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道-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叫打带跑有什不妥?”黄杰翻翻白眼,直盯着折月美道:“你却是找个更好的说法?”

    折月美眼眉一挑,便道:“此等战术兵书中早有言述,不过就是游击罢了,却要费神改成什么打带跑。”

    黄杰听来一笑,倒也不好与折月美争辩,这真要牵强附会起来,兵书中的“游击”倒也勉强可以套在这“打带跑”的战术之上,可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非是黄杰三言两语能跟折月美说得清楚的。

    “打带跑”这个战术,正要说起来它的本名应该叫“曼古歹”,是距此几百年后蒙古人研究出来的一种轻骑兵战术。

    这游牧民族野战的最大优势,历来不是摆好战阵进行骑兵冲击,而是基于轻骑兵的高机动性。

    蒙古人的“曼古歹”战术将高机动性和骑射的杀伤力结合得最为完美。此战术是用远射程弓箭对敌军进行骚扰攻击,敌军如果反击,蒙古军就跑,边跑边在马上回身射箭,吸引敌人自乱阵脚。

    由于本身就是轻骑兵,马匹负重低不说,士兵更不着重甲,最终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离开战阵追击又不断承受伤亡,结阵防守又遭到不断骚扰,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曼古歹搞到崩溃。

    而且,实际上刚刚黄杰也是瞧得清楚,号室部的骑兵采用的前阵急冲迂回,后阵逼近抛射的战术,也已经有那么一点像是“曼古歹”的影子,只可惜他们对上的不是奇梦中那些笨重、愚蠢的欧洲重甲骑士,而是将自身防护得犹如铜墙铁壁一般,还拥有超远程打击能力的新式宋军。

    当然了,蒙古人的三大战术“曼古歹”、“凿穿”(重骑兵冲击)和“机动迂回”(大迂回突袭)是成套的,黄杰早就交给了黄州卫,自然不怕遇上这些刚刚摸索出“曼古歹”雏形的女真人。

    “这般不与敌人冲撞正面,厉害是厉害了,只是瞧着叫人看来有些赖皮!”

    种萱佝着身子盯着战场,粗声粗气的说道:“若是我种家军也用这等战术杀敌,只怕早晚落个骂名!”

    “怕甚!”黄杰哈哈一笑,却也道:“本王却是听人说过,不论是黑猫白猫,只管擒得鼠辈,便是好猫。换句话说来,不管用的是无赖战术,还是使得耍赖的计谋,只要杀得敌军落花流水,便是好计谋。”

    种萱闻言,便也直起身子白了黄杰一眼,道:“郡王说得倒也不差!只是日后这等战术,还是让黄州卫、御车军来使便是了!”

    也在这时,却听得金军方向一阵锣响,黄杰愕然之下起身用望远镜一瞧,倒也见得刚才去追杨平的那支号室重骑,此时已经溃散回奔,追击途中千余步的一路上,到处都是人仰马翻的号室部重骑。

    黄杰放下望远镜,便也扶着栏杆笑道:“得了!今日之战,怕是到此为止!传令各军准备收兵!”




第一千零六三章 【意外】

    纵横数千步的战场之中,此时此刻。

    巫里朵的好运气,也就在他第二次用手中的战刀挡下两枚直奔他头面飞来的羽箭之后,便也就此戛然而止。

    十步!仅仅就是十步的距离!

    巫里朵手中挥舞着由宗弼上次南下时得自鱼台的一把大汉将军所用的加长型精钢棹刀,在距离杨平所领骑兵队尾仅仅十步的距离之处,由于胯下战马的左眼和右前足接连中箭,吃不住疼痛前扑跌倒后,以一记恶狗抢那啥的姿势直扑在地。

    虽然慌乱中他倒是记得将手中的长刀偏开,不曾自己把自己给结果了,可却架不住落地之后的巨大冲击力,一头栽在了地面之上。

    然而也不等他反应过来,就感觉左足小腿位置突然一疼,扭头便看见一只钉着马掌的褐色杂种马正好从他已经稀烂的残肢上抬起腿来。

    “噗!”

