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让李恪惊讶的是,门外除了董伯仁之外,还有另一个人,那人尽然会是杨师道。

看到董伯仁身后的杨师道,李恪震惊不已,眼前的杨师道要真按隋朝杨氏的照辈分算的话,他可是自己的叔舅啊!虽然这份亲属关系已经很淡很远了!

李恪见到杨师道的时候,顿时心里清楚了为什么董伯仁刚才会那么谨慎。

“老师,杨先生请!”

李恪对两人说道。

等到董伯仁和杨师道走进书房,李恪关上书房的门,这才对杨师道道,“恪,见过叔舅!”

“殿下,老臣承受不起啊!”

杨师道急忙阻止李恪,老泪纵横的说道。

即便他跟李恪现在还能车上一点半点的关系,但就李恪现在的身份来说,他也不敢承认这层关系。

李恪见杨师道老泪纵横的样子,心中突然一疼,生生的给杨师道施了一礼,就凭杨师道刚才的举动,刚才的那份情谊,值得李恪为他行大礼。

“殿下,老臣今觐见你的目的,也就是让景猷见见你!”

董伯仁开口向李恪解释道。

“老师,恪心里清楚!”

李恪向董伯仁说道。

他心里清楚杨师道为什么想见自己。毕竟隋朝杨氏皇族随着大隋的灭亡已经不复存在,李恪身上流着隋炀帝的血,他现在已经成了杨氏唯一的一人,像杨师道这样的重家族观念的人自然想见见李恪,这样的想法情有可原。

同样的,这是一份情谊,这是一份亲情!

等到李恪和杨师道叙完亲情!三人便开始将话题切入到了重点方面!

只是,让李恪吃惊的时,杨师道说出的第一句就是晴天霹雳!

第四百六十七章 叔舅,咱别这样

“叔舅?这样不好吧!”

李恪不要意思的说道。

李恪怎么也没有想到杨师道会主动提出做自己的幕僚。对于杨师道这个人,李恪现在很清楚,他的才学不输于陈叔达和李百药,只要他在汉学任职,绝对会做出一番的成就,可真要到自己的手下,他绝对只能做也小幕僚而已!

而且,幕僚不能走上前台,只能做幕后工作,这对杨师道这样的有才之士很不公平。

所以,李恪不敢接受杨师道的请求。

还有,李恪也很清楚,杨师道做自己的幕僚,他是生怕自己在今后的政治斗争中出错,犯错!

对杨师道而言,李恪是否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这是他现在最重要的目的和想法!

因为,李恪的隋炀帝的外孙,他也是杨氏的后人!

“难道,殿下你是在怀疑老臣呢?还是?”

杨师道见李恪,就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叔舅,恪不是这个意思,让你做恪的幕僚,这让恪心里怎么安心呢?”

李恪不容置疑的说道,“这绝对不行,你必须要在汉学院任职,以后恪要是有事情的话可以请教于你!”

李恪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以杨师道的才学和见识,李恪让他做自己的幕僚绝对划算,可他不能,杨师道为什么甘愿做自己的幕僚,这单李恪清楚。所以,他不能因为这个就毁了杨师道的一切,他的荣耀之地在汉学院,而躲在黑暗里给自己出谋划策。

“是啊!景猷你只要在汉学院任教,也能帮助殿下!”

董伯仁见李恪为难,也及时的向杨师道劝解道,“再说,以殿下现在的才智,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是他的对手了!”

董伯仁说这句话是时候脸上挂满了微笑,很开心的样子!

这使得杨师道相信了董伯仁的话,也接受了李恪的建议!

“那老夫就在汉学院任职,只要殿下有事,随时可以找臣!”

杨师道向李恪说道。

“叔舅放心,今后恪还会有不少的事情要麻烦你呢!”

李恪微笑着对杨师道说道。

随即,李恪和董伯仁还有杨师道有讨论了一些问题,这才让两人离开书房。

杨师道和董伯仁一离开,李淳风就来到了李恪的书房。

见到李恪,李淳风第一句话就开口问道,“殿下,你今天所说是话可否当真?”

李恪一惊,“那句话?”

但随即他就清楚了李淳风所问的是那一句话,“自然当真,本王何曾说过假话,本王一定一诺千金!”

李淳风见李恪这么说,松了一口气。

但李恪见李淳风火急火燎的来见自己,就为了问自己这么一句话,他觉得很好笑。

可是,他会是忍住没有让自己笑出声!

“淳风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李恪向李淳风问道。

“殿下,你好像在研究一件很厉害的武器啊!”

