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聊天群-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人肯定就是刘指挥使的家人了,这个小姑娘,根据她的说法,该是指挥使大人的女儿吧?
  她还没来及回答,一名妇人就开口阻止了那小姑娘的问话道:“月儿,这位姑娘生病了,你不要打扰她!”
  月儿小姑娘听了,点点头道:“娘,月儿知道了。这位姐姐好厉害,月儿知道的!”
  听到这话,几个逃出生天的妇人都笑了起来。她们看向魏木兰的目光中,也都露有佩服之色。这只是一个小姑娘而已,却已是锦衣卫,还深入辽东,把她们都救了出来,实在是了不起!
  她们正这么想着,忽然见到魏木兰想极力坐起来,月儿母亲连忙伸手按住道:“歇着吧,外面的事不要再操心了!”
  “对啊,你虽然是我爹的手下,但我们都不介意的!”月儿跟着说道。
  其她几个女人也是点头,她们都以为魏木兰以为这是锦衣卫指挥使家人的马车,就不敢躺了。
  谁知魏木兰却摇头,而后对月儿母亲道:“麻烦请卢中丞过来,皇上刚有旨意。”
  “……”车上的女人们一听,不由得都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
  月儿母亲愣了下后,看到魏木兰坚持,便依言照办。
  卢象升听到,连忙过来,骑马和马车并行,从窗户上看着魏木兰问道:“皇上有何旨意吩咐?”
  “皇上想知道,我们如今到哪里了?”魏木兰转达道。
  听着他们两人的对话,车里的女人们再次震惊了,这难道是真的?这位姑娘能直接和皇帝这么远的联系?一时之间,她们不由得重新审视这位小姑娘,感觉她肯定不是一般的锦衣卫。能和皇上直接联系的锦衣卫,恐怕锦衣卫指挥使都难管吧?
  聊天群中,崇祯皇帝听到了魏木兰答复的话后,走到已经挂着的辽东地图前,做了一个标记,想了想后又私聊魏木兰道:“沈阳那边,莽古尔泰所部在后半夜出发,应该是去追你们了。为防万一,你们最好还要加快点速度!”


第497章 郑芝豹的消息
  崇祯皇帝这边刚说完,高应元就有私聊他了:“陛下,最后一批人已经上船了。一共逃出来大概一半人数,其他人要么散落山里,要么被建虏截住了。”
  一半人数么?崇祯皇帝看到,不由得想着,这还是卢象升那边掩护的结果,也算可以了,毕竟海州离海岸线还是有点远的,他们又都是用脚走路。
  只是散落山林的还可以,以后可以偷偷在溜向海边,但那些被建虏截住的,恐怕就难逃一死了,毕竟这些卢象升在辽东报复了建虏,大量减员了女真人口。
  谁知崇祯皇帝刚这么想着,就见到高应元又私聊过来了:“陛下,这次好奇怪,那些建虏截住汉人后,并没有就地杀戮,而是把他们往回赶而已。”
  “哦?”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奇怪地问道,“是带兵建虏比较特别么?”
  “回陛下,好像不是,最先赶过来的多是建虏探马,而且从他们的旗号上看,似乎分属于不同旗的。俺和五哥都亲眼所见,没见他们杀人!”
  崇祯皇帝听得好奇怪,按照建虏一贯的尿性,不应该啊!不过这不重要,想不明白就不想了,至少对于那些被截住的汉人来说,也算是个好事来的。
  但接下来有一事必须操心了,这一次虽然逃回来只有一半左右,不过也有三四千人,而且还不算不属于高应元这边的逃亡。另外经过这么一闹后,以后汉奴逃亡的事情肯定将陆续发生,东江的粮食,一定会很快紧张起来。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由得挂念起郑芝龙,不知道他到哪里了?从安南运过来的粮食必须尽快运到东江去才行!只是很可惜,郑芝龙身边还没有聊天群中的人,没法知道那边的情况。
  不行,得要多增加些聊天群人数了。反正辽东战事已到尾声,耗费成就值很多的拍照功能应该不怎么用了,能节约大量的成就值出来。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的时候,他所牵挂的郑芝龙领着浩浩荡荡地运粮船队,刚到达福建福州沿海,正驶入福州港口进行淡水等的补给。
  当初郑芝龙接到的旨意,是日夜不停,把粮食送往东江的。可郑芝龙早就算好了行程,特意让船队到了福州这里时,船上补给便差不多没了,这样靠岸补给,谁也说不上什么。
  此时的他,正在船舱中听取福州上船的手下禀告。
  “什么?”郑芝龙听得一下站了起来,大吃一惊道,“你说中丞大人调走了?”