    还没来得及喊痛,巫里朵的背心再次踏上了一只马足,瞧起来只是前足轻轻的在他背心位置踏了一下,便也瞧见他身上穿着的辽式镶嵌甲中心的护心镜顿时就凹了下去,只看凹下去的程度也就不难发现,这护甲下面的脊梁骨只怕直接就被踏成了稀碎。

    至此,不久之前刚才牛逼哄哄的请战,要给宋人一个颜色瞧瞧的号室部头人巫里朵,便是如此一般了帐。

    差不多也就在他的生平在眼前飞速掠过的时候,他到是真的抽出了一点不多的时间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落得这么个下场。

    按照以往的战法,号室部人擅用的战术,是以轻、重两种骑兵次第冲锋,待到重骑来到敌军阵前羽箭射程之内时,诱使敌军或解阵放箭、或出列射箭,这时重骑在扛过了第一波箭雨后便迅速左右转向,让后队的轻骑迅速突进上前,用骑弓去收割敌军的弓箭手。

    而这时,若果敌军的阵型没有被打乱的话,那么轻骑也转向迂回,轻、重骑兵部队重新组队依照刚才的战术再来一套,可若是敌军的阵型当真被轻骑打乱的话,那么这时轻骑也不转向直接怼上去也就是了,转向迂回的重骑在调过头后跟在后面杀入阵中。

    就号室部的人往前数上三、五十年,不断与辽东诸靺鞨部、辽人、高丽人、渤海人的作战经验而言,这套战术可以说既实用、又有效,迄今为止鲜有敌手,所以在巫里朵看来,用这等战术如果一套下来搞不定宋军的话,那么最多也就是两套的事情。

    尤其是巫里朵的骑兵对阵步兵的经验,可是从高丽人身上实践得来,以往他用这一套战术对付高丽人的步军战阵时,往往锋线上的重骑才跑进百步之内,高丽人就安奈不足从盾阵中冒头出来射箭,甚至干脆解开战阵把弓箭手放到阵前来射箭,而只要锋线上的重甲骑兵能抗下这第一波箭雨,后队突击的轻骑就会顺顺利利的突到阵前用骑弓教对方做人。

    可是,不论是巫里朵还是他手下的人,任谁也没想到黄杰手下的这支宋军却是如此的厉害,盾阵遮挡得当真犹如一面城墙不说,放箭也不冒头,就在盾牌与盾牌的间隙打开一个小小的射击口,而且还知道巫里朵领着跑在最前面的是用来吸引火力的靶子,直接就放了过去,却把所有的火力倾斜在了接踵而来却毫无防护的轻骑身上。

    更让巫里朵感到无力的是宋军骑兵也真是没谁了,看着他巫里朵领着重骑冲上来,非但不敢亮剑硬怼,还调转甚至一边跑一边放箭,且放出的箭又准又狠。

    也不用说多余的废话,只说巫里朵毙于战阵之时,他所领的左翼号室部重骑虽才折损不足一成,但也发现根本追不上已经提起了速度的宋军轻骑,加上巫里朵这领头羊又跌落马下生死不明,顿时就有醒目的小队长纷纷发出吆喝带领本队的骑兵转向往金军本阵撤离。

    可是,号室部骑兵刚刚转向,原本掉头跑路的宋军骑兵也是纷纷拍马来追,而且也不出全力,就在二、三十步远的地方紧紧吊着,手中的骑弓好似不要钱一般撒泼似的射出箭矢,还特么专门射马就不射人,顿时战场上又是一片人仰马翻的模样。

    待到回撤的号室骑兵终于跑回金军阵前稳住阵脚的时候,队尾大半人马早做了一地的滚地葫芦,匆匆使人点算之后这才得知,当头遭了宋军神臂弓阻击的轻骑部队损失了过千人马,其中堕马竟有一千一百余,不过人员损失还算能够接受,也就二百来人前后,轻骑无甲,堕马后倒也能凭两条腿自己跑回来。

