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道-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善庆能被选作赴宋正使,肚里自然还是有货的,只是简单几句便也堵着了众人之口,这大宋别说普通女子可以在丧夫后改嫁了,便是公主改嫁的也比比皆是,自然你就不能说金国拿个改嫁的长公主和亲有什么错啊!

    而且,人家除了一个长公主为正之外,还附赠了两个黄花女娘小公主做添头,也算够意思了吧?

    一旁的王黼得了赵官家打来的眼色,忙也问道:“不知贵国的次长公主与三公主,各自年芳几多?”

    李善庆便也答道:“次长公主今年十又四岁,三公主十又二岁。”

    一听这俩赠品都没满十五岁,大宋的君臣不由齐齐松了口气,这样的年纪,说是完璧之身还是可信的……等等,研究这个有什么意义?

    赵官家想了想,便也来望殿中众臣,且还是一个一个挨着来望,很想从他们的脸上找答案,可惜众臣们也不是白混的,谁敢胡乱表态?于是赵官家还是将目光投向了一旁老神在在的老蔡京,于是老蔡京便也继续咳嗽一声,再次出面说了一番套话,依旧还是此事事关国体,许三日时间研究商讨再做答复。

    李善庆也不纠缠,反正他这次来主要的任务事项都已经写在了秘密上呈的国书里,而里面的事情除了和亲这事,其他的似乎都不宜拿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讨论,便也允诺告退了。

    待金使等人退下后,副使武官呼延庆和副使王瑰二人却被留下,由赵官家亲自来问二人在金国所见。这次宋廷派出的使节团共有正副使五人,其中赵有开为正使,马政、王瑰、呼延庆为副使,如今赵有开和马政二人被滞留在金国首都会宁府,只有王瑰、呼延庆两人回来。

    当下,王瑰主政,呼延庆主军,分别将此行在金国所见所闻粗略讲述了一番,王瑰先来,便也言道:“……此去黄龙府,沿途所过村市,皆十室九空,纵有熟地阡陌,也皆弃做荒芜,臣问金人何故,称曰不善耕作,臣亦问何不迁辽民耕之,曰辽狗皆该杀绝,迁来难防……赴抵黄龙府城下,臣观其城桓残破,问何故不做修缮,金人答曰不善土工之事,且修来何用,恐妨碍军兵出战……黄龙府内,辽民十不存一,所留者多为工匠或女子,不见妇孺老幼……金人残暴,视辽民为猪狗,若有忤逆必当街斩杀而不罪……”

    王瑰此人,乃是如今登州知府王师中之子,虽然没有正式考得功名,但听他叙话行文极有条理,将金国所见一桩桩一件件说来,虽然不好用绘声绘色来描述,但也听得众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至于呼延庆报告的事项,却叫大宋君臣没来由送了口气,呼延庆称:“……此去金国所见,金人兵力吃紧,沿途未见有大量兵卒驻守的城池屯堡,便是黄龙府内,金军所驻也不过千人,且金军多着皮甲,少铁甲、马衣(马甲),所用兵器多为铸铁,镔铁(钢)少见,因此金军士卒喜用大棒或骨朵等钝器,此外金军战具匮乏,人均所备箭矢不足五十,且还有以骨牙为矢者云云。”

    总之一句话,金国军队的武备非常之差,比起大宋厢军都不如,这无疑算是给了殿中众人一点小小的自信。


卷七 燕云急 第六百零一章 【普大喜奔】

    然而,盲目自信的人有,极端冷静的人也有,比如说种师中。

    待呼延庆的陈述告一段落时,种师中便也来问道:“呼延所见,想必为实,不知黄龙府所驻金军,所属何人?”

    呼延庆忙也答道:“所属金主庶长子完颜宗干,当是亲军。”

    种师中闻言抚须一想,便来问:“武备差强不论,战力如何?”

