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的主意。又用自杞州做了一个试点,看效果如何。但那时,第一次席卷已经展开,仇恨早结下了,还能不能在交趾重新执行我这个策略?所以在交趾只好继续席卷下去。”

实际王巨自始至终,就没有想过对大理下黑手。这也说明他依然受了前世的影响,包括对南洋土著的憎恨。

不过就是对交趾实施大理这样的策略,估计也未必成功,因为交趾的核心区域与宋朝差不多了,但无论是广南西路的蛮区,或者大理,还是土司制。

只能说交趾立国不久,如果王巨不是带着岐视的想法,而认真去思考更好的怀柔手段,也未必会出现明朝时的情况。

这个原因,仅是王巨一个搪塞诸将的理由罢了。

王巨又看了看眼前几员重将,继续说道:“其次的原因,你们都知道的,为何我声称只占有石城郡与东川郡,一是这两郡几乎囊括了三分之二的乌蛮。二是占有了这两郡,上便能与戎州沟通,东可以与广南沟通,这样就与大宋紧密联系在一起了。然而这次戎州下面的易溪部、乃娘部(又叫易娘部)、茫布部、乌撒部、乌蒙部、阿头部,因为多是真正的山区,与乌蛮其他各部联系不紧密,皆没有发出援兵前来。如果熊伯通大军已经抵达,南北一夹击,数部也就投诚了。然而没有来,我们只能强行攻打。”

在这数部上面就是长宁军,也就是叙州蛮。

熊本经营泸州蛮时,宋朝才前后建了武宁砦与安夷砦,在熊本强势逼迫下,当地蛮首献上长宁、晏、奉、高、薛、巩、淯、思峨等十州,但现在还没有置长宁军,而是置了淯井监,隶属泸州管辖。再上面就是戎州宜宾了。

虽然宋朝对淯井地区管控能力很弱,但已经羁縻起来了,也能勉强算是宋朝的地盘。

不过王巨漏掉了一片地区,那就是两郡中间的边境东北处的西南夷,这个没办法了。即便未来能拿下大理,这片地区很长时间会象梅山蛮那样,成为国中国,而且是一个大号版的国中国,面积是梅山地区的十几倍。

但只有宋朝有雄心,不立即衰败下去,大理一直能控制起来,这片地区以后还是能消化掉的。若是宋朝衰败,即便大理说不定又会重新丢掉,就不要说这个地形更复杂的西南夷地区了。

所以王巨自觉地没有提,就是以后经营,那有可能也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后的事了。

“但没有熊伯通在北方配合,我们单方面作战,甚至我都无权调拨巴蜀那边的物资,不得不一步步将物资从广南西路碾转过来,而哪里多是真正的山区,用兵少无法平定,用兵多,仅是后勤,我就手足无措了。因此只能以逼降为主,以战为辅。逼降一是用兵逼降,二就是要劝说,若是用这些乌蛮头领劝说,比我们去劝说,效果会强了一半。”

后面这一条倒是真的。

两条理由,足以回答诸将的疑问。

燕达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只可惜熊公来得很晚……”

等熊本来对东川郡东北地区各蛮部动手显然来不及了。

但不要小看了这片地区,面积虽然比梅山蛮略小,可是地形更复杂,甚至面积本身也不比梅山蛮小多少。

供给还比梅山蛮地区更困难。

虽然燕达不惧,但这次征服这片地区,难度也不可以忽视。当然,如果离开这片复杂的地区,调到现在这片场所,无论调来多少兵马,也可以轻松打败他们。

但如果朝廷提前让熊本南下,军队也快抵达巴蜀了,以熊本在西南的声望,南方再出大军施压,足以让这些蛮人不战而降。

现在只好一步步地慢慢啃了。

王巨心中也是一声叹息。

熊本现在才南下,依能发挥作用,让他挥兵渡过大渡河,能很好地起一个牵制作用,不过就没有现在抵达所发挥的作用大了。

这反而让他坚定了“未来单干”的念头。

他说道:“出动各营指导员。”

