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恪淡淡问道。

经过了昨夜的详谈,他跟李淳风之间的关系亲密了很多,现在缺少的就是时间,只要有时间能够相互了解,他觉得他跟李淳风能够成为知己。

“淳风是想告诉殿下一件事情!”

李淳风故作神秘的说道。

“什么事情?”

李恪询问道。

“孙思邈的下落!”

李淳风淡淡的说道。

“真的?”

李恪疾步上前,抓住李淳风问道。

“殿下,你激动了!”

李淳风小声道。

“本王确实是施礼了!”

李恪放开李淳风,尴尬的说道,“确实是太兴奋了!”

“淳风能从殿下的言语中听出殿下对孙思邈的欣赏,这样的话,即便是淳风将他是地址告诉殿下也值了!”

李淳风淡淡的道,“殿下你可知道孙思邈是哪里人?”

“京兆华原人。”

李恪回道,他惊讶的问道,“难道他就在华原?”

“他不在华原,他就在太原!”

李淳风的话让李恪很吃惊,他在太原都了四年,怎么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牛人呢?

随即,李淳风又解释了为什么李恪在太原而没有听说过孙思邈的原因,“他今年刚去的太原,前几天我们在路上跟他相遇过!”

“喔”这下李恪更加惊奇了,这孙思邈这个时候去太原是什么原因呢?

“所以,殿下要是不快点截住他的话,就可能没有机会了!”

李淳风说道。

“为什么?”

李恪问道。

“今年,自从大唐打败了突厥,幽州以东成了大唐的属地,那里在也没有什么战争,唐人都可以去那里经商。所以,孙思邈想去太白山采集一些药材,他这次经过太原,只是路径太原而已。要是殿下在他出太原之前不截住他,可能今后再找他就很难了!再说皇家中医学院开办在即,时间不等人啊!”

李淳风想李恪谏言道。

“多谢淳风提醒!本王想就去办!”

李恪觉得李淳风说的很有道理,他急忙回到大帐,写了一封信件给狄知逊,让他在太原城留下孙思邈。

李恪认为以地址线的才能,留下孙思邈不会太难!

写完信,李恪出了大帐,对朱童说道,“你派人将这封信交给狄知逊!”

“诺”朱童离开。

李恪之所以将信件交给朱童,那是因为朱童的情报部门另有一个渠道可以送信到太原。而且,他们的速度要比一般的呈送信件快很多。

等办完这件事情,李恪心里算是安稳了不少。

这个时候就见李淳风笑着走到了李恪身边,“殿下的办事效率还真快啊!”

“你觉得狄知逊能留住孙思邈吗?”

李恪自言自语的问道。

“肯定能!”

李淳风说道,“但只能留住一时,想要留住一世,那就要看殿下的本事了!”

李淳风说完,便离开了李恪!

李恪怔怔的看着李淳风离开的背影,心里轻松了不少,只要能留住孙思邈就行,只要让他留在太原,自己就有说服他的可能。

现在,李恪对李淳风的推算能力很相信!

队伍开始启程,李恪为了尽快见到孙思邈而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而在过了潞州之后,李恪终于也见到了薛仁贵向他推荐的另一个将才,他就是李庆先,李庆先长的身材魁梧,双臂修长,李恪一看就知道他善于骑射。

李庆先知道自己投效的人是北王李恪的时候,他心里激动不已。北王麾下成名大将可都是寒门子弟,他觉得在这样一个王爷手下效力,他才能够光宗耀祖,功成名就。

有了李庆先的加入,李恪这一路收了五员大将,再加上李淳风这样神算和孙思邈这个“药王”他这一路上可谓收获颇丰!

第四百四十八章 药王,你就出山吧!

四天后,李恪一行人终于到达了太原城外的十里处。

并州刺史府众人像狄知逊、李言等前来迎接李恪,李恪现在的职位和以前不同,权利更大,并州诸人现在都是以李恪马首是瞻。

所以,李恪回太原,几乎刺史府的人都前来迎接他。

而都督府人也是全部到齐。

像长史郭孝恪,像将军陈其和侯虎、任虎等都出城相迎。

顿时,太原城外十里处荆旗蔽空,场面宏大。

有官场勋贵,还有军中将领,还有铁骑护卫。

可以说,这次迎接李恪的规模很大。

李恪跟狄知逊和李言、郭孝恪等一一见面,众人也跟李恪施礼,李恪又给大家介绍了董伯仁、王绩和谢偃、袁天罡还有李淳风等人,这几人都是当世大家,现在都齐聚太原,这让李言心里对李恪的能力和手段佩服不已。