    呼延庆叉手一礼,满脸惭愧道:“不曾探得,不过人人皆善策马是真。”

    种师中便也转身来对赵官家道:“若以域界而论,黄龙府所处之地,乃是金国上京会宁府门户所在,却只千余兵卒驻守,且武备极差,想来当是百战之师,不可以平常道理来计也!老臣以为,金人之势,或如风传之言,不可不防啊!”

    种师中这话,提的就是有关金辽两国开战的战报,几乎所有的战报都是说金军以少胜多大败辽军,一开始宋廷是打死也不信的,直到后来这金国越打版图越大,越打所占的疆域也越广,这也才渐渐信了。

    要知道,这原先靺鞨女真所居之地,远在辽东的西北边陲雪山(黑龙江的中下游地区),现在都已经在会宁府(今哈尔滨)建都立国,你总不能说这一切都是辽人放水的缘故吧?

    而现在,辽人巴巴的要主动送公主和亲,可见受金国的压力有多大,而金国也来凑热闹要拿公主和亲,显然也是因为战事焦灼,军辎吃紧,不得不寻求大宋这等外援相助的缘故。

    想想看,完颜阿骨打真要把三个公主都一股脑的嫁到了大宋,大宋给得聘礼岂能少了?

    只是,种师中提出的“不可不防”却意外惹出了蔡京,但见老蔡京豁然从太师椅上起身,冷笑道:“驱狼噬虎,此正其时也!如今为时尚早,待虎死狼伤之时,再谈其他罢了。”

    蔡京这话一出,顿时引来不少赞同之声,而方才种师中提出不可不防之时,却少有人声。

    不过种师中还是试图说服蔡京,便也道:“太师所言甚是,不过辽使先前所言,唇亡齿寒之理言犹在耳。方才王副使也曾提及,金人不善耕作,亦不喜修缮城池,所治辽地不存百姓,只余工匠女子,妇孺老弱皆尽不见,此等蛮夷既不服王化,也不行王道农事,若令其灭辽得势,其族恐难归猎,或效突厥、鲜卑、党项之故,以劫掠为生,逐成害也!”

    种师中这话,叫黄杰听来是极有道理的,当年的突厥人、鲜卑人和党项人,起家的时候还不是如女真人今天这般,也是不善农耕,专门以抢劫为生,反复荼毒中原农耕民族。虽然突厥和鲜卑这两个民族如今早已烟消云散,但党项人哪怕立国西夏,也开始经营土地,可还是以南下宋地打草谷劫掠作为保留项目,每年都要来转上一圈,牵些牛羊收割些人头。

    当然,种师中大概是忘了提契丹人(辽人),这契丹人一早也是靠抢劫起家,但建立辽国之后,南下抢劫的道路生生被大宋堵了之后,这才转向抢劫西北各地,如今把女真人惹起也算是自作自受了。

    所以,就眼下的观察来看,种师中就推断女真人估计也是要走这个路线的,对此黄杰表示据对赞同。

    不过因为老蔡京发了话,文臣方面自然附和者众,而种师中的话就算极有道理,也引来不少武将支持,但显然是没有什么卵用的,因为都还属于没影子的事儿。

    这群臣又议论了一会,突然听见殿外报时更鼓响起,这也才发现时至巳时,天将近午。赵官家估计也有些乏了,便下意识的准备示意梁师成退朝,还好梁师成并不糊涂,忙也与赵官家道:“陛下,夏国使者还在殿外等候陛见。”

    赵官家这才猛然想起,忙也要他宣见,很快便也见三个西夏装束的使者上殿来拜,随行的礼部官员忙也引荐,此行正使姓李名东政,乃是李乾顺族叔,对宋廷来说也算是熟人,副使曹亘、梁辅昌,一个是西夏汉臣,一个是母党后族梁氏外戚,这个使团配置也算不错了。

    也就在李东政宣唱西夏国书的同时,高俅这老厮也算是有时间与黄杰交头接耳起来,但见他一脸玩味的望着那梁辅昌,与黄杰低声笑道:“先前听闻李乾顺大逆弑母,尽除母党,如今瞧来传言不实啊!”