    至于重骑兵这边数据就难看了,巫里朵亲自率领的左翼约八百人仅有五百余人跑了回来,由于人马都穿重甲,被衔尾打击之后堕马者多数都是重伤不起,少数无伤之人也根本没可能跑回本阵,自然毫无意外的全数被俘。

    而由另外一位将领率领的右翼重骑则损伤更是厉害,七百多人只有不到二百跑回来。

    因此左右一点算,这号室部的三千骑兵就怎么冲了一次阵,竟然直接被打得当场溃散不说,战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三成还多。

    位于金军大纛战旗之下的宗望与宗弼等人,直接就看得一脸懵逼,以他们所身处的位置来看,巫里朵这般冲阵所使用的战术其实并无什么不妥之处,可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当真叫人意外。

    “这这这……巫里朵何在?”宗望瞧着一脸铁青,待得号室部两名残存的领军谋克带着凄惶表情前来交令时,宗望便也怒喝道:“莫非不敢来见我?”

    “大元帅,刚才有人见着巫里朵堕马了!”一个谋克回身指了指宋军左翼的骑阵方向,泣不成声道:“只怕巫里朵已是凶多吉少!”

    宗望听来,便也喝道:“哼!他若敢回来,本元帅必不恕他!人来,通告全军,鸣金收兵!”

    早就看得大汗淋漓的诸将自然不敢多言,轰然应诺之后,便也整队后撤,却是不敢再看战场一眼。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犒赏】

    虽然眼下天时还早,可宗望当然知道这仗没法打了。

    这一日三阵皆败不说,这第三阵更是败出了一个新高度来,合着就是巫里朵领着号室部的三千人马去宋军阵前打了转回来,这就丢了小一千人,至少一千五百匹战马,你说这仗还怎么往下打?

    待得金军阵中的铜钹之声铛铛响起之后,宗望倒也没忘派出信使来找黄杰,邀约三日之后择地再战。

    黄杰自然回信奉陪到底,待得金军凄惶中缓缓缩回营寨之后,便也见得宋军大阵之中蜂拥而出数千轻兵,拉着鸡公车、板车和马车,欢欢喜喜的打扫起了战场来。

    打扫战场这种事,自然用不着黄杰亲力亲为、亲自指导,自然交与各位将军商量着办,待得他骑马来到杨可世的“平戎万全阵”前好生嘉奖一番今日出战的军士之后,便也早早带着帅旗返回了辽阳。

    至于打扫战场的人马,一直忙到天降入夜,也才以白布裹扎了五百来具无头的金军尸首放在战场之上,这才收拢了一切可供收拢的物资,高高兴兴返回了辽阳。

    这人头,可是宋军记功的唯一凭证,自然不会给金军留下!

    当夜,黄杰在辽阳大犒全军,照例又向东京发出了一封“末捷”:是日,金宋两军交战辽阳城下,宋军阵斩五百三十七级、俘一千三百七十七人,自损不足三百,并擒得敌军先锋郭安国、附军将领刘舜仁,阵斩金国号室部将领巫里朵。

    因此,黄杰按照军律,直接特事特办,火速下达了全军总计约有十万贯钱财的犒赏,而其中杨可世所领的敢战士以及近日布下“平戎万全阵”的诸部将士自然是拿了大头。核算下来,一记首级的犒赏便是五贯钱财,而生俘一名金军小卒的赏钱更是答道了八贯,作为今日交战杀敌最多的敢战士,和布阵的诸部,光是算算可得的犒赏银钱便也叫人激动难耐!

    “杨将军威武!杨将军威武!杨将军威武!”