自从李恪打败了突厥,整个太原士族豪门已经彻底了倒向了李恪。

所以,现在李恪的强大在李言看来就是他们士族以后辉煌的基石,他的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况的。

至于,阿史那云,李恪没有让她下车,而是让她待在了车内,等到北王府在跟大家相见也不迟。

城外耽误了片刻,李恪一行人开始向太原城而来。

这次,陈其出城的时候,带出了一千多名鹰卫。

所以,入城的时候,两千名鹰卫将李恪一行人护卫在中间。

起初,李恪对陈其的做法有点不悦,但看到这名心腹将领跟随自己多年,忠心耿耿,他也就没有当面训斥陈其。

可是,当他一入太原城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错怪陈其了!

太原城的百姓夹道两边,热烈的欢迎李恪。

整个太原城通向北王府的街道两边人山人海。

李恪自己想不到百姓们怎么会自发的前来欢迎自己呢?好半天他认为这是李言等士族大家为了讨好自己而组织的欢迎仪式呢!

可是,经过一路走过来,当李恪等回到了北王府,李他这才弄清楚了原因。

原来,这不是李言等士族大家组织的仪式,而是太原百姓知道李恪今天回太原,是他们自发组织的欢迎仪式。

为什么呢?

因为,李恪坐镇太原的四年时间,在他的带领下狄知逊和李言等官员将并州治理的仅仅有条,再加上李恪又是打败了突厥人英雄,而太原是李氏龙兴之地,百姓都是那种铁了心的非李氏不能立的人。所以,才会有刚才的,太原城的百姓们夹道欢迎的场面。

而经过这里欢迎仪式,李恪终于体会到了为什么太原的位置会这么特殊。

原来,这就是民心所向啊!

难怪,李世民会将自己放在并州,将治所设在太原。

李恪今天是终于体会到了李世民的另一层意思!

北王府是李恪被封北王之后,李言等士族大家为了讨好李恪,也为能够在太原体现李恪的地位而将几座府邸进行合并修葺的王府。

李恪知道这是太原关陇士族对自己在忠心上的标示,他也就没有说什么,坦然的收下了这份大礼。

李恪回到北王府,他先是让阿史那云跟并州个官员和将领见面,这才让兰儿服侍阿史那云早为她准备的阁楼。

而李恪则是跟众人聊了片刻,就让陈其负责安排袁天罡、李淳风和董伯仁、谢偃和王绩等一行人。

李言等刺史府官员和郭孝恪等都督府将领也识趣的李恪。

北王府的大殿里就剩下了狄知逊和许敬宗两个人。

“同怀,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李恪急切的向狄知逊问道。

“殿下,微臣已经顺利的将孙思邈留在太原!”

狄知逊向李恪汇报道。

“太好了!同怀你用的是什么办法?”

李恪兴奋的问道,他也想清楚,狄知逊究竟用什么办法留住了孙思邈这尊大神。

“殿下!”

这个时候就见许敬宗说道,“狄刺史身体有疾,孙思邈才留下为他诊治的!”

“什么?”

李恪大惊,他觉得狄知逊看着好端端的样子,怎么会有病呢?不过,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狄知逊好像在任的时候活的岁数也不是很大,时间不长。

所以,这倒是提醒了李恪,他觉得身边这些将领的身体方面,他不能掉以轻心。只是,当李恪一想到孙思邈就在刺史府,心里激动不已。

“同怀,那你现在就带我就见见这个孙思邈吧!”

李恪对狄知逊说道,狄知逊也清楚了李恪想开办学院,想开设医学类的学院,让孙思邈任职。

所以,看到李恪急切的样子,他劝道,“殿下,微臣管孙思邈不是寻常之人,不可轻视怠慢,还请殿下沐浴更衣,再和微臣前去也不迟啊!”

