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道-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九百七五章 【人墙】

    若果说这次北伐,黄杰所领的两万人马是精锐中的精锐,那么如今出现耀州的宋军,便可以说是比“精锐中的精锐”仅次一级的“精锐”,区区让铁乌鲁错愕的小事,自不用提。

    前文有述,这次北伐所用军兵主要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的自然是黄杰的前军,而驻守大本营的中军则是种师道在当年二十几万各路勤王之师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算是第二等的。至于第三等的才是专门训练出来的菱堡守卫部队,便是清一色的河北新兵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第四等,便是种师道如今在河北亲自率领,收复了燕地并得胜关的那支部队,虽然全是由清一色的老兵油子和经选拔不能入得第一、第二等部队的残次品,可战力也是难打折扣。

    毕竟在战场上,一个老兵可以说胜过十个新兵,若是老兵油子,只怕战力比普通老兵更强。

    而且,除了这支军队本身就是精锐不说,加上又在河北接受了数年的仔细操练和调理,战斗力若是还比不得普通的边军,那岂不是变成了大笑话?

    而眼下,宋军拿来对付铁乌鲁也不是什么新式的战法,不过就是西军差不多用了一百多年的步兵对抗骑兵袭扰的步枪拒后阵,自然是轻车熟路,手到擒来。

    所谓拒后阵,亦称“殿后”阵,是由后卫部队所组成的战斗队形,多布阵于中军大阵之后,以防敌人从后面袭击。宋代武将多认为,在“军阵之制,粮道居后”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粮道断绝”,布拒后阵很有必要。

    因此《武经总要》中记载,宋太宗对辽几次作战的失败,都与“粮道”被敌“断绝”有一定关系。从真宗开始,则注意置“兵殿其后”,以便“缓急用之,无腹背受敌之患”。

    而如今,宋军队伍至青石堡出发往汤池堡去,因为各种运载物资的车辆必须要走道路,所以也就自然把士兵列在道路两边行进,反正天寒地冻也算好走,便也自然按照步枪拒后阵的阵型来排列队伍,防得就是金军有可能的袭扰。

    却也说,也就在铁乌鲁懊恼和错愕的同时,宋军这边一瞧见金军又跑回到了五里之外,竟也再次动了起来。也见得一二三排本来列好盾阵的步盾手喊着口号齐齐起身,第三排把架在第二排肩上的长枪竖起,第二排把架在第一排肩上的特长枪也竖起,而第一排的人则提着盾走到了拒马桩前迅速拆卸,然后扛着枪又走回的队列,最后一排的弓弩手们也在前面三排步盾手动作的同时慢条斯理的起身把面前插在地上的箭矢收回箭袋,然后便喊着号子又继续顺着道路往汤池堡方向行进。

    见宋军居然一刻也不想耽误行军,铁乌鲁在明显的错愕之后,显然也被气乐了,当即搓指成哨,再次呼啸一声又往宋军队列奔来。

    可这一次,直到铁乌鲁领着千骑人马进到了三里半前后时,也才瞧见宋军之中呼号大作,然后这才重复起了刚才架拒马桩、架枪阵、插箭矢的步骤。

    由于这个刚刚第一回宋军这边的长枪和特长枪是现场组装,而现在都是现成的,所以这一次瞧着金军又奔袭而来,自然更不慌张,一个个几乎都是好整以暇的按照规制把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待到铁乌鲁他们再次跑进二里的冲锋临界点时,宋军便也再次严阵以待。

    再一次的,铁乌鲁自然还是没寻得机会,便只能打了唿哨带队转向,待他领着人又转回五里的位置停下时,并也瞧见宋军居然又是井井有条的解了阵型,迈着整齐的细碎步卒前进。

    当然了,要知道在金国之前,宋军可是跟辽国鏖战了百多年,跟西夏也死磕了数十年,对于这等骑兵对步兵的袭扰,经验早就丰富的完全溢出了。若是见着一支骑军来袭扰,老远就慌乱的结阵自守,然后被吓得不敢继续行进,那么这样的队伍早就被吃得骨头渣滓都不会剩下,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金国腹地?

