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对于这场宴会绝对不敢掉以轻心,他心里很清楚,他来长安有些人会不安,他们不安就会针对自己。所以,他认为今天太极殿弹劾自己只是一个前奏,而他来长安的真正较量要在这场宴会中开始。
李恪在饮酒跟李道宗等人闲聊的时候不忘了注意长孙无忌和李承乾等人的表情,想从他们的脸上看出今晚他们到底从了什么心思。不过让李恪很失望,像长孙无忌这等混迹官场的老鸟是不会将自己的表情轻易表现在脸上的。即便是李承乾,当李恪看到他春风如意的微笑时,也搞不清楚自己的这个大哥什么时候会变得这么深沉。
“三哥,这次大败突厥,你可立了大功啊!父皇又要少不得封赏你了!”
李泰见李恪有点心不在焉便试探性的问道。
“死的说笑了,区区小胜,为兄岂敢邀功呢?”
李恪淡淡的笑道,“再说这次李将军是行军大总管,为兄跟随在他身边是受益匪浅,这才是父皇为兄的最大赏赐!”
“三哥说的是,青雀着相了!”
李泰见李恪说的大义凌然,只能讪讪回答,不过他心里可不这么想,他认为这是李恪的故意掩饰,他认为大唐打败突厥,这是多大的一件功劳,李恪不想求得封赏那才怪呢?不过他也从这次试探中看出了李恪的心思,李恪现在的心里对封赏十拿九稳,所以,他才会显得这么淡定!然而,李泰则是忧心不已,要真像李恪心里想的对于封赏他十拿九稳,那这次封赏李恪肯定很满意,现在能让李恪很满意的封赏到底是什么呢?李泰可是很在意李恪的封赏,毕竟一个并州大都督的封赏就造就了李恪今天的成就,要是官职再大,他岂不抢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凭借李恪的手段,太子之位真被他坐上了,那自己还有什么机会能从他手中夺得呢?所以,现在的李泰心里也很乱,现在他的心思早已不放在宴会上了!
果然,不出李恪预料,就在李恪刚收回心思跟李孝恭没说几句话,就听见太子党刘政会向李世民谏言道,“皇上,微臣听说汉王殿下在并州的时候曾命人舞剑为突利二汗助兴!今天皇上设宴,殿下何不再让他们上场给皇上舞剑,给我们大家助兴呢?”
李世民也在兴头上,自然同意了刘政会的这个提议,目光移向了李恪,他是征询李恪的意思,他没有直接点名让李恪派人舞剑,这就是他对李恪很宠爱,只要李恪有难处的话可以拒绝。
刘政会的目的李恪很清楚,他就是想故意刁难李恪。
因为,李恪给突利助兴舞剑的地方是在并州,那是他的地盘,他可以随时安排。可是,现在李恪在长安,他自然不会带这些人来长安城。所以,刘政会在这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只要李世民要容许,那李恪要是不遵行就是抗旨,就等于在群臣面前打了李世民一个耳光,李世民自然不高兴。可是李恪要是真安遵从了李世民的意思排了并州军士们在大殿上舞剑,那就会让李世民认为他走到哪里都会带着这么一群给他舞剑取乐的人,这会给他在李世民心里留下不好的影响,这会让李世民认为李恪这是仗着自己的战功,骄傲自大的表现。
果然不愧是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主,简单的一句话就让李恪陷入了两难之境!
李恪心里将刘政会的全家都问候了一遍,这才起身对李世民道,“禀父皇,并州军舞剑难登大雅堂,既然父皇有命,儿臣自当遵从。”
李恪很清楚点,在这种钱情况下,特别的在突利面前,他绝对不能让逆了李世民的意思,即便李世民很宠爱自己。但又不能让李世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了点功劳就沾沾自喜,骄傲自大的人。
所以,他思量了一番,又继续说道,“只是请父皇恩准儿臣的亲卫黑衣鹰卫上殿!”
“准了!”
