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道-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此酒不过是我黄州粗酿,旁人饮了都嫌辣喉、烧腹,郭小将军却是能饮出好来?”黄杰听得一笑,干脆与身边的黄玉娘做了个手势,便也见得黄玉娘转身从一具食盒中取了一只白玉瓶来,又与郭安国倒了一爵。
郭安国也不客气,接过后便也直接来饮,只不过这次不是一饮而尽,而是先喝了一小口,慢慢品味了一下后,这才把剩余的一饮而尽,道:“此酒亦是好酒,比之前更为醇和、中正,末将不才,若之前那酒可称霸道的话,此酒堪称王道之酒!”
听得郭安国这话,黄杰顿时觉得这人有点意思了,刚刚拿给他喝的酒,后一种乃是黄杰按照奇梦中见得的秘方,以五粮酿造所得的醇和酒液,还经过三年窖藏柔化,喝起来自然中正平和。而前一种乃是用高粱按照烧锅子(也就是高温蒸馏酒)的方法制作的烈酒,自然辣喉烧腹。
当然了,五粮液金贵,高粱酒便宜军中多备的肯定是高粱酒,所以这第一爵肯定没给他上五粮液,如今听得郭安国既懂得品酒又极会说话,黄杰顿时大手一挥,又让黄玉娘与他倒了一杯五粮液。
而郭安国再将这一爵五粮液下肚,也就瞧得他面色渐红、鼻头扩张,双目瞳孔微微放大,竟是有些微醺了。
喝了三爵酒,见也见过了,加上郭安国这厮还恐高,因此黄杰便也名人将他带了下去,好生看顾起来。
待得将郭安国一送走,便也听杨可世笑道:“两军为战,岳将军便先擒得一员敌将,当计首功一件!”
众人闻言都是附议,只有黄杰道:“昨日阵斩敌将,首功本王已经讨得,如何再于?再说这郭安国又非金国名将,报计首功于制不合,还是算三等战功一件便是了!”
听得黄杰没给杨可世面子,众人倒也不好多说什么,便是岳飞也忙以军礼谢过,并无什么不满,毕竟昨日的阵仗那么大,黄杰也才报了个“末捷”,如今这般严苛也是为了给三军做个表率,有道是功不轻许、过不轻罪,方乃是治军强军之道。
叙完战功,瞧着金军这边还没派人来议战,众人乘着空闲便也料起了今日的战斗。
却说今日,出得辽阳的宋军当真只有三万,乃是黄杰与金军约定好的人数。
而三万人马当中,御车军只有五千,却携带战车整整一百八十辆,辎重车二百二十辆,虽是辅军,但当之无愧算是三军主力。其次是三千神武军射手,全是最精锐的神臂弓大师,作为御车军的辅助远程打击力量。再来就是一万宋军精锐重甲步卒和一万折家骑兵,都是从北伐军中精挑细选的人马,作为今日与金军约战的拳头部队
至于最后两千人,便是黄杰的亲兵黄州卫,而且其中八百还是黄州女卫,虽然这两千亲卫在装甲、兵器上跟宋军精锐重甲步卒制式相通,不过他们手中却操持着整整共计一百零八门火炮,并且雷火手炮这种杀器也是人手一支,掌心雷更是人手三枚。
却也说,待到日晷上的指针越过了辰时末刻的时候,也就听得金军阵中鼓声大作,便有骑士拿着金军战旗来到战场中线示意可以开战。于是宋军阵中也是鼓声雷动,便有车垒依鼓声次第解开,就瞧着十二骑人马从车阵之内走了出来。
十二人在战场中线停步之后,其中两人便也举着战旗奔至金军阵前,扬声道:“我军第一阵为斗将,阵中十人皆为军中百夫长,金军可敢派人来战?”