    是夜,杨可世直领的军营之中,喧嚣之声直冲云霄,但见营内灯火通明,数千军士围着上百口大锅,锅中沸煮着的大块马肉是如此香气四溢,锅边的蒸笼里堆满了个头老大的白面馒头和锅盔,还有伙夫正围着十数口锅揪着面片做马肉汤饼,营中气氛如火如荼。

    须得知道黄杰靠罐肉起家,对于烹调之事最是捻熟,加上近日缴获马尸数百,所以这马肉宴开起来也不费事。

    更有军中司马直接赶来一架四轮大车,车上载满了作为犒赏的军制银判子、银锞子,就着汹汹火光和烈烈香气,呼三喝六的让各伍的伍长、各队的队将直接来领银两,如此今夜虽然做不到大碗喝酒,可大口吃肉和大秤分银却是做到了。

    而此时的杨可世早了卸了一身战甲,穿的是朱色常服,携子杨平和侄子杨绩与众多将士同乐,以三杯水酒祭了天地和阵亡将士之后,便也在众人欢呼声中宣布马肉宴开席。

    虽是同乐,不过杨可世还是与杨平、杨绩和众将领单独列席,以杨可世制置使的官阶,这等大胜犒赏的宴席自然有酒,便与众人共饮。

    也不说席间热闹之事,却是酒过了三巡之声,却听的人群之中却又人喧哗起来,隐隐约约间杨可世听得不甚明了,便也叫杨平去问,杨平回来答道:“父亲,却是小事,听说郡王又将今日战事报了个‘末捷’,众人便在议论,不知如何胜场才可成大捷。”

    杨可世哈哈一笑,便也伸手向南一指,笑道:“昔日子英尝与老夫笑言,昔日童贯领军,动辄大捷,叫他看来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所以子英以为,非得破敌十万或歼敌一万以上,方可称为大捷!”

    杨平等人听来,倒也不觉得标准定得太高,却有人:“不知奇功却又如何来算?”

    杨可世便也笑着掰指数道:“破城、擒敌元帅、破阵、或挽败阵之军,诸如此类,自然是视情形而定。”

    这般计算倒也与原先军中法例无差,虽然众人始终觉得黄杰将今日战事报了个“末捷”有些膈应人,可也都是无可奈何。

    待得酒足肉饱,杨可世交代完军中值守诸事,这才领着杨平、杨绩往城主府行去。

    黄杰作为三军元帅,虽然本该与全军同乐,只是如今辽阳城中各部分别驻扎,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一碗水端平,所以这军中犒赏只能着令各军自行实施,他这个北征元帅便只在元帅府中,与种萱、折月美等人行小宴同乐。

    只是,杨可世到来之时,却是见元帅府中一派忙碌,黄杰正在与折可适等人交代军务,门前一辆驷马长车已经整装待发,百余骑黄州卫列阵车旁。

    杨可世一见这等情况,也不敢打断黄杰,忙也与前来引领的折月美问道:“元帅这般举动,却是行何事?”

    折月美答道:“不知!不过听耀州方才发来的急报,似乎是从黄州来了一支船队,如今已抵耀州外海,元帅要连夜赶往耀州。”

    “黄州发来船队?”杨可世听来也是纳闷,也在这时黄杰交代完军务瞧着杨可世过来,忙也上前拉着杨可世道:“杨将军来得正好,城中巨细之事,一并托付与将军就是了。”

    杨可世身为随军制置使,本就是总管一般的角色,自然不会推辞,不过对于黄州来船之事还是有些疑虑,便也拉着黄杰走了几步,低声问道:“不知究竟何事?”

    黄杰倒也不敢瞒他,便也低声与他道:“三件事,一是雷神、再是海东青、三便是艨艟。”

    见杨可世听得懵懂,黄杰便也道:“如今海上,乃是扬州发来的船队,有艨艟巨舰共计三十二艏,千料海船六十艏、五百料官船百二十艏。船上载有黄州发来的雷神重炮三十六门,弹药千发,还有一对训好的海东青。”

    杨可世双眼一亮,忙也抓着黄杰的手道:“莫非,这次是要使那登陆计了?”

    黄杰微笑不语,只是托付城中事物与杨可世,急急忙忙便往耀州行去。

    如今辽阳城中,内政有杨可世、兵事有折可适,二人都是积年老将,宗望若来自然能招呼好他,多一个黄杰不多,少一个黄杰不少。

    如此,黄杰便也乘夜而去!




