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醣遥苁羌嵬Α
“三哥,太原那边的商业集团发展不错,北府银行更是垄断了大唐的钱财,黄金的储备量也很大,足够支撑大唐一般的储户兑换!”
柴哲威说道,面色一沉,又道,“只是,高丽和扶桑两国民间不少人开始禁止或者抵制福寿膏的销售,而且在高丽朝堂上也出现了类似禁止福寿膏销售的声音。”
“情况严重吗?”
李恪不解的问道。
“不是很严重,可这些声音在民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高丽和扶桑两国的百姓很大一分部人都很支持禁止销售福寿膏!”
柴哲威脸色不悦的说道,“我多次跟高丽和扶桑两国的国王交涉,可他们依旧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哲威啊,你用跟他们交涉,今年就断了高丽和扶桑的这两条路吧!估计到了八九月份,吐谷浑就会被灭,而西域这条线上再也没有吐谷浑骑兵的骚扰,你可以很安心的将福寿膏销往西域诸国。”
李恪狠狠的说道,“高丽和扶桑不是想禁止福寿膏的销售吗?那本王就看看他的大军要是没有了福寿膏,还能守得住城池吗?”
“三哥,就这样断了岂不可惜了?”
柴哲威问道。
“哲威,这西域诸国有的是宝器和黄金,比扶桑还要富裕呢!”
李恪淡淡的笑道,“我们前方百计的想灭了吐谷浑,不就是为了打通这条线吗?今后,我们只要的商路就要放在西域诸国身上。”
“行,既然三哥这么说,那我就听三哥的!”
柴哲威信心满满的说道。
随即,柴哲威又向李恪汇报了一些关于自己所掌管的商业集团的其他问题,涉及到的钱财和这几年所赚的银钱等,等柴哲威报出一个数字时,李恪自己也吓了一大跳,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富有。
随即,他又跟柴哲威聊了关于柴绍的健康问题,柴哲威看天色不早了,这才告辞离开。
等柴哲威离开书房,李恪静静的注视了他远去的背影很久,这才收回目光。
说实话,李恪之所以这几年敢在北府建立一支规模庞大的重骑,敢于组建十万黑骑军,敢于在北府施行职业军人制,就是因为他有强大的财力做支撑,而这部分强大的财力百分之八十来自于柴哲威的经营。
所以,对于柴哲威,他虽然不在李恪的身边,可他在李恪心里的位置不是任何人所能替代的。
第六百二十三章 又要结婚了
六月十八的这天,李恪就跟吐蕃桑央公主结婚了!
婚礼的场面很大,不光大唐的文武全臣,士族大家的族长,各国使者,就连太宗李世民和杨妃都出席。
整个长安城又轰动了一次!
可是,洞房花烛的晚上,李恪到是纠结了很久。
他在心里想,这个洞房入不入?
但是,被阿史那云和武媚娘两次赶出自己的闺房后,李恪这才狠狠的来到了吐蕃桑央公主的房间。
房内一切都以红色为主,床帏,锦被,大红的蜡烛,大红的喜字,大红的红花。
就连屋内的亮光都是红色的!
李恪走进来的时候,桑央公主的身躯明显的颤抖了一下。
李恪自己坐在桌前喝茶,他没有理会桑央公主。
对于婚姻,他有自己的看法,喜欢的女人,只要她愿意,自己就会娶她。
可自己不喜欢的女人呢?娶了她,对她是一种伤害和不负责,对自己何尝又是一种负责呢?
想想阿史那云,想想长孙冰凝,想想武媚娘,那一个不是自己喜欢的啊!
可眼前的桑央公主呢?
李恪苦恼的摇头不已。
过了片刻,李恪觉得就这样坐着也不是事儿,就漫步走到桑央公主面前,掀开了她的红盖头。
说实话,桑央公主确实很漂亮。
绝对是比肩阿史那云和长孙冰凝的美女!
