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道-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大郎听了大为惊奇,忙小心的接过来看看,首先就感觉这掌心雷分量很重,然后表面上逸散出浓烈的药材香气,怎么看都觉得很有仙家宝物的范儿,正心中暗喜师兄居然用松纹古剑和掌心雷这等好物做贺礼的时候,突然脑中闪过一个念头,竟是:什么掌心雷,不过就是大号的摔炮而已,也不知道威力如何!

    呃!这摔炮……又是什么鬼?

    脑海中犹如浮光掠影的画面一闪而过,黄大郎当即明白了摔炮是什么玩意,同时也见识了“真正”的仙家掌心雷威力如何。

    不过他可不会当面点破,反倒是醒悟过来,问道:“师兄,难道说……你已决定北行,去往辽国杀那阿骨打?”

    “不错!”公孙正也不回避,便将孙氏兄弟引荐道:“孙家兄弟的祖上都是西军出身,大兄弓马娴熟又熟读兵书,对行军布阵之道颇有心得,日后这掌兵行军之事,师弟要多向大兄请教才是。二兄善使长枪、精于搏击之术,一对双鞭难逢敌手,正好与师弟做一个习武的伴当,切莫怠慢了。”

    黄大郎知道公孙正心意已决,自然不敢忤逆多言,便起身正经的向孙立、孙新二人拜下,道一句:“有劳孙大兄、孙二兄了!”

    两兄弟急忙叉手还礼,道一句客气。

    公孙正这才又拿出一个包裹来,对黄大郎道:“前几日师兄听了你的点拨,之所以不告而别,乃是因为心中有了打算。这辽东之行,晚一日去不如早一日去,所以先去江陵府借助绿林烽火传檄天下,相邀绿林道中好汉同去辽东博上一搏,看看是否能消弭这场祸劫。同时也在各处走了一着,惩戒了几个为富不仁的豪绅,为师弟筹措了一些粮草。此外,半年前师兄奉命下山来黄州时,孙家兄弟携了家眷至鄂州投亲,半途遇了毛贼剪径,碰巧让师兄见了,便出手助了一臂之力。师兄想着大兄、二兄的军略武艺都是不俗,便去了鄂州寻他兄弟,正巧他二人正打算去往秦州投军,于是师兄便赚来与你做个伴当。”

    孙立忙道:“一清先生那里话,当日若不是先生出手,我孙家二十余口都要遭了贼人毒手,只怪我兄弟空有一身武艺,却无江湖行走经验。如今先生用得着我兄弟,自然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却说哪般赚来赚去的闲话。”

    “哈哈!孙大兄莫要在意,公孙正谢过两位看护师弟之劳了。”公孙正起身对两人行了礼,两人忙回礼,之后公孙正却是指着包袱道:“师弟,此次师兄出去行走,共赚来黄金五百两,白银三千七百两,钱钞一万四千三百贯,拿了一千三百贯与孙家兄弟安置家眷,余下的银钱都换做了你舅父昌隆号的飞钱,都在此处了。”

    说完解开包袱一看,里面是一大叠褚纸的飞钱票子,都打着昌隆号的印记火戳子,还有小儿拳头一般大小的金锞子整整十枚,正好有一枚底朝天儿,只见底部凹印着库平五十两足的文字。

    黄大郎长这么大,还第一次见到如此巨款摆在眼前,或许是被前几天拉回家的钱山给养出了耐钱性,黄大郎挠挠头道:“这……这也太多!再说师兄要去辽国,全给了俺如何是好?”

    公孙正却哈哈大笑一声:“怕甚,北去辽东,这一路上还怕那为富不仁的豪绅少了?”

    又道:“倒是师弟,瞧你百十贯钱起家,不也弄出了食汇街这等聚宝盆般的好营生,虽然听说每日里盈利不过二、三十贯,可要都是铜钱,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所以,以师弟之能,想要大干一番,缺了粮草如何能行?”


第六十三章 【三关】

公孙正的话听得黄大郎面上一窘,的确钱是花了不足百贯,可其中的功劳大部分是与他无干的,都是老倌做主二娘打算,真要他来主持,只怕早就亏得底裤都没了。

    于是黄大郎便问:“师兄竟这般信得过俺?”

    公孙正却是笑道:“休要说些闲话,师兄将事与你交代了,便要动身去往东京汴梁与天下绿林好汉汇合,这一去快则半载,慢则一年,总会有个结果交代。若事成则皆大欢喜,若事不成,如何弥补挽救就要师弟打算了!只望师弟莫要让师兄失望才好!”