  “是的,大哥!”郑芝豹是郑芝龙的五弟,用力点头回答道,“说是晋地刚闹贼乱,调中丞大人前去镇守,而且催得很急,已经走了好几天了!”
  郑芝龙听得很是狐疑,马上又问道:“他就不能推辞么?”
  “推了,他上书推辞过,不过朝廷不准,反而下了严旨,让他立刻启程。说有不少贼人散落山林,草原,朝鲜希望他用平息海寇的经验,快点平息晋地的贼乱!”郑芝豹把听来的消息都说给他大哥听道。
  “早知道这样,就少分他一份了!浪费了那么多钱!”郑芝龙似乎有些肉疼地抱怨了一番,而后马上又关心另外一事道,“那新任福建巡抚是谁,有什么消息没有?”
  “有的。”郑芝豹点点头道,“是晋地之人,好像是辞官在家,刚好遇到贼人,以一人之力带三百普通民壮就击溃了几万贼人的一个文官,叫……叫孙传庭,被直接提拔为福建巡抚。”
  “哦,这么有本事的人?”郑芝龙一听,满脸狐疑,“这样的人留在晋地平贼乱,应该更好吧?为什么要调到福建来呢?”
  听到这话,郑芝豹挠了挠后脑勺,有点不确定地说道,“好像……好像说有什么破规定,不能在本地担任封疆大吏的!”
  大明的规矩,就是县官,都不能是本地人担任。这一点,郑芝龙却是比郑芝豹清楚,因此,听了后将信将疑。
  其实,如果崇祯皇帝不是因为开海禁的事情,他完全可以让孙传庭担任延绥巡抚,而把洪承畴担任山西巡抚,这样也能达到异地就任的原则。所以说,异地就任压根就不是这事的根本原因。
  郑芝龙重新坐了回去,而后低头想了一会,总觉得有那里不对,在想了好长一会时间后,忽然抬头问道:“中丞大人在我走之后,有做过什么事情没有?”
  郑芝豹听了,仔细想了想,忽然记起一事,连忙说道:“大哥你一说,还真有一事,朝廷在邸报上登载了何乔远大人的开海禁奏疏,中丞大人为此上书反对驳斥过。中丞大人走之时,就曾怀疑过,会不会和这事有关?”
  “什么?”郑芝龙一听,忍不住又一下站了起来,盯着郑芝豹问道:“何乔远大人的开海禁疏?”
  对于何乔远,他当然是知道的。当初招安他们这些海盗,辞官归乡的何乔远也曾出过力,牵过线的。要说起来,郑芝龙也熟悉那个老大人的。
  这位大人辞官回家后,在家乡还办了个书院,名气是相当好,平时的时候,就算是郑芝龙,也是尊敬有加的。
  在以前时,他也不是没听这位老大人唠叨过开海禁的事情。那个时候,大海上还不是郑芝龙说了算,他也就没在意。之前也听说过,老大人几次上书朝廷,讲述开海禁的好处,但都被朝廷驳回了。
  如今,大海上就只有一个红夷是自己的对手,当然了,之前从李魁奇那边收买过来的钟斌等人还不稳,目前还来不及着手解决,也是一件事。但大概来说,福建沿海这边已经是郑芝龙的天下了。
  这时候听到何乔远又在提开海禁的事情,他就有点不愿意了。也难怪熊文灿会上书反对,毕竟郑芝龙之前和熊文灿都聊过有关的事情,原本以为发大财的机会要到了,结果却出了这么一档事情。
  在得到郑芝豹的确认之后,郑芝龙缓缓地坐了回去,紧皱着眉头,开始认真考虑起这个事情来了。


第498章 时机很重要
  郑芝豹就盯着郑芝龙,见他久久不说话,不由得有点不耐烦了,当即暴躁地大声嚷道:“断人财路,就是杀人父母,反他娘的算了!”