    两阵试探无果,铁乌鲁也知道再没继续试探宋军的价值,便也只能带着遗憾打马而回,把这支部队疑是宋军精锐的消息给宗望送去。

    消息报到宗望面前,宗望听了之后倒也没有什么意外,想想这次宋军来袭,若不是带的精锐反倒才是怪事。不久,那奉命去云岛探查的铜乌鲁也派人传回消息,称云岛朝着大陆一面不见端倪,不过却是见着正有宋军战船不断从贴岸海边将宋军士兵卸载登陆。

    说起来此时的云岛还不似后世那样,因为水土淤积已经与大陆连成一片,而还是一种独立与海边的小岛,岛上面积的莫约有个十余里大小(后世的连云岛也不过4X3公里大小),加上四面环海,对于没有水军的金军而言,正好是一座可供宋军作为跳板登陆大陆的航空母舰。就算金军想来偷袭,到了近前也只能隔水相望,难道还怕他们能插翅飞到岛上去么?

    也不说宗望听得宋军竟然还从云岛上源源不断的往大陆增兵后,到底会有什么想法,便也说今日虽然依旧寒冻,但却难得的显出了骄阳,阳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于是众金军将领又在营外瞧了差不多一个多时辰,反正就当晒太阳也好,只管来瞧宋军动向。

    然而,众人越瞧却越是心寒,也就瞧见宋军在花了差不多一个半时辰的时间后,先头部队便也终于抵达了汤池堡城下,然而这些抵达的宋军一不扎营,二不归列,居然就这把拒马桩和盾阵往道路两边一插,便坐地休息起来。

    而反倒是道路中间行驶的马车,在抵达之后便也迅速在汤池堡的南面墙角下卸起货来,又转身往青石堡去。

    金军众人初始来瞧,倒也有些不明所以,瞧得一会之后却才是集体错愕的发现,宋军这般的作为,居然就是用人在青石堡和汤池堡之间组成了一面人肉城墙来保护道路上往来运输的辎重车辆。

    算起来青石与汤池两座堡垒的二十里间距当真不长,以平均三百人手拉手连在一起便是一里来计算的话,要在组成一道二十里长度的人肉城墙,也不过需要六千人手拉手罢了。而实际上,若真是掐头去尾,再算上金军来袭至少要进入五里范围才可能策马发动突袭,那么这道人肉城墙的长度只怕还不足十里,而一万人就算排做两排行进都只怕要绵延十里了(人均间距一米),因此要做到此点当真也不难。


第九百七六章 【蠢子】

    瞧着宋军如此滴水不漏的安排,宗望等一众金国将领也是傻眼,毕竟金宋虽然交恶也有数年,可如宋辽或宋夏一般的边境拉锯却不曾生过,自然也是次得见如此的战阵。

    在确信自己看明白了宋军以人墙护粮道的战术后,宗望便也领军返回大帐,坐下之后便也看向众人道:“大家有什么看法,都说说!”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并没有人想要言的样子,宗望无奈之下只得把目光投向了完颜宗磐道:“蒲鲁虎,你来说说看!”

    宗望回来后,宗磐一直都是在装锯了嘴的葫芦闷着不敢做声,毕竟宗望当初的命令是让他领着大军敢来耀州,设法择机切断宋军后路或补给线,结果他来了之后却是自作主张对汤池堡起了进攻,一战就损失了差不多两千人多人的部队,若是再算上伤兵和士气被极度消弱的那部分,只怕五千都打不住,所以他那还敢在宗望面前多嘴。

    只是,如今被点名之后,却是想躲也不能躲了,便只能硬着头皮的起身答道:“翰鲁补,我认为咱们至少也得攻他一次,否则不好跟我父亲和丞相交待!”

