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恪继续说道。
“不守城池,那你的意思呢?”
李世民反问道。
“歼敌为上,占城次之!”
李恪一字一句的答道。
“杀俘?”
李世民眼中射出一丝寒光。
“父皇,有的时候不能不这么做啊!”
李恪看到李世民的冰冷目光,就知道他不赞成自己的建议,可他还是劝谏道。因为,他很清楚高丽人的丑陋面目,这是一支你打他他就投降,你放他他就继续打你的国家。他不希望李世民犯这样的错误,让自己的仁慈断送了大唐将士的性命。
“你继续说吧——”
李世民冷冷的说道,显然不想听李恪的劝谏之词。
“第三,任城王叔久居长安,父皇可以带他在身边赞助军务!”
李恪没有再提出什么建议,而是向李世民举荐了任城王李道宗。他认为李世民身边的武将有点过于单薄,历史有李绩和李道宗,可现在李绩守大门,李道宗又不在李世民这次征讨高丽的大将之中,李恪这才建议道。
“恩——你说完了吗?”
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儿臣说完了!”
李恪答道。
“那你就下去吧!朕让兵书给你调令,等朕离开长安,你就去西北吧!”
李世民叹气道。
“诺”李恪躬身退出了两仪殿。
只是,在退出两仪殿的时候,他不清楚李世民那一声轻微的叹息究竟的为了什么。
李恪回到府中,傍晚时分,兵部的调令就下达。
而过了两天,李世民在长安城外誓师北征高丽,在三军面前,他下诏布告天下,陈述了这次东征高丽的五条必胜之道,“一曰以大击小,二曰以顺讨逆,三曰以治乘乱,四曰以逸待劳,五曰以悦当怨”等到李世民诏书读完,全体将士高呼万岁。
随即,李世民又开始几里士气,“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
李世民的话音一落,全场数万将士高呼万岁,且热血沸腾,战意高昂。
因为,隋朝三次征高丽失败,高丽将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骨筑成了一座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叫“京观”“身既死矣,归葬山阳。山何巍巍,天何苍苍,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河山。”
寒风吹来,京观上的薄土被吹去,立刻便露出下面的森森白骨,所谓尸山血海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已。几十万烈士的忠魂便在此不断地嘶喊,召唤。
隋亡距离贞观年间不远,很多军中将士的父辈都战死在了辽东。
大唐的子弟岂能忘记这段刻骨铭心的仇恨?
就在这一阵慷慨激愤的战意之中,李世民的车架缓缓的离开了长安城。
第六百七十八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
李世民离开长安率军亲征,李恪便依照兵部的调令,在第二天也离开了长安。
李恪的西北之行主要的去打酱油,目的是躲避长安城即将出现的风波而已。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在自己受到李世民似有似无的猜忌的情况下,再加上长孙无忌这只老谋深算的老枭和太子党一帮老臣的攻讦,在李世民离开长安后自己还留在长安城,这是最为不智的决定。
所以,李恪的去西北的行程倒是不快,慢慢悠悠的,花了半个月时间,这才来都了华州。
前任的华州刺史是柴绍,因为病情的缘故已经在长安修养,现任的华州刺史是李恪的心腹孙贰朗,他是李恪绝对的心腹,李恪才将他安排在华州,而他又是军政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权势很大,不比一般的都督差多少,而李恪之所以这做也有他的目的。因为,华州是大唐经营了十数年的重镇,以前他是大唐对付吐谷浑的西北要塞,是西北大军的屯粮之地。现在,即便西北战事已经结束,可李恪也给自己安排了一条路,那就是便今后发生什么不测,他仪仗的无非就是西北大军,而只要华州刺史是自己的人,西北大军的粮道就不会断。这样即便自己跟长安发生什么龌龊之举,自己也不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还有一点就是,李恪让柴哲威开通了通向西域的商道,他还给了柴哲威一个秘密的命令,那就是更多的将粮食储存在华州,以备今后的大军所需。
李恪在西征吐蕃的时候就位自己想好了退路,那就是经营好西北,扼住长安的西北大后方,再加上并州的精骑和漠北的突厥精骑,只要长安有什么动静,并州大军五天就能杀到,而漠北突厥精骑可以长驱直下,而西北精骑也还需要十天的时间就能杀到长安城下。
只是,起初他以为自己的这个计划部署的天衣无缝。
但现在通过武媚娘的一系列分析,再加上李世民对他的猜忌,他发现自己的举动早已被李世民发觉。
李恪认为李世民会猜忌自己,估计就是看穿了自己在西北的部署。可是,自己不这样部署又能怎么办?李世民在的时候自己还能活,要是死了呢?李恪没有选择,他只有这么办。
“卑职参见殿下!”
