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一有刀伤就会感染,不能他前世还是这一世,有多少人没有被剪子,刀子弄伤过,不可能一弄碰,就会感染。这个感染主要是兵器砍得深,如果兵器光滑还好一点,若上长了铁锈,凹凸不平,上面附着乱七八糟的东西,那才是最悲催的。

但让他很失望,这些人刀子保养得很好,全部光滑如镜,就包林广所带的箭支,也都是刚刚打造的。虽然这也不保险,结果就不大好说了。

不过也不好说,并且李谅祚还耽搁了最重要的一天。也许李谅祚没事,也许会早死。

李谅祚死不死无所谓,难道李谅祚不死,宋夏还能真和平?王巨在推算着李谅祚死西夏会发生什么,梁氏必然上位。

或者李谅祚侥幸不死,西夏又会发生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他还是觉得李谅祚死了的好。

这小子现在惨败,心中后悔,但是这小子实际本非一个良善之辈,好了后,看着断手,必然故态复发,并且因为这一败,他学习句践来一个卧薪尝胆,那将是宋朝的大敌。

梁氏虽疯狂,但只是一个女流之辈,不会形成大害,除非熙宁伐夏,那不管梁氏或者李谅祚,宋军十之八九,都会吃大亏。毕竟那是保家卫国战争了,除非梁氏学习赵佶,不用将士用神仙。

当然,这是一个推演,李谅祚死不死,王巨是没有能力控制的。

但这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王巨说道:“派衙役将此事广为流传,让所有百姓都乐一乐。”

…………

野利族民带来的消息来得及时,正好蔡挺在反复修改着这道奏禀时,他们将消息送来了,特别是野金小山听到的那番话。

蔡挺刻意在奏章上写了这件事。

不要以为嵬名浪遇是好心,如果西夏真按照他的计策去执行,宋朝反而更凶险。

首先角厮啰死了,吐蕃四分五裂,几子皆不团结,包括河州的木征,他们不象父亲那样了,对西夏不大排斥。

所以西夏如果采取李德明时的策略,与宋辽交好,换取一个好的外部环境,专心经营南方,说不定就会得逞。

再者古渭州以南生活的是大片的羌人,党项人原来生活在哪里,正是洮州南部地区与大积石山下,不能说哪里的羌人就是党项人,实际河湟吐蕃也不是高原上的吐蕃人了,他们是融合了吐谷浑人,汉人,甚至铁勒人的新吐蕃人,但因为这个联系,哪里的羌人不会对西夏排斥。

宋朝的政策是消积防御,因此从河北沧州拒马河入海口处就开始广建各城各关各铺,到河东陕西的各砦各堡,如果西夏凿穿了河州,将势力漫延到洮州岷州,那么宋朝只能被逼着将堡砦一直筑到四川北部,否则西夏人南下入侵,对于富庶久不习战的川北百姓将是一场恶梦。若是筑,仅这个驻堡的士兵,用不了十年就能将宋朝经济全部拖垮。

只要西夏实现了这一目标,宋朝消积防御政策不改变,宋朝亡国在即!

当然,这是一种假设,就算李谅祚回去调整政策,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少也得十年甚至二十年时光。

那么他要面对的是宋朝会不会给他这个外部环境?

再说洮岷羌人对西夏人可能不排斥,但对中原也不排斥,那就要看谁做得高明了,并且西夏南下,延伸得太远,宋朝却没有这个问题,秦州本身就囤积大量士兵与粮食,离得很近。只要宋朝先动手,西夏人的梦想便破灭了。

因此蔡挺主要禀报的还是这一战的经过,战果,伤亡情况,将士的功劳。

大家注意的也是这一点。

前后数战,共击毙或俘获了西夏将士计达五万六千余人,实际会更多,飘在华池水的西夏人死尸,华池县派人清点过了,但有一部分将士,特别是大顺城前期保卫战中被宋军击毙的,让西夏人掩埋起来了,还有一些逃散到山林里,继续在抓捕,也有一些人被野兽吃掉了。因此实际数量可能还会增加两千人左右。