李世民颇有玩味的说道,刘政会提出了那样的要求,李世民答应了刘政会的提议,他也是有意看看李恪是否会带着这样一群仅供玩乐的剑士来到了长安。所以,对李恪很有信心的李世民认为李恪绝对不会带这样一群剑士入京,但是听到李恪答应了他的要求,他的心里对李恪很失望,这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可是,现在他听到李恪要召集他身边的亲卫,李世民的心里又是一惊,他为自己的胡乱猜测误解了李恪而感到愧疚,心里便更加期待李恪给他带来的惊喜。
李恪见李世民答应了自己的请求,跟不远处的王中长示意,王中长会意出了太极殿。
酒宴继续,并没有刘政会的提议而停止。
不多时,就见王中长带领二十名黑衣黑甲的卫士走进了太极殿。
黑衣卫鹰卫一入殿,殿内的千牛卫就感觉到了一丝压力,那是一种很细微的气息,只有上过战场,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才能感觉到。
所以,面对大殿中央的二十名黑衣鹰卫,殿内的千牛卫如临大敌。
李世民在黑衣鹰卫入殿的那一瞬间他就感觉到这二十剑士身上那淡淡的杀气,这不是说这二十名鹰卫是向杀他,而是经历了战场上是洗礼,他们从死神的刀下获得生的机会,自觉的养成了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就是杀气。这就像经常读书的人,当你面对他的时候,他的身上会有一股淡淡的书卷气质一样。
“卑职参见皇上!”
王中长对李世民道。
“恩,你们不用多礼,开始吧!”
李世民道。
“诺”王中长应声道,他对身边的鹰卫用手势示意了一下,然后他自己退了出去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就见这二十名鹰卫拔出腰间的佩刀,杀气顿时弥漫到了大殿的四周。
“啊——”
坐在女眷位置上的不少嫔妃和公主被这浓烈的杀气惊的不由的喊道,他们已经失了方寸,乱了心智!
“擂鼓!”
听到大殿上女眷们的呼喊,李恪提示乐师道。
“咚咚咚咚”乐师会意,敲响了战鼓,乐曲的名字的《秦王破阵子》很符合场面二十名黑衣卫鹰卫舞剑的步伐。
鼓声打散了殿内的杀气,使得殿内气氛缓和了不少。
但黑衣卫出剑如风,快步闪电的步伐依然牵动了不少人,依然给了坐在前面的不少人压力,但见他们脸色煞白,面色发紫,已经没有往日的儒雅之气。
“咚”当最后一声鼓响罢的时候,二十名鹰卫战列成五排,给李世民微微施礼。
“好!不愧是我大唐的百战之兵,杀气弥漫,战役高昂!”
李世民大喜道,“赏,给他们每人赏锦缎五十匹,黄金五百两!”
李世民是大唐的皇帝,在突厥面前出手赏赐自然不能太小气,赏赐就用上了黄金,而不是银钱。
“多谢皇上!”
二十名鹰卫得到了赏赐退出了大殿!
见李世民很高兴,李恪心里松了一口气,他看了一眼一脸沮丧的刘政会,对着他淡淡的一笑,不再理会众人。
刘政会看到李恪对自己的笑中充满了杀意、藐视和不屑,刘政会的脸顿时阴沉的可怕,可在这里也不敢发怒,只能强自忍着。
舞剑结束,宴会算是到了尾声,众臣随没有像自己家里那样吃饱,但李世民的御酒不比他们喝的酒,是宫廷的佳酿。所以,众人倒是也喝了个七七八八,微微有了醉意。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又出口说道,“皇上,今天可以说是我大唐百年难遇喜庆之日,而且,突利二汗又归顺我大唐,跟大唐结了秦晋之好。微臣建议,为了更加稳固大唐跟突厥的友好关系,是否在众皇子中则取一人跟突利二汗联姻呢?”