孙贰朗率领华州诸将向李恪施礼。
“贰朗,华州一向可好?”
李恪淡淡的问道,其他华州诸将听不懂,但孙贰朗听的很清楚。
“殿下放心,华州很安全!”
孙贰朗淡淡的笑道。
作为军旅老卒,通过这段时间,有了李恪给他的两万陌刀兵,他已经在华州组建了自己的班底,现在的华州他的绝对的核心,没有人敢于跟他作对。而这就是军政一把手的真正好处,将军政和民政大权抓在自己的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权利,不然只管军或者只主政都会受到另一方的牵制。
“恩,你办事本王很放心!”
李恪也笑道。
对于孙贰朗,他确实很放心,才会将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他。
李恪在华州逗留的时间不长,只休息了三天的时间就来到了凉州,凉州守将也是李恪的郭侍封,李恪对郭侍封勤勉了一番,这边继续向西而行,终于在十天之后来到了大唐的西北大城青唐城。
因为便于管理西北,李恪建议将青海王苏定方的西北治所设在了青唐城。
而在青唐城除了青海王苏定方之外,还有协助苏定方管理民政是狄知逊。
李恪到青唐城,苏定方和狄知逊出城相迎,将李恪迎到了苏定方在青唐城的王府。
虽然是青海王,位高权重,爵位显赫,但苏定方的府邸很简朴,没有一丝奢华之风。
“定方啊,你的王府也该修建修建了!”
李恪淡淡的说道,“青唐城不必长安,气候寒冷,环境干燥,你要适时的改善下自己的居住环境啊!”
“多谢殿下关心,只是微臣久居军旅,习惯了军中生活,住不惯奢华的府邸!”
苏定的回答道,他丝毫没有因为自己封了王爵就跟李恪平等,依然以李恪的属臣自居。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大唐的开国至今异性王有几个,而他能够封王,这里面谁的功劳最大,是谁给了这么大的荣耀。
所以,对于李恪他出了感激,依旧是感激。
“你们两人也坐吧!不用多礼!”
李恪对眼前的苏定方和狄知逊说道,“我们聊聊最近长安的情况,晚上本王在见见西北的驻军将领。”
“诺”苏定方和狄知逊落座。
“殿下,你这次巡视西北,可有其他的目的?”
最为李恪的心腹谋臣,狄知逊开口问道。
“本王这次来西北,就是想跟你们通个气,顺便商量一些问题。”
李恪语气凝重的说道,“长安城发生的事情你们知道了吗?父皇御驾亲征,太子李承乾留守长安,中书令长孙无忌和侍中魏征辅助太子处理朝政,而身为兵部尚书的侯君集却没有随行,就连十二卫军中的左金吾卫大将军长孙顺德也留在了长安城。”
“恩,确实有点蹊跷——”
苏定方应声道。
作为军事方面的帅才,他很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虽说父皇这次调集了十二卫中的四卫共六万大军,再加上他的扈从千牛卫,长安城也就只剩下了左右金吾卫,但是这两卫之中左金吾卫控制在长孙顺德,而右金吾卫中侯君集的部下甚多。”
李恪淡淡的分析道,“所以,这次长安城会翻起一股大浪——”
“殿下,最要紧的还是东宫六率啊!”