这一听宋军前来叫阵,邀斗的第一阵是斗将倒也不算奇怪,可是一次斗十个还是相当少见,听得宋军摆明身份都是百夫长一级的,宗望这边也不好意思再派出什么铁乌鲁、金乌鲁这等级别的人出战,便也传令全军允许谋克(百夫长)一级的队将报名出战。
只是,待得金军这边应战的十个谋克也来到战场中线时,却是有个谋克突然哇啦啦的用女真语大喊了起来,阵前的金军士兵们听得叫喊,也都跟着喧哗起来,仔细一瞧也才发现这宋军派出的十人当中,竟有两人是女子!
第一千零五五章 【平戎万全】
废话两句,最近身体状态有些不好,所以休息了几天,本书原本预计怎么也得写个千把万字(吹牛),但碍于现实的状况,眼下看来只能暂时止步在十二卷两百四十万字这个坎儿上了。
不过,请放心,老黄一定会把金瓯全剩下的章节用心写好,还请各位书友多多支持老黄!
*********
这斗将的文化虽衍至宋尚未衰落,但如今日这般一场要斗十个,并且还派了女子出战的事情,不论金宋都是前所未见之事。
尤其是派了女子出战这一点,虽然当初金军兵临城下时,黄杰在东京城前也让黄玉娘和黄润娘出阵露了脸,并且黄润娘还俘获了一个箭术出奇的辽东汉人,只是那时在东京城下吃了瘪的金军,已非如今辽阳城前的金军,所以见得宋军居然派了女子出战,自然感觉到了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一阵喧闹之后,便也瞧见金军这边出战的十人各自选了对手,倒也是没人与两名女将对眼儿。
对此,两个女将也不以为意,便也自觉的让至场边掠阵。且论说起来这两位女将也不是黄杰诚心派出来恶心金人,人家本来就是黄州卫中的百人队将,如今出阵也是要为自家夫君掠阵,绝非来搞什么事情。
由于这一次不是单挑是群挑,战况倒也不好描述,不过宋军这边出战的十位百夫长倒也都是货真价实的百夫长,只是他们出身的部队有些特殊,既不是御车军也非神武军,而是黄杰的侍卫亲军黄州卫,武力值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也就不用多说了。
一时间,两军阵中走马游龙,斗得好不热闹。虽然不好描述这每一对的对手之间战况如何,不过大体上看过去金军这边出阵之人使用的全是清一色的战阵武艺,高效、简洁、凶险是他们的特点,宋军这边的人在战斗力和武术造诣上虽然更胜一筹,但却并没有一上来就使了杀招死手,反倒是全都故意放水一般噼噼啪啪的跟金人斗做了一团。
莫约普遍过了十来招的样子,胜负倒也陆续分了出来,但见得第一批次分出的胜负是宋军这边四胜一负,余下五队又斗了片刻,得出的战绩是宋军三胜一平一负。
取胜的情况也不多说,便也说说那两负一平,第一对双方使的都是重兵,宋军这边出战的黄州卫队将抄的是一条八尺百炼钢熟铁棒,金军那对手用的是包铁狼牙棒,两人盘马来回怼了十来招后,金人突然偷了个巧,一棒打在马首将黄州卫队将连人带马弄翻在地,再一棒扫在后脑。
另外一对,金人使的是长杆斧,宋人使的是九尺扎枪,二人一开始倒也打得旗鼓相当,眼见使斧的金人就要败落时,却不想他居然取下马鞍上的套索一下缠住了扎枪,随后一斧便将那黄州卫的队将打翻在地爬不起来。
至于那一平的战况,倒也没什么多说,双方一个使矛一个使铁枪,交手二十多合后两人的左右手虎口都是炸裂,最后一击双方的气力全都耗尽,兵器都脱了手,便只能各自打马转回。
虽如此,毕竟这场十对十的单挑战打出了七胜一平两负的战况,在两军的欢呼声中,得胜者便也各自取了战利品转还。
“晦气!竟不是全胜?”楼车上,赵朔满脸的不忿,瞧着阵中生死不知的两人倒是急得直跺脚,待瞧见得胜的金军将毫无反抗能力的二人首级割去后,也才恼怒喝道:“岂有此理,掠阵之人为何不拦着?”
