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恩!”
禄东赞傲慢的点点头,心思却放在了眼前轻纱婀娜的舞女身上。吐蕃虽然不缺美女,但天气和服饰的缘故不像中原的女子穿得这么暴露,展露出了自己玲珑的身体。
伏真见禄东赞很傲慢,心思根本不在自己的话题上,他心里非常恼怒,但吐蕃比吐谷浑强大,这次打败大唐精锐大军还是以吐蕃为主,伏真便忍住了自己的愤怒,笑着说道,“大相,你要是喜欢,今晚本王就给你送几个过去如何啊?”
“啊——好,好啊!”
禄东赞听伏真很将这么漂亮的女子送给自己,心里很舒坦,便将目光收回,淡淡的说道,“左贤王想跟我说什么啊?”
伏真拍手示意舞女退出,免得将禄东赞的目光影响舞池,这才低声说道,“请问大相,吐蕃这次出使大唐,所为何如啊?”
“精铁,盐巴,丝绸,粮食和公主而已!”
禄东赞倒是大大方方的说道。
确实,吐蕃位于青藏高原,属于是一个游牧农奴的国家,缺少的便是精铁和盐巴,还有柔软好看的丝织品,粮食也非常欠缺。
伏真听到吐蕃所求,心中倒是微微吃惊,对吐蕃的松赞干布的精明佩服不已。吐蕃所求精铁自然是打造兵器,显然吐蕃还想扩军,还想组建更为强大骑兵,粮食的囤积是为了打仗,这说明吐蕃的野心不小,他们不会满足这一次的胜利,估计今后还会向西拓展,有可能也会向东拓展,跟大唐交战。
“所求不多啊!”
伏真淡淡一笑,装作很不在乎的样子说道。
“自然,主要还是为松赞干布迎娶大唐的公主,听说大唐的公主个个美丽,就像草原上是格桑花,松赞干布时常念叨呢!”
禄东赞淡淡的笑道,显然信心十足。
“那要是大答应呢?”
伏真随口问道。
“不答应?”
禄东赞笑道,“大唐十多万精锐溃败,死伤十二万之众,他们要是不答应,我吐蕃大军不出时日便能杀到凉州,用不了两个月就能到达长安城下!”
“吐蕃威武!”
伏真赔笑道,心里却很不是滋味,看吐蕃的强势,再看自己的懦弱,这样鲜明的对比让伏真心情变得很糟糕,但伏真即便愤怒也没有办法,邦交便是国力和军力的较量,弱国无邦交,谁叫吐蕃强呢!
伏真心里非常不是滋味,而禄东赞心里还在想着刚才的舞女,两人没聊几句便作罢,伏真将禄东赞送出了自己的小院。想到禄东赞走势拍着自己的肩膀,很是一幅长辈对待晚辈的关切之情的样子,伏真心里就窝火,但他又不敢惹恼禄东赞,只能点头哈腰的看着禄东赞离开。
回到自己的客厅,伏真吩咐随从将刚才的舞女送两个给禄东赞,自己则是坐在案几前蒙头喝酒,不说一句话。随从不知自家王爷是谁被惹生气了,不敢上前询问,只能远远地躲在一边,随时等待召唤。
长安城也因为李恪的到来而显得气氛很紧张,特别是长孙无忌一系的太子党,在得到北王李恪刚回到王府,就被皇上召到宫中觐见,这让太子党一系众臣心惊不已。现在太子打了败仗,他们最害怕的不是东王李泰而是北王李恪。因为李泰不懂军务,他对现在太子败仗的威胁远没有懂得军务被号称大唐柱石的李恪要小心很多。同时,在东王李泰的府邸,东王党也聚集在一起讨论李恪回京,觐见皇上之后朝局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自己一方该如何选择。
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相是什么东西
北王李恪回长安的第三天,大唐举行了一次朝会,参加的人除了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外,还有吐蕃和吐谷浑的两位使者禄东赞和伏真。太极殿前大臣们缓缓的就位,但大唐的官员脸色僵硬,都显得不够精神,似乎朔方一战打掉了大家的精神头。虽说这样的比喻太多夸张,但也有迹可循。在大唐立国,经过了多少打仗,即便是遇上突厥这样的强悍的游牧民族,大唐也没有想这次朔方一战打的这么窝囊。大唐的官员心里有自誉大国子民的情结,被突厥打败,突厥也是大国,大家觉得没啥,但被吐蕃和吐谷浑这样的小邦国打败,而且损失了十多万精锐,这对自誉为大国子民的大唐官员们是一种羞辱。即便是中枢大臣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也是眉头紧皱,他们似乎对今天的朝会很少忧心。
李恪正常兴致勃勃的观赏众人的苦恼表情,就见李泰来到他的身边。
“三哥!”