第一千零六五章 【艨艟】

    快马从辽阳去往耀州也不过三百里路程,便是一夜的路程都不用加急。

    再加上这半年多年来北征大军也根本就没闲着,早就沿着菱堡构筑了一条便是宗望都感到咂舌的八车道高速路,因此在次日的中午时分,黄杰一行便也来到连云岛前。

    岛前的军港上,此时倒也如常,只有几艏中型漕船在岗,其余瞧上去却也如常。待迅速上了交通舢板登岛之后,来到海岛南面登上足足十二丈高的新建海事灯塔后,也才借助望远镜瞧见了海岛南面约五十里外近百大船组成的船队。

    此次,从扬州发来的这支远航船队,其中有艨艟巨舰共计三十二艏,千料海船六十艏、五百料官船百二十艏。

    这艨艟巨舰也称艨冲,算起来也可以说是华夏军史中的一种传奇战舰,虽然根据史书记载此等木制战舰约在两汉前后登上历史舞台,可直至唐代都未曾留下影像图籍叫人一观其真面目。

    以史观较为公允的陈寿版《三国志》所记,汉时艨冲乃是水军的主力船,其舟狭而长,机动性强,便于冲突敌船。据陈寿所示,吴军的将领黄盖在江夏攻打黄祖时,他曾以艨艟封锁黄氏退却的路线。

    208年,孙权与刘备在的赤壁之战与曹操战斗,黄盖也利用魏军用锁连接艨艟的机会施行火计。

    没错,火烧连环船的不是诸葛亮而是黄盖!

    后来孙权征讨黄祖,黄祖“横两蒙冲”挟守夏口,而刘表建水军也曾造“艨冲”。

    不过,到了唐代李荃却在所著的《太白阴经》(呵呵!这本书是真有,而且是本军事著作,不是武功秘籍)中记述艨艟是轻快的先锋船且由两层组成。

    虽然《太白阴经》指艨艟是轻快的先锋船,但汉代和三国时所用的艨艟的船头应是设有攻击敌军船只利器的强大战船,而利器运作的有效性取决于其重量而不是速度。

    因此,到了北宋时期,主理官制长江航道的鄂州水师倒也根据前朝遗记,复原甚至是改进了不少据说是艨艟战舰的船型,发展出了诸如斗舰和海鹘、楼船、走舸、江梭等不同形制的水战用船。

    只是直到赵桓登记为帝之时,尚无建造什么真正“巨舰”的计划,所以如今这等来到连云岛外的艨艟巨舰,自然是赵桓那厮倒霉之后新造的舰船。

    按照杜佑《通典?兵法》中记载艨艟:“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驽窗矛穴,敌不得进,矢石不能败。”

    古籍记述,这艨艟巨舰一般长度约在四十丈前后(汉朝丈长约在两米三),船宽度约八丈,高六丈,整个船舱与船板由牛皮包覆,可作防火之用。两舷各开数个桨孔以插桨船且供橹手划船。而甲板以上有船舱三层,亦以生牛皮裹之以防止敌人火攻,每层船舱四面皆开有弩窗矛孔可作攻击各方向敌人之用。

    如今扬州督造的这些艨艟,采用的数据参数乃是由龙山书院重新设计定制,船身长度定为三十六丈(此处用的宋丈,也即三米三),宽六丈、高八丈,船身共分五层,甲板一下三层,甲板以上两层,甲板一下三层船舱两侧开有共计一百二十个桨孔和六十四个可供火炮射击的炮位窗口,主桅八具,辅桅六具,整船的容积约在两千料前后。

    至于说整船的外形,倒是黄杰仿着梦中所见的巨型豪华邮轮照猫画虎,只是经由龙山书院之中的各路专家联合攻关之后,觉得以如今大宋的科技水平而言,怕还是造不出百丈身长,高十余层的超级邮轮,还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先按照现有科技攻关一下五层算了。

    当然,也别小看了这些只有五层,船身长度三十六丈的新版艨艟,这些船可是黄杰在建立龙山书院伊始,就挂着山长种师道的名头弄来近百顶尖船匠木工研究了多年才整合出来的大宋最高科技产品,整船的设计图甚至在赵桓倒霉之前都仅仅只能秘存在书院的箱笼当中。