说话之人自然是长孙无忌,见长孙无忌说话,李恪就觉得事情不妙,听到长孙无忌说道这里,李恪简直就想骂长孙无忌他娘。长孙无忌这句李恪很清楚,针对的就是他自己。试想,让突利嫁女,他突利自然要选一个女婿,按照突厥人的习惯,他们最欣赏战功彪赫的人,而在众多皇子中只有李恪才能达到突利的要求。
但是,只要突利选中了李恪,李世民答应了突利,那李恪跟阿史那云成亲,他就失去了夺嫡的资格。
众臣在听到长孙无忌这个提议的时候,脸色都露出了一副了然的表情!
突利则是一脸欣喜的盯着李恪,阿史那云则是羞怯的看了一眼李恪便低头不敢再看!李世民则是面无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只有李恪脸上看不到任何的情绪变化,但他在心里暗骂长孙无忌这厮太无耻了!
第四百零三章 舍得之论
回到汉王府,汉王府的心腹都已到齐,看到众人喝得不够尽兴,李恪又让杨恩置办酒菜,开始在府中设宴,跟众人继续喝到天亮这才罢休。这其中像岑文本、褚遂良和马周、孙伏伽等人因为第二天要上朝很早就离开了,喝酒的剩下了李恪并州都督府的诸将。
第二天,李恪起床的时候已经日上三竿。
因为,他的并州将领。
所以,不需要去上早朝。
但作为孝子,他需得进宫跟李世民和杨妃请安!
所以,在侍女兰儿的侍奉下沐浴更衣,又在杨恩的陪同下用完早膳,李恪便让王中长准备车架。
李恪登上了车架,在五十名鹰卫的护卫下出了王府想皇宫的方向而来。
五十名鹰卫的护卫人数,在皇子之中确实不多,但在大街上也颇为壮观。
因为,第一的鹰卫身上的杀气!第二,黑衣黑甲的骑兵,这可是打败突厥的精骑啊!
所以,李恪的车架倒是引起了不少的围观和指指点点!但李恪很清楚这些不是在说自己坏话!
李恪对这些指指点点不放在心上,他也没觉得这就是一种张扬。
他生擒了颉利,他不知道是否有颉利的心腹将领逃脱了,如果真的这样,那他们为了颉利想刺杀自己,自己岂不很危险?
再者,李恪也认为大唐什么事情都能发生,要是有心人想利用颉利余党的这个身份半路截杀自己呢?想借机想除掉自己呢?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李恪觉得跟自己的小命相比,他宁愿扬言也不愿意装逼的减少自己身边的侍卫,将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不理!
就这样车架缓缓的到了朱雀门,当王中长递上了汉王府的腰牌的似乎,朱雀门的金吾卫开门放行,以李恪现在的身份,他是直接可以带领自己的侍卫进入皇城的!但是,到了承天门,李恪这才让和鹰卫在门房内等待,他则是在王中长的陪同下进了太极宫。
在甘泉宫的御书房,李世民这个时候已经处理完政务,正在详细的阅览陈其和苏定方两人缴获的阴山珍宝的清单,就听见王德的声音喊道,“皇上,汉王殿下求见!”
“恩?”
李世民惊讶道,“恪儿?”
他没有想到李恪会在这个时候拜见自己,随即道,“让他进来吧!”
“诺”王德道。
李世民继续看清单,而这个时候李恪已经进入了御书房。
“儿臣!参见父皇!”
李恪跪道。
“平身吧!”
李世民道,“你刚从漠北战场回来,现在正好可以休息休息,今天不好好在府中休息来这里干嘛?”
李世民好似在责怪李恪,但话里就拳拳的宠爱之意!
“父皇,儿臣久在外戍守边关,不能时常在父皇身边给你和母妃尽孝,今日好不容易回了趟长安,自当前来给你跟母妃请安才是!”
李恪说的很感人,但这是李恪的心里话,不过李恪还有别的心思,他很清楚李治就是靠这点慈孝之心打动李世民的,所以,对于李治这条百试不爽的经验,李恪绝对不会放过!