    黄杰呵呵一笑,并不答话,这事他也不是知道得很清楚,民间传闻永安二年时(1099年),辽道宗看出小梁太后擅权专恣,已经不得人心,不能给予支持,遂遣人至夏,并在李乾顺的配合下鸩杀了小梁太后,而李乾顺亲政之后,便大肆捕杀梁氏族人,尽除母党。

    见黄杰不接茬,高俅也不以为意,反倒是继续道:“听闻李乾顺那厮并无姐妹,其父也未遗下女子,若是也来和亲,不知要用何人?”

    黄杰听得狐疑,自然还是不能答话,也在这时又感觉身后有人拉扯,扭头一看还是周邦彦,但见他指指李东政,跟着做了个“明白”的手势,黄杰顿时也就恍然大悟,看来周邦彦这人还真不简单,居然是个举一反三的人精儿,也知道把消息通给了西夏人。

    于是黄杰也就明白了高俅刚刚搭话的目的,便也笑道:“金辽或可与宋和亲,西夏人则不然,其国有母党专权之传统,若太子娶彼国女子,只怕母党之祸难免在我大宋重演。”

    高俅听来嘿嘿一笑,伸手指了指黄杰,露出了一个“你不错”的笑容。

    但说那李东政拿着国书唧唧歪歪念了一大通半文不白之后,便也将国书上呈,赵官家接过之后看也不看,便也来问:“夏使此来,究竟所为何事,不妨直言!”

    这如今是宋国对西夏大胜,一家伙打残了李乾顺将近四万人的精锐部队,甚至打得他就带着一百八十多人跑回家,可谓是一战打断了西夏人的脊梁骨,所以赵官家此时的气势自然是异常强大的。

    李东政年约五旬,虽然穿的是西夏传统民族服装,头顶剃了髡发,但胡须却是汉人式样的山羊胡,但见他非常文雅的单手抚须,笑道:“不瞒陛下,东政此来,受国主所托,所为有三:一请发还夏军降卒、二请赐下岁币、三请借镇守柔狼山口宋军主将首级一用。”

    李东政提出的这三个条件,这第一和第二倒还不算太过分,当他提出第三条时间顿时引来众臣惊愕,李东政苦笑一声,便也直言道:“柔狼山口一战,晋王战殁,我主大恸,非得以宋军主将首级祭奠不可,东政亦知无理也!”

    这话一说,但听文德殿中“轰”一声乱了,这西夏的晋王名为李察哥,也算是西夏的一员名将啊!

    这厮虽为李乾顺之弟,但多谋略,又有勇力,且长期掌握兵权,多有战功。西夏永安三年(1100年),就曾率军援青海吐蕃部抗宋,被宋军阻于徨水(今青海西宁东南),力战得脱,回师后任都统军。西夏贞观三年(公元1103年)九月,李乾顺封察哥为晋王。

    如今,宋廷这时也才知道,这西夏晋王李察哥居然在柔狼山口一役中阵亡了,当真是……普大喜奔啊!


卷七 燕云急 第六百零二章 【不干】

    虽然听到这个消息,宋臣无不觉得可喜可贺,但大伙儿毕竟多是人精,自然懂得如何保持君前礼仪,因此也在梁师成敲响了铜钟之后也迅速收敛,甚至连脸上的喜悦表情也都藏得好好的,便是高俅这厮哪怕激动得身子微微颤抖,脸上也都是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

    他怎么不激动,柔狼山口的阻截战本就打得极漂亮,如今还多出一个战殁西夏晋王的大功劳来,作为上四军的主管,殿前司的殿帅,岂能跑了他的举荐之功?何况如今大宋唯一能够生产战车的工坊还有他家三成的份子,订单也早就排到了五年后,如今有此佳绩,日后的订单何愁啊?