桑央公主怔怔的看着李恪。
这就是游牧民族的女孩,不像中原女孩子那么娇羞,认定了自己的男人,她们就会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爱。
然而,桑央公主看李恪,她是心里迷茫。
她怔怔的看着眼前这个自己只见过一面的男人,说不出的喜欢,但也谈不上讨厌。在他揭开自己的盖头时,自己还有种淡淡的喜悦。
所以,桑央公主现在的心情很复杂。
洞房花烛夜夜?
新婚夫妻能做什么呢?
睡觉!
所以,李恪和桑央公主就睡觉了!
第二天,李恪醒来的时候发现桑央公主已经起身,她正在呆呆的注视着李恪,注视着昨晚要了自己的这个男人。看到李恪醒来,她立即向李恪说道,“殿下醒来,让桑央服侍你沐浴更衣吧!”
“不用了,让侍女来吧!你休息会,待会我们进宫去看望父皇和母妃!”
李恪温柔的说道。
虽然,他自己不喜欢这个女人,可既然该做的都做了,都成了人家男人,生活要必须,自己还是要认真的对待的说。
“恩——”
桑央公主乖巧的听话道。
其实,她真想给李恪沐浴更衣,她也清楚自己笨手笨脚的伺候不好。
虽然,在来大唐之前,她在吐蕃专门经过了大唐宫廷礼仪和夫妻之间那点事儿的学习。可终究是没有服侍过谁,没有伺候过谁。
桑央公主就那么看着李恪在侍女的服侍下沐浴更衣。
等李恪穿戴整齐,跟桑央公主回到大厅时,阿史那云和武媚娘早已等候。
桑央公主给两人行礼。
四人一同用餐,李恪和桑央公主这才出了王府向皇宫而来。
在皇宫里,做完该行的礼仪,李恪和桑央公主就回到了汉王府。
兵部没有给李恪下达具体的什么时候回朔方的命令,而跟见到李世民时他也没有跟李恪说军务或者朔方的事情。
所以,李恪在婚礼结束的时候又陷入了逍遥而惬意的生活之中。
天天就是跟三个女人嬉笑打闹,十足的一个纨绔王爷。
对于朔方的战事,他一概不闻不问。
对于大唐朝堂上的政务,他也懒得搭理。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一个月,到七月份的时候,突然一骑快马来到了长安城,给长安城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吐谷浑败退,他们开始向西迁徙。
这是一个让大唐百姓引以为豪的消息,长安城的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时,弹冠相庆,就想过节一样。
同时,也让大唐朝堂上一片喜悦之态。
因为,这标志着大唐对吐谷浑两年的战争就要结束。
大家都清楚,要是不出什么意外,十月初到十一月,大唐就足够平定吐谷浑境内的一切散乱的部落。
所以,在这种喜悦的情况下,大臣们又一次提到了关于跟吐蕃之间的关系问题。
因为,在朔方,数十万大军所消耗的粮草费用很高。
而大唐平定了吐谷浑之后,跟吐蕃的关系怎么处理,这关系到大唐是否要在年底收兵。
特别是苏定方的十万精骑,驻扎在蜀中吐蕃边境,这一带的交通不便利,运送粮草是所花费的人力和财力的同等情况下的两倍。
所以,让苏定方继续屯兵,确实对大唐也的一种负担。
可是,李世民依旧没有表达自己的看法,保持了沉默。
所以,现在的朝廷上为吐蕃和大唐关系该怎么处理,大臣们分成了三方,第一方,以李恪为首的北王党势力,这批人的意见很坚定,那就是支持继续对吐蕃用兵,可这部分人很少,在硕大的朝堂上,他们的话显得比较轻,没有足够影响朝局的能力;第二方,则是以李承乾为首的太子党,他们的意见的大唐要跟吐蕃和睦相处,大唐该撤回朔方的数万大军,而他们的意见也很充分,那就是吐谷浑已灭,吐蕃主动跟大唐求和,西北边境已无战事,大唐屯兵在哪里,纯粹是消耗钱粮,这部分人基本都是跟对李世民的老臣子,而又以长孙无忌为首,他们的话语权很重,在朝堂上的声音也很大;第三,便是以李泰为首的东王党,现在的王珪还没有死,东王党依然以王珪为首,岑文本虽然深受李泰的器重,但还是比王珪稳稳的压住一头,所以,东王党这次保持了沉默,他们想表示中立。
李泰的东王党现在除了李建成以前的旧部大臣和大部分大唐低级官员外,还有南方的文士集团,是唯一一支足够抗衡长孙无忌一系的人。因此,李泰保持了中立,朝堂上才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正因为这样,李世民才迟迟没有表态。
可是,对于李恪的作为李恪很清楚。
李泰保持中立,不是说他不想参与其中。他现在的中立只是想坐地起价,想跟双方条件而已。看谁给他的利益大,他就支持谁!