经过狄知逊这么一说,李恪举得他的话很合理。

确实,他和一路上行程匆忙,而为了便于行走,他换了便服。

现在人已经到了太原,他是应该穿上王袍,庄重的去见孙思邈才对,这样才能体现出他礼贤下士的风格,还会给孙思邈留下一个对他很尊重的影响。

李恪让狄知逊和许敬宗两人在大殿等他,他再是在侍女的服侍下沐浴更衣,这才出了北王府和狄知逊还有许敬宗三人来到了刺史府。

在刺史府,孙思邈喜欢安静。

所以,狄知逊将他安排在了后院。

李恪在狄知逊和许敬宗两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后院孙思邈的院落,就看见孙思邈在捣鼓药材。

见到狄知逊带着李恪前来自己的院中,孙思邈从李恪的服饰上就便出了他的身份。而且,他隐隐之间觉得狄知逊留下他,肯定跟李恪有关。

孙思邈不是那种避世之人,李恪和狄知逊的漠北之行,还有两人又一同任职并州,这些事情他还是很清楚的。

“老朽见过北王殿下!”

孙思邈给李恪施礼。

可是,李恪早已上前扶住了他,“孙老先生不用多礼!”

“不敢当!”

孙思邈对李恪也很客气。

“孙老先生在太原过的可好啊!”

李恪问道。

“还不错!多谢狄刺史的盛情款待啊!”

孙思邈向狄知逊说道。

“不敢!同怀还有多谢孙老先生的医术啊,要不是有你,同怀还真不知道自己身患顽疾!”

狄知逊谦虚的说道。

“哦,对了,孙老先生,同怀的病不要紧吧?”

李恪听狄知逊说自己身患顽疾,他便担心的向孙思邈问道。

“殿下不用担心,狄刺史吃了老朽开的药已经好了一大半,过不了几天挽救就能彻底根除!”

孙思邈淡淡的说道。

李恪心里轻松了不少,而一旁的狄知逊看到李恪这么关心他的病情,他心里感动不已。

“可惜啊!可惜!”

等到大家进屋就坐,孙思邈还没有问李恪来这里目的,就听见李恪痛心疾首是叹息不已。

“殿下,心里可有心事?”

孙思邈问道,他猜不透李恪这句话的意思!

“没有,本王只是忧心天下百姓的病而已!”

李恪给孙思邈买了一个关子。

就见孙思邈果然上了李恪的当,他向李恪问道,“殿下,天下百姓有什么病?”

“今日,同怀能遇上孙老先生,才能查得出身上的顽疾,才能及时的医治,方能捡回一条性命,可天下百姓数万万之多,身上有顽疾的不知有多少,他们岂能像同怀这样遇到孙老先生?那他们岂不要没了性命!”

李恪哀伤的说道。

孙思邈这才听清楚李恪的话里的意思,他淡淡的道,“这个老朽也没有办法!”

“孙老先生,要是本王有良策,你是否可以帮助本王呢?”

李恪设下了一个陷进给孙思邈。

“医者父母!只要能救更多的百姓的性命,老朽有什么不能帮殿下的呢?”

孙思邈果然掉进了李恪的陷进之中。

“好啊!孙老先生的胸襟实在是让本王佩服啊!”

李恪赞叹道,为了能够得到孙思邈,他也不得不拍孙思邈的马屁。

“殿下还是说你的良策吧!”

孙思邈显然不领李恪的马屁之情。

“是这样的孙老先生,本王想在太原府开设一所能够想世人传授医术的中医学院,只是欠缺管理者和授课之人,还请孙老先生能够屈就任职。”

李恪的话说道的很委婉。

“赎老朽得罪了,殿下还是另请高明吧!”

孙思邈当即就拒绝了李恪的邀请。

“孙老先生可否听本王一言?”

李恪见孙思邈拒绝了他自己,他也不恼怒,这是他预料之中的事情。

“殿下要是说让老朽去你的中医学院授课,那还是不要说的好!”

孙思邈是一点都不给李恪面子。

“敢问孙老先生,你的医术如何?”

李恪淡淡的问道。

“不能说天下无双,但也世所罕见!”

孙思邈如实的回答李恪。

“那像孙老先生这样的大夫人世间有多少?”

李恪问道。

“不足三人!”

孙思邈答道。

“那孙老先生一生能救几个人?”

李恪继续问道。

“数百人而已!”

孙思邈回答,但这是谦虚之辞,也是孙思邈的实话,在孙思邈的眼中,平常的大夫能治好的病,要他医治的话,他不觉得这是他在救别人,只有别人医治不了病人,让他就救活了,他认为这才是救了别人的命。

“是啊,孙老先生答的很对,你是医术天下无双,可你有限的生命之中也只能就数百人,可大唐有千千万万的等着孙老先生去救呢,可孙老先生能去吗?不能,因为孙老先生没有时间,同样也没有这个经历!”

