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银州还是银州,但西夏左厢神勇军司的军城则改成了开光县,石州改成了真乡县,龙州改成了宁朔县。又于屈野河西侧置了银城县,与唐朝一样属于麟州管辖,不过史上元符二年置的晋宁军消失了。
接着在王巨提议下,朝廷以郭成为银州知州,同时还调了姚古与王光振几员虎将过去。
信发走后,王巨又下达了一道命令,整个宋夏边境打开十二条通道,准许两国商贾往来交易,但有一条,宋朝商人可以用布匹茶叶瓷器等商货与西夏人交易,却不得交易任何铁器与粮食,否则无论是谁,杀无赦。
铁器可以增加西夏人的武器。
粮食可以让西夏人得以渡过这次危机。
并且让大家明白其重要性,王巨还刻意说了一件事,庆历时宋夏战争结束,西夏人因为困窘,吃树皮树叶,吃观音土,就是这样,还打败了辽国十万大军!
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西夏虽然有许多地区是沙漠戈壁,但是绥、银、夏、宥、盐、灵、兴、兰、凉、甘、肃、沙、会,以及北河套与居延海,这些地区大多数是水草丰美之场所,大多数地区也比延州条件好,即便其中盐州条件要艰苦一点,还有着青盐之利,可这么多好地方,因为穷兵黜武,举国人口始终没有超过八十万户。或者说永乐城之败前延州只有五万户,那是蕃户不计户册的。且看水土条件面积大小都差不多的华州,近九万户!同州,八万户!耀州,近十一万户!就是条件那么差的商州,还有七万户!
但在一群大流氓带领下,这些西夏人也成了一群小流氓,所以举国上下,大多数人一直支持着西夏屡屡入侵宋朝,所以不让他们到了饿殍遍野的地步,是不会死心的。
随后王巨又下令刘昌祚与种师道合两路兵力,以及两路邻近的百姓,借着冰雪还没有堵住道路之时,再度出兵盐州,然后大肆运回青盐,向周边地区倾销。
还是为了粮食,没有了青盐,贺兰石又不值钱了,想换回宋朝的商货,只好用牲畜与皮毛来换,牲畜换掉了,西夏人更缺少食物。
王巨不指望宋朝商人个个爱国,但相信西夏商人同样也不会个个爱国。
天就渐渐冷了下来。
姚雄军队返回,这一行比较顺利,西进行草头鞑靼便停了下来,因为供给跟不上了(位于疏勒河的上游,虽名为草头鞑靼,实际其地乏草缺粟),而且再往前就是黄头回鹘的地盘(黄头回鹘在草头鞑靼的西边,有人将草头鞑靼当成了黄头回鹘,这是不对的,我还看到一篇文章,因为高昌回鹘,也就是西州回鹘喜着黄色,说黄头回鹘就是西州回鹘,这也是不对的,高昌回鹘还在黄头回鹘西北,因为其国王喜自称为师子王,所以辽国又称他们为师子国),相比于草头鞑靼诸部,青海湖南侧与西侧还有一些河流,水土情况也要好一点,因此阿柴诸部人烟略比草头鞑靼也要稠密一点。
但与草头鞑靼一样,因为水土恶化,各部不能联系在一起,也就无法形成一个强大的势力,而且这些部族同样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不过因为受地形影响,活动范围并不大。
故王巨让姚雄将这些部族一一找出来,然后命他们各自派使者来湟州城,拜见种谊,不是王巨,王巨人在兰州,而且湟州几州军事务也交给了种谊处理。