所以,在对大唐跟吐蕃关系陷入僵局,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半个月之后,在八月初一的这天,他命令王中长给李泰送帖子,想邀请他到北王府喝茶。
第六百二十四章 西北大捷
八月的天气,长安城已经去了炎热。
北王府的后花园,李恪和李泰两人相对而坐,慢慢的饮茶。
“三哥,最近好悠闲惬意啊!”
李泰淡淡的笑道。
“四弟不也是一样吗?”
李恪反问道。
“三哥怎么能跟青雀相提并论呢!”
李泰饱含深意的说道。
“四弟的意思是?”
李恪笑道。
“三哥你可是父皇任命的西北行军大总管啊,听说最近西北又打了胜仗,青雀真是羡慕三哥啊!”
李泰叹气说道,“三哥你住在长安城,自己也不用亲去前线,前线将士还能取得这样的大胜!”
“难道四弟喜欢军旅生活吗?”
李恪笑问道。
“三哥觉得青雀合适吗?”
李泰反问道。
“只要四弟愿意,自然合适!”
李恪认真的说道。
“三哥,你这么说,青雀可当真了噢!”
李泰笑道。
但他的话说的很暧昧,似乎认真,又似乎像在开玩笑一样。
“四弟,三哥也没有开玩笑!”
李恪淡淡的道。
“那三哥的意思是?”
李泰很认真的问道。
“四弟的书编的怎么样了呢?要是快了吧,可以跟三哥一起去凉州住段时间吗!”
李恪笑道,“虽然,凉州气候不怎么好,可四弟喜欢军旅生活,可能会客服困难!”
“可凉州大唐跟吐谷浑的战争不是快要结束了吗?”
李泰认真的问道。
“吐谷浑弹丸之地,灭了这样的国家,不足以炫耀,灭吐蕃才能彰显大唐国威!”
李恪诱惑的向李泰说道,“所以,三哥还是认为,明年必须要跟吐蕃开战!”
“可青雀去朔方能做什么呢?”
李泰很认真的说道。
确实,话题到了这里,李恪和李泰已经初步达成了共识,两人现在已经在讨价还价。
“青雀啊!三哥我又不是手眼通天的人物,而大唐真要对吐蕃作战话,凉州会有很多问题需要人来解决,四弟要是闲的话,就不能分担一下三哥肩上的压力啊!你要真心想帮三哥的话,三哥就让你做我的副手,你看怎么样?”
李恪开出了诱惑李泰的条件。
“三哥觉得父皇会答应吗?”
李泰严肃的问道。
“这次西北大战,粮草由谁统筹呢?”
李恪反问道。
“哈哈——”
李泰大笑道,“三哥,青雀在长安闷的慌,那就跟你去凉州住段时间吧!”
“好——”
李恪说道。
“干——”
李泰举杯道。
“干——”
李恪举杯。
两人一饮而尽,大笑不已。
显然,今天的谈话两人都很满意,都达成了共识。
第二天,朝堂上的风气变了!