李泰不像往日那么活跃,似乎也被殿前的气氛所影响。
“四弟啊!气色怎么这么不好啊!”
李恪关切的问道。
“昨晚没睡好而已,多谢三哥关心!”
李泰笑道。
两人都没有提起关于朔方的战事,有一句没一句的在唠家常,就见两个身穿异服的人走进了大殿前的偏殿。
“他们是吐蕃和吐谷浑是使者?”
李恪淡淡的问道。
“吐谷浑使者三哥认识的,他就是左贤王伏真,吐蕃的使者叫禄东赞,是吐蕃大相!”
李泰淡淡的说道,语气中对两人很是不屑。
这时,王德选出大臣进殿上朝,李恪跟李泰跟随一帮子大臣缓步走进了太极殿。
李世民今天的气色不是很好,远没有李恪那天在御书房见到的那么精神,可见吐蕃和吐谷浑使者来长安给他的压力不小。
行了跪拜礼之后李世民这才淡淡开口说道,“诸位爱卿,今天朝会主要是接见吐蕃和吐谷浑的两位使者,看吐蕃和吐谷浑两国怎么解释这次朔方战事!你们先说说自己的看法,说说大唐该怎么对待他们!”
“皇上,还是将他们召到殿前,听听他们说什么,我们在议不迟啊!”
长孙无忌开口说道。
“那就宣吐蕃和吐谷浑使者进殿!”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他似乎对这样朝会很不感兴趣,有点精力不济或者敷衍的嫌疑。
内侍在殿外喊宣!
吐蕃使者大相禄东赞和吐谷浑使者左贤王伏真大步走进了太极殿。
“吐蕃使者禄东赞参见大唐皇帝!”
“吐谷浑使者伏真参见大唐皇帝!”
两人都站着行礼,好像忘记了大唐的跪拜礼。
殿内群臣看到两人傲慢的样子很是愤慨,不少将领对两人的怒目而视。伏真似乎有了上次的教训,表现倒是很拘谨,但吐蕃使者禄东赞则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表现的你能将我怎么样的气势。
“两位使者来长安,这几个天过的还习惯吧!”
李世民淡淡的问道,两人不提出使的目的,他自然也不会问。
“还习惯!”
伏真回道。
“回大唐皇上,大唐的女人不错,其他,我倒是没觉得好不好!”
禄东赞大声赞叹道。
“大胆!”
“混账!”
太极殿传出了斥责声,但李世民没有发话,大臣只能斥责而已,禄东赞听后只是大笑了几声,便没有说话,很嚣张的看着众人。李世民的脸色铁青,他只是静静的注视着大殿下面的朝臣们,李恪的脸上没有表情,但心里欣喜不已,他需要是就是吐蕃使者的嚣张气焰,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唐的中枢大臣清醒,想要和谈就必须先打压一下吐蕃的嚣张和蛮狠。
看到大殿的里的气氛有点尴尬,李恪觉得自己不能坐视不理,他这才慢慢的出列想禄东赞问道,“敢问吐蕃使者,你在吐蕃任何职啊?”
李恪一脸的笑意,表现的人畜无害,倒是让禄东赞很舒服,就见他得意的说道,“我在吐蕃任职大相!”
“大相?”
李恪惊讶,“这是什么东西?”