    “嗳!师兄,俺……”一听公孙正居然对自己寄下了如此的厚望,黄大郎也是惊了,这公孙正带着绿林好汉们去辽国刺杀完颜阿骨打,他也希望能成功,可要说失败之后,弥补挽救的重任就要他一肩来挑,也就太为难了。

    公孙正却是不跟黄大郎扯什么闲话,这便起身来对孙家兄弟再次叉手为礼道:“贫道此去,无算归期,有劳两位了,保重!”

    孙家兄弟双眼一红,也回礼道:“先生保重!”

    黄大郎想了想抓了松纹古剑道:“师兄,此剑跟了师兄多年,用起来顺手才是……”

    公孙正哈哈一笑打断了黄大郎道:“此剑只是凡品,如何斩得蛮酋,师兄此去东京自有打算,无须多言了!”

    说完两步走出了屋子,然后见他助跑几步,便蹬墙上檐转身没了影子,直看的黄大郎愕然道:“这便走了?马也不骑?”

    孙家兄弟俩对视一眼,还是孙立道:“先生不善马术,这次带回来的马,却是与大郎准备的。”

    黄大郎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心中不由颇为感动。

    可感动归感动,这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公孙正走得潇洒,倒叫他不知道如何应对接下来的事情,想了想干脆从包袱里拿了两枚金锞子,又取了五百贯的飞钱,对孙家兄弟道:“想来大兄、二兄定然将家眷安置在了鄂州,师兄的打算俺不敢说不妥,可也不是长久之计。这点银钱两位先且拿去花用,最好寻了城里的宅院,早日将家眷接过来团聚才是。”

    两兄弟眼中露出惊讶,这五百贯飞钱不说,两枚五十两重的金锞子,其价值就超过了一千两百贯钱,这做师弟的出手竟然比师兄还要大方,还是孙立道:“大郎,俺们家眷的确还在鄂州,不过近日就要迁来黄州,先生给的安家费已是足够了,况且无功不受禄,可不敢愧受了。”

    黄大郎却是笑道:“无妨!有道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且皇帝也不差饿兵,两位兄长只管拿去花销就是,日后依仗之处还多,总不能时时都让兄长去账房支领,也太见外了!”

    一听黄大郎说的有礼,孙家兄弟倒也无言以对,再说这差不多一千七、八百贯的钱财无疑也是一笔巨款,谁人又能在巨款面前免俗,当即就瞧着孙新悄悄用胳膊碰了碰兄长,孙立便也领悟过来,只能叉手道:“这……大郎说的有理。”

    当即黄大郎也不等他伸手来接,便将金锞子和飞钱都塞进了孙立手里,才到:“俺养过骡,却没侍弄过马,所以这马还得请大兄使钱请人来看顾,还有就是俺前些日子收留了十几个乞儿准备当做班底,如今指使他们在食汇街帮闲,既然有了大兄二兄来做教习,看看如何打算一下,好使他们也随了俺一起习武,日后手下也好多些个帮手才是。”

    孙立忙道:“俺理会的,晚些时候俺便亲自去寻人来打理马厩,此外孙新你去城里寻了匠户,置办些习武所用的器具。”

    “俺理会的!”孙新忙道,却问:“大郎,你收下的乞儿里还有小女子,也要一并习武么?”

    黄大郎道:“那是自然,俺家师尊说过,男女搭配,习武不累。”

    孙新偏头想想,嗤笑起来,倒是孙立道:“大郎,俺有个族妹自幼习武,一手鸳鸯双刀也是不俗,不若俺叫她来给小女子们做教习可好……这,俺们也是没教过小女子,怕出了岔子。”

    “好!请来就是!”黄大郎拍手叫好,他也愁这如何教女孩子们习武之事,如今有了女教习,当真是瞌睡了天上掉下个香喷喷的绣花枕头来。

    随后三人又商议了一些杂事,这便分头开来,黄大郎倒是把包裹重新包好,便回房随意放到了橱柜里,正想着接下来该干些什么的时候,却是有舅父家的丫鬟来唤,说是府里来了客人,舅父唤他去见上一见。

    当即黄大郎就整了整衣衫跟着去了,去到姚府的正厅,进门就瞧见一个头发胡须眉毛全白了的精瘦老者居然坐在了主位,而舅父居然在客位作陪,正惊讶的时候,就听舅父道:“杰儿,还不快来拜见苏澈苏老大人!”

