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道-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第一千零二五章 【取舍】
比起后世宫斗戏里后宫动辄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郑太后也还算是好命的一位了,至少她上位的过程不那么血腥。
她少年入宫,一开始便是服侍向太后(宋神宗赵顼皇后)的宫人,因为聪明伶俐又通文墨,所以向太后总是令郑氏侍候端王赵佶。赵佶即位之后,向太后便把郑氏赐给赵佶,初为贤妃,后进贵妃,待得赵佶的原配王皇后病逝之后,这才升格为皇后。
至于王皇后之死,倒也的确和她有点关系,史书记载:“王氏恭敬节俭,姿色一般,不会取悦赵佶。虽为正宫,但不受赵佶宠爱,当时赵佶宠幸的贵妃郑氏和王氏争宠,皇后均待之以平。”
大观二年(1108年)王皇后薨逝,得年二十五岁,生有一子一女,子为赵桓(宋钦宗)和女为赵金奴(荣德帝姬)。虽然王皇后死得早,但赵桓和赵金奴的确都长得很好,也由此可见郑太后的确不是心狠之人。
不过,虽然她心不狠,但这并不表示她没见识,远处也不说,就拿当初她为了把赵福金保护在翼下,甚至不惜与赵桓决裂,后来又直接坐镇驸马府挡着来拿赵福金的千军万马,更义无反顾的随赵福金南下黄州过了几年安生的日子,也就能瞧出老太太还是有些政治智慧,只不过在“黄杰前”的历史之中没有一个舞台让她发挥罢了。
而至于眼前,她心疼的赵构和赵谌也没有一个跟她有血缘关系(赵构生母为韦贤妃),只不过因为都是赵佶血脉,她才爱屋及乌罢了。如今为赵谌把眼睛哭成了烂桃儿,也是念在赵谌小小年纪便流落去了西夏这种狗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地方,担心他吃苦受罪罢了。
如今听得吴敏和王黼二人把话说开,她也自然醒悟过来。
要知道之前处置金国送回来搞事情的康王赵构,便是她老人家亲自拍的板,那时内阁和赵福金想出的办法是就在东京周围找个地方让赵构读书,等到风头过去并且赵构的头发重新长好(赵构为了取信金国剃了头),在接他进京,而且为了照顾老太太的情绪,赵福金还要求地点最多百里之内,也好容得赵构悄悄进京来瞧老太太,或者老太太好寻个烧香的名义去瞧赵构。
毕竟,赵构也是老太太一手带大的,总有些不是亲生母子,胜似亲生母子的感情在里面。
结果老太太想来想去,却是不答应,便来问如今大宋学院哪家强,结果众内阁便也指出淮南黄州找蓝翔……呃!不对,应该是淮南黄州找龙山!
如今的黄州龙山书院,已经发展成了一拖三的大型学院,除龙山本院是个万金油式的大杂烩学院什么都教之外,还有一个御车学院(特训机械化作战)、一个雷神学院(炮兵学院)和一个国关学院(国际关系,没错赵良嗣终于找到了人生新方向)。
而且,黄杰还有个更为庞大的计划,想要在未来灭掉金国之后或者十年之内,再设立两座学院:一座是海军学院,为大宋培养未来的蓝海开拓者;另一座便是空军学院,为鹰击长空,环球登月做准备。
所以,老太太干脆拍板,就把赵构送去了黄州读书。
而如今,实际上老太太与的确早就想好了,不就提出了让赵谌和赵构叔侄俩结伴在黄州读书,早早就等着吴敏和王黼两个了么。
只是,康王是康王,宁王是宁王,两者之间的地位声望完全不在一个等级。康王是太上皇赵佶的庶出皇子,如果赵氏皇族再无嫡系血亲来继承国祚,那么康王继位也无争议。而宁王却就不同了,不但是妥妥的皇太孙,还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和储君,若是他能转还,于情于礼于法,他的继位顺序都要高于康王。
而赵福金仅是皇姑,还跟赵桓也不是一奶同胞,自然更是不用谈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若真是让宁王回来,并且叫赵福金下台,让他继位,就算有郑太后在这坐着,依旧还用李纲、白时中、王黼这帮人做内阁,那么黄杰这个姑父怎么办?
感情你都把他老婆弄下台了,还要用他的人、用他的人马、用他训练出来的御车军和雷神炮去打金国,然后好迎还赵佶、赵桓父子?
他只不过是你赵家强拉硬拽的女婿,也没欠着你赵家好几十条人命啊!