只是,赵朔这话喊出来后,楼车之上的众人却都是纳闷的拿眼瞧他,黄杰倒是淡然一笑:“胜者取首级邀功本是惯例,怎么?就许我们取了首级,不许人家也取?”
此时,战场上的情况也的确如此,宋军这边得胜之人也在去了落败者的首级和马匹兵器转回,所以如此看来,的确是总不能就许了宋军割人家的首级,不许人家割了宋军的首级。
待得双方出战的人人员顺利归了本阵,黄杰便又颁布了下一阵约战的帅令,自然有使者持令前往金军告知。待得信使持令前往后,黄杰便也亲自起身,与杨可世拱手道:“杨将军,下一阵便有劳了!”
“末将得令!”杨可世却是不苟言笑,正正经经与黄杰行了军礼后,便也迅速下了楼车,很快也就见得宋军的车阵之中同时开出十数道门来,一队队身穿红袍红甲的宋军步卒、弩手、骑兵便也快步而出,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推着鸡公车(独轮车)军士尾随在队中,最后还以人力推出了整整三十六辆战车。
莫约用了小半刻时间,也就见得这些人迅速在宋军的车阵之前布设出了一个超大型的四方战阵,黄杰等人立在楼车上俯视来看,但见得方阵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仔细瞧来,还真是兵卒布阵如环,一环套着一环。虎贲盘踞如阵,一阵连着一阵。
“不错!可见杨将军当真是已得了这平戎万全阵的精髓!”折可适一边抚须,一边点头道:“平戎万全阵,虽是可大可小,但如眼前这般仅万五人马便全了阵图,实属不易也!”
这“平戎万全阵”,乃是宋太宗在位期间御制的一套作战阵法,取名为“平戎万全”,可见被视为得意之作,寄托全能应对边患之意。
当初这一阵法出台后,大宋曾在军队与边防中付诸实施,北宋官修的《武经总要》就曾盛赞道:“所以挫驰突之锐,明坚重之威,循明摘实,知神谋之有在矣”。
据《武经总要》前集卷七的文图记载,完整的“平戎万全阵”由前锋、殿后、中军、左翼及右翼组成。其主力为中军,由并排三个方阵组成,各以一名大将统领;每阵各方五里,周长二十里,计七千二百步;三阵之间皆相隔一里,阵面共宽达十七里;在中军内三个方阵中,每五百步设战车一乘,每车配备“地分兵”二十人;每阵战车计一千四百四十乘,每阵另配有“无地分兵”五千人。合计中军三阵共配备车四千三百二十乘、士卒十一万零四十人。
中军每阵除拥有战车外,士兵分别配备有拒马、长枪、床子弩(大型连发弩机)、步弩、步弓、刀剑、盾牌等武器装备。
此外,每阵还有“望楼车”(可移动的瞭望楼)八座,每楼有“望子”士兵八十人。左、右翼军阵各两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五十骑,共六千二百五十骑。后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三十骑,共三千七百五十骑。即左、右翼每阵一万骑,两阵共计两万骑,另有探马六百五十骑。前、后军阵亦各两列骑兵,前列六十二队,每队五十骑,共三千一百骑。后列六十二队,每队三十骑,共一千八百六十骑,另有探马四十骑。前后阵各五千骑,共计一万骑。
左、右、前和后军阵全部由骑兵组成,包括轻骑兵和使用骑枪、骨朵及团牌等装备的骑兵。
因此,一个完整的“平戎万全阵”布设下来,共投入兵力需要十四万余人,而在所布置的五个军阵中,其主力无疑为超过十一万人的中军阵。10
第一千零五六章 【变阵】
需要指出的是,中军阵所拥有的战车与先秦车战之战车应完全不同,并无冲锋攻击的作用。《武经总要》在描述车在战争中用途时称:“车战三代用之,秦汉而下浸以骑兵为便,故车制湮灭”。