    黄大郎心道一声,这老者果然是苏澈了,他可是苏轼苏东坡的亲弟弟,想来应该是自己的东坡肉妙计奏了效,便上前以儒生之礼拜见道:“学生黄杰黄子英,拜见苏老大人!”

    “哈哈哈!好好!快快起来!子英,老夫可是为了你那心里明白而来,你可明白啊?”苏澈大笑一声,又接着抚须道:“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居然是这般的工于心计,旁人瞧了你做的对子,只怕都道定然是你舅父与你合谋,老夫却看出这等绝对必然是你一手为之。大胆孺子,竟将满城饱学之士,玩弄于鼓掌之间,不怕被人揭破败了名声么?”

    黄大郎听了,只把眼珠瞪大来瞧,苦笑道:“老大人可折煞学生了!俺师尊常说,世事大致分为三关两明白,通达之辈方可成就大功业。学生这点微末道行,老大人一言既破,可不是耄学(年耄硕学之士)所为呐!”

    苏澈听了好奇,当即奇道:“哦!怎生个三关两明白,说来听听,老夫便不与你计较了。”

    黄大郎便道:“三关,便是关我屁事、关他屁事、关你屁事。至于两明白,便是嘴里明白和心里明白了!”

    “杰儿,不得无礼!”姚政在一旁听了前面的对话,又看着黄大郎居然对苏洵口出粗言,心里当即就捏了把汗,待他说完便出声呵斥,倒是苏澈拍手大笑道:“哈哈哈!好一个三关两明白,果真是有道理!有道理啊!老夫的大兄若是听了这番妙论,定要手舞足蹈,大声喝彩才是。他早年便是悟不透这三关两明白,吃了大亏啊!”


第六十四章 【联手】

这苏澈的大兄苏轼到底是不是因为悟不透这三关两明白而吃了大亏,黄大郎并不知道,不过根据他最近读的黄州县府志上记载,苏轼被贬来黄州,并在黄州居住的过程还真是惨得可以。

    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庭,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简单点说就是他写的这个东西讽刺朝廷,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

    于是,倒苏党迅速成立,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要置他于死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同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后来……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后,苏轼从原本的湖州知州(等同地级市的市长)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地级武装部副部长)。而在当时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初到黄州时,开始寄住在黄州东南的定慧院,生活十分寂寞。这时的人生处境使得苏轼一下子跌入到了人生的低谷,别说致君尧舜治国安邦的抱负化成了泡影,就连保全自身,养家糊口都很困难。

    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醒。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被贬黄州,没有官俸的苏轼,没有怨天尤人,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属于团练营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元丰五年三月,东坡到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买田,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独东坡杖藜徐步,心定气闲,并引以为乐,写下了《定风波》一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所以,要说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经历,大概可以用他词中的两句来概述:寂寞沙洲冷,也无风雨也无晴。

    别说黄大郎自己了,就是姚政也没想到这看似胡诌一般的三关两明白,居然引出了苏澈的这般感叹,要知道当时视死者为大,对已经故去的亲朋长辈,对着外人是不便去编排和品评的。

    苏澈感慨了一番,却是来看黄大郎道:“大郎言辞犀利,听闻曾经师从异人,倒叫老夫猜上一猜,你家师尊……可是姓朱?”

    黄大郎表情微微一愕,只能点头,他跟在朱桃椎身边经年,当然知道这苏轼曾经是师尊的好友,所以苏澈猜出让师尊是谁也就不奇怪了。

    苏澈却是抚须一笑道:“罢了!绝对之事,就此揭过。老夫适才本已放舟下江,却是被大郎这心里明白给引了回来,大郎可否将这秘制东坡肉的方子送一份与老夫?”

    黄大郎还没开口,姚政倒是惊讶了,却来看黄大郎道:“秘制东坡肉是何物?”

    “不过是一道吃食的方子,就不知道苏老大人是自用,还是要做他图?”黄大郎的秘制东坡肉做法,自然是在奇梦中学来,而他拿这道吃食去引苏澈,也是别有用心,所以当然要问个明白。

    苏澈抚须思索了一下,便问:“自用如何?他图,又如何?”

    黄大郎在奇梦里知道了有关东坡肉的来龙去脉,自然也就知道如今天下各地的所谓东坡肉,也都是原味的做法,并不怎么受人喜爱。而这秘制的东坡肉却是后世经过多番改良得来,以奇梦中的提示,这道吃食对别人也不过就是美味而已,可对苏家人的意义就大为不同了。

    因此,他也不做沉吟,便道:“若是苏老大人自用,学生马上就写出方子,还可以手把手教会苏老大人家中的厨子。可若是他图,就要另当别论了!”