  “闭嘴!”郑芝龙一听,猛地抬头,厉声喝斥道,“这么大声,要嚷得外面人都知道么?”
  “管他呢!”郑芝豹有点不服地争辩道,“如今海上唯我郑家独尊,朝廷能耐我们怎么的?大哥,说得的,想从我们手里抢钱,反他娘的……”
  海上的利润有多少,他们这些以前当过海盗的,心里是最清楚的。眼看着要赚大钱了,结果就出了这么一档事!
  “啪”地一声响,却是郑芝龙满脸怒意,扇了郑芝豹一个耳光,打断了他的说话。
  “为什么打我?”郑芝豹一手掩着被打的脸颊,一边愤怒地问道。
  郑芝龙厉声喝道:“你翅膀硬了是不是?张口闭口地反了,天王老子都想杀上一杀了?”
  平时的郑芝龙,很少有大发雷霆的时候,更多的是不声不响,甚至是笑脸相迎地阴人。此时他犹如发狂地狮子一般,顿时吓到郑芝豹了,底气一下不足,不过还是嘴硬道:“我说错了么,我们要是反了,这海上还有谁能对付我们,南来北往的海船就得要向我们交保护费,那……”
  或者是刚才发了很大的脾气,让郑芝龙稍微减轻了点心中的怒火,他转头往往船舱外面,并没有看到任何人,显然手下人都按照吩咐,并没有人在附近。
  他接着转头看向郑芝豹,语气稍微和缓了点,不过还是带着怒意说道:“你别忘记了,李魁奇还没死!”
  “那又怎么样?”郑芝豹一听,嘴角微撇,有点不屑地说道,“就算他有三头六臂,没了手下没了船,难道还能怎么的?”
  “但他有朝廷为靠山!”郑芝龙用手向北一指道,“朝廷在江南一带有水师,在北方还有登莱水师,如果朝廷真要扶持他,要船有船,要人有人,能在一两年之内组建出比我们多几倍的海上力量,你信不信?”
  郑芝豹听了,还想说点什么。但郑芝龙却不给他机会,继续给他讲道:“还有,你别忘记了,我们最终能有目前的成就,就是有官府为靠山,才能杀出一条血路的。”
  在这大明沿海,当时可是有众多海寇的。当初甚至结义为兄弟,不过却是勾心斗角的手段而已。在这么多家海盗当中,郑家一开始并不突出……
  想起这些年来的经历,郑芝豹不说话了。
  看到这个弟弟终于能听进话了,郑芝龙终于完全控制住了脾气,又坐了回去,而后平缓了语气说道:“再说了,朝廷是否真要开海禁,这事都还没确定呢!一有点风吹草动,你就嚷嚷着要反了反了的,就你这样,能长命就怪了!”
  郑芝豹一听,挠了挠后脑勺,有点难为情地说道:“我也就是说说而已,主意当然是要大哥您拿的!”
  郑芝龙没有接他这话,眉头微皱,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像是在给自己说话道:“那些红夷也不是好惹的,如果只由我们的力量去对付,恐怕损失不少。还有,我们内部也不是很稳,特别是李魁奇没死,他的号召力还是有的!”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向郑芝豹说道:“这次我押送粮食去东江,正好可以看看登莱水师如何,看看李魁奇在那边混得怎么样?还有,我也想去看看大明皇帝,见见这位少年天子看看!”
