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792章大捷(上)

“禀报章公,西夏主将是仁多零丁。”斥候说道。

“仁多零丁?”几人脸色郑重,别看这个家伙在庆州被王巨杀得很惨。但在宋朝五路伐夏时,表现得最为亮眼。

水淹之后,就是此人带着西夏军队,如狼似虎般地对残余的宋军不断地进行着撕咬,不但高遵裕环庆路主力损失惨重,刘昌祚的泾原路五万兵马,在水淹与仁多零丁撕咬下,只回来了一万三千人,整整损失了四分之三!

这样的损失,差一点使刘昌祚这员超级虎将意志消沉,萎靡不振!

所以有士兵说,为什么会这样,想想以前对西夏战绩吧,许多将士放声痛哭了,据闻那天刘昌祚自己也在军帐里放声大哭。

章楶看了看大家的脸色,说道:“各位莫要怕,昔日在庆州时太保就曾说过此人不可小视,但也不必过高地看他。太保曾将古今以来战将分成六个等级。超等战将不叫战将,而是叫战神,如李靖等人,古今以来,只有数人而己。次之一流战将,如薛仁贵、耶律休哥等武将,这些武将罕有敌手,但还不能达到战神级别,因为仔细地寻找,他们身上还有许多缺点。但就是这样的主将,古今往来,也不过数十人而己。再次之,便是二流主将,如我朝的狄青、张亢、王韶,还有某。太保说,即便是二流之将,古今往来,也不过一百余人。”

这里,章楶还是很自得的。

别看是二流的,那也要排进前两百位了!

“然后便是三流主将,如种谔、高永能,还有这个仁多零丁,顶多仁多零丁排得靠前一点,又有何惧哉!郭都头,你继续禀报。”

“喏,敌人的总兵力肯定超过了十万人,但可能不足十五万兵马。今天白天,利用从我朝缴获来的各种器甲,保护着士兵填塞平夏城前的壕沟。但就在各条土堤将要到达对岸时,郭将军忽然让三军将士将神臂弓拿出来,杀伤了不少西夏兵士,逼得西夏人不得不停下进攻,三军休息。但据前线踏白军估测,顶多明天中午时分,西夏人就能将土堤修到对岸。”

只要西夏将土堤修好,惨烈的攻防战就正式打响了。

“某知道了,郭都头,你下去休息一会。”

“喏。”

郭都头下去。

章楶看了一下左右诸将,说道:“敌人这次没有出动二十万三十万兵马,某以为有几个原因。灵州城外,西夏水淹我军,使环庆与泾原两路兵马损失都十分地惨重,可能在西夏人心中,就是某来到渭州,陆续置立了许多边军,并且训练了一年多时光,但他们终是新兵,而精锐大半折于灵州城外。”

“平夏城内只有四将官兵,只有八九千人,另外还有一万余民夫,不象永乐城,有数万官兵,几十万民夫,因此用不着那么多的军队来剿灭。”

“仁多零丁本人也可能有些骄傲了。”

“还有一个可能,敌人还会有后继的兵力,将从萧关南下,只是没有到达。不过这个可能性极小,因为环州那边我朝官兵这段时间主动出击了几回,会牵制住那边的夏军兵力。”

西夏最善长的就是以多胜少了。

一旦双方兵力差不多的时候,西夏人往往就不知道怎么打了。

特别是大梁氏在位的这段时间,往往一出动就是三十万大军,实际章楶想想也无语,就算西夏动兵成本低吧,一出动就是三十万军队,当真不花钱帛?