以李泰为首的东王党开始反驳以李承乾为首的太子党,说反对开战的人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为子孙后代考虑,要是放过了今日不断强大的吐蕃,日后的吐蕃在强大之后将会成为当初大隋时的高丽。还说,这次吐蕃使者来长安,十四大车的财物全部留在了长安,除了个桑央公主婚嫁只用外,有一大部财物不知所踪,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东王党的这两个罪名压在了太子党身上,让太子党众臣倍感压力。
因为,第一条罪名是卖国贼的意思,将祸害里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去承受,自己却在这里享福,这绝对让太子党众人不敢反驳。第二条罪名是,吐蕃的财物不见了,去哪里了呢?弦外之音就是送给了为他们说情的人,钱财开路为他们疏通关系。而这罪名也不小,在大唐皇帝眼里,这同样的贪财卖国。
所以,有了这两条罪名,所有太子党众大臣大声叫嚣着要和谈的声音被压制下去,朝堂上只剩下了继续开战的主战派的声音。
而这样的讨论经历了三天左右,李世民终于下达了命令。
那就是大军在剿灭吐谷浑之后依旧留在西北,具体部署由行军大总管李恪安排。
然而,这个任命看似无关紧要,可谁都知道,等打败吐谷浑,战争就已经结束了!可数十万大军依旧留在凉州,继续驻扎,这里面就已经表现出了对吐蕃开战的含义。
而命令下达,李恪即将要离开长安会凉州,就见一匹快马回到了长安城。
原来是西北又是一场大捷。
捷报上的内容说,吐谷浑可汗已经举族向西迁徙,让吐延率军断后。
而大唐大军已经围困了扰兰,吐延已经被围困在扰兰城。破城之日,便是吐谷浑灭国之日。
李世民在两仪殿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自己也大吃已经。
因为,李恪本王就在长安城,他以为李恪不在凉州,大唐对吐谷浑也就只是占绝对优势而已,不可能一举灭了吐谷浑。
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李恪这个大总管还在长安城,可大唐的军队已经灭了吐谷浑。
这场大战的胜利对李世民而言不重要,因为,他已经清楚在李恪回长安的时候,西北战事也基本接近了尾声,而这也是他没有催促李恪紧急回到凉州的原因。而最要的是,通过这次没有李恪的统帅而大唐取得了灭吐谷浑的最后一战的胜利,这让李世民看到大唐军队的强盛和将领的军事才能,让他对大唐能够用一两年的时间灭吐蕃有了信心。
有了这份振奋人心的消息,大唐百姓欢欣不已,大唐朝廷里的主战派也是欢声雷动。
而就在这时候,即将离开的李恪上书李世民,说大胜在即,朝廷可以派出钦差到前线跟他一同犒赏三军。
李世民认为很有这样必要,但这个钦差的人选让他比较为难。
因为,长孙无忌推荐了太子李承乾,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在大唐取得这样大的胜利时,他最该代表皇上去犒赏三军将士。而王珪和萧禹等人举荐东王李泰,说大唐对吐谷浑的大战之时小胜,不需要作为储君的太子去凉州苦寒之地,而东王李泰常年居住在长安,让他代表皇上出使凉州犒赏三军就行。
对于这才犒赏三军,李世民心里很清楚,这份差事是收揽军心的一次绝佳的机会。
所以,李泰和李承乾才会这么心急。
可是,李承乾是他只,有长孙无忌和一帮元老大臣支持,他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然而,支持李泰去凉州的都是中枢大臣,朝堂上超过多半的人支持李泰,李世民也不能不慎重考虑。
所以,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因为,出现了各方势力的角逐而让李世民很苦恼。
这天,他将李恪召到两仪殿,询问究竟让谁去凉州。
“父皇,儿臣举荐三弟!”
李恪想也没有想就说道。
“你的理由呢?”
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大哥的脚上受了伤,他不宜远行,而凉州又是苦寒之地,会对他脚有影响很大。”
李恪淡淡的说道,“还有,大哥的脚上跟吐谷浑有关,让他去凉州,或者去扰兰,对他的心情难免有所影响,这会影响到他的心性。”
“其实,不少大臣都想举荐大哥,可大哥真心想去吗?”
