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恪平静的说道。
“为什么?”
李泰问道,到了李恪和他这种高位,说出的话自然不会有假,他相信李恪说的是真的,便惊讶不已。
“太原城的繁华不必长安城差多少,本王喜欢待在太原!”
李恪淡淡的说道,但他话中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我不想跟大家抢这份军功,现在父皇封我做北王,兼任北府行军大总管职权我已经很满意了!
“三哥倒是好心态啊!”
李泰讪讪笑道。
“四弟,为兄有句话想说,不知道可否?”
李恪突然主动开口说道。
“三哥请讲!”
李泰严肃的道,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表情。
“四弟,扬州地方不错,你还是去扬州吧!”
李恪语重心长的说道。
“三哥这是何意?”
李泰问道。
“本王身边即便有三百黑甲骑兵,可这次回长安,任觉得长安肃杀之气太浓,你难以适应啊,更何况你呼?”
李恪淡淡的说道。
李恪的话隐含了很多信息,李泰自然能听得懂,他知道李恪是在告诉他,长安太子党势力很大,即便他自己军权在身都难以抗衡,何况是你这个在军中没有影响力的人呢!
但是,李泰也不是草包,他自然不会被李恪这句话给忽悠了,便说道,“这三哥可能就当局者迷了吧!三哥身边护卫三百黑甲骑兵都是大唐的骑兵之王,在长安这样的天子脚下,这股肃杀之气是针对这支黑衣骑兵,不能让他们太过骄纵,绝对不是针对三哥你,只要三哥能放下身边的护卫,单独步行在长安城,未必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李泰的话说的也很巧妙,他告诉李恪,你大军在握,朝廷有人惧怕你,针对你也是应该的,只要你放下了手中的权利,谁还会针对你呢!
李恪只是淡淡一笑,他没有反对李泰的话,只是表情异常严肃的说道,“四弟,不瞒你说,三哥也怕死啊!想必你也知道,在这之前三哥遇到的两次刺杀吧?你想想,假如三哥真放下了这三百护卫骑兵不用,那天仇家找上门来要杀本王,那我岂不束手就擒了吗?任他们宰割吗?到时候恐怕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吧!”
李泰也是聪慧之人,李恪这么一说,他的表情变得很凝重,显然的李恪的话说到了他的心里。确实,他自己也很清楚,作为一个争储的皇子,没有兵权,得不到军方支持的缺点会体现在哪里,那就是必要的时候,自己可能会成为别人踏上王座的牺牲品。
只是,他自己在军方这块就是短板,他自己又在军事方面不必李恪,想在军方之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是很难。突然之间,他将目光移向了李恪,他觉得自己这个三哥刚开始劝谏自己离开长安去扬州,给他这个提醒,可能是有他自己的目的。
“还请三哥教青雀!”
李泰突然意识到,没准和可能是自己和李恪合作的机会。
“四弟客气了!自家兄弟吗,有困难就说,请教倒是不敢当!”
李恪谦虚的道。
“请三哥帮青雀!”
李泰诚恳的说道,他倒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
“昨天父皇问我,假使大唐跟吐谷浑开战,谁可为帅?”
李恪淡淡说道,“本王当时心里也没有人选就没有回答父皇这个问题!相比青雀心里有人选吧?”
李恪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让李泰举荐人选,他支持。
李泰明白李恪的意思,他很欣喜李恪会支持他举荐的人选,可他心里知道,他手下还真没有作为大唐跟吐谷浑开战时担任三军大总管的将才!便不由的苦着脸,半晌没有说话。
“四弟,汪洋大海取其一瓢足以,何须贪心呢?”
李恪笑道。
忽然之间,李泰眼中露出了光芒,他欣喜道,“多谢三哥指点迷津!青雀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泰明白李恪这句话的意思,那就是让他别贪心,推荐不了主帅的人选,可以推荐个副帅,心不要太贪,不要将功劳全部占尽。
“四弟客气了!”