李恪掷地有声是说道,“可是,只要孙老先生能够培养出数以十万的弟子,他们个个都能达到孙老先生的医术水平,那会救多大大唐百姓呢?”

“……”

李恪没有给孙思邈说话的机会,他继续说道,“还有很多病,孙老先生可能也会遇到难题,可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钱财去解决他,可是本王能够给你提供这样的条件呢?”

“今天,本王打扰孙老先生了,多有得罪!”

李恪向孙思邈施礼道,“只是本王想告诉孙老先生,医学之道,在于利民,医者父母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请孙老先生三思而后行!”

李恪说完,微微拱手,便离开了孙思邈的小院,留下了陷入沉思之中的孙思邈。

李恪很肯定孙思邈会答应他,没有别的原因,就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恪觉得就凭这句话,就凭孙思邈的道德操守,他一定会答应自己!

第四百四十九章 商业合作

晚上,李恪要给董伯仁、王绩和谢偃还有袁天罡、李淳风等接风洗尘。

所以,他回到北王府就一直待在书房,没处理军务,待在自己的书房的主要目的还是思考恩美开办这三所学院。

对于商业上问题,他觉得柴哲威和李宗还有李愔三人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他是有意要给三人放权的,目的也是将三人培养成独当一面的人物。

至于在海军方面,刘仁轨已经向太原而来,只要等到刘仁轨到了太原,李恪相信跟他说清楚自己的想法,以刘仁轨的能力,组建海军号还是没有问题。

所以,唯一让他烦心的就是这三所学院的建设了!

这是烦心不是经济上的问题,是人才方面的欠缺上。

主要还是体现在学院的教授水平上。

当然,他对自己手里的这几个人还是有信心的!

所以,对于孙思邈,他也发了一份请柬,让他今晚到北王府赴宴。

晚上,北王府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李恪在钱财方法从来都不愁,所以,宴会的规格很高。

首先到的第一个人是李淳风,自从他归降李恪以后,跟李恪走的很近,李恪也不清楚他归降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但对于李淳风的为人他还是很清楚,他不是一个大逆不道的人,不会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所以,李恪才能容忍他不明不白的在自己的身边。

其次,出现的自然是董伯仁和王绩还有谢偃三人,他们三人本就是以前隋朝的老臣,又都是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很有造诣的人。

所以,经过这几天的接触和理解,三人大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李恪将三人迎到偏厅喝茶,静等大家。

再然后出现是袁天罡。

李恪对袁天罡也很敬重,对他很礼遇。

等到接风洗尘的人到齐,李恪跟众人继续在偏厅喝茶,还跟大家聊些关于学院的建设方面的问题。

不过话题一牵扯到学院的问题上,关于这次组建皇家汉学院,在做的除了袁天罡,其余四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但李恪听后都发现他们之中除了李淳风之外,其余三人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怎么重视,这让李恪有点失望。

不过他也觉得很正常,别说大唐不重视自然科学,就是整个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何时真正的重视过这个问题。

要真是重视过,就凭秦汉,唐宋和明这几朝在这方面取得的领先于世界的优势,怎么会出现鞭子王朝统治之后的屈辱历史呢!

所以,李恪在想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也就释然了!

而就在这时候,王中长走进偏厅,他告诉李恪,大殿里酒宴已经准备妥当,众人已经就绪,就等李恪一行人了!

李恪这才跟董伯仁和袁天罡等一行人来到了大殿。

大殿内并州刺史府和都督府诸将已经到齐。

都督府主要是郭孝恪、陈其、许敬宗和任虎、侯虎还有哲羽等将领。

刺史府出了狄知逊和李言之外,还有刺史府的长史元德谦和司马于开伦。

可以说,刺史府除了狄知逊之外,诸人都是代表了太原关陇士族,李恪对他们还是比较看重。

所以,李恪一出现,众人自然要上前施礼。

“诸位不用多礼,今天本王设宴,款待老师和几位先生,大家可以随便一点吗!”

李恪微笑着说道,“大家坐吧!”