李恪继续说道,“儿臣认为,大哥是不想踏上那块地方的!”
“恩——”
李世民点头道,“那你为什么举荐青雀!”
“父皇,青雀文采出众,只是少了一份果敢和坚毅,这次让他去西北犒赏三军,对他的一种锻炼!”
李恪简单的说道。
其实,他很清楚,他的理由不是很充分,可李世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理由。或者说,他需要的只是自己的想让谁去而已。
“好吧!那就让青雀陪同你一起去凉州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诺——”
李恪退出了两仪殿。
晚间时分,圣旨就已经下达到了东王府,李泰在接到圣旨的时候显得很高兴。
同时,他也隐隐的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要自己跟李恪合作,李承乾太子之位就不会坐太久。
晚上,李泰的东王府,可谓是高朋满座,东王党的心腹们在商议西北之行的具体目的。虽然说的犒赏三军,但不同的方式会取得不同的效果,而李泰又是第一次充当钦差参与这样大的活动,他的心腹重臣们自然不敢怠慢。
至于李承乾,他在听到圣旨下到东王府时,并没有像往常一般的大发雷霆或者愤怒不已,而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便没有说话。他身边的东宫属官也就识趣的缓缓的退出了大殿,留下了李承乾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里面沉默不语。
长孙无忌在府中得到这个一个消息时,脸色阴沉的难看。
他的本意是想给李承乾一个露脸的机会。
因为,李承乾身为太子,他只要到了西北,即便李恪是行军大总管,可他也不能抢了李承乾太子的威风。这样既能给李承乾露脸的机会,还是打击李恪的威风。可现在李泰去了西北,李泰本身就比不上李恪,再加上李恪是行军大总管,李泰这次去西北根本就压制不了李恪的威风,反而会主张李恪的气焰。或者说,李泰这次去西北,李恪和李泰都是双赢的。但不管结果是怎么样,只有李承乾吃了亏。
所以,长孙无忌的脸色才会这么阴沉。
而他同样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李泰有了慢慢靠向李恪的趋势!李泰在朝堂上的势力很强大,长孙无忌可不想李泰和李恪走的太近。
第六百二十五章 吐延,投降吧
李泰领了皇命,便李恪一同回到了凉州。
到了凉州城,李恪跟孙贰朗做了短暂的交谈,了解了一下扰兰的具体情况,他就命令王中长下达军令,召集重骑营、狼骑营集合。因为,他要火速回扰兰。李恪心里很清楚,吐延被围困,大军迟迟攻不下绕兰城,这对唐军是一大损失,他必须早点赶到扰兰解决这个问题。
“三哥,怎么?今天就要去扰兰?”
李泰不由的奇道。
“四弟啊,扰兰还有三万吐谷浑精骑,程名振他们久攻不下,对大军损失很大,本王必须速回扰兰,解决这个问题!”
李恪很严肃的说道。
“那我陪三哥一起去吧!”
李泰跃跃欲试的样子,他没见过攻城大战,很想去看看。
“恩——四弟能受得了这份苦吗?”
李恪问道。
他清楚凉州到扰兰的路不好走,而李泰不能骑马,只能坐车。
“三哥放心,青雀能坚持!”
李泰保证道。
“那好,待会我们出发!”
李恪说道。
半晌,王中长就来到大厅,告诉李恪,说狼骑营和重骑营已经整装待发。
这时,孙贰朗也走进了大厅。
“贰朗,凉州城就交给你了!”
李恪向孙贰朗说道。
“殿下放心!”
孙贰朗道。
“走吧!”
李恪对身边的人说道,率先走出了将军府。
府外,早有两千鹰卫整装待发。
李恪一行人出了城,就见城外骑兵肃穆而立。
黑衣黑甲!