另外就是下达他们一个命令,未来是羁縻管理,不过每名丁壮必须每年种十棵以上的树木,对这个现在的吐蕃人并不排斥,甚至许多吐蕃人“环保意识”很先进,踏白城之战,河州有些部族主动配合鬼章,也正是宋朝得到河州后,大肆砍伐树木引进的排斥。
而且也不是白种树木的,更不是让他们白来拜见的,来到湟州城后,将他们各部情况说明,包括帐数多少,活动范围,风俗人情等等,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情况,发放一些镰刀、锄头、铁耙、铁锅等铁器,甚至未来会派一些老农带过去种籽与草籽,教导他们耕种,或是尽量的定牧。
会花一点钱帛,但不会太多,这样却能多少保护一下恶化的大非川水土,而且定下来未来朝廷就能渐渐管理。
虽然大规模定耕定牧同样会破坏水土,不过总比大规模游牧强一点。只能如此了,想要象彼岸那样,不但定耕定牧,而且严格地限制单位面积的牲畜数量,那在整个宋朝都是无法实现的事。
不过还有两个部族桀骜不驯,也迅速被姚雄镇压。
不久,林广也带着大军返回。
这段时间,他带着军队与战俘,又用钱帛商货,发动当地百姓,兴修了几个堡砦,顺便还拓宽了沿途道路,这样等于青海湖东北这块,也纳入鄯州直接控制版图。
鄯州就是青唐城,唐朝的鄯县,原来的鄯州则是在湟州城的北岸,史上童贯拿下青唐城后,改为西宁军,不过就是一个名字,也无所谓,之所以沿用唐朝旧名,其实是喻意着宋朝未来会强大。
只是这一地区虽然有湟水与浩璺水,但位于上游,河水细小,又无什么支流,人烟同样稀疏,当然,王巨让林广花费许多钱帛与人力去修堡砦与拓宽道路,是看重了它的商业价值与军事价值。
并且虽然人烟稀疏,但未来反而会减少冲突。
随着王巨又接见了凉州与甘州各部派来的使者,甚至还有肃州那边的使者,因为战俘不仅是平西堡前的战俘与王文郁在凉州抓捕的战俘,以前西夏数次惨败中,同样有许多来自河西走廊各部的战士被宋军抓捕,沦为战俘了。
这些部族都不在一起,而且也不是所有部族首领都被王巨释放出来,有许多人战死了,并且各部离兰州距离又不一样,因此断断续续而来。
王巨不可能每天都接见他们了,每隔十几天,才让这些首领聚一聚,然后只说几句话,为虎作伥,当罚!
也不要以为罚是害了你们子弟,相反这是变相的保护,现在将这些战士释放,难道以后就不打了吗?打就会死人,死我们大宋的战士,也会死你们的子民。
放肯定要放的,等事了后,会根据你们的表现释放。
何谓事了,王巨没有明说,但都懂的,也就是宋军到来了,你们乖乖配合,不得反抗,否则属于你们族中的战俘永远劳改吧,说不定还能卖给各个坑矿做矿奴,换几个钱。
王巨还是这几句话,说完了,就派人将这些头领带下。
然而京城那边也犯傻了,西夏使者带着这份国书,匆匆来到京城,这一回两个夏使表现很低调很老实,一点也不象以前那样嚣张,然后献上国书。
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的,这道国书分明是给宋朝出难题啊。
蔡卞不解地说了一句:“太保怎么同意夏使带着这份国书来京城的?”