轰然大笑,大殿上传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你——你是何人?”
禄东赞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年纪不到三十的男子会这么藐视自己。
“本王李恪!”
李恪淡淡的笑道。
可李恪的笑在禄东赞严厉就是一种藐视,对他的轻视。
“北王殿下?呵呵——”
禄东赞冷笑一声,他也听说过大唐北王的实力强悍,他在外事上的态度也很强硬。随即,他心里有了一个想法,既然在外事上将眼前这个北王很强硬,那只要镇服了他,那大唐跟吐蕃之间的交涉不就变得简单了吗?
“北王殿下,久仰久仰!”
禄东赞笑道,“听说你身边的铁骑天下无敌,我倒是很想请教一番啊!”
“哈哈,大相太小气了,几个人较量有什么好看的!本王这次带了五百鹰卫铁骑,就让他们跟你身边的一千骑兵做一直较量吧!双方没有输赢,直到将对方全部斩落下马为止,大相觉得怎么样啊?”
李恪很藐视的说道。
“我正有此意!”
禄东赞答应道,“不过我身边的铁卫都是吐蕃精骑,让他们一千对殿下的五百亲卫,殿下是否觉得很吃亏呢?要不我出二百五十人对你五百人吧!”
“大相,二百五十人?本王真看不上眼,还是全部上吧!”
李恪很霸气的说道。
“哼!既然殿下这么说,那我就不勉强了!”
禄东赞也被李恪激怒了!
李恪和禄东赞大殿相约用自己身边的骑兵相斗,殿内群臣则是各有想法,但看到李世民脸色有所缓和,群臣都清楚皇上也支持这场决斗,便不敢在多言。
“皇上,比斗之事明天再进行吧!今天我们还是听听两位使者出使大唐的目的吧!”
长孙无忌说道。
“恩,两位使者,那就说出你们此行来长安的目的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不用说了,大唐皇上只要答应上面的要求,吐蕃和吐谷浑就愿意跟大唐修好!”
禄东赞说话之际掏出了一份锦卷的国书递给了眼前的内侍,伏真也趁机将自己的国书递给了内侍。
李世民翻开国书,看了几眼脸色便变得很难看,语气冷淡的说道,“今天朝会到此结束吧,等明天比斗之后我们再详谈!”
说完便大步离开可太极殿。
群臣都知道肯定是国书惹怒了皇上,便躬身退出了太极殿。
李恪走到禄东赞身前,淡淡的笑道,“大相,那咱们明天校场见?”
“明天校场见!”
禄东赞愣愣的道,他不清楚为什么大唐皇帝会这么快就离开了呢,他准备的一大堆说辞和展示吐蕃强大的话还没有说呢!
第五百五十二章 北王的陈情
早朝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草草结束,除了李恪约定跟禄东赞两军要比试一场外,大清早的早朝尽然什么事情都没干,一个问题都没有讨论,这在大唐太宗当政的几年里还是头一遭。早朝结束,李恪尾随众臣一同走出了太极殿,他今天没有跟任何人同行,而是一个人走在最后面,就要快离开太极殿的时候,他看见王德匆匆而来,告诉他说皇上让他到两仪殿议事,李恪一想,肯定是商议吐蕃和吐谷浑国书上的要求呢!便大步来到了两仪殿。到了两仪殿才发现朝中几个中枢大臣都已经在跟李世民说话,东王李泰也在其列。
李恪给李世民和诸人行礼完毕,恭敬的站在李泰的身边,他觉得要是讨论跟吐蕃和吐谷浑的和谈的话,他今天的一句话都不会说。
李世民看到李恪到来便将吐蕃和吐谷浑的国书递给众人看,李恪看到上面的要求时,心里也是大惊不已,心中暗骂吐蕃和吐谷浑的要求也太高了吧!虽然两国和谈常有坐地起价,但也没有这么漫天要价的道理啊!再想到今天太极殿李世民看到国书时的难看表情和反常举动,李恪觉得这还是遇上了李世民这样涵养好的帝王,要是要遇上自面对这份国书,根本就不会有李世民这样态度问候的宣传散朝,估计会直接将两个使者给轰出大殿不可。
“看到这两封国书了吧!吐蕃和吐谷浑岂有此理,太过分了,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平淡的话语中透露出了他的愤怒。
“皇上,和亲一事可以慢慢商酌,而财物数量我们还可以跟两国变通!现在主要还是看吐蕃和吐谷浑的态度,我们不急!”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说道。
李恪听长孙无忌这么说,就清楚他的意图,他这是变相的在帮李承乾开脱罪责呢!