难怪王巨说梁氏穷兵黜武。

不过想后年就发起伐夏战了,章楶还巴不得西夏这么做,甚至这次出动的军队数量越多越好。

现在比预计的兵力整少了十万人,章楶有些失望,也有些幸庆,不管怎么说,仁多零丁可不是吃素的,来的敌人兵力少了一点,但胜利的把握也增加了一点。

“王恩,姚古,林广听令。”

“喏,”三将站了出来。

“王恩为前行军,姚古为后军,林广为中将,三路兵马,立即赶赴好水砦故城,但切记,好水故砦离前线很近了,而敌人大军气势汹汹而来,三军正是锋芒毕露之时,故向好水砦赶赴,但不可真的抵达好水故砦,若是敌人有备,立即扎营防御,未得某命令之前,任何人不得邀功擅战,否则军法处执。”

好水故砦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堡砦,没烟峡下来,就是石门河石门桥,向东去就是平夏川,向东南去就是石门峡,石门峡后面这片山区还有许多寺庙,也是西夏在萧关以南葫芦川一带重要的拜佛场所。出了石门峡,便是好水故砦。

并且从好水故砦向东南去便是兰萧川,再往东南去,便是天圣寨,或者从一条小道,又可以直插定川砦。

当然,顺着葫芦川南下,那是大道了,直达熙宁寨镇戎寨……

原来宋朝未失去灵州前,不可能在平夏川筑起一个大城,浪费兵力了,因此就在这里建设了一个小砦,命名为好水砦。

但随着李继迁扩张,好水砦顶得太前,因此宋朝不得不将其丢弃,如今只剩下一些残壁断垣。

三将领命下去。

“种朴、郭景修、刘舜臣听令。”

“喏,”种朴三将又走了出来。

“你们三人,刘舜臣为前军,种朴为中军,郭景修为后军,从定川砦出发,顺小道直插好水故砦,但切记,你们这一路明为佯救平夏城,实际是侧应配合林广那一路兵马的行动,更不得擅自邀功出击。”

“喏。”

王光祖急了:“章公,那我呢?”

“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不过某现在等一人率领将士到来……”

…………

宋军调兵遣将,西夏同样派出许多斥候,消息也很快传到仁多零丁耳朵里。

并且这次章楶发起的两路兵马也非奇袭,因此仁多零丁有了充足的时间准备。

他将军中的勇将嵬遇得呀叫来:“你率领三万兵马,立即修去废砦(好水故砦),做好防御,但不可主动出击。敌人来了六将,那个王恩、种朴、姚古我不是很清楚。但林广、刘舜臣与郭景修乃是三员勇将,皆有万夫不挡之勇,切不可轻视。”

林广不用说了,刘舜臣在撤退时,成了一名超级机关枪,也让西夏闻风丧胆,郭景修王巨没有太注意,但在种谔米脂寨大战中,此将也大放光彩,战功仅次于折可适。

而且不仅是这两路宋军,在石门峡还有一路宋军,主将是鼎鼎大名的曲珍与折可适,另外还有王文振与李忠杰二将,似乎这两将也能打。

不过只要嵬遇得呀将好水故砦堵住,南面的宋军不能北上,曲珍的军队不能撤回,那么说不定拿下平夏城之后,反过头就能将曲珍这一部宋军来一个瓮中捉鳖。

这两路宋军一一失败,泾原路主力损失将会很惨重,那么自己就可以带着十几万兵马,与缴获来的粮食辎重,浩浩荡荡南下入侵镇戎军与渭州了。

嵬遇得呀带着三万兵马南下好水故砦了。

不过西夏余下的兵马仍超过了十万人,对平夏城构成了足够威压。

但他进攻的效率比章楶想像的要低。

直到下午时分,才有一道堤岸通达了对岸。

密密麻麻的夏军从土堤上扑了过来,有许多人手中带着铁锹,还有人抬着撞木。

郭成立即调拨兵马,拼命地射击着。

但不久之后,又有一道土堤打通了壕沟。

终于,当第五个土堤打通时,有一处在西夏不要命的进攻下,用铁锹与撞木撞开了一个豁口。

“贾岩,你亲自率领部下,将那个豁口堵住。”

“喏。”

贾岩骑着马带着部下冲了过去。

在他带头厮杀下,好不容易将闯进豁口内的夏军击退。

其实就是进了城,里面还有一道栅栏呢。

但郭成并不想马上就退到栅栏里,那样在余下三天多时间里,就太危险了。并且只隔着一道栅栏,必然会产生大量伤亡。

然而因为这支夏军的牵制宋朝的兵力,又有几条土堤陆续修好。

“黑子哥,你又杀死一名夏兵了,”郭小四艳羡地说。

交战到现在,黑子哥已经射杀了五名西夏战士,这意味着战后仅是这个赏赐,就达到了五十贯!