第836章多画了尾巴
随后王巨接见了河湟的一些大和尚们。
这些大和尚们不能小看的,即便在这段历史,他们也十分活跃,不仅配合了宋朝说服熙州诸番部归降,史上种朴正是上了一个番僧的当,中了埋伏牺牲。就是在王巨手中,他们同样十分活跃,王巨在河州给了他们承诺,那就是拿出大量钱帛,替他们修建寺庙,普扬“佛法”,于是许多番僧兴高采烈地主动替王巨前往各部做说客,起的作用同样不小。
于是王巨诸事忙定落后,抽空将一些有名气的蕃僧一起召集到兰州来。
都是高僧哪,个个道貌岸然,僧袍飘飘,兰州的百姓看着他们的样子,一起伏于道路两边膜拜。
王巨心中好笑,不错,看上去这些番僧就让人觉得高大上,可千万别当真啊,他们这才是一群杀人放火金腰带的主。
他将这群高僧们迎到州衙,命令衙门上茶,然后交谈。
第一是进一步拉拢。
为什么王巨顺利拿下整个湟州地区?其实道理很简单,非是吐蕃人不强悍,况且这里还是他们主场呢。而是吐蕃人群龙无首,阿里骨,他们能十分认同吗?不过对于宋朝,也没有多少人认同。
现在吐蕃的状况,就象电影上的小黄人那样,没有了主人,一个个六神无主,因此这些番僧作用就可以显示出来,在他们引导下,就会有许多吐蕃认宋朝为主。
这样,未来河湟就会越来越稳定。
甚至以后王巨正式让百姓交纳税赋,也要这些番僧们动援配合。
第二件事,则是又做了一个承诺,王巨为了表示感谢,未来一旦朝廷用兵河西走廊,王巨还会在这数州进一步修建寺庙,并且请他们前去宣传佛法,将佛教发扬光大。
王巨这么做的用意,其实就是用佛教在河西走廊筑起一道防火墙,现在黑汗与宋朝关系不错,可那个教,王巨一直很担心着,想一想同治年间那场惨案吧。
现在河西走廊还是以佛教为主,不过王巨据斥候打探来的情报,得知有一部分绿绿侵袭过来了。
这可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即便未来会迁徙许多百姓,但莫忘记了,这一带回鹘人的比例远胜于清朝那时的比例。
可这些番僧哪里知道,一个个感谢万分,然后兴高采烈的回去。
天更冷了,一些河水浅的小河,都开始结起冰冻。
朝廷忽然派中使下来传诏,诏王巨火速进京述职。
进京述职,这很正常,不但今年,明年王巨可能还会进京述职,以便与朝廷沟通,王巨需要了解国家的情况,国家也需要了解西北的情况与王巨的计划。
不过琼娘提着茶壶诧异地问:“朱中使,这未免太早了吧。”
论述职,没有早晚之区别,问题是还要用王巨来搪塞契丹使者,但现在才是冬月初呢,并且又加了火速二字。
王巨摆了摆手,示意琼娘不要说话,他和声问道:“官家龙体还康健吧?”
“太保连连大捷,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官家龙体岂能不康健?”
赵顼还活着,就不会有十二道金牌故事发生了,也不是王巨多疑,西北这么大摊子,事儿很多,但让王巨最担心的还是赵顼的身体。赵顼平安无事,那么后方就不会发生什么妖蛾子,可赵顼若有事,后方就会有妖蛾子了。于是王巨说道:“那好,我们一道回京吧。”
一行人迅速回京城。
王巨刚到京城,就被赵顼请到宫中。
他被太监带到延和殿,在座的除了赵顼,还有几名宰相。其他大臣则没有了,因为下面很可能会谈一些机密的军务。
赵顼开门见山地问:“王卿,为何你让夏使带着那份国书进京?”
大伙儿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呢。
王巨道:“陛下,这事儿说起来有些长,让臣先从辽东说起。今年春天,那群女真人叛军膨胀到了近四万人,一鼓作气之下,拿下了咸州与银州,银州(铁岭)乃是整个辽南的重要门户。因此辽国发动了七八万大军堵截。两军相遇,女真人渐渐不敌。”
王巨对辽军战斗力的判断,主要就是来自这场战役。
“不过臣当时让彼岸挑选了几个略懂军事的过去观察,其中领首之人叫陆辉,他便向女真人献了一策,让他们大幅度地后撤,一直撤到了忽汗河的上游某条支流才停下。”
彼岸懂军事的人,这也好理解,彼岸同样在战斗,只是敌人的挡次比较低罢了。
其实不能这么想的,到了那边两块大陆上,敌人挡次也变得很高了。