李淳风很神秘的向李恪问道。

尼玛!李淳风问出这么一个话题的时候,李恪心里就大吃一惊,李淳风这也太厉害了吧?这都能算的出来吗?

“淳风何出此言啊?”

李恪反问道,他会是不确定李淳风是真知道呢?会是在咋自己!

“殿下搜寻天下炼铁铸铁的能工巧匠,要不是为了研制一件厉害的武器的话,那要这么多人干吗呢?”

李淳风解释道。

李恪听李淳风这么一说,心里松了一口气,他就怕李淳风意见发现了他研制火炮和火枪等超前一千多年的武器!

“淳风这是哪里的话啊!本王要组建黑骑军,战刀和盔甲之类的需求量很大,没有好的铁匠怎么能锻造出好的战刀呢!”

李恪向李淳风解释道。

“殿下,不管你怎么说,淳风都不会干涉于你,更加不会泄露这个秘密!”

李淳风很认真的向李恪说道,“对于铁匠这方面的人才,淳风是没有什么人能够给你推荐,但是在炼丹术方面我这里倒是有两个人可以供你选择,他们两人在火药的炼制方面很有能力!”

“真的?”

李恪惊道,火药就是出自于炼丹术,而李淳风说的这两个人在火药的炼制方面很有能力,那岂不正是李恪所需要的人才吗?

“真的!”

李淳风道,而这个时候李恪才知道自己已经向李淳风泄露了秘密。

“殿下,除了这两人之外,淳风还给你推荐一个人才,他对机关术很精通!”

李淳风再次给了李恪一个惊喜。

因为,对于李恪而言,想要制造火炮和火枪,对于精通机关术方面的人才的很急需。对于火炮,李恪觉得自己还能给工匠们一点指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指点研究的话,没准三四年就能造出来了!可是火枪的结构要比火炮复杂,而李恪自己又对火枪的认识有限,不够精通,这使得他对自己能否造出火枪很不看好!而现在李淳风给他介绍懂得机关术,在这方面精通的人才,这怎么能不让李恪惊喜呢?

中国的机关术,李恪可是很清楚,只要精通这方面的人,他绝对就是机械方面的天才,有了这样的天才,再加上自己的有点意见,那这个天才什么能造不出来呢?恐怕只要自己支持的话,就连汉阳造这类的步枪也能造得出吧!

李恪一想到这里就兴奋不已!

能够造出火炮,能够造出火枪!

到时候大唐的骑兵还有什么地方不能去的?到时候大唐的战舰还没有什么地方不能到达的呢?到时候世界还能阻止得了大唐殖民全球的脚步吗?

“淳风,你明天出发,立刻将三人请到太原,本王要重用他们!”

李恪想李淳风命令道。

“殿下放心,淳风明天一早就动身,绝对不会让殿下失望!”

李淳风想李恪保证道。

随后,李淳风离开了李恪的书房!

看到李淳风消失的背影!

李恪才清楚为什么李淳风一开口就问自己宴会上说的话是否是真的!原来他的目的在这里。但李恪也不怪李淳风的谨慎,毕竟想机关术和炼丹术这等技术在大唐不怎么受欢迎,李淳风也不清楚自己是否能够接纳这样的人。所以,他今天听到自己的宴会上的那一番话,才会在书房有这么一问,这也符合情理!

不过,李恪现在心里想的不是这些,而是他很迫切李淳风会给自己带来三个什么样的怪才!这才是他现在最为期待的!

第四百六十八章 入院考试

入院开始没有因为李淳风突然离开而终止,汇聚在太原府的士子们在等待了数天之后终于迎来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入院考试。

因为入院考试是三所学院共同举办,由并州刺史府具体负责。所以,为了能够区分三所学院的不同,入院考试之前就将前来参加考试的士子我们做了登记,将他们加以区分。因此,考试的这天,按照不同的开始牌,士子们进了不同的考场。

像皇家汉学院这样的综合性学院,学院里面的科目复杂,考试的内容也比较庞杂,李恪自己并没有参与其中,具体还是由董伯仁和谢偃负责主持。皇家中医学院的考试,李恪就全权交给了孙思邈,孙思邈见李恪这么信任自己,他自己也颇为感动,所以将皇家中医学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般对待,这使得现在的皇家中医学院还没有开学就已经具备了一所医学院所具有的气质。