“哎,你这孩子,你这孩子!”
李世民叹息不已,不过脸上露出了爽朗的笑意。
“……”
“也好,你既然来了那就位父皇参谋参谋,做饭辅机提出的那个联姻你是怎么看的?”
李世民将清单放在玉案上向李恪问道。
“此时全凭父皇做主,儿臣没有什么意见!”
李恪恭敬的说道。
李世民突然向他问这个问题,他不觉得这是李世民无的放矢,肯定有目的。
“呵呵,你这个滑头!”
李世民笑道,这个时候他倒是成了一个慈祥的父亲。
“……”
“其实,在辅机提出之前,突利跟朕聊天,当时也有这样的想法,他想跟我大唐联姻,让突厥和大唐永结秦晋之好,可是朕不知道朕的那个儿子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既然突利主动提出了联姻之事,我们也不能亏待了人家啊!”
“父皇说的对!”
李恪唯唯诺诺的道,他现在心里是彻底糊涂了,既然突利早长孙无忌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那为什么他又没提出看重了谁呢?
但是,突利既然没提出他看重了那个王子,那为什么李世民会跟自己说这些呢?
李恪可不认为这是李世民跟他唠家常!
李世民说完这句话,看到李恪一副心不在焉的表情,就淡淡的道,“去跟母妃请个安吧!”
“诺”李恪道,他躬身退出了御书房。
可是,当他的一只脚刚踏出门槛,就听见李世民的声音道,“今后没事就在家待着吧!别到处乱跑!”
李恪身子一震,他好似从李世民这句话听出了一丝不容察觉的含义!
随即,他小心道,“儿臣明白!”
出了御书房,李恪一路快行,没几步便来到了杨妃的千秋殿。
杨妃好似知道李恪会来跟她请安,李恪到千秋殿的时候她已经在大殿里静静的等着李恪,而不是在佛堂念经祈福。
“儿臣参见母妃!”
李恪给杨妃施礼道。
“恪儿,你起来吧!”
杨妃慈祥的说道,“坐到母妃身边来,母妃要跟你说件事情!”
“是!”
李恪坐到了杨妃的身边。
“恪儿,你年纪不小了,也该成亲了!”
杨妃好似征求李恪的意见似的问道。
“母妃……”
但李恪的话还没有说完,杨妃就说道,“恪儿,你要清楚,身在皇家,你的享受到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得到的是别人做梦也得不到荣誉和地位。但是,你也该清楚,这些不是白给你的,这些都是需要你牺牲一些东西才能换取的。而你牺牲的什么?就是婚姻!这是你拒绝不了,这就是生在皇家的命!”
杨妃说的很平淡,但李恪能听出她话中的凄苦。不过想想杨妃和身份和经历,李恪也就能理解了杨妃的这一番话的用意!
确实,李恪自己心里也清楚,作为大唐的皇子,作为天可汗李世民的儿子,他的婚姻只能由李世民来安排,这是他不能拒绝的,也拒绝不了的!
他很清楚的知道他现在身处的位置,所以,现在是他不是那种二逼小说中写,皇子动不动就跟皇帝对着干,用此来捍卫自己的婚姻幸福。
没有经历过政治斗争的残酷和皇家生活心酸的人是不会想到当做到亲王的位置时他所要面对的诸多无奈。所以,很多人才会被二逼小说中的恶俗的皇子为了拒婚而得罪皇帝情节所蛊惑!
说实在,封建社会,皇权大于政权,没有人敢忤逆皇权的权威,即便是皇帝的儿子也不行,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太子都被罢黜了呢?不就是他忤逆了皇帝的意思,挑衅了皇权的威严吗?再说,作为太子,作为国家的未来的储君,敢挑衅皇权,敢忤逆皇帝的意思都要被罢黜,更何况一个亲王在婚姻方面敢跟皇帝作对呢?
所以,李恪在接受了杨妃的好意的同时,也为后世被一些二逼小说和电视剧里,皇子为了拒婚而挑战皇权的权威最终获胜的恶俗情节所蛊惑的那些悲哀!