“然后他用了臣当初在华池县的计策,但不同的是臣在青溪川用了九尸迎客,使得夏军惊惧,这才于青溪川扎营,由是臣的水攻之计得逞。陆辉却是直接让三千女真兵马,隔河相峙,强行将几万辽国主力军队阻止在河对面,然后掘开几十里外上游的堤坝,导致几万辽军差一点全军覆没。”
几万辽军几乎全军覆没,那三千女真战士同样也几乎全军覆没。
不过那不是自家的孩子,怎么卖也不心痛。
“这一战过后,女真人反而迅速壮大起来,包括长白山部,回跋部,都有一些部族纷纷来投奔。因此辽国又集结了二十万军队,两路狙击。陆辉看到敌人势大,便授意女真人分出一部分兵力,顺着鸭绿江而下,正好鸭绿江东侧辽军兵力尽数抽调,由是迅速占领了辽国西岸的保州与开州,又让人用高丽语,冒充高丽国王王烋下的命令,诱惑对岸的高丽一部将士领兵替换了他们。随后他们从小道,撤向高丽的东海岸,借助海船又折了回去。”
先是吴楠等人从春天时就进入高丽,甚至来到鸭绿江附近,打探地形,以及各种情况,同时还得知有一个叫李秉真的高丽守将,十分勇猛,痛恨辽国,不过此人武力过人,却是一个肌肉发达,缺少脑汁的粗人。
缺口就是从他手上打开的。
但根源还是来自辽国,辽国环顾四下,茫茫然似乎没有对手,因此从高丽上一代国王王徽开始,又开始骚扰高丽,导致高丽人就象庆历年间宋军将士对西夏一样,心中又恨又怕,不是李秉真一个人。
当然,这些情况隔着一道大海,王巨是不知道了,否则他会下出更好的几步棋来。
它们被吴楠派人打听出来后,吴楠与陆辉便利用这个情况做了这些安排。之所以选择李秉真这名将领,一是他比较痛恨辽国,二是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容易上当。
不过整个过程根本不象王巨所说的这么简单,特别是从诱惑李秉真入彀起,可以说是步步惊心。
而且李秉真带着高丽兵马,交接了开远城后,撤回高丽难度同样不小,因为现在整个鸭绿江都被辽国控制,包括高丽东海岸线整个长白山地带,南到朝鲜兴南,都属于辽国的地盘,虽然这一片地形以山区为主,辽国仍派驻了一些哨所堡砦,因此不但要化整为零,瞒过高丽人的眼睛,还要瞒过辽国人的眼睛,才能慢慢潜到东海岸边,借助夜色,用小舟登上大船,再顺着东北风,返回密州与彼岸。
但彼岸的五千兵马王巨就没有讲了,否则又会让大家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联想。
事实上宋朝斩时,在海边是没有天敌的,就包括倭国那边。
现在最富裕的国家,不是宋朝,而是倭国。
随着大批大批的木材与金银运到宋朝,倭国各种紧缺的商货,同样从宋朝源源不断地运过来,但在悄无声息间,倭国局部地区开始水土恶化了。
其实就算水土不恶化,没有海禁,那么就不会有沿海商贾的暗中勾结,倭寇同样不足以为害,到了真足以为害时,历史又不知道翻开怎样的新篇章了。
从这上面讲,也没有必要让宋朝君臣以后提心吊胆的。
赵顼道:“难怪……”
“难怪?”
“王卿,你先继续说下去。”
“辽东那边陆辉看到敌人势大,继续指导着这些女真人,利用李继迁的那种战术,加上辽东深处大山黑水,地广人稀,与辽国大军展开了游击战。”
“游击战?”范纯仁不解地问。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也就是利用地形上的优势,想办法避开敌人的主力军队,不停地骚扰其后方与其供给,或者看到敌人的小股军队,聚集优势力量,将其歼灭。甚至到了关健时候,还可以假投降,等到敌人主力军队走后再度叛乱。要知道整个辽东深处面积很大的,肯定不止就这四五万丁壮,也有许多部族并没有参加叛乱。这样反复的诈降之下,辽国军队就会产生误判,将一些没有反叛的部族也镇压下去,一些真投降的部族壮士处死,那么反叛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辽国这次派来的几员主将似乎皆有些能力,但因为这条措施,拖到秋后还没有将叛乱肃清。”
几千彼岸军队撤离后,陆辉与几十名主将并没有撤退,但他们夹杂在庞大的叛军中,也不显眼,如果真危险时,人少,也好逃跑。那边还有一个不冻港呢,一艘小船就逃了出来。
后面的这些消息,是王巨进京半路上,吴楠他们派人送过来的。
“这样能拖到明年了?”