狄知逊语气凝重的说道,“京城兵马甚少,太子监国,他自然会将自己的东宫六率调集到驻守长安城防和皇宫门户,可以说,现在的长安城已经成了太子的天下。”
“难道皇上想不到吗?”
苏定方问道。
“皇上自然想得到,可皇上现在猜忌的是殿下,而不是太子,他很乐意太子能够在自己离开长安时做出这样的部署,对抗殿下,而这次殿下来西北,皇上没有犹豫答应了殿下,就是想试探殿下的忠心,只要殿下有什么不轨之举,皇上做的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南下并州收了王中长的兵权,再派出程知节去幽北草原安抚突利。”
狄知逊分析道,“还有,这次皇上北征高丽,幽北草原的阿史那部各王族成员,皇上肯定会利用他们跟突利之间的矛盾将他们收到自己麾下,以对抗必要时候的突利突厥大军。”
“难道父皇就这么怀疑本王的忠心?”
李恪不解的问道。
虽然,武媚娘已经跟他分析过自己跟李世民的关系,但他还是心存幻想,认为这是李世民的受到了他人的蛊惑,不是自己的本心。
“功高震主自古就会受到君王的猜忌,更何况殿下你还是皇子,手中握有数十万精锐大军呢?”
狄知逊分析道,“而这也是皇上为什么不调集黑骑军入主长安卫戍京畿非要自练新军的目的。依照常理来说,当今天下黑衣卫已经成军,战斗力及其强悍,只要皇上给他们一个名号,将他们调集到长安城,京畿安全就固若金汤,可皇上依旧要编练新军,将这样一支精骑拒之门外,他生怕的就是殿下和这支精骑啊!但是,这支精骑的战斗力又很强悍,边关战事的时候,他们又是大唐的主力大军,皇上舍不得解散他们,也没有解散他们的理由,只能就这样尴尬的存在。现在呢?边关无战事,殿下数十瓦大军在手,皇上岂能睡的安稳?”
“可是父皇将长安城交给了太子李承乾,还给他留下了长孙无忌和侯君集等人,他就不怕李承乾有所举动吗?”
李恪问道。
“皇上当然知道,可这正是他的一石二鸟之计!”
狄知逊郑重的回答道。
“————”
李恪沉默。
“殿下,皇上知道长安现在的太子李承乾的天下,只要李承乾不安分,被有心人利用,他可能就会做出大逆不道之事,那到时候你该怎么办?”
狄知逊问道。
李恪没有说话,依旧沉默,可他已经想清楚了李世民这招险棋。
“你想进京勤王,可你没有皇上的旨意,等到勤王成功,皇上肯定追求你擅自用兵罪责,你想要坐视不理,等到皇上赶到长安,你依然会被安上一个渎职之罪,这里外你都要受到惩罚,而皇上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了黑衣卫的军权,将他们解散。”
狄知逊分析道。
“父皇他是想做渔翁啊!”
李恪叹息道,一股悲伤之情涌上心头,他没有想到最后的结果会是这样,父子之间会成为对手,会走到现在的这一步。
“殿下,事出反常必有妖孽,这里面也肯定也有其他人的参与!”
狄知逊安慰道。
“本王知道——”
李恪淡淡回道,只是表情有点失落。
“殿下,你说吧,西北大军听凭你的了命了!”
苏定方看到李恪沮丧的表情便大声说道。
“定方,不到位不得已,西北大军不能动!”
李恪安抚苏定方道,“西北大军的大唐西北的保证,不能轻易入关,再不济本王不是还有并州的十万精骑吗?”