  “大哥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郑芝豹挠了下脑袋说道,“我这脑袋笨,一切以大哥为主!”
  “嗯!”郑芝龙点点头说道,“这边有什么消息,记得一定要及时通知大哥。另外,大哥也想着,该往京师那边放点人,要不朝廷有什么事情,我们都还蒙在鼓里可不行!”
  说到这里,他略微一想,便点了几个人名,而后交代道:“等船队补给完成,大哥就要继续北上了。这几个人,你让他们立刻前来见大哥,一起随大哥北上!”
  “大哥放心,我马上去叫他们过来。”郑芝豹一听,转身就走。
  郑芝龙见了,心中惦记着事情,便又叫住他问道:“我不在这边的时候,福松怎么样?”
  郑芝豹一听,转身回来笑着说道:“侄儿聪明着呢,认真读书,先生都夸他!”
  郑成功一听,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挥挥手,让郑芝豹走了。
  皇上说这次把粮食护送到东江,是要给儿子一个锦衣卫的,希望这小子以后能有出息一些!
  这个时候的郑芝龙,脑中还没想着拥兵自重,甚至造反的事情。但如果要是按原本的历史发展,在给他几年时间的话,那时候李魁奇已死,他又干掉了钟斌等不稳定等人,真正地坐到了一家独大,开始大把银子的收保护费。
  那种情况下,要是朝廷再开海禁,想动他已经吃进口里的肥肉,搞不好他就一如郑芝豹一般的想法了。
  在郑芝龙完成补给,再次带着船队出发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也就是福建巡抚孙传庭带着刘国能刚刚到达京师。
  阔别已久的京师,就在眼前之时,孙传庭不由得感慨良多。
  天启年间,只是吏部的一个郎中而已,辞官归去,要说不失落那是骗人的。毕竟寒窗苦读半辈子,好不容易考中进士,鲤鱼跃龙门,不就是为了当官么!
  如今再来京师,却已是大明的一名封疆大吏,巡抚一方,大明朝也没有多少人能有此成就!
  孙传庭知道按惯例,奉旨来殿辞的时候,不可能马上就能见到皇帝的。毕竟皇帝日理万机,总得有时间了才能接见的。
  他知道刘国能是个秦地的土老帽,从来没来过京师。瞧瞧,就看他抬头看着京师那高大的城墙,人来人往那么多的路人,就张大了嘴巴的样子就知道他的见识如何了!
  “走,本官带你去走走!”孙传庭招呼一声,便根据记忆,从吏部大门离开。
  他知道,自己一个晋人,远去福建担任巡抚,能不能干出好成绩,帮手是很重要的。而这个刘国能,是朝廷给自己选派的帮手,笼络他,让他死心塌地地听自己的话,是很有必要的。


第499章 开海禁的两个难点
  然而,让孙传庭意外的是,这个阔别几年的京师,熟悉中竟然带着陌生,有不少场景都让他有点尴尬。
  就比如说,去酒楼用餐,伙计问他纸币,结果他以为是宝钞,闹了好大一个误会。
  还有,酒楼里有说书的,孙传庭原本对刘国能介绍说这些也就是《三国演义》《三言两拍》之类,京师的人都听惯了的,只是当用膳时有个热闹而已,用完膳就走了。
  可谁知那些食客不但用完膳还不走,甚至还大声叫好,当场打赏的都有。其中之精彩,听众之入迷,让孙传庭两人都瞠目结舌。
  这还没完,那说书先生说到一半,竟然还会讲解当下国策,在说那个什么银行的事儿,让孙传庭都听得懵逼,这是什么东西?
  他带着刘国能,略微有点狼狈地出了酒楼。刘国能好奇地指着一些建筑,谦虚地请教孙传庭,那是什么房子,盖得木头不是木头,石头不是石头的,到底是啥?