    听得宗磐大胆表达的意见,宗望倒是点点头表示了认可,又来看其他人。大伙见宗磐出的主意没被宗望反对,便也纷纷出声表示附和,便是郭药师也随了大流道:“副帅所言甚是,我等南下本意是截断宋军粮道,虽然在那汤池堡前受了小挫,倒也不至于丧了胆气。若元帅许得,郭某愿为先锋,为元帅试上一试!”

    听得郭药师请战,宗望倒也没有第一时间表态,待他耐心等了一等,却现在真没人来跟郭药师抢这先锋的差事后,这也才好整以暇的问道:“不知郭猛安手上的附军如今还有几多兵马?”

    郭药师的常胜军自打投了女真后,自然从正规军变成了附属军,部队番号也被金军剥夺,笼统的用附军来概述。如今听宗望来问,郭药师忙也拱手答道:“差不离八千之数!”

    宗望又问:“可是算上了后营伤患?”

    郭药师想了想,便也点头道:“昨日被毒烟所伤的儿郎已经用了汤药,今日一早差不多好了三成还多,其余之人也不碍事,最多再有三五日便能好……”

    郭药师此言,话音可是越说越虚,待说道“三五日便能好”这句时,便再也说不下去了。虽然他倒也没说假话,按照军医对韩世忠所赠药方的判断,若是照方抓药吃药,当真的确是最快三五日便能痊愈。可眼下实际的问题是宗望军中无医师,也没有大量准备用来解毒的药物。所以按照目前最保守的判断,这些受伤的人最多也就能扛两天,过后最坏的结果是今后极有可能得改行搞盲人按摩去了。

    宗望领着郭药师搞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自然能从他越说越虚的话里听出意思来,金军这次虽然原本准备南下略宋,是刀也带、枪也带、巫师也带,箭矢更是带得足够多,却偏偏没有带什么军医和治疗眼睛的药物,作为元帅宗望哪能不知道。

    想了想,宗望便也道:“郭猛安,你且整理出五千人马在寨前结阵待命……至于后营的伤患,派些人且先送回锦州罢了。”

    郭药师当即接令,便也急忙领着所属附军将领出帐去办。

    宗望又来看向宗磐道:“蒲鲁虎,你也点出一万人马,在寨北结阵!”

    宗磐自然赶忙答应,便点了帐中几个相熟的千夫长,迅出帐召集人马。待得他去了以后,宗望这才看向了留在帐中的诸人道:“至于你等……只管拔寨便是!”

    却说郭药师领着附军将领出帐后,先点了几人要他们去点校兵马,随后才对甄五臣和郭子衿道:“五臣,你且好好去点五百人马,送伤兵去锦州罢!还有,让子衿与你一道去便是了!”

    甄五臣昨夜自然也用了,所以此时瞧起来眼睛已经无碍,只是略有些红罢了,听得郭药师要打他去锦州,便有些不耐道:“也好!某去去就回!”

    至于郭子衿却是十分不解,反而问道:“爹爹,此时交给五臣叔叔便好,为何还要女儿也去?”

    而一旁的郭安国也是不解,也问道:“此事何须五臣叔去办?还叫子衿也去作甚?”

    郭药师却是不答郭子衿和郭安国,反倒是十分郑重的看着甄五臣道:“五臣,我是让你‘好好’去挑五百人马,把伤兵送去锦州以后,倒也不必转回了!你可明白?”

    甄五臣也是郭药师手下多年的老人,听得他话中“特别”的用词,几乎也就是脚趾头动了动的功夫,便也旋即明白了过来,忙不迭点头道:“渠帅,俺理会的!”

    随后郭药师也才回头看来郭子衿道:“听话!好好随你五臣叔叔去,莫要多事!”