    还是直到赵佶、赵桓父子被虏,种师道和黄杰受命北镇,这才秘密的调动了一切可用资源,耗时差不多两年才得以建造完成。

    要知道,若是以奇梦中的后世建造速度来计算的话,两年也不算是很长的时间,足够新建万吨巨轮或改装一下报废航母了,可对于此时的大宋而言两年时间就能一口气造出三十二艏艨艟巨舰,当真可以称之为神速了。

    却也说,黄杰在灯塔上瞧过之后,不久便有交通舟自船队之中急行而来,待得舟上之人登陆后,远远就听见两声尖锐鹰唳,便也见得碧空之中急速扑来一只翅展至少达到一丈的巨大隼鸟和一只个头稍小,翅展怎说也有六尺的隼鸟,瞧羽色两只隼鸟当也都是海东青无疑,只是不知为何一大一小。

    “哈哈哈哈!师弟可是别来无恙?”老远,也就听见一声中气十足的长笑,但见得一个身着正一道袍的中年道士,肩负着那只稍小些的海东青快步走来,黄杰细瞧他容颜笑貌,也是欢喜不行,急急上前几步,便持礼拜道:“子英见过公孙师兄,师兄无恙,子英甚慰!”

    瞧那道士,头顶还系束发莲花冠,身穿黑白相间的八卦纹绣葛色正一道袍,脚蹬一双云耳的麻鞋,肩上背着一把玄木鞘长剑,腰下挂着一只鼓鼓囊囊的招文袋,一付长髯及至二尺,可其中却是花白参半。

    恍然间黄杰眼前一花,却是遥想起当年,在长江之上,他与万春奴姐弟跳下贼船后在江中漂浮,便是这道人摇着一艏快舟逆流而上,高呼一声:“小师弟莫慌,师兄来迟一步!”

    又想起那年公孙正北行归来一身伤病,为十数次行刺阿骨打不成而苦恼不已,离别之时郁结难舒,只是如今瞧来,却是如春风化雨一般,执手相握,好不欢喜。

    不错,这道人便是公孙正,算起来如今已经是四旬中半年岁,只瞧他花白参半的胡须,便也知道岁月可称饶了谁人。




第一千零六六章 【故人】

    二人一别也是经年,此时相见自是欣喜,闲话倒也不提。

    待得师兄弟二人见得礼后,公孙正便也将身后一青年叫上前来与黄杰相认,但见此子二十余岁模样,浓眉大眼,容貌粗狂,身强骨壮,身高能有六尺,脸上一部络腮胡子亦有半寸来长,但见他身着深葛劲装,却在左臂、左肩系有一副皮甲,如今肩头正是站着那只翼展怕有一丈的巨大海东青,笑盈盈来瞧黄杰。

    “这是……当初那少年阿真,可对?”黄杰倒也记得,此子是师兄公孙正从辽东带回来的纥石烈部小头人阿真,却不想如今居然长得这般壮实了。

    “铁木真拜见黄师叔!”青年规规矩矩以弟子礼来见,黄杰身受了之后却是一愣,不由问道:“铁木真可是你本名?”

    铁木真点头道:“回禀师叔,小侄本名阿真,铁木真这个名字是我自己起的。”

    黄杰听来自然还是有些意外,便也问:“那你为何要给自己起铁木真这个名字?”

    铁木真也是被问的一愣,想了想便也道:“师叔,铁木真是契丹语,意思是大海。当年我家师尊领我渡海来大宋,我就决定给自己改名叫做铁木真。”

    “哦!原来铁木真这个……这个名字的寓意,是大海?”黄杰这才恍然,也才想到世上重名者甚多,按照奇梦所示那草原上弯弓射大雕的铁木真,至少还要数十年后才会出生,怕是自己想多了。

    待解开了铁木真的名字之疑,他倒也把自己和公孙正肩膀上的两只海东青做了介绍,原来他与公孙正所携的两只海东青乃是一雌一雄,公孙正所携那只体型较小的是雄性,他所携的这只个头巨大的是雌性,两只海东青经由公孙正师徒训练多年,如今以成全功,因此特来协助黄杰作战,争取一击灭金。

    既得公孙正师徒来助,又得了海东青之便利,黄杰当然高兴非常。

    待得与公孙正师徒见礼之后,便也见得随后而来的两人却是一对夫妻,自是许久不见的当年故人,正是十三太保黄玉娘她们的授业恩师孙七娘和其夫胡仁。

    两人如今也都四旬年纪,两鬓早染风霜,不过瞧上去笑盈盈,倒也叫黄杰瞧着眼中一热,叉手道:“七娘与胡兄安好!”