  “……”孙传庭认不出那是水泥建筑,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也幸亏刘国能不敢追问他,否则当场出丑。
  “走,去看看忠烈堂,到了京师,这可是一定要去看看的。”孙传庭找了个借口,总算是听说过这事,有了理由,带着刘国能匆匆而去。
  谁知还没走到目的地,就被吏部的人找到,告知他们两人,说皇上召见,让他们立刻觐见。
  这又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让孙传庭颇有点手忙脚乱,连忙回去穿好官服,整理仪容,匆匆赶往紫禁城。
  孙传庭先得到召见,在内侍的带领下,进了文华殿,第一次见到了崇祯皇帝。在山呼万岁谢恩之后,有点好奇地打量一直未曾谋面的年轻皇帝。
  确实很年轻,从外表上看,还很稚嫩。但皇帝的身上,却有一股从容威仪,让人心生敬意而不敢小觑,这感觉很奇怪!
  崇祯皇帝也同样在打量这位牛人,虽然有聊天群的联系,可作为一名文官,能领三百来名杂兵,就去冲击几万流贼大营,这胆子也算是够肥的。从他之前从容不迫地守住代县的情况看,也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
  这样的一个人,从长相上看,倒也看不出来,觉得是个斯斯文文的帅哥而已!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不由得心中冒出一句话: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啊!
  按下这些想法,他微笑着对孙传庭说道:“开海禁疏,孙卿可有曾看过?”
  “回陛下,臣看了的!”孙传庭回答着,心中稍微有点诧异皇帝的开门见山式问话。
  崇祯皇帝一听,点点头道:“朕决定封何乔远为户部左侍郎兼左都御史,坐镇闽地,总督浙、闽、粤三地,专职开海一事。但其年事已高,怕是力不从心。因此让卿前往福建,就是要辅助何总督做好开海一事,孙卿可有信心?”
  孙传庭一听,不由得心中一喜。他一下就从皇帝的话中听出了一点意思。这时候他是福建巡抚,要辅助何总督做好这事。但何总督年事已高,这要是退了的话,还有谁会比自己更适合接任呢?
  这也就是说,自己将来的仕途,就是做好福建巡抚,而后的官位,就很可能是总督浙、闽、粤三地的军政总督了!
  想到这里,孙传庭立刻躬身,庄重地回答道:“君有所命,臣唯命是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
  “好!”崇祯皇帝听得很是高兴,也不多废话了,又直接说道:“此次开海禁,有两个难点……”
  一听这话,孙传庭便抬头看着他,认真地听着。
  “第一,开海很可能会妨碍到大明沿海一些人的利益,特别是手握水师重兵的那些。”崇祯皇帝严肃地说道,“孙卿要小心这个方面,朕亦会为你解决麻烦。调任刘国能随孙卿前去福建,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这点,孙卿要心里有数!”
  这已经是明确地指明了敌人是谁,比起去了当地后再去了解,显然是要好很多。孙传庭听了,同样严肃而认真地回应道:“陛下放心,臣知道了!”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然后又说第二点道:“何总督在开海禁疏中曾言,一年能为朝廷赚十来万两银子。呵呵,这个太少了!”
  孙传庭一听,不由得有点惊讶,不知道皇帝说这个太少了,那是要多少才不觉得少呢?
  只见崇祯皇帝伸出一个指头,而后对孙传庭说道:“朕调查过,等开海禁之事走上正轨之后,一年该有这个数的收入?”
  “一百万两?”孙传庭一见,不由得有点吃惊地道。从十来万两到一百万两,这可是多了十倍的收入啊!
  他当过郎中,在京师那么多年,也知道朝廷一年国库的银钱收入,也才三四百万两而已!
  他正惊讶着,却见崇祯皇帝摇了摇头道:“不是一百万两,而是一千万两!”
  “……”孙传庭听得忘记了御前礼仪,张大了嘴巴,以为自己听错了。
  崇祯皇帝就当没看见,给孙传庭解释道:“朕没有异想天开,也不是凭空乱说,朕是经过调查得到的结论。等以后朕再调整国策,鼓励海贸之后,这个数目只多不少!”