也就是那些做思想工作的指导员,让他们一起进入到战俘中,对这些战俘进行感化劝说……或者说是洗脑。

然后再说出王巨对未来各族的安排。

各头领给予高官厚禄,迁徙离开。其家宅与耕地或其他不动财产,将会均分给他们,用此做进一步地诱惑。然后再带着他们参观十个挑选出来的自杞州的村寨,让这些村寨百姓与他们交流官府来了后的变化。

然后打散,随大军进入各村寨进入“土改”,结束后,如果愿意参加宋军的,那么与广南土兵一样,一年给予三十贯的薪酬,如果不愿意参加,则立即将他们释放回家。

很仁厚的条件,以至不一会儿,就让王巨听到关押战俘的地方,传出一片片欢呼。

“成了。”姚麟说道。

王巨也松了一口气。

就在大家准备散去时,后方传来消息,阿昌出兵了,他不仅拉拢了七个寨子随他反叛,还从牂牁江北部罗殿人地区拉来了近千兵马,就在王巨将大军带到前线与大理军队对峙时,阿昌带着近两千叛军,杀向了自杞州城。

准确地说,不足两千人。

但两千人三千人,只要他们杀出来了,实际真的无所谓。

王巨几乎都没有什么布置,只说了一句:“曲将军,带着一支骑兵将他们灭掉吧,但这一回就没必要放过了。投降的,让他们做押运物资的苦力。”

“喏。”曲珍下去。

事实是阿昌杀出来了,可是现在他却是想大哭一场了……

第680章黄雀(下)

曲珍用望远镜看着远处,说道:“将他们逼向十几里外那片草甸子上,然后分成各个小队,扇形剿杀。”

“喏。”各指使都头听令后,率领各自手下扬马冲了下去。

昨天晚上,阿昌听到大理大败,几乎三军全部投降的消息,后悔莫迭,带着手下连忙撤退,但他们多是步兵,今天中午就被曲珍带着两千轻骑追上了。

曲珍看着战场。

很快阿昌所率的一千九百余叛军被逼到那个草甸子上,那片草甸子只有几座孤零零的秀峰,余下的都是平坦的坡地,因为地处南方,坡地上的草色依然青青滴翠,又有许多野花,黄的,红的,就象一张美丽的大地毯。

不过现在这片草甸子却在上演着血腥的一幕,在两千轻骑的冲击下,一个又一个叛军被击毙,有的被砍飞了脑袋,有的被砍断的手臂,有的被劈开了胸膛。

只是一会儿,余下的叛军一起伏地求饶了。

“真轻松啊。”曲珍无聊地在马上说道。

然而现在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打得磕磕碰碰的,也不要想兵进大理城了。

但确实因为王巨的小心,让手下的将士几乎是保姆式地作战。

叹了一句,他走了过去,让手下将几个头领一起处死,余下的押向自杞城。这场叛乱,就这样平息了,甚至还没有溅出一朵浪花。

这便是王巨对情报重视的好处。

另一边,王巨与大大小小乌蛮头领正在对天盟誓。

一是高官厚禄,一是死路一条,一夜过来,几乎没有一个人做第二种选择了。

盟誓后,一千多个头领一起发出巨大的欢呼。

燕达与姚麟想到了这个高官厚禄的真相,对视了一眼,皆卟哧乐了起来。

轰轰烈烈的“土改”开始。

但它也不是一效万能药方,弄不好,就会引起大规模的叛乱,实际后来王巨那几乎在蛮干了,只是畏惧他手中的兵力,余下广南各部首领才不敢异动。随后王巨就结束了,余下首领才松了一口气。

现在乌蛮还是如此,若非多数首领都成了王巨的战俘,那么这个土改,就会导致各部产生激烈的反抗。这是在蛮人地区,如果在中原王巨这么做,即便宋朝不杀士大夫,顶多三个月,王巨也被各个主户们撕吃了。