况且还有另外的十五贯,六十五贯哪,对于边区的百姓来说,这是一笔多大的财富?

黑子哥说道:“小四,离得这么近,就是一只兔子也能射死了,你怎么到现在,一个敌人也没有射杀?”

这让黑子哥感到无语。

其实不仅是郭小四,还有不少民夫,因为心情紧张,或者不习弓箭,尽管已经射出去几十支箭矢,但一名敌人也没有杀死。

但是黑子哥想不通啊,郭小四乃是村中的能人,能言会说,头脑聪明,怎么现在表现那么差呢。

敢情他也不知道其中的区别,能言会说就能打吗?那样,宋朝的士大夫们则不是八成人都能打?

其实郭成在瓮城的城头上一直在观战着,他对这些民夫的表现同样不满意。

至于浪费的箭矢,倒不用太计较,这次他带着军民前来筑城,准备了大量器甲,仅是箭矢就准备了近两百万支,足够这五天挥霍了。

主要就是民夫杀伤效率太低,否则今天下午是不会险情不断的。

他想了想,对刘法下令道:“刘将军,你率领六营骑兵,自北城门杀出,顺着西城墙一直杀向南城门,将敌人的攻势化解掉。”

此时西夏从四面八方发起了进攻,但主要攻势还在西面。

“喏,”刘法答道。

“务必要快,不可恋战,否则危矣。”郭成又说了一句。

但他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刘法太年青了,不知道何故,让王巨下令,从一名都头迅速提为陕西路第二十六将大将,虽然以前他身为都头时作战比较勇敢,可那是都头,现在是大将。

也不能怪郭成担心,至少现在的刘法还不是巅峰时的刘法。不过在史上,刘法却被西夏真正的名将察哥击毙。

但这个几乎不亚于耶律休哥的西夏名将才刚刚出世呢,王巨根本就不用考虑。

刘法提着大刀,翻身上马。

他手中的大刀非是以前宋朝的长柄刀,同样是王巨推出来的蒙古式的战刀。但与普通马刀不同,这把马刀是加厚加长过的,足足长了一尺半,但这意味着这把刀的重量生生达到了三十余斤。

别以为三十余斤的重量不是太重,此时不乏重兵器,如鞭、铁锏、锤、大斧,但这些重兵器都很短。越重越长,挥舞起来则越费力气,因此有许多人对唐朝的陌刀产生质疑,以为它不是一把特长特大的战刀,而是组合式的战刀,否则战士根本挥舞不动。

仁多零丁也在前线观战着,此时城墙未修好,有的地方还没有一人高,很快他就看到了刘法在集结六营骑兵,于是立即下令:“调动兵马,支援北方。”