李恪笑道。
“三哥,青雀想知道,三哥除了支持举荐之人外,还想准备怎么支持青雀呢?”
李泰随即向李恪问道,也向清楚李恪对自己的支撑到什么程度。
“除此,北府五万精骑,青雀觉得怎么样?”
李恪笑问道。
“真的?”
李泰吃惊不已,北府铁骑代表着什么,他心里很清楚,打败突厥骑兵的北府铁骑,只要有这支骑兵,在跟吐谷浑对战的时候只要将领不是太草包,打几次胜仗绝对没问题,只要打仗胜了,这可就是实打实的功劳啊!而且,李恪还一下子给出了他五万铁骑,这绝对是一个足以震撼他的数字。即便是不了解兵事的李泰,他也清楚五万的北府铁骑会在大唐对吐谷浑的战场上发挥多大的作用。
“真的!”
李恪肯定的回道。
“三哥的条件是什么?”
李泰问道,他很清楚李恪这么支持自己,绝对不是白送他一份大功劳,肯定有自己的条件。
“青雀啊!你身边谋士如云,你何不跟他们商量商量再做决定呢!”
李恪淡淡的说道。
李泰一顿,便清楚了李恪的意思。
“那青雀就先告辞了!”
李泰道。
“四弟慢走,恕不远送!”
李恪淡淡的说道,将李泰送出了书房。
等李泰背影消失在他的视线中,他才轻松嘘了一口气。
现在,他已经对李承乾和李泰两人做出了合作及妥协,现在就看两人是否愿意跟自己合作了!
第五百二十一章 房遗爱大婚
三天时间过去了,北王府的李恪一点都不焦急,他知道像这么大的交易,李承乾和长孙无忌,李泰和王珪等需要商议,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思考利弊,要让自己表现出不怎么看重这笔交易的样子,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所以,他在王府中的书房正在给杨恩吩咐关于去房遗爱婚礼上要准备的贺礼。明天就是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的大婚的日子,李恪作为兄长是必须要参加,而这礼物也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太过奢华,盖住了皇帝李世民的和杨妃的光芒,但还有体现出北王的独一无二。因此,李恪也只有将这个问题交给杨恩,也只有杨恩这样的老内侍才能办的妥当。
夜幕时分,千秋殿的高阳公主不喜不忧,一脸的平静,这完全不符合新娘子的婚前的标准。对于新娘子而言,婚前要么是混的死去活来,要么便是就是高兴愉悦,但高阳公主这种出乎于年龄的冷静使她更像是一个看破红尘的老女人而不是新婚出嫁的新娘。
公主的闺房,布置的喜气洋洋,宫女已经全部被高阳吩咐离开了房间,空荡荡的房间里只剩下了她一个人。大红的新娘喜服就放在她的案头,可她连试穿都没试过,她的心里意见没有了任何的波澜,没有了任何的涟漪。因为,她心里没有喜欢的人,或者说喜欢的人不是她该去喜欢的人。
高阳公主就这样静静的端坐在梳妆台前,不知过了多久,她就发现宫内已经进了她的闺房,告诉她要开始沐浴更衣。高阳就像一具冰冷的尸体一样,任由宫女将大红的喜服套在她的身上,将她梳妆打扮成新娘子。
就在这时,杨妃在清河公主的搀扶下缓步走了进来。
“高阳——”
杨妃轻声呼唤道。
“母妃——”
看到杨妃的这一瞬间高阳再也忍不住了,她一下子扑到杨妃怀中开始嚎啕大哭。
“高阳,今天是你大婚的日子,不许哭,你是公主,要拿出李氏皇子的气度来,知道吗?”
杨妃严厉的斥责高阳。
“母妃,高阳知道!”