而李恪主抓的重点自然是皇家陆军学院。

因为在皇家陆军学院中,除了他这个校长,就只有王中长和任虎两个都统以及数十名突厥马术和箭术的教官,除此之外,还没有一个专业的教官或者管理人员在皇家陆军学院任何,当然王中长还兼任了一份职务,那就是格斗科目的教官职务。

所以,李恪放心不小皇家陆军学院,他才会亲历而为。

三所学院的考场都设在了刺史府临时整理出是一所院落之中,只是三个学院的考场被割开了而已。

参加汉学院的士子很多,年纪都大概在十八到二十多岁之间,这使得李恪心里很兴奋,毕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士子们参加考试,而且还是在之间开设的学院。看到参加汉学院的士子们鱼贯而入,脸上都带着兴奋之色,李恪内心生出一种自豪感。

相对于汉学院的士子们,参见中医学院的人和参加陆军学院考试的人就少了很多。但参加陆军学院的不少人的装束很拉风,他们之中有一批人好像来自地方府兵之中,身上还穿着军服,不少人即便没有军服,但他们身上的奇形八怪的兵器还是惹得参加汉学院开始的士子们侧目不已。

特别大薛放和颜仲卿两个人,当他们看到步入陆军学院考场的宇文过和蒙昭还有薛崇的时候,薛放的严重露出了凶光。

而李恪也看到了这么一幕,他对薛放和颜仲卿两人比较在意,特意从身边的谢偃口中打听了一下,等到谢偃的指点,他一下子就认出了两人,而当李恪看向薛放的时候,薛放因为看到了宇文过和蒙昭还有薛崇,他露出了凶光,这才使得李恪将目光移向了陆军学院考场的入口,看到了肩扛凤翅镏金镋的宇文过。

但是,看到宇文过的样子,肩上扛着凤翅镏金镋,李恪也不由的暗自发笑,觉得这家伙太可爱了,对自己的兵器这么爱护,不敢放在自己的住所,就连今天开始也要带到考场里。在考试前,刺史府已经发下通告,告知陆军学院的学员们今天要考兵书。

“殿下,时间到了,可以开始了吗?”

这个时候董伯仁向李恪问道。

“开始吧!”

李恪对董伯仁说道。

董伯仁点点头,对身边时谢偃说了几句话,就见谢偃走到院中大钟的面前,敲响了大钟。铛铛铛的三声钟响,表示考试开始,而这个时候一旁的王绩也插上了点燃的香,考试的时间已经三炷香为例。

钟声响罢,就见陈叔达将考试的内容从一个密封的盒子中取了出来,给李恪施礼完毕,他就跟董伯仁等进了汉学院的考场。

董伯仁和王绩、谢偃已经陈叔达等进了考场之后,考场的大门关闭。

李恪走进陆军学院的考场的时候,所以的考生都坐在书桌前,桌子上已经摆上了笔墨纸砚。

只是因为等待李恪的关系,考试的题目还没有出。

众考生见到李恪,急忙给李恪行礼,“参见北王殿下!”

李恪淡淡一笑,示意众人不用多礼,这才开口说道,“本王给陆军学院定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所有学员在陆军学院只能称呼我为校长而不是殿下,我在陆军学院里面也不是你们的北王殿下而是陆军学院的校长。”

李恪说道这里,见所有的考生聚精会神的听着自己是将会,他便继续说道,“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学院的名字叫,皇家陆军学院吗?”

经李恪这么一问,众考生心中开始疑惑不解,难道学院叫皇家陆军学院还有其他的意思吗?

李恪看到大家的迷茫之态,这才开口说道,“因为,现在的大唐不光有你们这样精锐的陆地骑兵和步兵,我们还有在海上作战的水师!你们可能清楚在大唐的东方海域有扶桑岛国,但你们根本就不了解,在大唐的西方还有两个强大的国家,他们也像大唐一样强盛,而我们的目的就是征服他们,让那些国家成为大唐的附庸国,成为大唐的疆域。”

能够报考陆军学院的学生,肯定都是怀揣着梦想的人!

都是一帮想在沙场建功,想光宗耀祖的人。

所以,听到李恪这具有侵略性的话,考生们的血液开始沸腾,他们的内心中开始想象今后驰骋疆场,为大唐建功立业,开疆扩土的壮举。

“但是,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考试,取得在陆军学院学习的资格,只有做到了这点,你们才能称呼本王为校长,才能为大唐开疆扩土,才能光宗耀祖!”

李恪继续说道。

“大唐万岁!”