当然,它成功了,好处就会有很多的,能赢得普通百姓的人心,从此以后,没有蛮酋的节制,也变得容易治理。

除了这个土改,王巨又让人从后方运来大量物资,与各部乌蛮交换粮草,不然从后方将粮草一步步运到东川,损耗太大。这样,反而能节约许多成本。

然后又用物资雇佣当地百姓替官府将粮草运到东川郡。

这个雇的地程,便是使当地百姓受惠的过程,也是一个大家相互了解相互融合的过程。毕竟这里大多数地区太过封闭,所以才有了那种丑陋的婚俗。

但象广南西路那样大搞基础建设,那是不可能了,因为王巨手中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帛了。

而且为了让这些头领配合,王巨让他们带着家人迁徙,但也让他们将家中的贵重财货一起带走了,只留下宅子与田地,让王巨均分给百姓。这意味着这一战几乎毫无收获。

因此那道长城修好后,王巨便让那群土著分散到广南东种各处。

其实就是这样,王巨手中的财力也渐渐吃紧了。

在另一边的另一边,善阐府(昆明)、威楚府、大理,然后便是谋统府。

杨干贞建国号“义宁”,他的家就在东川府,但东川府的后面就是三十七部乌蛮。三十七部乌蛮协助段思平将杨干贞撵下皇位,杨氏在东川遭到排挤,于是举族搬迁到剑川,也就是谋统府,段氏上位后,将剑川府改了名字的。

段氏一门为了皇位,不停地窝里斗。

杨氏一门却在剑川悄无声息地茁壮成长,看到段氏无能昏庸,由高氏一门把持朝政,杨允贤公开叛乱,反而被高智升击毙。

不过段思廉对高家也感到很忌惮,高智升为了避嫌,远居在东京善阐府,实际别当真,他所做的就是司马懿当年所做的事。段思廉逼得无奈,有意地又将杨允贤的儿子杨义贞扶持上来。一是杨家是大理的望族,颇有些势力,二是杨家与高家势不两立。这导致了高智升更大的不满,于是再三逼迫,段思廉无奈之下,只好将帝位传给段廉义,出家为僧……

大理皇帝当和尚的很多,如果不是王巨,未来段正明也要当和尚,说不定苦练多年后,修成了一阳指,与鸠摩智大战一番……也就是高家老巢在善阐府一带,杨家的力量主要在剑川地区。

这时候王巨有一个门客,叫郑宣和的,也逗留在剑川府,他是替王巨买马与牛的。

马是军用,牛则主要是送到交趾,然后以每头分优劣以四到六贯钱贷给百姓,四年内分期偿还。实际从大理将一匹马弄到广南,还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但将一头牛弄到广南与交趾,四到六贯钱连成本也不够。

但怎么办呢?

没有了牛,耕种就必然落后,交趾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然而有了牛,再有其他的一些正确的措施,官员轻徭薄敛,以交趾的富饶,百姓很快能会安居乐业,说不定还能吸引更多的百姓主动南来来附,毕竟内陆因为人烟稠密,赤贫百姓数量太多了。那么交趾就可以正式宣布,囊入宋朝版图了。

之所以有这个贷,是王巨不想让朝堂大臣再说什么收买民心的话。

另外有这个贷,就可以将牛交给需要牛的人手中,让他们爱惜耕牛,不然很可能花了巨大代价弄过来,说不定成了桌上餐。

郑宣和来到剑川购马牛,为了方便,第一个便找到了杨家子弟,给了他们好处,请他们帮忙。

王巨与大理开战,郑宣和只好留在剑川,不过一年多交道打下来了,他与杨家不少子弟关系皆不错,于是整天里与杨家几个子弟吃吃喝喝。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况且他是一个商人身份,倒也过上好一段悠闲的时光。

这天,他来到一个茶肆吃茶。

刚坐下,就被一个杨家子弟将他请到杨家坐客。

进了杨宅,那名子弟说道:“我叔父回来了。”

“那个叔父?”郑宣和纳闷地问,这可是一个超级大的大家族,这名杨家子弟叔父可不要太多。

“大理的那个叔父。”

“杨公?”