    苏澈原本稍微有些浑浊的双眼顿时亮了,笑问:“如何另当别论?”

    黄大郎也不废话,便道:“天下熙攘,皆为名利。苏老大人清誉天下皆知,所以自然不会是为了牟利,那就是为名了。学生记得苏轼老大人所做《猪肉颂》里有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所以学生料定,苏老大人要了方子,必然广传天下,用心便是想让圈养猪豕的百姓得利,也为兄长买一个好名声。”

    黄大郎说完,苏澈的眼睛更亮了,抚须的频率也加快了一个拍子,只见他大点其头道:“不错!不错!果然是朱老怪教养出来的好徒弟,老夫认栽!说吧!为这方子,老夫要付出何等代价?”

    别人只当朱桃椎是个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可苏澈却是知道朱桃椎这一门的许多典故,就比如说朱桃椎轻易不会帮人,帮了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拿当年他帮黄老倌治病,要了黄大郎去做道童便是遵循的这条规矩,所以苏澈知道黄大郎既然是朱桃椎的徒弟,那么这事就好谈了。

    黄大郎沉吟了一下,便道:“其一、黄州盛产茶叶,学生的舅父一直以来想请朝廷在黄州开设茶榷,只是人微言轻,朝中无人,所以此事不知苏老大人可愿相助。”

    苏澈想了想,便道:“开设茶榷,与民牟利,自是好事。老夫虽然致仕多年,远离朝堂,但递上两封书信也不算大事,允了!”

    黄大郎又道:“方子给了苏老大人,所谓外传也不过就是通过亲朋好友散发出去,掀起一股吃豕肉的潮流,如此做法见效甚慢,还不如苏老大人与学生联手,换一种方式推而广之,学生担保三年之内,东坡肉可行销大宋域内,五年后豕肉可上得大宋万千酒楼的正席!”

    苏澈的眼神更亮了,道:“哦!你真有如此把握?却是什么办法?”


第六十五章 【秘法】

黄大郎干脆继续借着师尊的虎皮做大旗,道:“学生从师尊那学到了一种整治吃食的法子,可让食物经年不坏,且不变质也不变味。”

    苏澈急问道:“经年?一年还是两年?真有这等神奇法子?可你那东坡肉已是熟食,如何能保存得这般久?”

    黄大郎想了想,信心十足的答道:“短则六个月,长可保三年,苏老大人若是不信,可留在黄州亲眼看看学生手段。”

    “嘶!”苏澈倒抽一口凉气,这市面上就算是用重盐腌制的咸肉、腊肉也没有敢打保票说能存放三年的,这能让食物长久保存的方法比东坡肉的做法更让苏澈吃惊,要比起两者之间的价值,东坡肉的方子也就变成了渣渣。

    一旁全程保持缄默,完全再看鸡同鸭讲的姚政也被惊住了,之前黄大郎拿他的名号要求苏澈帮忙在开设茶榷的问题上相助时,他就被黄大郎的处事手段给吓着了,如今又听他愿意拿出这等道家的秘法来与苏澈做交易,更是吓的差点喘不上气来。作为一名朝廷的官员,又是一州主薄,他岂能不明白这能让食物长期保存的方法有多大价值?

    不过,他也忽然明白,如今眼前这场谈判的主角是自家的半子(女婿既半子)和苏澈,却没了他插嘴的余地,只能静观其变。

    “好!老夫便留在黄州,亲眼瞧瞧你的手段如何!”苏轼突然双掌一拍,道一句好后,想了想道:“不过……你似乎说了联手,就不知怎生个联手法?”

    黄大郎笑道:“此肉既然称东坡肉,自然与东坡先生脱不了干系,学生的想法就是想借了东坡先生的名号打个招牌,然后由苏老大人亲自来做背书,便可取信天下人了。”

    “背书?何意?”苏澈皱了皱眉头,但很快就解开,也不等黄大郎做名词解释,便笑道:“老夫明白了,可是要老夫做那叫卖、唱菜名的小二?”

    “不错!”黄大郎点点头,他这个想法还是奇梦里学来,在奇梦中他看到了一种叫做老干妈辣椒酱的吃食,据说在后世享誉天下,一天能卖出一百三十万瓶……一百三十万瓶……一百三十万瓶!