不知道是那个学员喊道,这一声口号惊起了学员们的附和声,顿时考场爆发出了大唐万岁的口号。

数百人满怀激情的喊出这样的口号的时候,声势如天,这让旁边的汉学院和医学院的考生震惊不已。

在这群满怀激情的年轻人之中既有薛崇和蒙昭、宇文过三人,也有薛仁贵和周青、周文以及周武四人。

李恪看到自己激发陆军学院的考生的心中潜藏的热血,他淡淡的一笑。

在他的心中,没有血性的军人根本不就配做军人,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军人的血腥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名族的性格。

所以,他今天要的效果就是唤醒眼前这帮考生的血腥,让他们在进陆军学院之前就在心里有一个梦想。

等大家的情绪恢复稳定!李恪开始念出这次考试的试题!

“第一,大唐采用哪种作战方式能够取得对吐谷浑的绝对胜利;第二,面对高丽,大唐该怎么防御,想要灭掉高丽,大唐需要多少时间?第三,对于扶桑,大唐想要灭亡它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李恪的这三个考题都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眼前是这些人在陆军学院学习四年的时间,四年之后他们就会被安排到并州军之中担任校尉的职务。所以,李恪才会出这样的题目,目的就是提前开始锻炼他们对战争的阅读能力,提前开始培养他们的战略眼光。再说真要是考兵书的话,兵书就那么几本,内容都是大同小异,而且很多人都没有真正的度过一本兵书,你怎么考他们呢?再者是否记住了兵书上的内容,这并代表他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统帅,优秀的统帅该是将兵书上的内容用到实践当中。

所以,李恪才会出这个一个题目!

所以,当所有的考生在听到李恪念出这三个试题的时候,他们明显的都愣住了!他们不清楚北王殿下这几句的意图是什么?不过当他们看到李恪说出这三个考题之后不再言语时,他们心里就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今天他们考试的题目就是这个三个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所以的考生都不知道该怎么解答这三个问题。

可是,当他们回忆到李恪刚才的话时,他们心里有了答案!

渐渐的,不少考生开始在纸上奋笔疾书,写下了自己心中的答案!

第四百六十九章 宇文过的身世

在三所学院的考场之内,负责秩序的全是新组建的黑旗营士兵,李恪给这支陆军学院的宪兵们设计了独特的服装。所以,穿梭在开场的过道之中,黑旗营的士兵显得很精干。

李恪也在过道之中漫步而行,他时不时的停留在学员的身旁,观看他们答题,但学员一看到李恪,就立即向他施礼,因为有了李恪在身边,学员在答题的时候迟迟不能下笔,生怕自己答错之后会让李恪当面发现问题。

所以,很多学员见李恪走到自己身边,都会主动给他施礼,礼毕之后就开始石化,不敢继续在纸上奋笔疾书,就连他一向看重的薛仁贵和薛崇两人都这样。所以,这使得李恪很郁闷,不得不结束这样的巡考习惯,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闭目养神,而这个时候王中长和任虎两人承担了李恪的工作。可能是王中长和任虎对大家的冲击力不够,当两人走过这些学员的身旁时,学员们都能能泰然处之的答题。

李恪坐在椅子上,开始思量进入考场前崔放在看宇文过和薛崇还有蒙昭三人时那怨恨的眼神,觉得这个人毕竟会睚眦必报,薛崇和蒙昭还有宇文过三人肯定会遭到麻烦。

通过朱童的汇报,他清楚了崔放和薛崇、蒙昭还有宇文过三人的关系,而他当时就命令朱童去调查一下这三个人,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朱童已经搞清楚了三人的底细。薛崇是蒲州人氏,祖上也辉煌一时,出过几个不错的大将之才的能人。但是自隋到大唐,蒲州薛氏便没落了,成了地地道道的平头百姓,只能以种地为生。蒙昭则更是陇右的贫寒出身,家里除了一个年迈的老母之外就剩下一个岁数已经到了十三是妹妹。不过根据朱童的叙述,蒙昭可能是蒙恬之后,至于是蒙氏几代子孙,朱童也不清楚。但是秦至大唐已经过了八百多年,即便是蒙恬之后,那血缘也很远了,李恪也就不在重视这个问题。

只是对宇文过的调查让李恪吃惊不已,对宇文过不查不知道,这一查还真查出了不少东西。根据朱童的调查发现,宇文过就是隋唐赫赫有名的第二勇将,当时已经被李元霸在战场上生生给撕碎的宇文成都之子。