高阳公主将杨妃扶到榻上,擦拭了自己眼角的泪水。
可是,她在隐隐的烛光之中看到了杨妃眼角流下的两行清泪。她突然一震,她不知道母妃这行泪水是为何而流。但是,看到母妃脸上的坚毅,她清楚了母妃刚才跟自己说的话,作为李氏皇子的公主,她不能哭,她要拿出皇族公主的气度。
母妃,当初你嫁给父皇的时候,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吧!高阳在心里向杨妃询问道。她很清楚自己的母亲,作为亡朝的公主,嫁给推翻自己家族皇权的男人,面对那么多气势汹汹的将领,她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没人家人,没人父母,有的只是她的高贵,皇族公主的身份和那一分不同别人亵渎的气度。
突然之间,高阳似乎明白了自己母妃的心,了解了自己母妃这些年来的艰辛和苦楚,也了解了自己三哥的苦和累,了解了自己的三哥为什么时常会那么拼命,会置身犯险的去一步一步的给自己争取最大的权利。
“母妃,高阳不哭,高阳真的不哭!”
高阳使劲的向杨妃保证道,但她还是不争气的哭了!
“傻孩子!”
杨妃轻声叹息便不在说话,而一旁的清河公主也被这一股难以形容的悲伤给弄的眼圈红红的。
房遗爱娶得的大唐的公主,他婚娶的地方自然不会是房府,而是李世民赐给他的公主府。而这座府邸偏偏离李恪的北王府不远,两座府邸之间只有两条街的距离。
此时,公主府的门前已经的车水马龙,人群川流不息,都是朝中大臣和士族大家的达官显贵们。房玄龄作为当朝宰相,现在又攀上了皇亲,这份尊崇和荣耀不是谁都能比的,而在尊崇和荣誉的背后的皇上对他的信任,这是朝中所有大臣们都心知肚明的!所以,大家今天便早早的来到了公主府,想跟房玄龄攀谈,借此机会结交一番。
喜乐奏响,礼官在不断的念着前来祝贺的官员,房遗直代表房玄龄在门口迎接祝贺的官员,偶尔朝中枢大臣和王公贵族的时候,房玄龄会亲自出迎。
“王侍中到——”
“魏秘书监到——”
“萧中书到——”
“长孙司空到——”
“东王殿下到——”……
门口的礼官不断的念道,这些人都是朝中大臣显贵,房玄龄亲自将他们一一迎到了府中。
“蜀王李愔到——”
“晋王李治到——”……
礼官继续念道,房玄龄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远在太原的李愔今后也会到场,还有才七岁的李治,他怎么也亲自来了呢?
但房玄龄顾不上想这么多,他急忙出门相迎,将两人迎到了府中的花厅。
而就在这个时候,房遗爱的婚轿载着高贵出尘的高阳公主缓缓的来到了公主府门口。众臣出迎,高阳公主在房遗爱的搀扶下走下花轿,经过了繁琐的利益被送到了公主府的阁楼上。这时,朝臣们开始显得有点焦急,因为现在只剩下皇上李世民和杨妃、太子李承乾和北王李恪三人了!
突然,就见巷子口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就见一队红衣甲士出现在巷子口,大家郝然发现骑在马上走在最前面的那个身穿绯衣的男子尽然的北王李恪。李恪一向都是身穿黑色王袍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今天身穿绯衣,倒是让一部分大臣们心中疑惑。不过聪慧的人早已想到了其中的关窍,作为李恪的亲妹妹,高阳公主的大婚,李恪这身打扮来参加贺礼,只能说是对妹妹另一方面的宠爱。
李恪到场,房玄龄和房遗直、房遗爱还有李愔、李治、李泰都迎出了府门口。
“参见殿下!”
房玄龄率先上前施礼道。
“房相不用多礼,李恪承受不起啊!”
李恪淡淡的笑道,向眼前的众人施礼。
而就在这时,房遗爱缓步上前,给李恪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字正腔圆的道,“学生房遗爱见过校长!”
房遗爱依旧保持了陆军学院的标准!