“臣也不是很清楚,女真人不怕冷,辽国人也不怕冷,特别是因为战争,严重地伤害了农耕畜牧,到冬天则很困难了。”
王巨叹了一口气,有完颜阿骨打与没有完颜阿骨打终是两样的。
“但不管怎么说,今年辽国受了重创。所以当时刘昌祚将这份国书送到臣手中,臣的傔客韩韫说,立即将夏使带着这份国书扭送出境。不过臣没有答应。毕竟今年西夏困窘到了极点,我朝又占领了银州,但当时臣为了迷惑辽国,对辽使说臣去西北整顿边防,顺便会教训西夏,非是灭西夏,以便赢来宝贵的时间。如果这样的国书都被臣扭送出境,臣的用意也就分明了。”
“你是说同意议和?”
“正是。”
“同意议和后又用兵……”范纯仁道。
“范公,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内圣外王,何谓圣道王道?对内部要仁爱,对外部则是要平,要伐,要凶狠,要无所不用其极。至于承诺,也不能不遵守,但关健看对什么人来遵守,西夏对我朝遵守了盟约?即便辽国要好一点,还将三十万变成了五十万,友情的岁币变成了屈辱的岁纳,河东那边又勒索了七百里走了。其实和平是国家强大生生打出来的,自古以来,从没有过盟约能换来真正的和平,相反,聪明人会用盟约迷惑敌人,束住敌人的手脚。只有愚蠢的人才会用盟约将自己手脚捆住。我说一个例子,唐太宗是不是一位明君?唐太宗与突利在渭水河畔结为盟友,但最后唐太宗是如何对待这位盟友的?为什么我与文公他们屡屡发生冲突,正是这种理念的不合。我说的爱民,是爱所有的民,文公眼中的民,则只有士大夫。然张角兄弟是士大夫吗,陈胜吴广是士大夫吗,黄巢是士大夫吗?然后我的想法是内圣外王,要将国内所有百姓尽量变得富裕,强壮自身,对外部要凶狠。文公却是将宋朝往内王外圣上引,对待士大夫仁爱,对待敌人仁爱,对待平民百姓则要凶狠,明是儒臣,却做了儒家相反的事情……”
特别到了清朝,宁赠友邦,不赠家奴。
而且这种思想甚至影响到了****,许多人头上的辨子摘掉了,心中的辨子仍没有摘掉,更有过份者,不孕就不孕吧,无论是借种或是代孕,****有多少人哪,居然用倭国人代孕,并且是花重金请倭国人代孕,贱到这一步!
“陛下,而且臣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本来梁乙逋这次谋划很好,我朝不同意议和,会让西夏境内各部族百姓同仇敌忾,还会赢来辽国人的帮助。”
“辽国人的帮助?”赵顼讶然。
如果王巨所说全是真的,辽国这次损失很惨重的,前面两次,最少让女真人折腾了近十万大军,现在仍有二十万大军陷在辽东,如何相助西夏?
“辽国是全民皆兵,当然了,这不可能的,不会若真是想帮助,即便二十万大军陷在辽东,还会抽出许多兵马。”王巨简单地解释了一句。史上辽国第一次出动十万大军镇压完颜阿骨打失败,辽国接着又出动了七十万兵马。当然,但这也是辽国极限了,所以七十万兵马大败后,辽国没有什么兵力了,迅速亡国。因此王巨说了这么一句,如果辽国真的同意援救西夏,想抽调出十几万兵马还是有可能的。
“辽军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强大,但也不是那么弱小,如果两面开战,会有一些变数。现在依然是臣原先的策略,先行继续将辽国稳住,再迅速平灭西夏,那时辽国即便出兵,臣也不惧哉。但在这短短数月内,最好不要有意外发生,现在西夏派使来议和,我朝也同意了议和,议和了,也更好地将辽国迷惑了,说不定他们为了将辽东尽快解决,到了开春之时,还会发出更多的兵力。那样,西北可定矣。”
赵顼踱了几步,王巨虽然说得有道理,但不管怎么说,已经同意了和平,却立即反悔,这种事赵顼还是做不来的。
“陛下,也勿用担心,臣之所以有这个选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次梁乙逋多画了一条尾巴。”
“画蛇添足?”