“就是他,他要见你。”

“杨公怎么见我这个人小人物。”

那名子弟也不解,杨公就是杨义贞,郑宣和表面上的身份就是一个马贩子,两者地位相差太大。

进了中厅,郑宣和恭敬地施了一礼。

“不错,果然是王少保家的门客。”杨义贞赞道。

让杨义贞揭破了身份,郑富和也不惧,从容地答道:“杨公,过奖了。”

“坐吧。”

郑宣和坐下。

“你家王少保出兵乌蛮,有何打算?”杨义贞让下人退下,问。

“少保出兵乌蛮,也只是乌蛮,杨公莫要误会,之所以针对乌蛮,乃是乌蛮的支持,巴蜀大江南岸诸蛮始终动荡不安,不能让我朝很好的专心对付北方。”

“你家少保对大理不感兴趣?”

“感兴趣的地方多着了,但能管理得过来吗?不过杨公请放心,如果论富饶,大理可及占城国?毕竟占城临着大海,有大海之利。然而大理呢,难道将粮食运到开封府吗?”

这也是一个说法。

实际若无真腊,王巨说不定也乘势将占城拿下了。

然而杨义贞哪里能想到?并且现在看上去,王巨对大理也不感兴趣,只是一心在经营乌蛮。等到乌蛮稳定下来,王巨恐怕早就调到其他地区了。

不过杨义贞不相信,呵呵一乐说:“若此,你何故接近我家族中的子弟?”

“为购马牛方便也。”

“郑宣和,开门见山,如果你家少保条件不高,某会同意,但条件高了,某就不会答应了。”

毕竟生活在蛮人地区,这样绕啊绕的,杨义贞不满了。

“向宋朝称臣,割让石城东川二郡。”

“好大的口气,你可知道这二郡有多大吗,那可不是你们宋朝的二州。”

面积确实是不小,几乎能相当于大半个福建路了。不过郑宣和仍从容说道:“难道杨公喜欢这二郡吗?”

面积虽大,可这里生活着的可是你们杨家最不喜欢的一群人。

杨义贞又是呵呵一乐,说:“虽如此,某还是不能答应。”

“少保可以替你牵制高家……”

足矣!

杨义贞沉思利害关系,杨家不能再败了。

“不过少保又让我带一句话给你,大功告成后,莫要做黄雀。”

“仅是这个条件还不够。”

“实际少保占领二郡,就是最大的条件。杨公若不同意,相信高公会十分开心地看到这个局面。”

高公就是高智升。

杨义贞意思不仅是牵制,最好让王巨主动地分出一部分兵力,在边上直接出兵协助他。郑宣和岂会答应?

不过他咬得越紧,杨义贞反而更相信了,又想了想说道:“我同意了。”

许多话都没有明说的,也不用明说,王巨都将门客在一年多年就派来了,相信那个王巨比什么人都懂。

这就是约定。

郑宣和辞别杨义贞,也不逗留了,立即返回,见到王巨后,将两人对话一一转告。

燕达惊奇又佩服地说:“真有黄鹂啊。”

王巨当时说出这个黄鹂计划,燕达还有点不大相信。

姚麟说道:“少保,你真神了。”

但这个与金手指无关,王巨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杨义贞,只是随着借助买马为名,王巨广派斥候,这些斥候将大理的各个情报一一反馈,王巨分析出来的。如果知道另一个时空那段历史,王巨说不定会有更妙的布置。

因此王巨自矜地说:“你们还是说错了,杨义贞不是黄鹂,尽管在这盘棋中,人人都想做黄鹂,但杨义贞注定是一只螳螂。”

现在看,王巨进攻大理,大理段氏与乌蛮成了蝉,事实上,大理段氏与乌蒙在这盘棋中始终是一只蝉。

但时间一久,二郡虽与宋朝打通了,还是等于孤悬于海外,因此必然收复之,所以王巨看上去扮演的是一只螳螂的角色,顶多是眼下捞了一个大便宜的螳螂。所以在杨义贞心中,他扮演的将是一只黄鹂角色。