以后,西晋马隆及唐代马燧在作战时使用过车具,但主要以配备鹿角之类器械的车发挥阻击功效,另外还可载运兵甲。至宋真宗即位初,也有人献战车之计,也大致是用车体为掩护战具,在平原上防御敌人骑兵冲击:“此数者皆谓以车为卫,则非三代驰车击战之法,然自足以御敌制胜也”。
“平戎万全阵”中的战车,同样配有拒马等装备,实与马隆、马燧所用之车功能相类,主要承担防御功效。因此,中军阵以步兵为主体。而前、后、左、右四阵由骑兵组成,总数仅有三万骑,显然为中军之辅助力量,主要承担警戒和掩护任务。
根据以上部署情况,可见“平戎万全阵”明显是以步兵为主的阵法,体现以步制骑的战术意图。从该阵法布局上看,步、骑、车排列整齐有序,气势不可谓不壮观,但就实战角度而言却不能不说存在巨大的缺陷。
首先,若按其阵图部署,方阵总宽度达二十里之遥,这就势必对地形提出苛刻的要求,唯有在宽大平坦且无障碍的地带才能使用;其次,阵形庞大沉重,既设前锋、殿后、中军、左与右翼四个方阵,中军之内又再设三个车营,实有重复之累,很难快速布阵,实际操作性不强,甚至会出现未及列阵已遭敌袭的情况;再其次,缺乏机动性,不利于调度和灵活应变,一旦侧翼或后部被对手攻破,全阵都将陷于混乱;最后,这种阵法的本质是防御性,是摆出全面防守的态势以应对敌军的进攻,如果当敌军撤退时,只有前锋和左右翼部分骑兵能够追击,以步兵为主力的中军则无法迅速反应,不具备进行运动战的能力。
因此,这种静止状态下壮观的阵法,其实被动呆板,既不能“平戎”,事实上也无法发挥“万全”之效。
而如今就在宋军眼前,由杨可世亲自率军布设的阵型,就要比这所谓完全的“平戎万全阵”精简了许多。
首先,整个阵型虽然依旧还是五军并列,但人数只有一万四千四百人,仅是全阵所需十四万余人的十分之一。其次,全阵的宽度仅为三里半、长度为二里,折现在战场上所占区域也不过是东西一千二百余步,南北一千步,所占区域正好在总长三千步的战场南侧。
此外,前阵与后阵(即前锋与殿后)各两列骑兵,前列骑兵十八队,每队十六骑,共二百八十八名骑兵。后列十六队,每队十二名骑兵,共一百九十二名骑兵。两列共四八十名骑兵,另加探子(侦察)二十名骑兵,总共五百名骑兵。
东西稍阵(即左、右翼)各两列,前列一百队,每队五十名骑兵,共五千名骑兵;后列一百二十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三千六百名骑兵。在加上探子和预备队(将领亲卫队)共三百名,杨可世的这个“平戎万全阵”总共有八千四百名骑兵。
剩余的六千步卒,倒也十分平均的分为了三个步军战阵,每阵配有战车十二辆、辎重车三十六辆(就是之前提到的鸡公车,车上满载的全是箭矢),然后盾牌步枪手八百、刀斧手六百、弓弩手六百。
所以,经过杨可世这么一改,也就将原本需要十四万人才能摆出来的步战阵型,生生改成了一个以骑兵为主要攻击力量的骑战小阵。
虽然比起昨日在辽阳城下,金军摆出的那又是跑圈造烟、又是万马奔腾的盘龙骑阵而言,杨可世摆出的这个阵型在气势上十分不足,不过在瞧看了宋军摆出的这等战阵后,宗望他们也是苦笑着露出了难色来。
按照交战的惯例,自然都是将对将、兵对对,刚才的第一阵虽然打了个七负一平,但也至少还有两胜挽回了些许颜面,只是如今瞧着宋军摆出这等乌龟不似乌龟、蛟龙龙不似蛟龙的阵型出来后,还真不知道如何破解才好。
便也见得宗望伸手往宋军战阵一指,便也扬声对身边的各军将领问道:“谁人知道这宋人摆出的到底是什么阵型?何人有破阵之法?”