“嗯,本来这次梁乙逋策略还是不错的,我朝不同意议和不妥,同意议和,臣还有一年半时光,就去了彼岸,那么西夏便会赢来重要的喘息时间,以后又能卷土重来了。但他写了这份国书后,又暗中派了间谍潜入我朝边境,到处扬言,说臣的军事能力胜过了刘寄奴,还编了一句歌谣,子安之功,胜过寄奴,直破贺兰,砥柱中流。”
“这样的扬言,谁敢传之?”章惇道。
“子厚,关健是有几个百姓知道谁是刘寄奴,而且这么多年来,西夏屡屡入侵,边境百姓之困弊,不亲眼目睹,实难想像,特别是庆州与延州百姓,前者因为灵州之败许多民夫牺牲在异国他乡,后者则是因为永乐城之败,同样化为白骨。现在我朝扭转局面,屡屡大捷,边境百姓欢喜不可想像,因此倍加拥爱大宋,拥爱三军将士,也包括臣,他们以为寄奴还是一个胡人名将呢,又有直破贺兰之语,于是纷纷传唱。那么传到京城,陛下对臣忌惮,将臣的兵权收回,西夏危机解除了。”
“这就是臣所说的尾巴,一是他低估了陛下对臣的信任,二他低估了三军将士对大宋的爱戴。我若指挥大军兵向敌人,三军将士无不纷勇向前,但是我若是将三军率向后方,相信我前面军令一下,后面就被三军将士乱刃分尸了。因此国家之道,君要圣明,臣要贤明,政治要清明。”
“这条尾巴不但不会起作用,反而被臣利用起来,臣下令边境诸将,暗中调查这些斥候,并且暗中监控起来,到了明年春天,一举全部拿获,既然梁乙逋将臣比作南宋高祖,用此陷害臣,臣还会遵守和盟么?”
借口就有了。
但没有那么简单的,如果王巨不畅开心扉,将这件事说出来,并加以利用,一旦传到京城,肯定会让赵顼起疑心。就算明年将西夏灭掉了,三军将士也不能解甲归田,还要预防辽国,还要建设堡砦长城。只要赵顼将王巨兵权收回去了,大事又休矣。
况且朝中还有许多王巨政敌,听到这个谣传,他们会怎么做,要知道,有时候棒杀同样也能杀死人的。
不然刘昌祚前面听到民间有这个歌谣在传唱,后面立即写信给王巨,又派了许多人手盘查,这个歌谣是从哪儿传出来的。
这个比喻很恶毒的,因为王巨的功劳与刘裕当初的功劳是如此的相像,手中拥有的兵力以及在军中的威望,同样是如此的相像。
想一想当初夏竦仅是用了一个伊霍之功,便将富弼与石介等人弄下去了,伊尹与霍光算是反臣吗?更不用说是刘裕了。
不过王巨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刘裕之所以顺利取代司马,做了皇帝,那是当时东晋乱得一塌糊涂,失去了民心支持。换成现在的宋朝,王巨就是有那心思,看看有多少将士,有多少百姓支持他谋反?不足两成!
但就是王巨揭开了,这事儿并没有完……
可是王巨也不急,关健就是明年一年,时光过得很快的,一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到了后年,大局已定,一部分兵士遣回,王巨也临近到了去彼岸的时间,那时候,还会有谁用此来说事?
王巨说过了,也就没有多深说,又问道:“陛下,这件事下一道诏书问一下臣就可以了,为何这么早就将臣诏回京城?”