“母妃,你的意思恪心里明白,母妃放心,婚姻之事恪但凭父皇和母妃的意思!”
李恪很孝顺的跟杨妃的说道。
“恪儿!”
杨妃抚摸着李恪的脸颊,低声呼唤道。
对于英气勃发的李恪,他现在的长相确实跟当年的炀帝想象。
所以,很多时候杨妃会从李恪的身上时常想起他的父亲隋炀帝。
出了千秋殿,李恪还去看了一眼长孙皇后和李治,长孙皇后对李恪很好,这也附和她的性格,至于李治,现在岁数很小,李恪也就给他送了一些小孩子的玩具。
从皇后的寝宫出来,李恪就直接回了自己的汉王府。
因为,通过李世民最后告诫他的那一句话,他似乎觉得或许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因此,他想赶快回府,想通过朱童这个长安城的情报头子了解下这断时常长安城的情况!还有,他想跟岑文本等聊聊,向他们征询一下李世民今天问自己关于跟突厥联姻的意图!
第三百零四章 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
李恪回到府中,他让王中长遣人去请岑文本和褚遂良还有马周孙伏伽等四人来他府上商议要事。
旁晚时分,岑文本、褚遂良和马周还有孙伏伽等四人连襟而来。
李恪将他们请到书房,开门见山的就询问大唐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
褚遂良第一个出言说道,“回殿下,这段时间确实发生了不少大事,首先是,东谢酋长谢元深、南谢酋长谢强访唐。东谢、南谢是南蛮的分支,分布在黔西。皇上在接见了两人之后就下诏以东谢之地为应州(今贵州德江县境)南谢之地为庄州(今贵州境内)隶属于黔州都督。其次,牂牁、党项附大唐,牂牁酋长谢能羽及兖州蛮向唐入贡,皇上诏以牂牁之地为牂州。党项酋长细封步赖降大唐,皇上以其地为轨州,以党项各部酋长为刺史,党项各部分散在三千里的范围内,每姓为一部,各自为政,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旁当氏、米擒氏、拓跋氏都是大姓,听说步赖被唐礼待,各部都来降唐,皇上以这些地方为崌、奉、岩、远四州。除此之外,倒是没什么大事发生!”
“恩!朝中没什么动向吗?”
李恪简单的问道。
“没有!”
孙伏伽很干脆的说道。
“你们对长孙无忌提出大唐跟突厥联姻有什么想法?”
李恪问道。
“殿下的意思是?”
岑文本比较心思,他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首先李恪的想法。
“今天本王进宫跟父皇和母妃请安,父皇让本王帮他参详此事,本王深觉蹊跷,才会向你们询问。”
李恪没有隐瞒的说道,不过他会是没有坦露杨妃跟他的谈话内容,李恪认为杨妃跟自己的谈论内容纯属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之情,没必要当做政事来研究或者讨论。
李恪的话说出来,众人都开始陷入了沉思。
半晌,岑文本便想通了其中的关键,向李恪说道,“殿下,臣认为皇上对联姻之事的看法正在犹豫不决之中,才会征询你的意见!”
“老师的意思是?”
李恪向岑文本询问道。
岑文本没有回复李恪,倒是看了一眼褚遂良。
褚遂良会意,向岑文本点头,对李恪说道,“皇上为什么会征询殿下的意思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跟殿下有关,他是想看看殿下究竟是怎么想的!”
李恪现在已经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根本搞不清楚褚遂良到底在说什么,他一脸迷茫的注视着褚遂良。
“微臣在想,让大唐跟突厥联姻不是长孙无忌先提出来建议!可能是突利在跟皇上单独面谈的时候他就已经提出了这样要求,而长孙无忌当时在太极殿上的建议只是误打误撞,或者说他洞悉了突利的心思才会那么正大光明的建议皇上。”
褚遂良向李恪解释道。
李恪听褚遂良的这一番分析,他很惊讶,他没有想到褚遂良的分析会这么准,猜的出了长孙无忌不是第一个提出大唐和突厥联姻的计划的人!