****以下为反盗版内容****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第一千零二六章 【妙计】
【这章试试反盗版新办法,请过半个小时再来刷新,老黄发现这几天把反盗版的内容搞勤了一点,居然增加了不少收藏,所以还请各位老读者原谅这么做带来的麻烦。放心,不会让看正版的朋友多花钱。】
比起后世宫斗戏里后宫动辄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郑太后也还算是好命的一位了,至少她上位的过程不那么血腥。
她少年入宫,一开始便是服侍向太后(宋神宗赵顼皇后)的宫人,因为聪明伶俐又通文墨,所以向太后总是令郑氏侍候端王赵佶。赵佶即位之后,向太后便把郑氏赐给赵佶,初为贤妃,后进贵妃,待得赵佶的原配王皇后病逝之后,这才升格为皇后。
至于王皇后之死,倒也的确和她有点关系,史书记载:“王氏恭敬节俭,姿色一般,不会取悦赵佶。虽为正宫,但不受赵佶宠爱,当时赵佶宠幸的贵妃郑氏和王氏争宠,皇后均待之以平。”
大观二年(1108年)王皇后薨逝,得年二十五岁,生有一子一女,子为赵桓(宋钦宗)和女为赵金奴(荣德帝姬)。虽然王皇后死得早,但赵桓和赵金奴的确都长得很好,也由此可见郑太后的确不是心狠之人。
不过,虽然她心不狠,但这并不表示她没见识,远处也不说,就拿当初她为了把赵福金保护在翼下,甚至不惜与赵桓决裂,后来又直接坐镇驸马府挡着来拿赵福金的千军万马,更义无反顾的随赵福金南下黄州过了几年安生的日子,也就能瞧出老太太还是有些政治智慧,只不过在“黄杰前”的历史之中没有一个舞台让她发挥罢了。
而至于眼前,她心疼的赵构和赵谌也没有一个跟她有血缘关系(赵构生母为韦贤妃),只不过因为都是赵佶血脉,她才爱屋及乌罢了。如今为赵谌把眼睛哭成了烂桃儿,也是念在赵谌小小年纪便流落去了西夏这种狗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地方,担心他吃苦受罪罢了。
如今听得吴敏和王黼二人把话说开,她也自然醒悟过来。
要知道之前处置金国送回来搞事情的康王赵构,便是她老人家亲自拍的板,那时内阁和赵福金想出的办法是就在东京周围找个地方让赵构读书,等到风头过去并且赵构的头发重新长好(赵构为了取信金国剃了头),在接他进京,而且为了照顾老太太的情绪,赵福金还要求地点最多百里之内,也好容得赵构悄悄进京来瞧老太太,或者老太太好寻个烧香的名义去瞧赵构。
毕竟,赵构也是老太太一手带大的,总有些不是亲生母子,胜似亲生母子的感情在里面。
结果老太太想来想去,却是不答应,便来问如今大宋学院哪家强,结果众内阁便也指出淮南黄州找蓝翔……呃!不对,应该是淮南黄州找龙山!
如今的黄州龙山书院,已经发展成了一拖三的大型学院,除龙山本院是个万金油式的大杂烩学院什么都教之外,还有一个御车学院(特训机械化作战)、一个雷神学院(炮兵学院)和一个国关学院(国际关系,没错赵良嗣终于找到了人生新方向)。
而且,黄杰还有个更为庞大的计划,想要在未来灭掉金国之后或者十年之内,再设立两座学院:一座是海军学院,为大宋培养未来的蓝海开拓者;另一座便是空军学院,为鹰击长空,环球登月做准备。
所以,老太太干脆拍板,就把赵构送去了黄州读书。
而如今,实际上老太太与的确早就想好了,不就提出了让赵谌和赵构叔侄俩结伴在黄州读书,早早就等着吴敏和王黼两个了么。
只是,康王是康王,宁王是宁王,两者之间的地位声望完全不在一个等级。康王是太上皇赵佶的庶出皇子,如果赵氏皇族再无嫡系血亲来继承国祚,那么康王继位也无争议。而宁王却就不同了,不但是妥妥的皇太孙,还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和储君,若是他能转还,于情于礼于法,他的继位顺序都要高于康王。
而赵福金仅是皇姑,还跟赵桓也不是一奶同胞,自然更是不用谈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若真是让宁王回来,并且叫赵福金下台,让他继位,就算有郑太后在这坐着,依旧还用李纲、白时中、王黼这帮人做内阁,那么黄杰这个姑父怎么办?
感情你都把他老婆弄下台了,还要用他的人、用他的人马、用他训练出来的御车军和雷神炮去打金国,然后好迎还赵佶、赵桓父子?