苏定方没有说话,他清楚李恪话里的意思。
狄知逊也不在说话,也保持了沉默。
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不管李恪怎么做,他都处于被动的局面,除非……
第六百七十九章 辽东战况
太宗皇帝李世民率领二十万大军从幽州出发,御驾亲征。
九月十五,太宗大军到了大唐跟高丽的边境营州,营州都督刘仁轨出城十里相迎。看到刘仁轨身后的数千精骑,太宗颇为满意刘仁轨的治军。当太宗观看了水师的操练时,太宗真正的了解了李恪让刘仁轨坐镇营州组建水师的用意。
确实,作为陆战帝王的太宗皇帝,即便是一个门军的门外汉,但看到刘仁轨组建的水师的操练时,也清楚的意识到这支水师的强大。
同时,他对自己北征高丽有了更大的信心。
又过了几天,唐军的粮草辎重和攻城器械运到了营州,太宗开始点将部署作战任务。他让刘仁轨率领两万水师渡海袭占卑沙城(即卑奢城,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又让薛万彻为先锋大将,率军五万攻打辽东重镇辽东城(今辽宁辽阳)自己则是亲帅剩下的十五万大军缓缓而行,想用稳步作战,步步蚕食的方式彻底将灭掉高丽。
远在青唐城的李恪在收到辽东作战场上李世民的作战部署时,对李世民的战术安排很是满意。他觉得对高丽就必须采用这样的方式,稳稳推进,步步蚕食,这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殿下,目下辽东大战不会出什么问题,皇上身边有任城王,有幽州大都督程知节,还有南衙大都督薛万彻,他们可都是跟随皇上东征西战的老将,小小高丽能猖狂得了多久。”
苏定方说道,“但是,眼下的问题——殿下还是应该将目光放在长安城,长安城可还有王妃和王子们呢。”
“其实,殿下这次回西北,应该将王妃和王子他们都带到青唐城!”
狄知逊也开口说道。
“让本王来西北是媚娘的意思,本王也想将她们带到西北,可在临走的时候媚娘主动要求留在长安,她说这样做才能让父皇消除戒心,要是大家都离开,父皇的疑心会更重。”
李恪淡淡的说道,“哎——现在就等辽东战役结束吧,再看父皇的决议。”
“难道殿下就想坐以待毙吗?”
苏定方开口问道。
“那你让本王怎么办?”
李恪不解的问道。
“要是西域出现混乱,殿下不就又可以统兵了吗?到时候攻下西域诸国,以防不测也行啊!”
苏定方建议道,也只有跟随李恪数十年之久的他才敢说出这样的话,要换做别人,肯定不敢这么说。
“西域诸国,现在不足以为略,本王担心的还是西方的另一个强大的国家,他们才是大唐真正的敌人。”
李恪思量了片刻说道,“所以,要想跟西域诸国作战,就要做好跟这个国家作战的准备,可现在父皇在北征高丽,我们再西征西域诸国的话,两线作战国库吃紧啊。”
李恪叹息一声,又说道,“不到万不得已,我们存在华州和青唐城的物资不能动,这才是我们今后跟长安城抗衡的资本。”
“殿下……”
狄知逊突然开口道,“不到万不得已,可不能走那么一步啊!”
“看情况吧!”
李恪叹气道。
其实,他自己也不清楚走到这一步,今后该怎么办。
李世民想消弱他的权利,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到底消弱到什么程度呢,对于这点自己也不清楚。
要是说当初,消弱了自己的军权,自己在朝堂上还有不少大臣帮衬。
可现在呢?自己的势力不是在地方,就是在军中,朝堂上,中枢之中根本就没有替自己说话的人,这要是再消弱自己的权利,让长孙无忌坐大,那还有自己什么好下场呢?
“你们都出去吧,让本王休息休息!”
李恪淡淡的道。他突然之间觉得有点累,倏然之间想到了候若依的那几句话,说自己累吗?值得吗?
可是,李恪又是一阵苦笑,自己不拼,自己不努力,那就只有等死,这样死了,自己甘心吗?