但他的这举动让众人惊讶不已,很多人都不清楚房遗爱到底在搞什么,只有亲近的几个人像房玄龄和李泰、李愔等心理清楚,这是陆军学院毕业是武将对李恪的独特称呼和礼遇。而这个时候,太子李承乾的车架也到了门口,本来李承乾不想才加这样的婚礼宴会的,但李世民对高阳很宠爱,他都会亲自参加,李承乾还敢摆谱。李承乾下车,众人正要行礼,就见一队黄衣骑兵出现在巷子口,李世民和杨妃的车架到了公主府门口。
所有的大臣们高呼,“万岁!”
李世民和杨妃缓缓走下车架,摆手大家起身,这才在房玄龄等众臣的拥簇下踏进了公主府。
李世民的身后,黄色的千牛卫之中,蒙昭的身形显得很显眼,他在李恪的举荐下已经到了千牛卫,在千牛卫将军李仙重的身边任职,已经被任命为千牛卫都尉一职。
李世民到了府上,司理让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出来行了婚礼大典。大典结束,李世民端坐在宴席的主位,跟房玄龄聊了几句,跟新娘和新郎喝了几杯酒,便和杨妃离开了。李世民自己很清楚只要他在,大家吃的不会太舒心,才会提前跟杨妃离场。他一离开,太子李承乾和长孙无忌等人也相继离开,然后是东王李泰和魏征等也随即离开,等宴会结束的时候,大厅中就剩下了李恪一系的北王党和房玄龄的至交好友们。
其实,这样的喜宴,所有的朝臣都在祝贺,主要还是看重了李世民的面子。
毕竟,皇上都来了,他们敢不来吗?要真以房玄龄的身份和地位而论,即便是这样的大婚,也有几个人是不会来参加这样的宴会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李世民给房玄龄撑了门面。
大部分人离开,大厅里显得冷静很多,但宴会的气氛融洽了很多。今天,房遗爱跟高阳的婚礼,也将房玄龄划到了北王党一系,即便不少认为房玄龄不会支持北王李恪,但大家都清楚,房家会支持李恪,房家的其他实力会支持李恪。
房玄龄对此心中早有预料,见大厅中只剩下了北王党,他也不在意,又吩咐橱子重新置办一桌子酒席,开始跟李恪等人痛饮。
房遗爱的婚礼在这样融洽的气氛中结束!
第五百二十二章 置身事外
李恪回到府中的时候已经月到中天了,他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来的,只记得在高阳的婚礼,他们这批人的最后离开公主府的。当时高阳和房遗爱向他敬酒,当他看到高阳那不喜不忧的面容时,心里不由的一疼,他觉得是自己没有保护好这个妹妹。所以,当时他便让人拿来大碗喝酒,喝了房遗爱和高阳两人的六大碗酒,李恪就不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李恪摇摇头,将自己脑海中的思绪驱逐,睁开眼睛四下张望的时候,发现已经日上三竿了。这个时候,阿史那云轻轻走进来,看到李恪醒来,便服侍他梳洗和沐浴更衣。
李恪在长安的事情还有很多,而太原长有狄知逊坐镇,陆军学院也有陈其镇抚,太原的问题他不需要担心。所以,他也就没有了及时回太原心思,安心的待在了长安城,只要兵部或者李世民不催,他就准备不会太原。
高阳和房遗爱的婚礼结束,正是六月时节,李恪在长安待的没劲,就天天去城外打猎,要么就去球馆踢球,这让他的生活过的倒也舒心。而两个儿子李仁和李毅跟在他的屁股后面,倒是涨了不少见识,在太原的时候,除了教授两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外,他没有闲暇的时间跟自己的两个儿子单独待过,所以在长安这段闲暇时间,李恪刻意的将两个儿子带在身边,以弥补往昔繁忙而没有照顾和教育的职责。
这天,李恪刚从城外打猎回来,人刚进王府,就见杨恩匆匆而来。
“殿下,王公公宣召你进宫议事,已经在府中等候多时了!”