“微臣以为,我们可以阴谋阳使,只要和亲一事处理的妥当,就可以分化吐蕃和吐谷浑的两国的结盟,使其内部分裂!”
王珪淡淡的说道。
“王爱卿请说!”
李世民淡淡的道。
“皇上,吐蕃和吐谷浑都想迎娶公主,而且还想迎娶一位正牌公主,那我们就利用他们的这一点心态,跟他们说皇后所生的公主现在没出嫁只有一位,其他娘娘所生的公主还未到婚嫁年龄,他们想要求娶公主,可以凭借自己实力竞争,胜利的一方可以迎娶公主,这样岂不就分化两国同盟吗,即便不能使两国的同盟分裂,但也会在两国关系之间种下分裂的种子?”
王珪认真的说道。
李世民点头表示同意,长孙无忌也满脸的赞同之色,其他诸人表情各异,李恪和李泰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好像两人来两仪殿是在看大家表演的。
“房爱卿觉得怎么样?”
李世民向房玄龄问道。
“或可一试,但不能将大事寄托于这件事情之上!”
房玄龄说道,“吐蕃和吐谷浑现在是从属关系,吐蕃从属于吐谷浑,两国军力和国力都不等,吐蕃显然要强大与吐谷浑,在这种情况下让两国相争,吐谷浑八成会让步,而让吐蕃和吐谷浑使得我们的计谋会更加得寸进尺!”
“恩!房相说的很对!微臣也是这么认为的!”
岑文本附和道。
“微臣认为房相说的有理,或可一试,但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魏征也开口说道。
顿时,两仪殿里的气氛又变得有点紧张,意见又被分成了支持和反对两派。本来李世民很喜欢这样的讨论,觉得能发现问题的长处和短处,可在紧急问题上,中枢大臣的意见不能达成统一,这会影响到政务的时效性。
“皇上,还是等到明天跟吐蕃的比试结束再说吧!我们还是要多看看吐蕃人态度!这次吐蕃使者来长安,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试探大唐的底细,所以他们才会这么的嚣张,只要明天一战能够压压他们的嚣张气焰,对和谈有利,能让我们更清楚吐蕃人的底线在哪里!”
兵书尚书侯君集说道。
“是啊!吐蕃人仗着自己打了一次胜仗,眼睛都长到天上去了,敢在太极殿上撒野,这次和谈确实不能让他们太过嚣张,不然这和谈还怎么进行啊!”
萧禹也是气愤的说道。
话题说到了第二天跟吐蕃人的比斗,众人都将目光移向了李恪,想听听李恪的意见。其实,经过大唐跟突厥的一战,损失了将近十二万精锐之后,大家都吐蕃骑兵的战斗力摸不准,很是担心李恪身边的黑衣卫是否能够赢得了吐蕃精骑。但李恪依旧沉默不语,根本就没将自己参加这次议事当成一回事!
“李恪,你说说吧,明天能否胜得了吐蕃骑兵?”
李世民淡淡的问道,他很清楚李恪绝对不打没把握的仗,但见众人提起这件事情时很担忧,又见李恪爱答不理的样子,只好自己开口询问。
“父皇,难道大唐除了何谈,除了嫁公主,除了送银钱财货,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当年突厥打到了长安城下,你都可以渭水盟约,可以派兵给突厥致命一击,让他们回撤草原,可这次我们只是打了一场败仗,怎么大家都想着和谈,就不想想其他的办法呢?跟突厥打仗,败了那是我们实力不足,屈辱四年我们可以忍受,可对自己是附庸的小邦国,就输了一次便要和谈,还要用钱和女人!”