“当时,突利跟皇上单独面谈的时候,他们可能的私底下有过商议,只是皇上没有表态,这说明他还没有这方面的心思,只要皇帝不答应,这件婚事恐怕就会不了了之。”
岑文本分析道,“但是,长孙无忌在太极殿上主动提出这个建议,他将这件事情摆在了明面上,那就不是皇上和突利两人之间私下所能解决的了,这已经涉及到了突厥和大唐的邦交。所以,不管皇上愿不愿意,这个联姻肯定会被提上日程,要经过众臣的讨论和表决。”
“两位先生的意思是,这就是长孙无忌的阴谋?”
李恪吃惊的问道。
“确实!”
褚遂良肯定的答道。
“那他的阴谋究竟是什么呢?”
李恪询问道。
“长孙无忌的阴谋只有等到太极殿上或者两仪殿里讨论大唐个突厥联姻之事时才能洞悉!”
褚遂良说道,他作为秘书郎,负责起草诏书,李世民跟中枢大臣们讨论问题的时候他有资格在场旁听,所以,他才会这么说。
“突厥和大唐的联姻不会这么容易就能解决!难道本王就坐以待毙吗?”
李恪有些不悦道,他没想到自己努力多年,到现在跟长孙无忌相斗还是棋差一招,到现在都摸不清长孙无忌的意图。
“殿下,这件事情很明了,长孙无忌的目的就像举荐殿下跟阿史那云结婚,想促成大唐和突厥的联姻。”
岑文本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
李恪很无语,他突然觉得自己还真笨,怎么就没有想到这茬呢!不过,他觉得长孙无忌的阴谋不至于真简单,他肯定还有后招在手上。
“除此之外呢?难道……难道长孙无忌的阴谋就这么简单?”
李恪向岑文本询问道。
“微臣只能猜测出这些,其他的还真到了太极殿上或者两仪殿里讨论大唐个突厥联姻之事时才能洞悉。”
岑文本颇为惋惜的说道。
“那你们的意思呢?”
李恪对众人问道。
他的这句话问的很模棱两可,但在座的四人心里都很清楚,李恪是在想他们问关于跟突厥联姻的事的意见。
只要跟李恪跟阿史那云结婚,那他的皇权之路基本意见走到了尽头。
但他们也很清楚,既然李世民现在很犹豫,他向李恪征询这个问题,自然是不希望李恪去跟阿史那云结婚,不希望李恪成为突厥的女婿,那李世民的意思到底是呢?难道是向让李恪……众人想到这里的时候就不敢再往下想!
但是,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这件事情背后存在着巨大风险,但也有巨大利益。
风险就是李恪有可能失去皇位继承权,利益就是李恪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权利,等到李世民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他。
但这些毕竟是他们自己的猜测,关键还是要看长孙无忌会怎么走下一步路。
李恪见众人对这件事情也没有了注意,便不再强求他们,让他们离开了书房。
岑文本、褚遂良、马周和孙伏伽离开书房,李恪就召见了朱童,这个被李恪任命坐镇长安的情报头子。
“朱童见过殿下!”
朱童对李恪恭敬的行礼。
“七杀的任务完成了吗?”
李恪向朱童问道。
“余党已经肃清,宝藏的下落已经查明!”
朱童简单的回道。
“长孙无忌在扬州有什么动静吗?”
李恪所有所思的问道。
“没有!”
“你监视金城坊会昌寺辩机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李恪继续问道。
“当初我们只是隐隐的发觉辩机跟长孙无忌有些关系,可是现在还没有具体的线索或则证据能证明这一点!”
朱童说道,“因为,现在的辩机已经声名鹊起,自从玄奘西行携六百五十七部梵文货经回到长安,辩机负责编译这几百本经书,使得他在金昌寺的地位很高,让我们的侦查受到了一定困难。”
“那就让七杀撤回长安,让鹰卫继续监视辩机的一举一动!”