  孙传庭此时回过神来,虽然心中还是不信,不过至少表面上已经恢复了正常。
  “朕要说得第二个难点,就是要保证收到税,严格按照国策收税,任何人胆敢偷税漏税,一律严惩!有内阁,有朕给孙卿撑着,尽管放手去干!”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盯着孙传庭,庄重地问道,“这得罪人的差事,孙卿可敢接否?”
  按大明律,就没有免税的说法,要免,也只是免役而已。可如今这个时代,谁不偷税漏税?这要是严格去执行,就等于是把所有人,而且是有权势的人都给得罪了。
  孙传庭到这个时候,算是完全明白了。这开海禁的难点,不是开了海禁而已,而是在开了海禁之后,能不能把所有的税都收上来,这才是关键所在。
  想到这里,他也算是知道,为什么皇帝这么快要亲自接见自己,而且事先摆下了诱饵,是三省总督的诱饵。
  孙传庭抬头,看向崇祯皇帝,见他盯着自己,便知道他在等自己的回答。


第500章 没得选择
  其实,孙传庭自己也知道,他是没得选的。
  在崇祯皇帝问出话之后,如果自己拒绝,那么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好印象将荡然无存;不但巡抚巡抚没有得做,甚至还可以被找理由贬官,这辈子都不用在官场上混了。
  这样的结果,孙传庭当然是不愿意看到的。他想起在代县的时候,自己和延绥巡抚的蒸酒论英雄,此时此刻,不正是有一个巨大的机会摆在自己的眼前么?
  孙传庭原本就是个果断之人,否则的话,他也不会在代县守城的时候,宁可多消耗点代县兵力,也要让攻城的流贼以为城内兵力不足,而源源不断地送人头消耗在代县城墙下,从而为他获取更大的功劳。
  甚至他为了能复出得到一个好的官位,能展现他的抱负,更是赌上了自己的性命,连夫人都不告诉一声,偷偷带着三百杂兵就出城去攻击几万流贼大军。
  所有的想法在孙传庭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在外人看来,其实他就没什么犹豫,立刻躬身回应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定要完成陛下所托!”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笑了。自己从这个孙传庭的事迹中推断,他应该是个合适的人选。至少从目前看,他没有辜负自己对他的期待。
  其实他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孙传庭因为朝廷没有拨下军需物资而无法开拔领军剿贼,就向当地士绅强行征粮;他又曾因为流贼遍地,哪怕打败流贼后流贼又会很快裹挟百姓造反,就曾一路杀人,不管是流贼还是百姓,他都不区分,果断下手。
  这样的一个人物,让他去开海禁,收取税收,打击偷税漏税,在当前来说,确实是个好的选择。换成其他人,哪怕是洪承畴或者卢象升,都未必能有他好!
  崇祯皇帝见他答应,心中高兴,于是,又勉励了他一番,并招来内阁首辅温体仁,三人就开海禁的事情,再细细地商讨了大约一个时辰,才算结束了这次的会见。
  当然了,刘国能这边,崇祯皇帝也接见了他,对于刘国能弃暗投明的举措,给予了表扬,让他再接再厉,去了福建后,好好听福建巡抚的话,不要辜负圣恩,要光宗耀祖!
  刘国能那见过这样的阵势,皇帝竟然如此器重于他,一颗心早已给了皇帝,就是让他上刀山下火海,他也绝对二话不说干了!
  崇祯皇帝又给刘国能带去福建的军队给予奖赏,每人奖励大明纸币十两,相当于边军一年的军饷了,更是大大提振了军队士气,让这些秦晋两地的汉子高兴地合不拢嘴,在没有一丝投靠朝廷,辜负贼军的心理负担。
  和崇祯皇帝用钱提振士气不同的是,莽古尔泰所带领的骑军,日夜兼程追赶东江骑军,是仇恨和傲气支撑着他们,同样士气很高,没有人因为疲惫不堪而消极怠工。
  此时此刻,莽古尔泰他们正停下来歇口气,最主要的是给战马吃点东西,稍微缓缓,否则战马肯定耗不住的。
  莽古尔泰自己心中非常地郁闷,还非常地憋屈,把皇太极给他的气全部转移到了东江骑军身上,他不顾疲惫的身子,对身边的亲卫大声喝道:“传令下去,决不能让明狗逃回去,一会必须再加快点速度,明狗绝对已经没有丝毫战斗力,只要能赶上他们,我们就能为族人报仇,为我们正名!”