王巨绕了一下,几将有些糊涂,不过迅速明白过来,燕达道:“原来如此啊。”

“乌蛮一倒,段氏完了。”王巨轻声说了一句。

乌蛮倒了,段氏完了,有想法的人多了,大理也乱了……

第681章给我一把伞

“大理可图也。”姚麟说道。

不管怎么说,宋朝都是一个外来者,但大理乱掉,失去正统存在,宋朝进入,就不会引起大的反抗,也能顺利治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几将多少都受了王巨影响,特别是姚麟,他随王巨多久啦?从郑白渠到庆州,现在又到了南方。

王巨的思路就是我能治理,我才去占领,不能治理,就不去占领,就象占城一样,虽将他们灭国,但又主动放弃了。或者换一种说法,另一个时空那一个朝代疆域最大,非是唐元清,而是天朝,余下三朝疆域吓死人,可实际控制的疆域有多少?但清末是很可惜,科技时代的到来,才是国家能控制偏远地区真正的原因。在那个时间段,守住了就也守住了。然而清朝没有守住,于是天朝变成一只瘦公鸡……

王巨道:“姚将军,还是不能轻视啊,大理终是一个文明国家。”

这个文明有多重要,放在中原说,可能大家不大清楚,毕竟眼睛盯着的是辽国与西夏,虽然这两国文明不及宋朝,但也不能算是未开智化的国度。即便生女真,也早开了智化。

然而到了南方,那才知道文明存在着多大的悬差,居然还有上古书籍上所说的钻木成火的存在,甚至有的土著都不知道吃熟食,真正的饮毛茹血……

不过王巨为了加深几将的印象,刻意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吐蕃,现在吐蕃是指以河湟为中心的吐蕃人,但熙河地区的吐蕃人身上的汉人血脉可能超过了吐蕃血脉,他们也清楚,因此秦州吐蕃与汉人最亲近。湟州吐蕃身上流着的吐谷浑血脉胜过了吐蕃血脉,六谷部吐蕃则可能有铁勒人、回鹘人与汉人的血脉,蜀西的少数吐蕃人则多有羌人血脉。因此他们都不能算是正宗的吐蕃人,正宗的吐蕃人在吐蕃高原上。为什么那群吐蕃人象是消失了一般?”

“如果观看史书,原因则是吐蕃人口少,唐朝衰落时,他们扩张太快,加上宗教等因素,导致吐蕃四分五裂,由是河湟吐蕃与高原上的吐蕃不怎么往来了,更不会受他们节制。其实非是如此,吐蕃是从松赞干布时崛起的,但扩张时则是从论钦陵扩张的,固然是因为论钦陵用兵如神,可实际的原因乃是唐朝下嫁文成公主,后来又下嫁金城公主,两次下嫁,唐朝送去几万名工匠,这些工匠带去了文明带去了技术。不过后来就没有了。如果吐蕃高原与青海能紧密联系起来,这个国家依然会强大。但是大非川等地水土恶化,不适合人类生存了,由是两地隔绝,加上前面的因素,吐蕃四分五裂了。并且因为与中原文明彻底隔绝,从此吐蕃高原上各部末落,也不可能重新融合在一起了。至于文明,也彻底倒退回隋朝时的辰光。”

这个末落时间很长,一直到天朝,才将这里彻底改观。

“这就是文明造成的影响。”

如果是原来,几将可能对吐蕃高原上的情况很是陌生。

不过王巨买马,大家都有些了解了。

从大理买马,分成四种,大理地区或者往西的马,还有东川郡以乌蒙地区为中心的马,腾冲府(缅甸整个西北地区,云南西南,少量印度)的腾冲马,还有来自吐蕃高原上的马。

相对来说,腾冲马与吐蕃高原马要高大一点,但还是不及西夏马与河湟马,只能说与契丹马相仿佛,但比乌蒙马与大理马要好得多,后者高度只有一米一,但前者高度基本达到了一米二几。有这个高度,对于严重缺马的宋朝来说,已经很是满足了。且不看骑兵中还用了不少矮小的乌蒙马与大理马?