不过前面正在攻城呢,后面还要留下一支军队,防止曲珍从后方来援,另外还有许多军队正在山上搬石头,好让虎踞炮继续发射着。

因此就在夏军手忙脚乱之下,平夏城的北瓮城吊桥已经放下。

“冲!”刘法吼道,跃马当先,扑出了城外。

不远处正好有一队夏兵正在建堤,看到宋军骑兵扑出来,想要往后逃。

刘法已经扑了过去,手起刀落,他的力气很大,这把刀也很重,一刀下去,生生将一名夏兵脑袋劈成了两半,这种血腥的场面,让几名胆小的夏兵吓得快要尿尿了。

刘法继续冲下去,一个又一个敌兵被他劈翻在地。

但是越往西瓮城,遭遇到的敌人越来越多。

宋朝人讲究土葬,但是西夏人葬礼形式多样化,首先是天葬,随后才是火葬、水葬与土葬,土葬不是西夏人原来的传统习惯,它是舶来品,从宋朝舶来的。

所以这两天惨战,西夏人也举行了天葬

这时候野生动物很多的,包括华南虎,此时中原地区那最少得有好几万头华南虎,也包括秃鹫,许多秃鹫在地上啄着尸体。

然而随着刘法骑兵的到来,这些丑陋的秃鹰们一只只地被惊飞起来。

“厉害,厉害,”平夏城都监刘方兴赞叹地说道。

郭成看着刘法勇猛难挡,眼睛同样也亮了一亮,他似乎从刘法看到自己少年时的英姿飒爽。

但随着刘法杀向了西瓮城,仁多零丁调动来的骑兵也陆续布置完毕,进入到了战场。

战场上,数量未必是决一胜负的唯一关健,但士兵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就象当年的狼牙村之战,如果不是耶律斜轸手下兵力足够的多,杨业如何被俘,如何三日不食而死?

看着夏军缠绕上来的兵力越来越多,刘法这六营骑兵挺进的速度也越来越慢。

“卟!”

两声同时响起,第一声是刘法那把大马刀劈入一个夏兵的脑门声,第二声乃是这名夏兵将刀子刺进刘法战马马腹的声音。

刘法不得不翻身落马。

刘方兴用望远镜看着,担心地问:“郭将军,那是不是小刘将军?”

这一战就是乘西夏人不备,用高速驰骋的战术,将西夏人攻城的速度减慢下来,以赢得宝贵的一天。毕竟此时西夏兵力仍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如果让西夏修好了十几道土堤,又撞开十几道豁口,那么西夏就可以利用兵力的优势,昼夜攻城。余下三天四夜的辰光,那就难熬过去了。

难不成在宋朝没有完成战略布术前,将最后的决胜武器拿出来使用吗?

要么就坐看着一万余民夫,以及数千官兵,呆在栅栏里,让西夏人一个个的杀掉。

所以郭成兵用险棋,派出了刘法。

刘法落下了马,一旦离开战马,在这城外,会是何其危险,刘法一死,这六营骑兵士气低靡,连同这六营最精锐的骑兵营也就危险了。

郭成看着,目眦欲裂。

实际随着刘法落下马,六营骑兵都不约而同,停下了冲刺的脚步。

“郭将军,你上。”都头李平说道。

说着,他落翻身下马,将战马让给了刘法。

此人也是一员能征善战的虎将,只是没有打出来,地位又低,名声不显罢了。

这一让意味着什么,刘法知道的,然而在这关健时候,刘法绝对不能心软的。他提着大刀,翻身上马。李平为了掩护他上马,在拼命地杀敌,只是眨眼功夫,李平身上已经被兵器刺了好几下,血迹从铠甲里涔出来。

“李都头,你的家人我照料了,”刘法说道。

随着他重新骑上马,六营骑兵一起发出一声欢呼,刘法说道:“杀。”

仅是半个方圆,因为他杀敌太多了,以至敌人喷出的血迹,将他的铠甲生生染成鲜红色。

六营骑兵破开敌的重围,继续向南杀去。

但是李平让出了战马,被层层围上来的夏兵一剑剑,一枪枪的刺中。

“李都头,”刘法眼中含着热泪喃喃一声。

这个转换很快的,以至黑子哥与郭小四都没有看出来。

“原来我朝骑兵这么厉害啊。”黑子哥说了一句,实际怎么说呢,西夏骑兵也就那么一回事,至少现在派上的轻骑兵也只有那一回事。但还有更厉害的,那就是西夏的铁鹞子,但铁鹞子数量因为国家财政困难,也陆续减少了,就是有铁鹞子,仁多零丁也带来铁鹞子,但因为时间仓促,铁鹞子人马全副披挂,已经来不及投放到战场上了。