不日会将缴获的兵牌派车子押到京城来。

另外还缴获了大量战马,以及西夏人当成食物的牛羊,帐蓬武器铠甲若干。

不过蔡挺有意没有说清楚,击毙了多少人,抓了多少战俘。

宋军伤亡也不小,包括蕃落保捷在内的官员牺牲了近四千多人,许多指挥都打残了,必须重新编置,如王巨带去的那三营保捷,另外还有近三千蕃强人壮马也先后阵亡,并且有一千多人重伤,恐怕以后要退出行伍之列。

这个伤亡数量超过三川口的伤亡数量了。

但赵曙没有太在意,虽然伤亡惨重,可相比于这场大捷又算得了什么?

他等太监将蔡挺奏章读完,问道:“众卿家,西夏自李继迁以来,可曾遭过这样的重创?”

文彦博答道:“陛下,有,猫牛城之战,李元昊败得更惨。”

但那与宋朝无关,而是角厮啰杀的,那一战从猫牛城打到鄯州城,再打到宗哥河,一共进行了三场大会战,场场重创西夏人,保守的估计李元昊折了的兵力能达到十万人。第二场大会战吐蕃人同样用了水淹之计。

赵曙有些不大满意,又问:“那么府麟路战役,西夏有没有遭到过这样的重创?”

他所说的府麟路战役,乃是一系列战役的总和,苗继宣的麟州保卫战,高继宣的三松岭之战,折继闵的府州保卫战,张岊王凯王吉的第一次兔毛川会战,张亢的龙门川之战,收复丰州系列战役,琉璃堡之战,柏子寨之战,张亢李元昊王对王的第二次兔毛川大会战。

李元昊打一场败一场,兵力折伤近半,最终不得不退出府麟路。

文彦博想了一想说道:“府麟路那次战役进行的时间很长,很零碎,西夏伤亡不可估算,不过依老臣想,两相应当仿佛吧。”

这是一个中肯的评价,若抛去开始的丰州之失,两场战役宋军伤亡情况差不多,都是以轻伤亡大败西夏人的,击毙的西夏人府麟路那边更多一点,大顺城会战抓俘的却更多一点,综合起来也差不多。两场战役动用的兵力也差不多,虽然府麟路打得更长更辛苦,不过宋朝派出的援兵真的很少,几乎是府麟路当地的驻兵以及折家军与当地百姓综合起来,打败李元昊的。环庆路这一战动用的兵力也很少,如果将强人壮马一除,官兵也少得可怜。

若看战迹,环庆路这一战胜得更光彩,因为时间很快,而且打得更果决。

若看难度,府麟路那个难度更高,那可是李元昊亲自带兵的,李谅祚指挥能力能与李元昊相提并论么?

反正是大捷吧,吕公弼说道:“恭贺陛下,恭贺大宋。”

赵曙显然也十分高兴,一张病脸上露出满满的笑意,心里想到,若每一战都象这样打,何愁财政之困?

这一战也会用掉不少钱,战前的拨款,战后的奖励抚恤,不能当真全指望着卖战俘吧。还有器甲的损耗,可能得花费五六百万贯。

现在宋朝财政吃紧,这个五六百万贯又会替这个吃紧的财政戳上一个大窟窿。

不过相比于宋朝以前其他战役,这个花费已经少得不能再少了。就如澶渊之战,宋朝当时花费了七千万贯,那是宋真宗时的物价,换到现在,可能会达到一亿四千万贯!

因此这个钱花得真心不多。

然后乐一乐吧,赵曙让太监将锦盒打开,大家一起看龙手。

“这就是李谅祚的手啊?”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议论,一边议论一边笑意昂然。

司马光说道:“陛下,这样不妥,前线将士胡闹,陛下不能随前线将士失去仪制。李谅祚终是国主,尊卑有序,以其失手而狎玩之,实及失之大雅,充盈戾气之举。”

赵曙正高兴着,加上司马光也有从龙之功,因此说道:“将它拿下去吧,等西夏使者过来,让他们带回西夏。”

太监将“龙手”又装回锦盒,赵曙说道:“颁告天下。”

一个濮仪之争,让大臣失望,让许多怀念赵祯的百姓失望,因此这场大捷得利用起来,看看,这就是朕即位后所带来的胜利。

有的大臣不大乐意,不过确实是大胜了,而且蔡挺也低调,将功劳归于赵曙,归于两府宰执,说皇上你与两府调度有方,再归功于三军将士,说三军将士感怀朝廷恩德,奋勇向前,这才取得的大捷。

管赵曙与两府宰执屁的事啊!