    李东政毕竟是个老搞外交的人才,况且他也知道这个要求最多只能拿来当个谈判的筹码,大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答应,由此这接下来的商谈也就较为好说话了。最终西夏方面的要求,便是要求全部放归此次西夏军遭俘的兵卒,以及以往历次宋夏交战中受俘的夏军士兵,共计要给足三万人。

    此外,要按前朝最后所给岁币规制的三倍,在今年的冬月之前给出本年度的岁币,然后这事就可以就此揭过,并且西夏方面答应今后五年只要大宋按时按数给出岁币,便不对大宋用兵。

    大宋的君臣就在文德殿上紧急磋商一番后,觉得这些个要求还算“合理”,于是依旧还是由老蔡京出面,要求了三日的时间考虑商议。

    这里要多说一句,这次西北战事的确是西夏人大败而大宋胜了,可西夏人作为战败一方还敢来讨要俘虏和岁币也是有传统的,并且这个传统对宋人而言还都是可以接受的。

    岁币也称岁赐或是岁赏,说白了也就是保护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资料记载:大宋给辽、金的保护费多称之为“岁币”,而给西夏的则叫“岁赐”或“岁赏”,所给的财物都是有具体的数字记录在案的。

    甚至其中交战、谈判期间是否缴纳,也可据史料考订出。以辽为例,就大势而言,澶渊之盟后岁币给绢银合计三十万匹两,仁宗时增加到五十万匹两,每年定期缴纳,极少拖欠,甚至一些年份还会酌情提前输送。

    对西夏而言,最早开始给他们交保护费还是真宗朝景德元年(1004年),当时西北的党项族人不停的骚扰宋朝边境,宋真宗并没有派军出征,而是听取大臣意见,每年都用赏赐大批银绢的办法来安抚党项族人。

    到了仁宗朝景祐元年时(1034年),党项人在首领李元昊的带领下叛乱,宣布正式建立西夏国,宋朝派大军和西夏作战却连连失利,最后是范仲淹和狄青领军挽救了颓势。这一仗足足打了十年,庆历四年时(1044年),李元昊见势不妙重新归顺宋朝,宋朝与西夏商定由宋朝每年给西夏银绢二十五万五千,并同意西夏占领已占领的宋国领土。

    此后,西夏人也就掌握了跟大宋讨价还价的套路,每每在国力衰弱时安静的接受宋朝“赏赐”,在国力强盛的时候又会悍然入侵宋国,以取得更大收获。

    于是也就出现了眼下的这种怪异情况:打得过时,岁币要拿,草谷也要打;打不过时,只要乖乖认怂,不但能要回俘虏,还能拿到一大笔岁币!

    所以,眼下这李东政也就因此关系,才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跑来要人要钱!

    待李东政等人退下之后,大宋君臣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自由讨论,但当礼部官员火速翻找记录,查出当年宋夏开战停赐岁币时的数据后,气氛顿时就尴尬了。算起来,宋神宗治平年间、元丰年间,宋哲宗绍圣年间,宋朝都中断了给西夏的岁赐,但之后又都恢复,而且每一次恢复都会稍稍涨上一点,就拿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最后一次与西夏岁赐的数目来说,便是绢二十五万匹、银八万两,茶砖两万块、铸铁一万斤、瓷器一千担……若是按照这个规制翻上三倍来给,折算下来每年差不多要一百万贯以上,这特么的比当初给辽国的还要多啊!

    不干!坚决不能干!

    顿时文德殿里便如炸了锅一般,但首先跳出来反对的却不是文臣武将,而是清一色的御史,一个个都摆出了要死谏的造型,你说这要个几万匹绢几万两银,权当打发叫花子也就算了,这开口一年就要一百多万贯,说是狮子大开口也不为过,况且这还是在大宋大胜而西夏大败的情况之下。

    不过,文德殿里虽然闹得不可开交,但黄杰却敏锐的发现赵官家的表情有异,而种师中、老蔡京和童贯、王黼的表情也是心不在焉,甚至就连高俅对如今的吵闹没了兴趣。

    果然,待报时更鼓敲响巳时三刻的时候,赵官家便也丢下一句“再议”宣布退朝,一个个方才好似打了鸡血一般的御史们也迅速偃旗息鼓,都乖乖听话的下了朝。

    而后,赵官家宣留了蔡京、童贯、王黼、种师中、高俅、余深和李邦彦等人,却意外的并没留黄杰,甚至还派了梁师成送了黄杰出东华门,路上梁师成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叮嘱黄杰近些日子要好生照拂赵福金云云。