有过了两个月,辽东战报传到了青唐城,这是动用了鹰卫暗卫的特殊渠道。
不然,依照平常的驿站传递,根本不会有这样的速度。
战报上说,唐军刘仁轨水师攻破了卑沙城,继续向高丽府邸进攻,而薛万彻的大军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杀的高丽军队溃不成军。
看到这份战报,李恪的心沉到了谷底。
他很清楚骄兵必败的道理,高丽虽然不是一等一的强国,但现在的高丽可谓是历史上最为强势的时候。虽然,这几天自己的鸦片没少毒害他们的军队士兵的素质,但也不至于数十万的大军被薛万彻六万大军杀的溃不成军啊。
倏然之前,李恪心中一惊,难道这其中有诈?
“你们分析分析这份战报!”
李恪将战报递给了苏定方和狄知逊。
“殿下,高丽人是想诱敌深入——”
狄知逊说道。
“那他们的目的呢?”
李恪问道。
“这么已经到了十一月份了吗?辽东苦寒之地,大唐的大军怎么能受得了那样的天气呢?”
狄知逊分析道,“高丽人在等,他们也在赌,他们等到大唐军队适应不了辽东的苦寒天气,等到粮草运送困难而大军陷入缺衣少粮的情况下时,他们才会反戈一击。”
“还有,辽东的高丽经营了数十年的地方,他们的败北何尝不是分散兵力的做法呢?将大军分散到各地,等到大唐军队深入高丽腹地,粮草不济,不适应气候的时候,他们再来个出其不意的攻击,到时候大军……”
苏定方虽然没有继续说道,但李恪明白其中的结果。
“那本王立即上书父皇,不能轻敌冒进!”
李恪急切的说道。
“殿下这是关心则乱,难道皇上不清楚高丽人的伎俩吗?”
狄知逊反问道,“但是,皇上依然冒进,殿下不觉得可疑吗?”
“那你的意思呢?”
李恪反问道。
“要么皇上想将计就计,给高丽人参设下了一个圈套,将一举歼灭高丽主力大军;要么就是皇上急于求成,才会这么不顾后顾之忧。”
狄知逊分析道,“所以,殿下这个时候上书,皇上不但不会采纳,反而会厌恶殿下,殿下可不要忘了大唐的江山一大半都是皇上打下来的。”
“那依你的意思呢?”
李恪有点不悦,但他清楚狄知逊的建议的对的。
“殿下,既然皇上没有让你去辽东,说明他不想你参与辽东战事,你何必将自己陷入到辽东之战的泥潭之中呢?”
狄知逊劝谏道,“殿下,你现在的真正对手还是长安城的那位啊,要是大唐跟高丽的大战陷入相持阶段,这仗打个两三年,皇上就不会短期回长安,到时候殿下难道还想一直待在青唐城不成?”
“哼——长孙无忌这只老枭,本王绝对不会放过他!”