李恪说道这里,痛心疾首的道,“父皇,现在大唐已经不是刚立国时候的大唐,不管是国库和百姓生活都充溢了很多,当年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你都要跟突厥一战,可今天怎么对吐蕃,我们只能和谈呢?”
李恪一席话发自肺腑,说的众人心头酸酸的,很不是个滋味。特别的太宗李世民,他本是一个强硬的君王,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这次跟吐蕃的和谈实则是长孙无忌等中枢大臣的建议。因为,牵涉到太子李承乾,为了能够给这个儿子一个开脱的机会,他索性就将大唐对吐蕃和吐谷浑的证物交给了中枢大臣,少了自己的出面,他觉得有长孙无忌周旋,众人对李承乾的罪责不会太过追究,他只要听取大家的意见就行。所以,这才的和谈他也不想参与,只是想听听大家的建议而已。但是,在听了中枢大臣的意见,特别是长孙无忌的建议后他觉得和谈至少对大唐来说不需要再出兵徒增无谓的伤亡。可现在听到李恪的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话,他尽然怔怔的不能自语。
两仪殿里陷入了沉默,中枢大臣们刚开始采取和谈,那是因为长孙无忌的游说和极力力谏,又对他们分析了利弊,他们这才同意了这个草案。但是,现在李恪的陈情让他们心里突然产生了一股冲动,李恪的话让他们想起了当年被突厥打败时卧薪尝胆的那几年艰苦的岁月。
“明天你有把握五百胜吐蕃一千骑兵吗?”
李世民问道,语气虽然很平淡,但眼中露出了凛冽的目光,瞬间便恢复了皇者之态。
“请父皇放心,明天校场,儿臣的侍卫必将一雪前耻,扬我大唐国威!”
李恪语气坚定,信心满满的说道。
“好!那和谈的事情就先不要讨论了,等明天的比试结束看看吐蕃的态度再说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诺”众臣躬身退出了两仪殿。
李恪跟随众臣退出了两仪殿,但被王德拦下,李世民又将他召到了两仪殿。
“李恪,你老实告诉父皇,十万精兵,几年时间能灭了吐蕃?”
李世民很认真的问道。
“父皇,灭了吐蕃很难,他们位于高原地带,大唐骑兵很难适应那里的环境和气候,还有那里地形复杂,儿臣自问三十万精兵也没有办法灭了吐蕃!但想要让吐蕃元气大伤,数百年难以涉足中原,儿臣只需要十万精兵,三年的时间足矣!”
李恪思考了片刻,便很认真的说道。
“可大唐现在没有十万精兵啊!”
李世民忧心的说道。
“父皇,只要你愿意,儿臣北府还能凑出十万精骑!”
李恪略微思索了片刻,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哎!承乾这才打了败仗,你说该怎么处置呢?”
李世民叹气道,他最为难的就是怎么处理李承乾,毕竟他现在是大唐的太子,更重要是他还是长孙皇后的儿子。
“父皇,儿臣举荐大哥纯当监军有失察之罪,请父皇责罚,让儿臣戴罪立功,西定吐蕃!”
李恪心思聪慧,立即想到了说辞。
“你下去吧!父皇累了想休息!”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李恪躬身退出了两仪殿!
第五百五十三章 跟你打个赌吧
晚上,李恪将王中长召集到自己的书房,给他详细的阐述了第二天要跟吐蕃骑兵比试的具体注意细节,王中长听完后信心满满的向李恪保证,要立志给战死在朔方的十二万大唐士兵复仇。
第二天,皇家射猎场锦帕招展,枪戟林立,一派肃杀之气。为了维持秩序,千牛卫和金吾卫几乎全军出动。但即便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早已知晓比试的长安城百姓还是将林园围的水泄不通。本来这里皇家林园,是属于禁苑,平民百姓是不能来到的,但李恪为了一战壮威,为了消除大唐战败后留给百姓心中的阴影,他便要求李世民容许长安城的部分百姓到皇家林园参观决斗,这便有了眼前的壮观场面。
半晌,等到百姓们就坐,就见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人领着文武百官走进了林园,他们做到专门的位置上,是一个临时搭建好的高台。然后,林园的喧闹之声径直,就见吐蕃的使者禄东赞和吐谷浑使者伏真大步而来,他们身后是一千名装饰怪异的吐蕃骑兵,两人今天很是趾高气扬,似乎比斗的结果已经明确,大唐必败而他们必胜一样。
看到李恪,禄东赞则是大笑着走到李恪面前,“殿下,听说你是侍卫被誉为天下第一骑兵,今天可要让我好好见识见识啊!”