都火烧眉毛了,两府仍在财政上斤斤计较,差一点就坏了大事。

但这正是蔡挺高明的地方,这么一说,你们还好意思颠倒黑白么?

赵曙挥手,准备让大家散去。

这也不对啊,一场两国的大型战役严格说起来得分为战前准备,大会战,战后。

这个战后很重要,往往处理不当,明明战胜的,反而却失了实利,往往处理得当,那怕战败了,照样捞取好处。现在宋朝大捷,如果高明的话,得继续谋划如何利用这场大捷,而不是等着西夏人发牌,再来被动的应付。

还好,有一个人主动立功来了。

来了,陆诜。

西夏大军出动,陆诜不知道上哪里去了。

但现在他十分被动,于是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使者。

宋夏和议那个赐币共分成四个部分,一个是拜年,宋朝赐银五千两,绢五千匹,茶五千斤,这是压岁钱,拜过年后,由西夏使者带回西夏。

一是贺乾元节,也就是宋朝皇帝的生日,回赐银一万,绢一万,茶五万斤,这个就看各个皇帝生日那一天了,拜完了乾元节,再由西夏使者带回去。

一个是岁赐,绢十三万,银五万,茶两万,一般也随贺元旦过后,一道送到西夏境内,或者春天时送到边境,因为那时新茶新丝上来,天气也不冷,不会冰雪封路,交通便利,运费节省。

一个是赐西夏国主生日,银器两千两,细衣着一千匹,衣着一匹。

因为赵曙与李谅祚都是春天出生,所以这四样都赐完了,但还有一样,那便是秋后的中冬时服,银五千,绢五千。若是往年,西夏早就派使者去京城请这个中冬时服的一万。

但今年没有来,主要是李谅祚想看看这一战的战后,打到什么地步说什么话。如果拿下庆州,什么不要也划算哪,如果只打下大顺城,但又击败了环庆路的宋军,就可以派使者进一步勒索宋朝。

想法是不错的,但他就没有想到会败得这么惨。

所以李谅祚逃回白豹城,立即派出使者,继续请时服,次之也看看宋朝君臣的反应。

这个比较好猜,陆诜也猜了出来,于是这让他看到了机会,将李谅祚派来的使者扣压,然后主动写信责问李谅祚为何入侵宋境,让西夏使者将这封信带给李谅祚,再写一篇奏章,对赵曙说道:“朝廷积姑息,故谅祚敢犯悖,不稍加折诮,国威何存?”

他也用快马将此奏送到了京城,赶上了,赵曙看着奏章,说道:“陆卿之言,甚合吾心。”

蔡挺不是赵曙的人,不是赵顼的人,也不是韩琦的人,王巨算是赵顼的人,但陆诜呢,他却是赵曙的人。文彦博不算是,他资历太深了,深到赵曙都无法拉拢。

只有陈旭、吕公弼、韩绛、陆诜这些在赵曙手中得到迅速提拨的大臣,才能算是赵曙的人。

是朕的人,很勇敢,所以赵曙十分欢喜。

然而就是这个陆诜,马上就开始打赵曙脸了。

第二七三章捞好处

宋朝的通信总体分为三大类。

一是普通的书信来往或者前线将士的家书,到了驿站,由驿吏驿卒甄别出来,然后用舟车从水陆送向下一个驿站,一个个的驿站传递下去。

各部司不重要的或与不紧急的公文奏呈,比如今年某州税赋多少,户数多少,需要上报相关的部门,但它们并不急迫,为了节约人力财力,也用这种方式送到京城,当然它们会比普通的家书要重视一点,也快一点。