他只不过是你赵家强拉硬拽的女婿,也没欠着你赵家好几十条人命啊!
****以下为反盗版内容****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百年修得共枕眠,大伙能来瞧老黄的小书,至少也得修个二、三十年交情,所以还请各位喜欢本书的读者移步起点中文支持一下老黄哥、支持正版,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支持行不行?
第一千零二七章 【国约】
差不多也就在正月二十一这日的中午前后,有关西夏放出赵谌搞事情和郑太后同意敕封赵福金为晋王的消息,几乎是同时抵达。
倒不是信使出了什么问题,只不过前面一个消息到了河北之后,却叫种师道扣下了一日,随后这才把两批信使安排在同一条船上发往辽东。
对于宁王之事,种师道足足写了三千多言与黄杰,又是什么明大义、又是什么徇私情,深怕黄杰对老太太心疼赵谌之事起了误会,也强调了河北系和边军系在北伐攻金这事上绝对会与黄杰统一战线,绝不背后捅刀子。
而对于内阁的诸位相公鼓动老太太把赵福金敕封为晋王的事情,在种师道哪里仅仅得了四个字过来,便是“甚合吾意”!
至于黄杰,收到飞递时也不知道是小小巧合还是两个信使故意为之,两份牛皮纸封套虽然是一并递上黄杰的案头,可偏偏是老太太要敕封赵福金为晋王的这份在上,所以黄杰拆开一看还满头雾水,不知道国内这是抽了什么风,居然要把赵福金给王,而且还是封晋王这种尊中之尊的顶级王爵。
因为,按理说黄杰来攻辽东,还没正式开打就弄死了金国的二太子(虽然是折可适部击杀,可黄杰是直接指挥的元帅),而且前不久也传来消息,那金国东路的副帅完颜银术哥也被派驻开京保护国使的炮兵班给轰杀在城墙之上,如此算起来黄杰这不就等于是双杀了。
所以,应该进爵的是黄杰才对!
也不敢去想什么晋王、秦王,至少把什么淮南郡王的野鸡王(意同野鸡大学),进一个“鄂王”或者“皖王”也是可以的嘛!(淮南属皖,黄州属鄂)
因此,看到这个消息黄杰自然错愕非常,心想着这要是赵福金也封王了,以后两口子还过不过日子了。(王中王?王上王?呃!不许联想!)
待得拆开下面的封套,瞧明白了西夏也要学着金国,弄了个宁王要出来搞事情,也才恍然大悟。
当然了,内阁这边自然由关系看起来与黄杰更熟一些的王黼执笔,把内阁为什么要去鼓动郑太后给赵福金加爵晋王的想法给说清楚,只是理由叫黄杰看起来太过牵强,也就付之一笑不再理会。
什么震慑宵小、什么收复人心,这些借口也就骗骗小孩儿,黄杰要说能信也是见了鬼。
不过对于西夏的结盟和撤改榷场要求,黄杰倒是来了兴趣,便也迅速叫人拿来有关西夏和周边几国的详细地图,铺张开来整整研究了一个下午,当夜便也手书一封发回东京。
对于此二事,黄杰给出的解决建议也算精细,首先是关于结盟。大宋自然应该热烈欢迎,繁文缛节也不多说,对于西夏提出的要求可修改为,大同府西、北南三面应以如今金夏两国实际控制线为准划界,日后破灭金国,这些原属于大宋燕云十六州故地的土地必须交与大宋,这是底线不可碰触。
至于原辽国临潢府直至北辽镇州的金国控制领土,以后只要西夏打下便是归西夏所有,大宋也绝不染指。并且作为补偿,临潢府以北和以东的土地、大定府周边,甚至会宁以及整个辽东都可以给西夏人,只是要看西夏人在破灭金国的战争中能出多少力了。
说完了结盟之事,再来说撤改榷场,对此黄杰也表示事情能谈,改榷兴庆府也不是不行,也不提西夏以宁王为要挟的事情,西夏想要独占榷场之利黄杰唯一的要求就是西夏必须要负责修路,要修一条连接大宋延安府至兴庆府的大路。
这条路必须要达到双向八车道的标准,并且每三十里必须要设一城(服务区)为沿途旅客提供食水住宿,并且西夏需要组建一支至少一万人规模的骑兵部队负责保护大宋客商从兰州前往兴庆府。
此外,除非西夏把以上条件都满足,否则大宋不会撤销西北的榷场,当然也不会取消原定要增加的西州、洮州、阶州的六个新榷场。
这西州便是后世的西宁,而洮州也即后世的甘肃临洮、还有阶州,也即是后世的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同样就在大宋与吐蕃交界。算起来,之所以宋廷这次计划增加榷场,也不还是因为西夏人搞黑吃黑太厉害了,西夏以西直到差不多赛尔柱帝国的西域小国根本就不敢经西夏来往大宋通商,近年多走吐蕃境内,这才要求大宋在与吐蕃的边境增开榷场,不用绕路去往兰州等地贸易。
所以,黄杰自然也不跟李乾顺客气,你想要坐地分赃,行!那么你就得先投资啊!