只不过宇文成都的这个儿子并没有入宇文家的族谱和祠堂,才会让众人不清楚他的身世。因为,宇文过只是宇文成都的私生子,是宇文成都在外面跟一个美貌女子发生一夜情之后的产物。宇文成都死的时候都不清楚自己有了这个儿子,而宇文过的母亲很清楚的记得宇文成都,宇文成都使的兵器就是凤翅镏金镋。

所以,宇文过的母亲在生了宇文过时就到扬州去找宇文化及,想让自己的儿子认祖归宗。

只是她刚到扬州就发现宇文化及死了,宇文家族全族被屠杀,这才断了认祖归宗的念头。但她还是给孩子取了“过”这个名字,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犯他父亲宇文成都那样的错误。

因为有宇文成都之前留给宇文过母亲的财宝,宇文过的生活一只过的都很优越,不像是一些贫家子弟那样,他除了练得一手好功夫之外,还能够吟诗作画。不但如此,宇文过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少一些士族大家孩子的脾性,从小就教育宇文过要懂得谦虚、礼貌和识大体,这使得宇文过的品行很好!而且,在宇文过十岁的时候,宇文过的母亲专门请人重金打造了这把凤翅镏金镋,而宇文过也不负自己母亲的期望,将凤翅镏金镋这样难练的兵器练到了不凡的地步。

对于鹰卫情报部门调查到的关于三个人的详细情况,李恪很满意。他觉得这三个人没有什么大问题,值得自己用心培养。

虽然宇文过的历史要负责一点!

首先是他的祖父宇文化及杀了自己外祖父,而自己是四叔又杀了宇文过的宇文成都。

但这都是上辈的恩怨,跟自己这辈人已经远去,作为一个开明的王者,不该去追去以前的恩怨。并且,这才宇文过能够来到太原参加陆军学院的考试,还是肩扛凤翅镏金镋这个显眼的兵器的情况下,那么他自己内心肯定也已经放下了这些恩怨和仇恨。

所以,李恪觉得自己就更加没必要去追究了!

有了这层意思,李恪才会这么在意崔放今天看三人的表情,李恪真心的想培养这三人,就不能容许崔放陷害三人,虽然他心里已经有了对付崔放的办法,但这个方案需要等几天,李恪生怕这才考试结束,崔放就会找三人的麻烦。

可是,三人跟崔放还有其他的过节吗?具体是怎么得罪崔放的呢?这些问题李恪现在还不清楚,通过朱童的汇报,他了解的内容很少。所以,想要解决三人的这个麻烦,他觉得还是有必要跟三人谈谈才行。

就在李恪这样思量的时候,已经有人开始交卷。

交卷的第一个人是薛仁贵,他将慢慢的一张写满自己战术策略的纸张放在李恪的案几前的时候,显得有点坎坷不安。

“不用紧张,只要你写出了自己心中所想就行!”

李恪鼓励了一下薛仁贵,薛仁贵这才放松了紧绷的神经。

薛仁贵之后交卷的人是薛崇和宇文过,等薛崇和宇文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交卷,直到考试的时间快要结束的时候,蒙昭、周青、周文和周武也将考试试卷交给了李恪,他们既然同样在李恪面前显得很谨慎,一副惴惴不安的神态。

“你们不用紧张!”

李恪淡淡的向几人说道,“本王相信你们的能力!”

李恪鼓励了一番四人,四人这才心里暖暖的离开了考场。

之后,便有学员陆续交卷,等到考试时间到了之时,整个考场上只剩下了四名学员,按照考试的规定,这四人被淘汰出局了。

铛铛铛,三声钟声响起,入院开始结束!

当李恪走出考场的时候,发现汉学院考场的大门缓缓打开,士子们成群结队的出了考场,有的人兴奋,有的人沮丧,有的人痛苦流涕,有的人沉默不语。大家的所答的问题不一,表情就不一样。

但李恪自己也没有办法!

这就是科举,这就是文人之间的较量!

这就是优胜劣汰的规律,他不能改变,任何人都不能改变!

士子们身后出现的则是一脸笑意的董伯仁、谢偃、王绩、陈叔达和杨师道等人。他们在考场上看到数千士子们专心答题,奋笔疾书的样子时,心里就激动不已,这是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场景呢?今天终于实现了啊!