这话问来,但见首当其冲一脸懵逼的就是白山诸部的将领,其次完颜本族和亲附(亲密附庸)的铁骊部诸将也是一脸的空白,最后宗望只能把目光投向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便也是以郭药师为的汗、奚、契丹和杂胡等附军将领的一边。
但也说,附军将领之中,要数郭药师的地位最高,见得宗望来问又无人可答,待到宗望目光瞄向自己的时候,郭药师也只能硬着头皮答道:“禀元帅,此阵或许是……或许是宋军的平戎万全阵,只是……”
“只是如何?”听得郭药师故意打抖,宗望忙也跟着追问,郭药师便也答道:“只是……此阵改动了太多,那平戎万全阵算起来本是步军战阵,且所需的成阵人数也是颇多。而如今此阵人数偏少不说,这骑兵也太多了一些,竟是叫黄杰变成了骑阵?”
要说黄杰此时听得了郭药师把改阵的功劳扣在了他头上,只怕多少还是要谦虚一下推辞一番,不过宗望却是对此毫无怀疑,听得郭药师居然说得出这等战阵的名号,当即便也问道:“既知此阵,不知郭猛安可有破阵之法?”
郭药师听来当即面显难色,好生斟酌了一下用词后,这才小心答道:“元帅也知,这要破骑阵,只怕还得骑军!郭某手下附军骑、步不均,步卒占了七成还多,若是由郭某手下出战,只怕不妥!”
宗望作为主帅,统帅大军多年,自然听出郭药师这话既是呈情也是托词,便左右看了看后,便问:“若本帅与你一支骑军,你可有把握破阵?”
其实郭药师如今手下管带的汉附军,总数差不多已经接近了五万,虽然兵力的构成良莠不齐,且宗望暴出的这波兵在半年之前还是在金国各地打流的贱民破落户,可经过在辽阳城前半年多的对峙,郭药师倒也算是勉强将这批签军给训练了出来。
而且,就骑兵而言,虽然他手上正牌的常胜军新军,或者说由原来常胜军骨干扩成的新军的确没多少,连一万人都不够,但骑术怎么说也是辽东汉人的天赋技能之一,所以郭药师还真不是不敢战。
如今听得宗望愿意直接给他一支骑兵出战,郭药师面上虽然并无表情,甚至还露出了一脸难色,但其实他心里却是乐开了花,当即便也听他道:“末将以为,此阵非得四太子麾下铁浮屠出战才可取胜,若非如此,断无一丝取胜之机也!”10
第一千零五七章 【入阵】
宗弼的铁浮屠部队,其实就眼下而言还是一支试验性质的部队,不但总人数还未达到万人的规模,就连全军的重甲也都没能完成制式定装,许多士兵根本就是把缴获的敌军战甲胡乱套在身上了事。
当然装备制式化问题也是如今困扰金军的一大难题,虽然吴乞买接过阿骨打的指挥棒后凭着自身实力搞翻了曾经牛逼的契丹辽国,继承了庞大的疆域、人口和历史关系,但却偏偏没能把辽国的工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继承下来,虽然这和金国动辄喜欢屠城灭族有很大关系,也难说这跟女真人其实根本就不看重工匠行业也有很大关系。
反正,此时言归正传,郭药师提出想要破了宋军的这个“变态版”的“平戎万全阵”,想要用他麾下的汉军去当炮灰送死是不可能的,至少也得用铁浮屠陪绑才行的意思,宗望自然听出来了。
不过就算听出了,宗望也不能说的郭药师要求不合理或打算很过分,毕竟他手下的新附军是个什么情况宗望也是知道的,因为这半年来就是宗望亲自下令给郭药师手里塞人,活生生将他从瘦猴子给塞成了大胖子,如今你还真不能不讲道理的命令一群步卒去硬闯骑阵杀敌吧?