    郭子衿虽然是郭药师的女儿,但配合的默契显然没有甄五臣那般高,而且一听郭药师也不解释,反倒如哄小孩子一般来哄她,便也有些怒气,还好甄五臣见状急忙来扯了她衣袖,也才把她给稳住了。

    至于郭安国,郭药师却理都没理他,仅是与他一个瞪眼。

    随即甄五臣便也领着郭子衿转去附军的军营,迅挑了五百原常胜军的熟面孔老人,而伤兵们虽然此时依旧目不能视,口不能言,但听人指挥骑马而行还是没问题的,因此甄五臣又去军中马厩领了相应数目的马匹,将伤兵们一个个扶上马便往锦州而去。

    待得甄五臣他们前脚刚走,附军这边也整备停当,郭药师、郭安国父子便也领着五千附军轻骑出了金营,就在寨前结阵。

    趁着宗望他们还没出来的机会,父子二人稍稍策骑趋前几步,郭药师低声对郭安国道:“大郎,稍后作战时,你万万不可脱阵?可记下了!”

    所谓脱阵,也即是临阵脱逃,或者说是见势不妙掉头跑路的意思。郭安国听了却是一惊,反问道:“莫非……爹是要孩儿死战?”

    郭药师却是再次压低了声音道:“蠢子!能战则战,不能战你便堕马降了,设法带话与那黄杰,说爹愿献锦州!”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




第九百七七章 【可教】

    听得郭药师此言,郭安国当真又吃一大惊,便也急道:“爹!这是为何?”

    郭药师苦笑一声,低声道:“你却瞧不出,翰鲁补已经败了?他不敢与黄杰决战,所以极有可能要守沈州!”

    “他已经败了,怎么可能?”郭安国一脸懵逼,实在想不明白郭药师如何会得此结论。

    郭药师转脸瞧瞧,发现宗望等人还没出来,干脆便与傻儿子挑明了说道:“为父且问你,黄杰在辽阳有多少人马?”

    郭安国道:“好像是两万?”

    郭药师戏谑一笑:“若是为父你给四万人马,你可能半日便打破城池,三日攻下辽阳城?”

    郭安国旋即翻了翻白眼,觉得这怎么可能,便是给他十万人马,他也不敢保证三日攻下辽阳城。

    郭药师接着道:“如何?你却是不敢应承?战报你也瞧过,那黄杰的确是半日便打破了辽阳城,打耀州也是仅用了半日,却只怕他所用的便是战车、床弩,还有昨日在汤池堡下使得霹雳火球。所以,若是他又去攻沈州,你说沈州的城墙他多久能打破?”

    郭安国智商倒也在标准以上,这么一点当即明白,若是黄杰的攻城能力约等于“半日”的话,那么他打任何一座城池所需要的破城时间,显然都不会超过一日!

    可郭安国还是有些忐忑,便也问道:“可即便如此……元帅又是如何败的?”

    郭药师也不计较郭安国还称宗望为元帅,便也笑问:“辽阳府离沈州多远?你觉得黄杰几日可从辽阳府到沈州?”

    郭安国想了想道:“怕有百五十里,怎么也得走上三五日吧?”

    郭药师便也嗤笑道:“若是要走五日,黄杰又岂能与翰鲁补约什么三日之期?”

    郭安国听得眼骨碌一转,终于豁然开朗了,不由目瞪口呆的瞧着郭药师,而郭药师也不停顿,直道:“你却想想,我等大军到此,昨日接连两阵都拿这眼前的汤池堡毫无办法。而黄杰虽只有两万人马,可若他死守辽阳得话,且不说咱们五万人马能不能攻得破,便是将他困住,而宋军就用眼前这般的法子不断往北修筑堡寨,只怕用不了多久便能把堡寨修到辽阳城的鼻子底下。”

    “因此……”郭安国眼中闪出明悟,便也道:“爹算死他,如今唯一的办法便是驰援沈州,死守城池?”