二是普快信函,私人若是家中有马有足够的门客仆人,也可以这样玩,骑马派专人送向某处,再快一点就是换马不换人,夜晚是不会赶路的,蔡挺便用了这种方式将捷报送向京城,一示大捷之下我很淡定,宠辱不惊,不卖功,二就是派出他的亲信,若是皇上或者两府大佬疑问,可以让他的亲信代为解答。不算太慢,也不算太快,花了七八天时间才到了京城。

三就是特脚递,换马换人,日夜二十四小时赶路。

它曾经创造了很多奇迹,载于史册的就有两次,第一次是赵匡胤时,契丹派出六万大军兵进河北,前线用特脚递送到了京城,赵匡胤命田钦祚率三千骑兵救援,结果契丹人才刚刚到,田钦祚三千骑兵也到了,于是三千打六万。

第二次侬智高叛乱,广州用特脚递五天将军报送到了开封,这中间有多少崎岖的山道以及水路?

陆诜害怕蔡挺告黑状,前面将西夏使者扣压,后面就用特脚递将那份奏章送到京城,因此相差了数天时间,但到了京城,却是一先一后抵达。

何必之?

蔡挺才不会在奏章上打小报告呢,那多落下乘哪?

但最慢的还是黄公公一行。

他们也是骑马而来的,而且也是提前走的,也算是赶路吧,不过就没有那么快了。

黄公公进了京城,王巨说得明白,两封回函,一封必须呈报给赵曙。

于是他先行觐见赵曙。

赵曙高兴过后,也在琢磨着岁赐的事了,那个时服金额不大,五千两银子,五千匹绢,就是送给西夏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新年还有两三个月就要到来了。

余下的岁赐怎么办?那才是大头。

听闻黄公公回来,于是将他带到政事堂,将两府宰执一起喊来。

“陛下,这是王巨托奴婢带给陛下的奏呈。”黄公公将信函递了上去。

赵曙打开看了看,又递给了韩琦,大家传阅下去。

“你说你也去了战场?”

“陛下,奴婢也去了。”

“说来听听。”

“那天奴婢刚到华池县不久,西夏人就兵临大顺城了,王巨便写信给延州知州陆公,想搬数营官兵,另外又写信让陆公乘机拿下金汤城,陛下,陆公不听哪,否则这次西夏人会全军覆没。”

“等等,为什么拿下金汤城,西夏人就会全军覆没?”

“西夏人在大顺城下,想要逃回去,只有三条路,十二盘那条小路,不易走,白豹城也是山道,还是不易走,只有金汤城的道路最大,并且城中还有部分余粮。所以拿下金汤城,这些西夏人只好沿着那两条小路挤,会被我军将士抓住或者击毙更多的人,而且就是逃回去,也没吃的……”

赵曙立即拿出地图观看,但他哪里能看懂哦。

“陆卿为什么不听?”

“奴婢也不大清楚,似乎蔡公原先就写信说好的,王巨也写了两次信,陆公皆不听,奴婢估计是陆公见西夏敌军数量庞大,害怕了吧。”

赵曙脸色立即就挂住了,他不耐烦地说:“陆卿的事不要再说了,继续说战事。”

黄公公继续往下说,从华池县的战场说到了大顺城会战:“那时局面很紧张,若天亮了,还不能让西夏人崩败,后果不堪设想。但蔡公手中兵力不足,只能焦急地看着战局。”

“韩卿,不是发出诏书,让王卿立派援兵支援庆州吗?”