这如今在大宋,凡是黄州建设修葺或者改建过的官道周围,必然有一句早已对如今的宋人如雷贯耳一般的标语,便是:“要致富,先修路!”
同时,黄杰也给了内阁和西北的种师中一个任务,那么就是从现在开始筹备钱粮物资,准备在未来三年之内,上马从东京汴梁经河中府直通兰州和河中府直通延安府的双向八车道道路改扩建工程,准备好和西夏的道路连接贯通。
看看地图,从东京到兰州,便是直线距离也有差不多两千里(九百五十公里),若是依照现有的官道作为基础来改扩建,那么总长肯定会超过两千五百里。而从兰州到兴庆府(也即是后世银川),也不过才七百余里,而且在方向上还形成了一个斜角。
所以,最为经济实用的规划,就是从东京把路修到河中府,然后向北往延安府分出一条道路,又向西往兰州分出一条道路。至于说,分往延安府的道路是为了跟西夏人从兴庆府修过来的道路连接,那么修往兰州的道路又是准备干什么呢?嘿嘿!这还用明说么?
反正,黄杰的计划发回内阁后,几个相公对着地图一合计,自然看明白了黄杰的用意,当场就拍板决定用了此计。然后便由白时中与李邦彦两人亲自捉刀制成了一封国书、一封盟约,便也召唤来了李毕庚一股脑的塞给他,让他回西夏复命。
哪知道这“国书、盟约”的内容,还没等急着回国的李毕庚走出东京外城,便如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了整个东京城。
第一千零二八章 【盛会】
这大宋要与西夏结盟,虽然说对于许多人而言肯定是件大事,但对于相当一部分的“许多人”而言不过是一件茶余饭后用来诠释什么叫街知巷闻的闲事。
不过,对于还有一些“许多人”而言,这可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了。
大宋与西夏结盟?不关心!
大宋要西夏修路,然后改榷兴庆府?哎呀娘吔!这可要了亲命了!
顿时,这些日子送了礼物去给李毕庚的人不少都是拍手相庆,而不少已经选择了要站在西夏对立面的人,自然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得不哭天抢地,捶胸顿足。
当然了,还有一些怒发冲冠了,直接跑去宣德门前把禁门给堵了,要求李邦彦李相公和吴敏吴相公出来给句话儿。
一时间,西夏使者前脚刚走,后脚东京城里就差点闹翻了天。什么叫友邦惊诧,回纥、于阗、北辽,包括吐蕃的使者和一些地处于阗以西的所谓小国(就是部落)的使者们,便也亲自现身来演给你看。
不过,还别说白时中、吴敏和李邦彦这些人的水平,真不是吹牛逼吹出来的。在弄明白了黄杰此计的用意之后,都不用再去问黄杰后策,便也私下把作为主要闹事分作的回纥、于阗、北辽、吐蕃四国使者叫来密谈,如此这般之后,便也见得四国使者这才若有所思的回了宾馆闭门商议。
毕竟,李毕庚定夺不了什么大事,所以他要快马加鞭赶回国。而这四国的使者之中,只有一位是职业使者(吐蕃),其余三人都特么是商队首领客串的,他们哪有闲工夫跑回老家。
而叫他们闭门商议的话题,也就是李邦彦随口说的一句话:改榷兴庆府后,你们要是不乐意去,一样可以从兰州往东京来嘛!我们其实也准备修一条同样是八车道的大路,直通兰州哦!
黄杰的回信是在正月二十八返回东京、二十九李毕庚启程回西夏、二月初一的大朝会上宣布了敕封赵福金为晋王的懿旨,到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赵福金也换下了公主朝服,穿上了一身绣有四爪金龙的衮龙袍,祭天祭祖之后正式成了大宋的晋王。
这里要多说一句,中国古代的龙是不分雌雄的,不会像是看家护院的石狮子给它造成一对,然后雄狮子带个球、雌狮子带个仔儿,就如各地雕梁画栋上的龙图腾形象里,绝对没有母龙的图腾,也不会有带着仔儿的龙。
不过,民间倒也有传说,龙其实也有性别区分,而区分龙的性别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看龙的鳞片,公龙的脖子附近有一片名叫逆鳞的龙鳞很特别,传说触之即引起龙怒,而母龙则没有。
当然这是闲话,这里要说的是,按照所谓的约定俗成,一个普通人一旦封了王,他就不是普通人了。当然也不是说他变成了超人,而是因为他穿上了衮龙袍,成为了天选之人,是龙的化身。
而赵福金原本就是公主,按照民间的说法本来就是凤凰,如今封了王从凤凰升格为龙,也就等于变了个姓(性)一般。
而且,以后再也没有了长公主赵福金,只有晋王殿下赵福金!