杨恩说道。
“进宫议事?”
李恪疑惑不解,他现在只是一个外臣,根本没有资格去议事,现在议事的人都是中枢大臣。
所以,他倒是不急不忙,将两个儿子交给了杨恩,缓步来到了聚义殿。
“殿下,你可回来了啊!老奴等你好久了,皇上召你进宫议事呢!”
王德急切的说道。
“王公公稍等,本王准备一下这就跟你进宫!”
李恪恭敬的回答道,他也没有向杨恩询问到底议什么事。
少卿,李恪的朝服穿戴整齐,便跟王德一同进宫来到了两仪殿。到两仪殿的门口时,王德没有通知里面议事的李世民,而是直接将他带到了大殿内。
李恪走进两仪殿时,发现大唐中枢我大佬们都在,像中书令萧禹,门下省侍中王珪,尚书省两宰相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像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岑文本,像秘书监魏征等。但是,让李恪惊讶的时,除了这些人之外兵部尚书侯君集也在列,东王李泰也在,除此,便是听政的李承乾。
“参见父皇!”
李恪向李世民施礼,见李世民微微点头,他起身又对众人施礼问安。
“三弟倒是来的还真是时候啊!”
李承乾却开口说道,话中尽的责备之意。
“臣弟不参与中枢政事,故而来迟了!”
李恪也没有辩解,就实打实的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话。
“讨论政事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语气平淡,但脸色显得很不悦。
“诺”李恪向李世民拱手行礼。
“北王殿下,吐谷浑跟大唐的战争不可避免,今日朔方传来消息,说吐谷浑多次犯我大唐边境,蓄意挑起事端,兵部已经跟皇上商议提前备战,只是这主帅的人选难以确定,还想听听你的意见!”
侯君集作为兵部尚书,向李恪简单的说了一下讨论的主题。
李恪在看到侯君集的时候隐隐的猜到了这次朝议的主题跟突厥有关,现在听侯君集这么说,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他倒是表现的很平静。
“不知道兵部举荐的那几个人?”
李恪向侯君集反问道。
“长安新军主帅李绩、幽州大都督苏定方、礼部尚书李道宗和金州刺史柴绍!”
侯君集不暇思索的说道。
其实,这几个人选是兵部拟出递给李世民和重臣讨论的主帅名单,只是大家对这几个人都持不同意见,才迟迟没有决定,才会将李恪召集到两仪殿,想听听他的意见。
“幽州的漠北的北大门,扼了突厥北进的咽喉,突厥新降不就,保不准他们会有趁此机会起兵攻打的心思,故而幽州大都督苏定方不能离开驻地!”
李恪淡淡的说道,对于这才跟吐谷浑的作战,他自己打死也不想参与,也不想让自己手中的百战将军苏定方参与。而且,他说突厥会有不轨之心,他这不是诽谤突厥,相反突厥在阴山一带,他的势力不在幽州附近,李恪说的幽州附近是突厥人则是阿史那部王族中被李世民分王的几个都督们。
“幽州附近难道也不安分?”
魏征开口问道。
“本王没有擦觉到,但吐谷浑大军犯边,大唐跟突厥开战,北府精兵必须要西调,幽州重镇必须谨慎行事,不能大意!”
李恪向魏征说道,在讨论朝政的时候,李恪表现出他的沉稳和睿智,说话的时候也不谦虚,没有因为问话的人的魏征就礼遇他,给他留面子。
“确实,殿下考虑很周全,幽州不能不防,幽州大都督苏定方也不宜离开幽州!”
长孙无忌很赞同的符合李恪。
李恪对长孙无忌拱拱手,又开口说道,“至于,其他几名将领,本王接触不多,不易多做评价,很难说出他们谁适合做行军统帅!”