    出得禁门,直感到饥肠辘辘的黄杰想想干脆直接先去黄楼吃喝一顿,同时派人去了驸马府报备一声,而后下午就去了宣云坊,将黄州建设的各级管理、匠师召集起来开了个小会。

    如今宣云坊的整体规划早已完成,坊中四个精品社区里,一期的样板房已经建设完毕,二期和三期正在进行基础性建设,四期已经开始布局,整个项目动用了三百名僰人工匠,两百名东京工匠,雇工一千余人。就眼下的进度来看,待全部建设完毕,时间约在今年的年底冬月之前。

    而黄杰做出的调整,便是从即刻起抽掉一半的工匠,新招雇工开始进场展开东京城坊墙和天渠的基础建设工作。按照原先的计划,该也是宣云坊建设完毕,时间进入冬季休耕,可以通过官府得到大量的役夫劳力之后才会开始这个工程,毕竟这个时代的惯例还是冬修城池夏修堤,正常情况下举国的劳动力都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劳作,只有冬天才可能征调出来服劳役。

    酉时末,黄杰这才出了宣云坊,乘车往驸马府赶回去。这陪公主吃晚饭虽然不是铁打的规制,但新婚期间场面事儿还是不能落的,况且昨夜还没能洞了房呢!

    哪知才走到半路,却叫殿前司和枢密院联合派来的传令校尉给拦住了,传了殿前司和枢密院的双重急令,要黄杰立刻前往枢密院点卯。


卷七 燕云急 第六百零三章 【燕云可取】

    军机自然不可延误,黄杰便又差人会驸马府报备之后,便也直赴枢密院。

    到了之后,发现官署内也是一片忙碌,甚至在经过前院的时候,便见小校场里居然摆开了流水席,身着武戎的军卒们正拍着队用木桶装菜海碗吃饭,入得内堂时便也见童贯高坐公案,十余个小吏文书正各自据案忙碌,也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黄杰报名来见,童贯便也百忙之中抬头一笑,道:“子英来了,可用了饭?且先去门外用些,少待片刻再来说话。”

    黄杰自然无语,想想便也叫福寿招呼随扈们且去尚书省外的大街寻个酒店用饭,身边留下黄大龙、黄石头他们一干亲随,也在前院里寻了个方桌,只管叫伙头打饭来食,待饭菜送来瞧瞧倒也不错,菜自然只有一道,乃是肥瘦猪肉炖腌菜,饭到时江南进贡的大米饭。

    而且伙头显然也知道黄杰的来头不小,打来的菜自然是肉多腌菜少,黄杰瞧在眼里自然不会多说,便也大口吃了起来,唯一感觉便是枢密院的伙房厨子还算厚道,既舍得搁油盐又煮得恰到好处,倒也容易果腹。

    不久,黄杰等人刚吃到一半,但见童贯从内堂出来,也取了个大海碗随意打了饭食,便来到黄杰这一桌前坐下就吃,但见他狼吞虎咽的模样与满院的军卒无异,甚至吃胡须上沾得饭粒也还捋下来吃掉。

    待童贯几乎以风卷残云之势,将足足有三、四斤模样的一大海碗饭食吃完,又拿着饭碗在茶桶打来一碗茶水灌下,这才看了看脸色有些惊讶的黄杰,便也笑道:“可饱食了?进来说话!”

    话说黄杰也就吃了半饱,但童贯既然叫他说话,他怎还好意思继续吃,便也跟着入内,待至内堂童贯也不引座,便叫黄杰走到他的公案前指着上面的一幅地图道:“子英以为,若有骑军五万,步卒十万,车军五万,燕云可取呼?”