这就造成了民夫们产生的假像,以为西夏骑兵就那么一回事。

当然,这是好事儿,否则民夫沮气,后面还有三天多时间,就难以坚守平夏城了。

看着刘法的英勇表现,郭小四害怕之心减弱了几分,终于一箭,将城壕外的一名夏兵击毙。

“嗷!”郭小四开心地站起来欢呼道。

不过随后一箭,差一点射中他的脑袋,但就是他躲得快,这一箭也将他的发髻射乱掉了,幸好黑子哥及时地将他头按了下去。

李平已经倒在血泊里,刘法含恨在心,手中的刀挥舞得越发急了,甚至他中了一箭都不知之,六营骑兵在他为箭头带领下,就象一把锋利的斧头,劈开了层层青竹那般,所向披靡,成功地杀到南瓮城门下。

其实真实杀伤的西夏将士并不多,但别急,正是因为刘法的冲刺,从平夏城的北瓮城到南瓮城,西夏正在攻城的军队全部被刘法打乱了,这一愣神的功夫,别忘记了,城墙后面还有几千宋朝官兵,一万多手中持着武器的民夫,尽管这些民夫表现不出色,但就是隔着一道城墙,怎么射也射中了。

因此刘法这一回冲刺杀伤的夏兵不过一千余人,但正是因为他的冲刺,间接地造成了两千多名夏兵战士被射毙。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仁多零售丁蹙起了眉头。

宋朝败多胜少,这个原因不是仁多零丁能搞得懂的,不过宋军在战场上的发挥,多次让仁多零丁感到惊讶。

且不说那次庆州战役,久远一点的比如好水川之战,王珪等一万多将士宁肯全军战死,无一人投降。现在又如此了。

这让他有些想不明白了,三军将士如此英烈,要知道宋朝不是西夏,一百多万军队,禁兵就有五十多万了,还有大量的边军,即便非战斗型的军种厢兵不算,战斗型的军队数量也达到了七十多万,为何能败给西夏。

这样想也不错,确实是出了问题,可一旦这些问题得到纠正,西夏就会很危险了……但仁多零丁并不知道。

刘法成功地进入城中,然后抽泣道:“李都头……”

王巨开始时只是裁减军队,减少吃空饷的名额,与蔡挺提出的将兵法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所谓的将兵法就是宋初的军头制度,各种分成几十个将,每一将少则三营,多则五六营,七八营,但军头不叫军头,而改成大将了。

刘法就是大将,手下几营官兵未必个个清楚,但都头以上的,刘法如何不清楚。李平之死,让他感到难受了。但仁多零丁也感到难受了,不得不下令暂时停止攻击,明天早上再说吧……

第793章大捷(下)

“王知州,辛苦了,”章楶远远迎上前去说道。

王文郁带来的兵马并不多,只有五千人,但全是来自兰州与龛谷等处的最精锐骑兵。

至于兰州,则交给了李宪。可能在宋朝因为李宪是太监,大家皆有些瞧不起,但此人十分能打,不亚于种谔,然与种谔相比起来,少了一份私心,所以颇得王巨与章楶看重。

不过王文郁同样也不错,最少是高永能级别的大将。

不仅王文郁来了,与他一道来的,还有德顺军的姚雄,总之,姚兕一家父子三,在这一战中都得到了重用,以至世人瞩目。

但姚雄担任的是德顺军知军,属于泾原路管辖,那就没必要太客气了。

章楶等的就是这两将。

大家来齐,章楶又开始调兵遣将,但先将平夏城的情况说了一说。

现在有了望远镜,利于斥候打听消息了,当然,因为让西夏也得到了一些望远镜,西夏那边打探情报同样也方便了……

“大约前线的情况就是这些,比某预想的要好。”章楶说道。

特别刘法表现真的很亮眼,至于都头李平之死,章楶就不多想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虽然不能说绝对,但慈肯定不能掌兵的。正是刘法这一战,最少赢得了宝贵的一夜。

为何说一夜,想一想如果不是刘法冲击,让西夏及时收兵休息,那么平夏城城墙被夏军撞出更多的豁口,西夏必然利用人多的优势,昼夜对平夏城发起攻击。

虽然不指望平夏城守上十天八天的,但晚一点发起大规模冲击,总比早一点发起冲击危险性减少些。

当然,明天平夏城将要接受更大的煎熬了,不过随着王文郁及时赶到,平夏城只需要再坚持三天辰光了。

“王文郁,王光祖、李详听令。”