“还有此节?若是王公与陆公齐发援兵,那一战会胜得更辉煌,其实到后面因为兵力不足,大伙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夏人逃回去,”黄公公惋惜道,实际那时候蔡挺给他喝了一碗茶,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喝完了,他就呼呼大睡了。不能让他看到抓走大量战俘,睡吧,睡着了好啊。

赵曙脸色更阴沉。

虽然此次大捷让他高兴,但击毙与俘获了五万多人,与七万人八万人终有区别的。若是将李谅祚十万兵马干掉了八万兵马,这小子下一回打死他,也不敢入侵宋朝了。

于是他不悦地道:“继续往下说。”

“喏,这时王巨主动请命,带着三营保捷与一千余名强人冲向战场。本来蔡公下令让他想方设法将几支军队聚集的,不过那时候战场太混乱了,谁也做不到。王巨便想出一个主意,强行凿穿了西夏军队,对各支骑兵主将下令,让他们杀向站在土山上指挥的李谅祚。中间还遇到了西夏人的铁鹞子……”后面的许多,黄公公多是亲眼看到了,因此讲得绘声绘色。

实际蔡挺在奏章上也提到这件事,不过刻意淡化了。

这是有意在保护王巨。

他也相信王巨不会象狄青那样不领情,狄青之下场,正是这个不领情,让庞籍抛弃了他,于是赵祯一个人撑不住了,狄青悲催。

事实他多虑了,王巨的水比他想的深。

黄公公讲完了,他是激昂版大顺城之战,蔡挺那是冷漠版大顺城之战,但基本吻合,误差的只是细节的描述。几人将两个版本一对照,基本能还原出八九成大顺城之战的真相。

文彦博吐了一口长气说道:“原来也危险哪。”

如果蔡挺在此,能倒,兵战凶危,整个中国几千年历史,除了极少数那几个战神外,谁敢保障自己百战百姓?

况且自己是战神吗?自己是文臣好不好?

韩琦也长吐了口气,蔡挺不表功,他也不能发作,但这一战同样压在他头顶上,一样多的敌人,自己在好水川时手中所用的兵力却比蔡挺多得多,然而却败成那样了。

原来这才是真相,蔡挺那一点胜败也悬于一线之间哪。

不过王巨那小子真能打,这小子当初干嘛不做武将,偏偏做一个文臣?

想得美,王巨才不会那么傻呢,做武将,做到岳飞这一步,到顶了吧,下场呢?

若岳飞是进士及第,是文臣,秦桧敢不敢施加剥皮拷?敢不敢斩于风波亭?

赵曙道:“这个岁赐要不要停?”

王巨这份奏章写得很详细,包括盐的运作,但这只是王巨的想法,赵曙也要征求这几个宰相的意见。

韩琦说道:“可,并且派使前往诘问,为何犯我大宋。”

文彦博说道:“如此,则边衅大矣。虽环庆路大捷,然死伤惨重,恐无再战之力。其他数路边臣不协,多是懦弱之辈,不堪重用。西夏惨败,正是恼羞成怒之时,若再禁岁赐互市,必然重新发兵,他们号称拥有五十万大军,此言恐虚也,但举国用兵,三四十万兵力还会有的,就是他们重新侵犯环庆,环庆也无法抵挡了,请陛下三思。”

见好就收吧。

这就是王巨所说的与政治主张无关,就是文彦博自己也不敢说,只要前面一禁,后面西夏不顾此战重创,再度发兵。

然而韩琦同意,他就会反对。

不过相对而言,现在他们两人还属于温和之争。

现在是敌人,未来又能变成朋友,这才是政客……

想一想,以张载那性子,能混得下去么?

韩琦说道:“兵家须料彼此,今天御戎之备,大过昔时,并且谅祚狂童,岂可比元昊也,诘之必服。”

这有话外之音的,别看蔡挺神气,换李元昊试一试。蔡挺在庆州能打胜,俺去也能打胜,甚至俺一去,几路兵力全部乖乖支援了,比蔡挺胜得会更风光。

韩琦又说道:“不过四路松散,互不服指挥,终是边路一患,以臣之见当派郭逵前去陕西,总掌兵务。”

这也是他心头之痛,当初他主张反攻,可是其他几路,包括范仲淹,庞籍,文彦博却坚持防御,结果只有他一个人在跳,李元昊便盯着他一个人打,好水川之败便有了,所以从那时候起,他就与范仲淹产生了矛盾,这才是君子党上位后,韩琦争老大的起因,才产生了丑陋的水洛城事件。