进京述职也可以,但西北那摊子事务还有很多呢。
“高丽也派来使者,大约是高丽人出兵辽国开州,辽国皇帝大怒,将他击败,又派使责斥高丽国王,高丽国王疑心是我朝嫁祸于他们的,便派使来询问。”
具体的赵顼也不清楚,实际在彼岸几千名将士攻陷开州城时,辽国就开始发兵援救了,辽军到来,彼岸几千将士潜走了,李秉真真成了替罪羊,两国于开州城下作战。辽国兵力不多,李秉真兵力更少,高丽军队迅速被击败。这下子不是高丽人做的,也是高丽人做的了。
但是辽国大军在辽东深处被女真人牵制了,这部辽军将故城故堡收回来,也不敢兵向高丽,不过辽道宗耶律洪基怒极之下,先派使责问,不仅责问高丽为何发兵攻陷鸭绿江两边的辽国堡砦与开州,还责问高丽为何支持女真人器甲武器,蛊惑他们叛乱。
高丽国王一头雾水,然后派人调查。
辽国辽东深处确实在发生着叛乱,只是究竟情况斥候也不清楚。
李秉真确实是带兵入驻了开州来远城,但不是他攻下来的,而是另外几千名高丽将士攻下来的,是那几千名高丽将士,却始终找不出来,更可恨的是这几千名高丽将士,还假传了他的命令,才使得李秉真上当。
高丽国王王烋怒极,先将李秉真处死,李秉真上当原因,是先前看到两方打得热火朝天,又因为痛恨辽国,但高丽传令,也有令符印信,不能看到双方在打,没有什么令符印信,就上当了哉。
王烋又将李秉真的人头传于辽国谢罪,随后与群臣商议,这几千人是怎么一回事,有人就怀疑是宋朝,但有人不相信,宋朝如果攻打辽国,不攻打燕云地区,跑到辽东来干嘛?
王烋无奈之下,一边派人继续调查,一边派使来宋朝试探性地问一问。
反正现在宋朝海贸在彼岸带动下更加发达了,不仅有彼岸的船,还有许多宋朝的船只。而且就那么一个海峡,又于密州置了市舶司,实际真的不远。
接到市舶司的禀报后,群臣不知道如何回答了,甚至详细的情况,都没有一个人清楚,因此赵顼下诏,让王巨火速进京。又诏令沿途官员盛情款待高丽使者,尽量地将他们一行拖住。
尽管这样,高丽使者还是于前天就来到京城了,现在仍拖以驿馆里。
“陛下,这个交给臣来处理吧……陛下,大宋的现在是陛下,大宋的未来是皇子,臣接待高丽使者时,以皇子名义接待他们一行,然后由臣来发话。”
这是好听的说法,实际就是让赵佣在边上观摩,看王巨如何与高丽使者谈判的。
范纯仁嘴又张了张,王巨是好心,这是替宋朝载培皇子呢,但这个做,真的好吗,真的合适吗?
第837章三明
但最后就是蔡确也没有同意,赵佣太小了,有碍国体。
不过大伙也能理解王巨的苦心,在外交上,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一直很笨拙的,而对于这一点,王巨同样排斥。
让赵佣观摩一下,无疑是现场教学,会给赵佣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最后在蔡确的提议下,大家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以赵顼为主,王巨负责具体谈判,再让赵佣于边上坐着,然后再召见高丽使者。
一会,赵佣带进来。
不过高丽使者还要有好一会儿,才能被带到皇宫。
王巨便上前,给赵佣讲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刚才他在殿中与诸人的对话,也包括了他所说的那个内圣外王与内王外圣,大约说了一遍。
赵佣抬起头问:“太保,百姓齐心真的很可怕吗?”
“还记得田单的故事吗?乐毅连下齐国七十城,只余即墨与莒城未下,即墨主将战死,军民共推田单为主将,正是军民齐心,最终反败为胜,这就是最好的例子。况且西夏还有那么大的地方,还可能有辽国的支援,更不可疏忽大意。还有唐太宗如何灭突厥与薛延陀,每次都是在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