    黄杰一看地图,倒也认出是河北路和燕云十六州的兵势图,再看这图右下角的标注日期,赫然是宣和元年五月,也就是说,这张图上标注的应该是最新的辽国兵力部署情况。黄杰自然忙来用心阅看,但见自西向东,辽国的兵力部署十分不正常。

    其中,以宋、夏、辽三国交界的辽国东胜州(内蒙托克托县)为例,此地分驻有河清、金肃两军,如今的兵力部署是河清军一万七千,金肃军一万四千,远比去年减少了一半人马。而突入大宋府州(陕西府谷县)和代州(雁门关)之间的辽国朔州(今朔州)、武州(神池县)驻守的辽军则分别是三千和五千,然后在往东走,应州、蔚州直至辽国南京析津府,兵力都不超过万人,但在析津府往南的宋辽交界的益州、涿州又分别驻扎了两万三千人和两万五千人,都比去年的时候增加了至少一倍以上的兵力。

    简单点说,根据图上的驻扎兵势粗略判断,辽国这番兵力调动完全是摆出了一副全线防守的姿态,因为以往辽军多将主力驻守在腹地大城,对前线区域的战略节点大多都仅驻扎数千人马作为镇守而已。毕竟这百多年来都是辽军主动南下入侵宋境,偶尔宋人反攻,可对辽军而言这宋军全步卒部队的行进速度又慢得比蜗牛快不了多少,自然也不需要在边界地带驻守太多兵力空耗粮草。

    那么问题就来了:以金国和辽国如今正死磕得如火如荼的态势而言,他为什么要主动加强对宋的边界防守呢?

    要知道,根据最新的谍报消息,如今金国的西路军就在辽国上京临潢府边上虎视眈眈,已经摆出了将要进攻的态势,而且根据之前得到的谍报消息,近几年来辽国都是在不断抽掉宋辽边界的驻守军队往东去打金国,为什么这个时候他反而加强了宋辽边界的防守?

    虽然黄杰一直以来既没混进枢密院,也没在边军安插什么眼线,但他知道宋军最近两年都把主要的经历放在了西北收拾李乾顺,并未大规模公开的加强过宋辽边界的兵力部署,那么辽人莫名其妙的做出如此应对,究竟又是做了什么打算?

    一时间,黄杰便也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而童贯见黄杰看图看得入神,便也不来打搅他,忙又拿起案上的文书批阅起来。

    好一会,黄杰总算把一脑袋的浆糊给理顺过来,总之就眼下的态势来看,大宋主动进攻辽国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本就没这个打算和军费预算,而辽国如今正被金国用小刀抵着喉咙,也不可能主动入侵大宋,因此十有八九这般调拨军队极有可能是疑兵之计,为辽使这次跑来主动和亲增加谈判筹码,甚至可能是通过这样的调动把辽国的边军进行整合整编,若把和亲之事谈拢了,说不定他们马上就会以罢兵的理由迅速将这些部队调回上京应付金国。

    想着想着,黄杰便也豁然开朗,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童贯刚才会问一句“燕云可取”,便头也不抬的说道:“童伯父,如今观辽人兵势,怕是要借议和之事北走,虽然与大宋来说是个机会,可这上赶着去哪里弄来五万骑兵和十万步卒?至于说五万车兵倒也不难,如果即刻从西北调回韩进宝部,同时就在东京上四军中抽调四万余弓弩手即刻编练,待韩进宝部回抵京师之时,便可成军……”

    “此话当真?”

    黄杰正埋头说着,突然耳边一声炸雷,吓得他就是一跳,扭头一看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这内堂里多了十几个戎装将领,种师中和高俅自然也在,不过方才在他耳畔爆喝的却是个中年胖大的汉子,这人天生一副红脸,还留着和武圣关帝一个款式的长髯。

    黄杰虽然被他吓了一跳,但也发现这人相貌出奇,再来细看便觉得他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顿时心中留了个心眼儿。不过这红脸汉子见黄杰只是愣神瞪他,便伸手一拍黄杰肩头,喝道:“兀那小厮,怎地变作了锯嘴的葫芦,关某问你话呢!”