他们是三万重骑营和一万狼骑营。
李愔和李宗两人统帅三万重骑营,侯虎统领一万狼骑营。
三人骑马走到李恪面前。
“大总管,大军准备就绪,请下命令!”
三人同时开口说道。
“出发!”
李恪命令道。
侯虎的一万狼骑营在前,李恪在中间,重骑营尾随其后,大军浩浩荡荡的向扰兰的方向而去。
坐在车里,看到这四万精骑,李泰感慨万千。
在京城的时候,他总听说北王在朔方打了胜仗,他就奇怪为什么别的打败仗,李恪就能打胜仗。今日,他看到这支大军,这四万精骑时,他不在怀疑李恪的能力。同时,他的心里又是惆怅不已。因为,李恪的强大对他也不是一件好事,只不过他不想跟李承乾合作,就只能跟李恪合作。这是因为他清楚长孙无忌的性格,这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不顾及情分的人,而相对于长孙无忌的狠辣和绝情,李恪同样狠辣但他顾及情分。就这点,简简单单的顾及情分,李泰甘愿跟李恪合作。
凉州到扰兰需要走十天的时间,因为有了李泰这个累赘,李恪一行人愣是走了十五天的时间。
李恪和李泰两人到扰兰时,时间已经快到了八月底。
西北的九月份是天高气爽的日子,阳光和煦,空气清醒。
李恪和李泰到了扰兰城外的军营,程名振率领诸将出城迎接。
他本是李泰的心腹将领,又是李恪的部下,现在营外看到李恪和李泰两个上司,他也愣了一下。随即,他便回神向两人施礼。
“程名振见过北王、东王两位殿下!”
程名振行礼道。
“见过两位殿下!”
诸将行礼道。
李恪虽然是西北行军大总管,可李泰也的代表皇帝的钦差大臣。所以,诸将才部分彼此的称呼两人。
“大家不用多礼吧!”
李恪淡淡的笑道。
“诸位将军请起!”
李泰也客气的说道。
随即,诸将跟随李恪和李泰两人来到了中军大帐。
等李恪坐在主位,李泰次之,大家落座之后,李恪这才说道,“西北大捷,父皇很高兴,才会派四弟担任钦差犒赏前方的三军将士!”
“可是——”
李恪继续说道,“我们还不能松懈,只有拿下扰兰,我们才算是获得了真正的胜利!”
“诺”诸将领命道。
“四弟,你说两句吧!”
李恪笑着对李泰说道,他说话很简单,有主动让李泰开口,是给了李泰很大的面子。毕竟,李泰只是一个钦差大臣,目的是犒赏三军,李恪才是行军大总管,三军主帅,他要是以李泰不是军中将领而不许说话,李泰也没有脾气。
“多谢三哥!”
李泰向李恪谢道,这才将目光移向了大家。
“诸位将军,西北大捷,你们劳苦功高,本王代表父皇向大家问好!”
李泰严肃认真的说道,“这次,父皇让本王来西北犒赏三军,本王回京之后一定会将前方战役说给父皇听,给你们大家请功!”
李泰说的话很简单,话语也很平淡,但诸将听着就是舒服。
因为,李泰没有摆出王爷的架子,没有摆出钦差的权势。
他很是平易近人。
确实,历史上的李泰就是一个比较贤明的皇子。
“多谢东王殿下!”
诸将都客气的说道。
李泰淡淡点头,将目光移向了李恪,向他示意自己说完了!
李恪酝酿了一下情绪,这才对程名振问道,“说说扰兰的战事吧!”
“诺”程名振作为这次战役的大将军,自然而然的承担了解说的责任。
“殿下,吐延率领三万吐谷浑精骑躲在绕兰城,绕兰城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里面还有不少青壮之士,保守估计现在的扰兰城有四万大军。而我们除了剩下的两万步卒之外,其他的都是骑兵,骑兵不能攻城,仅靠两万步卒是攻不下扰兰坚城的!”