只是,郭药师提出的计策,又委实有点为难人了,宗望略微思考了一下后,倒也不得不厚着脸皮问宗弼道:“乌朱,你手上的铁浮屠还有几多人马?”
宗弼听来皱眉,他当然也听出了郭药师话里意思,但也还是如实答道:“如今不足三千人马!”
宗望一算,郭药师手中的骑兵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人不到,加上宗弼的三千,一共也才一万三千而已,按照两军相邀的交战规制,如今宋军出战一万五千人,那么金军也可以出战一万五,总不能吃了这个亏,于是左右一瞧倒也寻着了一个背时的人,便也吩咐道:“郭猛安,本帅命你领本部九千人马出战,乌朱与铁勒都各领三千铁骑为你遮护两翼,如何?”
听得宗望下达了这般命令,郭药师倒也明白这事躲是躲不过的,只能抱拳道一声得令,便也拍马回到本阵点校了人马。至于宗弼与铁勒都二人,也无奈的接下了此等将领,各自前往本阵发兵。
宗弼的铁浮屠倒也好说,昨日与宋军千对千的硬刚了一把,虽然折损了数百人,但在总规模上倒也没动了筋骨,如今尚且抱有至少超过九成的战力,人员的数目稳超四千。
至于说铁勒都的三千人马,也不是什么宗望随意指派的泛泛之辈,而是出身铁骊部的精锐女真。而铁勒都这人,也不是什么小鱼小虾米,他乃是如今铁骊部的族长,金国的国论班赉勃极烈乌戈的长子,这面子也不小了。
便也说三人得令后,各自分头形同,也不过一刻多时辰的功夫便纠集起各自的人马,缓缓出了军阵往战场中线逼去。
但见三支队伍,以郭药师的九千轻骑为主力中军,宗弼和铁勒都各三千重装铁骑为两翼,出了军阵之后便也化作三股色彩斑斓的洪流往宋军战阵逼近。
先说郭药师的中军轻骑,到了这个时候郭药师自然既藏不住、也做不得假,当然自有硬着头皮把手下的骑兵都赶了出来,只是郭药师手下的骑兵作为金国的附军,在装备上岂能比精锐如铁浮屠这般的将领亲卫还要好,所以这九千人如今身穿的甲胄绝大多数都是各式皮甲,战马的背上也完全没有铺设马甲,各人手持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有各式的棍棒、大锤、扎枪、骨朵儿,也有常见的刀剑斧鞭,不一而足。
至于宗弼的铁浮屠和铁勒都的铁骊精锐,装备自然要精锐许多,铁浮屠的们多身穿两层铠甲,外面一层或是缀满甲片的重型铠甲,或是辽国制式的链甲或板式扎甲,内里还套着一层皮甲或软铁甲,少数人的战马上也装备了马甲,至于铁骊部的精锐们自然也大多如此,唯一区别就是铁浮屠中仅有三成的人携带了弓箭,而铁骊部的精锐们人人持弓。
也说这一九、二三共计一万五千人出得战阵后,便化身为三支箭头一般的队形,慢慢往战场中线行来,带行至两军不足三百步的距离时,郭药师却是主动停下了脚步,并命人挥动认旗,召唤两翼的铁浮屠和铁丽精锐领队的将官来做阵前商议。
这铁浮屠出自宗弼之手不错,但如今身为副帅的宗弼显然不可能亲自领军来战,因此指派的人乃是他身边的亲随队长,名叫蒲察阿赤,代替宗弼领军出战。
待得两队领军见了郭药师召唤,倒也迅速赶来,见了之后郭药师便也指着宋军的大阵道:“此阵,乃是宋人的平戎万全阵,虽有变化,但也难逃八阵之精髓,因此此阵之中必有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我今欲破其阵,一味强攻空无建树,是以郭某欲亲自率领三千人马入阵试探,若叫郭某寻得阵眼所在放出信号,你二人可寻了生、休、惊、开四门入阵与我汇合,合力破了此阵!”