    “好!好!劳得大郎惦记!俺与七娘在黄州可是享了这些年的福,如今赖死赖火这才讨得活计来辽东活动活动筋骨。”胡仁咧嘴直笑,一脸的得意,倒是孙七娘还有个正形,正色与黄杰道:“大郎,这次咱家可是把那帮小娘全都给你带来了,你先说说有几分把握,可不敢糟践了予夫妻二人这些年的心血。”

    “自然是十成把握!”黄杰正色点头,孙七娘和胡仁这些年一直都在黄州,明面上在孙家的工坊里做事,暗地里却还兼着教习的差事。这些年可没少给黄州水陆转运衙门的转运差役传授武艺。而这一次她口中提到的小娘,乃是三年开始按照黄杰的要求特别训练的一批少女,三年前时都是十岁的年纪,如今正好十三岁,一个个体型娇小、头脑灵活,并且更是精通女子专习的小巧武艺,据说黄杰要来将有大用,并且给予的秘密部队代号还是“神鹰”。

    见过胡仁和孙七娘后,黄杰再来寻人时,却见他想招呼的几人却是笑着后退,让出了一个中年女子出来,女子一身国夫人装束倒也明艳,见着黄杰便也施礼下拜,道一声:“妾青禾见过夫君!”

    见得青禾装扮,黄杰也是有些意外,因为原本她这等侍妾并无可能随意穿戴国夫人的装扮,除非得了朝廷诰命敕封。不过想来青禾可是懂事的主儿,绝对不会胡乱逾越做事,给黄杰招惹麻烦。

    见得黄杰有些发愣,青禾忙也与他解释,说是前不久刚刚由监国晋王赵福金下旨,给包括青禾、万春奴、姚玉和冷枝、绿萼封了诰命。其中姚玉、青禾和万春奴因为都是良人出身,分别封了越国夫人、吴国夫人和韩国夫人,而冷枝和绿萼是丫头升房,所以也就捞了六等的恭人,至于周燕奴和封宜奴,因为两人出身不是良人,也就仅得了个八等安人的封号。

    此外,还把黄家大娘青青、二娘佩玉一直到老八珍娘全封了县主,老十黄玄霸也给封了一个正五品的云骑尉。

    这宋制于政和二年,定外命妇封号为九等,即一等国夫人封宰相,使相、三师、三公、王、侍中、中书令之妻。二等郡夫人于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节度使以上之母或妻封郡夫人、三等淑人凡尚书以上官未至执政者,其母、妻封为淑人。

    四等硕人妇人封赠之号,大夫以上封硕人、五等令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六等恭人用以封赠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高于宜人而低于令人。七等宜人宋代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

    听得赵福金得封晋王又掌了实权之后,却是毫不吝啬的居然给姚玉、青禾她们封了诰命,黄杰也是哭笑不得,只能是默默承了这情。

    青禾此来,倒也不是无事,正是受了当朝晋王赵福金和淮南王妃苏廿娘,以及一帮国夫人、恭人、安人,还有一帮县主们过来探班。

    当然,除此明面上的任务,还有一些不可告人之事,自然就不细说了。

    待得与青禾见过之后,黄杰也才再来与最后那一票人相见,向着当先一人笑着拱手道:“会之兄,此番往来奔波高丽、大宋、辽东三地,辛苦了!”

    秦桧忙也还礼,摆手道:“怎及郡王运筹帷幄之功,不敢道苦!不敢道苦!”

    随后黄杰一指立在秦桧身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