李恪狠狠的道。
随即,便开始跟苏定方和狄知逊两人分析和商议长安最近的情况。
第六百八十章 薛礼和蒙昭的一战成名(上)
唐军对高丽的作战一直都很顺利。
可是,当唐军的先锋大军攻到白岩城的时候,他们遇到了高丽军队的顽强抵抗。他们发现,只是几天的时间,他们面对的高丽人不在的胆小怯战之辈,而是悍勇、不畏死之士。顿时,大唐的进攻受阻,再加上大唐将士不适应辽东苦寒的气候。在白岩城下攻城的唐军屡屡被高丽守军挫败,士气很低落。
然而,更为要紧的时作为先锋大军的主将,刘君邛面对士气低落的唐军也是束手无策,一时间整个大营弥漫着悲凉的气氛。
刘君邛是程知节的心腹将领,是以他才能成为这次先锋大军的主将,薛仁贵因为有了西北的战功,被提升做了刘君邛的副将。薛仁贵看到将士们的士气,曾两次建议刘君邛撤兵,以免被高丽大军围困偷袭,但刘君邛没有接到李世民的旨意,不敢冒然退兵。所以,三万唐军和高丽大军就这样处在僵持之中。
然而,身在后方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听到前方三万大军受阻白岩城,数天之下尽然攻不下一座城池,顿时大怒不已,决定亲赴白岩城下看个究竟,想亲自督导攻城作战。诸将苦苦劝解都无济于事,只能跟随太宗李世民来到白岩城下。
可是,让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太宗的亲赴白岩城刺激到了高丽人。
就在第二天早上,高丽人突然打开城门,数万高丽大军杀出了白岩城,杀向了唐军的营地。唐军没有想到一向龟缩在城池,仪仗城池坚固而防守的高丽人会主动出击,愣是没有做好防御,被高丽大军杀的节节败退,主将刘君邛更是陷入了高丽人的重重包围之中。高丽人的战术很明显,就是想杀了这支唐军的主将,想激励自己一方的士气,打击唐军的嚣张气焰。所以,他们的主攻方向是处在中军位置的刘君邛大帐。
然而,唐军颓败的这一幕正好被赶来督战的李世民看到。
骑马赶到了唐军营地对面的李世民站在高处,一眼便看到了唐军大营之中的颓败。
他脸色阴沉的说道,“你们看看,高丽人这次出动了多少人马?”
其实,太宗李世民距离唐军营地的直线距离很短,但要发兵去援救要走很远的一段路,再说高丽这次出动的人数较多,他身边只有三千千牛卫,他也不敢贸然下达命令。
“皇上,估计有八万大军!”
任城王李道宗开口说道。
“可恨的高丽狗,敢在白岩城下设计,皇上,老将请你下令,让老将率军灭了白岩城!”
程知节怒气冲冲的说道。刘君邛的他的心腹将领,这三万大军中又有一半的幽州精兵,程知节自然恼怒不已。
“皇上,我们只有三千人马,不足以对抗高丽的八万大军,还请皇上三思啊!”
房玄龄狠狠的瞪了一眼程知节,向李世民谏言道。
“是啊,皇上,微臣同意房相的话,还请皇上三思啊!”
岑文本也开口说道。
顿时,李世民身边的诸将也都开口劝解李世民。
程知节听到大家的劝谏之言,就黑着脸不再说话。
然而,就在李世民沉默不语的时候,突然有人喊道,“皇上,请给末将一千精骑,末将必将救回刘将军。”
寂静!
场面很寂静,只能听见北风的呼啸之声。
李世民顺着大家的目光回头目视,发现开口说话的人是他千牛卫的将军蒙昭。
就见蒙昭一脸坚毅的跪在地上向自己请战。
李世民很欣赏蒙昭,这是因为蒙昭不但精通兵书要略,而且统兵有方,武艺又好,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稳重,这才会被李世民提拔,短短几年就做了千牛卫的将军。然而,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今天一向稳重的蒙昭会主动请战,还敢扬言一千精骑就能救回被八万大军围困的刘君邛。
“蒙昭,军无戏言!”
李世民冷冷的说道。
“皇上,末将不能带回刘君邛,甘愿提头来见!”
蒙昭铿锵有力的回答道。
“好——不愧是我大唐的男儿,蒙昭,朕就给你一千精骑,朕相信你能做到!”