    也在这时,就听种师中哈哈一笑,道:“文豹休得无礼,还不快来见过车骑将军黄杰黄子英。”


卷七 燕云急 第六百零四章 【开府建牙】

    黄杰因为之前在宣云坊开会的缘故,身上早换了一身常服,而不是一早去上朝时穿的紫色朝服,因此咋一看起来装束与内堂的文吏无异,叫人误会也属正常。

    那红脸汉子一听种师中介绍,吓得急忙后退三步,忙也以军礼单膝跪地道:“关胜关文豹见过车骑将军,方才冒犯之处,万望海涵。”

    黄杰一听他自称关胜,也是一愕,忙也上前去扶道:“关将军快快请起!”

    关胜见黄杰居然主动来扶,也是愕然,口中忙道:“不敢不敢!下官如今是济南府兵马押监(副都监),尚不敢称将军!”

    黄杰却是面露微笑的用力将关胜扶起,左右看了看后,便也道:“无妨!关押监一见便也觉得面善,不知都监祖籍可是幽州涿郡?”

    关胜听来,便也瞪着大眼来瞧,然后又脸看看种师中,便也答道:“不瞒将军,下官祖籍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已延祖孙五代。”

    黄杰一听,倒也不觉得意外,便也忙说了三个好字,倒是种师中笑道:“子英可是觉得文豹的相貌与那武帝关圣云长相似?却是这厮刻意照着武圣庙中的泥塑装扮,这厮还打造了一柄青龙刀做兵刃,平常也唬得不少人来!”

    内堂之中的众人一听,皆都哈哈大笑起来,显然这关胜装扮的笑话早已有之,黄杰听来也是一笑,不过却刻意笑道:“种老将军此言差矣!老将军也知小侄略通相术一道,相术之中,便有一相,谓‘返祖之相’,关押监既也姓关,说不得极有可能便是昔年武圣所遗之血脉,否则怎能生的如此相貌。”

    这话一说,众人听来都是一愣,种师中自然见多识广,便也道:“返祖之相?也即是子孙相貌近似乃祖?如此说来,竟也有些道理啊!”

    当下种师中忙也介绍,这关胜原也是种家军出身,曾官至骑军指挥使,积功累进后升迁至如今的济南府兵马押监,这次正好他进京述职得遇老上司种师中,这便一道过来。

    随后种师中又介绍了随他一道过来的诸多将领,这些人不少都是西军出身的高级将领,还有几个是高俅带来的上四军各部指挥。待寒暄完毕,种师中便也来问黄杰方才所言是真是假,黄杰忙也解释道:“战车之阵,分为主次两部,主部负责攻防,行军布阵为次。此次韩进宝部的阻截柔狼山口之战打得漂亮,便也说明他部已然掌握了车阵的行军布阵之要,届时以其部为骨干,主掌行军布阵即可保证战车军的基本行动之力。而战车兵的战力,主要还在车载床弩、神臂弓,以及火器战具方面,因此只要编练好弓弩手即可扩充。”

    “妙啊!”

    种师中和众人听来,都是抚掌赞叹,原先他们都以为编练战车兵和编练骑兵、步卒一样,需要耗时经年,没想到却是可以用现成的弓弩手来进行快速扩充。

    的确,战车兵的工作实际上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行军和布阵,而另外一个部分则是呆在车阵后面射箭和防守,一开始成军之时,自然要多方合练以增进配合协调。待到后期需要扩军的时候,只要将熟悉行军布阵的老兵提升到指挥位置上,就可以迅速完成天量的扩容。到时新编进去的士兵根本就不需要研究什么行军和布阵,行军时他们或跟车步行或坐在车中养精蓄锐,作战时只要掌握如何在车里放床弩,在车顶射神臂弓,在车后抛射羽箭和火器,在车底手握长矛推拉扎人也就成了!

    比起骑兵要训练骑术,步卒要操练阵法而言,战车兵的训练可谓是真正的简单粗暴啊!

    当然了,也不是说战车兵当真就是如此轻松,毕竟战车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