李恪命令道。
“诺”朱童应声,见李恪没有什么吩咐,他便离开了书房。
李恪让七杀回长安,他自然另有用处,现在来了的黑衣卫比较混乱,有狼骑营和鬼面骑这样的百战精兵,有重骑营这样的战争机器,有鹰卫这样的铁血护卫,但鹰卫之中又有不少人负责情报侦察工作。
所以,现在比较纯粹的组织就只有七杀,这个组织才是真正的独立于黑衣卫存在但有收到鹰卫监控的组织。
“哎——长孙无忌,你到底在玩什么游戏呢?”
李恪幽幽叹息道,他现在还真不清楚长孙无忌到底想玩什么把戏。
第四百零五章 坊间传闻
第二天,李恪就让王中长备马,他想出去打猎。
不是说李恪真的愿意大冬天的出去打猎,他没有病,不至于自虐到这种地步,只是他在御书房听了李世民给他说的那句话,让他不要乱跑,好好在府中修养。李恪很清楚,以李世民的身份,他的话不会说的太明白,那就需要李恪猜测,而李恪猜测的结果就是,李世民的意思这段时间正是讨论北征大军封赏的时候,他是不想自己卷入这个是非当中。
所以,李恪再经过分析,他认为李世民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让他以修养为借口,不要接见朝中大臣。毕竟,现在李恪今非昔比了,很多投机取巧的大臣会巴结他,想借他的势给自己谋取升迁的机会。
所以,有了李世民的告诫,李恪也不敢忤逆了李世民的意思,但他担心很多人上门拜访他,可能让他推辞不了,他便决定出城打猎,这样就不会有人再烦他了。
早晨是十二月天气,天空还有淡淡的雪花在飘落。
李恪和王中长、苏定方、陈其、李孟尝和孙贰朗等并州都督府将领出了汉王府,在两百鹰卫的护卫下骑马朝明德门而来。
因为,长安的冬天很冷,大清早的朱雀大街上还没有多少人。
所以,李恪一行人快马奔驰,不多时便来到了明德门。
明德门的守卫一看到代表汉王府的黑甲骑兵出现在了自己的视线中,立即去通知自己的长官。
李恪一行人到明德门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年轻的小校。
小校见到李恪,微微施礼,“卑职,方奕见过汉王殿下!”
小校的表现不卑不亢,让李恪对他的影响大为改观。
“不用多礼,开门吧!本王要出城打猎!”
李恪淡淡的道,本来以他的身份不需要跟一个小校这么客气,不过这个方奕给他的影响不错,他也就方奕说了这一番话。
“诺”方奕答应一声,朝门楼上一招手,明德门的大门打开。
李恪一行人也不理会方奕的明德门卫士的羡慕妒忌恨,鱼贯而出的杀向了城外。出了城的黑衣卫鹰卫就像出了牢笼的猛虎,在宽敞的管道上狂奔。李恪身边将领都是沙场宿将,这喜欢马背上奔驰的感觉,又因为李恪没有限制大家的速度,众人便放开手脚的催马战马奔向了这次狩猎的目的地。
看到李恪等人的背影消失,方奕这才回过神来,不过他口中喃喃自语道,“早晚有一天,我也会加入这支骑兵!”
李恪一行人到了以往打猎的长安城外的西山,便分组开始涉猎。
因为,李恪知道这一代有新军的军营,虽然新军参加了北征突厥的军事行动,现在剩下的三万多人在守卫定襄城。但既然是新军的营地,自然会有军事把守。所以,李恪也不敢节外生枝,便吩咐众人不能深入西山太深的地方,以免跟里面的守军发生不愉快。
而且,李恪为了躲避拜访者,他决定在西山宿营休息,准备在这里打猎三天。
整因为这个目的,当李恪等满载而归的时候,王中长已经开始扎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