程名振说道。
“恩——”
李恪点头道,“你们呢?还有补充的吗?”
现在的中军大帐里,坐的是除程名振之外的李仙重、薛仁贵和宇文过、哲羽、李宗、李愔和许敬宗等。
然而,大家都没有开口说话,表示自己没有对于的补充。
“吐延也算是吐谷浑一代骁将,要是能够为大唐所用,那就再好不过了!”
李恪淡淡的笑道,“明天攻城,本王好好跟吐延谈谈!”
“诺”诸将应声道。
随即,李恪和李泰两人便离开了中军大帐,回到自己的寝帐休息。
晚间时分,程名振又为李恪和李泰接风洗尘,席间大家谈笑风生,气氛很融洽,而李泰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军旅生活和这群淳朴而憨厚且直爽的大唐军人。
第二天,大唐再次发动了对扰兰城的攻势。
吐延在绕兰城的城楼上,举目远望,他不由的打了一个寒颤。
因为,他看到一支黑甲骑兵。
在这次大唐跟吐谷浑的两次战役之中,他深深的领教了哲羽鬼面骑的强悍。
所以,内心对黑甲精骑就有点畏惧。
而对于战斗力更加强悍于鬼面骑的狼骑营和鹰卫以及重骑营,吐延更是视为虎狼。
今天,他发现城外出现了一支有别于鬼面骑的黑甲精骑。他仔细一望,便看到了这支精骑特殊的装备,倏然之间发现了这支骑兵就是李恪的鹰卫。
所以,他肯定了今天阵前,李恪会观战。
有了李恪的唐军的攻势会怎么样呢?
吐延不敢猜测,但他很清楚,李恪打仗从来不败,今天有他参与的攻城战,必将是最为难以对抗的一战。
吐延就这样在心中思量道,就见城下的唐军黑甲精骑骑马走出一人。
吐延一下子就看清了人来的相貌,年轻,英气逼人。
“吐延将军,本王是西北行军大总管李恪!”
李恪淡淡的介绍道。
“久闻北王殿下大名,今日一见,果然英姿飒爽,吐延施礼了!”
吐延客气的说道。
对于李恪,吐延没有恶感。
因为,吐延崇拜强者,而李恪不管在哪方面都属于他心里的强者。
对于这样的强者,吐延是打心眼里佩服和敬重。
“吐延将军,你也是吐谷浑一代骁将啊!本王仰慕你已经很久了,衷心的希望你能够良禽择木而栖!你该相信本王的诚意吧!”
李恪开门见山的说道。
“诚意?”
吐延语气不悦的说道,“那殿下的诚意是什么?”
虽然对李恪很敬重和佩服,但那是个人情感。
涉及到国家大家,吐延依旧很有原则,绝对不会将个人情感参杂其中。
“吐谷浑三万精骑任由你统领,你归本王麾下担任将军,驻守西北!”
李恪淡淡的说道。
“殿下,你觉得吐延会答应吗?”
吐延反问道。
但李恪却是淡淡一笑,他已经知道吐延动心了!
因为,自古降将要么被解职授予虚职,终老余生;要么被贬为平民或者诛杀。
而李恪开除的条件是让吐延保留自己的精骑,会依旧让他驻守西北。
对于吐延来说,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李恪给了他一根救命稻草,他岂能不慎重。
还有一点使他心动的就是,他清楚突厥投降大唐,跟随李恪扎德勒混的很不错,他认为李恪是一个值得去效忠的人。
“吐延将军会答应本王的!”
李恪淡淡的笑道,“因为本王很有诚意!”
吐延没有说话。
良久,他这才说道,“殿下可否给吐延三天的时间思量!”
“好!三天之后本王想跟吐延将军在扰兰王庭把酒言欢!”
李恪笑道。
“多谢殿下!”
吐延客气的说道。
“收兵!”
李恪回到自己的本阵,向程名振说道。
“诺”程名振领命,就见号角响起,唐军像潮水一般退了下去,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