因为买马,已经将情报延伸到吐蕃高原的东部地区。

但这个情报的了解,只是为了商贸着想的,王巨还真没有想过经营吐蕃高原。

宋朝能有这个雄心壮志吗?

“不怕极度落后的文明,不怕软弱的先进文明,怕的就是落后不大又十分野蛮的文明,更怕的是一个积极进取又是先进发达的文明。之所以取大理,乃是大理虽然文明落后不大,但不野蛮,凝聚力又不强,并且信仰佛教,不喜杀生。然而将他们逼急了,拧在一起,即便能拿下,代价也高昂,那会逼得我们自己儿撤出这片地区。”

只要僵持起来,王巨就自动撤退了。

因为朝廷支持力度不足,当真靠他一个人力量平灭大理?

不过王巨也只说一说,让大家不能掉以轻心。

然后又说道:“燕将军,你要出发了。”

不能盲目地就去进攻乌蒙等部,必须要打探好各个情报,还有甄别出有用的头领,让他们配合劝说。

余下的头领则随着各部族渐渐安定下来,一起送走了。虽然离开家乡,一个个还挺高兴的,以为他们去宋朝京城享清福……

其次“土改”,必须要有大量军队的震慑。

外界的说法是乌蛮三十七部,实际乌蛮有几百部,这个三十七部的来历乃是当初以这三十七部为首,支持段兴平打败杨干贞,段兴平即位后三番五次加恩于三十七部,包括免徭役,颁赐宝贝等等,所以三十七部乌蛮才能段氏忠心耿耿。当然,在段氏的支持下,三十七部乌蛮也得以壮大,余下的部族或被兼并,或者被臣属,也还有一些较大的独立部族存在,比如乌蒙部上面的易溪部等部族,同样不小,但不属于三十七部乌蛮。

大半乌蛮就在东川郡与石城郡,然而除了三十七部乌蛮外,还有许多部族,并且还有一些部族并没有参战。

所以至少让石城郡基本的局面稳定下来,才可以用兵东川郡东北部地区。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看大理的动向。

杨义贞主动找到了郑宣和,说明杨义贞要动手了,所以燕达也能抽兵东川郡了。

并且也不能拖下去,杨义贞动手,另外一只黄鹂也要动手,等他们打得不可开交,就是王巨正式用兵大理之时。

但是燕达并没有带走多少兵马,五千普通的步兵,一万名王巨刻意训练的精英士兵,当时训练就是训练他们在山林等各种特殊地形下如何作战,一共一万多名,还有几千名次给了章惇,那边也要动兵,至少从哀牢人与牛吼人手中将长山山脉抢过来,当成未来交趾的屏障。

这个也不用王巨多解释,且看燕云十六州,再看西北的横山……长山就等于是未来交趾的燕云十六州,横山。

不过这个时间可能有点长,毕竟要等内陆百姓到达,安定,才能逐步地动手。就是这样,也未必等于就能搞掂长山,虽然梅山蛮与南北江蛮更头痛,不过这里的基础非是荆湖路的基础。

而且一样的任务,不仅是要打败长山地区的哀牢人与牛吼人,还要治理起来……

所以章惇听到详细的情况后,都无语了。

不过王巨也留了一个好底子给他,包括大量物资,情报,以及这几千专破山区蛮人的“特种兵”。

除了这一万五千名步兵外,还有五千骑兵。

兵力不能再多了,这里兵力留得少,会让大理那边有想法的。而且兵力多了,就是一个后勤也让王巨吃不消的。

燕达说道:“少保,放心吧,不过能否派一使与得个详联系一下。”