  莽古尔泰绝对相信,自己所领的骑军都已经疲惫不堪了,那些明狗还能好到那里去?只要能追上,那就是赢了!
  如果能把东江明军押回去,能为那么多的族人报仇,相信自己的威望也能提高不少,皇太极还想那样来欺压自己,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他正这么想着,忽然探马回报,说从东江明军留下的痕迹来看,他们应该就在前面不远了。只是有一点比较奇怪,在东江明军所留痕迹中,似乎有马车的痕迹。
  “那肯定是被明狗抢走的金银财宝了!”莽古尔泰想也不想,立刻得到这么一个结论,而后也顾不得再休息一会,立刻传令继续追击。
  确实如莽古尔泰所料,东江骑军此时都已经疲惫不堪,甚至连战马都快走不动了。他们从海州开始,日夜行动,向北横扫辽阳附近,又偷越追剿他们的大军,再祸害了一把沈阳周边,又继续佯动往抚顺跑,最后趁夜色掩护又突袭出关,这些日子里,基本就没有歇息过,能不累才怪了!
  原本还能再快点速度,但马车跑不快,而且马车上都是妇孺,更有老人,虽然垫了棉被,可还是没法跑快,否则里面的人受不了。这还多亏了这些妇孺都不是娇生惯养的,在辽东是吃惯了苦,能咬牙忍着,否则还够卢象升和刘兴治头疼了。
  不过魏木兰最终还是病倒了,全身无力,还有点发烧。这个小姑娘显然没经历过这么艰苦的行程,身体熬不住了。不过她还是坚持着,一声不吭,努力当好通讯员的角色。崇祯皇帝给过来的信息,她都第一时间传达给卢象升。
  天色将近傍晚,卢象升正领军赶路。在他的身边,毛承祚忽然一指身后方向,有点吃惊地说道:“中丞大人,您看我们后面?”
  卢象升一听,转头看去,却见草原的尽头,隐隐有无数的黑点在动。按他的经验,一下就明白,建虏骑军终归是追上来了。
  然而,卢象升却一点都不慌乱,按照刚才皇上传过来的话,应该没多大的事。
  于是,他立刻点了四十多名看着还硬朗的军卒,分配了剩下没有损坏的四十多张劲弩,到了队伍的最末尾,准备射杀最先追过来的建虏探马。
  “中丞大人,末将来断后好了!”刘兴治对于自己家人拖累了骑军速度,感到很是不安,连忙过来说道。
  卢象升看了他一笑道:“论箭术,你三个都抵不过本官一个,回去看好你家人便是,无需操心!”


第501章 会师
  一听这话,周围那些将士都友善地笑了,中丞大人确实有资格说这个话。
  他们这些人,都没有人紧张,看着那个高大的身影,那心中就非常踏实。抬头看向远方,就等着建虏上来送死!
  他们能发现建虏,建虏自然也看到他们了。莽古尔泰一声令下,顿时,不少原本也是追得精疲力竭的建虏又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再也不保留马力,催打着胯下战马,慢慢地超过了同伴,奋勇争先,只为能立下拖住东江骑军的头功。
  没过多少时间,就见五六十个建虏超过了大部队,且距离越拉越远,而与东江骑军的距离,则是越来越近。他们一个个更为兴奋,犹如看到首功就已到手。
  慢慢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等到了一箭之地距离时,双方都开始准备了。没过一会,就见弓弩齐射,“梆梆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