然后,他第一个坐在了诸位上。

因为,他心里清楚,他不落座,众人自然不会坐的。

等李恪就坐,众人这才一次坐下。

酒宴开始,李恪首先是说了一段颇为振奋人心的开场白。

主要内容的就是要大力发展北府的农业和商业,就有就是组建统辖于北府的精锐之师。

这两点不管对刺史府还是都督府都是有利的,所以,李恪的开场白倒是让不少人兴奋不已。

之后,李恪便是给众人敬酒,而且,他也向并州诸将介绍了董伯仁等,还表明董伯仁等是自己请来的当时有才之士,他们会到任将开办的学院任职,这也使得并州将士,不管的都督府还是刺史府的人对董伯仁和袁天罡等客气不已。

所以,整个宴会的气氛很好。

达到了李恪宾主尽欢的目的。

等到宴会结束,众人各自去休息。

李恪这才将狄知逊、李言和于开伦、元德谦四人留在了自己的书房。

李恪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跟李言和于开伦、元德谦商议在太原开设作坊的事情。

他心里很清楚,要想很好的发展商业,很好发展手工艺,就必须离开不开太原士族的支持。

所以,为了能够尽快打开局面,他决定将太原的关陇士族也拉到自己的计划之中。

现在,关陇士族已经倒向了自己,李恪有信心他们会支持自己。

再者,发展商业,开办手工作坊,这本就是一本万利,李恪不觉得李言和于开伦还有元德谦会拒绝。

当狄知逊和李言还有于开伦和元德谦等四人来到李恪的书房的时候,他们发现书房中除了李恪之外还有三人,他们分别的柴哲威和李宗还有李愔。

“今天,本王将你们几位召集到书房,主要是有要事要与你们相商!”

李恪等众人见礼坐定,这才开口说道,他这句话打消了李言和于开伦等人心里的胡乱猜测。

“殿下请说!”

李言率先开口说道。

“本王想在太原开设五家手工作坊,想让你们一同参与其中,倒是我们一同发财!”

李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言和于开伦还有元德谦三人相互一眼,均不明白李恪的意思,李恪尽然会相邀自己等一同发财,这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

三人有这样的想法,还是因为李恪说的太直接了!

大唐不容许皇子经商。

所以,他们在听到李恪说的这么直接的时候,以为李恪在跟开玩笑或者试探他们呢?

李言开口说道,“不知道殿下想开设什么样的作坊呢?”

作为关陇士族的代言人,李言倒是显得很慎重。

“第一,纺织作坊;第二,造纸作坊;第三,酿酒作坊;第四;印刷作坊;第五;就是组建一支商队,向周边各国进行商贸交易。”

李恪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第一批要组建的作坊的数量。

他认为现在能够大规模开设作坊,还能够达到盈利的就是上述这些作坊。

而且,想要将作坊里的东西销售出去,商队的建设刻不容缓。

所以,他才会这么说出了组建商队的建议。

而他之所以说出组建商队,这是为了今后海运商队做铺垫!

商队在今后会给他赚多少钱?这个他自己都不敢想。

所以,他不想自己一个吃独食,他知道要想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当商队赚钱的时候,不让很多妒忌,他就必须要一些士族拉到自己的战车上。

李言等三人听李恪说完,心里轻松了一下。

因为,他们也看的出这些作坊开多少,开多大规模都不会有事。

所以,沉思良久,李言这才说道,“既然殿下有这个心意,我们自然笑纳!只是,不知道我们要出多少钱呢?”

“只要你们答应就行,具体的操作和管理本王不会过问,已经将这一次交给了哲威,你们可以跟他商议。当然,今后你们也不用过问他的经营,只要每年能从他们手里拿到钱就行!”

李恪欣喜的对李言说道。

李言看了一眼柴哲威,再看了一眼李宗和李愔,心里清楚了李恪的意思。

眼前这三人都跟李恪有某种关系,柴哲威是他的表弟,李宗的他的堂弟,而李愔是他的亲弟弟。李恪让这三人负责这些作坊,可见他对这些作坊的看重。

所以,李言也觉得既然李恪看重,他们只要拿钱就行了,又何必去参与其中呢?

再说,他觉得即便他们想参与其中,也不一定就能如愿,这三人所代表的势力不小啊!