得个详是人名字,乌蛮是父子连名制度,没有姓,所以许多名字很古怪。

就是这个蛮首向熊本献上淯井十州的。

与得个详联系,是一条不错的建议,不过与王巨打土豪政策有些相违背,因此燕达问了一下。

王巨想了想,实际若是熊本提前率军到达的话,就没必要与得个详联系了,这只能使他以后势力进一步坐大。

然而没有来,只好牵就了。

而且王巨又想到哪一带茫茫的大山,那是真正的大山,可不是这个喀斯特石林秀峰地形。

王巨想了许久说道:“行,但切记我一句,尽量让所有蛮酋都得到刺史之职,让他们身份相齐。”

“少保,就是虽羁縻之,但尽量地分化,不让某几枝独大。”

“正是。”

其实王巨很想取消土司制,但这是不切实际的。

那么只能减少一些蛮酋一枝独大的可能了。否则想一想清朝在大小金川的苦逼吧。

燕达率领两万大军离开了。

吕何让来了。

而且他还带来了庞大的商队。

这些商队正是从广南西路发展起来的。

王巨打土豪,也不是真正打掉所有土豪,他打的是桀骜不驯、贪得无厌的豪强,以及少数不法商人,比如原来坑蒙拐蒙汉人,贩到交趾做奴隶的人贩子,一些囤积居奇粮食的不法商贾。

对于其他商人,他还是大力扶持的,一些豪强拥有许多耕地,不过平时作风温顺,对佃农也不苛薄,王巨同样放过了他们。

再加上海外的事务,所以琼娘看王巨每天操神的,她心痛了。

王巨只说了一句,这还真不算什么操神,只要一回到朝堂,那才叫真正操神伤神了。

快了……

商路畅通后,王巨从今年渐渐放手,将商贸交给了广南的商贾。

但王巨还继续受益,原来两广整个商税只有可怜的七十多万贯,想一想广州的海外贸易,江南西路与广南东路商业的枢纽城市韶州,灵渠的中转站桂州,邕州的太平寨与横山寨,钦州港……可怜的,加起来还不及王巨治理后的泉州商税多。

经过王巨治理后,商税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万贯。

不要以为少了,原来宋朝总商税才不过八百几十万贯。想一想京城、杭鄂等城市的繁华吧。

这正是王巨种种举措带来的结果,包括开通商路,鼓励发展作坊,帮助蛮人改进工艺,以及齐商税……其实宋朝的税赋不算重,恶就恶在“不齐”,也就是王巨所说的不公正公平。

另外两税与身丁钱也增加了。

暂时这些钱帛被王巨全部挪用。

朝堂大臣们也没有作声,一个一个国家灭,能不用钱吗?

不过战争平息下来,广南西路再也不是宋朝鸡肋之地了。至少在维护管理成本上,还能略略产生一些积余。

王巨将商路交给两广商贾后,这些管事们帮助朝廷迁徙百姓了,也就是劝说内陆的各大主户主动换人。

现在任务结束,各个管事也陆续地回来,王巨再让他们配合自己,打通大理商路,这件事做完了,他们多数人将会到彼岸,担任各“市”的官员,或者指挥船队行商。

这一点朝堂倒是没有人注意,实际这是一次可怕的人才积累。

只要不笨,这么多事务做下来,不是人才,也磨成了人才。

“少保,广南西路有首蛮歌唱疯了。”吕何让说。

“什么歌?”

吕何让别扭地学唱着。

歌词大义是:那一年来了一个大人,他的眼睛象明亮的星星。

那一年春天是格外的美丽,风儿轻柔花儿沉醉。

那一年来到了一个勇猛无双的武士,他的大手能将大山推平,能将大海变得象一个听话的孩子。

那一年来了一个人,他的白衣洁白得象云,他轻轻地来,带来轻轻的春天,带来沉甸甸的稻谷,带来了孩子的欢乐,带来了幸福丰收喜悦……

大约就是这样,不过吕何让也不能听懂全部的蛮语,传唱的过程也会产生误差,到了吕何让嘴中可能会更美化一点。

“都是什么啊,我可不是一个武士,”王巨失笑道。

但是经过王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