“喏。”三人站了起来说。

“王光祖,你做为前军,王文郁,你做为中军,李详,你带着两将兵马殿后,从兰萧川向好水故砦挺进,与前面两路兵马一样,声势最好大一点,不必要掩饰。当临近好水故砦时,同样停下来,勿要贪功冒进。不过你们接近好水故砦时,大约要到后天下午。正好休息一天,大约大后天总攻就要打响,得到我的命令,立即发起总攻。”

“喏,”三将领兵退下。

“姚兕、苗履听令。”

“喏。”

“你这一行最好低调行军,如果可能,尽量昼伏夜行,先行去天圣寨,再从菜园川出发,不过菜园川沿途几个寨子,某已经提前收拢过来了。”

“章公,我知道。”

天圣寨北面有两个平川,一个是兰萧川,一个是菜园川,分布着许多蕃人村落。

但与大里河之北的蕃部不同,这些蕃部对宋朝不是那么排斥。

而且梁氏穷兵黜武,为了支付庞大的兵费,不得不重征苛敛,导致许多百姓民不聊生。因此看到这种情况,章楶与姚兕联手,拉拢了前线的一些部族,包括菜园川各部,给了一些好处,同时说明一些道理,一旦宋朝北上成功,那么这些地区就属于宋朝了。宋朝的税赋大家都懂的,汉人就那么些税,两税如果没有杂税则是十税一,如果是蕃人,只要丁壮担任强人壮马,连税赋都免掉了。

这些部族本来对西夏就不那么忠心,况且快敛得活不下去了,不仅宋朝税赋低,而且章楶又给了许多好处,于是一个个表示向宋朝效忠。

“由他们配合,只要你们行军小心,相信西夏不易得知你们这一行的踪迹,再往北,可能环州知州张守约带领一万余泾原路的兵马,在哪里与你们汇合,然后顺着小路一路向西,折向东弯沟,绕到平夏城的后方。当你们到达之时,便是总攻之时。”

“喏。”姚兕高兴地说。

张守约也渐渐老了,但这也是一员能征善战的虎将。

总之,这一战宋朝是将星如云,星光耀眼。

…………

“王公,身体可康否?”王巨来到王珪床前关切地问道。

“子安,老夫老了,恐怕不行啦。”老王有气无力地说。

老王也不算老,才六十几岁,但在这时代人往六十岁上跑,不能生病,一生病就会十分地不妙。

王巨不知道如何安慰。

老王又说道:“子安,可惜看不到你收复西夏之时,老夫很惭愧啊。”

“世人谁敢轻视王公,至少有王公在,对于我来说,仿佛范文正有了杜公之庇护。”

因老王一向和稀泥,所以世人多讥讽之,甚至公开说三旨宰相。

这样说是不对的,就象范仲淹发起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热闹有了,但别当真,是热闹,但是胡闹!

有的人默默无闻,却是第一流的贤相,例如宋真宗时的李沆,宋真宗时的王旦,唐太宗时的房杜。所以许多人都低估了老王,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徐禧与太监李舜举去永乐城之前,老王亲自迎出中书,对李舜举说,朝廷以边臣属押班及李留后,无西顾之忧了。”

李舜举说:“西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指朝廷大臣没有本事,导致宋朝西北只能被动防御)。相公当国,而以边事属二内臣,可乎?内臣止宜供禁延洒扫,岂可当将帅之任!”

老王惭愧不安。

这件事说明老王一不摆架子,二能听得进别人的批评。

实际在老王的和稀泥之下,熙宁变法所造成的党同伐异情况在逐渐改好。

国家各个情况同样也在转好。

即便两次惨败,西北整死了六十万军民,也没有造成混乱起义反叛的啥,不仅是国库充盈之故,同样也说明了老王在中书调度有方。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次惨败是发生在他为首相任上的,当真老王不感到耻辱?