    “不错!你道是为何?”郭药师瞧着总算有点开悟的儿子,抚须一笑。

    郭安国想了想,便也试着答道:“可是因为……黄杰破城虽然仅用了半日,攻下辽阳城却用了三日?”

    郭药师闻言一笑,便也伸手拍了拍郭安国的肩头道:“孺子可教也!”

    所谓的打破城池和攻占城池,仅是从字面上来看就知道这是两个意思,也即是此处的“打破”表示的是把保护城池的城墙给破坏了,而“攻占”则是以为进攻一方彻底肃清了城内的抵抗力量,完全把城池给占领。

    宗望当然不傻,连郭药师都能看出来的问题,他当然也早就看出来的。虽然黄杰的破城能力十分强大,可以仅用半日就把城墙打破,让宋军可以攻入城中去,但这种破城的能力显然并不能用在巷战方面,不然他也不会要用三日时间才能完成攻占。

    当然了,在历史上,几乎每一场攻城战都可以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只要守城一方的抵抗意志坚决,哪怕无数次被敌人打破城墙和城门,只要能在巷战中固守住阵地,同样也能让城池不失。

    远的不说,就拿两个百多年后两个最有名的城池来举个栗子,一个是耗死了蒙古两任老大的襄阳城、一个是被称之为上帝折鞭之地的钓鱼城,便是其中的经典。

    先说襄阳,此城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前后坚守历时近六年。

    虽然最终以失陷而告结束,但六年时间之中,蒙军即便曾经数十次攻下襄阳城头,数次打开城门,但都被坚决抵抗的军民通过街垒和巷战又给打了出去。

    再来说钓鱼城,这更是传奇的传奇,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合川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也阵亡在城下,守将王坚将军可谓中华英雄。

    后直到南宋灭亡后,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钓鱼城的军民在整整坚守了二十年后,守将王立这才弃城投降。

    而且弃城后,守城的三十二名(一说三十六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

    也罢!话说回头,以郭药师的智慧,自然也即瞧出如今宗望的难处:若是继续以截断宋军粮道为目的,耗在耀州的话,黄杰就会不客气的去攻沈州;若是回头去辽阳堵黄杰的话,耀州的宋军也会不客气的继续往辽阳修菱堡,继续巩固补给线,待补给线连同了辽阳,堵黄杰这事也就成了无用功。

    而宗望如今手里统共就五万人马(算上昨天的损失,已经不足五万),分兵两头去堵自然更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当然,宗望还可以设法调集兵力,可战机不等人,若是既堵不着黄杰,又阻止不了宋军修菱堡,就算日后把兵调来也是废了。

    所以算来算去,如今宗望唯一有最大胜算的战术,就是将手中所有的兵力全部驰援沈州守城,并同时从全国调集军力来援。至于黄杰,他要去黄龙府则必须攻下沈州,绝不可能绕路,因为如果绕路的话,宗望自然也就有了从沈州出击抄黄杰后路的机会。

    也不说郭安国脑中的回路到底用了多久,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便也说他想明白了之后,却是突然一脸错愕的向郭药师问道:“可是……爹爹,我等和诸位叔叔的家眷,都在中京啊!”

    郭药师伸手一抚胡须,眯着眼望向郭安国道:“为父的家眷,便只有你与子衿而已!”




第九百七八章 【有变】

    莫约巳时末刻前后,宗望等人也才出来,便也瞧着有人在营中吹响了牛角,营中金军便也迅速拆卸起了帐幕准备拔营。

    待见得郭药师父子的确依令整装待发后,宗望便也与郭药师道:“大军决意开拔,便劳郭猛安为殿后!”

    郭药师稍稍斜了一眼,给了一脸错愕的郭安国一个眼色后,便也叉手道:“元帅只管放心就是!”

    而郭安国倒也没忘刚刚郭药师的交代,忙也收起错愕的表情,也叉手上前道:“元帅,末将瞧着宋军阵型松弛,怕是外强中干……不试着冲上一阵便走,当真叫人不得甘心啊!”

