贼还有不少,而官府这边,又只有郑芝龙一支主力水师,要是把这水师散出去查走私的话,力量分散,反而利于那些大海贼行事,这样可不行啊!


第901章 严峻律法
  这也就是说,要想在大明漫长的海岸线缉私,首要的前提条件是把那些海盗都清剿干净才行。如今郑芝龙的福建水师回去已经几个月了,该休整也应该休整完了,清剿海盗的事情应该提上日程了。不过崇祯皇帝也相信,孙传庭肯定也在做这事,下个旨意再催促下吧!
  但对于孙传庭那边,目前重中之重的任务,还是收税,至少陆地上的税收,应该是可以收的。
  从刚才王承恩的奏报上可以知道,那些豪商几乎全部动用有功名官吏的关系,偷税逃税,又让朝廷少收了很多税。这一点,如果从律法上说,这种逃税方式,是能轻而易举地截获,究其原因,还是有法不遵,执法不严所致。
  不得不说,大明开国皇帝出身最底层的穷苦百姓,对于官员贪腐的认识是很清楚的。他的屁股,也是坐在老百姓这一边。因此他的大明,可以说是对官员最为苛刻的一个王朝,杀起官来也毫不手软。
  就大明官员或者说有功名的人,随身携带的私物,朱元璋也早就有过规定。
  首先,严禁以乘官船、驿马之机运载私物,若违反了规定,不但本人要受处罚,物品也要被没收入官。这些内容,明确记载在《大明律·兵律五》上,即:凡出使人也应乘驿马,除随身衣仗外,若有夹带私物者,十斤杖六十,另每多十斤加一等罪,止杖一百。驿驴,减一等。私物入官。
  其次,还严禁乘官畜产车船附带私物。也是《大明律·兵律五》中有记载:凡因公差,应乘官马、牛、驼、骡、驴者,除衣仗外,私驼物不得超过十斤。违者,五斤一十,每十斤加一等,罪止杖六十。其所乘车船者,私载物不得超过三十斤,违者,十斤一十,每二十斤加一等,罪止杖七十。家人随从者,皆不坐,若受寄私载他人物者,寄物之人同罪,其物并入官。当该官司,知而容纵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在大明开国之后,腐败开始甚行,且愈演愈烈。这些条例,空有明文,却无人执行。到了嘉靖时期,嘉靖皇帝终于对此加以强调,并进行了细化,反应在《问刑条例》有关“乘官畜产车船附私物”的条例中,并规定,巡抚、巡按、巡河、巡盐、管河等就便拿问。
  这些条例,如果一开始就如服舍违式那样全国严格执行的话,必然会招致全国上下的反对。这一点,可以参考原本历史上,崇祯皇帝下旨裁撤驿站一样,当时的主事人刘懋就被众人排挤,落得个凄惨下场。原因无他,因为这个事情,是损害了全体官吏的利益,而不是服舍违式那样,强调士农工商的等级,有权有势的基本都是受益者。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心中便慢慢有了决定。
  第二天一早,正在议事中的孙传庭忽然一顿,随后就愣在了那里。在场的人一见,不敢催促,静待中丞大人回神。
  过了好一会后,就见孙传庭回过神来,脸色似乎稍微有点难看,扫视了下在场的人后,脸上又露出了一丝坚毅决然之色,显然是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
  只见他看向郑芝龙,面无表情,冷声喝道:“郑参将,开海已近一年,然海盗猖獗,本官念你之前奉旨外出,情有可原。如今回来已休整月余,剿灭海贼一事,不得再行拖延,限你一月之内,剿灭许香海贼,半年内,再无海寇!”
  孙传庭的命令,丝毫没有商量之意,直截了当地要求执行。
  郑芝龙不敢怠慢,连忙抱拳应道:“末将遵命!”
  他在之前的时候,因为奉旨护送礼部尚书徐光启前往安南,又从安南护送粮食直接北上,参与了辽东战事,因此,一直没有和孙传庭见面。可已经过了大半年的时间,孙传庭为人如何,他也已经打听清楚,知道这位不是好相处的上官,雷厉风行,用霹雳手段,很是立下了规矩。
  任何人要是在这位中丞大人面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话,都会有苦头吃。最好的例子,就是去年过年的时候,竟然派了那么多大员前去许香老巢。这幸亏是皇上在那边有锦衣卫,否则搞不好要被恼羞成怒地许香杀了祭旗。
  也因为有这个认识,郑芝龙对于剿灭海贼之事,也早已有所准备,早早地就派人卧底其他海盗势力中。当然,这一点,他还是在当海贼的时候,就已经在做了。
  正是因为有这个凭借,郑芝龙对于孙传庭的这个命令,倒也有底气应下来。
  只见孙传庭接着又转头看向刘国能,哪怕是面对自己从北方带来的亲信,他依旧面无表情,冷声喝道:“刘参将,即日起,派兵在各处关卡加强巡查,如有夹带私物,偷税逃税者,一律按《大明律》、《问刑条例》严格执行。”
  刘国能听了,虽然不知道具体条例的规定是什么,可他却了解孙传庭,知道这个事情没得商量,既然是律法规定,他也就无所谓,因此就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抱拳应道:“末将遵命!”
  边上的郑芝龙听了,却是大吃一惊。他不像刘国能一般,是陕西流贼的背景,只是一个文盲加武夫而已。郑芝龙虽然是海贼,但更多的是一个商人,而且还是一个有文化的商人。对于大明律法这些,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