因此,李言表示理解。

李恪见商谈的结果顺利,他便将问题推给了柴哲威和李宗、李愔三人,让他们跟李言、于开伦和元德谦三人去商议。

他则是跟狄知逊出了书房,开始在漫步的花园,商议怎么开设银行的问题。

对李恪来说,开办银行的最为麻烦的一件事情,他觉得只有将这件事交给狄知逊负责,他才能放心。

第四百五十章 孙思邈答应了

李恪将自己关于银行业的构想详细的对狄知逊说了一遍,又将柴哲威交给他的方案给狄知逊看。

狄知逊本就是博学之士,他从银行业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同时又看到这会对大唐商业影响,建立李恪需要慎重。

但是,他在听到银行业的计划得到了李世民的支持时,他认为可行。而且,李恪说出让他负责组建的时候,他一口便答应了李恪的要求。只是,李恪告诉狄知逊,银行组建成功,管理者会是许敬宗。狄知逊倒是对这个也什么意见,他的并州刺史,自然不能管理银行业。而且,银行又在北府治下的组建的,自然该由北府的人掌管。

看狄知逊对此不在意,李恪心里安稳了不少,他就怕狄知逊心里有想法,认为自己组建的银行最后让许敬宗管理,让他给许敬宗做了嫁衣。

随即,李恪和狄知逊两人具体讨论了一下银行的名字,最终的结果就是,银行确定为,北府银行!

等到李恪和狄知逊回到书房的时候,柴哲威和李言已经谈妥。

看到两人的表情,李恪就觉得两人谈的不错。

等送走李言三人,李恪的书房里留下柴哲威、李宗和李愔、狄知逊。

“谈的怎么样?”

李恪向柴哲威问道。

本来这类事情只要他一句话,李言等人自然会照办,绝对不会说什么,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交给柴哲威,就是想锻炼他。

他觉得今后跟周边各国这样的谈判还会遇到很多,柴哲威就必须要熟悉跟李言这个的老狐狸谈判的技巧。

“还行吧!”

柴哲威严肃的说道,“他们这才出八百万贯钱,等到三成的利润!”

“恩!”

李恪点点头道。

“八百万贯才足够我们开设作坊和组建商队了。而且,他们还在人员方面给我们提供资源,我觉得给他们三成利润不亏!”

柴哲威淡淡的笑道,他现状似乎已经开始想奸商的方向发展。

“那还真不错!”

李恪淡淡道,“这些钱你就自己支配吧!还有,李宗,你和李愔在兵马方面一定要谨慎,不能大意。”

“三哥放心!”

李宗和李愔说道。

李恪在这个时候提出组建的军队,两人自然明白他心里所想,那就是绝对不能让李言等士族控制一兵一卒。

“还有组建银行的事情,本王已经交给了同怀,你们今后可要好好的配合他!”

李恪对柴哲威等三人说道。

“三哥放心,我们记住了!”

柴哲威、李宗和李愔三人说道。

等处理完这些问题,李恪让他们去休息。

现在,他将商业计划和银行业彻底交给了柴哲威和狄知逊等,可以放心去开设学院了!

当然,李恪心中开设学院,还有另一个目标,只是他现在不能说出来而已,时间没到。

第二天,孙思邈主动拜访李恪,说他愿意跟李恪一同组建皇家中医学院。

“孙老先生,本王真是要感谢你啊!”

李恪欣喜的说道。

“殿下,老朽这也是向跟百姓多做点贡献,你的那句话说的好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朽既然有能力帮助更多的百姓,怎么能对他们置之不理呢?”

孙思邈认真的说道。

看到孙思邈的态度,李恪彻底放心了。只要孙思邈能够帮助自己,李恪觉得开设中医学院绝对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那孙老先生,中医学院本王就交给你了!你放心,本王除了给你提点意见之外,绝对不会插手对学院的管理!”

李恪向孙思邈肯定道。他觉得孙思邈绝对有能力管理好中医学院,自己没必要去指手画脚。

“殿下的意思是?”

孙思邈惊讶道,他没有想到李恪会这么信任自己,彻底放权然他管理中医学院,这是何等的信任啊!

所以,这一刻孙思邈也不由的为李恪胸怀所折服。起初,他认为李恪组建中医学院只是为了好名气!因为,像皇子们为了能够夺得东宫之位,做出一些能够为自己积累声望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他认为李恪不会真正的重视中医。

毕竟,历朝历代都统治者都没有很重视这方面,他们重视的只是自己的生命,才会将医书高明的人请到皇宫成为他们的私人大夫。

但是,现在李恪给他放权,这让孙思邈对李恪的看法有所改变。

“孙老先生,中医学院的组建将由你全权负责,这里面包括学员要招收什么样的学员,他们的考核,授课的大夫资格和授课大夫的人选问题等,这些你都有决定权。”

李恪详细的对孙思邈说道,“本王只会给你派几名负责学员衣食住行和钱财管理等方面的人。”

“殿下!”

孙思邈不由的动容道,他也没有想到李恪会给他这么大的权利。

其实,李恪觉得这个权利确实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