    宗望听来突然展颜一笑,道:“若是一会宋军追来,你便杀个痛快就是!”

    说完宗望便也打马就走,领着队往北面行去,而与他同行的则是一早便叫宗磐集结的一万精锐(反正这帮人本来也不用收拾营地)。待宗望、宗磐他们走后,其他各军又磨蹭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才把营地完全收拾好,仅给郭药师这五千殿后军留下了数十顶帐篷和最多三日的口粮,便也迅速北去。

    直到此时,郭安国也才确信了郭药师的推断几无谬误,宗望这分明就是活脱脱的未战先怯。

    瞧着各军远去的背影,一时间郭安国发现自己领着的这五千人马,竟是孤零零的列阵在汤池堡前,与旷野之中,仅见萧索,

    宋军在耀州的部队,就这几日所见,几乎全是步卒,仅有数百骑作为驿马信使,根本就没见着成建制的骑兵。所以殿后这种事,对于郭药师的附军而言倒也不是一件苦差事,你总不能身为一支骑兵,却被步卒给追杀碾压了吧?

    只是,金军开拔后仅给殿后的附军留下几十顶帐篷和三日军粮,用意却不要太过明显:若是三日之后郭药师不能领军追上宗望的大部队,后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爹爹,接下来该怎么办?”郭安国也不是真蠢,此时此刻也只能承认亲爹郭药师的确是一头老狐狸,竟然把形势估算得如此准确。

    此时,郭药师也是望着金军远去的背影,默然道:“看来……情势有变,你还是难以信我啊!”

    郭药师这里的所说的“你”,显然说的不是郭安国,待听得郭安国询问后,他也才醒过神来,随意的再做了个挥手弹袖的动作,似乎要把方才的思绪挥散,这也才转身道:“你领五百人,去追五臣吧!”

    “爹爹,这是为何?”郭安国听得大吃一惊,可郭药师却不忙着与他说话,反而吩咐道:“郭富、郭贵,你二人速速去选出五百老人,备好一鞍双骑、七日口粮,且随大郎行事。”

    待那郭富、郭贵领命去后,郭药师又让人入营收拢帐篷和粮草,并且生火造饭、更命人放出斥候,打探西北、东北的道路,待一切都安排妥当后,也才领着郭安国单独说话道:“翰鲁补信不过爹,所以锦州去不得了。你去追上五臣,取了伤兵的马,往渝关去吧!若爹所料不差,此时要么宋军正在攻渝关,要么就是已经攻下了渝关。”

    郭安国懵懂点头,却问:“到了渝关如何?”

    郭药师嘿嘿一笑:“你且瞧它守得守不的,守得便守,守不得便……献!”

    说完,郭药师伸手至随身的囊袋中摸出了一枚金箭来,这枚金箭正是金国的信符“金箭令”,是当初郭药师献城降金后完颜吴乞买赐给他以示万夫长身份的凭证,也是他可以用来向金军发号施令的凭证,只见他好好瞧了一瞧后,便将金箭与了郭安国,道:“去吧!胜败就看我儿时运如何了!”

    郭安国此时也知事关重大,郑重接过金箭令贴身收好后,却是忍不住问道:“爹爹,若是孩儿去到渝关,而渝关又已被宋军攻下,该如何才好?”

    “等!”郭药师伸手捋须,轻笑道:“若是宋军破了渝关,你便等着爹的消息,行止进退多听你五臣叔叔的意见,照看好子衿,千万莫要多事!”

    郭安国忙也答道:“孩儿理会的!”