李恪这次抱定了打死不参与的目的,才会这么搪塞。其实,这几个人选之中让他确定行人统帅的话,他第一个会选择苏定方,因为历史上的记载,苏定方可是百战名将,他一生从没有打过一次败仗,可见他的统军能力;其次,他会选择李道宗,这名宗室名将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能力,威望足以担当重任。
“殿下就真的没有适合的人选吗?”
房玄龄开口问道,他通过房遗爱的口述对陆军学院的情况了解的很清楚,通过房遗爱举止和表现,他很清楚李恪心里肯定有何事的人选。
“房相,恪真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举荐!”
李恪诚恳的说道。
其实,在这四个人选之中,苏定方和李道宗两人只是一种装饰,大家自然而然的忽略了两人,大家讨论最为激烈的是李绩和柴绍。因为,李绩是太子党一系的人,是长孙无忌手下的军方人物,太子党一系全力举荐李绩,说李绩在朔方戍守多年,熟悉吐谷浑的军备和战斗力,他又是大唐立国的名将,有资格担当大任;而李泰的东王党自然不想看到太子势大,便极力阻拦,说李绩在长安已经编练新军三年,可这三年的时间新军的战斗力依旧低下,难以在此大战中担当重任,这足以证明李绩的统兵能力一般,不能堪当行军总管的职务。除此之外,房玄龄没有标明自己的态度,萧禹根本就不支持李绩出任行军统帅,魏征也是沉默不语。这样,反对和支持者人数相当,李世民也左右为难,政事堂的众人之中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他认为这已经说明了李绩能力不足。再者,通过王珪和萧禹等的反驳,李世民心里虽没有说什么,但对李绩编练新军三人,新军战斗力低下,难以一战的情况很是不满,他觉得当年侯君集用了四年就训练出了一支可以打败突厥的铁军,而且还是在大唐最为困难的时候,现今你李绩训练新兵已经三年时间,大唐用雄厚才财力支持你,你倒是连侯君集训练的铁军的一般战斗力都没有,李世民这么一想,就觉得很气愤,这次使得他对两方的讨论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大家讨论难以达成共识,他便下令王德将李恪召集到两仪殿议事,想听听李恪的见解。
其实,李绩的练兵能力还是有的,但跟侯君集相比,自然弱了几分。还有就是,当年打败突厥,主要依靠的是并州和幽州铁骑,大唐新军只是协同作战而已,而这次则是以大唐新军为主,北府铁骑协同作战。所以,李绩也不敢保证自己训练新军的绝对战斗力,才会被大家误会。
李恪的表现明显就是想置身事外,不参与这一战,这点就连李世民自己也看得出来,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在这件事情上不能责怪李恪。因为,以这次大唐跟吐谷浑的一战争情况,李恪才是最适合的主帅,可他心里也不想李恪参与这次战争,他不想李恪的军功太过耀眼,想将李恪安置的太原让他沉寂一段时间。所以,他也清楚这是李恪在向他表达自己的不满,表达自己的委屈。
“关于主帅的人选就先放放吧!你们说说备战的问题吧,大唐给出多少兵马,该准备多少粮草辎重!”
李世民开口说道。
“吐谷浑是游牧民族,下可放牧,上可上阵杀敌,而这几年的发展使得他们的控弦之士达到了四十万,大唐想战胜他们,总兵力不低于四十万!”
侯君集开口说道,他是兵部尚书,这些问题他是最清楚,李世民一问,他自然要第一个说话。
“四十万?”
李世民也开始沉吟不已,“那需要多少粮草?”
“这样看战争持续多久!很难定论!”
侯君集认真的答道。
侯君集的军方名将,的久经沙场的老将,他说出了这一番对话,别人自然没有意见。
“你说呢?”
李世民思量了一番,抬头向李恪问道。
“回父皇,朔方现有守军十多万,只要朝廷再出二十万兵马,足矣!”
李恪淡淡的说道,“至于粮草辎重,这要看战争持续多久!”