还有,老王对王巨的庇护。

但王巨不是范仲淹,范仲淹上位后不顾杜衍对他的种种庇护,还将这个天圣四大贤相(王曾、杜衍、张知白、李迪)打入到小人行列,这让王巨想想很无语,不过王巨对老王真的一直很尊敬。

“老夫外子多有得罪……”

“王公,我说过,只要不是别有用心、颠倒黑白者,我从不怪罪,王公,你就不用担心了。”王巨打断他的话说。

老王说的外子就是李格非,李清照的老子,原先拜在韩琦门下,但韩琦有没有将这个学生放在心上,那只有天晓得了,后来苏东坡为考官时,李格非得中进士,又拜在大苏门下。

王巨回来,强行推出齐商税,导致各州县都产生了许多纠纷冲突,李格非上书,弹劾过王巨。

其实这真是一笔糊涂账,老王是王巨的庇护人,大苏是王巨的好朋友,韩琦算是政敌吧,但韩琦与王巨冲突不大,相反在建设郑白渠时两人合作还算比较愉快。等王巨正式上位,韩琦早死了好几年。

王巨离开王珪的家,去见赵顼。

赵顼问:“王公病情如何?”

“有些重。”

赵顼听出这个有些重意味着什么,他叹息一声。

“以前王公在的时候臣没有发觉,直到他病重之时,臣才知道王公之作用。看似王公性格柔弱,但是没有王公居中调节,朝堂不会如此安静,甚至臣的齐商税与银行司都会引起更大的争议。上善若水,不过如此。”

这个评价有些高了。

但老王也不是象一些史册上记载的那么无能。

“臣还担心臣去了陕西之后朝堂的格局。”

“章卿可乎?”

“原来以为章子厚可以为首相,但现在细想起来,章子厚性格还是有些激烈,这一条是不及王公的,随着朝廷经济好转,国家只要维护好这个局面就可以了。因此最适宜的人乃是守成大臣,就不知道范纯仁能否胜任。”

“范纯仁?”

“他虽与我政见不合,但臣是国家宰相,不能站在自己立场向陛下推荐人材,而是要将合适的人才推荐到合适的位置上。”

如今他好几个好朋友都在京城为官,章惇是门下宰相,曾孝宽是吏部尚书,小苏是中书舍人,张商英乃是银行司使,沈括则是利民监使,熊本与他关系也不错,即便另一个中书舍人蔡卞对王巨也推崇倍加,但这几个人都不适合接替自己与老王的位置。

“范纯仁……”

“范纯仁才能稍稍欠缺,但能起到这个调和之作用。而且不能明年任用,必须从现在就开始任用,调到中书,正好臣与蔡公在中书,可以提前磨勘,也能提前与蔡公配合。”

“你是说得重用温和之臣子。”

“也不一定,但熙宁变法,造成大臣产生了严重的党同伐异,所以必须让温和派大臣主持朝政。实际臣未到王公家探望王公前,都想不到自己会推荐范纯仁。”

“再看看吧。”赵顼说。

现在老王还没有死呢。

赵顼又问:“王卿,陕西事了,你当真去彼岸?”

“陛下,虽然有些人利用臣与大长公主的事攻击臣,但它确是事实。自古以来,且不说王莽与隋文帝,就说东汉外戚专政以及杨国忠之乱政,也知外戚之害,况且是臣这样不清不楚的。”

这倒是事小,关健我以后不去彼岸,你现在还能这样信任吗?

还有呢,你在还好一点,你不在,还不知道你母亲以后如何糟蹋我。

但这是不能说的。

赵顼也未想到此节,他失望地叹口气:“姑姑害苦了朕……”

你嘿咻了,如意了,连儿子都有了,但将朕一个良臣弄没了……他又说道:“朕听闻你有一个女儿。”

“是两个女儿。”

“朕指的是你长女,她可有婚配?”

“她还小呢。”

“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