所以,当考试结束,厚厚的一摞考试卷宗放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凝重是神色,但也有不少的欣慰。

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份考试卷宗里面,将会产生不少有才学的人,他们将来的成就肯定不可限量。

众人见到李恪,急忙上前给李恪施礼。

李恪则是微微点头示意,示意大家不用多礼。

当众人李恪的目光相交,彼此之间的脸上都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第四百七十章 校场试武

李恪在书房里静静的翻阅考生的试卷,特别是对薛仁贵和薛崇、宇文过、蒙昭等四人的试卷他是亲自审核,其他人的试卷则是交给了狄知逊和元德谦还有于开伦三人初审,将过关的试卷在交给他复审。

所以,李恪第一个翻开的是薛仁贵是试卷!

薛仁贵对于吐谷浑和高丽还有扶桑的战略构想很符合他的性格,特别是对于大唐西陲的吐谷浑,薛仁贵在试卷上写到,吐谷浑能战之士有将近三十万,跟昔日突厥相仿,但突厥地域广大,兵力分散,孤大唐能一击而溃,但对吐谷浑则不尽然,欲想击败吐谷浑,必挫其精锐,杀出大唐骑兵的威风,让吐谷浑骑兵从心里上失去对大唐的优势,这样则可以一举歼灭这个号称有三十万精锐骑兵的游牧民族。

李恪在看到薛仁贵是这个策略的时候,心里不由的想到,薛仁贵的战术还真像他自己的性格,当年在高丽的时候,“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表现。所以,他才会对吐谷浑提倡这种以硬对硬,奸其精锐,丧其军心的策略!

对于薛仁贵的神勇,李恪一点都不怀疑,当年,唐出征高句丽。在辽东战场上,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围困,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敌人观之胆寒,遂退,刘君邛被救。薛仁贵当时只是一个小兵,但敢为大将之事,勇气甚佳,本领更佳。

又一次,唐军前锋进抵高句丽至安市,高丽25万大军抗拒唐军,唐太宗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薛仁贵身着奇装异服,手持方天画戟,腰挎两张弓,单骑冲阵,一人杀入敌人25万大军里面,打的敌人阵型混乱无法迎战,高丽军队屡次想重新组织队列杀起来,都被薛仁贵冲杀的七零八落,唐军大举跟进,高句丽军大败。战后,李世民召见还只是小兵的薛仁贵,赐赏马匹、绢及奴仆10人,并提拔为游击将军。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拿尽辽东大地,百万领土来评价薛仁贵,可以看出薛仁贵的能力。

所以,对于薛仁贵提出的关于针对吐谷浑的这个策略,李恪觉得甚为可行。但在这里所谓的可行,那只能是由薛仁贵来执行,要让其他的将领统兵的话,可能未必就会达到这样的效果。毕竟,其他的将领除了陈其之外,能达到薛仁贵这样武略的人一个都没有。

放下薛仁贵的试卷,李恪拿起了薛崇的考试卷。

薛崇的考试卷对吐谷浑的策略很简单,李恪觉得没有什么可取支持,但他对高丽的作战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兵不在多,在于精。将不在广,在于明。隋朝三征高丽每次动辄大军数十万,甚至百万,却屡次失败。卑职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统帅决策失误,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大隋皇上确实不是一个好的军队统帅,把握不了战场的上息万变的局势,既想当“英武之君”(平高丽)又想做“圣明之主”(招降高丽)注定了浪费军机。二,后勤方面吃紧,给养不足,劳师远征,隋炀帝一征高丽,总计征兵113。38万。运者倍之,约226。76万人。三,内部不稳;远征期间国内发生了杨玄感叛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四。当时高丽是很强的,它也是高丽历史上相当强盛的一个时代。而且他的战略也很对头,就是坚壁清野,固守坚城。

看到薛崇分析到这里,李恪的内心震动不已,他没有想到薛崇对隋征高丽的简介这么独到,而且,他还列出了不少是数据加以证明,这就可以看出薛崇的细腻的心思和善于分析的能力。

所以卑职认为,征高丽,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再广而在勇,只有精兵勇将,杀出大唐人的血腥,杀破高丽人的胆,才能让高丽彻底的臣服于大唐的铁蹄之下,而不是降而复反。还有,要是高丽坚壁清野,固守坚城,那我军则独断高丽粮道,烧毁高丽农田,将他们困死在城中。

等李恪看完这份战略试卷时,他心里只有一个问题,这个薛崇还真是一个天生的参谋之才,不但胆大心细,主要的还是他心狠,为了能够达到战争胜利的目的,可以不计较对方的伤亡,可以不在乎对方死伤的军人还是平民,这就是典型的军人准则啊,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不干政。

突然之间,李恪似乎想起了朱童关于对薛崇的解释,薛崇的祖上出过几个将才。

这使得李恪对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