    苏澈抚须沉吟了一下下,便点头道:“好!若你的法子果真管用,老夫便为你做了唱菜名的小二又如何?”

    黄大郎心中暗喜,却是大胆的上前两步,举了掌道:“君子一言!”

    苏澈哈哈一笑,便与黄大郎击掌道:“快马一鞭!”

    黄大郎得计,却是扭头对舅父道:“舅父,快些命人收拾客房,请了苏老大人歇下,俺这便动手,最快明日一早就能制出样品来。”

    说完黄大郎便给苏澈行了礼,便飞也似得跑了出去。

    “这孩子……”姚政摇头苦笑,倒是苏澈道:“此子名杰字子英,果然气象万千,将来定是英杰之辈,再说老夫那老友教出来的弟子,又岂能弱了他的名头,无妨无妨!”

    且不说姚政将要如何安置苏澈,黄大郎奔出来之后,便去自家寻人,可偌大一个黄家只有留守的贾婆婆看门,老倌和二娘因为不放心老店的生意,在见证了茶礼后又返回了老店,黄大郎不得已便只能起身去了老店。

    紧赶慢赶的到了老店门口,差点碰到两个从店里出来的客人,只听其中一个身穿锦缎挺着大肚的胖子面对店门大声喝道:“这秘制东坡肉果真绝了,却是说什么特供,一人只能一份,都不够打牙祭的。明日再来,若敢不许某家吃个爽利,定要砸了他这脚店!”

    黄大郎一听就火了,这孙贼居然敢在自家老店门前吼着要砸店,这不是耗子舔猫穴,作死呢?

    倒是他身旁的朋友一把拽住他衣袖喝道:“你这鸟厮,莫要辱了斯文,你可瞧着他家的门上的联子,这店也是你能砸的?”

    “什么联子,如何砸不得了?”胖子呼哧一声,便扭头去看一旁食汇街门上的对联,他好友倒也知机,指着下联处的落款道:“可知颍滨遗老是谁?天借你个胆子,你到是砸与某家看看。”

    胖子原本嚣张的表情顿时萎了,左右一看却是道:“嘘!却饶了俺吧!哎呀!这……不妥,待俺补救一番。”

    说完胖子便大步又进了店里,一旁看热闹的黄大郎自然跟了进去,就瞧见胖子从袖囊里摸出了一块足有五两的银判子,脸上换出媚笑的表情,对柜台上会账的孔伯道:“掌柜的,俺先订下明日的东坡肉十份,这些银子可够?”

    孔伯抬眼看了胖子,忙笑道:“哎呀!曹衙内,东家也怕这吃食不受待见,今日便没做多少,倒叫曹衙内笑话了。没事,明日定备足了,等衙内前来品尝就是。”

    说完孔伯忙把银判一推,却不敢收他的银子,黄大郎倒也听出了,在黄州城里敢称衙内又姓曹的,恐怕也就只有曹知州家的大公子了。

    “不妥!不妥!你收下就是,反正明日也要会账,这便提前会了又如何?”曹衙内却是干脆把银判往孔伯怀里一丢,便大袖一甩走了出去,到门口时还不忘扭头道:“对了,俺欢喜那秘制的东坡肉,多与俺留些!”

    “好好!”孔伯也笑眯眯的把银判收了,然后拿起笔在账簿上快速的写画起来。

    黄大郎瞧了这一幕,对这曹衙内存了个印象不说,便走上前去问道:“孔伯,俺爹和娘呢?”

    孔伯忙答道:“少东家来了?二娘去了城东郑五郎处要肉,老爷与官差去了衙门,准备在赵家背后的地上再建几栋棚屋,有些文书要画押。”

    黄大郎点点头,又问:“那今日的东坡肉都卖完了?”

    孔伯笑道:“卖完了!全卖完了,还有不少客官下了订金,明日还要来尝!”

    “那就好了!叶大龙在何处?”黄大郎跟孔伯问了之后,就在食汇街里找着了叶大龙,然后又从柜台上支了两贯铜钱用褡裢装了,让叶大龙背着就走,直奔主街的瓷铺行去。

    瓷铺自然就是卖瓷器的铺子,黄大郎进瓷铺不看别的,目光就往一排各种酒瓶酒尊看去,一连看了好些个后都是摇头,瓷铺的伙计见了,也认得他是黄家的大郎,便问:“大郎想买些酒尊?俺家的铺子可是黄州城里最大的,可有合眼的?若不合眼也可画下图样来,俺家的磁窑也能烧制各式瓷器。”

    “哦!”黄牛儿一想,便拿起一个大约能盛一升酒的瓷瓶来,这瓶的口有八分大小,肚大底小,便问:“这等酒瓶,多少钱一个!若是订制,多少个起订,价钱又是如何?”