说话之际,眼中露出了挑衅之态。
“大相放心,本王会让你如愿以偿的!”
李恪也是淡淡的一笑。
随即,两人不在说话,禄东赞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伏真也是给李恪拱拱手,紧跟在禄东赞的身后坐到了他的身侧。
这时,就见林园中一阵骚动,就见李世民和杨妃在千牛卫的护卫下来到了林园,李世民今天则是一身戎装,显得很威武霸气,杨妃则是淡黄色的宫装,显得高贵典雅。
“参见皇上!”
林园的百姓们跪倒!
“大家不用多礼!”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但话语中透露出了皇者霸气。
“多谢皇上!”
百姓们这才起身坐定,能到这里来到的基本都是士族子弟或者官绅之家的人,举止方面自然大方得体。
李世民和杨妃走到高台,就见众臣想他施礼。
“大家不用多礼,都坐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今天,他的心情显得特别的好!
“多谢皇上!”
众臣见李世民和杨妃坐在了中央最为金碧辉煌的位置上,他们这才落座!
李世民看了李恪一眼,又看了禄东赞一眼。
李恪便急忙上前说道,“父皇,儿臣的护卫已经准备妥当,请父皇下令!”
“不知道禄卿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世民向禄东赞问道。
“回大唐皇上,我吐蕃人马已经在校场,皇上你看,那一千精骑就是我吐蕃这才参与决斗的勇士。”
禄东赞说话之际,用手给了李世民一个指引。
李世民顺着禄东赞所指的方向望去,就见一群身穿异状的骑兵端坐在马背上,静静的屹立在校场上,他们是装备虽然简陋,没有大唐士兵一般的铁甲,但李世民从这支骑兵身上看到了一股杀气,隐隐之间随着他们屹立的范围扩散到了整个校场。精锐之师啊!李世民心里这么想到,但面不改色的向禄东赞道,“吐蕃骑兵,果然不俗,堪称精锐!”
“多谢大唐皇上的夸奖!”
禄东赞也笑道。
“那就开始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诺”李恪领命,走上前,向场外一招手,就见一支黑色的骑兵缓缓的出现在了百姓的视线中,瞬间便到了校场,停在李世民所在的高台下面。
“参见皇上!”
以王中长为首领的五百鹰卫骑兵喊道。
“将士们不用多礼,还需用心作战,扬我国威!”
李世民豪气顿生,大声说道。他能这么直接的说出扬我国威这类鼓舞士气的话,那是看出了这支骑兵的战斗力绝对不逊于吐蕃骑兵,相信他们绝对能够战胜得了吐蕃骑兵,虽然他们人数只有五百人之众,对方有一千人。
“开始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李恪和禄东赞两人都躬身领命,两人来到前台开始下达命令!
就见,吐蕃骑兵开始缓缓的移动到了左方,而黑衣鹰卫则是移动到了校场的右方。
两队骑兵想对而立,都默默的注视着对方。
李恪和禄东赞都将指挥权交给了自己的部下。
而这次的比斗是一次血战,只要一方被打败为止!
校场上,观看的长安城百姓都禁止不语,他们都在默默的为黑衣卫骑兵祈祷和祝福,他们不傻,自然能看得清楚吐蕃骑兵是黑衣鹰卫的一倍。可能,在其他的场合和问题上,这些百姓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都会支持自己喜欢和认可的人,但在国家荣誉面前,他们保持了一致性,那就是支持黑鹰卫,支持大唐的骑兵。
“大相!要不我们赌一场怎么样?”