当即郭药师便与二人商量了信号和如何探知四门所在的机巧,便也亲自点了甄五臣、刘舜仁二人为左右副将,领了三千人马分成三股直往宋军战阵扑来。
而此时的宋军战阵之中,左右两翼的八千多骑兵各自猬集成了防御式的圆阵静待号令,而中间的前、中、后三军六千人马,则在战场上摆出了一个东西长一千余步,南北八百余步的长方形战阵,以盾牌手为墙、枪矛手为林、弓弩手为、战车为山摆出了阵势。
瞧着郭药师带人来冲阵,也就见得阵中位于指挥车上的杨可世将手中的令旗一挥,位于最前列的盾墙便迅速裂开了三个豁口,将郭药师他们放进了阵中。
随着郭药师领着三千人马进入了阵中,便也听得阵中响起了整天的厮杀之声,此时两军混杂或许旁人看得不清,不过黄杰等人却是在楼车上看得真切,也就见得郭药师等人领着轻骑就在由数千盾牌手组成的宛如大小回字型的盾阵中来回穿梭游斗,寻找战阵的薄弱之处以期突破。
只是,战况看起来有些不太尽如郭药师之意,入阵的三条游龙般的队伍,也不过盏茶的功夫就瘦了一大圈儿。10
第一千零五八章 【破绽】
前文有述,“平戎万全阵”这玩意儿乃是当初宋太祖赵匡胤他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研究出来的所谓“阵图”,是专门用来指示前方的将军如何布阵打仗的。
而根据宋代史籍中所见,除了臣子歌颂“平戎万全阵”真牛逼、特牛逼的几句空话外,未见有其成效的记载,相关战例也透露出宋太宗御赐阵法无法用以实战的事实。
如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十月,就在第一次北伐幽州大败不久,辽军发动南攻,宋辽双方主力在满城对阵。宋太宗预先“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宋军按图布阵,各阵之间空隙颇大,“阵相去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此“八阵之阵图”可视为“平戎万全阵”之前身。
当时领兵的将领赵延进认为“我师星布,其势悬绝”,主张改变阵形,“合而击之”。主帅崔翰不敢“擅改召旨”,后在赵延进等人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况下,才将军队改为前后二阵,“前后相副”,集中兵力出击,结果大获全胜。
不过,满城大捷虽然明明白白是将帅临阵灵活应变的结果,可是朝廷上下的相关人等还是心照不宣的把功劳都记在了赵光义的“赐阵图”上,开启了有宋一朝十分奇葩的“阵图战争”大时代。
当然了,宋太宗赵光义之所以要用阵图指挥前线作战,特别是推出“平戎万全阵”投入御辽战场,不仅没有成效,反而暴露出诸多问题,那么他为何在前线坚持实施,并成为一时影响甚大的作战阵法?
显然,这与创制者宋太宗本人及当时边防战略转变有密切的关系。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致力包括收复幽云地区在内的统一事业。从有关当时各方面的文献记载看,宋太祖在将帅出征前虽有指示,但对于实际的用兵过程则一般不予干预。
通观宋太祖朝的战事活动,没有一次御赐阵法、阵图的纪录。如曹彬率军出征南唐时,宋太祖不仅赋予指挥大权,而且特赐尚方宝剑,“副将以下,不用命者斩之”。
在征讨荆湖之役中,宋太祖心腹李处耘以枢密副使身份为都监,后因执行军纪与主帅慕容延钊发生矛盾,宋太祖为维护统帅权威,不得不将李处耘贬谪。而在河北、河东前线带兵的将领更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凡军中事皆得便宜”。
可见,宋太祖大致遵循了“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的原则,并不热衷御赐阵法、阵图。《武经总要》前集卷七专门记录宋朝所制阵法,唯独没有宋太祖朝的阵法,作者这样解释:“恭惟艺祖皇帝以武德绥靖天下,于古兵法靡不该通。”此当为其不拘泥阵法的佐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