李恪说的基本跟侯君集是一个意思,大家在这个问题也不语辩解。
就这样,随着李世民的沉默,两仪殿里陷入了沉默。
李承乾是很想说几句,但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便不敢多话,生怕自己说错惹得李世民不高兴,李泰则是将自己放在打酱油的位置,只要不是讨论主将人选问题,他绝对不会开口说话,他不懂兵事,也不想逞能在李世民眼里留下坏影响。而其他的大臣们,则是真的没什么话要说,没有主将,就难以确定多少大军,难以确定粮草辎重,他们能说什么呢?
“你们下去在讨论讨论吧!我们三日后再议!”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他也清楚几天的议不出什么结果。
“诺”众臣答应一声,依次退出了两仪殿。
李恪跟在众人的身后出了两仪殿,便漫步走在最后,低头不语,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举目一看,原来已经远去但又折回来的李泰。
“四弟有事吗?”
李恪笑道。
“青雀这几天刚从扬州新进了几斤好茶叶,想请三哥去府上品茗!”
李泰淡淡的笑道。
“正好本王也口渴了,那就去四弟府上叨唠半刻了!”
李恪笑道,他很清楚李泰请自己去东王府不是喝茶这么简单,肯定还有其他的目的。
李泰一笑,两人联袂离开了皇宫!
第五百二十三章 这代价未免太大了吧
李恪和李泰两人驱车来到东王府。
李泰将李恪带到东王府的后花园,就见园中绿草如茵,人工湖碧波荡漾,鲜花弥漫在草丛间,整个一苏州园林的气派。
李泰见李恪看的仔细,淡淡一笑,“青雀不宜长途跋涉出城去欣赏美景,只能在自家花园里捣鼓这些花花草草,让三哥见笑了!”
“四弟说笑了,你情趣高雅,酷好诗书,岂是我这样的武夫所能比的啊!”
李恪自谦道。
说话之际,两人依旧做到了湖中的凉亭之中。府中侍女很快便奉上了茶水,便离开了凉亭,亭中只剩下了李恪和李泰两人。
“四弟,你有话就直说吧,我们兄弟之间不用拐弯抹角!”
李恪开口说道,他不想在这里跟李恪墨迹太多没用的话题消磨时间。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可能待会李承乾就会派人找上他。
“三哥,那青雀就直言了!”
李泰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你的条件青雀答应,但青雀这边确实没有可用的将才,三哥是否推荐一二个呢?”
“四弟,我推荐的人,你敢用吗?”
李恪反问道,他觉得李泰这句话中肯定另有深意。
“三哥说笑了,怎么会不敢用呢!”
李泰讪讪笑道,“只是,答应三哥的条件之前,青雀还有一个要求!”
“四弟请说!”
李恪干脆的说道。
“三哥在太原开办汉学院,青雀非常羡慕,但又不能亲自前去学习和参观,而我身边又有不少人有大才,我想举荐他们到汉学院任教,还望三哥成全!”
李泰对李恪说道。
“四弟还有其他的要求吗?”
李恪继续问道,他没有想到李泰会打汉学院的主意,但他还是掩饰住了自己的惊讶之色。
“还有,就是青雀正在编纂《括地志》很是急需一批人才,想请三哥帮忙解决!”
李泰继续说道。
“恩,想去汉学院任教,我自然很高兴,但我将丑化说到的前面,他们去了汉学院,要遵循学院的规章制度,要按照学院的规章制度办事任教,不然学院开除他们,你别怨我!”
李恪思量了半刻,还是答应了李泰这个要求。汉学院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李恪觉得他自己的势力已经遍布到了学院的任何地方,现在也是时候放宽限制,不能独自占有了。
“那人才呢?”
李泰见李恪没答应,继续问道。
“这个好办,本王手书一封,你派人去汉学院找董伯仁,就从这期毕业的学生案底之中选吧!但人数不多,不许超过二十人!”
李恪认真的说道。
“跟三个合作就是爽快!请!”
李泰大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