而且韩琦此议也颇有深义。

西府来了文彦博,韩琦为了制衡文彦博,便插了一个人进去,这个人便是郭逵,三川水烈士宋朝勇将郭遵的弟弟。但郭逵资历浅,又没有什么大的战功,大家便不服气。

韩琦便说道:“我不是不知道郭逵望轻,但按故事,西府当用一个武臣,官家想用李端愿,但李端愿倾邪,所以用郭逵当之。”

那么李端愿是不是一个“倾邪”之辈呢?还真不是,不算是良臣,但也不能算是邪臣。

为什么韩琦不同意,第一李端愿与富弼关系不错,仅凭这一条,韩琦就不会同意李端愿上位了。

第二条李端愿乃是驸马李遵勖的儿子,出身名门,提拨上来,他也许会感赵曙的情,但绝对不会感韩琦的情。郭逵嘛,现在只那么一回事,只要提拨上来,他一定会对韩琦感恩戴德。

然而不管韩琦怎么说,现在的郭逵还远不及李端愿呢。

大家不服气,邵亢、吴申与吕景等人连连弹刻,祖宗朝是有这个制度,西府当参用武臣,比如曹彬父子,马知节,王德用,狄青,可他们那一个没有立下战功,勋劳为天下所称则可,郭逵一个黠佞的小人,岂堪大用?

反正吵吧,韩琦现在不管做什么事,大家都不如意。

所以现在是一个机会,让郭逵到陕西磨勘一段时间,说不定就能混上一个功劳,回来后再进入西府,无人有异议了。

“韩卿所言极是。”

于是郭逵捞了一个好大的帽子去了陕西,领签书枢密院事权陕西四路安抚使权泾原路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司兼判渭州!

前面的是说明他带着西府宰执的帽子下去的,然后泾原路则成了郭逵的一亩三分地,这个不算,还有权遥控整个陕西缘边四路的军权,也有权调动缘边四路的所有兵马,包括庆州,秦州,延州。

理论上,这一战,韩琦捞取的好处最大。

第二七四章兰陵王入阵曲

现在这道诏命还没有出来,所以文彦博暂时没想到因为他说了一句边臣不协,让韩琦捞到一个大好处,但韩琦也没想到,他捞的这个好处,是水中月,镜中花。

岁赐的事决定下来,至于那个盐,就没有人当真了。

赵曙也只是好奇,为什么能将成本价的盐运到边境,还能卖到百姓手中,原因出来了,那就是高昂的运费,知道就行了。这纯粹是火拼血值。宋朝是有钱哪,可这个钱不知道用在哪儿了,真正用钱的地方却拨不出来钱。拼下去,西夏悲催了,宋朝财政也悲催了。

况且马上善后的种种费用就是一个大黑窟窿呢。

然后大家相互沉默。

不能散,黄公公重新讲述了一遍,意味着蔡挺并没有夸大功劳,相反的,还稍稍缩小了部分功劳。

立功了,那就得赏赐。

韩琦一句话,李谅祚是狂童,大人打小孩呢,蔡挺这个功劳立即缩水。

就算这样,它也能算排进宋朝开国以后对外战役胜利中的前十位吧。不过因为这个缩水,它也许只有与张亢第二次兔毛川大捷相比了,甚至考虑到李元昊的能力,还不及张亢那一役。

那么参照朝廷奖励张亢的制度,韩琦肯定能接受的。

可偏偏前面出了一个孙沔,他用王巨那三场中小型战役的胜利冒功,捞了一个节度使。而且刚刚过去还不到一年时光。

如果按照那个处理,蔡挺是不是要调到西府担任枢密使?

还有头痛的地方呢,王巨如何奖励?这不是宋太宗时代(注)。

一个十九岁的少年,能赏什么官职?难道调到西府担任枢密副使?那不是韩琦,而是这几个大佬一起会去撞墙的。

于是这个奖励让大家头痛了,商议了好一会,才做出两道无关的决定,第一个将王举元贬官,陆诜表现不好,可朝廷并没有下诏书让他出兵,他能出兵,也有权不用出兵。但王举元可是接到诏书的,偏偏按兵不动,还有什么资格知永兴军?