    活计瞧了便道:“这等白瓷十五文一支,千支起订,订价十二文。”


第六十六章 【商议】

黄大郎家中开店,对这吃食一道所涉及的周边项目也算了解,倒也明白店家并未要了高价,只不过听说这家店还能订制瓷器便心里多了想法,例如那一日贩出一百三十万瓶的老干妈,所用的盛器可就是透明琉璃,虽然在奇梦中见到这后世遍地都用琉璃做饰,但黄大郎却固执认为这老干妈之所以能日贩一百三十万瓶,显然并且必然是与那透明的琉璃瓶有所关联。

    跟在师尊朱桃椎身边,黄大郎自然是见过琉璃的,两年前随师尊在泉州游历时,师尊曾为一个大食商人治病,病愈后大食商人便送了师尊一盏三寸方圆五寸高的大秦琉璃杯,却不是透明的,而是带有浅浅暗绿且杯壁色泽微浊,便是如此师尊也是爱不释手,但最后还是在高州用此杯向一位粮商换了五千石粮食赠与当地的道观寺院舍发,解了该地十数万饥民之危。

    又看了一会,并选了几种,黄大郎发现店里还有一些用梅子青绘了花鸟鱼虫的月白胖肚瓷瓶,拿起来一看底下的戳记却写的是黄州白窑,便问:“你家的窑也能制汝瓷?”

    伙计忙道:“俺东家新近请来一位汝州的师傅,大郎手上拿便是头窑。”

    “有了!”瞧着瓷铺上花纹清晰的绘画,黄大郎脑中灵光顿时闪过,便有了打算。不过他却是拍手道:“方才俺看的三种白瓷瓶,各拿一百支,还有一寸、两寸、三寸口的陶罐也各拿一百,另外做塞的软木也配齐了。”

    伙计一听是大买卖,忙不迭的笑道“唉!大郎稍等,俺去请了掌柜的来。”

    不一会,一个中年掌柜便急匆匆的来了,先吼着让伙计给大郎烹茶看座,又拿出算筹来算了账,统共要四千五百多文,折算下来差不多六贯,于是黄大郎就拿了五贯飞钱,又让叶大龙用铜子补齐了差价,给了店家送货的地址,便出了门。

    随后黄大郎又在街上各家铺子里转了许久,直到天将擦黑这才还了家。

    到家时自然还是一屋冷清,倒是贾婆婆做了一桌饭菜候着,毕竟出门前交代了今日家中多了孙氏兄弟,怎说也是要在家里开火招待的。

    贾婆婆还抱来了一坛酒,却唠叨道:“大郎,你娘交代了,吃酒可以,却不能吃醉了。今日里随你回来的两个壮实后生一看也是能吃酒的,若是不够便唤婆婆,可记着了。”

    黄大郎自然答应,上回吃醉了可是不太好受,记性当然长了。

    又等了一会,孙家兄弟便先后回来了。

    孙新先至,却领了两辆骡车回来,从车上搬下不少木刀木剑木棍不说,还有大小不一的石锁石碾子,甚至还买回一卷市面上少见的毛毯,足有两丈宽、四丈长、半寸厚,若是展开能铺满小半个天井,黄大郎一问才知道这是用作角抵的地毯,能起到防护作用不至于受伤。

    孙立后来,却领来一个老倌和一架堆满了麻包的牛车,便介绍说这老倌原先是黄州军驿的马倌,而且他也正好姓马,唤作马七。因年老役没,被孙立探到便请来养马,说好一月的例钱是三贯,牛车上的马料也是听马老倌建言购买,七成的菽料(大豆)三成的草料。

    众人搭手把牛车上的马料卸下之后,黄大郎忙要正给叶大龙做捞面的贾婆婆又给马老倌做面,这便请了孙家兄弟去了饭厅。

    吃喝无话,一坛子土烧黄大郎只敢喝了一碗,余下的都进了孙家兄弟的肚皮,席上倒也说了些练武的杂事,总结起来就是吃好勤练多备药。孙新更提出他兄弟商量好了,由他明日返回鄂州通知家眷迁来,并且顺带把需要制备的药酒原料就在鄂州配齐,比起鄂州来黄州毕竟太小,药铺里很多药物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