李恪淡淡的说道。
“不知道殿下喜欢赌什么?”
禄东赞笑道。
“大相你有什么,我们就赌什么,不知大相意下如何啊?”
李恪依旧笑道。
“我们吐蕃穷啊,没有金银钱财,没有名贵的珠宝,只有数十万的精锐铁骑!不知道殿下想怎么赌呢?”
禄东赞淡淡的说道,话语之中充满了威胁和炫耀之意。
“哈哈哈,那感情好啊!”
李恪淡淡的笑道,“咱们就赌你们吐蕃的铁骑,本王赌半年之内斩首你十万精骑。”
“殿下,你觉得可能吗?”
禄东赞眼中露出了凛冽的光芒,似乎有些动怒于李恪的狂言。
“大相,比试之后不就清楚了吗?”
李恪依旧笑道,他将目光移向了杨妃身旁自己的亲妹妹清河公主李敬,对着禄东赞的耳边轻声说道,“看见了吗?那边那个宫装女子就是本王的亲妹妹清河公主李蓉,是你们这次求娶的公主,本王今天就让你看清楚,本王只要说一个不字,你们都别想入愿,可能你会不信,但没关系,这场比试结束,你就能得到结果!”
李恪说完这一番话,才离开了怔怔发愣的禄东赞,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禄东赞半晌才回过神来,他先是看了杨妃身边的清河李蓉一眼,这才目光冷峻的盯着李恪,但见李恪的脸上依旧的一副淡淡的笑容,他心里突然有了不祥的预感。
第五百五十四章 哎!怎么比都是输
校场上,吐蕃和黑衣鹰卫的主将已经下令的攻击的命令,就听见千牛卫擂鼓,十二面牛皮打鼓被擂的响彻天地。
顿时,校场上渺茫着一股肃杀之气,战马也开始不断的嘶鸣。
吐蕃骑兵开始拔出了自己的弯刀,弯弯的弯刀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大唐的百姓心里都很清楚,就是这上万把的弯刀屠杀了十二万大唐将士的性命,吐蕃千人队分成了十个百人队,分成两波开始向鹰卫的发动了冲击。就见鹰卫在王中长的命令下拔出了自己的佩刀,他们是以百人队为一个单位,但鹰卫的百人队之内又是三人一组,分成了三十三组排成了一个尖刀装,只有百夫长就在最前面的尖刀位置。王中长将这五个百人队又按照前一二二的次序排列,他骑马站在最前面对着身后的将士们喊道,“报仇雪恨!就在眼前!将士们!杀!”
王中长喊完,也是第一个冲了出去!
两军相交,便厮杀在一起,血肉翻飞,惨叫声此起彼伏,场面异常血腥。
在校场观看的大唐百姓一阵惊呼,脸色吓的煞白,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血腥的厮杀。每次大唐打败仗,他们就觉得很憋屈,打了胜仗,他们就觉得很兴奋。可今天看到校场上,看到真正的厮杀的时候,他们才知道打败意味着什么,打胜仗又是何等的艰辛。顿时,不少百姓的眼中流下了一行清泪,他们开始默默的为校场上跟吐蕃骑兵厮杀的黑衣鹰卫骑兵祈祷,心里也在默默的为大唐死在朔方的十二万将士们默哀。
战鼓擂动,喊啥之声响彻了整个林园。不少女眷已经蒙住了自己的双眼,不敢在看校场上的厮杀,只要稍微有点胆气的难看还敢鼓起勇气给大唐骑兵加油助威。
看台上,李世民和中枢大臣们则是一脸的冷漠,静静的注视着校场上的一举一动。
李恪很清楚,他们看似很冷漠,但内心却很紧张。
因为,这场决战对大唐关系甚大,不说跟吐蕃谈判,这是一个筹码,就对观看的百姓而言,大唐胜了的话,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对大唐百姓是一种,可以让他们从朔方战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