何谓永兴军,而不叫京兆府尹?正是策应前方四路安危,总掌整个陕西大局的官员。

贬下去了。

第二个决定是派何次公前去保安军,洁问李谅祚,同时对李谅祚打招呼,不要来拜年了,俺们从今年起,不会再给压岁钱给你了。

但到了陆诜哪里又出了妖蛾子。

他想表功哪,将使者扣压,李谅祚也来到金汤城养伤,听到后大怒,难不成宋朝边臣一个个都变成了狠人哥,他不信邪了,现在正好败下来的军队还没有完全解散,于是派出大军前去保安军耀武扬威,出言恫吓。

实际因为缺少粮草,让他发起进攻,也没能力发起进攻了,恫吓一番后,立即陆续解散军队,让他们回去。

如果是王巨,李谅祚悲催了,他手中现在是有不少兵力,但不再是十万大军了,说不定连三万大军都没有,但鄜延路兵力少吗?那么王巨不介意再来一个痛屠。

然而陆诜却吓了一身冷汗。

万一这小子将怒火往自己身上发泄怎么办?自己境内可没有那么能打的蕃子。只要西夏大军压境,自己会很悲催的。因此何次公来到延州后,他立即又换了一副嘴脸,说道:“敌颇顺矣,不如重赐时服,再以诏书问之何故入侵我大宋,敌人必感怀。如果次公既断时服岁赐,又诘问他们,敌人歼滑,说不定反而产生怀疑,以为大宋色厉内荏,反而未必会诚服。”

可能他心虚吧,这番话说得语无伦次的,何次公生生没有听懂,于是不听,到了保安军接见那个使者,让他将诘问诏书带给李谅祚。

真相出来了,不是西夏人会色厉内荏,陆诜才是真正的色厉内荏。

这摊子事,就象大顺城大会战时那样,乱的……

所以有人的机灵,一起学习王巨,什么也不说,做了都不说。比如李参,秦州乐家族在西夏反间下,开始举族叛乱,被李参镇压下去,但所居之处水草丰美,李参派人开耕出来,得良田五百倾,这可不是小面积的耕地,整整五万亩,然后用这个良田募来弓箭手,既得了兵,又得了粮。

不过最终被赵曙知道,于是派使询问,这也是政绩哪,为何不上报,李参答了一句:“将在边,期于无事而己,不敢妄以寇使主上忧。”

干嘛要说,说得不好,最后还不知道变成什么妖蛾子,弄不好不是功,反而是过,大过!

…………

“姘儿,那个琼娘你可看到了?”赵念奴问。

“奴婢看到了,模样儿长得也俏丽,就是略略丰满……”姘儿没敢往下说。

就是胸大吧。

但在宋朝胸大不为美,相反的,大家多是贫乳控。当然,琼娘的颜值能打满分,再加上她守身如玉,越得不到的越是好东西,况且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于是身价起来。

不过若这样说,赵念奴也不能算是贫乳。

赵念奴点点头,又问:“那个渌儿带来了没有?”

“带来了,正在外面恭候。”

“让她进来。”

姘儿将渌儿带了进来,这个少女乃是内教坊头牌会跳舞的官妓。

渌儿进来后盈盈施礼:“见过长公主殿下。”

“不必多礼,我来问你一件事,你可会跳一支舞?”

“什么舞?”

“兰陵王入阵曲。”

“这支舞奴家听过,不过它早就失传了。”

“失传了?”

“长公主想观这支舞,大约不成,不过还有一支舞与它颇是类似。”

“什么舞?”

“秦王破阵曲,据传唐朝秦王破阵曲便是从兰陵王入阵曲改编而成,这支舞内教坊也教阅过,就不知道是不是唐朝原来的那支舞蹈。而且它比兰陵王入阵曲规模更大,必须一百二十人才可以跳得起来。”

“怎么失传的?”

“这个奴家真不大知道。”

它的失传与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