于是,东京城里便有大胆的梨园和戏班子开始研究起了王见王、王思王、王念王、王上王、王中王、王仌王……呃……等等的戏码儿。
随后,从二月初三开始,以东京为圆心,各地纷纷上表朝贺晋王,而身为监国的晋王殿下也下旨二月十五至十八全国休沐大酺三日,并且下旨三月初一大赦天下,除忤逆、叛国、谋反不赦,余罪皆赦。
到了二月十五的时候,黄杰也从辽东发来贺电……呃……贺表,祝贺自己的老婆从长公主升级成为了晋王,据说还特么写了一首肉麻得叫晋王殿下起鸡皮疙瘩的词儿夹在贺表里,内容具体如何也就无人得知了。
不过,随贺表一道上来的,还有黄杰的一封上疏,却是要求如果方便的话,他希望如今在东京的各国使者能走一趟辽东,参加一场什么盛会。
对此,各国使者都是懵逼的,首先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大宋和金国不是正在辽东打仗么?
其次便是对黄杰这个场名为“万国辽阳议会”的所谓盛会感到摸不着头脑,各国使者们如今在大宋的首都朝贺,不就已经是“万国会”了么?为什么要去辽阳开着什么万国议会呢?
对此,大宋朝廷给出的官方回答特别直接,说的是各位使者,你们来朝贺的回礼也拿了,若是不想去辽阳开这个会,那么你们也就可以回国了,不过从此以后也就别再来大宋了。
一听大宋朝廷竟然是上了绝户计,又是撵人,又是拿朝贡的权利说事儿,顿时也就没了脾气。要知道,就算是回纥、北辽和大理这些所谓的“大国”,每年来大宋朝贺与他们而言可是一笔既稳定又风光的收入,他们进贡给大宋的也就是些山货、山珍和土特产,从大宋得得到的回礼却是真金白银也都难买的绫罗绸缎、兵器甲胄、茶叶瓷器等等,要他们以后别再来朝贡了,这不等于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顿时,各国使者一时也没了脾气,去辽东?去就去吧!总不能这大宋叫了咱们去辽东挖煤或者跟金国开战吧?
最终各国使者虽然磨磨蹭蹭,但也还是在三月十五出发上路,坐着宋军的军用马车走大路自赴河北,从清州的军港登船,于四月初二登陆辽东,初七抵达了辽阳城下。
此次,应邀赶赴辽东各国使者计有三十七国之多,除掉北辽、西夏(副使代表)、回纥、吐蕃、于阗、大理、高丽、日本(还记得鸟羽天皇么?)、占城、安南(李氏),还有来西亚的波斯和三色大食(黑白绿),剩下的都是所谓的南亚岛国使者,明显能看出这帮人绝对都是海商客串的。
到了辽阳后,黄杰倒也开门见山,与使节团的所有人道:“本王请各位到辽阳来,也就为了两件事,这第一件事便是想与各位做一场天大的生意……货物便是大宋的军器!至于第二件事,便是想请各位与大宋签订一份名为‘保护战俘及平民公约’的国约!”
第一千零二九章 【草签】
这一句听说大宋要卖军器,各国使者都觉得脑中轰然一响,血压立时便飙高不少。
大宋的军器好啊!
刀枪剑戟、铠甲盾牌,还有步战利器神臂弓、攻城杀器八牛弩,据说如今大宋还有一种名为雷神的军器更是厉害,居然能如天雷一般击破城墙,凡人的血肉之躯更是不能抵挡,只要碰上便是一个五雷轰顶,死无全尸。
只是,后一句这什么签订“国约”,却是叫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这个什么“保护战俘及平民公约”到底又是个什么鬼?
黄杰既然敢叫他们来,自然是有准备的,便也拿出了中午版本的公约文书与各国使者研究,虽然这些外国使者未必个个都是大宋通,但也在磕磕碰碰的互相帮助中搞明白了这“公约”的意思,虽然不明白大宋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