    不久,郭安国便也领着五百当初常胜军中老人,备一鞍双骑、七日口粮,往西而去。

    郭安国走时天也过午,郭药师便也命人放饭用食、喂马饲草,磨磨蹭蹭直到下午的酉时前后,也没见得宋军步卒有意追赶宗望大部队的意思,依旧列队在道路两旁护卫路上车辆往来运输。

    见此,郭安国便也命人往汤池堡送去好马十匹,算作昨日堡中宋军治疗并送还伤兵的谢礼,这才领着兵马开拔往北行去。

    却也说宗望领军出发以后,便也顺着大路往辽阳急进,从耀州到辽阳算起来差不也就二百里出头,虽然以金军骑兵常规日行百里的速度要走至少两日,依约是赶不上之前黄杰许下的三日之期,不过宗望却是毫不担心,因为一早他就派了人去寻黄杰,要他多宽延一日,所以依旧还用常速行军。

    虽然是临近中午才出发,待到下午酉时前后,便也来到了,距离辽阳不足百二十里前后的小县海州城外(今海城市东南),由于是正常行军,瞧着天色也晚,海州城上也插着宋军战旗,宗望便也下令选了城外路边一处背风的疏林边上就地扎营过夜,明日一早再出发就是。

    当即大军便也就地安歇、解散队形,让士兵四处砍伐木材生火造饭,等着携带帐篷的中军抵达后搭建营寨,当然宗望身为元帅是不用等,自然早有亲卫迅速把帅帐随身携带,脚步一停便迅速搭建,莫约在初更二刻,天色刚刚全暗的时候便也搭建好了。

    然而也就在宗望领着宗磐和几位随行将领踏脚进入帅帐,刚脱掉靴子好好歇息一下的一手,却是听得南面传来一阵山摇地动的马蹄之声,宗望作为金军元帅自然分辨得出这绝非是骑兵常规行军的动静,正诧异为何中军这般急匆匆赶来的时候,突然也就透过帐篷的缝隙瞧着外面一片光亮,愕然中刚脱了靴子在皮毛毯子上歇脚的宗望也顾不得其他,急忙赤着脚冲出来一瞧,便也见得天空之中照亮的大地的,竟是无数火箭!




第九百七九章 【来袭】

    当然,这里说的此火箭,乃是在箭矢上裹了麻布油脂制成的火箭,并非是宋军的黑科技武器金环蛇或火龙箭,但从天空和大地都被照亮这一点,就知道这些火箭的数量之多,且延绵不绝。

    随后,宗望便也明明白白的瞧见了一个率先骑马冲入营地的宋军骑兵,在他的背上正好有一杆制式认旗,上面仅有一个字:折!

    黄杰的确是与宗望约了个三日之期,说是会在辽阳等他!

    当然了,说等他就等他,这一点黄杰肯定不会食言,可黄杰并没有说在等宗望的时候,绝对不干点什么。

    他又不是傻的,明知道宗望从锦州回援,却偏偏在辽阳城前改道耀州,这是要去抄他后路,而他还真什么都不做,就在辽阳干等着宗望来?

    所以,夜袭或者说偷袭这种属于小儿科的标准战术,用上几次也是无妨嘛!

    前文有诉,黄杰自打从高丽转还以后,在清州接上了折可适的八千骑兵才来登陆的耀州。如果说这次黄杰的对金作战算是打出了一只拳头,那么这八千骑兵便是拳头上的大拇指:这可是耗费了三年,并且用尽了大宋仅能筹集到的所有资源才武装起来的一支纯骑兵部队。

    历史上,有关于什么叫“骑兵”,或者说什么才能算是正在的“骑兵部队”的争论,一直都从未停止。

    同时期的欧洲人认为,一名骑兵应该有至少两套铠甲、一套马甲、两把剑、一把斧子、一面盾牌、一匹战马和两匹驮马,并且还得有至少有两名负责携带这些物资并喂马的扈从,才能称之为骑兵(或骑士)。

    至于契丹和党项人倒是没那么多讲究,兵器、甲胄能有则备,没有也没办法,但至少得每人要有三匹马,两套鞍具,这样的话才可能进行双马换乘,并且多出来的备用马还能驮载兵器、甲胄和生活物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