李世民豪言道,“大唐由此勇将,小小高丽焉能不灭。”
“诺”蒙昭干脆的说道。
就见翻身上马,对身后的千牛卫喊道,“将士们,跟我走——”
话音一落,战马奔腾,蒙昭和一千精骑离开了李世民,杀向了对面的营地。
因为,蒙昭在陆军学院学习,他的作战思想深受黑衣卫将领的影响,自从他做了千牛卫将军,便将千牛卫依照黑衣卫精骑一样训练,才受到了李世民的器重,同时也有了刚才这样杀气腾腾的精骑。
目视蒙昭离开,李世民沉默不语,依旧将目光投向了对面的战场。
而这时,战场上的唐军被高丽八万大军围困在中央的位置,不断的冲杀,但依然杀不出高丽大军的包围。
因为,这八万高丽大军跟以往的大军不同,他们悍不畏死,强悍异常,是唐军遇到的第一支敢于跟自己硬碰硬的精兵,再加上他们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唐军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甚至快要被全歼。
这时,薛仁贵方天画戟砍飞一名高丽士兵的头颅,看到不远处已经被高丽大军杀的狼狈不堪的刘君邛,他催动了自己的战马杀向了刘君邛处。
“啪嗒……啪嗒……”
战马奔腾,薛仁贵就像一名凶恶的死神杀向了围困刘君邛的高丽人。
“杀——”
薛仁贵大吼一声,方天画戟挥出,就见画戟所过之处一片腥风血雨,人头就像熟透的木瓜般落地。
只用简单的一画戟,就砍飞了六名高丽人的头颅。
顿时,周围的高丽士兵被镇住了!
而远处观战的李世民也是一愣,随即便欣喜的问道,“你们看见了吗,那员小将这般悍勇,他叫什么名字?”
“皇上,他叫薛礼!”
程知节回答道。
“薛礼?”
李世民恍然大悟,低声说道,“西北大战,他不是也立功战功吗?”
“对——西北大战立下了功勋,他才会被任职幽州。”
房玄龄回答道。
“恩——”
李世民淡淡的应道,他知道了薛仁贵的名字,就已经没有了刚才的喜悦。大家看大皇上的表情,就清楚其中的缘故,便也不敢说话,不再议论薛仁贵的悍勇。
战场上,薛仁贵一招镇敌,等敌人没有回神之际对刘君邛喊道,“将军快走,薛礼为你断后!”
“谢了——”
刘君邛也不罗嗦,催马便走。
这时,高丽人回过神来,又在大将的指挥下杀向了薛仁贵和刘君邛,他们的任务就是斩杀唐军将领,岂能放过斩杀刘君邛机会。
薛仁贵和刘君邛见敌人又杀了上来,便挥动手里的武器,跟高丽人杀在了一起。
“你们都——要——死!”
薛仁贵愤怒了,他一催动战马,杀向了高丽人,杀向了高丽人大将的中军位置。
第六百八十一章 薛礼和蒙昭的一战成名(下)
“你们快拦住他,给本将拦住他——”
高丽主将看到薛仁贵的凶猛,胆怯的命令身边的士兵。
“杀——”
高丽士兵听到命令,蜂拥一般的围上了薛仁贵。
薛仁贵即便是再怎么勇猛但也招架不了高丽上千的围攻啊。
所以,他被拦截在了高丽主将的外围,自己也陷入了包围之中。
但是,相对于他的围困,唐军主将刘君邛就更加艰难,他的高丽斩杀的主要目标,刚才被薛仁贵给带出了包围圈,现在又选入了高丽人的包围之中,即便他也悍勇,手中战刀无情的收割者高丽人的性命,奈何身边没有多少亲兵,架不住高丽人多势众,渐渐的他身上受了多少伤,身体也没有以前那样敏捷。
顿时之间,薛仁贵的勇猛就像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对面观战的李世民和主将不由的哀声叹息,但大家都不敢在李世民前面言及薛仁贵,生怕触怒了圣意。其实,主将都是带兵打仗的军中老武卒,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薛仁贵身边就是缺少一支悍勇的精兵协助,要是有这样一支精兵,就凭他的勇武,就凭他的悍不畏死,薛仁贵足以率领大军冲出高丽人的包围圈。
所以,大家不由的开始期待蒙昭的表现。
对于李世民破格提拔蒙昭,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